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之一胎死宫内资料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739.00 KB
- 文档页数:16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选择妊娠是母体承受胎儿在其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卵子受精为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即胎盘、胎膜自母体内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妊娠全程为280天,28天为1个妊娠月,故全程为10个妊娠月或40周,由于卵子受精的日期不易准确确定,故有预产期(EDC)之称。
妊娠期间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在孕妇体内发育,母体也发生许多变化。
这些是生理性的变化,但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就成为病理现象。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多胎妊娠发生率逐年增高。
同时,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病例也越来越多,如果处理不当,可威胁母儿健康,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B超等检测手段的进步,在严密监视下,适时选择相应方式终止妊娠,可改善存活胎儿的预后。
现对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8例双胎之一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8例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6例;年龄23~32岁,平均26.8岁;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时间,34周9例入院后给予期待治疗3~7天后,行剖宫产,新生儿均存活。
<34周9例,除1例难免流产,1例放弃保胎给予利凡诺引产终止妊娠外,其余7例均期待治疗至孕34周后终止妊娠,最早分娩孕周为35-2周,最晚分娩孕周为36+1周。
期待过程中均未发现有死胎的促凝物质进入母体及存活儿体内的迹象,未发生DIC,母儿预后良好。
笔者认为,确诊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可给予期待治疗至孕34周,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后终止妊娠,在无母婴并发症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孕龄至足月或接近足月,以提高围生儿存活率。
根据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并尽力取得儿科医师的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1 苏琦枫.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监测与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2):75.2 刘伯宁.双胎妊娠的胎盘病理.实用妇产科杂志,1993,9(3):12.3 Carlson NJ,ToWers CV.Multiple gestation compl icated by the death of one fetus. Am obstet and Gynecol,1989,73:685.4 Zorlu CG,Yalcin HR,Caglar T,et al.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twin pregnancies with one dead fetus:is it safe?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1998,77:473-475.。
116 桡骨小头骺损伤 桡骨小头骺3~5岁出现,16~18岁闭合。
损伤多发于8~12岁,常见为S—HⅡ型,由肘外翻应力造成,小头骺向前外方倾斜。
手法整复时,将肘伸直牵引并内翻直接按压小头,一般容易复位。
117 桡骨远端骺离骨折 桡骨远端骺核1~2岁出现,18~20岁闭合,占桡骨长度生长能力75%。
桡骨远端骺离骨折很常见,通常发生在10岁后的少年儿童。
损伤与成人桡骨下端骨折相同,以伸直型为多数,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法整复并不困难。
固定2周即可开始锻炼活动。
2 手法治疗按照《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的要求,手法做到稳健、准确、轻巧,争取一次手法复位成功。
常采用拔伸牵引法(拔伸时可由术者和助手分别握住患肢的远段和近段,用力作对抗牵引。
开始时,应按患肢伤后的体位先顺势牵引,然后再沿肢体的纵轴牵引,借牵引力量矫正骨折的重叠移位和肢体所出现的短缩畸形。
拔伸用力时应由轻到重,稳健持续。
常需持续1~2min,在施行手法复位时仍需维持一定的牵引力,直至夹板扎缚固定完毕后方可停止),端提捺正法、分骨挤压法、旋转回旋法、摇摆纵压法、加垫、夹板固定等方法治疗,以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好,尽快恢复其功能活动。
3 中药熏洗疗法配合艾叶30g、红花20g、苏木30g、木瓜30g、细辛1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乳香20g、桑枝20g,水煎先熏后洗,每日4次,每次30~40min,一剂可熏洗3d。
起到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收稿日期] 2006-08-30双胎妊娠中1胎胎死宫内9例临床分析陈玉宝(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浙江湖州313000)[关键词] 双胎妊娠;胎死宫内[中图分类号] R71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3-3363-02 在各种促排卵手段广泛应用的今天,双胎妊娠较常见,对于双胎中1胎胎死宫内并不常见,故带来一系列临床处理上的棘手问题。
胎死宫内的名词解释胎死宫内,又称胎腹殊胞,专指妊娠中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生死亡,但尚未自然流产或引产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妊娠并发症,有时需要医疗干预以保护母亲的健康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胎死宫内不同于胎儿死亡后的自然流产。
