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问题
- 格式:rtf
- 大小:65.09 KB
- 文档页数:1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政治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的帮助,先天的才能是无力的。
直观能解决很多事,但不是一切。
天才和科学结合后才能得到最高的成功。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政治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1、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1)和平问题①和平问题的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战争的问题。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
维护世界和平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的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②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A.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时代经过世界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有了现实的可能,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当今世界存在危害和平的因素:当前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国仍会侵犯别国的主权。
(如伊拉克战争),民族宗教争端,边界领土的争端导致局部冲突(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印巴冲突),国际恐怖活动,贫困问题。
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发展问题①发展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②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基本经济特征。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有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速度超越以往的历史。
经济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A.改变旧的国际秩序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③国际新秩序的内容:A.保障各国平等的享有主权平等与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B.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C.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D.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④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政治知识点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政治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政治知识点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1、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1)和平问题①和平问题的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战争的问题。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
维护世界和平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的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②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A.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时代经过世界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有了现实的可能,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当今世界存在危害和平的因素:当前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国仍会侵犯别国的主权。
(如伊拉克战争),民族宗教争端,边界领土的争端导致局部冲突(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印巴冲突),国际恐怖活动,贫困问题。
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发展问题①发展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②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基本经济特征。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有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速度超越以往的历史。
经济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A.改变旧的国际秩序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③国际新秩序的内容:A.保障各国平等的享有主权平等与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B.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C.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D.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④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推动和平与发展的教案【学习要求】1、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介绍创建国际新秩序【学习重点】和平问题、发展问题【自学小册子】一、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探究与共享二、呼唤和平、渴求发展的历史潮流1、和平问题(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4)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表现为①②③(5)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2、发展问题(1)含义(2)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轻微 (发展问题没获得化解)① ② ③三、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有效途径1、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化解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怎样化解)3、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四个保障)4、中国创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的关键意义【知识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①总体和平、局部战乱②总体缓解、局部紧绷③总体稳定、局部动荡④南北发展不平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c.人口与环境d.人口与资源3、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下列能反映这一内容的选项有a.美英发动对伊战争b.全球共同预防禽流感c.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实施d.黎巴嫩局部武装冲突升级4、以下选项中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存有① 恐怖主义②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民族、宗教矛盾和边境、领土争端④ 南北差距进一步不断扩大.a、①②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②5、遏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化解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a、中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b、各国都保护国内平衡,反对对立c、要建立以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d、极力反对干预别国内政6、目前世界上仍有13亿贫困人口,8亿人忍受着饥饿,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圆。
社会主义与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旨在实现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
与此同时,国际关系是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交往。
这两个领域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密不可分,并且和平的发展是它们的共同关切。
首先,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战争性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性是由于私有制和不平等的竞争所导致的。
相反,社会主义强调通过社会公有制和社会公正来消除社会内部的矛盾,并与其他国家保持和平的外交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倡导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以消除冲突并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来促进本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相互间采取友好合作的态度,通过经济与技术援助、贸易合作以及科学文化交流等方式,互利共赢地推动各国的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关注的是全球的利益和福祉,而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单一目标。
此外,社会主义国家致力于构建不同国家间的公平和平等的国际秩序。
社会主义理念认为,国际关系应该基于平等和民主的原则,共同决策和解决全球性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提倡通过多边主义来协商国际事务,并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来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
他们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和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
最后,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事务,推动建立以和平和发展为导向的国际关系。
他们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会议,并为制定国际法和政策做出贡献。
社会主义国家也参与维和行动、人道援助和减贫工作,为促进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总之,社会主义与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密切相关。
社会主义国家致力于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公正与发展,并通过国际合作来推动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共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共同发展。
在当前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坚定地维护和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 1 课时推动和平与发展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增强忧患意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奋斗。
