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8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护理体会。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详细阐述了浅静脉留置针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技巧、护理要点、并发症与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结论部分则展望了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总结了护理体会,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要点,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选择、操作技巧、护理要点、并发症、处理方法、注意事项、前景、体会、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穿刺设备,广泛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注射等治疗性操作。
传统的皮下静脉针虽然便捷易操作,但其留置时间有限,容易造成局部疼痛和皮肤损伤。
相比之下,浅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较长、适用范围广、不易滑脱等优点,因此备受临床护理人员的青睐。
由于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巧较为复杂,护理要点繁多,且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在临床使用中仍然面临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加强对浅静脉留置针的了解和掌握,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必要深入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其在医疗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浅静脉留置针的选择、使用、操作技巧、护理要点、并发症与处理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医护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浅静脉留置针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其在实际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通过研究与总结,全面了解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现状,提高其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程与维护一、目的1.保护患者静脉,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2.随时保持通畅的静脉通道,便于急救和给药.二、评估1.治疗方案:评估输液目的、疗程、速度和药物性质.2.患者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有无药物过敏史。
3.穿刺部位:评估皮肤情况、静脉能见度、静脉壁的弹性、静脉直径和长短、有无静脉瓣以及穿刺的难易程度。
4.穿刺工具的评估及选择。
三、用物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正压接头、延长管、贴膜、无菌手套,利器盒,其余同静脉输液。
四、操作步骤1.洗手、戴口罩。
2.按医嘱备药,认真检查。
(1)核对药液:检查药名、浓度、剂量、用法和有效期等。
(2)检查药液: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将瓶倒置,检查药液是否混浊、有无沉淀或絮状物.注意配伍禁忌,确保剂量准确。
(3)在瓶体上贴标有患者床号、姓名、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的输液贴。
(4)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输液贴上应标明皮试结果.(5)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操作,加药后贴瓶口贴.(6)加药护士签名及配药时间。
3.用物准备齐全,携至床旁。
4.按医嘱,查对患者床号、姓名及腕带.5.查对输液瓶上的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检查液体质量和失效期。
6.解释留置针输液目的。
7.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排便.8.选血管,放好输液架。
9.戴手套,消毒瓶口,取输液器、检查质量及失效期.10. 将输液器针头全部插入瓶塞内,用手折住滴管下端并将输液瓶倒置挂于输液架上,倒置滴管,松开反折,待滴管内液平面达2/3时,翻转滴管,松开下端,将针头端导管缓慢下移,待液体流至输液管下段的2/3或4/5处关闭调节夹,检查气泡将针头挂于输液管上段叉口处。
11。
将一次性垫巾垫于穿刺部位下。
12。
碘伏消毒皮肤。
严格无菌技术,消毒面积不小于8×8cm。
13. 选择置管针并准备:置管针规格及应用范围:16G:高危外科手术;18G:手术、粘稠性液体、全血、红细胞快速输注、快速输液及各类急症抢救;20G常规输液;22G常用于小或脆弱的静脉;24G适用于新生儿、小儿和老年人输液.(1)直型:撕开留置针及肝素帽外包装,放好备用。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器械,它能够方便护理人员进行给药、输液、采血等操作。
下面将介绍一下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给药:浅静脉留置针可以用于给予液体药物、生理盐水等,用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2. 输液:浅静脉留置针可以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保证药物的准确输送和流速的控制。
3. 采血:浅静脉留置针可以作为采集血液标本的通道,方便护理人员进行常规血液检查。
4. 监测:浅静脉留置针可以通过连接监护仪,进行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1. 消毒:在操作前需要对留置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保证留置部位的清洁和无菌。
2. 插入:护理人员需要准确选择插入的位置,并将留置针插入至浅静脉,注意插入的深度和角度。
3. 固定:留置针插入后需要将其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以防止留置针移位或脱落。
4. 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定时观察留置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是否有红肿、出血等异常情况。
5. 检查:护理人员需要经常检查留置针的通畅情况,如留置针是否有堵塞、漏液等问题。
6. 使用:护理人员在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给药、输液、采血时需要注意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通过实际的护理工作,我对浅静脉留置针有了一些体会。
留置针的插入需要一定的手法和技巧,操作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并严格掌握插入的深度和角度。
在使用留置针进行给药、输液、采血时需要注意不同药物和液体的配制和使用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反应或输液事故。
