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经济诈骗的面纱“庞氏骗局”和“麦道夫骗局”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麦道夫的庞氏金融骗局现形记(下)作者:路子愚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09年第05期卖夫金融骗局与庞氏如出一辙,也是用新投资来支付旧投资人的回报。
所不同的是操作手法更加隐蔽,投资规模更大,持续时间也远远超过庞氏。
庞氏骗局只持续了8个月,而麦道夫骗局持续了数十年。
看似巧妙神秘的投资策略麦道夫首先有一个让投资者能够接受的产生投资回报的方法,即投资策略。
麦道夫宣称,他的对冲基金投资策略是利用蓝筹股股票、股票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巧妙组合,产生超过正常收益的回报,同时避免了股票下跌的风险。
买入蓝筹股股票指数,卖出该指数的看涨期权(call),买入该指数的看跌期权(put)。
卖出期权的收益补偿买入期权的成本,所以,期权部分的操作除了交易成本外几乎没有别的成本。
如果市场上涨,超过了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期权被执行,他必须将股票卖出。
如果市场下跌,跌破了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期权被执行,他能收到下跌部分的补偿。
两个执行价之间,就是他的盈利空间。
这种投资组合,在上涨时封顶,在下跌时保底。
这种投资策略称为套管式(collar)投资策略。
一些分析师对麦道夫的投资策略进行了验证,发现这一策略难以产生麦道夫基金的投资回报率。
麦道夫宣称他的投资策略太复杂,以至于外人难以理解。
同时,他还有称为商业秘密的投资办法不便于对外泄露,从而给他的投资策略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他的投资策略给投资者的印象是似乎很有道理,但又难以捉摸。
麦道夫深切体会到“回报是硬道理”,同时,麦道夫也了解,如果回报太高容易引起怀疑,且难以持续,回报太低则无法吸引投资。
他的策略是每年给投资者约10%左右的稳定回报,无论市场上涨或下跌,且持续数十年。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说,“这个基金的投资回报真是好,数十年来,我们都非常相信它。
任何时候我们想用钱时,我们总能在几天之内得到支票。
当知道这个投资骗局时,我们都惊呆了。
”麦道夫吸引投资者的手法也非常高明。
他很了解庞氏骗局的关键是尽可能减少投资者赎回投资。
世界十大匪夷所思高明骗术盘点媒体揭秘世界十大诈取钱财骗局,庞氏骗局是骗术之根,查尔斯·庞兹制造的“庞氏骗局”是20世纪最典型的骗局之一,后来的许多骗术都是从“庞氏骗局”衍生出来的。
自从钱被发明之后,骗子们就开始挖空心思从别人手中骗钱。
1.庞氏骗局查尔斯·庞兹(Charles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子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2.彩票骗局加拿大的有组织犯罪团伙给一些英国家庭(通常是老年人)打电话,告诉他们中了加拿大的彩票大奖,而要兑奖,必须先缴纳一定数额的手续费。
尽管手段很拙劣,但仍有很多英国人上当,有人甚至被骗走4万英镑。
3.传销诈骗2011年一个名为“女人授权给女人”的金字塔传销诈骗案成为世界报纸重点报道的对象,这一诈骗案席卷整个英国,令许多英国妇女遭受巨大损失。
这一骗局采取缴纳入会费的方式,鼓励女性投资,许诺投资3000英镑就可以得到2.4万英镑的回报,还竭力从会员那里套取其家人和朋友的联系方式。
很多人因此失去了3000英镑的入会费。
4.419诈骗案你是否收到过一封英文电子邮件,写信人自称是尼日利亚政府某高官的家人,因政变或贪污行为暴露,其银行账户被冻结,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将数千万美元转移出来,然后要求你提供资金以及银行账号的细节,帮助他们转移这笔资金,并许诺给你丰厚的回报,但实际上他们会取空你的账户。
这就是尼日利亚“419诈骗案”(419是尼日利亚刑典中的相关部分)。
据调查,尼日利亚骗子每年在网上行骗钱财达4000万美元。
