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建筑群共3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92 MB
- 文档页数:39
广州沙面建筑群介绍
广州沙面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岛东部海岸线上,是广州市的一个著名景点。
该建筑群是广州市内少数保存完整、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群之一,也是广州市老城区保存较好的街区之一。
广州沙面建筑群结构复杂、品种繁多,为华南最早的洋楼区之一,包括有建于公元1850年的美国领事馆,建于1923年的广州市贸易局旧址、建于1909年的东明洋行、建于1912年的越秀洋行等建筑。
这些建筑体现了广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经济、文化活动和沙面商业的兴起和发展。
现在,沙面建筑群是广州市一流的旅游景点,并被列为广州市文保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不仅仅是广州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外来文化和广州本土文化融合的典范。
现代沙面分区图沙面总览图:
沙面一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印度人住宅
2,赫德爵士住宅沙面二区:
区内主要地标:
1,英国圣公会牧师住宅
2,英国圣公会基督教堂
3,沙面堂
沙面三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泰和洋行(英)
2,广州国际俱乐部
沙面四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天祥洋行(英)
2,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德国领事馆3,老殿典藏馆
沙面五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旗昌洋行(英)
2,德士古洋行
3,万国宝通银行(美)沙面六区:
区内主要地标:
1,西关人家
2,广州沙面建筑群
3,新沙宣洋行
沙面七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屈臣氏药房(英)
2,广东胜利宾馆
沙面八区:
区内主要地标:
1,英国领事馆西副楼
2,英国领事馆动副楼沙面九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法国传教社楼
2,私人住宅
3,台湾银行
4,印度人住宅
5,永胜洋行
6,英国医院招商局
7,沙面和曦展馆沙面十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法国传教社
2,泰国人俱乐部
3,广东侨胞宾馆沙面十一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法国兵营
2,香港牛奶冰厂
3,捷克领事馆
4,海关馆舍
沙面十二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印度人住宅
2,汇丰银行宿舍(英)
3,东方汇理银行(法)
4,法国领事馆
5,宝华义洋行(法)沙面十三区:
区内主要地标:
1,白天鹅宾馆
2,艺廊里
3,沙面网球场(英)
4,法国租界花园。
沙面旧建筑介绍沙面,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是一个以旧建筑为特色的岛屿。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沙面的旧建筑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中心地带,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誉为“珠海四大名楼”之一的沙面大厦。
这座建筑建于1925年,是一座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的石库门楼房。
大厦共有三层,外墙以红砖砌筑,顶部设有钟楼和尖塔,整体造型庄重大气。
沙面大厦曾经是一家英国洋行的办公楼,如今已经成为岛上的文化遗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沙面大厦,沙面还有许多其他的古老建筑,如沙面教堂、沙面电影院等。
沙面教堂建于1875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
教堂内部的彩色玻璃窗、雕塑和壁画,展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沙面电影院则是珠海最早的电影院之一,建于20世纪30年代,曾经是岛上的文化娱乐中心。
走在沙面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老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是两三层的石库门楼房,外墙颜色斑驳,透露出岁月的痕迹。
建筑的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门前种着绿树和花草,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有的建筑还设有小型庭院,为城市中的喧嚣增添了一片宁静之地。
沙面的旧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座石头堆砌而成的建筑物,更承载着珠海的历史和记忆。
这些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修复这些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沙面的独特魅力。
