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

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

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工作的原则

(一)师德考核必须公正、公平、公开。

(二)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实行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

二、考核对象

全校在职教职工。

三、考核主要内容

教师师德考核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工作)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个方面。

四、考核程序和方法

教师师德考核按年度进行,每年2次,按5:5的比例综合考核结果。

(一)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考核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组成,校

长任组长,成立考核小组,教师代表应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30%。

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教师师德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组织评议

学校考核领导小组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师德评议。

1.教师自评。每位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逐条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要客观公正,确定本人师德分值(占20%)。

2.教师互评。以学校为单位,对照细则,由学校考核小组组织全体教师互相评议,去掉1个最高分与3个最低分,确定该教师分值(占20%)。

3.学生评教师。由学校考核小组以问卷方式,向所教学生了解教师师德情况,以班为单位,各去掉1个最高分与3个最低分,确定其分值(占20%)。

4.家长评教师。由学校考核小组通过家长会,以问卷方式,向所教学生家长了解教师师德情况,以班为单位,各去掉1个最高分与3个最低分,确定其分值(占15%)。

5.学校考核领导小组评教师。由学校考核领导小组根据考核标准,对每位教师师德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其分值(占25%)。

6.加分减分事项:各项荣誉,先进事迹,考勤,检查评定,家长和社会各界表扬感谢、批评意见,上访信件,投诉等项目可在教师师德考核中予以加、减分体现。具体加、减分细则由各学校师德师风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经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

学校关于加减分事项的规定:

(1)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

①荣誉(3分):凡获得的各类个人荣誉称号(不包括论文获奖、竞赛指导教师奖等等,由师德考核领导小组核定的),以证书原件为准,国家级的加3分;省市级的加2分;区县级的加1分;校级的加0.5分。(重复奖项只加最高奖项的分数,不同奖项可累计加分)

②先进事迹、家长和社会各界表扬(3分):凡因本人道德高尚、行为先进等在学校或地区造成一定影响,或作事迹报告,或以书面形式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表扬(表扬信、锦旗等),由师德考核领导小组核定,省市级以上范围的加3分;区县范围的加2分;本校范围的加1分。

③考勤(3分):公假除外,请假在4-5天的加1分;请假在1-3天的加2分;全勤的加3分。

④其他加分项(1分):凡以上未纳入加分项目,本人确有突出之处,由师德考核领导小组核定并合议,加1分。

⑤以上项目加分的总和最高不超过5分。

(2)减分(最高不超过5分)

①批评意见(3分):凡因本人师德缺失,造成工作失误,受到本单位领导、甚至是上级领导批评的,并拿出书面意见的,由师德考核领导小组核定,省市级以上范围的减3分;区县级范围的减2分;本校范围的减1分。

②上访、投诉(3分):凡因个人师德存在问题,造成学生或家长上访、投诉,经学校查实、由师德考核领导小组核定,省市级以上范围的减3分;区县级范围的减2分;本校范围的减1分。

③其他减分项(1分):凡以上未纳入减分项目,本人确有严重有损师德形象之处,由师德考核领导小组核定并合议,减1分。

④以上项目减分的总和最高不超过5分。

7.非任课教师,只参加教师自评(占20%)、教师互评(占40%)、学校考核领导小组评教师(占40%),同时,也有以上加减分项目。

(三)综合评定

学校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家长评议和教师评议情况,结合教师平时的师德表现,对每个教师作出客观评价,审议并确定最终的考核等次,考核领导小组向被考核教师反馈考核结果并签

字确认。被考核教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考核反馈结果之日起一周内向考核领导小组提请复核,考核领导小组应作出复核意见;被考核教师若对复核意见仍有异议,可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请复核。

五、考核等次确定

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考评总分90分及以上

合格:考评总分71-89分

基本合格:考评总分61-70分

不合格:考评总分60分及以下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且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师德师风考核为不合格:

1.制造、散布、传播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体罚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

3.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礼品、礼金或有价证券。

4.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

5.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6.上班时间网上炒股、聊天、购物、玩游戏。

7.工作日中午饮酒,非工作日酗酒且酒后滋事。

8.无理取闹、打架斗殴、威胁单位领导、严重影响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

9.违反家庭伦理道德,对长辈不敬、不孝,或生活情趣低下,破坏他人家庭。

10.违反信访规定,或利用信访歪曲事实,影响稳定。违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规定,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一票否决均要填写《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违规事项登记表》。

六、考核结果运用

(一)教师师德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年度考核结果挂钩。(二)教师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于违反师德规范行为的要根据情节予以惩戒,并将惩戒决定书面通知本人。按照考核情况,对其分别给予组织谈话、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行政告诫、年度考核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待岗、辞退、解除聘用合同等惩戒。违反师德规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如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

(三)师德考核等次优秀的,年度考核才可评为优秀等次。(四)师德考核基本合格的,给予行政告诫,在本单位范围内通

报批评,教育改正,年度考核结果确定为基本合格。在下一年度按照1/3的比例扣发上一年度应减发的基础性绩效工资。

(五)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待岗学习,年度考核结果确定为不合格。在下一年度按照2/3的比例扣发上一年度应减发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待岗学习由区县组织人事部门集中安排,学习费用自理,期限为三至六个月。待岗期满经区县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合格后,予以重新安排工作;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待岗学习。重新上岗后一年内,再次达到待岗条件的,予以辞退或解除聘用合同。

(六)《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登记表》和《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违规事项登记表》,作为教师师德档案的重要内容,与业务档案一同存入个人档案。

七、组织领导

师德考核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对师德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引导广大教师正确认识开展师德考核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理解和支持师德考核工作,积极参与师德考核。师德考核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校长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在考核中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师德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

本考核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本考核办法由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