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统计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分析数据。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统计图。
但是,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制作还不够深入,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来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情境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模板、数据表格、彩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和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其他学生和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第六单元我们长大了——统计一、教学内容1、认识众数、中位数,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2、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3、认识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3、体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数据描述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分析问题。
4、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材解读(一)教材地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三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统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知识之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有关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有关统计知识的基础。
(二)信息窗解读1、信息窗1------青春期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1)例题的设臵与功能“青春期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怎样”学习众数的意义。
青春期是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突增的阶段,该信息窗介绍了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段和敏敏同学对15名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调查的一组数据,以此引入对众数知识的学习。
教学时,可结合学生自身的成长体会,以青春期的话题引入,通过阅读信息窗中“儿童进入青春期……”的资料和数据,引起学生对青春期身高增长情况的关注,提出“青春期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怎样?”的问题,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填写统计表,然后根据整理后的信息,对“青春期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怎样?”进行分析。
学生可能发现,身高年增长5厘米的有1人,身高年增长的范围在5-10厘米之间,身高年增长8厘米的人数最多……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众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它能很好地反映身高年增长的集中趋势。
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平均数与众数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众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它和平均数有以下两点不同:一是平均数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而众数不是“虚拟”的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二是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大小的改变,而众数则仅与一组数据的出现的次数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众数没有影响,所以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章统计》单元测试卷(1)一、填空.1. 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________.2. 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上,纵轴用1厘米长表示30万元,表示150万元的直条应画________厘米长,一条直条长2.5厘米,它表示________万元。
3. 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________来表示。
4. 护士记录病人一天的体温应选用________统计图。
5. 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仔细分析统计表、图,回答问题.某小组学生2分钟的跳绳次数情况统计如下表:(1)这个小组学生2分钟的跳绳总成绩是________次。
(2)这个小组跳绳次数是100次的学生有________人。
(3)跳绳次数是100的人数比跳绳次数是85的多________%.(4)这个小组一共有________人。
(5)这个小组跳绳次数最多的人数占全组人数的________%.(6)这个小组跳绳次数是90次与85次的人数比是________.下面是宿州百丽鞋业一车间中三个小组男、女工人数统计图。
(1)男工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最少的是________小组;女工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小组,最少的是________小组;从图上可以看出________小组人数最多,________小组人数最少。
(2)通过计算,知道第一小组是________人,人数最少;第二小组是________人,人数最多;第三小组是________人。
(3)第一小组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________倍。
(4)第二小组男工人数占女工人数的________..(5)全车间共有工人________人,其中女工________人,占()()(6)第一小组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________%.下面是某超市毛衣、衬衫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1)下半年的毛衣销售量平均每月是多少件?(2)十二月份毛衣的销售量比衬衫的销售量多百分之几?(3)看图描述下半年毛衣和衬衫销售量是如何变化的。
第六单元统计教学内容:课本99——11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本单元两个例题,分别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这样就能把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水彩笔、投影仪教学课时:4课时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4、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三、巩固新知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103—104页3、4、5第二课时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执笔:陈华栋)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8页教学目标:(1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 )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
收集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你想知道六(1)班学生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吗?出示教材第106页上的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1、出示条形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2005年10月制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个性化添改(1) 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 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教师归纳:如果要更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 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2、出示扇形统计图。
六( 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2005年10月制(1) 教师讲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 用圆内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数。
在这个 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
(2) 看图回答问题。
① 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②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 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4、 完成教材 107页的“做一做”。
三、解决问题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 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与李明同学的 进行对照。
先在小组内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一说, 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 信息。
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各项支出金额。
根据课前每人收集到的家庭一个月支出情况,在组内交流,口乒乓球…I 足球 」跳绳 「i 踢毽 ■其他个性化添改教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章 统计》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 某公司去年1∼12月生产产值统计后,制成________统计图,能比较清楚地反映各月产值的多少;如果要反映各月产值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制成________统计图。
2. 请你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某机床厂4、5月份生产机床情况统计表:3. 把下面的统计表补充完整。
某连锁店2009年第四季度营业额统计表4. 三(1)班民主选举班委,有8位同学参加竞选(以编号代替姓名),全班48位同学参加了投票选举。
得票如下:(1)得票最多的是________号同学。
(2)得票数超过半数的同学能当选为本届班委。
那么,这次民主选举________位同学竞选成功,光荣地当选为本届班委,当选率为________%.5. 看图填空。
(1)两个城市在________月温差最小,在________月温差最大。
(2)________市________月的平均气温与前一个相比下降最快。
