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案例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6
[案例01]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道德风险\专业判断\职业谨慎一、案情简介银广夏股份公司以“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据此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月、每季度财务数据,同时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交纳税金)、伪造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手法:(1) 1999年虚增利润1.7亿元;(2)2000年虚增利润5.2 亿元。
其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并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移交司法机关侦察,2003年9月16日银川中级法院作出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注册会计师刘某某、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2年3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二、法院审理(一)公诉人起诉1.明知YGX及天津GX的财务报告可能虚假,却未实施有效询证、认证及核查程序;1)指派的审计人员在对天津GX进行审计时,严重违反审计规定,委托天津GX董博等人代替审计人员向银行、海关等单位进行询证,致使董博得以伪造询证结果;2)两位会计师在不辨真伪、不履行三级复核有关要求的情况下,仍先后为银广夏出具了1999年度、2000年度“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银广夏虚假审计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造成投资者利益的重大损失。
2.具备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中介机构人员2)主观要件:属于主观故意3)客体要件:中介管理制度4)客观要件: 提供虚假证明(二)会计师答辩1.起诉书认定的注册会计师明知财务报表“可能虚假”就存在主观推定;2.检察机关随意不能以“可能“为理由办案,否则严重当事人合法民权益;3 .现有审计技术手段难以发现公司系统化造假;4.会计师行为不具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观故意要件1)没有明知行为2)没有串通舞弊3)没有证据证明“明知”(三)法院的判决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三、失败原因(一)审计理念与方法缺陷1.审计模式选择错误:帐目审计—制度审计—风险审计2.审计理念偏颇倾向1)偏袒熟人与客户的心理失去应有职业谨慎2)喜新厌旧的思维对高科技产品深信不疑3)权利崇拜的媚骨对政治高官的钦定盲从认可3.审计程序不当简化1)期末审计未能实施存货盘点程序;2)外销收入的政府佐证—退税凭证3) 外销收入的现金来源---境外收入4)审计疑点的后续审计—海关报关单5)分析性测试程序不当–计划阶段与报告阶段6)没有利用专家工作—高科技产能(二)客观审计障碍(1)现代化舞弊对独立审计提出挑战;(2)与国外客户交易给函证带来困难;(3)向海关等政府部门函证尚有法律障碍;(4)高科技产品带有诱惑欺骗性;(5)执业环境与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缺失(6)有现金流量配合有一定蒙蔽性.四、借鉴启示1.技术创新:审计理念与方法–-观念重于方法2.组织创新:事务所模式选择—制度重于技术3.监管创新: 政府行为的理性4.协会定位: 权益维护与诉求5.合并教训:责任配置与防范[案例02]麦科特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政府认定与审计确认之责任一、案情介绍某公司在1996年—1999年上市重组期间:(一)虚增资产9074万1. 签订虚假融资租赁合同;2.提高进口设备报关价格9000多万;3.制作虚假进口设备发票;4. 海关出证明提前解除设备监管.(二)虚构利润9320万1.虚开进出口发票,虚增利润2.伪造承包合同,增加中方利润3.签订虚假合同,虚构销售收入4.改变来料加工企业为进料加工(三)虚构股东1. 倒签时间虚构股权转让,将3家股东变为5家2. 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转为实收资本达到上市规模2000年7月21日交易所上市,1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01年5月17日移交公安部,某省公安厅01年7月15日立案侦察。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是指中国上海市银行广商银行和兴业夏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于2016年因非法经营集资诈骗被中国监管部门立案查处的事件。
该事件涉及的金额庞大,影响深远,对中国金融行业产生了重要的警示和反思作用。
首先,银广夏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监管的不足。
在该事件中,相关银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进行高风险投资,而监管部门并未及时发现和查处这一问题。
这说明监管部门在监管能力和手段上存在不足,对银行业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银广夏事件凸显了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核心职能是风险管理,然而在该事件中,相关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明显不足,对高风险业务的把控能力较弱。
此外,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也有待加强,以提高对非法活动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再次,银广夏事件揭示了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的道德风险。
有些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放松了对风险的识别和把控,为非法集资提供了便利。
这种道德风险的存在对金融行业的信誉和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引起相关银行的高度重视。
最后,银广夏事件给投资者和公众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投资者对于银行业作为资金存储和管理机构的信任受到了严重破坏,一些投资者甚至面临着丧失大量资金的风险。
此外,由于事件的规模较大,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信心产生了不利影响,给整个经济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综上所述,银广夏事件是一起具有重大警示意义的金融犯罪案件。
它揭示了中国金融监管不足、银行风险管理不到位、道德风险存在等问题,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了一定冲击。
相关部门和银行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监管措施和内部管理,提高金融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为投资者和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金融环境。
CASE STUDY-YINGUANGXIAHow does the collapse of YGX connect with financialreporting theory?1.IntroductionYingguangxia (YGX), China’s First Blue-Chip Stock, was admired by numerous investors from 1999 to 2001. But there were many doubtful points behind its great success and many contracts were uncovered to be falsifications by a journalist in 2001, which brought tremendous loss to minority investors and made strongly bad influence on stock market at that time.What are those doubtful points? First, its share price jumped nearly 440% in 2000, ranking top among all the stock listed in Shenzhen and Shanghai Securities Exchanges, which is of great surprise among that industrial. However, its peer companies within the same industrial have never profit more than 20%. (China 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Fund Corporation Limited, 2011). Second, YGX