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3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言志缘情
• 言志—缘情(思想性—情感性) • 言志:即通过艺术(特别是诗歌)表达作
者的思想、主张和意见。 • 缘情:即抒发作者的情感。 • “诗者,志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於中而行于言,言之不尽故嗟夫之, 嗟夫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 • 受儒家思想的主导—入世。
• “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中 不能尽妙。”“退避如山未足珍,读书 万卷始通神。” ——苏轼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 甫
三、游 历
• 游历最能触发创作灵感和激情。 • 游历为创作提供最为丰富、生动的素材。 • 游历能廓清胸次、陶冶性情。 • 游历是文人交游、互相交流的条件。 • 游历塑造艺术家的人品、人格,激荡艺
——(明)文征明
• “学画者,先贵在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 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 种不争之气,隐跃笔端。”
——(清)王昱《东庄画论》
二、学 识
• 包括学问和见识两个方面
• 多读书则胸次自高,出语多与古人相应, 一也;博识多智,文章有根据,二也; 所见既多,自知得失,下笔知取舍,三 也。
术家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 和情调。
四、才 艺
• 之艺术创作的技巧、技艺。
• “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
手”
——苏轼
• 中国古代艺术家大多精琴、棋、书、诗、 画,相互融汇、统一。
第三节 创作心理
• 虚静 • 应感 • 神思
一、虚 静
(一)道家之虚静
• “虚静”源于道家老庄哲学,指心境空明、 宁静的状态。
• 阐述了艺术创作的独立价值—审美(自娱和娱人)。
(元)倪瓒《容膝斋图》立轴
(清)石涛《山水》
古琴曲欣赏:《阳关三叠》
•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 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 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 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 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 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条件
• 人品 • 学识 • 游历 • 才艺
一、人 品
•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汉)杨雄《法言•问神》
•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唐)柳公权
• “画品优劣,关于人品之高下。”
——(元)杨维祯《图绘宝鉴序》
• “人品不高,用墨无法。”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
创创创创创 作作作作作 的的的的的 因过心条动 革程理件因
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动因
• 艺术创作的动因,是指创作者萌发创作的 原因。
• 涉及创作者动机、心理因素、外界影响、 社会条件等。直接和对艺术的性质、作用 等艺术理论的重大问题的认识相关联。
• 我国古代关于创作动因有:言志缘情说; 畅神娱人说;经世济用说等等。
——(清)冠九《都转心庵词序》
(四)“虚静”与艺术创作
• 1. 艺术创作活动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驱力和心理前提。
• 虚静实质上是要绝绿凝神,心灵脱俗,不受个人的功 名利禄、利害得失以及种种实用目的所束缚,获得精 神自由的境界。
• “云何能一,以忘我故;若不忘我,一画之中已现二 相,而况多画?” ——苏轼
• “画必须静坐凝神,存想何处是山,何处是水。何处 是楼阁寺观,村庄篱落,何处是桥梁人物车舟,然后 下笔,则丘壑才新。不然,任意挥洒,非不可人,便 是套头矣。”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
• “至虚极,守静笃。” ——老子 • “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
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 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静乎!天地之 鉴也,万物之镜也……乎虚静恬淡寂寞 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
(二)儒家之虚静
•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 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 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为壹;心未尝 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荀子
二、畅神娱人
• 受佛、道思想影响,主张通过艺术获得精神的自由 解放和愉悦舒畅—出世。
• 以物写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万物与 我为一”即所谓的天人合一。——养心。
• 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 天励之丛,独应无人知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 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 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南朝刘宋《画山水 序》)
神 农 式 古 琴 仲 尼 式 古 琴
三、经世致用
• 教化作用—宣扬伦理、劝善惩 恶。
• 鲜明的功利主义倾向,作为科 举谋官的必备条件。
• 职业艺术家不可逃避的谋生手 段,同时也是创作的动力之一。
• 为人生而艺术
小结
• 三种动因有区别但不是截然分开的, 在一个艺术家身上往往显现出复杂 的情况。
(三)佛教之虚静
•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虚静说”起了推波 助澜的作用。
• “无我无欲心则休息,自然清净而得解 脱,是名曰‘空’。”——《佛说圣法 印经》
• 佛教的“空”,尤其是主张内省、静思 的禅定理论更加丰富和发展了“虚静 说”。
• 所谓禅定,就是要摆脱外界的诱惑和抑 制自身的情绪波动,心驻一处,这样可 以“由定生慧”,改变精神状态,观想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琴知识
• 最古老的弹拨乐器 • 拥有中国最早的乐谱 • 最别具的演奏方式 • 最独特的谱式 • 古琴造就了最为殊异的中国琴人的生活 • 古琴音乐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最高水
准 • 古琴艺术包容着最为广博的文化内涵
.
伏 羲 式 古 琴 连 珠 式 古 琴
• “未动笔前,须兴高意远;已动笔后,要气静神凝。” (王昱《东庄论画》)
2.虚静有助于艺术想象
• “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 里。” ——刘勰《文心雕龙》
• 虚静产生幻想
• “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 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 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知万缘俱寂,吾心 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事何事也。 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万不得已,即而察之, 一切境像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墨砚匣,一一 在吾目前。此词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