在沙面的旧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这些古老的建筑与岛上的现代化设施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走进这些建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旧时代。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岛上居民的生活节奏和文化氛围,体验到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以旧建筑为特色的岛屿,沙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他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建筑的美,更是为了寻找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底蕴,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人民的智慧。
沙面旧建筑介绍沙面,是一个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的一个小岛,也是珠海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
这个小岛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而备受游客的喜爱。
沙面岛上有许多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岛上的历史变迁,也是岛上的一大特色。
沙面岛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中西合璧的建筑、中式传统建筑以及殖民地风格的建筑等。
这些建筑既有古老的庙宇和宅院,也有欧式风格的教堂和别墅。
这些建筑物的存在,让游客在沙面岛上仿佛穿越时空,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
沙面岛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圣方济各堂,它是一座罗马式风格的教堂,建于1928年。
这座教堂的外观气势宏伟,内部装饰精美,是岛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而岛上的沙面大街和波托菲诺别墅等建筑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除了这些古老的建筑,沙面岛上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宅院。
这些宅院大多建于清朝时期,保存完好。
这些宅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些宅院中,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的建筑艺术和文化氛围。
沙面岛上的建筑不仅代表了历史的痕迹,也反映了岛上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岛上的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楼房,外观色彩鲜艳,装饰繁复。
这些建筑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气候和环境因素,使得建筑内部通风良好,防潮防风。
室内则常常摆放有古董家具和陈设品,展示了岛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沙面岛的旧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一个社区的象征。
这些建筑承载了岛上居民的记忆和情感,是岛上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修复这些旧建筑,不仅是为了保护岛上的历史遗产,也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岛上的文化精神。
沙面岛的旧建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这些古老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了岛上最吸引人的景点之一。
在沙面岛上漫步,欣赏这些古老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岛上的宁静和独特的魅力。
沙面岛的旧建筑是这座小岛独特的风景线,它们见证了岛上的历史变迁,展示了岛上的文化传承。
沙面,广州最具欧陆风情的街区凡喜欢小资的人,都会爱上广州的沙面,那里应该是广州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了。
曾记得我在广州生活的那段时间,很喜欢去沙面走走看看。
此次回到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沙面是我不得不去的地方。
沙面是广州市区白鹅潭畔的一座小岛,小岛四面环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
沙面的街道布局三横五直,三条东西横贯的分别是沙面北街、沙面大街和沙面南街,南北向的五条街从东往西按顺序为沙面一街到五街。
最为宽阔的沙面大街中有街心公园绿化带,北街是临沙基涌的林阴道,南街是临珠江的沙面公园。
这次来到沙面的感觉,跟以往去的时候又让我多了些不同的感悟,当穿过黄沙水产市场,跨过繁喧的六二三路,走过沙基涌上的小石桥,就到了沙面的地界,穿行在那些超过百年树龄的老榕树和香樟树之间就仿佛跳出了广州,穿越到一个另外的城市或者故事中。
沙面曾经是英、法等国的租界地,这里有150多座保存完整的欧陆风格的建筑,建筑中以英式和法式为主,其间也有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拱券廊式、新古典式以及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
这些具有异国情调的西方古典建筑群,让沙面变成了一座欧陆建筑的展览馆。
说沙面是一座欧陆建筑展览馆一点也不为过,它与上海的外滩相比,外滩的建筑看到的感觉是威严和气势,而沙面的建筑感觉则是休闲与平和。