made contract with Fidelity Trading GmBH that was in the value of 6 billion Yuan for each year, which is thought to be incredible at the time. Moreover, YGX purchased a greatamount of materials, which is impossible for their production. Finally, their financial information before 1998 has all disappeared, which is of great strange (new. , 2001). All of the strange financial information was not found by the auditors of Zhongtianqin but was uncovered by the media, indicating auditors' dereliction of duty which will be illustrated later.2.How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ccounting were implicated in this case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ccounting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is case. Since 1998, to prevent being delisted from the exchanges, YGX started to raise its profits and price of shares mainly by falsifying contracts and distor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Shumo, Yingxia, 2001). Specifically, YGX fabricated a large amount of profit summing to 745 million yuan by way of counterfeiting purchasing and selling contracts, exportation declaration statements, added value tax invoices, duty-free documents, financial notes and business revenue fabrication.According to its financial reports, the value of products that Tianjinguangxia (one of its subsidiary company in Tianjin) exported to Fidelity Trading GmBH in 1999 and 2000 were 220 million RMB and 720 million RMB respectively. But in the end, the actual values turned out to be 28.9 million RMB and 180,000 RMB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rresponding amounts in its original financial reports. Also, according to the customs in Tianjin, YGX did not export any goods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01, which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ent in its financial reports in 2001 (Langou, 2008).As a result, YGX had been fabricating great amount of contracts and profits for several years to keep market price and deceive shareholders before it was uncovered by media in 2001. Falsifying contracts caused its earning per share raise to 0.51RMB and 0.83RMB in 1999 and 2000, which was a miracle in that industry at that time. Infact, if the false profits were taken out from the profits announced in its financial reports, YGX would suffer loss in 1999 and 2000 constantly (Mingran, Juping and Hongming, 2002).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porting amounts and the actual amounts (monetary unit: RMB)3.Main issue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1) Agency theoryAgency theor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manager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create much uncertainty. In this case, managers and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expropriate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a variety of ways such as selling the output, the assets, or the additional securities in the firm they control to another firm they own at lower market prices, asset stripping, diversion of corporate opportunities and installing possibly unqualified family members in managerial positions, or overpaying executives (Tan, L. and Wang, J., 2002).Apart from that, opportunistic manner is also addressed in this case. Interests of the managers are not always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shareholders in most of the cases. Human beings are rational, therefore it is natural that agents to be self-interest and wealth-maximization. In this case, managers of YGX were rewarded by the market-based bonus schemes (Yang, X., 2002), that is, executive stock option, which encourages managers to pursuit short-term profits rather than long-term profits.There are some reasons: firstly, YGX has little potentials to be profitable in the long term, which is realized by managers beforehand. Secondly, the proportion of options (0.025%) owned by senior managers was too small compared to the firm value. Finally, due to inefficient market, even some companies with good performance may suffer from a disappointing share price.2) External auditing and regulation systemFurthermore, the accountability of the audit is also a concern. Zhongtianqin (ZTQ), which is the external auditor of YGX, was revoked since it helped YGX fabric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look more attractive with lacking of due care in issuing the audit report (Chen & Yuan, 2004). According to the Zeng's (2008) report, auditors of ZTQ did not take necessary auditing actions to inspect the doubtful points existing in YGX's reports, which may because of their self-interests (PAT). The other reason behind is the lack