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二醇甲醚

乙二醇甲醚

乙二醇甲醚
乙二醇甲醚

乙二醇甲醚(2-Methoxyethanol),结构式HOCH2CH2OCH3,有毒(T),无色、具醚气味液体,密度 0.965 g/cm3 ,熔点 -85 °C 沸点 124-125 °C ,混溶于水。又称为乙二醇单甲醚、羟乙基甲基醚、EGME。CAS号: 109-86-4 。SMILES:COCCO 。

基本信息

国标编号: 33569

CAS: 109-86-4

中文名称: 乙二醇甲醚

英文名称: 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ether;2-methoxyethanol 别名: 2-甲氧基乙醇;羟乙基甲醚

分子式: C3H8O2;CH3OCH2CH2OH

分子量: 76.09

熔点: -86.5℃

沸点:124.5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7;

蒸汽压: 39℃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酮、烃类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略有气味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14(有毒品)

用途: 用作溶剂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引起无力、失眠头痛、胃肠功能紊乱、夜尿、体重减轻、眼烧灼感、反应迟钝、嗜睡。误服可致死。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大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呈中毒性脑病和脑萎缩。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246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兔经皮);

LC504665mg/m3,7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经口,0.1mL/(kg·天),7天,见暂时性血尿。加大量剂量,可致衰竭、震颤、蛋白尿和血尿。尸检见严重肾损害。大鼠暴露于1.05g/m3,7小时/天,每周5天,1月后见血液中幼稚白细胞增加。

致突变性:显性致死试验:大鼠经口500mg/kg。精子形态学:大鼠经口500mg/kg。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175mg/kg(孕7~13天),致心血管(循环)系统发育异常。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50mg/kg(1天,雄性),影响精子生成(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活动力、计数)。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炭吸附后,用甲醇-氯甲烷溶液洗脱,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NIOSH法)

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25ppm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0.22ppm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不含过氧化物的废液经浓缩后,控制一定的速度燃烧。含过氧化物的废料经浓缩后,在安全距离外敞口燃烧。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高浓度环境中,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分子式:CH3OCH2CH2OH

分子量:76.09

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令人愉快的气味。相对密度(20℃/4℃)0.9646,凝固点-85.1℃,沸点124.6℃,闪点(开口)46.1℃,燃点288℃,折射率1.4021.粘度(20℃)1. 72mPa·s,表面张力31.82×10-3N/m。能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甘油、二甲基甲酰胺。能溶解松香、虫胶、硝酸纤维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醋酸乙烯等。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低毒,能引起贫血症(巨红细胞型),出现新生原粒性白血球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LD50246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80mg/m3(或0.0025%);

用途:乙二醇单甲醚主要用作油脂、硝化纤维素、合成树脂、醇溶性染料和乙基纤维素的溶剂,涂料工业用作清漆快干剂和涂层稀释剂,印染工业用作渗透剂和匀染剂,燃料工业用作添加剂,纺织工业用于染色助剂,以及可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凝固点-81.5℃,沸点125℃(102.391kPa),124℃(100.9kPa),34-41℃(2.67kPa),熔点-85.1℃,相对密度0.9647(20/4℃),折射率1.4024,闪点46.1℃,自燃点288.3℃。能与水、乙醇、乙醚、甘油、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易吸水,性质稳定。