聊聊庞氏骗局骗子的心理活动,变态人格特征,实在多得惊人尽管具体情形可能各不相同,但庞氏骗局的骗子大多具备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
很多人具有反社会人格或者变态人格。
他们几乎都有这样的特点,才能昧着良心实施犯罪。
否则,明知会给毫无防备的受骗人带来财务上的灭顶之灾,如何能下得去手?他们密谋窃取老人和纯朴大众的财富,不带一丝内疚或悔意,更对造成的种种伤害毫不在意。
他们只在意自己的需求。
许多骗子说他们原本是打算还钱的。
声称一时挫败,才“借”的钱。
这借口未免太过方便。
深究个中细节,就会发现,多数情况下,骗子早已行骗数年,甚至数十年。
大多数骗子都自信不会被抓,往往从亲朋好友那里窃取财富。
他们自视之高、自负之甚、优越感之强,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这种狂妄态度的唯一好处,就是通常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他们为傲慢所蒙蔽,看不到骗局的缺陷,这往往是最终被揭穿的原因。
当然,并非所有的庞氏骗局骗子都有变态人格,也不是每一个有变态人格的人都在酝酿一起庞氏骗局。
然而,研究历史上前几大庞氏骗局背后的人格特征,你会注意到一些非常显著的相似之处。
对庞氏骗局骗子的心理进行研究,发现表现出变态人格特征的骗子,实在多得惊人。
《黑氏人格诊断表》(PCL-R)的修订人罗伯特·D·黑尔博士将下述特征列为变态人格的关键特征:1、花言巧语,表面魅力非凡。
倾向于表现得八面玲珑、机智迷人、巧言善辩。
完全不会害羞、难为情、怯于表达。
变态人格的人从不会张口结舌。
2、自我评价极高。
对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持过高的评价,自信、固执、狂妄、自吹自擂。
傲慢,认为自己是人类中的佼佼者。
3、需要追求刺激,或容易厌倦。
过分需要追求新奇刺激、令人兴奋的体验,总是碰运气和做冒险的事。
变态人格的人容易厌倦,做事很少能善始善终。
例如,很少有变态人格的人能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无法完成被其认为枯燥乏味的工作。
4、病态的说谎倾向。
程度可轻可重。
轻者狡猾精明、富有心机、聪明过人;重者谎话连篇、阴险狡诈、不择手段、玩弄他人、缺乏诚信。
庞氏骗局VS严刑峻法“庞氏骗局”就是借钱还钱,拆东墙补西墙。
也就是要不断的发展下线,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这么多的金融诈骗,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撇开一些专业性的东西不说,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想行骗的手,那么一些基本的条件得符合,比如说这个人要有很好的身份。
而麦道夫首先就符合这一点。
他是纳斯达克前主席,华尔街上帝式的人物。
当然这也跟个人欲望有关,他给你一个很好的许诺,就是说你能挣到很多钱,你有一个很好的利润空间。
这个骗术不怎么高明,一个古老的骗术,但麦道夫这个人很高明。
他之所以成为时尚最大的诈骗犯,首先,他给的回报率并不深很高,只有10%~12%的回报率。
然后,麦道夫也是个很好的心理学家,他非常懂得投资者的心理,他设高门槛。
这是一个富人的俱乐部,许多人把向麦道夫投资看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为什么这么多人上当,与美国整个制度有很大关系。
美国金融制度的维系有两个要点:第一,就是这个基金管理人本要有责任感,我们叫信托责任。
第二,如果你没有信托责任的话,他就有一个强大的法制来处置你;如果你一旦违背了自己的责任,不踢你的股东赚钱的话,背后就有一个强大的法律,叫“严刑峻法”来整肃你。
这两个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使得美国这方面的犯罪率非常低。
信托责任来源于1000多年前,当时第一个股份制公司成立在英国。
就在公园10世纪左右,教会说你死的话会下地狱,如果你把财产教给教会,就不用下地狱。
所以当时有很多有钱人死后把钱交给教会。
但是教会的神职人员他是不能经营企业的,他必须侍奉上帝,所以就需找到职业经理人。
这就是职业经理出现的原因。
当时的职业经理人是抱着对上帝的崇敬之心、服务之心来的,他们认为把企业做好是对上帝的信托责任,因此要把它做好。
当你有这种信托责任后,你就会尽心尽力的做事。