of proper implementation of laws. Although according to article 63 of securities law of China (Ling & Wang, 2001), investors are entitled to recover for losses from institutions and auditors for the damages resulted from auditing failures, due to weak law enforcement in China, no companies participating in fraud has been sentenced to compensate for investor’s damages due to their illegal manners (He & Kong, 2002). Investors of YGX also could not compensate for the resulted losses and although some tried to sue YOX and ZTQ courts declined their lawsuits. As a result, managers and auditors of YGX felt free to manipulate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Watts and J. L, 2002).3) Monitoring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SRC) did not detect the problems although the media had come up with their suspects about YGX's reports early in the 2001. Shareholders of YGX do a poor job of monitoring firm’s performance due to its state-owned nature.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controls these firms through its issued agents such as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civil servants, it usually cannot track firm’s activities and therefore lose control of their actions (Xu, Zhu & YM, 2002).4 ConclusionsIn summary, the failure of YGX is due to the lack of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egulatory systems. Additionally, asymmetries information also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ollapse of YGX. Based on these failures, regulatory systems in China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otect the minority investors. The independence of auditor should also be improved to make the company transparent.References:Accounting Scholar (N/A). Available at:/positie-accounting-theory.html. [Accessed at 25th, October].Chen, K.C.W and H. Yuan. 2004. Earning management and capital resource allo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accounting-based regulation of rights issue. The Accounting Review 79(July): 645-665.Deegan, C. (2000)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McGraw-Hill, LondonHe. J., and X. Kong (2002).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s and their actual effect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Securities Times (May 13).He, QL. “China’s Economic Oligopoly and Political Monoploy” The Epoch Times, 30 October 2004.Langou, Z. (2008). The attempting discussion on financial fraud of Yinguangxia. Journal of Jingmen Technical College, 23(5), 83-85.Mingran, D., Juping, H. & Hongming, W. (2002). Yinguangxia fraud case: discussion 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problem of public company in China. Modern Accounting, 3, 008.N/A, (2001) CSRC: Yinguangxia Fabricated 745m-Yuan Profit. Available at: /english/200109/06/eng20010906_79497.html [Accessed at 28th,October].N/A, (2011). (False Statement) Yinguangxia’s Civil Compensation Case concerning False Statement. Available at:/NewEN/riskindication/legalcases/03/41110.shtml. [Accessed at 28th,October].N/A, (2001). YinGuangXia Stopped Securities Exchange for 30 Days and be Detected. Available at:/epublish/gb/paper148/20010809/class014800011/hwz457878 .htm. [Accessed at 28th,October].N/A. Available at: . [Accessed at 25th, October].Shumo, C., & Yingxia, D. (2001).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Obstacles and New Development. Int'l Bus. Law.29, 455.Tan, L. H. and Wang, J (2002). Modelling an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for china’s list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Available at: /jyworks/tan-wang-corpgov.pdf [Accessed at 25th, October].Watts, R.L., and J.L. Zimmerman. (1986).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Practice Hall, New Jersey.Xu, LX., Zhu, T. and Lin, YM., “Politician Control, Agency Problems and Ownership Reform: Evidence from China” (2002), 11. Available at:/abstractr=368420 [accessed at 29th, October].。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是中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金融丑闻案件,该事件的发生对金融
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银广夏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银广夏事件的起因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据报道,公司
高管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行为,包括虚假宣传、财务造假等。
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金融市场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困境和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其次,银广夏事件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投资者对金融
市场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造成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和市场的不稳定。