自然流产是指胎儿死亡后,子宫通过自身的收缩和排出物质的过程将胚胎或胎儿从子宫内排出。
而胎死宫内是指胎儿死亡后,子宫没有自然排出死胎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胎儿与母体之间的某种异常状况导致胎儿无法被子宫运送至宫颈口,或是宫颈口未能打开,使得死胎不能自然流出。
对于胎死宫内的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引产或手术刮宫,以清除宫内的死胎以及相关组织。
这是为了避免细菌感染、防止子宫内囊肿形成、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刮宫手术中,医生会使用专用工具将宫内的组织刮除,并对子宫内膜进行清理,以确保子宫能够恢复正常状态。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使用药物催促子宫收缩,帮助排出死胎。
胎死宫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胎儿先天性异常、习惯性流产、母体疾病、外伤、子宫腺肌症等。
此外,高龄孕妇、孕期饮食不当、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发生胎死宫内的风险。
对于经历胎死宫内的夫妇来说,这是一段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考验。
他们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处理悲伤、焦虑和自责等负面情绪。
同时,他们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恢复,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体检和保健,以确保之后的妊娠健康顺利。
除了心理和身体上的关切,社会对于胎死宫内的认识也需要提高。
公众应该更加重视孕期健康,包括饮食、生活方式、定期产检等,并为遭遇胎死宫内的夫妇提供更多理解和支持。
此外,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胎儿异常的筛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胎死宫内的发生。
总而言之,胎死宫内是一种妊娠并发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对于经历胎死宫内的夫妇来说,除了医学上的处理,心理和身体上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通过提高公众对孕期健康的认识,我们可以为预防胎死宫内和帮助受影响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支持。
影响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母儿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双胎之一宫内死亡(sIUFD)母儿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56例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sIUFD发生率为11.57%(56/484),其中单卵双胎24例,双卵双胎32例。
存活新生儿体重为1150~2870 g,平均体重(2290±366)g,其中48例未发生新生儿窒息,6例轻度窒息,2例重度窒息。
死胎原因包括胎盘早剥14例、脐带扭转10例,胎儿畸形8例,染色体异常2例,双胎输血综合症6例,原因不明16例。
母儿结局:流产11例,早产21例,足月产24例。
围生儿6例死亡,小于胎龄儿2例。
结论sIUFD的处理办法和终止妊娠的时间仍无统一定论,发生sIUFD时应当加强监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改善母婴结局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双胎妊娠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因素分析;预后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双胎妊娠率逐年上升,相应的双胎妊娠胎之一宫内死亡(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sIUFD)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1]。
研究显示sIUFD的胎儿丢失率在0.5%~29.0%[2],其发生率和sIUFD 发生的时机有关,而sIUFD会显著影响另一胎儿的存活率和母儿预后,特别是对存活胎儿的死亡率、疾病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后遗症等。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本院住院分娩的484例双胎妊娠孕产妇中发生sIUFD 56例,发生率为11.57%,对该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孕妇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6±4.5)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16例,自然受孕34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孕22例。
56例中双绒毛膜双胎38例,单绒毛膜双胎18例,双胎之一胎儿死亡时间按首次B超发现胎儿死亡的孕周,胎儿死亡时间为8+2~37+1周,分娩孕周为30~39+4周。
双胎之一死宫内,如何处理保母婴安全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增加。
与单胎妊娠相比,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风险更高。
多胎妊娠中双胎约占80%,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是双胎妊娠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如果在孕中晚期出现其中一胎儿死亡,很可能累及另一个胎儿和母体,对孕妇及家庭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如何处理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后续问题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病例患者29岁,因“双胎妊娠30周+1,发现1胎胎死宫内1天”入院。
停经8周时B超检查为双胎妊娠,孕期平顺。
