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生物必修三课本中,高二学生要学习哪些重点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一)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③: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情况: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胚芽鞘弯曲方向与生长素少的方向一致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 芽 > 根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7、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2,4-D,萘乙酸)⑴培育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⑵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⑶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⑷防止落花落果: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龄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二)1、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成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1)“J”型增长:增长率保持不变条件:理想状态下,生物生存空间、食物充足,生物新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教材。
它涵盖了许多关于生物的重要知识和概念,从细胞结构到人类基因组,从生态系统到进化理论,全面覆盖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所有内容。
以下是关于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细胞结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人教版必修三
课本中讲述了细胞结构的各个方面,包括细胞膜、细胞内器官、线粒体、核糖体等。
2.生物分子:生物体内存在大量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等。
课本中详细说明了这些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遗传和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人教版
必修三课本中讲述了基因、表现型、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重要概念。
4.人类生殖和发育:人类生殖和发育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
领域之一。
人教版必修三课本中讲述了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胚胎发育和生殖技术等方面。
5.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是生物学的
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人教版必修三课本中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以及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以上是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的重要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仔细阅读课本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实验和做练习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教材,它包含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概念。
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重实践和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目标:了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的图片,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细胞的结构图示和相关说明。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活动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认识代谢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分析细胞代谢活动过程。
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文章。
第三课:细胞分裂与生长目标: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认识分裂和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视频,分析分裂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报告。
第四课:人体的组织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础,认识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类型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组织的结构,讨论不同组织的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PPT演示稿。
第五课:消化系统目标:了解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认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讨论各器官的作用。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
第六课:呼吸系统目标:了解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认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呼吸系统的短文。
第七课:循环系统目标:了解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组成。
教学活动: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图片,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业: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文章。
第八课:泌尿系统目标:了解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器官,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第一章:细胞及其基本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本章将介绍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细胞膜的作用和结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第二章: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
本章将介绍光合作用的结构和过程、呼吸作用的结构和过程、发酵的类型和机理、葡萄糖在细胞内的代谢等内容。
第三章:细胞的遗传物质DNA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本章将介绍DNA分子的结构、DNA复制的机理、基因的定义和作用、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影响等内容。
第四章: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增长和繁殖的基础。
本章将介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区别、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和影响、遗传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第五章:遗传学基本原理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本章将介绍杂交和基因型、自由组合定律和重组频率、多基因遗传的型式等内容。
第六章: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现代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技术。
本章将介绍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和步骤、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基因治疗、转基因作物等内容。
第七章: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系统。
本章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免疫反应的类型和机理、疫苗的制备和应用、免疫系统的失调和疾病等内容。
第八章: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
本章将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激素种类及作用、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殖调节等内容。
第九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本章将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构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危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等内容。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的基本内容和章节划分。