另一方面,银广夏事件也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再者,银广夏事件也给公司高管和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公司高管和从业人员
应当严格遵守金融市场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避免出现类似的违法违规行为,以维护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利益。
最后,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也提醒了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和谨慎。
投资者在选择投
资标的时,应当进行充分的调研和风险评估,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银广夏事件是一起典型的金融丑闻案件,其发生对金融市场、公司
高管、从业人员和投资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对银广夏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金融市场的关注,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XIAMEN UNIVERSITY账务会计案例—银广夏陷阱组员(按学号排名):崇杨杨、李红芝、刘彩霞唐惠钦、吴友祥、曾晓明一.背景二.问题诊断三.应对方案四.启示一.背景1.中国股票市场的早期发展历程和特点2.银广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3.会计师审计公司的作业原则和习惯4.股市场的监管特点一.背景1.中国股票市场的早期发展历程和特点①1978年至1995年是试验和观察阶段②1995年至1999年是重新定位阶段1984年11月18日,中国股市第一支股票发行1986年9月26日,诞生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1995年3月1日,证券市场拿到了准生证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84年7月20日,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一.背景2.银广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公司的经营范围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等。
一.背景3.会计师审计公司的作业原则和习惯是否符合审计准则公司财务报表OK有问题第三方O K有问题凭证会计师事务所OK审计通过审计不能通过不符合实际工作中:三角框内部被“假设其鉴证原始资料是真实有效”所取代一.背景4.股市场的监管特点①以信息披露为主,主要是监管上市公司是否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披露有关信息②对于会计报表来说,一般认为经会计师事务鉴证合格的即为信息准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做假暴露的风险二.问题诊断1.银广夏制造神话的动机2.银广夏财务舞弊存在的原因3.银广夏账务造假的主要手段4.银广夏陷阱的影响二.问题诊断1.银广夏制造神话的动机上市公司与某些机构联手,虚增利润吸引股民,利用信息及资金的优势,在二级市场大肆炒作公司股票。
第1篇一、案例背景银广夏(000557.SZ)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天津市,主要从事饮料、制药、房地产业务。
2000年,银广夏涉嫌虚假陈述,被证监会查处,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因虚假陈述被查处的大型上市公司。
以下是银广夏虚假陈述案的详细情况。
二、案件经过1. 虚假陈述事实2001年,银广夏被查实存在以下虚假陈述事实:(1)虚构利润。
银广夏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虚增了2000年至200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2)隐瞒关联交易。
银广夏与其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关联交易,但未按规定披露。
(3)隐瞒债务。
银广夏在财务报表中隐瞒了大量债务,导致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2. 案件调查2001年,证监会接到举报,开始对银广夏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证监会对银广夏及相关责任人作出了以下处罚:(1)对银广夏及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2)对银广夏及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
3. 案件影响银广夏虚假陈述案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提高了市场透明度。
银广夏虚假陈述案暴露了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促使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2)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案件查处后,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了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
(3)推动了证券法律法规的完善。
银广夏虚假陈述案促使我国证券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提高了违法成本,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
三、案例分析1. 虚假陈述的认定银广夏虚假陈述案中,证监会对虚假陈述的认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虚构事实。
银广夏虚构了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事实,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失真。
(2)隐瞒事实。
银广夏未按规定披露与实际控制人关联方的关联交易,以及隐瞒了大量债务。
(3)误导投资者。
银广夏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产生误解,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银广夏案例分析
银广夏是一家知名的金融机构,其在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近年来,银广夏却频频成为舆论焦点,因为一系列负面事件而备受质疑。
本文将对银广夏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银广夏在经营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违规行为,比如超范围经营、违规担保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银广夏自身的声誉,也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次,银广夏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于一些高风险的项目过于冒险投资,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再者,银广夏在管理层和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一些内部不正当的交易和操作,损害了客户利益和公司形象。
针对上述问题,银广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银广夏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各项业务操作,杜绝不正当交易的发生。
其次,银广夏需要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各项投资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慎决策。
再者,银广夏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合规运作。
除此之外,银广夏还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应对能力,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做好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理。
