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线的证明》专题专练

《平行线的证明》专题专练

《平行线的证明》专题专练
《平行线的证明》专题专练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专题专练

专题一定义与命题

一、知识要点

1.定义:对术语和名称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如“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一般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假命题与反例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反例: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二例子,使之具有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个例子称为反例.

4.公理、定理、证明

公理:人们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定理:经过证明了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证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二、考点分析:该考点主要涉及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结构形式、判断命题的真假等.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判断真假命题类型题为主要考点.

三、复习策略:应结合具体实例来理解命题的定义,体会寻找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常用方法----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能利用推理的方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等.

四、典例分析

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作线段AB=CD;(3)你今天上数学课了吗?(4)熊猫没有翅膀;(5)对于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解析: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命题需抓住两点:(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语句,且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祈使句;(2)要对事情作出判断.根据这两条可知(2)、(3)不是命题,(1)、(4)、(5)是命题,且都是真命题.

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对顶角相等.

解析:(1)命题一般写成“如果A,那么B”的形式,A部分为条件,B部分为结论,所以(1)中的条件“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结论为“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对于命题本身不含“如果”,“那么”词语,此时需将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找条件和结论,便不易错,所以(2)中可改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条件为“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为“这两个角相等”.

专题练习一

1.把“垂线段最短”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

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直角都相等

B.如果ab=0,那么a=0

C.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D.连接两点A、B

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是是()

A.互补的两角若相等,则此两角都是直角

B.直线是平角

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D.和为180°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1)所有菱形都相似;

(2)任意两个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3)任意两个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4)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5)同位角相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1)若|a|=|b|,则a=b;

(2)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一、知识要点

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注意:对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一定不要混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平行线的条件是由角的数量关系来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线的位置关系来确定角的数量关系.对平行线的判定而言,“两直线平行”是结论,对平行线的性质而言,“两直线平行”是条件.因此,不能随便说“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二、考点分析:该考点主要涉及:(1)与两直线平行条件有关的开放题、探究题

等;(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或说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但非常重要,在大题中,经常用到.∠

三、复习策略:应理解并熟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和性质,注意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同时也可进行适当的探究性问题的训练.

例1 如图1,在△AFD 和△BEC 中,点A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4个论断:①AD=CB ;②BE=DF ;③∠B=∠D ;④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并证明.

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写命题时,要根据题意找一个比较简单的,这样解答起来也较容易.

解:如,已知:BE=DF ,∠B=∠D ,AD=CB. 求证:AD//BC.

证明:因为AD=CB ,∠B=∠D ,BE=DF , 所以△ADF ≌△CBE. 所以∠A=∠C ,所以AD//BC.

点评: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主要根据图形找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例2 如图2,AB//CD ,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EMB=50°,MG 平分∠BMF ,MG 交CD 于G .

求:∠1的度数.

分析:由AB//CD ,得∠1=∠2,所以要求∠1的度数,可求∠2的度数.由条件知

BMF ∠=

∠2

1

2,而∠BMF 与∠EMB 是邻补角,所以∠BMF=180°-50°=130°.于是可求得∠2的度数,进而得出∠1的度数.

解:因为AB//CD ,所以∠1=∠2.

A B C D

E

F

图1

A B M

E

F

C N G D

1

2

图2

又因为∠EMB=50°,所以∠BMF=180°-50°=130°. 因为MG 平分∠BNF ,所以.651302

1

21200=?=∠=

∠BMF 所以∠1=65°

. 点评:根据平行条件求角的度数,一般借助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解决问题.

专题练习二

1. 如图3,△ABC 中,∠ABC =90°,∠A =50°,BD ∥AC ,则∠CBD 的度数是_____.

2.如图2,直线a b ∥,则A ∠的度数是( ) A .28

B .31

C .39

D .42

3.如图5,∠ABC=∠ACB ,BD 平分∠ABC ,CE 平分∠ACB ,∠DBF=∠F.求证:EC//DF.

4.如图6,AB//EF ,求证:∠BCF=∠B+∠F.

5.如图7,若要能使得AB//ED ,∠B 、∠C 、∠D 应满足什么条件? 专题三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知识要点

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从

A

C A

B

C D a

b

70° 31°

图3

图4

A

C

A

A

B

E

D

F B

C

F E

B

C

E

图5

图7

图6

而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里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较多,除了转化为平角证明外,还可以利用“构造周角”的方法以及“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方法解析证明.

二、考点分析:该考点主要是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或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单独命题时以填空、选择题为主,但大多出现在综合题中.