金属切削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金属切削液 一、切削液的概念 广义:现代技术的金属加工一般分为成形加工和去除加工两大类,成形加工是通过使工件产生塑性变形得到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状,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切屑;而除加工就是通过从工件上通过切削、磨料去除多余材料从而得到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状的工艺方法,这种方法会产生切屑,同时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和被加工金属工件接触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温度可达到800℃甚至更高。在这两类加工过程中,都要用到一种工艺油(液),通常称之为金属加工液,也就是广义上的切削液,它被注入加工区域起润滑、冷却和清洗作用,以带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减轻摩擦和工具损耗、排除切屑、满足特定的加工要求,使加工过程顺利进行。 狭义:狭义的金属切削液仅指在金属去除加工过程-切削加工中用来冷却、润滑刀具和加工件的一种混合润滑剂。 二、切削液的发展史 人类使用切削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在磨制石器、铜器和铁器时,就知道浇水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在古罗马时代,车削活塞泵的铸件时就使用橄榄油,16世纪使用牛脂和水溶剂来抛光金属盔甲。从1775年英国的约翰·威尔金森(J.Wilkinson)为了加工瓦特蒸汽机的汽缸而研制成功镗床开始,伴随出现了水和油在金属切削加工中的应用。到1860年经历了漫长发展后,车、铣、刨、磨、齿轮加工和螺纹加工等各种机床相继出现,也标志着切削液开始较大规模的应用。 19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已首先进行了切削液的评价工作。 F·W·Taylor发现并阐明了使用泵供给碳酸钠水溶液可使切削速度提高30%~40%的现象和机理。针对当时使用的刀具材料是碳素工具钢,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冷却,故提出“冷却剂”一词。 随着人们对切削液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发现在切削区域中注入油剂能获得良好的加工表面。最早,人们采用动植物油来作为切削液,但动植物油易变质,使用周期短。20世纪初,人们开始从原油中提炼润滑油,并发明了各种性能优异的润滑添加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研究和使用矿物油和动植物油合成的复合油。1924年,含硫、氯的切削油获得专利并应用于重切削、拉削、螺纹和齿轮加工。 刀具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切削液的发展,1898年发明了高速钢,切削速度较前提高2~4倍。1927年德国首先研制出硬质合金,切削速度比高速钢又提高2~5倍。随着切削温度的不断提高,油基切削液的冷却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切削要求,这时人们又开始重新重视水基切削液的优点。1915年生产出水包油型乳化液,并于1920年成为优先选用的切削液用于重切削。1945年在美国研制出第一种无油合成切削液,全球一款全合成金属切削液由Cimcool 辛辛那提铣床公司(后更名为辛辛那提—米拉克龙)率先研制成功,并且以独特的粉红色来标记该产品,这是革命性的,在此之前切削液只有纯油和像牛奶一样的乳化液可选。 三、切削液的分类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金属加工液归入润滑剂产品中,并根据标准(ISO 6743/7)将其分为MH(油基)和MA(水基)两大类。我国于1989年等效采用了ISO标准(ISO 6743/7),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7631.5-89,将金属加工润滑剂分为首先要求润滑性的加工工艺和首先需要冷却性的加工工艺两大系列,又将上述系列各分为8类和9类,其中符号为MHA-MHF的6中对应于油基切削液,符号为MAA-MAH的8种对应于水基切削液。

三乙醇胺硼酸酯

HXP 0182 供应商:长沙信本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3-07-06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乙醇胺硼酸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2',2''-nitrilotris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1596 CAS No.:102-71-6 CAS: 15277-97-1 C6H12BNO3C6H12BNO3 分子量:156.9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102-71-6 Array三乙醇胺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对局部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与过敏有关。本品蒸气压低, 工业接触中吸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 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 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 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 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 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 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收集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 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 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 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 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 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 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 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ACGIH 5mg/m3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Yingzhisuan Jütingyang (40) Zhi Polyoxyl (40) Stearate [9004-99-3]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第912页 [增订] 【性状】 凝点本品的凝点(附录Ⅵ D)为37~44℃。 【鉴别】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检查】碱度取本品2.0g,加乙醇20ml使溶解,取溶液2ml,加酚磺酞指示液0.05ml,不得显红色。 脂肪酸组成取本品约0.1g,置25ml锥形瓶中,加0.5mol/L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2ml,振摇使溶解,加热回流30分钟,沿冷凝管加入14%三氟化硼的甲醇溶液2ml,加热回流30分钟,沿冷凝管加入正庚烷4ml,加热回流5分钟,放冷,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0ml,振摇15秒,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至瓶颈部,混匀,静置分层,取上层液2ml,用水洗涤3次,每次2ml,上层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ⅤE)测定,以聚乙二醇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柱温按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70℃保持2分钟,再以每分钟10℃升温至240℃,维持数分钟;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为260℃;进样口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ml/min,分流比为10∶1。取上层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出峰顺序为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与硬脂酸甲酯的分离度不小于5.0,记录色谱图至硬脂酸甲酯峰保留时间的3倍。按归一化法以峰面积计算,硬脂酸不少于40.0%,硬脂酸和棕榈酸的总和不少于90.0%。 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Ⅷ M第一法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3.0%。 游离聚乙二醇取本品6g,精密称定,置500ml分液漏斗中,加乙酸乙酯50ml使溶解,用氯化钠溶液(29→100)提取2次,每次50ml,合并下层水相,

聚乙二醇单甲醚

第一章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概念 1.1 MPEG的定义及分类 1.2 MPEG的应用 1.3 MPEG产业链 第二章中国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运行环境分析2.1 宏观环境 2.2 化工行业运行状况 2.2.1市场供需 2.2.2 价格走势 2.2.3 投资及经济效益 2.3 生态及政策环境 2.3.1 节能减排政策 2.3.2 其他政策 第三章中国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行业概述 3.1 发展现状 3.2 市场供需 3.3 竞争格局 3.4 价格走势 3.5 发展前景及建议 第四章中国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上游产业分析4.1 乙烯 4.1.1 产业布局 4.1.2 市场供需 4.1.3 价格走势 4.1.4 全球乙烯生产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4.2 环氧乙烷 4.2.1 产业布局 4.2.2 市场供需 4.2.3 价格走势 4.3 甲醇 4.3.1 产业布局 4.3.2 市场供需 4.3.2 价格走势 第五章中国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下游产业分析5.1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行业 5.1.1 发展现状 5.1.2 市场供需 5.2 日用化妆与护肤品行业 5.2.1 发展现状 5.2.2 市场供需 5.3 医药行业 5.4 洗涤用品行业 第六章重点企业介绍 6.1 陶氏化学