学习这些内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和生命科学,也为未来的人生和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2. 细胞壁3. 质壁共居细胞的构造4.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5. 粘附生物的细胞结构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摄取和排出2. 能量转换与合成3. 细胞分裂和生殖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二、孟德尔的实验及其规律1. 总结表的阅读2. 基因、等位基因与基因型、表型的关系3. 因式分析4. 复等位基因的遗传三、基因的分离1. 遗传连锁2. 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四、基因的变异与突变五、人类的遗传病第三章 DNA的结构和复制一、DNA的结构1. DNA的化学组成2. DNA的三维结构二、DNA的复制1. 半保存复制的实验证据2. DNA的复制机制三、RNA的结构与功能1. RNA的基本结构2. mRNA的合成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一、基因的表达1. 蛋白质的合成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二、基因的结构和表现形式1. 基因的多样性2. 同源基因与家族基因的关系3. 基因的结构三、基因表达的调控1. 常见的调控方式2. 染色质的改变和表观遗传第五章克隆与基因工程一、细胞的克隆和基因的克隆1. 细胞克隆2. 基因的克隆二、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1. 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基础2.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三、基因工程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 生物制药2. 农业转化3. 基因治疗第六章生物进化与系统发生一、生物进化1. 进化的基本概念2. 进化的证据3.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二、物种的形成及其机制1. 物种形成的定义2. 物种形成的机制3. 物种形成的选择因素三、系统发生学1. 系统发生的基本概念2.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3. 分子进化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第七章动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一、动物体的组成和结构1. 组织的种类和形态2. 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二、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1. 呼吸系统2. 循环系统3. 消化系统4. 排泄系统5.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第八章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一、植物体的结构1. 组织、器官和系统2. 细胞壁与细胞间的联系二、植物体的功能1. 光合作用与光合器官2. 运输系统和植物水分平衡3. 营养和茎叶的适应性第九章受精和胚胎发生一、生殖细胞和受精1.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特点2. 受精卵的形成和结构二、胚胎的发生1. 胚胎的发生过程2. 胚胎的形态和发生异质性第十章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一、生态系统的特征1. 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组成要素2. 生态系统的节律和生态位二、物种的多样性1. 物种的定义和分类2.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结语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是一本理解生命的优秀教材,重点介绍了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生物进化与系统发生、动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一、必修三教材分析必修三教材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
本教材涵盖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以及生物个体等多个层次的知识,内容涉及生物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必修三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后续的生物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要点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的结构、功能、分类、代谢等方面的知识。
2、组织是细胞集合体,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它们在人体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3、器官是由多种组织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单位,如心、肺、肝等器官。
4、系统是器官的集合体,它们协同工作,使生物个体能够进行生命活动。
5、生物个体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包括了形态、结构、生理、发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三、难点解析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生物学的基础,其中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是学习细胞的基础。
2、对于人体生理和代谢过程的学习,需要理解并掌握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对于生物个体形态和结构的学习,需要掌握生物个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建议1、注重直观教学,利用模型、实物、图表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2、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建议1、课堂提问: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阶段测验:进行单元或阶段性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问题。
六、教学资源推荐1、细胞模型:使用3D细胞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
2、实验器材:使用显微镜、解剖镜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生物结构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篇一: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生物必修3 第一、教学内容的结构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资料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二、答案和提示(一) 问题探讨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右图所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2+2+2+-2-2--Ca、Mg、Fe、Cl、HPO4、SO4、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完整版)生物必修三课文
生物必修三课文
本文档将介绍生物必修三课程的详细内容,包括重点知识点和相关实验内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1 细胞的基本结构
-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细胞内外环境的交换
- 细胞质:细胞的内部环境,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
-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存储遗传信息
1.2 细胞的代谢过程
- 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释放能量
- 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
1.3 细胞分裂与遗传
- 有丝分裂:体细胞分裂,保持染色体数目不变
-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等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2.1 DNA的结构与复制
- DNA的碱基对应关系及双螺旋结构
- DNA复制的过程和机制
2.2 RNA的类型和功能
- mRNA:携带基因信息,参与蛋白质合成
- tRNA: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 rRNA:核糖体的组成部分
2.3 了解基因调控及基因突变
- 基因调控:包括启动子、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等-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等
第三章:生物技术的应用
3.1 了解DNA技术的基本原理
- DNA提取和纯化技术
- PCR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
3.2 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应用
- 转基因技术及其原理
- 遗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3 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的应用
- 细胞培养技术和组织再生技术
