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强项令》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1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强项令》全解【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驻车叩马:拉住马车。
驻,停留。
叩,拉住,勒住。
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格杀:打死。
格,击打。
圣德中兴:圣明有德而复兴。
持之:强拉他。
持,挟制。
谢主: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强使顿之:用强力使他叩头。
白衣:平民,百姓。
悉以斑诸吏: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
搏击:捕捉打击。
豪强: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
妻子对哭:妻子和儿女相对哭泣。
敝车一乘:一辆破车。
葬以大夫礼: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
二、相关背景:1、关于董宣生卒年待考。
东汉官吏。
字少平。
河南陈留县人。
曾任北海相。
任洛阳令时,遇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姐姐)纵奴杀人案。
董宣抓获人犯,处以死刑。
公主诉于光武帝,光武帝大怒,欲杀董宣。
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并欲以头撞柱自尽。
光武帝认为董宣言之有理,免予处死,但要他给公主叩头谢罪。
董宣不从,光武帝命人强使顿首,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光武帝只好不再追究。
董宣因此获得强项令的美名。
此事京师震惊,洛阳由此大治。
年74而卒,皇帝遣使临视,唯见布被覆尸,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皇帝很伤感地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葬以大夫礼。
2、关于作者范晔字蔚宗,顺阳人。
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
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
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
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侯,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
《强项令》一、作家作品简介:1、《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
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后汉书》的最大局限就是丢掉了《史记》重视农民起义的传统,对黄巾起义持否定态度。
黄巾起义为东汉末的大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张角弟兄,竟不为立传。
他们的事迹,只附在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僚皇甫嵩的传中。
2、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二、课前热身yè cān shèng chì yǔ nì chuí范晔骖乘叱圉人藏匿箠杀yíng chìfúcáng击楹因敕枹鼓不鸣臧亡匿死三、朗读课文,串讲课文:1、重点词语:特,特例。
征,征召。
苍头,家奴。
以奴骖乘,以,用。
乃,于是,就。
以刀画地,以,用。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欲,想要。
之,指代董宣。
因格杀之:因,接着;格杀,打死;之,指代家奴。
何以,以何,凭什么。
不须,用不着。
须,等待。
谢,认错。
顿,叩头。
据,撑,按。
臧,隐藏,现在写作“藏”。
行,施行,施加。
敕,(皇帝)命令。
钱三十万:三十万枚钱。
悉,全,全部。
班,分发。
良人:平民,百姓。
由是,从此。
震栗,害怕得发抖。
豪强,指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卒,死亡。
妻子,妻子和儿子。
敝,破旧。
伤,悲伤,感到悲痛。
以,因为。
2、重点句子:(1)时湖阳公主苍头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府吏不能够捕获(他)。
强项令南朝宋范晔1.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人。
2.……后特征为洛阳令。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
3.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
4.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
5.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6.主即还宫诉帝。
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
7.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光武帝非常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
8.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
”9.帝曰:“欲何言?”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10.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董宣说:“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来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11.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臣下我不需要鞭打,请求能够自杀。
”12.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
13.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光武帝命令宦官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
14.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使官吏不敢到家门。
15.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16.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17.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于是命令道:“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给他三十万钱。
18.宣悉以班诸吏。
董宣把钱全都分给了手下的众官吏。
19.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强项令》阅读附答案《强项令》是一篇文言文,出自《后汉书·酷吏传》。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强项令》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
强项令范晔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勅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因匿主家(2)流血被面(2)使宣叩头谢主(4)年七十四,卒于官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后特征为洛阳令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C.文叔为白衣时D、妻子对哭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4分)(1)将何以理天下乎?(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0.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答案]17、(1)躲藏(藏,藏匿)(2)覆盖(3)道歉(谢罪,认错)(4)死18.B19.(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
(2分)20.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2分)(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21、不畏权势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清正廉洁(1分)。
初中语文《强项令》原文及译文文言原文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白话译文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人。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
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
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
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
”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来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需要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
”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
光武帝命令宦官扶着董宣,让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终究不肯就范。
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使官吏不敢到家门。
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26强项令作者荷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宋左光禄大夫范泰之子。
曾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和尚书吏部郎。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北宋时,人们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范晔所写纪传,笔势纵放,词句绮丽凝炼,颇具骈文句法,其中一些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真切感人。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范滂传》等。
尤擅长论赞,如《皇后纪论》、《二十八将传论》、《宦者传论》皆为名篇。
又于纪传中收录大量政论、辞赋、使该书兼具•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另其《狱中与诸甥侄书》•文,自述写作甘苦,提出文章“以意为主,以文传意”的主张,反对“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的形式主义。
他是南朝时较早注意声律、文笔问题,具有进步文学主张的作家之一。
致目解说董宣是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
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
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相关资髀《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
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范晔在撰写《后汉书》以前,已经有许多后汉书流传。
其中,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崎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瑞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
强项令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后特征洛阳令(2)大言数主之失(3)使宣叩头谢主(4)臧亡匿死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以刀画地B.宣悉以班诸吏C.葬以大夫礼D.以宣尝为二千石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将何以理天下乎?(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4.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答案解析1.(1)特别征召 (2)列举(罪状或过去) (3)认错 (4)隐藏2.D 解析例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A项,介词,用;B项,介词,把;C项,用,按照。