同时,银广夏还需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银广夏作为一家知名金融机构,其在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但只要银广夏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加强风险控制,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和应对能力,相信银广夏一定能够化解危机,重新赢得市场和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案例01]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道德风险\专业判断\职业谨慎一、案情简介银广夏股份公司以“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据此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月、每季度财务数据,同时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交纳税金)、伪造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手法:(1) 1999年虚增利润 1.7亿元;(2)2000年虚增利润 5.2 亿元。
其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并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移交司法机关侦察,2003年9月16日银川中级法院作出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注册会计师刘某某、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2年3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二、法院审理(一)公诉人起诉1.明知YGX及天津GX的财务报告可能虚假,却未实施有效询证、认证及核查程序;1)指派的审计人员在对天津GX进行审计时,严重违反审计规定,委托天津GX董博等人代替审计人员向银行、海关等单位进行询证,致使董博得以伪造询证结果;2)两位会计师在不辨真伪、不履行三级复核有关要求的情况下,仍先后为银广夏出具了1999年度、2000年度“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银广夏虚假审计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造成投资者利益的重大损失。
2.具备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中介机构人员2)主观要件:属于主观故意3)客体要件:中介管理制度4)客观要件: 提供虚假证明(二)会计师答辩1.起诉书认定的注册会计师明知财务报表“可能虚假”就存在主观推定;2.检察机关随意不能以“可能“为理由办案,否则严重当事人合法民权益;3 .现有审计技术手段难以发现公司系统化造假;4.会计师行为不具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观故意要件1)没有明知行为2)没有串通舞弊3)没有证据证明“明知”(三)法院的判决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三、失败原因(一)审计理念与方法缺陷1.审计模式选择错误:帐目审计—制度审计—风险审计2.审计理念偏颇倾向1)偏袒熟人与客户的心理失去应有职业谨慎2)喜新厌旧的思维对高科技产品深信不疑 3)权利崇拜的媚骨对政治高官的钦定盲从认可3.审计程序不当简化1)期末审计未能实施存货盘点程序;2)外销收入的政府佐证—退税凭证3) 外销收入的现金来源---境外收入4)审计疑点的后续审计—海关报关单5)分析性测试程序不当–计划阶段与报告阶段6)没有利用专家工作—高科技产能(二)客观审计障碍(1)现代化舞弊对独立审计提出挑战;(2)与国外客户交易给函证带来困难;(3)向海关等政府部门函证尚有法律障碍;(4)高科技产品带有诱惑欺骗性;(5)执业环境与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缺失(6)有现金流量配合有一定蒙蔽性.四、借鉴启示1.技术创新:审计理念与方法–-观念重于方法2.组织创新:事务所模式选择—制度重于技术3.监管创新: 政府行为的理性4.协会定位: 权益维护与诉求5.合并教训:责任配置与防范[案例02]麦科特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政府认定与审计确认之责任一、案情介绍某公司在1996年—1999年上市重组期间:(一)虚增资产9074万1. 签订虚假融资租赁合同;2.提高进口设备报关价格9000多万;3.制作虚假进口设备发票;4. 海关出证明提前解除设备监管.(二)虚构利润9320万1.虚开进出口发票,虚增利润2.伪造承包合同,增加中方利润3.签订虚假合同,虚构销售收入4.改变来料加工企业为进料加工(三)虚构股东1. 倒签时间虚构股权转让,将3家股东变为5家2. 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转为实收资本达到上市规模2000年7月21日交易所上市,1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01年5月17日移交公安部,某省公安厅01年7月15日立案侦察。
银广夏案例分析摘要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
本案例首先对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便使用者对案例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之后又分析了造假的原因,案件的处理结果,对主要人物的处罚规定,进而暴漏出中国财务舞弊监管力量的薄弱。
并针对注册会计师,社会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关键词】银广夏;注册会计师;财务舞弊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
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以查处并减少舞弊。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一直不断,自上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此起彼浮,“诚信危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国家会计学院的调查显示,只有2.51%的总会计师认为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可信的。
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审计中对舞弊就需要愈加关注,而从理论上探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更是至关重要。
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
1994年,银广夏上市,在市场上各种神话和辉煌。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之后,中国证监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定:广夏()实业股份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忆多元,虚增利润7.7忆多元,而广夏在造假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专家意见认为,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负责银广夏审计业务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最终,参与造假者受到法律惩处。
二、银广夏公司的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广夏()实业股份(股票代码000557)注册地址:回族自治区市,公司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夏()磁技术,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原公司及其他8家发起人的净资产与投资折为4 400万股发起人股,于1993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发行职工股300万股,社会公众股2 700万股,总量3 000万的普通股,发行价3.98元。
1994年1月28日“广夏()实业股份”宣告成立,同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截止2007年2月28日,公司总股本605,007,626元。
是回族自治区首家上市公司。
2、经营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的开发、餐饮、客房服务、经济信息以及咨询服务。
3、银广夏与广夏银广夏1994年在成立控股子公司——宝洁制品,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广夏(集团)。
由上可见,广夏是广夏()实业股份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物萃取化工产品,截至2000年6月底财务报表显示,广夏(集团)提供的财务报表中,资产总额119 662.18万元,负债总额55 808.95万元,其中银行借款14 307万元,股东权益63 853.23万元。
银广夏主要财务指标和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从以上银广夏披露信息我们看到,该公司1999、2000年业绩连续翻番,提升较快,并因而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媒体2001年8月2日率先揭开银广夏造假幕。
经查发现银广夏利润主要来自子公司。
子公司则是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1.78亿元,2000年5.67亿元。