三、温馨提示:复习时,应理解并熟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四、典例分析

例1 在△ABC中,∠B-∠C=40°,∠A=80°,求∠A、∠B、∠C的度数,并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利用隐含条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构造方程求解.

解:因为∠A+∠B+∠C=180°,∠A=80°,

所以∠B+∠C=100°,又∠B-∠C=40°,

所以∠B=70°,∠C=30°,

所以△ABC为锐角三角形.

点评:在证明或计算三角形的角度的大小关系时,应注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的隐含条件,合理地构造方程(组),特别是在求解有关三角形角的度数的问题时,应体现几何问题代数化,善于使用方程思想,以便于问题的正确求解.

例2 如图1,∠B=42°,∠A+10°=∠1,∠ACD=64°,求证:AB//CD.

分析:要证明AB//CD,根据图形可知,只需证明∠A=64°,利用内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或证明∠DCB+∠B=180°,利用同旁内

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也可证明.为此需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或

∠1的度数.

证明:在△ABC中,∠1+∠A+∠B=180°,

A B

C

D

1

图1

又∠B=42°,∠A+10°=∠1, 所以(∠A+10°)+∠A+42°=180°. 即2∠A+52°=180°,所以∠A=64°. 又因为∠DCA=64°,所以∠DCA=∠A. 所以AB//CD.

点评:证明两直线平行,借助于内错角相等,在推导内错角相等时,用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专题练习三

1.在△ABC 中,已知∠A:∠B:∠C=1:2:3,则这个三角形是一个_________三角形.

2.小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零件,工人师傅告诉他:AB//CD ,∠BAE=35°,∠AEC=80°,小华马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出了∠ECD 的度数,聪明的你一定知道∠ECD=_________.

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4.如图3,在△ABC 中,∠C=∠ABC=2∠A ,BD 是AC 边上的高,求∠DBC 的度数.

5.如图4,已知AB//DE ,求证:∠B+∠C+∠E=360°. 专题四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一、知识要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是:

推论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A

B

C

D

E

图2

A

B

C

D

图3

B C

D E

图4

A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关于三角形外角的重要结论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第一个推论反映了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的相等关系,应用在证明或计算内角与外角的大小问题中;第二个推论反映了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的不等关系,用于证明和三角形有关的角的不等关系问题中.

二、考点分析:该考点主要涉及:(1)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角的度数;(2)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与它不相邻的内角”来证明两角的不等关系.在中考中可以单独命题,但大多数出现在综合题中.

三、复习策略:应理解并熟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并多练习利用它们解决有关的证明问题或计算问题的题目.

四、典例分析

例1 如图1,已知∠1=100°,∠2=140°,那么∠3=______.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欲求∠3的度数,可先求∠4的度数,这只要利

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

解:因为∠1=100°,所以∠4=1800°-∠1=70°. 又∠2=∠3+∠4.

所以∠3=∠2-∠4=140°-70°=70°.

点评:求角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因此,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两个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

例2 如图2,点P 是△ABC 内的一点,连接BP 、CP. 求证:∠BPC>∠BAC.

分析:要求证明∠BPC>∠BAC ,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找到第三个角,利用不等

4 图1

1

3 2

式的传递性得证;二是将∠BPC 和∠BAC 都分成两个角,利用同向不等式的和所得不等式仍然成立来证明.

证法一:如图2(1)所示,延长BP 交AC 于点D. 由于∠BPC 是△DPC 的外角,所以∠BPC>∠CDP. 由于∠CDP 是△ABD 的外角,所以∠CDP>∠BAC. 所以∠BPC>BAC.

证法二:如图2(2)所示,连接AP 并延长AP. 因为∠1是△ABP 的外角,所以∠1>∠3. 因为∠2是△APC 的外角,所以∠2>∠4. 所以∠1+∠2>∠3+∠4.

又因为∠1+∠2=∠BPC ,∠3+∠4=∠BAC , 所以∠BPC>∠BAC.

点评:要证角的不等关系,一般地将大角转化为某三角形的外角,将小角转化为某三角形的内角.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添加辅助线以达到此目的.

专题练习四

1.如图3,已知△ABC 中,∠A =40°,剪去∠A 后成四边形,则∠1+∠2=_______.