3.(1)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
4.第一段体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品质;第二段表现了他的廉洁品质。
第一段是详写,第二段是略写(或“第一段以正面描写为主,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
[《强项令》课文分析及阅读答案]强项令答案强项令课文分析及阅读答案强项令课文分析及阅读答案教学重难点1、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3、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
4、分析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领会岳飞精神的内涵。
后汉书的最大局限就是丢掉了史记重视农民起义的传统,对黄巾起义持否定态度。
黄巾起义为东汉末的大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张角弟兄,竟不为立传。
他们的事迹,只附在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僚皇甫嵩的传中。
2、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二、课前热身ycānhngchyǔnchu范晔骖乘叱圉人藏匿箠杀yngchfcng击楹因敕枹鼓不鸣臧亡匿死三、朗读课文,串讲课文1、重点词语特,特例。
征,征召。
苍头,家奴。
以奴骖乘,以,用。
乃,于是,就。
以刀画地,以,用。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欲,想要。
之,指代董宣。
因格杀之因,接着;格杀,打死;之,指代家奴。
何以,以何,凭什么。
不须,用不着。
须,等待。
谢,认错。
顿,叩头。
据,撑,按。
臧,隐藏,现在写作“藏”。
行,施行,施加。
敕,(皇帝)命令。
钱三十万三十万枚钱。
悉,全,全部。
班,分发。
良人平民,百姓。
由是,从此。
震栗,害怕得发抖。
豪强,指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卒,死亡。
妻子,妻子和儿子。
敝,破旧。
伤,悲伤,感到悲痛。
以,因为。
《强项令》原文和翻译译文《《强项令》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强项令》原文和翻译译文《强项令》原文和翻译强项令选自《后汉书》[董宣]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日,“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勅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注释】1、《后汉书》——南朝刘宋时范哗编著,原有十纪八十列传,共九十卷。
北宋时,把晋司马彪所著《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合编成为现在流传的《后汉书》,两书合为一百二十卷。
本篇选自《后汉书?董宜传》。
2、董宜——字少平,河南陈留人。
东汉光武年间,曾任北海相,以打击豪强闻名,桩光武帝征为洛阳令。
3、洛阳令——后汉首都在洛阳。
洛阳令即首都地方的行政长官。
4、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胞姐。
5、苍头——奴仆的通称,是从秦代“黔首”演化而来的。
因为劳动群众面黑,头戴青巾,故称苍头。
6、骖乘——即陪乘。
古时乘车,向导居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居右陪乘,叫骖乘。
骖音参(can),驾车的马。
7、数——音署(shu),列举、责备。
8、格杀——声杀。
旧时代把行凶,拒捕或违犯禁令的人当场打死,称作格杀。
对于上述行为,不以杀人论罪,故称“格杀勿论”。
9、箠——音垂(chui),鞭子。
这里指杖刑,用木杖鞭打犯人。
10、楹——音盈(ying),殿堂前的明柱。
阅读《强项令》,完成下列小题。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菙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手?臣不须菙,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博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遺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康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2)大言数.主之失(3)使宣叩头谢.主(4)臧亡匿.死10.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 以刀画地B. 宣悉以班诸吏C. 葬以大夫礼D. 以宣尝为二千石11.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平?(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12. 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案】9. (1)特别征召(2)列举(罪状或过去)(3)认错(4)通“藏“,隐藏。
10. D11. (1)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
12. 第一段体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品质;第二段表现了他的廉洁品质。
第一段是详写,第二段是略写,或者第一段以正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
范晔《强项令》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强项令南朝宋范晔1.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人。
2. ??后特征为洛阳令。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
3.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
4.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
5.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6. 主即还宫诉帝。
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
7.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光武帝非常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
8.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
”9. 帝曰:“欲何言?”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10. 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董宣说:“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来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11.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臣下我不需要鞭打,请求能够自杀。
”12.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
13.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光武帝命令宦官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
14.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使官吏不敢到家门。
15.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16. 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17. 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于是命令道:“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给他三十万钱。
18. 宣悉以班诸吏。
董宣把钱全都分给了手下的众官吏。
19.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20.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京城称董宣为“卧虎”。
人们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21. 在县五年。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
22. 年七十四,卒于官。
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
23.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24.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光武帝知道后很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
”25.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因为董宣曾经做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安葬了他。
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王烈,字彦方”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①事陈窆,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②,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
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
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注释】:①师: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
表示对人的态度。
②(我)甘心受刑被杀【翻译】:【阅读训练】:9.下列加点的“使与“安陵君因?唐雎使于秦中的“使”意思相同的是( )(1分)A.乞不?王彦方知也 B.烈闻而?人谢之10.解释下列带点的“遗”的不同含义(2分)①遗布一端( ) ②后有老父遗剑于路( )11.下列“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徒以有先生也 B.以义行称 C.故以此激之D.以事告烈12.翻译(2分)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王烈凭________________使盗牛者弃恶从善的。
(1分)【参考答案】:9、B10、①赠送②丢失11、B12、小偷怕我听到他的罪过,这说明有以作恶为羞耻的想法13、对人仗义的态度(道德感化)张衡传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接交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籇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馋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属:写,撰写B.遂通五经,贯六义贯:贯通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打算D.安帝雅闻衡善术雅:平常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C.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D.宦官恐其毁己,皆共目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B.举孝廉不行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伺者因此觉知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入京师,观太学因以讽谏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衡乃诡对而出C.因以讽谏以精铜铸成D.下有蟾蜍,张口承之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5.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B.饰以籇文山龟鸟兽之形C.验之以事 D.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参考答案1.C2.B3.A4.D5.A附:文言文翻译: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
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
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
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
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
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