6.1.1 公司简介 6.1.2 陶氏化学在中国 6.1.3 经营现状 6.2 科莱恩 6.2.1 公司简介 6.2.2 科莱恩在中国 6.2.3 经营现状 6.3 中石化 6.3.1 公司简介 6.3.2 主要化工产品 6.3.3 经营现状 6.4 韩国湖南石化 6.4.1 公司简介 6.4.2 湖南石化在中国 6.4.3 公司聚乙二醇单甲醚产品 6.4.4 经营现状 6.5 辽宁奥克 6.5.1 公司简介 6.5.2 公司主营产品 6.5.3 经营现状 6.6 德美化工 6.6.1 公司简介 6.6.2 公司主营产品 6.6.3 经营现状 6.7 辽宁科隆 6.7.1 公司简介 6.7.2 公司聚氧乙烯醚类产品 6.7.3 经营现状 6.8 上海台界 6.8.1公司简介 6.8.2 公司主营产品 6.8.3 经营现状 6.9 浙江皇马 6.9.1 公司简介 6.9.2 公司聚氧乙烯醚类产品 6.9.3 经营现状 图:MPEG上下游产业链结构 图:2007-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率变化 表:2007-2009年中国大宗化工产品产量及增长率变化(单位:万吨) 表:2009年中国大宗化学产品均价及价格变化(元/吨) 图:2006-2009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毛利润变化(单位:十亿元) 图:2006-2009年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毛利润变化(单位:

聚乙二醇脂肪酸酯

zhui2006@https://www.doczj.com/doc/0419164481.html, 聚乙二醇脂肪酸酯合成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其中设计的合成路线的有关问题,比如催化剂的使用,合成条件的具体控制(温度、PH等),不同底物及浓度对反映的影响,合成之后的检测(可应用薄层色谱),分析其酯化率等问题】 下面是某药厂生产的该化合物的说明书: 【类型】非离子 【规格】品种规格代号聚乙二醇硬脂酸酯乙二醇单硬脂酸酯EGMS 乙二醇双硬脂酸酯EGDS 二乙二醇单硬脂酸酯DEGMS 二乙二醇双硬脂酸酯DEGDS 聚乙二醇400 单硬脂酸酯PEG400MS 聚乙二醇400 双硬脂酸酯PEG400DS 聚乙二醇月桂酸酯聚乙二醇200 单月桂酸酯PEG200ML 聚乙二醇200 双月桂酸酯PEG200DL 聚乙二醇400 单月桂酸酯PEG400ML 聚乙二醇400 双月桂酸酯PEG400DL 聚乙二醇油酸酯聚乙二醇400 单油酸酯PEG400MO 聚乙二醇400 双油酸酯PEG400DO 聚乙二醇600 单油酸酯PEG600MO 聚乙二醇600 双油酸酯PEG600DO 聚乙二醇4000 单油酸酯PEG4000MO 聚乙二醇6000 单油酸酯PEG6000MO PEG-264油酸酯PEG-264油酸酯【技术指标】规格外观(25℃)酸值mgKOH/g 皂化值mgKOH/g 含量(%)pH值(1%水溶液) HLB 值EGMS 微黄至乳白色固体≤ 5 170~190 ≥99% 5.0~7.0 2~4 EGDS 微黄至乳白色固体≤10 185~200 ≥99% 5.0~7.0 1.5 DEGMS 微黄至乳白色固体≤ 5 160~170 ≥99% 5.0~7.0 3.5 DEGDS 微黄至乳白色固体≤10 184~194 ≥99% 5.0~7.0 3 PEG400MS 微黄至乳白色固体≤ 5 75~95 ≥99% 5.0~7.0 10.7~11.7 PEG400DS 微黄至乳白色固体≤10 110~130 ≥99% 5.0~7.0 7.2~8.2 PEG200ML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5 140~155 ≥99% 5.0~7.0 9.5 PEG200DL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10 195~210 ≥99% 5.0~7.0 8 PEG400ML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5 90~110 ≥99% 5.0~7.0 13 PEG400DL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10 130~155 ≥99% 5.0~7.0 10.5 PEG400MO 琥珀色液体≤ 5 75~95 ≥99% 5.0~7.0 11~12 PEG400DO 琥珀色液体≤10 100~130 ≥99% 5.0~7.0 7~8 PEG600MO 琥珀色液体≤ 5 60~75 ≥99% 5.0~7.0 13~14 PEG600DO 琥珀色液体≤10 85~105 ≥99% 5.0~7.0 10~11 PEG4000MO 黄色固体≤ 5 10~15 ≥99% 5.0~7.0 18~18.5 PEG6000MO 黄色固体≤ 5 5~10 ≥99% 5.0~7.0 19 PEG-264油酸酯淡黄色或黄色液体≤ 2 117~123 ≥99% 5.0~7.0 【性能与应用】规格性能与应用EGMSEGDS 1、溶于异丙醇、甲苯、豆油、矿物油中,具有乳化、增溶、柔软、抗静电等性能。2、纺织、纤维加工、金属加工、化妆品中作乳化剂、分散剂、增溶剂、润滑剂、柔软剂、消泡剂、抗静电剂、珠光剂、制药业中作药物中间体。DEGMSDEGDS 1、不溶于水、乙醇、乙醚中,可分散于热水中。2、制药业中作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透皮促进剂;纺织业中作乳化剂、遮光剂、珠光剂;食品业中作乳化剂、香料、色素增溶剂、稳定剂、泡沫调节剂。PEG400MS 1、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水中呈分散状,具有乳化、增溶、润湿、柔软性能。2、纺织业中作乳化剂、柔软剂、润滑剂;化妆品、金属加工业中作清洁剂、润滑剂、增亮剂;造纸业中,作纸用淀粉涂层增稠剂、稳定剂;水分散纸浸润剂、柔软剂;制药业中作液体药、乳液药乳化剂;亦可作油脂类乳化;