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

A

C

P

D

(1)

(2)

图2

B

B

C

图3

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两个内角的和

C.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小于和它不相邻的外角

D.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180°

3.已知如图4所示,AD 是△ABC 的外角∠CAE 的平分线,∠B=40°,∠DAE=70°,则∠ACD=( )

A.150°

B.110°

C.80°

D.30°

4.如图5,△ABC 中,∠A=40°,BP 、CP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则∠P 的度数为( )

A.50°

B.60°

C.70°

D.80°

5.△ABC 中,一个内角的大小是50°,∠A=∠B ,那么∠C 的外角是多少度?

A

B

C

D

图4

A

B

C

P

图5

参考答案 专题练习一

1.如果一条线段是垂线段,那么这条线段最短;

2.D

3.C

4.C

5.(1)假命题.反例:如|2|=|-2|,但2≠-2;(2)假命题.反例:如两个锐角分别为20°、30°,但它们的和50°是锐角;(3)是真命题.

专题练习二 1.40°;2.C ;

3.因为BD 平分∠ABC ,CE 平分∠ACB ,所以ACB ECB ABC DBF ∠=∠∠=

∠2

1

,21,由因为∠ABC=∠ACB ,所以∠DBF=∠ECB ,又因为∠DBF=∠F ,所以∠ECB=∠F ,所以EC//DF.

4.过点C 作CP//AB ,因为AB//EF ,所以CP//EF.易得∠BCP=∠B ,∠FCP=∠F ,所以∠BCP+∠FCP=∠B+∠F ,即∠BCF=∠B+∠F.

5.∠ABC=∠C+∠D.证明略. 专题练习三

1.直角三角形;

2.45°;

3.80°、20°或50°、50°;

4.设∠A=x ,则∠C=∠ABC=2x.所以x+2x+2x=180°,解得x=36°,所以∠C=72°. 在△BDC 中,因为∠BDC=90°,所以∠DBC=180°-90°-72°=18°.

5.连接BE.因为AB//DE ,所以∠ABE+∠BED=180°,又∠BEC+∠C+∠CBE=180°,所以∠ABE+∠BED+∠CBE+∠C+∠BEC=360°,所以∠B+∠C+∠E=360°.

专题练习四

1.220°;

2.C ;

3.C

4.C

5.当∠A=∠B=50°时,∠C 的外角=∠A+∠B=100°;当∠C=50°时,∠C 的外角=180°-50°=130°.

《平行线的证明》专题专练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专题专练 专题一定义与命题 一、知识要点 1.定义:对术语和名称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如“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一般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假命题与反例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反例: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二例子,使之具有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个例子称为反例. 4.公理、定理、证明 公理:人们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定理:经过证明了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证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二、考点分析:该考点主要涉及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结构形式、判断命题的真假等.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判断真假命题类型题为主要考点. 三、复习策略:应结合具体实例来理解命题的定义,体会寻找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常用方法----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能利用推理的方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等. 四、典例分析

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作线段AB=CD;(3)你今天上数学课了吗?(4)熊猫没有翅膀;(5)对于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解析: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命题需抓住两点:(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语句,且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祈使句;(2)要对事情作出判断.根据这两条可知(2)、(3)不是命题,(1)、(4)、(5)是命题,且都是真命题. 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对顶角相等. 解析:(1)命题一般写成“如果A,那么B”的形式,A部分为条件,B部分为结论,所以(1)中的条件“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结论为“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对于命题本身不含“如果”,“那么”词语,此时需将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找条件和结论,便不易错,所以(2)中可改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故条件为“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为“这两个角相等”. 专题练习一 1.把“垂线段最短”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 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直角都相等 B.如果ab=0,那么a=0 C.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D.连接两点A、B 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是是() A.互补的两角若相等,则此两角都是直角 B.直线是平角 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D.和为180°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词语运用(含答案解析)

广东省2015年中考总复习专题训练2 词语运用 一、中考联线 1、(14省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 D.“光盘行动”、“十面埋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 ....,获评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 2、(14省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有的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____消化。 (2)我单位原公章已作废,自2002年5月1日起____新公章,特此通告。 (3)地铁三号线18、个车站的站名经市地名委员会一,,已经正式确定。 A.咀嚼启用审查 B.品尝启用审察 C.咀嚼起用审察 D.品尝起用审查 二,模拟训练(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中(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 ..,而是要让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香港“占中”活动不仅影响不了内地,在香港也会沦落 ..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c.美国方面插手香港的“占中”活动最大的政治目的是什么?战略目的是什么?旁观者清, 俄罗斯媒体与专家一针见血 ....地指出:是想要“引爆”或撼动中国。 D.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起死回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每天都干着破坏环境的勾当,这种玩火自焚 ....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B、美国应该认识到,两个国家存在矛盾和分歧在所难免,但煽风点火实是明智之举 ....,容易引 火烧身。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无以伦比 ....。 D、要在学术上推波助澜 ....,并不是抛弃国学,国学的精粹不但不能丢,有些还应深入研究。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合作又斗争,这是中日关系目前的态势;这种态势将在一定的时期内持之以恒 ....。 B.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 ....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 ....,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相对于今天的一些道德乱象,常常有人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