(3)这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是什么?二、选择题.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中,最能表现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A.平均值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D.条形统计图要统计某一地区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疾控中心统计近期甲型H1N1流感疫情,既要知道每天患病人数的多少,又要能反映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最好选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统计表下面的信息资料中,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A.学校各年级的人数B.四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C.6月份气温变化情况D.学校教师的人数下面(如图)哪个图是小明测到六月份北京室外温度变化情况()A. B. C.三、综合应用下表是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请将该表补充完整,然后回答下列问题:①五(1)班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几?②五年级人数最多的班比人数最少的班的人数多百分之几?六年级一班的一次数学测验,全班都达到及格线以上,具体统计如图:(1)请在纵轴括号内标出每个刻度表示的数。
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P95,教科书P96第4题,完成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2.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掌握根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教学重点复习整理各类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再作出决定。
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时常用的方法。
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你能在本子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1)]二、回顾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1.师: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课件出示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完成习题,汇报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它们的适用情况。
三、经历统计,解决问题1.收集数据,完成调查表。
师: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我们的身高、体重;也有很多的收获,比如有自己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己的特长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整理数据。
3.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能够读懂图表。
4.通过统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统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2.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等。
2.学生准备:笔、本子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统计的意义是什么?3.如何进行数据的调查和整理?3.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班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2. 教学内容1.数据整理的方法。
2.如何制作简单的图表展示数据。
3. 活动设计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调查结果,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图表展示。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并整理数据,制作图表。
八、板书设计•统计的概念•数据调查与整理•图表展示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课时《统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张亚辉郑州市管城区创新街小学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2.教材编写特点:
扇形统计图是百分率的一个后继学习。
内容枯燥,可通过学生以前学过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做基础,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统计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
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另外,本节课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使用价值。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要充分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统计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
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
息,为决策服务;
2.结合教学渗透理想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难点:结合扇形统计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项目呢?
生:我喜欢足球。
(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引入学习主题,使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二)新课教学
1.收集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的爱好可真不少呀!怎样知道我们班那一种运动项目喜爱的人数呢?
生:可以数一数每种运动喜爱的人数。
现场请一名学生做主持,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
教师利用EXCEL,直接生成条形统计图。
提问:在这个统计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呢?
2.生成扇形统计图。
(1)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2)提问: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喜欢某个运动项目的学生数/全班学生总数×100%
(3)学生用口算或笔算的方式计算喜欢各个运动项目的学生数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比。
(4)教师: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统计图来表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生成的直观统计数据,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认识扇形统计图。
(1)提问:这幅图和前面的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全班交流反馈
(2)提问:谁能说说两者的相同点?
学生:两幅图都是统计了五个项目的数据。
(3)提问: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又有哪些呢?
(4)提问:根据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特点,你可以给这种统计图取一个名字吗?理由是什么?
(5)归纳:像这种每个统计项目的数据都是用扇形表示出来的统计图,我们叫做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际感受和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对比,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提问:谁能说说从这幅扇形统计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2)提问:在图中35%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35%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3)提问:如果总人数变化了,这个圆形以及其中表示喜欢乒乓球人数的扇形的面积是否也应该变大或者变小呢?
生:这个圆就是表示全班同学这个“1”,它所对应的数量是可以不同的。
(4)归纳: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圆形表示全班同学这个单位“1”。
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00个小扇形,那么其中这样的35个小
扇形就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也就是
35%。
【设计意图】:精心设问为学生的思考、交流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交流、辨析中能利用已有的百分数知识自主体会,小结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
(5)提问:通过以上的讨论,你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吗?(6)总结: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也就是100%;圆内各个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各部分百分比的
和是1;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
的关系;从扇形面积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大小关系。
5.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提问:你在生活中在哪见过扇形统计图呢?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汇报。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
的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扇形统计图的身影。
(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掌握情况。
使学生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图见课件)
(1)合唱队中,男、女学生数量相同。
()
(2)舞蹈队的男生数量比女生少。
()
(3)舞蹈队的女生数量比合唱队的女生多。
()
(4)舞蹈队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24人。
()
(5)合唱队的男生比舞蹈队的男生多12%。
()
学生独立判断,说明理由。
3.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107页的“做一做”)
(1)观察统计图,比较这幅扇形统计图与例题中的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计算牛奶中各种营养的含量。
【设计意图】:统计教学与计算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
水平和数学应用能力。
4.从下面统计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课件出
示)
(1)每位学生选择一幅自己感兴趣的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
(2)逐一对三幅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并说一说统计结果对今后行动的影响。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起学生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
结合教学自然渗透理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收获的哪些数学知识呢?
六、布置作业:
小小统计员。
1.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或自己的零花钱)支出情况,根据
信息课中掌握的电脑知识,运用EXCEL软件制作成扇形统计图,2.进行数据分析,为家庭(或个人)开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意图】:课后的实践活动,将学生能够的目光引向现实的生活中,使课堂上的知识具有更深厚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