乙二醇甲醚

乙二醇甲醚(2-Methoxyethanol),结构式HOCH2CH2OCH3,有毒(T),无色、具醚气味液体,密度 0.965 g/cm3 ,熔点 -85 °C 沸点 124-125 °C ,混溶于水。又称为乙二醇单甲醚、羟乙基甲基醚、EGME。CAS号: 109-86-4 。SMILES:COCCO 。 基本信息 国标编号: 33569 CAS: 109-86-4 中文名称: 乙二醇甲醚 英文名称: 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ether;2-methoxyethanol 别名: 2-甲氧基乙醇;羟乙基甲醚 分子式: C3H8O2;CH3OCH2CH2OH 分子量: 76.09 熔点: -86.5℃ 沸点:124.5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7; 蒸汽压: 39℃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酮、烃类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略有气味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14(有毒品) 用途: 用作溶剂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引起无力、失眠头痛、胃肠功能紊乱、夜尿、体重减轻、眼烧灼感、反应迟钝、嗜睡。误服可致死。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大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呈中毒性脑病和脑萎缩。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246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兔经皮); LC504665mg/m3,7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经口,0.1mL/(kg·天),7天,见暂时性血尿。加大量剂量,可致衰竭、震颤、蛋白尿和血尿。尸检见严重肾损害。大鼠暴露于1.05g/m3,7小时/天,每周5天,1月后见血液中幼稚白细胞增加。 致突变性:显性致死试验:大鼠经口500mg/kg。精子形态学:大鼠经口500mg/kg。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175mg/kg(孕7~13天),致心血管(循环)系统发育异常。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50mg/kg(1天,雄性),影响精子生成(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活动力、计数)。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炭吸附后,用甲醇-氯甲烷溶液洗脱,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NIOSH法) 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25ppm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0.22ppm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不含过氧化物的废液经浓缩后,控制一定的速度燃烧。含过氧化物的废料经浓缩后,在安全距离外敞口燃烧。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高浓度环境中,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CN109722331A】一种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59906.0 (22)申请日 2019.03.04 (71)申请人 富莱德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地址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 城南工业园区 (72)发明人 冯帆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1333 代理人 王小穗 (51)Int.Cl. C10M 173/00(2006.01) C10N 30/04(2006.01) C10N 30/06(2006.01) C10N 30/12(2006.01) C10N 40/2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金属切削加工润滑技术领域,具 体涉及到一种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一种全 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步骤包括:(1)称取三乙 醇胺及其衍生物加入水中,加热搅拌至均匀;(2) 将防锈剂、油酸边搅拌边加入步骤(1)的混合物 中,之后加入太古油、甘油;(3)在步骤(2)的混合 物中加入抗菌剂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即可 出料。本发明所提供的切削液在使用时防锈性 能、润滑性能、清洁性能较好,不宜腐败变质,且 使用过程中能保持澄清透明,稳定性好,高温下 不易分解, 室内贮存期长。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CN 109722331 A 2019.05.07 C N 109722331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22331 A 1.一种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称取三乙醇胺及其衍生物加入水中,加热搅拌至均匀; (2)将防锈剂、油酸边搅拌边加入步骤(1)的混合物中,之后加入太古油、甘油; (3)在步骤(2)的混合物中加入抗菌剂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即可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35-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乙醇胺及其衍生物选自甲醇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丙醇胺、1,2-二丙醇胺、一乙醇胺硼酸酯、二乙醇胺硼酸单酯、三乙醇胺硼酸酯、妥尔油酸二乙酰胺硼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剂包括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磺酸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元酸选自乙醇酸、乳酸、甘油酸、葡糖酸、水杨酸、2-羟基异丁酸、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2-羟基-正丁酸、2-羟基己酸、3-羟基己酸、4-羟基己酸、5-羟基己酸、6-羟基己酸、2-羟基戊酸、3-羟基戊酸、油酸、异辛酸、4-羟基戊酸、羟基丙基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酸选自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2,3-二甲基戊二酸、二甘醇酸、2,5-降莰烷二羧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酸包括三元聚羧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酸盐选自烷基磺酸盐、氨基磺酸盐、芳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合成切削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选自季铵盐、异噻唑啉酮、戊二醛、二硫氰基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全合成切削液,其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 2

