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32.81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节侵权法概述一.概念实质意义上的侵权二.渊源宪法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解释、规定、批复、决定三.适用法律特别规定侵权与其他法民法通则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侵权与司法解释侵无司有——依照司法解释侵司矛盾——依照侵权法总则与分则环境污染与数人侵权具体问题过失相抵不可抗力与高危险责任具体分析四.立法理念:平衡两极利益(发展、行动自由vs稳定与公平)功能:填补损害功能(民事责任优于刑事责任)预防功能:免责事由的设定多少消除危险制裁功能:惩罚性赔偿责任确定功能:侵权责任既是责任又是债eg:侵权103赔偿转化为8万元债务。
第二章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第一节归责原则概述一.概念二.体系:单一过错责任规则原则二元归责原则说多元归责原则说三.意义只针对责任成立,只针对加害人,只针对损害赔偿公平责任不是归则原则第二节过错责任原则一.法条第6条广义过错责任=普通过错6.1+过错推定6.2二.确立、意义及确立的正当性确立:结果责任制得弊端——过错责任原则意义:A.经济发展 B.扩大侵权法的适用范围正当性:A.道德观念 B.社会价值 C.个人尊严 D.理论依据三.适用范围:不是6.2、不是7,就是6.1【6.2、7法定】四.适用方法(举证责任)方法:谁主张、这举证过错责任中的责任倒置6.1:四要件6.2:3.4要件(过失)——举证责任倒置,加害人举证7:三要件:行为、损害、因果eg:【6.2】A举证行为损害、因果,若B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则B责任不成立。
A不能请求B赔偿;若B证明无过错,A可以继续证明B有过错【7 】A举证行为损害、因果关系,若B不能证明法定免责条件——责任成立五.过错的程度与侵权责任的成立、承担的关系加害人过错:原则上对责任成立有影响:有偿/无偿保管对责任承担无影响:承担只考虑因果关系例外:惩罚性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数人侵权内部责任受害人过错程度:原则上受害人过错只影响责任承担,eg:过失相抵例外:受害人过错影响责任成立:受害人故意六.过错推定责任1.法条2.确立: 结果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过错稍微有利于被害人,但最终事由有利还不一定3.内涵: 与过错责任原则关系: 内容:成立侵权的基础仍然是过错立法:都为第6条4.适用范围:法定性:法定原因(举证责任——受害人自我负责)具体范围:【38】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等受人参损害【58】医疗机构过错【81】动物园责任【85】高空坠物(搁置物、悬挂物)【86】建筑物倒塌【第八章除87条】【88】堆放物倒塌【89】公告道路堆放,倾倒物品【90】林木折断【91】公共场所挖坑第三节无过错责任原则【一定要看分则和特别法】一.法条侵害vs损害没有过错vs不论有无过错二.无过错责任的确定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失责任和原则=危险责任=风险责任≈严格责任≠绝对责任≠特殊的过错推定确立:主体之间不平等性定位:【严格责任】无过错+过错推定【绝对责任无免责理由,严格责任有免责理由】三.可归责事由1.报偿理论:谁享受利益、谁承担风险2.危险制造理论:特定企业、物品或设备的所有人、持有人制造了危险来源3.危险控制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仅该所有人/持有人能控制危险4.危险分散理论:因危险责任而产生的损害赔偿,得经由商品服务的价格机能及保险制度予以分散5.就侵权人与被侵权人的经济地位相比较,侵权人总是处于优势地位四.无过错责任对均衡两极利益的做法1.对弱者利益的倾向性保护:因果关系等举证责任减轻。
司考民法基础讲义:概述一般规定:刑事、行政、民事三种责任并存时民事责任优先承担的原则归责原则:过错责任构成和无过错总则责任方式构成要件: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侵权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责任共同侵权与连带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其他:受害人与有过错制度不承担责任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减轻责任的免责事由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受害人同意的行为第三人的过错监护人责任主体的用人单位特殊规定网络提供者旅馆教育机构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责任: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物件致人损害责任:一、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1、侵权行为的概念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的民事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行为。
2、侵权行为的特征(1)侵权行为是违法行为(2)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是绝对权(3)侵权行为是行为人有意识的行为二、侵权行为的分类1、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民法通则》第121条至第127条(1)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主观过错实施的,应适用侵权责任一般构成要件和一般责任条款的致人损害的行为。
例如故意毁损他人财物、诽谤他人名誉等行为。
(2)特殊侵权行为,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在主体、主观构成、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应适用特别条款的致损害行为。
2、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1)单独侵权行为,是指损害行为是由一人实施的侵权行为。
(2)共同侵权行为,是指损害行为是由2人或数人实施的侵权行为。
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表现在:A.主体的复数性,加害人为2人或2人以上。
B.行为的共同性,多个加害人的行为彼此关联共同导致损害后果的发生。
C.结果的单一性,数个加害行为共同产生一个损害后果。
△《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3、积极的侵权行为与消极的侵权行为(1)积极的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对他人的不作为义务,以一定的行为致人损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