入院前产检一侧胎心难以闻及,B超检查诊断双胎之一胎死宫内。
入院查体:宫高30cm,腹围89cm,双胎,头-臀位,一侧胎心136次/分,另一侧胎心未闻及。
常规辅助检查(-),行期待治疗。
保胎至34周+4时,母体血小板计数从入院130×109/L,降至86×109/L。
估计此时胎儿已能宫外存活。
于当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中取出一活女婴,Apgar评分1分钟和5分钟各评10分,体重2300g,身长42cm,外观无畸形,发育较好。
死胎由另一羊膜囊包裹完整取出,男性,体重1300g,身长42cm,全身脱皮、软化、未腐烂;脐带扭转数十圈,最细处为脐根部,直径仅2mm。
产后42天随访,婴儿发育好,身长53cm,体重3500g。
病例讨论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的风险为6.2%,而单胎妊娠在中晚期发生胎死宫内的风险仅为0.54%。
另外,sIUFD的发生概率与绒毛膜性有关,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发生sIUFD的风险是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的3~4倍。
胎死宫内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三个方面:胎儿方面:感染、染色体异常、结构畸形、脐带异常、胎盘异常、双胎反向动脉灌流、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母体方面: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高凝状态、胎盘早剥及功能异常等;医源性:一胎儿异常,为减少另一健康胎儿的生存风险,需要行选择性减胎,或胎儿宫内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以及少许母体因素等。
10例双胎妊娠突发一胎死宫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死宫内的护理方法以及鉴别两个不同胎心的有效方法。
方法对10例双胎妊娠突发一胎死宫内的孕妇进行基础护理、心理干预、母婴监测、饮食护理、预防感染、预防另一胎早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指导。
结果孕妇接受一个胎儿的事实结果,情绪平和,未发生宫内感染及产后出血,产后恢复好;新生儿存活。
结论对于双胎突发一胎死宫内的孕妇,护理人员很强的责任心,过硬的母婴监测技术,及早发现胎心变化,及时的心理干预,有效的抗感染护理,详细的疾病知识宣教都将对减轻孕妇忧虑、促进产妇健康,提高另一胎儿存活率,减少医患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胎一胎死宫内胎心监测近年来,由于促排卵药物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应用,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较单胎妊娠而言,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多,双胎之一胎死宫内不容易被发现,围生期死亡率高于单胎妊娠。
为了今后提高双胎妊娠的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安全,减轻双胎一胎死宫内对产妇造成的痛苦,本文就这10例双胎妊娠突发一胎死宫内的护理过程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就2009年1月-2011年8月,本科收住双胎孕妇414名,有10例产前诊断为“双胎妊娠”入院的孕妇突发一胎死宫内。
10例孕妇中年龄20-33岁,经产妇2例,初产妇8例。
有1例合并ICP,2例先兆早产,3例妊高症,2例胎膜早破,其余未发现其他合并症。
10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均经B超确诊,确诊时孕周:〈28周5例,28-34周4例,〉34周〈37周1例。
期待治疗7例,5例大于36周分娩,小于32周分娩2例。
1.2护理方法1.2.1及早发现胎心率变化本文10例中,入院前B超检查均发现有两个胎心搏动。
8例未主诉胎动异常,2例主诉胎动减少;10例孕妇使用多普勒胎音仪在腹部不同位置找到2个胎心。
入院后行胎心监护时发现两条胎心基线基本重合,经B超确诊为双胎一胎死宫内。
临床护理工作中,每天7次听胎心一般使用便携式多普勒胎音仪,NST使用胎心监护仪,通过医生对胎心监护结果的评分来判断胎心反应情况。
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儿宫内死亡12例分析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死亡是一种少见的妊娠期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和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双胎妊娠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一胎儿胎死宫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如果处理不当,将影响存活胎儿安全及孕妇的凝血机制,因此全面认识并适时把握好分娩时机及方式,以获得最佳的妊娠结局是产科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对本院12例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死亡的病例结果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双胎分娩214例,其中一胎儿死亡12例,发生率为5.61%。
初产妇10例,经产妇2例,平均年龄26.8岁。
自然受孕9例,IVF-ET受孕3例。
一个胎儿死亡发生时间,<28周3例,28-34周5例,〉34周4例。
1.2诊断方法:3例孕中期在外院行B超确诊为双胎妊娠,临产入院时仅闻及一个胎心,经B 超检查确诊为双胎之一死亡。
2例孕20周时发现双胎之一死亡,门诊随访继续妊娠至36周分娩。
6例均在中晚期及分娩期前B超检查确诊为双胎之一死亡而住院。
1例为孕37周5天经阴道分娩,随胎盘排出一纸样儿而确诊。
2 结果3例临产入院,1例自然分娩,2例剖宫产,2例孕20周和22周时发现双胎之一死亡,门诊随访继续妊娠至36周分娩。
6例确诊一胎儿死亡后收住院,其中2例密切监护胎儿宫内情况及母体凝血功能无异常,保守治疗至37周和38周自然临产分娩。
4例孕22-34周期待治疗。
在定期超声测评生存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羊水量、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情况的同时,定期监测母体凝血功能。