标点符号专题训练教案

小标点大学问 ——“标点符号”专题讲解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认清标点,掌握如何正确书写标点。 2、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一、同学们:大家好!在我们正式上课之前,请大家提笔独立完成学案中的第一项——“课前热身”中的四道中考题。时间为4分钟。 过渡:时间到。请大家拿出红笔,订正自己的答案。第1题选C,第2题也选C,第3题选A,第4题也是A。全部做对的请举手。请放下去。做对3个的请举手。请放下。这些是中考题哟,大家现在就能做对3个或全对,非常不错啦。标点符号是中考的考查要点,也是我们在这学期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故我们在学习时不能轻视它。我国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就谈到过标点使用的重要性,他说:“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读到他的这句话,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趣味故事 古时候啊,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啊,有个媒婆替大户人家的少爷说亲,写了一行字:“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还说保证姑娘的容貌就如纸条上所写的那样。大户一看,心花怒放,允许了那门亲事。他们把这行字念的是:“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可到了把新娘迎娶进门,送入洞房后,才发现新娘是个秃头,瘸腿,一脸麻子的丑八怪。大户找媒婆算帐。媒婆不认帐,说她纸条上写得明明白白:“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过渡: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是否觉得“标点虽小,学问却很大”呀。所以这节课我们将完成两个任务,一是了解正确书写标点符号的注意事项,二是学会正确使用标点。 三、教学过程 (一)小标点,写在哪 过渡:第一个任务,了解正确书写标点符号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请看这两种情况,句号和省略号放在哪里的?标点符号只能放在这一行的末尾,绝对不能出现在下一行之首。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复习学案

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等概念,知道命题的结构,会判断命题的真假,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性质以及证明的基本步骤. 并能灵活运用进行计算和证明. 【重点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性质以及证明的基本步骤. 并能灵活运用进行计算和证明. 忆一忆(知识回顾)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命题由哪两部分组成? 1.证明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分别是什么?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5.与三角形的外角相关有哪些性质? 网络构建 考点一、知识点归纳关于命题、定理公理证明 1. 一般的,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语句叫做。特征……叫做 2.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 3. 每个命题都由和两部分组成。 4. 正确的命题称为,不正确的命题称为。 想要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 ,而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需 . 5. 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书P428条公理)(等量代换) 6. 推理的过程称为。 7.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 同步练习 1.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 A.明天是晴天 B.等角的补角相等 C.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 D.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过点O作直线AB的平行线. (4)若x2=y2,则x=y. (5)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吗? 3.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同角的余角相等. (2).直角都相等.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 4.(2019常州)判断命题“如果n<1,那么n2-1<0”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反例中的n可以是() A ﹣2 B ﹣0.5 C 0 D 0.5 5.下列命题属于公理的是() A.同角的补角相等. B.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考点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公理) 几何符号语言:∵ ∴ a//b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 a//b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 a//b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公理)(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a//b ∵ a//b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 同步练习 1.(2019·滨州)如图,AB∥CD,∠FGB=154°, FG平分∠EFD,则∠AEF的度数等于_______ 2.∠A与∠B的两边分别平行,且∠A=400, 第1题

平行线证明题

第一篇:平行线证明题 平行线证明题 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 因为,∠aef=∠efd.所以ab平行于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m与fn平行因为em是∠aef的平分线,fn是∠efd的平分线,所以角mef=1/2角aef,角efn=1/2角efd 因为,∠aef=∠efd,所以角mef=角efn 所以em与fn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试卷 一、填空题: 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或。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题设是,结论是。 3、∠a和∠b是邻补角,且∠a比∠b大200,则∠a=度,∠b=度。 4、如图1,o是直线ab上的点,od是∠cob的平分线,若∠aoc=400,则 ∠bod= 0。 5、如图2,如果ab‖cd,那么∠b+∠f+∠e+∠d=0。 6、如图3,图中abcd-是一个正方体,则图中与bc所在的直线平行的直线有条。 7、如图4,直线‖,且∠1=280,∠2=500,则∠acb=0。 8、如图5,若a是直线de上一点,且bc‖de,则∠2+∠4+∠5=0。 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直线‖,‖,则与的位置关系是。 10、如图6,∠abc=1200,∠bcd=850,ab‖ed,则∠cde0。 二、选择题:各小题只有唯一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已知:如图7,∠1=600,∠2=1200,∠3=700,则∠4的度数是 a、700 b、600 c、500 d、400 12、已知:如图8,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的是 a、∠1=∠3 b、∠2=∠3 c、∠4=∠5 d、∠2+∠4=1800 13、如图9,已知ab‖cd,hi‖fg,ef⊥cd于f,∠1=400,那么∠ehi= a、400 b、450 c、500 d、550 14、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 a、相等 b、相等或互补 c、互补 d、不能确定

