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知识结构图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7
《侵权责任法》教案第一章侵权责任的体系一、侵权责任的保护范围★★【侵权法第2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注意:权益=权利+利益民事权益包括但不限于:1、物权;2、人格权;3、身份权;4、知识产权;5、股权;6、继承权。
难点1:身体权、名称权没有规定,但是也包括在内。
难点2:隐私权是新增权利。
(1)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2)隐私权的客体:私人信息+私生活安宁;(3)侵害隐私权的形态:公开、骚扰。
注意: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区别。
过去:我国将隐私放入名誉权中保护(民通意见第140条)。
现在:隐私权成为独立的民事权利(侵权法第2条)。
(1)主体:法人也有名誉权;隐私权只能是自然人;(2)客体:名誉是外在评价;隐私是私人信息和私生活安宁;(3)侵害行为:侮辱、诽谤;公开、骚扰;(4)侵害后果:社会评价降低;让公众知晓;(5)责任形式:消除影响、恢复名誉;隐私权不能适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案例某媒体未征得艾滋病孤儿小兰的同意,发表了一篇关于小兰的报道,将其真实姓名、照片和患病经历公之于众。
报道发表后,隐去真实身份开始正常生活的小兰再次受到歧视和排斥。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DA.该媒体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B.该媒体侵犯了小兰的健康权C.该媒体侵犯了小兰的姓名权 D.该媒体侵犯了小兰的隐私权难点3:我国法律对第三人侵犯债权制度原则上不予承认。
虽然我国立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理论通说,司法实践以及司法考试,一般认为侵权责任法只保护绝对权利,不包括相对权利的债权。
案例甲欠乙1万元到期未还。
2003年4月,甲得知乙准备起诉索款,便将自己价值3万元的全部财物以1万元卖给了知悉其欠乙款未还的丙,约定付款期限为2004年底。
侵权责任法课件侵权责任法课件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在侵权行为中,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的学习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比如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等。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对侵权责任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第一部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主体、客体、行为和结果四个方面。
1. 主体:侵权行为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才能承担侵权责任。
2. 客体:侵权行为的客体是指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
这包括人身权益、财产权益和其他合法权益。
3. 行为:侵权行为的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具体行为。
比如人身伤害、侵犯财产权益等。
4. 结果:侵权行为的结果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所导致的损失或者伤害。
被侵权人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来主张自己的权益。
第二部分:侵权责任的种类侵权责任的种类主要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
1.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侵权人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民事责任可以分为损害赔偿责任和不作为赔偿责任。
- 损害赔偿责任:当侵权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时,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 不作为赔偿责任:当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作为时,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2.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侵权行为触犯刑法规定,侵权人应承担的刑罚责任。
刑事责任通常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法追究。
第三部分:侵权责任的认定和举证责任侵权责任的认定和举证责任是侵权案件中的重要环节。
在侵权案件中,被侵权人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而侵权人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侵害他人的权益。
1. 侵权责任的认定:侵权责任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和被侵权人的损失程度等因素。
2. 举证责任:在侵权案件中,被侵权人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侵权责任法》课程教案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法律文秘专业岗位能力课程二、课程总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侵权责任法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对侵权责任法相关知识的学习,合理的分析侵权责任法相关案件。
素质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重点章节: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数人共同的侵权责任、责任抗辩、财产损失赔偿、人身损害赔偿、特殊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一般过错侵权责任举要、无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难点章节: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数人共同的侵权责任、责任抗辩、无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无)(一)主要环节安排(二)内容总体设计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2、教学见习五、教学进程计划表(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侵权责任法》六、教学资料收集和配置设计(一)、使用教材《侵权责任法》张新宝ISBN:978-7-300-17628-4(二)参考材料:1、梁慧星:《侵权责任大重要条文解读》2、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七、可利用的教学方法(落实到章节)八、作业布置与批改设计使用教材各章节后面的作业让学生做书面作业。
1.作业内容要求:以教学大纲内容为基础,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业形式与题量:每章内容讲授完毕后将教材课后习题选择一部分,进行一定的练习。
根据本章重、难点要求,布置题量并使难易程度适度,中等水平的学生在一个小时内能够完成的作业量。
题型可是书本课后练习题,也可是能力测试题,或者是课后的参观、调查,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作业类型以案例和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为主,以达到测试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反映复习巩固和加以实际应用的目的。
3、作业批改设计因班级较多,每次布置的作业,可抽调一部分的作业进行评阅,对发现的主要和倾象性的问题,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评讲;对于选择题,先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由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评;对于课堂作业和学生的实训报告,分别由教师进行现场讲评和抽阅,并对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讲评。