可是300年后,这个系统依然阶梯,因为贪婪的问题,使得对上帝的信托责任完全瓦解。
一直到20世纪,几百年之后才恢复,靠的就是严刑峻法。
这种违背信托责任的事多得是,为什么会发生呢?因为犯罪一定走在法律之前,问题是犯了罪之后,尤其像麦道夫这种丧失信托责任的犯罪,怎么处置,那么就要用严刑峻法,这次他被判了150年。
揭开经济诈骗的面纱:“庞氏骗局”和“麦道夫骗局”除了正规经营和投资的风险,投资人还要面对一切来自不法之徒的威胁,尤其应该小心各种骗术。
世界上只要有骗子,就会有受骗的人。
在经济社会中,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而且从未改变。
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社会变得更复杂,骗术也更加多样化,让人防不胜防。
但万变不离其宗,骗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人们想占便宜的心理。
只要掌握了这个心理,招数即使简单些也没有关系。
而所有骗术中最广为流传的则要数传说中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操作起来简单得很。
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查尔斯•庞氏(Charles Ponzi)的招数到了今天也不过时。
首先,骗子会宣布自己找到了一种投资好方法,见效快而且报酬高,庞氏当年许诺的是四十五天能够报酬50%。
之后,骗子会让第一批上钩的人尝到甜头,按时付给他们许诺的高利。
至此,架子就算搭好了。
第一批人的成功会吸引着其他投资者源源不断地到来,然后骗子就会用第二批人的本金算作利息和报酬给上一批人,由此类推,而且只要不断有新人受骗,庞氏骗局就不会露馅。
庞氏骗局充分了利用了一般老百姓对投资的无知。
所有骗局的主谋都会故弄玄虚,好像自己发明了什么点石成金术,而一般老百姓根本无从辨别真伪。
金融骗局也因为金融界的行规而更难防范,因为业内本来就有保守商业机密、投资方法秘而不宣的行规。
从表面上看,一切看来都是歌舞升平。
从最早的庞氏到后来的柏纳•马多夫(Bernard Madoff),所有的庞氏骗局主谋都挥金如土,不是自己买飞机买船挥霍,就是到处捐钱买艺术品,总之这些“负翁”从外表上看来和真正的富翁没有什么区别。
刚刚被美国政府指控诈骗80亿美元的银行家兼金融骗子艾伦•史丹佛(Allen Stanford)在被捕前一个月,在电视访问中还声称:“身为亿万富翁真是开心极了。
”然后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台主持和他一起相谈甚欢。
这再一次说明了大多数人看到有钱人自然以为他们很强悍,因此不会去深究他们究竟为何成功,由此给了骗子们可乘之机。
很多人首次听说“庞氏骗局”这个术语,是在2021年。
这一年,前纳斯达克主席伯尼·麦道夫(Bernard Madoff)诈骗事件败露,据称此人在美国房地产泡沫中导演了一场“史上规模最大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一般随经济泡沫而兴起,在泡沫破灭时穿帮。
当然如果搞不好,代价就是在铁窗下度过余生。
什么是“庞氏骗局”?举个例子:上个星期才刚刚开户的你,某天就向朋友吹嘘自己发现了投资的“独门秘方”,年收益至少20%,且包赚不赔。
朋友一定会问你是如何做到的,你可以给他们编一个故事,但拒绝透露细节,理由是“害怕别人效仿,导致收益率下降”。
鉴于你在业内不错的声望,相信你的人还真不少,让你代管他们的资金。
在第一年里,你一共筹资100万。
转眼到了年终,现在你需要向客户支付20%的利息,可是夸下滔天海口的你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投资收益”,用什么来支付?别着急,第二年,又有不少新的投资者加盟,你又成功吸纳了500万本金。
从这本金里抽出20万,向第一年的老投资者支付不就行了吗?第三年到了。
因为先前的客户全都顺利拿到了“收益”(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收益来自新客户的本金),你在投资界的信誉度越来越高,加入你阵营的人也越来越多。
现在你又有1000万本金入账!把其中的70万拿出来用于支付先前客户的收益(第1年20万,第2年50万)吧,然后继续把这场游戏玩下去。
这便是“庞氏骗局”,一个无需对外投资、只是不断用新会员本金去支付老会员收益的“空手套白狼”把戏。
这是一个金字塔累加式骗局。