D_中考英语词语运用专项训练 (讲义)

中考英语词语运用专项训练 【知识点睛】 一、中考词语运用命题特点 河南中考对词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一定要熟记大纲所 规定的考查单词及相关短语搭配,明辨同一词根的词的不同用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对单词的词形/性变化及语法知识的活学活用。预计河南中考对词汇的考查重点在实词的拼写、词形/性变化及同一词根的词的不同用法上。 二、考察目标 该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该题型将重点考查:同一词根的不同词性变化;序数词与基数词的区别运用;名词的单复数及所有格;代词的用法;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等级的运用以及动词各种时态语态的灵活运用。 三、解题策略 1.认真查看所给的单词,弄清楚每个单词的意思及词性。如动词一般作谓语,形容词 常作表语或定语,副词作状语等。 2.跳开空格,快速通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框架、大意,获取有用信息。 3.认真阅读挖空的句子,弄清楚句子的结构及句子大意,特别是空格前后单词的词性, 这很关键。因为空格前后的单词往往是选择所要填入空格的单词最重要的依据。 4.根据句意,从所给单词中筛选最恰当的单词填入空格中。注意有时候词性要作相应 的变化。 5.认真研读完成后的短文和句子,看句子结构是否合理,句意是否完整并符合逻辑, 以便确定答案。 四、解题步骤 明确所给词的词性→弄清所给句子的意思→确定空白处所需的词性→正确写出所填的词 五、应试策略 1.对中考课标和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词汇必须通过听写或练习掌握,牢固掌握单词 不仅有益于答好词汇题,更是做好其他题型的前提。 2.重视背单词的_________,并熟知不同词性的作用。 3.注意结合语境去填对__________,(学生最爱用动原,名词单数),答题时画出关键 词,名词考虑“单复数”,形副考虑“原比最”,数词考虑“基序词”,动词考虑“时态语态”等。 4.练习各种题型,如用括号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根据首字母补全单词,用方 框中单词短语正确形式填空等。 5.每天做几道题,作业经常训练,长期坚持必有收获。 6.摘录错题,错题反复看。

标点符号专题练习(2)(自己整理的)

标点符号专题练习(2)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2012年江苏泰州市)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 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D.客居在外的梅葆玖先生用“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2.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2012年福建龙岩市) A.同学们都兴奋得合不拢嘴:“真神奇啊!” B.同学们都兴奋得合不拢嘴:“真神奇啊”!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的确一项是(2分)()(2012年贵州毕节市) A.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困难?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 的高度重视。 B.“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话。“如果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进 大海去自杀了.那么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 C.稻谷的香气是浓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 忘记她。 D.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2012年湖北随州市) A.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共享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看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的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 刻、图画…… 5.下面这段话,填入括号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2012年贵州铜仁市)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 ”,B.,;。《》 C.。:,,。 D.。:。《》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2012年贵州遵义市) A.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 的智慧。 B.“我到底要行去何处?哪里是我的终点?不重要了,”徐霞客对自己说,“重要的是,我行走在天地之间。” C.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在芬芳别人的同时,自己也 会沾到两、三滴。 D.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作进一步的分析。 7.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2012年湖北恩施市) A.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_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定理1: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定理2: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定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___. 2、已知如图∠1=∠2,BD 平分∠ABC ,求证:AB//CD 3.已知:BC//EF ,∠B=∠E ,求证:AB//DE 。 4、如图,某湖上风景区有两个观望点A ,C 和两个度假村B ,D .度假村D 在C 的正西方向,度假村B 在C 的南偏东30°方向,度假村B 到两个观望点的距离都等于2km . (1)求道路CD 与CB 的夹角; (2)如果度假村D 到C 是直公路,长为1km ,D 到A 是环湖路,度假村B 到两个观望点的总路程等于度假村D 到两个观望点的总路程.求出环湖路的长; (3)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能够判定DC ∥AB 吗?若能,请写出判断过程;若不能,请你加上一个条件,判定DC ∥AB . 5.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件,要求AB ∥CD ,∠BAE=35°,∠AED=90°.小明发现工人师傅只是量出∠BAE=35°,∠A ED=90°后,又量了∠EDC=55°,于是他就说AB 与CD 肯定是平行的,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知识点3: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______. 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____. 性质定理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________. 练习:6、已知:如图,AB//CD ,BC//DE ,∠B=70°,求∠D 的度数。 专题 与平行线有关的探究题 A B E D C A B E P D C F