这份文档提供了生物必修三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1.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1.3 细胞内部的运动和运输1.4 细胞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关系1.5 细胞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第二章:细胞的遗传物质2.1 遗传物质的发现与研究2.2 DNA的结构及其功能2.3 DNA的复制2.4 DNA的转录和翻译2.5 突变与基因变异第三章:细胞的生长和分裂3.1 细胞生长的基本规律3.2 细胞分裂的概念及其类型3.3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规律3.4 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3.5 分裂后细胞的发展和分化第四章:遗传的基本规律4.1 美国苏氏的遗传实验4.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4.3 基因的概念和分类4.4 重组的产生和遗传规律4.5 显性和隐性基因第五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5.1 基因表达的过程和机制5.2 转录调控和转录因子的作用5.3 转录后调控和中间分子的作用5.4 RNA的功能及其调控5.5 细胞内基因序列的“语言”和翻译机制第六章:生物技术6.1 基于DNA摧毁的技术和应用6.2 基于DNA复制和扩增的技术和应用6.3 基于DNA测序的技术和应用6.4 基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和应用6.5 生物技术的影响和展望第七章:免疫系统7.1 免疫系统的发现和组成7.2 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分类7.3 免疫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7.4 免疫调控和免疫治疗7.5 免疫技术的应用与展望第八章:人类的疾病和预防8.1 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8.2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8.3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8.4 大量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控策略8.5 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过程和标准。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三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技术三个部分。
以下是对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的详细介绍:一、细胞生物学1. 细胞的概念与分类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根据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细胞的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 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排泄等。
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各种通道和载体蛋白来进行物质的运输。
4. 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5. 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功能的分化。
细胞生长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有机物来实现。
6. 细胞的运动与寿命细胞的运动通过细胞骨架和细胞肌纤维实现,可以分为动物细胞运动和细胞外囊泡的运动。
细胞的寿命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遗传学1. 遗传的基本概念与术语遗传是指物种内部基因组的继承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术语有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型等。
2.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基因从父母传递给子代,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实现。
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存在着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等现象。
3. 遗传病的产生与预防遗传病是由于个体的基因突变或遗传信息传递错误导致的疾病。
预防遗传病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基因筛查和胚胎基因编辑等手段。
4.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操作,转基因技术是基因工程的一个重要应用。
转基因技术已经应用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
5. 生物进化与适应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时间长河中发生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习性的演变。
生物进化通过适应环境变化来实现。
三、生物技术1. 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细胞培养是指将细胞置于特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繁殖的过程。
电子课本生物选择性必修三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
1. 植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培养基的种类和制备、植物细胞的培养条件、植物细胞的分离、植物细胞的繁殖、植物细胞的营养状态和细胞周期等。
2. 植物细胞遗传转化:植物细胞遗传转化的基本原理、遗传转化的方法、遗传转化的技术、遗传转化的应用等。
3. 植物细胞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等。
4. 植物细胞组织工程:植物细胞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组织工程的技术、组织工程的应用等。
动物细胞工程:
1. 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培养基的种类和制备、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动物细胞的分离、动物细胞的繁殖、动物细胞的营养状态和细胞周期等。
2. 动物细胞遗传转化:动物细胞遗传转化的基本原理、遗传转化的方法、遗传转化的技术、遗传转化的应用等。
3. 动物细胞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等。
4. 动物细胞组织工程:动物细胞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组织工程的技术、组织工程的应用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三节神经调节与液体调节的关系第四节免疫调节
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三节种群的结构
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的内容,具体内容:生物必修三课本中,高二学生要学习哪些重点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生物必修三课本中,高二学生要学习哪些重点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情况: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胚芽鞘弯曲方向与生长素少的方向一致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 芽 > 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2,4-D,萘乙酸)
⑴培育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⑵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⑶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⑷防止落花落果: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龄
(二)
1、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成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增长率保持不变
条件:理想状态下,生物生存空间、食物充足,生物新迁到一个新的环
境中。
(2)"S"型增长:在自然条件下,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7、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三)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物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硝化细菌
组成成分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动物
生态系统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的结构 (细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生产者:绿色植物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 碳循环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碳、碳酸盐碳的循环形式:二氧化碳
碳在生物之间的传递形式:有机物
特点:反复的出现,循环的利用;具有全球的性质。
7、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
物理信息感受部位:动物的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
化学信息: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
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