为了给老会员“投资回报”,必须不断赢得新会员加入;随着会员总数逐渐增多,所要求的总回报额也越来越高,而这就要求更多的会员加入……总有那么一天,当会员流入的速度赶不上投资回报要求的时候,该骗局就会破产。
图:庞氏累加式骗局金字塔很多人以为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的美国意大利移民,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麦道夫骗局案例一、麦道夫骗局麦道夫公司网站上的广告词:“客户们知道,伯纳德·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
”1990年代,麦道夫借用自己作为成功的股票上市经纪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
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为这个基金公司进行筹资,他在透过棕榈滩乡村俱乐部或其它慈善团体的场合,广交朋友,并利用一些已落入他陷阱的投资客做介绍人,介绍更多客户给他,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回佣,自然乐于做中间人,这样就有滚雪球效应。
有报道说,正是在这个俱乐部中,麦道夫找到了一个后来给他吸引了其他成员加入的投资者。
在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
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稳定的利润返还率。
一个月中的增长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
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该基金不断的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等生意。
这种综合性的投资组合一直被人们认为可以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
2008年12月11日,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
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给投资者损失大约至少500亿美元。
在“麦式骗局”中,诸多知名机构被击中,有西班牙金融业巨头桑坦德银行,此次诈骗案中的风险敞口高达约合31亿美元,有法国巴黎银行、欧洲银行巨头汇丰银行、日本野村证券等。
1.事件的始末2008年12月初,麦道夫向其中一名儿子透露,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投资,令他出现资金周转问题。
12月9日,麦道夫突然表示提早发放红利。
对此,麦道夫的儿子感到可疑,第二天便向父亲询问,当时麦道夫拒绝解释,指示两人到其寓所再谈。
同日,麦道夫于寓所向儿子承认,自己炮制的是一个巨型金字塔层压式“庞氏骗局”,前后共诈骗客户500亿美元。
麦道夫的儿子们当晚便告发了老爸,一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揭开经济诈骗的面纱:“庞氏骗局”和“麦道夫骗局”
除了正规经营和投资的风险,元禄还要面对一切来自不法之徒的威胁,尤其应该小心各种骗术。
世界上只要有骗子,就会有受骗的人。
在经济社会中,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而且从未改变。
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社会变得更复杂,骗术也更加多样化,让人防不胜防。
但万变不离其宗,骗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人们想占便宜的心理。
只要掌握了这个心理,招数即使简单些也没有关系。
而所有骗术中最广为流传的则要数传说中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操作起来简单得很。
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查尔斯•庞氏(Charles Ponzi)的招数到了今天也不过时。