各种酯类的作用

聚乙二醇 400 单油酸酯(代号PEG400MO) 溶于苯、异丙醇中,水中呈分散状,作工业专用润滑剂、工业去油垢剂、乙烯基塑料溶胶粘度稳定剂、纺织柔软剂、润滑剂,配制干洗剂、油基切削液平衡乳化剂。塑料抗静电剂和分散剂。可生物降解。 聚乙二醇 400 双油酸酯(代号PEG400DO) 溶于矿、植物油,水中呈分散状,作W/O型乳化剂、增溶剂、煤油乳化剂、工业润滑剂。 聚乙二醇 600 单油酸酯(代号PEG600MO) 聚乙二醇 600 双油酸酯(代号PEG600DO) 聚乙二醇 4000 单油酸酯(代号PEG4000MO) 聚乙二醇 6000 单油酸酯(代号PEG6000MO) 1、溶于水,具有良好的洗涤、乳化、润滑性能。 2、化妆品中作O/W乳化剂,纺织业中作匀染剂、分散剂、柔软剂,金属加工中作润滑剂。农药中作杀虫剂的乳化剂,亦可用于水溶性涂料、印刷电路板的酸洗。 PEG-264油酸酯 1、易溶于油及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平滑、乳化作用; 2、广泛用于制造合成纤维的乳化剂,具有凝固点低,粘温性好,挥发性小,抗氧性好的特点。 乙二醇单硬脂酸酯(代号EGMS) 乙二醇双硬脂酸酯(代号EGDS) 1、溶于异丙醇、甲苯、豆油、矿物油中,具有乳化、增溶、柔软、抗静电等性能。 2、纺织、纤维加工、金属加工、化妆品中作乳化剂、分散剂、增溶剂、润滑剂、柔软剂、消泡剂、抗静电剂、珠光剂、制药业中作药物中间体。 二乙二醇单硬脂酸酯(DEGMS) 二乙二醇双硬脂酸酯(DEGDS) 1、不溶于水、乙醇、乙醚中,可分散于热水中。 2、制药业中作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透皮促进剂;纺织业中作乳化剂、遮光剂、珠光剂;食品业中作乳化剂、香料、色素增溶剂、稳定剂、泡沫调节剂。 聚乙二醇 400 单硬脂酸酯(PEG400MS) 1、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水中呈分散状,具有乳化、增溶、润湿、柔软性能。 2、纺织业中作乳化剂、柔软剂、润滑剂;化妆品、金属加工业中作清洁剂、润滑剂、增亮剂;造纸业中,作纸用淀粉涂层增稠剂、稳定剂;水分散纸浸润剂、柔软剂;制药业中作液体药、乳液药乳化剂;亦可作油脂类乳化;涂料、印刷油墨的研磨助剂。

乙二醇甲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二醇甲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乙二醇单甲醚(基溶纤剂) 化学品英文名: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生产企业名称: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号: 生效日期: 国家应急电话:(区号)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乙二醇单甲醚,含量>99% 99% 。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蒸气与液体能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经常入低浓度产生神衰弱症候。 危险特性:燃爆危险,易燃。闪点46℃,其蒸气能与空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爆炸极限为 2.5% ~14% 。在空气中或阳光照射下容易生成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水冲洗。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冲洗,严重者应就医。 吸入:使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到空新鲜处。严重应就医。 食入:误服者应立即漱口,饮水并送医院救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燃爆危险,易燃。闪点46℃,其蒸气能与空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爆炸极限为 2.5% ~14% 。在空气中或阳光照射下容易生成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CO2 灭火方法:用粉末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用水使火场中容器冷却。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员应穿着全身消防防护服、消防防护靴等防护器材。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措施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的地方掩埋;被 污染的地面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对污染的地面进行通风。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穿着防护服,着防护手套。

乙二醇二乙醚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乙二醇二乙醚; 1,2-二乙氧基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ethylene glycol diethyl ether; 1,2-diethoxyethane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乙二醇二乙醚629-14-1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 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 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 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 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 用收集器内。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 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 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 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 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 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WA(mg/m3):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水性硼酸酯防锈剂 三乙醇胺硼酸酯教学内容

