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同步九年级科学浙教版第二册第三章第3节 身体的防卫(重点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95.02 KB
- 文档页数:6
《第3节身体的防卫》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2.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身体防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身体,爱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人工免疫和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教学难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四、教学准备课本插图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对微生物的抵抗:二、1、了解病原体的概念三、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寄生虫和微生物两大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能过寄生生活。
流感、麻疹、小儿麻痹症、甲肝等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病毒。
四、2、人体的三道防线五、讲述: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损坏人的健康。
而人之所以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就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人身体中抵抗疾病的途径①、第一道防线提问:你认为人体有哪些方式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生答:皮肤。
提问:为什么你认为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呢?生答:因为皮肤位于人体的最外层,皮肤表皮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阻挡外界环境中的病菌侵入人体。
教师补充:除此以外皮肤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中的某些物质对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师:科学家们曾经作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3分钟后检查,这种病菌有3千万个,经过60分钟后检查,只有170万个;120分钟后再检查,就仅剩下3千个了。
出现这种现象是与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有关系的。
粘膜能分泌溶菌酶等多种杀菌物质,能将病原体溶解和消除。
讲述:除了皮肤之外,在阻挡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内的过程中,人体内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内表面的黏膜、眼、鼻口等器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提问:呼吸道粘膜上的粘膜和纤毛有什么作用?生答:当外界环境中的细菌和灰尘进入呼吸道后,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所分泌的黏液就与之粘着在一起。
由于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喉部作麦浪式地摆动,痰就被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而排出体外。
3.3 身体的防卫【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免疫现象;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了解抗原和抗体;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了解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2.能力目标:学会读图和分析图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了解免疫现象及自身免疫能力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了解免疫现象。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教学难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准备】练习题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设问: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很多微生物,我们是否都会生病呢?在感冒流行期间,是否周围的每个人都会被传染呢?学生回答后引入: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抵抗病原体,保护自己不生病的能力。
且不同的人抵抗力不同。
二.新课(一).对微生物的抵抗人体对微生物的抵抗有两类: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学生读图并讨论:哪些结构能把病原体阻挡在体外?哪些结构能杀死病原体?学生小结:(鼻黏膜分泌的黏液;纤毛;泪液;胃酸等)介绍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作用。
小结:以上对病原体的抵抗,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后介绍:抗原;抗体;B淋巴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等知识。
游戏:以讲述的形式用教室代表人体,部分学生代表病原体,部分学生分别代表皮肤、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模拟人体对微生物的抵抗过程。
强调:1.抗体是一类蛋白质,通常称为免疫球蛋白。
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有免疫记忆功能3.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来消灭抗原的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由T淋巴细胞来完成的免疫反应,称为细胞免疫。
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5.人天生的抵御能力,称为自然免疫。
学生讨论:1.有些传染病,你只要得过一次,就不会得第二次,这是什么原因?2.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受排异?练习: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B 抗原不同会引起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C 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身存在D 进入人体的抗原包括病原体和异物等2.烧伤病人常采用自身的皮肤进行植皮治疗,而不植入外来皮肤,这是因为()A 会产生免疫反应B 神经血管不易接通C 外来皮肤含菌量的大D 外来皮肤含有抗体3.下图表示的是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
身体的防卫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知识点二:特殊的防病措施1.自然免疫;2.人工免疫;3.计划免疫。
知识点三:人体免疫功能1.抗感染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2.自我稳定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3.免疫监视功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二、重难点突破考点1. 身体的防卫1.对微生物的抵抗A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结构和方法a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b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人体中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的结构有皮肤、粘膜以及溶菌酶等。
2.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a组成:皮肤和粘膜等。
b作用: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他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黏膜上的纤毛通过不停的摆动,能够清除空气中的异物和病菌。
(2)第二道防线a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b作用: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淋巴结、脾脏、肝脏等)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化。
注: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a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作用: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属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称为细胞免疫。
本章复习人的健康与环境⎩⎪⎪⎪⎪⎪⎪⎪⎨⎪⎪⎪⎪⎪⎪⎪⎧健康⎩⎪⎨⎪⎧健康的含义: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三者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健康水平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来自细菌的威胁: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来自病毒的威胁⎩⎪⎨⎪⎧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传染病⎩⎪⎨⎪⎧传染病的病原体人的传染病种类与传播途径身体的防卫⎩⎪⎨⎪⎧对微生物的抵抗⎩⎪⎨⎪⎧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殊的防病措施⎩⎪⎨⎪⎧人工免疫⎩⎪⎨⎪⎧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计划免疫人体免疫功能非传染性疾病⎩⎪⎨⎪⎧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上皮性肿瘤(癌)非上皮性肿瘤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人体运动系统和保障⎩⎪⎨⎪⎧人体的骨骼骨的结构和成分骨连结骨骼肌照顾好你的身体传染病【专题解读】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等。
由于近几年非典、手足口病、禽流感等传染病带来的恐慌,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传染病的现状,因此学业考试中传染病是一大热点,常与社会热点结合考查。
免疫【专题解读】 1.免疫的分类方法(1)根据是否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可以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根据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是否是天生的,可以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人工免疫又可以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2.人体的免疫功能(1)抗感染的功能。
