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三、设计的评价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选自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的第三章第三节“设计的评价”。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本章“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基础上的一个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学习以后各章节的知识。
本课仍以便携式小凳为案例展开教学活动。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主体是普通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水平。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与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一定的理解。
通过合作,在设计、制作“便携式小凳”的过程中,体会了设计的过程与设计的原则。
虽然个体的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水平,对评价活动有感性认识,但不系统、不完整。
他们的思维发展具有假设一一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所以本节课将在学生感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学习如何评价,并在学习后进行二次评价。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根据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的要求进行初步评价,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②能根据设计要求对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③在交流的基础上尝试写出评价报告。
2.过程与方法①在评价便携式小凳的活动中,感悟设计的每一阶段的评价。
②经历技术产品评价的过程,学会评价技术产品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会评价过程、学习如何评价,指导学生今后的设计工作,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形成质量管理意识。
用适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思想和成果,并能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重、难点重点: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难点:能够根据不同作品制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1.教学方法:探究式2.教学策略:在本节的教学中,遵循由一般认识到特殊认识的思路,引导学生从一般性的评价入手考虑问题,然后将设计思路引到设计的评价上来。
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设计的一般原那么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设计的一般原那么章节:第三章设计过程、原那么及评价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那么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设计的一般原那么。
(2) 理解设计的一般原那么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设置案例、学生举例、动手实践等,能初步应用这些原那么去看待与评价某个产品。
(2) 学习用权衡的思想方法处理技术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原那么的感觉和认识情感。
(2)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想。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用动态的、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和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设计的一般原那么的理解,如何在设计中实现这些原那么。
三、教学难点设计的一般原那么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探究法、启发法、实践法。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单元“设计过程、原那么及评价〞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那么〞第一课时。
本节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那么以及各原那么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一般原那么是设计的重要思想方法,它们既是设计的规X,又是评价的尺度。
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那么及原那么之间关系的理解,内化为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那么评价产品的能力,并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那么和相关设计规X的完整设计方案〔课标要求〕〞作知识准备。
2. 设计理念本节课在于让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原那么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一种权衡的设计思想。
创新原那么是设计原那么之一,我把创新原那么作为一个重点,在课堂上举了很多创新的实例,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它的一般原那么比如说实用原那么、经济原那么、美观原那么也大多以实例的形式展示以加深理解及应用。
3. 教学策略设计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属性已考点设计的一般过程①设计的一般过程②设计过程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③方案设计中的创新cab必考+加试设计的一般原则①设计的一般原则②设计一般原则的相互关系cb必考+加试2016年10月选考(第3题)2017年11月选考(第4题)2018年4月选考(第4题) 设计的评价①设计过程中的评价②产品的评价③评价报告的撰写与分析bbc必考+加试2015年10月选考(第2题)2016年4月选考(第3题)2017年4月选考(第3、4题)2017年11月选考(第3题)一、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不能将设计的过程简单化、模式化,而应根据设计的需求进行灵活安排。
设计的大体步骤如下: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1.发现与明确问题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
设计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与明确需要解决和值得解决的问题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
2.制定设计方案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1)收集信息的渠道: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资料、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浏览互联网等。
(2)设计分析:面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
(3)方案构思是设计者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4)方案呈现:用草图把模糊和零散的想法具体化,形象化。
(5)方法筛选:多个设计方案产生后,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
3.制作模型或原型模型制作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绘制图样(手工绘制和计算机辅助绘制),二是制作模型或原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要明确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须进行各种测试、评估,以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原型。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一、设计的一般过程1.设计的一般过程: a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定设计方案、③制作模型或原型、④测试、评估及优化、⑤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方案优化可以对三种典型人群,即专家、潜在客户、用户进行征求意见。
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循环,不能将设计过程简单化、模式化。
2.设计过程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a发现和明确问题: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制定方案的步骤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其中设计分析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比如材料、结构、功能等。
3.方案设计中创新:b创新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的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可以从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考虑改进和突破,以实现创新的目标。
要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除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外,还应注意利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现代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1.设计的一般原则:b①创新原则②实用原则③经济原则④美观原则⑤道德原则⑥技术规范原则⑦可持续发展原则。
创新是技术的核心。
实用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包括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例:格雷夫斯水壶的设计)。
经济原则是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例:卷纸设计成方形来减少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道德原则强调产品要考虑人、社会、环境的关系(例:假冒伪劣产品、有毒有害食品、窃取别人设计成果都是不符合道德原则)。
技术规范是指产品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例:数码产品的USB接口、飞机统一的圆形窗户和其他行业标准等)。
2.设计一般原则的相互关系:b各种原则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之间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三、设计的评价1.设计过程中的评价:b设计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
设计的评价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设计的评价章节: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三节设计的评价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设计的评价对设计结果要评价的具体内容。
(2)能根据设计要求对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评价,并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3)能在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设计作品和现有产品设计交流与评价,使学生理解设计的评价评价目的、评价什么、如何评价等设计评价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设计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规范严谨地依照标准来对设计展开设计评价的科学精神,树立交流学习、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设计评价要点和能够对设计结果(产品)进行多方面评价,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意识。
四、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五、设计思想1.最终产品是设计过程的结晶,是设计质量、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过渡到本节课首先学习的内容“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2.讲解对最终产品的评价的两条基本依据。
引导学生完成马上行动,案例分析和探究。
理解设计的评价对设计结果要评价的具体内容。
3.讲解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引导学生完成完成马上行动。
掌握如何使学生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各类工具、普通A3纸张、胶水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教学课件比较简洁,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
通过幻灯片呈现诸多学生设计作品和现实产品的图片、案例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
七、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学习对最终产品的评价,第二环节学习设计的评价一设计的交流;第三环节为动手制作糖果盒,并对制作的糖果盒进行评价,设计出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