首先,骗子会宣布自己找到了一种投资好方法,见效快而且报酬高,庞氏当年许诺的是四十五天能够报酬50%。
之后,骗子会让第一批上钩的人尝到甜头,按时付给他们许诺的高利。
至此,架子就算搭好了。
第一批人的成功会吸引着其他投资者源源不断地到来,然后骗子就会用第二批人的本金算作利息和报酬给上一批人,由此类推,而且只要不断有新人受骗,庞氏骗局就不会露馅。
庞氏骗局充分了利用了一般老百姓对投资的无知。
所有骗局的主谋都会故弄玄虚,好像自己发明了什么点石成金术,而一般老百姓根本无从辨别真伪。
金融骗局也因为金融界的行规而更难防范,因为业内本来就有保守商业机密、投资方法秘而不宣的行规。
从表面上看,一切看来都是歌舞升平。
从最早的庞氏到后来的柏纳•马多夫(Bernard Madoff),所有的庞氏骗局主谋都挥金如土,不是自己买飞机买船挥霍,就是到处捐钱买艺术品,总之这些“负翁”从外表上看来和真正的富翁没有什么区别。
刚刚被美国政府指控诈骗80亿美元的银行家兼金融骗子艾伦•史丹佛(Allen Stanford)在被捕前一个月,在电视访问中还声称:“身为亿万富翁真是开心极了。
”然后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台主持和他一起相谈甚欢。
这再一次说明了大多数人看到有钱人自然以为他们很强悍,因此不会去深究他们究竟为何成功,由此给了骗子们可乘之机。
而有人能从庞氏骗局赚到钱又让投资者多了另一个盲点。
在庞氏最开始的骗局中,45天就能报酬50%,也就是说九十天本金的报酬率就达到了100%。
而庞氏最后坚持了三百六十天,他的骗局才最终破产。
那么,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投资庞氏的公司,并且每次都把利润拿走,只留下本金,那么即使在他破产后你损失了全部的本金,你依然拥有相当于本金四倍的利润。
这个道理就和“老鼠会”一样,大老鼠是不会亏本、并且还能赚钱,真正倒楣的都是最底层的小老鼠,这是所有的庞氏骗局都有的现象。
就是因为最早加入庞氏骗局的人的确赚到了钱,所以才会有人前仆后继。
但是,最开始的庞氏骗局也有他的败笔。
比如,庞氏承诺的利润太高、报酬周期太短,以至于他很快就资金链断裂、骗局被揭露。
现在的庞氏骗局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这些破绽,一般项目的运营周期是几年,这样可以让骗子们有更长的时间去寻找小老鼠、补充资金链。
像麦道夫的骗局,一周转都是几十年的时间。
同时,50%的报酬率也显得太高、太假,于是麦道夫等人将报酬率降至10%左右,只比一般的报酬率略高,这样更加可信也更好操作。
在吸引基金方面,现代庞氏骗局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庞氏时代,他还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到了麦道夫、史丹佛的年代,他们已经主动出击,并专门盯准富户。
比如,麦道夫最喜欢的手段之一就是去富有的犹太人聚集的高尔夫球场打球。
而且,他还会欲擒故纵,从不主动吹嘘自己多么强悍,而是让周围的人散布资讯,宣传麦道夫的基金报酬率是多么稳定,然后让贪心的犹太人来求着给自己钱。
同时,麦道夫、史丹佛之流还发展了诸多自己的下线;他们会主动去找各种基金,宣传自己的能力是多么高超,并保证这些基金的高报酬率。
这些基金正愁自己管理的资金无法得到高报酬,因此和麦道夫、史丹佛等人一拍即合。
这样一来,基金的日子就轻松了,他们从投资者里那里拿到钱后,直接汇给麦道夫、史丹佛,到了年底,麦道夫、史丹佛再自动把高额报酬率双手奉上。
基金只要将资金从投资者往麦道夫、史丹佛这么一转手,自动就能获得高额利润,钱简直和白来的一样,因此他们也就更有动力去寻找更多的投资者,这样等于他们也成了麦道夫、史丹佛等人的帮凶,不断为他们寻找小老鼠。
而这样的基金帮手等于增加了这场骗局的隐蔽性;很多对他们有戒心的人也在无意间成为了他们的小老鼠。
因为他们虽然不信任麦道夫、史丹佛,但信任基金,却不知道基金只不过是将他们的钱转手一下而已,最后还是落入了庞氏骗局。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让所有的投资者急需用钱,把钱从这些庞氏骗局中撤走,也许这些新式庞氏骗局根本就不可能被揭穿。
新式庞氏骗局的崩溃,让人们看到投资的江湖是如此险恶,以至于把资金交给那斯达克(Nasdaq)股票市场前董事会主席(麦道夫)或安提瓜岛爵士(史丹佛)这样的人都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