同时查明,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银广夏关于广夏的情况报告如下:银广夏1998年10月19日发布的公告称,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出口供货协议,广夏将每年向这家德国公司提供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所生产的蛋黄卵磷脂50吨,及桂皮精油、桂皮含油树脂和生精油、生含油树脂产品80吨,金额超过5 000万马克。
2000年1月19日《证券时报》第12版公告——广夏(集团)于2000年1月14日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卖方为广夏(集团),商品为精油、油树脂、桂皮树脂等,合同金额为1.1亿德国马克,交货期2000年4月至2000年12月。
2001年3月1日《证券时报》董事会公告公司与德国Fidelity Trading GmbH(中文译为诚信贸易公司),于近日签订了后续三年出口供货总协议。
协议金额每年为5.2亿马克,按2001年2月28日人民币兑换德国马克市场基准价1:3.847 1,折计人民币每年20亿元。
2001年协议执行期为4月1日至12月31日,付款方式为信用证或电汇。
4、造假过程据庭审记录,1999年11月,董博接到了广夏()实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的,要求他将每股的利润做到0.8元。
董某便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得出广夏公司需要制造多少利润,进而根据这一利润,计算出广夏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的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
董博虚构了瑞杰商贸、市京通商贸、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广夏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
、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广夏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
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董博伪造了总价值5 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 400万元出口产品货款银行进账单三份。
为完善造假过程,董博又指使时任广夏萃取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
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广夏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
最后,董博虚构广夏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 898.60万元。
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经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夏公司年报,银广夏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 778.66万元。
2000年,财务造假行动继续进行,只是此次已不再需要虚构原材料供货方。
依旧是接受了功民的指示,董博伪造了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广夏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
结果,2000年广夏共虚造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 400万元,虚假年度财务报表由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注册会计师加荣、徐林文签署无保留意见后,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 764.6431万元。
2001年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造假程序,董博虚报销售收入从市北辰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
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广夏公司职员付树通以广夏公司名义向禾源公司(系广夏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90份,价税合计22 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交纳“税款”500万元。
2001年5月,为中期利润分红,银广夏总裁有强以购买设备为由,向金尔顿投资公司借款1.5亿元打入大津禾源公司,又以销售萃取产品回款的形式打回广夏账户,随后其中1.25亿元以广夏利润的形式上交广夏公司。
据董博当庭供述,在造假过程中,部分财务单据及所涉及的银行公章,是其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
这样,依据庭审及起诉书,银广夏造假是一个由有强同意、丁功民授意、董博实施、阎金岱协助,以及加荣、徐林文“明知”有假而不为的过程。
三、背景分析1、国家背景1999-2001年,在世界经济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国家开始重视发展高科技。
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西部大开发正式开始,全面协调区域发展。
2、萃取产业背景超临界流体技术是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15年当前优先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导》,超临界萃取成套设备被科技部列入200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四、案例发端如果说银广夏的表现是一个神话,那么,“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简单的解释就是:这是一种根据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性质进行天然原料萃取的技术,在专家和同行的眼里,银广夏凭此取得的惊人效益,处处是疑点。
不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第一,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其所宜称的数量。
第二,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缪。
第三,银广夏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萃取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此外,疑点还有很多。
(1)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
(2)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3)依据2000年1月19日《证券时报》第12版公告——卖方广夏(集团)于2000年1月14日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协议金额每年为5.2亿马克,按2001年2月28日人民币兑换德国马克市场基准价1:3.847 1,折计人民币每年20亿元。
(4)银广夏只用3个小时就可以将卵磷脂提取出来,且已掌握了特别技术,能大幅提升产能。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中,广夏的500立升×3设备可将萃取时间从10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并进一步缩短到30分钟;通过“在线监测”设备,把萃取时间缩短到十几分钟;广夏生产的蛋黄卵磷脂的精度从35%提高到97%(5)广夏原料购买环节,购买批次很少,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且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之类。
(6)广夏1999年水电费20万元,2000年70万元。
(7)银广夏编制合并报表时,未抵销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且由于广夏()磁技术和广夏()实业集团暂停营业,未进行会计报表合并。
五、案例调查及处理2001年8月3日,中国证监会对广夏实业正式立案调查。
8月6日,调查组进驻银广夏,对公司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初步认定银广夏存在造假问题,“重灾区”是银广夏控股子公司广夏公司。
银广夏被深交所紧急停牌,2001年8月9日起停牌30天。
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77 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1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广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1999年虚增17 781.86万元,实际亏损5 003.20万元;2000年虚增56 704.74万元,实际亏损14 940.10万元;2001年1-6月虚增894万元,实际亏损2 557.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