水性硼酸酯防锈剂三乙醇胺硼酸酯

水性硼酸酯防锈剂 主要成分 三乙醇胺硼酸酯、特种改性有机硼酸酯、防锈增效剂。 产品用途 1、工序间防锈、短期防锈、中期防锈、封存包装防锈的清洁型环保性水性防锈剂; 2、可用于合成水性切削液、半合成水性切削液、含油量较高的传统型切削 液、轧制液、水基抗磨液压液、合成清洗液、表面处理液等,抑制铁金 属的生锈及微生物的繁殖,起缓蚀防锈作用; 3、对碳钢、合金钢、劣质不锈钢、铸铁等多种金属有良好的防锈性能; 4、本品与其它羧酸类等防锈剂复配使用效果更佳,能形成金属保护膜,达 到极佳的缓蚀防锈作用; 5、使用市场上传统的硼酸酯,防锈效果不理想时,可使用本剂替代,便可达 到理想的防锈效果。 性能特点 ●不含有亚硝酸钠、磷酸盐等行业禁用的有毒有害物质,中性范围环保型水性 防锈产品; ●出色的防锈性能,具有超越常规硼酸酯的防锈效果,防锈期是传统硼酸酯的2-3倍以上,千分浓度级的抽样液,便可轻松通过国家行业标准的“防锈单片实验”;

●本剂兼具优异的钝化性能,而且属于环保“无亚钠、无酸性钝化”; ●本剂处理后表面无浮灰、无结晶物,属清洁防锈产品; ●水溶性好,与水形成稳定透明的防锈液,工件可带水操作,使用方便; ●无泡沫产生,更利于工艺施工; ●具有增强润滑的作用,能赋予金属加工液基础润滑性、极压抗磨性; ●无毒无味,使用时无任何异味,对人体亦无伤害,是亚硝酸钠良好的替代品; ●根据防锈期的长短需要,可选择不同的稀释比例; ●经本剂处理的工件,可保持金属本色,不影响加工精度; ●常温浸泡施工即可,使用方便; ●与切削液、液压液、金属表面处理液具有良好的配伍性与相溶性; ●兼具抑制细菌、真菌、微生物的作用; ●较高的碱值储备量,极佳的PH值缓冲能力,能有效稳定体系的PH值; ●综合使用成本低,属高性价比的产品。 理化指标

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

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 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脂(以下简称PEG6000DS),化学结构为:R-CO-(OCH2CH2)。-O-OC-R.其中R=C17H15,n =140~150。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高分子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因其用于香波,裕剂等配方,能提高粘度,降低盐量,具有较强的乳化、分散作用及对乳液的稳定作用,同时对头发有一定的调理作用,故在国外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内也巳逐渐被接受。 PEG6000DS的分子由疏水-亲水-疏水部分组成,它在稀表面 活性剂水溶液中形成三元水合网,将表面活性剂胶束围在其中,胶束由球状转变成捧状,从而使粘度增加。 PEG6000DS的合成主要有两条途径.其-是直接酯化法,即用PEG 6000与硬脂酸直接进行酯化反应. 其二是酯交换法,即硬脂酸甲脂与PEG 6000通过酯交换脱去甲醇. PEG 6000DS 外观为黄白色薄片固体。活性物含量98%~100%。一般理化性能见表1。 PEG 6000DS是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酯键的化学特性,故不宜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使用.一般在pH5~8 范围内比较稳定,在高温下也容易破坏酯键,故也不宜长期在较高温度下使用。 室温下PEG 6000DS在水和醇中的溶解性较差,但可溶于热的水和醇中.故使用时一般先用15~20倍的大于80℃的水或2倍40℃~50℃的甲醇溶解,然后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因 为它作为添加剂加入香波或其它配方,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几,故它的溶解性不是很大的问题. PEG 6000DS水溶液的粘度随温度不同而不同,温度高时粘度降低. 在香波的基本配方中(AES,10%;6501;3%,NaCl:1.0%),加入不同浓度的PEG6000DS ,香波的粘度变化情况见图1.图中AES,6501为日本LION公司产品,PEG6000DS为广州道明化学公司产品DM-638,粘度用上海天平仪器厂NDJ-1型旋转粘度计.以下同.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PEG6000DS的浓度增加,香波的粘度增加开始较平缓,后急剧增加。当NaCl添加量为1.0%时,PED6000DS加入量在0.8%~1.0%时即可获得满意的香波粘度.PEG6000DS在香波中的增稠效果十分明显,一般使用量在0%~2%之间.如果香波的基本配方中含有两性表面活性剂,PEG6000DS同样是非常出色的增粘剂. 图1 在基本香波配方AES,10%,6501,3%中,PEG6000DS 的添加量分别为0.4%,1.0%和2.0%时,NaCl的加入量与粘度的关系见图2。

DBE溶剂

高沸点环保型强溶剂 ■产品优异特点 1.极强溶解力、相溶性。 2. 增加烤漆之平坦性、密着性、可解决常见漆膜缺陷。 3. 改善流平性、增加光泽。 4. 沸点宽、馏程长、可调节溶剂挥发速率。 5. 无毒低味、使用安全。 ■应用范围 卷钢涂料、木器涂料、容器/罐头涂料、汽车涂料、漆包线涂料、烤漆工业、油墨工业、树脂工业、清洗剂等。 ■技术指标: ■应用领域:

本品作为溶剂,可用于制造油漆、粘合剂和除漆剂等。可全部或部分替代环己酮、异佛尔酮、乙二醇乙醚醋酸酯(CAC)、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MA)、乙二醇单丁醚(BCS)等高沸点溶剂,具有改善流平、调节漆膜干燥速度的特点。 本产品主要用于烤漆,硝基喷漆,硝基漆,印刷油墨,卷材卷钢涂料,纤维素酯,荧光涂料。能溶解松香、醋酸纤维酯、硝化纤维素、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酯等。 ■包装规格:220kg/铁桶 高沸点溶剂混合二元酸酯(杜邦称DBE)为二元酸酯混合物,亦称二价酸酯。是一种低毒、低味,能生物降解的环保型高沸点溶剂(涂料万能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工业及其它领域中。 产品包括丁二酸二甲酯、戊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甲酯以及它们不同比例的混合物。生产时,先由甲醇同混合的二元酸反应,然后水洗精馏分离提取产品。特殊的工艺,合理的操作控制,严格的酯化过程和分离过程使混合二元酸酯中的水份含量、甲醇含量、色度和酸值都极低 高沸点溶剂 DBE 高沸点溶剂混合二元酸酯(杜邦称DBE)为二元酸酯混合物。是一种低毒、低味,能生物降解的环保型高沸点溶剂(涂料万能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工业及其它领域中。产品包括丁二酸二甲酯、戊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甲酯以及它们不同比例的混合物。 一﹑优点: 1﹑极好的溶解力,与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等相溶性良好。

硼酸酯在水基切削液中的应用-推荐下载

硼酸酯在水基切削液中的应用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切削加工方式的不断改进,与之配套的切削液也不断更新换代,综合性能不断改善。由于工业中“低能耗,低成本,低公害"的要求,水基金属切削液有了长足的发展。硼酸酯作为一种重要 的多功能环保型添加剂常常作为润滑剂、表面活性剂、防锈剂和杀菌剂等被广泛应用于水基金属切削液中。 2硼酸酯的性质 硼酸分子式为H3BO3,是一种无机酸,由于其结构单元是平面三角形,每个硼原子以SP2杂化与氧原子结合,硼仍是缺电子,因此易与有机化合物中的羟基发生反应(脱水后形成硼酸酯),可形成硼酸 单酯、双酯、三酯及四取代螺环结构。硼酸酯的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生产中基本无三废产生。具有良好的润滑、防锈、杀菌等性能,而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型添加剂。 3硼酸酯在水基切削液中的应用 3.1极压润滑剂 目前水基切削液中仍在使用的极压润滑剂主要是含硫、磷、氯的化合物,如硫化烯烃、硫化动植物油、硫脲、磷酸酯、氯化石蜡等。此类添加剂在高温下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学反应膜,在切削中起极压润滑作用。但是,对环境有污染,对操作者有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现在已限制使用此类添加剂,国内外正在着手研究其替代物。有机硼酸酯是新型的极压润滑添加剂,它的作用机理是其摩擦表面形成了物理(或化学)吸附膜,及由于硼酸酯水解作用或与添加剂发生摩擦化学反应产生 诸如H3BO3、B203等构成的非牺牲性沉积;几种膜的共同作用有效提高了水基切削液的摩擦学性能。有机硼酸酯油膜强度高,摩擦系数低,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而且和密封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对人体无毒害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型添加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采用硼酸与有机醇胺(CH2CH20)nNH2(n=1,2,3)合成的硼酸酯,含有硼、氮两种极压活性元素, 在边界润滑过程中,摩擦金属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边界润滑膜起润滑作用。其极压抗磨性、反应活性、防锈性均提高,且水解安定性好。将硼酸分别与烷醇酰胺等反应合成了不同的硼酸酯类润滑油添加剂,并将这些硼酸酯按总质量的2%加入基础油中。结果表明,加入摩尔比为1:1:1的N一 经乙基乙结果表明摩尔比为1:1:1的N一羟乙基乙酰胺、N,N一二羟乙基硬脂酰胺和硼酸反应 的产物后磨痕直径最小,为0.33mm。将蓖麻油依次与高锰酸钾、硼酸、三乙醇胺等反应,在蓖麻 油中引入了硼、氮合成了新型润滑油添加剂,并通过四球机考察了它在莱籽油和水中的抗磨、极压性能。结果表明,蓖麻油分子的载体作用、硼的缺电子、氮的反应活性以及三者的协同作用在摩擦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高强度的吸附膜和/或摩擦化学反应膜,使得该添加剂具有明显的减摩、抗磨和极压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硼酸酯的润滑性能,人们还在硼酸酯中引入其他元素,或与其他物质复配,使其成为多功能添加剂。用脂肪酸、13一羟乙基乙二胺、硼酸合成了脂肪酸咪唑啉硼酸单酯和三酯。 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并对这些化合物的抗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用硼酸、月桂酸和五氧化二磷反应合成了含磷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研究发现含磷硼酸酯添加到基础油中能显著提高其抗磨性能。研究了硼酸酯与硫化物的协同抗磨效应,发现含硫硼酸酯能进一步提高硼酸酯的减摩抗磨性能,先加入硫化物的硼酸酯的减摩抗磨效果优于后加入硫化物的硼酸酷,并探讨了它们的减摩抗磨作用机理。硼酸与三乙醇胺合成硼酸酯,癸二酸与三乙醇胺合成羧酸盐,并将两者2:1复配形成的润滑防锈剂,防锈和润滑效果均很好,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含硫 极压剂由于其极压润滑性能良好而受到广泛应用。 3.2表面活性剂 以硼酸为母体形成B—O键的硼酸酯类的化合物,是一种特种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一般为非离子型,但在碱性介质中重排为阴离子型,因此它具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一些性质。含硼表面活性剂的沸点一般都较高,不挥发,具有优良的抗菌性、低毒性、阻燃性和表面活性,但能水解,高温下极稳定。由于它们具有B—O键,因而与高分子的相溶性很好,这类化合物适合作润滑油稳定剂、防蚀剂,及各种物质的乳化剂和分散剂。在含硼表面活性剂中可以引入具有其它功能的基团。引入磷,可以使其既具有含硼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又同时具有含磷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具有抗静电性、阻燃性和优良的表面活性。若同时再引入氯元素,则此类表面活性剂便会具有很好的综合性能,是一类多功能