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细致,避免出现疏忽和差错。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方便患者治疗有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留置针的正确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做好观察和记录工作,以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护理人员还需要继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留置针护理的注意事项临床上静脉输液是非常普遍的给药方式,其能够快速发挥药效,使用范围广泛。
近年来静脉给药对疾病进行治疗,已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静脉输液应用了液体静压的理念,向静脉直接滴入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
静脉输液穿刺让患者产生疼痛或操作失当及患者自身因素而产生很多不良反应,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控制变得十分关键。
静脉留置针在静脉输液中应用,可减少每天静脉穿刺次数,为患者缓解疼痛,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争取更多抢救患者的时间。
一、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1、做好心理护理操作前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特别是对神志清醒的患者,为患者详细介绍操作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疑虑,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患者主动接受治疗。
对意识模糊的患者,要向其陪护解释说明。
2、选择适合的血管优先选择粗直与充盈的血管,留置针设计为合理长度,多选取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等四肢浅表面静脉。
尽量错开患者的手背静脉,从而保证患者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避免在关节、静脉瓣和肢体受伤部位留置针,瘫痪患者应在健侧肢体选取血管。
皮肤病和感染部位应避免穿刺置管。
3、器械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留置针型号,仔细检验留置针质量,产品有效时间,包装完好性,型号、套管粘连针芯的情况,导管侧粗糙程度、针尖斜面尖锐且无钩,套管完整无裂痕。
4、穿刺方法将止血带包扎在距离穿刺位置10cm上方,在8cm皮肤区域内用2%碘伏反复消毒。
留置针外套管松绑,针尖向上倾斜,取15-30°角度入针,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沿静脉10°方向推入留置针,针芯入皮肤0.5-1cm后抽出。
难以判断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应稍抽出针芯,松开止血带,滴入极少量液体,如果静脉滴注顺畅、局部未见肿胀,可沿血管方向平行推入软管。
5、妥善固定用透明胶贴固定留置针,让留置针保持适宜松紧度,牢固美观的同时预防针尖扭曲与折叠。
将三叉接口以胶布贴牢且准确填写时间,为今后换药与拔管提供依据。
二、科学封管保证留置成功1、封管液包括0.9%氯化钠注射液与肝素钠封管液:即肝素50u/ml,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封管采取生理盐水。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为保护静脉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留置针的应用在静脉输液中越来越多的得到普及,并为很多医务人员和患者接受。
现就留置针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总结如下。
1 输液前准备1.1加强患者宣教,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
1.2针对不同情况选择留置针。
1.3选择合适的静脉。
2 穿刺方法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
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3 封管方法将肝素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封管后的留置针在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方可接上液体,不易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
4 护理4.1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4.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
如发生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
4.3留置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最好不要超过七天[1]。
由于套管针在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了一定损伤以及套管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易发生静脉炎。
5 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护能力5.1留置期间患者注意保护穿刺侧手臂,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摘要】浅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器材,可减少对患者血管的穿刺次数,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且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现在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广泛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187- 011 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1.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留置针的目的、优点、注意事项、配合方法,以及肢体的放置及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堵管等并发症,对神智不清、不能主动配合的患者,应向陪护解释清楚,得到家属的配合。
1.2 怎样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粗直、弹性好、充盈的血管进行穿刺,如前臂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等,尽量不要使用不利于患者活动的部位进行穿刺,避免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以免影响患者活动,影响正常的生活。
1.3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穿刺前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检查留置针的质量、有效期、包装、针尖斜面是否锐利等。