平行线证明难题

第二章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拔高训练 1.(1) 如图1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C 分别落在'D ,' C 的位置.若∠EF B =65°,则'AED 等于_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AD ∥EF ,EF ∥BC ,且EG ∥AC .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数是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AB ∥C D,直线AB ,CD 与直线l相交于点E,F,EG 平分∠AE F,FH 平分∠EFD ,则GE 与FH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 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且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 ) A .30°和150°? ? B .42°和138°? C .都等于10° ?? ? ? D .42°和138°或都等于10° 3.如图所示,点E在CA 延长线上,DE 、AB交于点F ,且∠BDE =∠AEF ,∠B =∠C, ∠EFA 比∠FDC 的余角小10°,P为线段DC 上一动点,Q 为PC 上一点,且满足∠FQP =∠QFP ,F M为∠EF P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①AB ∥CD ,②FQ 平分∠AFP ,③∠B+∠E =140°,④∠Q EM 的角度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数 A.1????B.2????C .3 ?D.4 4.如图所示,AB ∥EF ,E F∥CD,E G平分∠BEF ,∠B +∠BED +∠D=192°, ∠B-∠D =24°,则∠GEF =__________. 5.已知:如图所示,AD ⊥B C于点D ,E G⊥BC 于点G ,∠E =∠3.求证:AD 平分∠B AC .

标点符号专题训练(附答案)

标点符号专题之模拟训练 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巅,我写云海、松涛;在海边,我写浪花、礁石;在田野,我写春光、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B、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从中感受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真挚感情。 C、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装备的整理,民众条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们的过细考虑、切实执行和检查执行程度的工作之中。 D、第十二期《〈求是〉杂志》不到一星期就销售一空。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B、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目标对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是应当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呢,还是应当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C、要问这座城市每年新增多少产值?我不知道;每年新盖多少座大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D、此刻的萨达姆已经不是原来的公众形象,(总统、独裁者、民族英雄)而是一个众叛亲离的失败者、一个提克里特乡下土地的儿子。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人民银行调查,截至3月末,钢铁,水泥,房地产三大行业投资项目中,48%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 B、我很欣赏哈佛校训上的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中国青年也应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C、取消自行车牌照招致了人们的反对,其理由是:一些交管部门认为: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任何上路的车辆都必须证照齐全;公安部门则认为:自行车挂牌照,便于追赃;一些市民也认为:自行车牌照仍有存在必要,否则赃车就会光明正大地招摇过市。 D、自从施瓦辛格以51%得票率的优势战胜了134位竞争者,当选为美国加州州长后,一个“如果”就让我不得安宁:如果张艺谋竞选某省省长,会怎么样,会发生些什么。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潘长江的小品《魔幻奥运》在鸡年春节晚会节目审查中一路“绿灯”,在进入联排阶段却反复被“修理”,剧本改了又改。 B、畅销海内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等,已被抢购一空。 C、对扩大向中国输出石油的建议,普京总统很感兴趣,声称“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应该迅速实施。” D、一丛树,一小丘,一抹浮云,都具有生命;都具有诱人的魅力。 5、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母亲拉开一个书橱说:“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我一看,不禁一惊: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了。 B、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

《平行线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是命题的是( ). A.今天的天气好吗 B.作线段 AB∥CD C.连接 A 、B 两点 D.正数大于负数 2.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 A.如果 a∥b,b∥c,那么 a∥c B.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大于或等于 60°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所有的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 B.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C. 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 D.所有的公理都是真命题 4.(2016?临邑县一模)如图,在 Rt △ABC 中,∠ACB=90°,点 D 在 AB 边上,将△CBD 沿 CD 折叠,使点 B 恰好落在 AC 边上的点 E 处,若∠A=26°,则∠CDE 度数为( ) A .71° B .64° C .80° D .45° 5. 若直线 a ∥b ,b ∥c ,则 a ∥c 的依据是 ( ) . A .平行的性质 B .等值代换 C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 .以上都不对 6.(2015 春?ft 亭)如图所示是一条街道的路线图,若 AB ∥CD ,且∠ABC=130°,那么当∠CD E 等于( )时,BC ∥DE . A .40° B .50° C .70° D .130° 7.如下图,直线 EF 分别与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G 、H ,已知∠1=∠2=50°,GM 平分∠HGB 交直线 CD 于点 M .则∠3=( ). A .60° B .65° C .70° D .130° 8.如下图,已知 AB∥CD,若∠A=20°,∠E=35°,则 C 等于( ) .