化妆品常用乳化剂

HLB值 HLB值: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1949年由率先提出HLB值论点,说明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亲油基团的平衡关系。油性,B是在HLB中H"Hydrophile"表示亲水性,L为"Lipophylic"表示亲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或亲水程度可以用HLB值的大小判别,HLB值越大代表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小代表一般而言HLB值从1~40之间。HLB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 HLB值(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Number)称亲水疏水平衡值,也称水油度。它既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又与表面活性剂的表面(界面)张力、界面上的吸附性、乳化性及乳状液稳定性、分散性、溶解性、去污性还与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有关。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或亲油能力大小的值。1949年Griffin提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的范围定为0~20,将疏水性最大的完全由饱和烷烃基组成的石蜡将亲水性最大的完全由亲水性的氧乙烯基组成的聚氧乙烯的HLB值定为20,其他的表面活性剂HLB值越大,其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小,其亲油性越强。随着新型表面活性剂的不断问世,已如月桂醇硫酸钠的HLB值为40。 图2-3胶束的结构 表面活性剂由于在油-水界面上的定向排列而具有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所以其亲水与亲油能力应适当平衡。 表2-1常用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不同,其用途也不同,见图2-4 图2-4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的用途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还可利用一些经验公式计算得出,例如:

水性硼酸酯防锈剂三乙醇胺硼酸酯教学内容

水性硼酸酯防锈剂乙醇胺硼酸酯

祐新水性硼酸酯防锈剂 主要成分 三乙醇胺硼酸酯、特种改性有机硼酸酯、防锈增效剂。 产品用途 1、工序间防锈、短期防锈、中期防锈、封存包装防锈的清洁型环保性水性防锈剂; 液、轧制液、水基抗磨液压液、合成清洗液、表面处理液等,抑制铁金 属的生锈及微生物的繁殖,起缓蚀防锈作用; 3、对碳钢、合金钢、劣质不锈钢、铸铁等多种金属有良好的防锈性能; 4、本品与其它羧酸类等防锈剂复配使用效果更佳,能形成金属保护膜,达 到极佳的缓蚀防锈作用; 到理想的防锈效果。 性能特点 ?不含有亚硝酸钠、磷酸盐等行业禁用的有毒有害物质,中性范围环保型水性防锈产品; ?出色的防锈性能,具有超越常规硼酸酯的防锈效果,防锈期是传统硼酸酯的 2-3倍以上,千分浓度级的抽样液,便可轻松通过国家行业标准的“防锈单片 实验”;

?本剂兼具优异的钝化性能,而且属于环保“无亚钠、无酸性钝化”;?本剂处理后表面无浮灰、无结晶物,属清洁防锈产品; ?水溶性好,与水形成稳定透明的防锈液,工件可带水操作,使用方便;?无泡沫产生,更利于工艺施工; ?具有增强润滑的作用,能赋予金属加工液基础润滑性、极压抗磨性;?无毒无味,使用时无任何异味,对人体亦无伤害,是亚硝酸钠良好的替代品; ?根据防锈期的长短需要,可选择不同的稀释比例; ?经本剂处理的工件,可保持金属本色,不影响加工精度; ?常温浸泡施工即可,使用方便; ?与切削液、液压液、金属表面处理液具有良好的配伍性与相溶性; ?兼具抑制细菌、真菌、微生物的作用; ?较高的碱值储备量,极佳的PH值缓冲能力,能有效稳定体系的PH值; ?综合使用成本低,属高性价比的产品 理化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