选择合适的血管,在穿刺上方8~10cm处扎紧止血带,用碘伏消毒面积应大于5cm2,待干,进行穿刺,见回血将留置针再推进0.5~1.0cm,抽出针芯,松止血带,用透明贴膜妥善固定,并且填写好患者姓名、穿刺的日期、时间、操作人,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1.4 置管期的护理与观察:留置期间每天用碘伏或酒精消毒穿刺周围皮肤1次,长期输液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肝素帽要每周更换1次,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看看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有无炎症等情况,一旦发生立即拔管,在进行对症处理。
2 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2.1 250ml生理盐水中,加肝素2ml,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留置针静脉推注注意事项留置针静脉推注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常用于给病人输液、注射药物、血液采集等。
下面是留置针静脉推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选择合适的静脉:在留置针静脉推注前,要仔细观察病人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不易受到压力和摩擦的部位,如手背、前臂、上臂等。
2. 洗手和穿戴无菌手套:在进行留置针静脉推注前,护理人员必须彻底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皮肤消毒:将所选静脉部位的皮肤进行充分消毒,可以使用消毒液或酒精擦拭。
消毒时间要充足,一般为30秒至1分钟,以确保消毒效果。
4. 使用无菌敷料:在留置针静脉推注后,需要使用无菌敷料覆盖针刺部位,以避免感染并保护针刺口。
5. 注射器选择:根据推注的药物类型和容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一般来说,药物容量较小时可以选择1ml注射器,而较大容量时则应选择更大的注射器。
6. 慢慢推注:在推注药物时,要缓慢推注,避免药液过快进入静脉,引起急性静脉炎或药物反应。
应根据推注药物的性质和需求,合理控制注射速度。
7. 观察病情反应:在留置针静脉推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
如出现过敏反应、血压下降、心率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 细心观察留置针静脉部位:在推注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留置针静脉部位是否有渗血、局部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或更换留置针。
9. 定期更换留置针:留置针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针孔堵塞、血液回抽困难等情况,此时需要及时更换留置针,以确保推注的顺利进行。
10. 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留置针静脉推注时,需遵循护理操作规范,减少操作风险。
操作前需检查留置针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其安全使用。
11. 定期护理留置针:在留置针使用期间,需要定期护理,包括定期清洁皮肤、清洗留置针、更换无菌敷料等,以减少感染风险。
12. 滴速控制:在推注液体时,需要控制滴速,避免过快或过慢。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医院已相继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减少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但如果临床不注意操作技术及术后护理观察处理不及时,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临床注意如下。
1 无菌操作为了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应用,在留置针穿刺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用2%碘伏棉球环形或平行消毒皮肤2遍。
消毒范围的直径要大于8cm。
每日输液前用2%碘伏棉球消毒肝素帽及留置针栓部2遍后,取下肝素帽连接输液器。
输液完毕后,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用肝素盐水3ml(1∶100)冲管扣上肝素帽,然后用无菌纱布将肝素帽边同套管针翼部包扎固定。
2 操作要熟练(1)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30°角为宜,进针速度宜慢,应直接刺入血管,若进针过快,极易刺破静脉造成穿刺失败。
(2)注意送管时机及操作方法,进针后要及时观看回血腔,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的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才送管,切忌见回血后立即送管。
(3)送管时在皮肤外只留3~4mm长导管,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容易使软管脱出。
血管选择不能离关节太近,否则易在活动时发生渗漏,躁动患者要绝对禁止近关节处穿刺。
3 套管针留置时间在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留置时间过长,可使病人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则增加病人的药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
按BD公司的建议,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天。
但临床有报道,留置时间最长为27天,平均留置天数为8~9天,病人静脉炎普通发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5天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
4 护理要点4.1 预防感染穿刺处每天更换一次敷料,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盖上无菌干纱,用胶布重新固定好,也可使用无菌胶贴隔日更次一次,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
4.2 防止堵塞(1)冲管: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ml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
(2)封管:每日用肝素盐水1ml封管一次。
肝素盐水浓度为每毫升盐水含100U肝素(可维持抗凝12h)。
4.3 静脉炎防治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如穿刺点局部有压痛或稍感不适提示有静脉炎的可能;要及时处理,可应用(1)静脉炎软膏或喜疗妥局部涂擦;(2)土豆切成片状,沿静脉行走方向贴敷于皮肤上,每日更换数次。
2~3日即可缓解。
(临床应用于病人,实践证明效果确切其原理可能是土豆液为高渗状,促使其液体回收所致);(3)局部理疗;(4)酒精纱布湿敷。
4.4 药液外渗临床静脉输液的药液外渗是常见并发症,特别是有些药物刺激性强,给病人带来痛苦较大,如果出现此种现象给予(1)局部封闭,减轻疼痛,促进吸收,取0.9%生理盐水10ml+2%利多卡因5ml+氢化考地松0.5混合液局部浸润封闭;(2)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3)局部物理疗法。