相交线平行线证明格式专题训练

古符离初中七年级数学专题复习 相交线平行线证明格式专题训练 1.如图, (1)∵∠A=_________(已知) ∴AC∥ED(_________) (2)∵∠2=_________(已知) ∴AC∥ED(_________) (3)∵∠A+_________=180°(已知) ∴AB∥FD(_________) (4)∵AB∥_________(已知) ∴∠2+∠AED=180°(_________) (5)∵AC∥_________(已知) ∴∠C=∠1(_________) 2.如图,已知AD∥BC,∠1=∠2,要证∠3+∠4=180°,请补充完整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AD∥BC(已知), ∴∠1=∠3(_________), ∵∠1=∠2(已知), ∴∠2=∠3(_________), ∴BE∥DF(_________), ∴∠3+∠4=180°(_________). 3.完成下面推理过程: 如图,已知∠1=∠2,∠B=∠C,可推得AB∥CD.理由如下: ∵∠1=∠2(已知), 且∠1=∠CGD(_________), ∴∠2=∠CGD(等量代换). ∴CE∥BF(_________). ∴∠_________=∠C(_________). 又∵∠B=∠C(已知), ∴∠_________=∠B(等量代换). ∴AB∥CD(_________). 4.如图,点E在直线DF上,点B在直线AC上,若∠AGB=∠EHF,∠C=∠D. 则∠A=∠F,请说明理由. 解:∵∠AGB=∠EHF_________ ∠AGB=_________(对顶角相等) ∴∠EHF=∠DGF ∴DB∥EC_________ ∴∠_________=∠DB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D ∴∠DBA=∠D ∴DF∥________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F_________. 5.填空并完成以下证明: 已知,如图,∠1=∠ACB,∠2=∠3,求证:∠BDC+∠DGF=180°. 证明:∵∠1=∠ACB(已知) ∴DE∥BC (_________) ∴∠2=∠DCF (_________) ∵∠2=∠3(已知) ∴∠3=∠DCF (_________) ∴CD∥FG(_________)

古诗词运用专项训练题及答案[1]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运用练习题 1、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若是好朋友分离,依依惜别,我们可以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3、一般用( 形影不离 )成语来形容朋友之间关系亲密。 4、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每当看到春光将桃、李、梨的花一夜间催开时,你自然的想起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 6、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 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8、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10、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11、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2、每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用(“粉身碎骨全不怕。”)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13、同学们,当你们的朋友在学习浪费时间,有所松懈时,我们可以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名句来劝告他。 14、面对人生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应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15、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赞美他们。 16、《白雪歌送武判断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7、《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来形容。 19、苏轼名词《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0、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这正如孔子《论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2、《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23、《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中考语文 标点符号专题练习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练习 一、标点符号口诀记忆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 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例: 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 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 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 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平行线证明-复习题

平行线证明 1.平行线的性质: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⑶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判定定理: 平行线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4: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5:两条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两条直线平行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为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三内角之和. 基础练习: 1.如图1,若∠A =∠3,则 ∥ ;若∠2=∠E ,则 ∥ ; 若∠ +∠ = 180°,则 ∥ . 2.若a⊥c,b⊥c,则a b. 3.在四边形ABCD 中,∠A +∠B = 180°,则 ∥ ( ). 4.如图2,若∠1 +∠2 = 180°,则 ∥ 。 5.如图3,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 得 ∥ ( ); (2)由∠CAD =∠ACB 得 ∥ ( ); (3)由∠CBA +∠BAD = 180°得 ∥ ( ) 6.如图4,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 1∥l 2的条件: . 7.如图5,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 的条件来: . 8.如图6,推理填空: (1)∵∠A =∠ (已知), ∴AC∥ED( ); a b c d 1 2 3 图2 A B C E D 1 2 3 图1 A D C B O 图3 图4 5 1 2 4 3 l 1 l 2 图 5 5 4 3 2 1 A D C B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证明 1、平行线的判断 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推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特征 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典题精炼 1、定义与命题 【例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A.作直线AB的垂线 B.在线段AB上取点C C.同旁内角互补 D.垂线段最短吗? 【变式练习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过点O作线段MN的垂线【变式练习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定义都是命题 B.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