吸氧、加强营养,常规静脉注射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
如疑有宫内感染,给予抗生素。
期待治疗中,2例(孕33周和34周)出现产科指征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2例〉34周患者入院后发现活胎窘迫和重度妊高征,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6例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至存活儿分娩时间平均8周。
12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脐带因素4例;胎盘因素2例;胎儿奇形1例;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原因不明4例。
【佳文共享】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处理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处理本期主讲:赵扬玉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常务副主任,产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母胎医学、产科危急重症及多胎妊娠等疾病的诊治与处理。
本期视频:友情提示:视频90.5M,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近年来,多胎妊娠发生率呈逐渐递增趋势,201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胎妊娠的分娩率超过10%。
双胎妊娠分娩率的增多,以及其复杂性,使得双胎妊娠并发症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今天就由赵扬玉教授带领大家一起探讨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处理。
首先,以一个临床情境开始今天的讲座,设想一名35岁孕妇,自然受孕,双胎妊娠25周,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前来就诊,我们如何回答以下问题:是否需要引产?一胎胎死宫内对母体及另一胎儿有影响吗?还需要完善哪些检查?终止妊娠时机?存活胎儿远期预后如何?要回答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对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有正确理解。
下面就从sIUFD的发生率、原因、对母胎的影响及处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sIUFD的发生率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风险为6.2%,而单胎妊娠在中晚期发生胎死宫内的风险仅为0.54%,另外,sIUFD的发生概率与绒毛膜性有关,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发生sIUFD的风险是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的3-4倍。
二、sIUFD的原因1.胎儿方面:感染,染色体异常,结构畸形,脐带异常,如脐带缠绕和帆状胎盘,胎盘异常,如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TRAP),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等;2.母体方面: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高凝状态,胎盘早剥及功能异常等;3.医源性:一胎儿异常为减少对另一健康胎儿的生存需要行选择性减胎,或胎儿宫内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以及少许母体因素等等。
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儿宫内死亡12例分析简介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儿宫内死亡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
本文对12例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儿宫内死亡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病例分析病例一患者年龄34岁,双胎妊娠,33周时B超发现二胎宫内死亡。
经过剖腹产手术,成功分娩一个健康婴儿。
检查发现死亡胎儿胎盘搏动消失、脐带血流速度减慢,死亡胎儿体重1760克。
病例二患者年龄31岁,双胎妊娠,32周时B超发现一胎宫内死亡。
经过剖腹产手术,成功分娩一个健康婴儿。
检查发现死亡胎儿胎盘灰白色、胎膜因胎水过少粘连在胎儿身上、脐带血流速度减慢,死亡胎儿体重1890克。
病例三患者年龄27岁,双胎妊娠,34周时B超发现一胎宫内死亡。
经过剖腹产手术,成功分娩一个健康婴儿。
检查发现死亡胎儿胎盘有萎缩现象、胎儿囊积水、脐带血流速度减慢,死亡胎儿体重1980克。
……分析从以上12例病例可以发现,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儿宫内死亡的病因多样化,常见的病因包括:胎儿异常从以上病例中可以发现,胎儿异常是导致宫内死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例如,在病例三中,死亡胎儿因囊积水导致宫内死亡。
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在病例四和五中,胎儿因为宫内发育不良,在宫内死亡。
这种情况在双胎妊娠中比单胎妊娠更加常见。
胎盘异常在病例二和三中,死亡胎儿的胎盘发生了异常,也是导致宫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子痫症在病例八、九、十一、十二中,患者出现了子痫症,这也是导致宫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论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儿宫内死亡在临床中非常罕见,但是非常严重。
如何应对这种状况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产妇年龄、孕周、胎儿体重、胎盘情况、子痫症等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科学的分析,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双胎妊娠中晚期一胎儿宫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