5 小结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如果严格的无菌操作程序,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穿刺术后掌握好护理要点,就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节省开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近些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我院急诊科将套管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创伤性休克及危重患者,它不仅为患者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痛苦,保护了静脉,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1)全套的静脉留置针是由塑料套管、不锈钢针芯及肝素帽组成,(我院使用的是美国BDIintima-Ⅱ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外附无菌密封的塑料膜包装,开封后即可使用,套管针外附-6cm×7cm的无菌贴膜。
(2)对静脉留置针患者的选择:创伤及失血性休克、急性危重患者,留置以后可以用于患者快速补液,24h均速补液,静脉抽血等。
2 护理(1)加强病人宣教,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
(2)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严格无菌操作,选择走向直且粗大的血管,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局部皮肤常规消毒,范围8cm×8cm 以上,穿刺见回血后,左手将留置针沿血管方向推进1~2mm,速度不要过快,右手随后将针芯退出2~3mm,缓慢将软管送入血管,保留5mm软管在外,然后将针芯全部抽出。
(3)固定方法,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4)运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将肝素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5)封管后的留置针在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不宜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
(6)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5天[1]。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天,我国尚无统一规定。
有报道套管针可留置5~7天,在无静脉炎发生时,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但有报道[2]套管针留置5天内静脉炎发生率为0,建议将5天作为常规留置时间。
(7)拔管。
沿血管走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管后压迫5min无出血后方可离去。
3 体会急诊科抢救病人所采取的最有效重要措施是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确保药物的输入,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容易被病人和护理人员接受,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过程中也可用于每2h一次采血,保护了静脉,减少了感染和出血的机会;还可用于连接三通测外周静脉压;并可用为静脉营养的通路,值得临床推广。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及封管方法2009-09-09 14:46操作方法1 血管及留置针型号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静脉的3倍,一般情况应用上肢静脉,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细短的留置针,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磨擦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静脉炎的发生.2 穿刺方法穿刺前先将输液器空气排至过滤器,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将输液器针头直接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刺入皮下血管内,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约5°~15°)再进0.2cm,左手退出针芯少许,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要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这样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外套管对针芯有支撑作用,可顺利通过皮肤,提高穿刺成功率. 封管技术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封管液浓度配置合理,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 封管液的选择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钠盐水优于生理盐水.肝素钠盐水封管液的配置方法是:用0.9%的生理盐水250ml联合肝素钠1.25U.2 封管方法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制液3ml,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mm~5mm,缓慢推注,边推边退,推注2mL~2.5mL,余0.5mL~1mL即全部拔出针头,完成封管.封管后再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回血后才能接上补液,不可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在无静脉炎发生时,5d作为常规留置.每2d更换1次留置针护贴,进针处用碘伏擦拭消毒.如护贴内有渗液、渗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一、操作规范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
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
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
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
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
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二、注意事项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
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3、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
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
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4、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此时应拔出静脉留置针,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