它与青岛的八大关相比,八大关的建筑多是德式建筑,式样颜色较为单一,而沙面的欧陆建筑林罗万总,令人美不胜收。
沙面做为租界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岛上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了,这里的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池等,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税务官和传教士。
今天,虽然众多的外国领事馆已经搬离了沙面,但是这里的优雅环境还是吸引着许多的外国人经常性的来光顾。
沙面的租界与上海等城市的租界不同,那些城市的租界如今已融入了闹市之中,成为城市商业的一部分。
但是沙面虽身处闹市,却远离了闹市成为一个宁静的欧陆风情住宅社区。
广州沙面建筑群广州,一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而在广州的市区中,有一片名为沙面的地区,它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也是代表性的建筑群聚集地。
沙面,古称“沙民居”。
相传唐朝时期,广东渔民定居在沙面,成为这个地区的起源。
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一片风景秀丽的岛屿,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广州沙面建筑群是一座集民俗建筑、近代建筑和欧式建筑于一体的景区。
沿着沙面岛的主街,你可以看到古老的庙宇、寺庙和民居,这些建筑保存着广州过去的记忆和历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沙面圣心大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是广州市的地标之一,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沙面还保存了很多西式建筑,展示了广州的多元文化。
19世纪和20世纪初,广州成为外商和传教士的殖民地,很多洋房和别墅在沙面岛上拔地而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大公馆、英国领事馆和法国华林公馆。
这些建筑体现了当时广州的城市风貌和国际化程度,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
除了建筑外,沙面还拥有各种文化活动和美食。
每到周末,沙面岛上就会展开各种市集和演出,吸引着喜欢闲逛的市民和游客。
你可以看到售卖手工艺品的小摊位,尝试当地的特色小吃,也可以欣赏到各类音乐会和表演。
沙面建筑群的发展离不开广州市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努力。
他们致力于保护和修复这些建筑,让广大游客和居民能够领略到广州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然而,沙面建筑群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商业化改造的压力使得沙面的建筑保护和更新变得困难。
因此,广州市政府需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保护好历史遗产的同时,使其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结合。
总的来说,广州沙面建筑群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它不仅代表了广州市的风貌,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保护好这些建筑群,对于广州来说不仅是传承历史的责任,也是向世界展示广州魅力的窗口。
希望广州未来能够继续注重建筑保护与发展,让广州沙面建筑群成为一个永久的文化瑰宝。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广州沙面建筑群沙面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清末至民国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面原是珠江中的一块沙洲,鸦片战争后,英法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行租借沙面,修筑河堤,填土筑基,建成沙面岛。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岛内各建筑设施已基本完备,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等。
建筑有西方风行的新古典式、折衷主义式、新巴洛克式、拱券廊式、仿哥特式等多种形式,建筑群体系至今基本保存。
沙面地区环境幽雅,规划有序,街道纵横,绿树成荫。
现在整个沙面已被定为文物保护区,其中共有54处列入国保。
名单及地址:/xwgd/shgysyjs/201807/68579d6a965c403291ccca0c38eda813. shtml沙面南街2、4、6、8、10号,原为印度人住宅。
国保碑就立在这栋建筑前。
沙面南街12号,法国海军办事处旧址。
沙面南街20号,法国领事馆旧址,现为广东外事博物馆。
沙面南街22号,曾为中法实业银行及日本领事馆。
沙面南街24号,汇丰银行宿舍旧址。
沙面南街42号,法国传教社楼旧址。
沙面南街44号,英国领事馆副楼旧址。
沙面南街48号,太古洋行旧址。
位于沙面南街的皇后花园。
沙面南街58号,中国盐务副总稽核住宅旧址。
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
建于1865年,为三层罗马式教堂,带穹顶。
沙面大街68号,苏联领事馆旧址。
沙面五街4号,泰和洋行旧址。
沙面大街60号,广州俱乐部旧址。
沙面大街56号,正金银行旧址。
沙面大街61号,天祥洋行旧址。
沙面大街54号,汇丰银行旧址。
建于1920年,共四层,古典主义风格,以粗大石块砌筑底层,以古典柱式立面。
沙面四街8号,慎昌洋行旧址。
没有找到文保标识,但却是很漂亮的一栋建筑。
沙面大街46号,万国宝通银行旧址。
沙面三街2号,曾作美国领事馆。