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当今世界存在的局部战争和冲突,探索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在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过程中国际社会各方面付出的努力,做到珍惜和平,爱好和平。
三、知识目标了解战争带来的伤害以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了解国际社会存在的贫困情况、导致贫困存在的原因以及贫困带来的影响,明确国际社会为消除贫困所作出的努力。
重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难点: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观察图片(展示下面图片),回答:图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提示:爱好和平、寻求合作、推动发展、反对战争等。
教师:图片表达了人们追求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动和平与发展》。
【讲授新课】一、维护世界和平1.教师: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对和平的生活习以为常。
但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重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淡忘的伤痛。
2.阅读教材 P17 上“探索与分享”,回答:(1)对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那段历史你了解多少?(2)请分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
(3) “二战”的惨重,给人类带来哪些警示?答案提示:(1)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战争分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 个国家和地区、 20 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 2 200 万平方千米。
据保守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 7 000 余万人, 4 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2)法西斯国家疯狂地侵略扩张,加深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力量团结起来,结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3) “二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和灾难将永远不会在人类的记忆中消失,“二战”给人类留下的精神创伤将永远不能忘记,人们更加厌恶战争,感受到和平的可贵。
[题] 当今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A.南北发展不平衡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战争问题[答] C
对战后和平运动具有真正全球性特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反战运动参与阶层广泛
B 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C 全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参与基层广泛;二是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D 反战和平运动逐渐有分解走向统一,由国内行动走向跨国行动
198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主要原因是:
A 维和部队制止了第二次中东战争
B 维和部队解决了地区性冲突
C 维和行动有助于控制局部性冲突升级
D 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里重要作用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了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 《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了联合国的构想
C 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 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高科技战争不包括:
A 电子战
B 信息战
C 海陆空立体战
D 坦克战
两伊战争和印巴战争的起因包括:
①民族冲突②宗教纠纷③领土纷争④石油资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国际恐怖主义
C 狭隘民族主义泛滥
D 地区霸权主义盛行。
第2讲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知识清单一.和平和发展:时代的主题(一)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1、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就是和平和发展问题。
2、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2、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①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②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③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④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3、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世界正在形成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多极化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影响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它们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扩大。
因此世界的和平局面是不稳定的。
影响发展的因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仍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之是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在国际安全方面:①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②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裁军和军控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③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160多个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和平外交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维护了周边的和平与稳定。
在经济建设方面:①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让其他国家也分享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③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做出了贡献。
和平与发展问题资料
一、历史条件和背景(摘自《新时期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外部挑战及对策研究》郭晓东,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2.20)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属于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判断,是指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突出、最活跃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国际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段里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课题。
对时代主题的判断是一国选择发展道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以历史的眼光理性地分析了时代发展的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全面地揭示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地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为和平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逻辑前提和重要保证。
1、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分析
20世纪70年代后期,尽管两极对抗的冷战格局依然存在,但世界潮流正在发生自二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国际局势由紧张逐渐趋于缓和,美苏两强的关系也由激烈对抗转向寻求对话;民族国家的兴起和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成为制约大国霸权、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推动各国经济合作加深,相互依赖性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逐渐取代"战争与革命”的激情成为世界人民的普遍价值认同。
邓小平高瞻远瞩,准确地把握住这种影响世界发展全局的大趋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前途和命运的两大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根本问题。
邓小平通过分析美苏力量的对比变化,认为随着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为中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了理论准备。
1977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通过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做出了“可以争取延缓战争爆发”的判断。
1983年3月,邓小平在视察江苏等地回北京后的谈话中对未来世界性战争进一步作出大胆预测:“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的问题。
“ 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1987年5月,邓小平会见荷兰首相吕贝尔斯时明确指出“对于总的国际形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战争是可以避免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邓小平逐步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
1984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谈到:“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
一是和平问题。
二是南北问题。
”首次将“和平”与“发展”视为影响国际社会的两大突出问题。
同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再次强调:“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
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从而将“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
1985年3月,邓小平在接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正式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其中,南北问题即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
1988年12月,邓小平与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会谈时,再次提出南北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并着重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将和平与发展表述为“当代世界的主题”,并成为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战略高度、全球视野重新思考中国在新时期的发展问题,从而为和平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前提。
2、江泽民关于时代主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