侵权责任法知识结构图功能 预防功能:对于不法侵害收他集人于网利络益,如应有负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概念:有关侵权责任构成、损害责任赔偿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总称根本目的: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概述概述客体绝对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精品文档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定义: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而应承担相应民事法律后果的侵害行 产生的基础不同:违约行为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合同关系违约行犯罪行无因行 不当得自己责任、 侵权行为、 违反义务的性质不同:违约行为违反的是债权 违法基础不同:刑法与民法,公法与私法 责任性质和特点不同:违约责任允许当事人约定,范围实现可以预见,可以代为行使也 责任构成不同:犯罪行为产生的责任不一定以具体的损害结果为前提 可以转让性质不同: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是无因管理,被社会和法律鼓励 构成要件不同:无因管理要求管理人为本人利益管理事务形成原因不同:不当得利的原因更复杂构成要件不同:不当得利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强调行为人利 无过错侵权替代责任准侵权行为 目的技术目的:明确侵权责任侵权填补损着眼于救济受害人惩罚功惩罚的含义概述特别法优于规则宏观:章节规定限制责任精品文档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的份额抗辩事由: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损害赔偿法:即使犯刑事案件,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概念: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权益时就所产生的损害承担以赔偿为核心的民事内容:有过错有责确定侵权责任的承担者功能确定人们的行为标准适用:一般的侵权过错推定制含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推定加害人有错误,受害人只需证明有因果关系即可概念:依照法律规定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都应承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范围:在法律特别规定下使用不可抗力:不能避免的客观情况抗辩事严格责任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可以免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法律的直接规定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概述争论:三要件、四要件 我国:四要件 致害行为:可能导致损害发生精品文档体系损害事实: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客观事实概念: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性质具有认知能 概念形态 肯定主义:违法,违背公序良俗违反法定义务违反保护他人为目的的法律 般性违法 主观过错形态故意 过失直接故意恶意疏忽:疏忽大意的过失一般侵 权责任违法致害行其他法律中的违法侵权》的违法作用违反法律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医疗损害责任 违法性是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明文规定的违法性有过错推定的作用 概念:可能导致损害发生并归责于民事主体的法律事 民事主体自身行为类型监护的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控形态作为:违反法律规定的不作为义义务来 来自业务或职务上的要求判断标准 间接故 意与过 分等主观意图与损害发生的结果具有同 一性对于损害发生的认知程度不同对于损害发生的主观意愿不同注意义务与重大过失注意义务与一般过失要件: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概念:因侵权行为导致的民事主体的人身、财产精品权文益档受到侵害,并造成民事权益被损害种类: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损害事 损失 推定反射损失:电缆案、演员受伤案、球员受伤案纯粹移转的损失:雇员受伤案因公共设施损害而发生损失:交通堵塞案、桥梁垮塌案概念:致害行为作为原因,损害事实作为结果,在它们之间存在的前者引起后果,后者被前者所引起的客 原因:致害行为含义 结果:损害事实条件说:必要、积极条件相当因果关系说:依照常态应该发生盖然性因果关系说 直接因果关系:行为导致民事权益受损法律因果关系的确定:损害的可 间接因果关系:因民事权益受损导致的进 法律因果关系的推定与证明一般侵因果关理论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概念: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对共精同品文侵档害他人合法民事权益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主体的复数性 主观上有共同过失或客观上行为具有关联性 共同加害行为:指二人以上基于共同过错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应承担连带责任的共同侵权行为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概念:指数人共同从事有侵害他人权利之危险性的行为以致造成他人的损害,但不知道数人中究竟谁是参与部分不明说承担:在共同危险行为下,对造成受害人的损害,实施共同危险行为的人须承担连带共同侵归责理共同过失说 共同危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的实际致害行为人是确定的险行为共同危险行在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中,每个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都是确定的、必共同危险行为人的人数必须为复数,范围必须确主观方面:各加害人之间虽无意思联络,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全体危险行为人都客观方 因果关危险性共同危险行为的因果关系是择一的因果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须有合法授权受害人允许:受害人自愿承担某种对其权益损害后果的明确不可抗力: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受害人过错:损害的发生或扩大非因加害人过错,而是由于受害人的过错而发生的情形依法执行职务的行 须在法律规定或授权范围内实施行为正当防卫 概念:要件:概构成要正当理紧急避自力救济行赔偿对于现实的不法侵害加以反击,以保护自己或他人权利的行 ①对象条件,②目的,③时间条件,④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为了避免生命、身体急迫危险,不得已而实施的加害他人的行为保须有急迫危险,包括行为和事件 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与正当本旨在于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两个利益衡量的结果侵权责自助行为:在不能请求公力救济的情况下,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他人的自自甘冒险外来原正当的适用私。
《侵权责任法》课程教案一、课程设置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立足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性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侵权责任法》课程定位于高职法律类专业设置的一门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
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素质,成为适应基层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社会团体法律事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是法律文秘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侵权责任法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侵权责任法的基本理论、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方式以及特殊侵权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培养学生运用侵权责任法理论和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侵权行为的能力。
概言之,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侵权责任法基本知识的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侵权责任法的基本概念、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方式、特殊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的相关规定;是学生能够认识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侵权行为以及怎样使自己的损害得到合适的赔偿。
二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应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
三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守法护法意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侵权责任法是法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学科,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
侵权责任法学课程主要包含侵权责任法概述、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情形、特殊主体的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
本课程一共有27章,其中的重点章节有: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二编、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二十一章、第五编。
其中重点难点部分主要在第二章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第三章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四章数人共同的侵权责任、第十三章监护人责任、第二十二章产品责任、第二十三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