沙面大街36、38号,法国传教社住宅楼旧址。
沙面二街4号,沙宣洋行旧址。
沙面大街22、24号,英国医院旧址。
广州沙面,最具异国风情的欧洲建筑群广州沙面,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一张靓丽的名片。
逛沙面,品历史,不枉此行。
沙面是宋元明清时期通商要津,鸦片战争沦为英法租界,各国设立了领事馆、洋行、教堂、俱乐部、医院等,领事馆洋行人员以及传教士在此生活。
这里有150多座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风情的欧洲建筑群。
欧洲建筑沙面曾留下孙中山周恩来等伟人的足迹以及流传着广州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事迹,闻名海内外。
欧洲建筑沙面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被珠江分支环绕,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从广州地铁1号线黄沙站F出口(荔湾区)出来,走100米跨过一座桥就到了。
跨江拱桥街道宽敞明亮,建筑整齐划一,绿树成萌,鸟语花香,令人耳目一新,仿佛走进了中世纪的欧洲。
沙面街景欧洲建筑雕像首先吸引你眼光的是沙面基督堂。
沙面基督堂是英租界建筑,有一百多年历史,保存完好,是拍摄婚纱照必选地。
礼拜日人流如织,虔诚的基督教徒在用心做功课。
沙面基督堂全景与基督堂遥相呼应的是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该教堂是法租界建筑,专供法国领事馆的天主教徒礼拜。
天主教堂全景沙面历经一百多年,是广州重要商埠,洋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共有50多家,如汇丰银行、慎昌洋行、旗昌洋行、沙宣洋行、太古洋行、天祥洋行等,推动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汇丰银行慎昌洋行太古洋行天祥洋行沙面著名景点除了宗教的,经济的,还有外交的,军事的,医疗的,民生的等等。
路标广东外事博物馆,原法国领事馆,收藏了200多件珍贵外事礼物、外事活动照片以及沙面老照片,是A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周二四六的9:00-11:30对外开放,请安排好时间参观。
广东外事博物馆内景内景海关馆舍,属于法租界,是沙面标志性建筑,因为主色调是红色的,称为红楼,只有中高级海关官员才可以入住。
海关馆舍法国巡捕房,法军据点,是半殖民地历史的重要见证物。
现在改造成猫屎咖啡厅,充满了商业气息,人气很高。
点上一杯浓郁的咖啡,懒散地消磨午后时光,也是一种人生享受。
沙面建筑系列一:解读老照片中的沙面建筑群沙面清末民初的建筑群有着浓重的历史底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增加对沙面建筑及其历史了解,近期找到一批沙面的旧照片,试图通过比对甄别,对当年的照片建筑物、地点进行解读。
旧照片按沙面建筑物位置顺序——从东至西、从北往南循序解读:图1:法兰西桥图1解:图1的法兰西桥也称为沙面东桥,1967年建人民桥时拆除,后来修建现在的一座连接人行匝道桥图2:1911年沙面英法驻军,当时正是辛亥革命时期,19世纪以来反抗外族侵略运动的浪潮此起彼伏,加强戒备演习图2解:该照片拍摄位置在法兰西桥北侧沙基涌边院落前,当年该院落有对称的两所建筑。
现在该位置是婚纱摄影店,位于沙面北街1号旧捷克领馆东侧。
图1照片背景建筑只剩远端的法国警局楼,前端的建筑已拆除。
图2解备注:上图的解读博主后期发觉是错误的,其实旧照片背景建筑应该是沙面南街的太古洋行,旧照片的建筑应该是英领馆原始建筑的西副楼和南大门,详见博主后面沙面系列建筑三解读。
图3:建成于1906年晚清粤海关俱乐部大楼图3解:该大楼保存完好,位置在沙面大街北2~6号。
图4:当年的法国领事馆,也曾作法国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图4解:迎亚运修饰后的旧法领馆,沙面南街20号图5:1940年沙面日本领事馆,太阳旗高高飘扬图5解:抗战时日本的领事馆,早期日本领事馆在沙面大街“台湾银行”位置。
该建筑现为沙面南街22号,毗邻法领馆,最早是中法实业银行(The China and France Industry Bank)图6:英法沙面驻军是本博旧照的主角,带我们穿越到1911年辛亥时期,游走旧沙面。
图6解:背景是法国天主教露德圣母教堂,现在沙面大街北14号。
图7:继续跟着英法联军,这处营房地点在哪里?图7解:营房还在,外貌仍留:沙面北街49号,建筑山墙屋顶标铭刻着建筑的落成年代:图7建筑于1887年,旧游泳池所在,旁边加建的平顶建筑标注建于1941年。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沙面建筑群
沙面曾是中国惟一的租界人工岛,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广州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近代西方建筑文化输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这里环境优美,是广州人民的一块宝地。
保护和利用好沙面建筑群及周边环境,把它完好地传给、后人,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
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主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广州沙面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先后有19个国家相继在此建立领事馆,还兴建了一批洋行、教堂、住宅等。
正因如此,这里被称为欧陆建筑的大观园。
如此数量集中、风格多样的西式建筑群,在旧中国留下的34个租界中也是不多见的。
沙面169幢建筑中,其中被列为文物建筑的有53幢。
1996年沙面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中国第一例对文物保护群进行单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