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卵泡超微结构模式图
早期的初级卵泡
晚期的初级卵泡
次级卵泡 (secondary follicle)
• 卵泡细胞增至6~12层,之间出现一些小腔隙, 卵泡腔 •随着卵泡液的增多,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C+透 明带+放射冠+卵泡C突入卵泡腔内, 形成卵丘 (cumulus oophorus), • 构成卵泡壁的卵泡细胞称颗粒细胞,参与合 成雌激素
精卵发生比较 产生阶段 分裂方式 比例 核型
精子 青春期→老年 均等 1:4 23, X & 23, Y
卵子 胎儿→绝经期 不等,产生3个极体 1:1 23, X
体内总数量
无数
出生时100万, 青春期约4万个
通常一个/月
排出的数量
2~400亿个/次
子宫壁的组织结构
浆膜(底、体部) 外膜: 纤维膜(颈部) 浆膜下层:纵行 外纵 中间层 富含血管 内环 粘膜下层:纵行 分泌细胞 上皮(单层柱状) 纤毛细胞 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含有管状子宫腺、 丰富的血管(螺旋动脉)和基质细胞 功能层:随月经周期而周期性增生、脱落; 妊娠时胚胎植入于此 基底层:增生、修复内膜
肌层
内膜
内膜
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menstrual phase):内膜萎缩,坏死,脱落 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又称卵泡期 早期-子宫腺短、直、较少 晚期-子宫腺弯曲,腺腔扩大,糖原聚集 螺旋动脉增长、弯曲
分泌期(secretory phase):又称黄体期 子宫腺高度弯曲,腺腔扩大成囊状,腔内 可见分泌物 螺旋动脉增长更弯曲 基质细胞分化为前蜕膜细胞和内膜颗粒细 胞 内膜水肿
原始卵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