C.所有的公理都是命题D.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例2】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若a⊥c,b⊥c,则a⊥b B.若a∥b,b∥c,则a∥c C.若a⊥c,b⊥c,则a∥b D.若a⊥c,b∥a,则b⊥c 【变式练习1】“一次函数y=kx-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是一个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变式练习2】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A.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D.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一条边的长与该边上的高的乘积的一半 【例3】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A.垂直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变式练习1】把“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写成“如果,那么”. 【变式练习2】在△ABC和△DEF中,∠A=∠D,CM、FN分别是AB、DE边上的中线,再从以下三个条件①AB=DE,②AC=DF,③CM=FN中任取两个条件做为条件,另一个条件做为结论,能构成一个真命题,那么题设可以是,结论是.(只填序号) 【例4】对于命题“如果∠1+∠2=90°,那么∠1≠∠2”,能说明它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A.∠1=50°,∠2=40°B.∠1=50°,∠2=50° C.∠1=∠2=45°D.∠1=40°,∠2=40°

词语运用专题训练(一)(word版,有答案)

词语运用专题训练(一)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未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矛盾,科学利益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 ②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成果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在众多的评价中,我们通常特别____该成果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行家的评价。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A.调整关注纵然 B.整合关心纵然 C.整合关注固然 D.调整关心固然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____、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②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③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_____,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A.理念震荡反省 B.观念振荡反思 C.观念振荡反省 D.理念震荡反思 3.选择下列一组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的基本手段。 A.素养情境沟通 B.修养情境勾通 C.素养环境连通 D.品质情形沟通 4.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 A.暴发抚养盈利 B.暴发赡养营利 C.爆发赡养盈利 D.爆发抚养营利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如果没有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③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A.起用体味侧目 B.起用体验刮目 C.启用体味刮目 D.启用体验侧目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才能领略它的妙处。 A.终身辨认品尝 B.终身辨别品评 C.终生辨别品尝 D.终生辨认品评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食言但/而 B.申述失言不过/也 C.申诉失言但/而 D.申诉食言不过/也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给人以繁华之感,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营造即使/也 B.应对创造即使/也 C.应付创造尽管/但 D.应对营造尽管/但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见到实效。 ②该校在培养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方面有着特点和优势。 ③在评价标准上,要看数字,不能只看数字,要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A.稳固明显/鲜明虽然/但是 B.稳固鲜明/明显既/又 C.稳定明显/鲜明虽然/但是 D.稳定鲜明/明显既/又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

(完整word版)标点符号专项训练答案

1、爸爸走过来把我扶起来说这样是不行的你必须要先把车头扶正身子坐直眼睛平视前方脚用力蹬这样自行车就不会重心不稳了 2、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一条道挑山工问 3、爸爸说我真要放手了你马上就会摔倒的 4、我自信满满地说放心吧肯定不会的 5、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轻言放弃是不可能成功的 6、泡泡就爆炸开来了好像故意在逗我说我是隐形的哦你看不见我 7、我哭着说妈妈我错了妈妈抱着我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说宝贝你知不知道妈妈今天有多着急以后再也不能任性了知道吗不哭了知错能改还是一个好孩子 8、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了 9、想吃得自己做我来教你吧妈妈说到 10、噢耶太棒了我暗暗叫好 11、谁知妈妈却说妞妞妈妈不骗你是焦点会好吃一点 12、妈妈见了哈哈大笑到妞妞那是黑胡椒汁呀啊怎么会我尖叫到原来我把胡椒粉当成巧克力酱了 13、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做每样事都要从基本功开始你听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吗 没听过 那达·芬奇这个人你应该听说过吧华老师接着说 怎么会没听过呢我接着说达·芬奇是伟大的艺术家他画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了全世界人民非常喜欢的名画 老师竖起大拇指对我说没错看来你知道的还挺多的但是达·芬奇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14、现在你知道达.芬奇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了吗华老师看着我说 15、没有好的基本功是不会成功的我若有所思地说还有就是他持之以恒地画下去 16、太美了姐姐高兴地说这儿真是太美了 17、是你吗爸爸叹了口气说小林你为什么不说话 18、你怎么啦老师问为什么哭啊 19、什么她说你是说今天就要出差了为什么我事先不知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