(2)免疫监视的功能。
(3)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
例1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麻疹。
下列各项与此免疫类型相同的是()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B.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侵袭C.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菌吞噬消化D.皮肤排列紧密的角质层细胞阻挡病菌侵入例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如下:请分析回答:(1)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身体的防卫1.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2.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人体。
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是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①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②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③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
类型淋巴细胞病原体所在产生免疫物质防御方式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细胞外抗体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细胞内直接作用消灭和清除异物或释放淋巴因子3.人工免疫: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分类:人工自动免疫: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人工被动免疫: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 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
如: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菌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人体的免疫功能:(1)抗传染免疫功能(防御感染):皮肤的屏障作用等;(2) 免疫监视的功能:识别清除异常细胞;(3)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消除衰老死亡细胞。
第3节身体的防卫
对微生物的抵抗
1.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结构和方法
人体有许多保护自己免受病患的结构和方法,这些构造和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防止________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2.人体的三道防线
例1(湖州中考)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特异性免疫D.人工免疫
免疫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传染性的和非传染性的)、维持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2.非特异性免疫
(1)特点: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具有________。
(2)类型:皮肤、吞噬细胞、呼吸道纤毛、溶菌酶、胃液等。
(3)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
(1)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________,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_(B淋巴细胞、抗体)和________(T淋巴细胞)。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
4.抗原和抗体
(1)抗原是指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来自体外的________、________、移植器官、花粉等以及来自体内的癌细胞等。
(2)抗体是指抗原入侵机体后,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的特殊________,通常称作______________。
抗体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消除。
例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相关内容,正确的是()
特殊的防病措施
1.自然免疫
通过感染,在机体里产生抗体,对病原体能产生抵抗作用,是一种自然的抵御能力。
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2.人工免疫
(1)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验,发现了一种通过给人体接种疫苗,使人体获得免疫能力的方法,叫做________。
(2)疫苗的种类:a.减毒的活疫苗,接种后能使人体感染(在不生病的情况下)而产生免疫力;b.灭活的死疫苗,其安全性比减毒的活疫苗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如减毒的活疫苗,需多次强化注射。
(3)按照抗体的获得方式,人工免疫可分为人工________和人工________。
3.计划免疫
例3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的传染病,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艾滋病疫苗已经进入临床实验。
这种采用人工的方法,通过接种疫苗让人类获得的免疫是() A.非特异性免疫B.人工自动免疫C.人工被动免疫D.以上都是人体免疫功能
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免疫监视功能、______________。
三方面功能各自的特点如表所示:
例4下列各现象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A.出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感染麻疹B.高血脂造成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C.某些人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D.某些人对青霉素过敏
混淆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例5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对人体来说分别是()
A.抗原和抗原B.抗体和抗体
C.抗原和抗体D.抗体和抗原
无法区分人体获得免疫的类型
例6已患过天花的病人不再患天花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分别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和人工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和自然免疫
C.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D.都是自然免疫
例7(湖州中考)2012年4月以来,某地病毒性脑炎发病数较以往明显增加。
后经查阅,了解到以下信息:
①专家认为这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食物和密切接触传播。
②每年均有儿童因感染发病,发现幼儿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③抗生素是抗菌剂,主要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抑菌或杀菌作用。
④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属于生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能致病”或“能进行新陈代谢”)。
(2)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给患儿注射抗生素
B.散热少于产热,导致患儿体温升高
C.患儿应带病坚持上学
D.对患儿进行治疗在控制传染病流行中属于保护易感者
(3)图中能正确解释“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现象的曲线是________。
(①表示首次感染,②表示再次感染)
1.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和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B.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搞好个人卫生都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C.目前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的人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2.被烫伤的皮肤容易感染,说明完整的皮肤有保护、屏障作用;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中,有许多病原体,但人不一定得病,说明消化道和肺黏膜起到屏障和杀菌作用。
从免疫的功能上看,皮肤和黏膜被称为保护人体的()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D.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3.为了自身的卫生保健,更加有效地关心和帮助他人,除了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还要掌握一些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知道一些医药常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健康的人都有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能力
B.血吸虫是一种病原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C.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中老年人补充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D.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4.如图表示的是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第4题图
A.先后两次受感染时,产生抗体的时间和抗体的数量是相同的
B.第二次受感染时,产生抗体的速度快、量大
C.第二次感染时产生抗体的时间要比第一次长些
D.两次产生抗体的种类明显不同
参考答案
【要点详解】知识点1:病原体黏膜
吞噬细胞免疫细胞例1A知识点2:非专一性专一性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菌病毒蛋白质免疫球蛋白例2B知识点3:人工免疫自动免疫被动免疫例3B知识点4:抗感染功能自我稳定功能例4B
【易错点拨】例5C例6C
【综合应用】例7(1)能进行新陈代谢(2)B(3)C
【巩固提升】1.C 2.A 3.D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