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原理第八章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预报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84
Posted 星期二, 2012-03-13 06:28 by i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天气预报。
但是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我们先看先在一个高处空旷的地方放几个测风力、风向测量器;测最高温、最低温的测量器;测雨量的雨量器;还要分析卫星云图等然后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整合数据,制作天气预报图最后就上报到各个媒体ps: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也是各个市区的气象站得来的信息~~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天气预报的历史可以从最早的看云识天气和根据物像来推测天气开始,以后经历了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到目前的应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先进的探测资料和用计算机进行天气预报的阶段。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种类按预报时效可大致分为:临近预报(1~2小时)、甚短期预报(2~12小时)、短期预报(12~48小时)、中期预报(3~10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等;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日常天气预报和专业天气预报(如航空天气预报等);按预报范围可大致划分为区域预报和站点预报等。
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预报项目、预报时效、预报用语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主要采用天气学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动力学预报方法,以及由这三种基本预报方法相互结合形成的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和天气—动力预报方法等。
天气学预报方法(或称天气图方法):是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配合卫星云图、雷达图等,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从而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短期预报。
数值预报方法(又称动力学预报方法):是利用大型、快速的电子计算机求解描述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制作短期预报,也可做中、长期预报。
天气学原理概述:天气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通过观测、实验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探索大气运动、热力学和水循环等因素对天气的影响。
天气学原理是天气学的基础,它涉及到大气的组成、结构、运动和能量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一、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如氩气、二氧化碳等占1%左右。
这些气体的比例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和天气起着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结构大气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地球表面向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一层,其中发生了大部分的天气现象。
平流层以上的层次则较为稳定,很少发生天气变化。
三、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大气通过对流、辐射和地球自转等方式进行运动。
其中,对流是主要的运动形式,通过热对流和冷对流的交替,形成了气压系统、风和降水等现象。
四、大气的能量传递大气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后,一部分被地表吸收,一部分被大气层吸收或反射。
地表和大气层吸收的能量会引起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着天气的产生和发展。
五、水循环与天气水循环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太阳辐射使水面蒸发后,水蒸气会上升到高空,形成云和降水。
降水又可以补充地表的水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循环的变化会导致天气的多变,如降水量的增减和云量的变化等。
六、气象观测和预报天气学使用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来研究和预测天气变化。
气象观测通过测量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等参数来获取大气状态的信息。
而气象预报则利用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等方法,对未来天气进行推测和预测。
七、天气系统和气候带天气系统是指由气压系统、风和降水等要素组成的大气系统。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赤道气候带、温带和寒带等。
这些气候带的存在使得地球上各地的天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别。
八、天气与人类活动天气对人类的生活和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天气学预报方法是一种定性的、经验性的传统预报方法。
虽然,目前天气形势与气象要素预报已愈来愈依靠数值预报方法,但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局地天气、航线天气等的预报中,天气学方法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应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预报的基本方法。
一、外推法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内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的规律,顺时外延,预报出系统未来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这种方法叫做外推法。
外推法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等速外推。
等速外推就是假定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化基本上不随时间而改变,即与时间成直线关系,外推按这种规律进行,故等速外推又叫做直线外推;另一种是变速外推。
变速外推假定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化接近“匀变速”状态,即与时间成曲线关系,这时外推时要考虑它们的“变速”情况,故变速外推又叫做曲线外推。
直线外推只需要根据当时和上一时次的两张天气图即可进行,而曲线外推需要利用三张 (或以上)天气图进行比较才能进行。
显然,曲线外推要比直线外推更全面些,但是由于实际天气过程的复杂性,曲线外推并不一定比直线外推更准确,因此,使用外推法时必须结合其他预报方法。
应用外推法可以对高、低压系统和槽、脊的移动和强度作出预报。
下面以闭合系统为例说明外推法的应用。
直线外推。
设12 h前低压中心位于点“ 1” (图11.2 (a)),其中心气压为1008 hPa,作预报时的低压中心位于点“ 2”,其中心气压为1006 hPa,加深了2 hPa,移动距离为S。
按直线外推可以预报,12 h后该低压中心将移至点“3”,移动的距离S=S ;中心气压将继续降低2 hPa,达1004 hPa。
曲线外推。
设24 h前低压中心的位置在点“ 1” (图11.2 (b)),中心气压为1 011 hPa ;1 2 h前中心位置在点“ 2”,移动距离为S,中心气压为1002 hPa,加深了9 hPa ;作预报时的中心位置在点“ 3”,中心气压为995 hPa,过去12 h移向向左偏了一个角度,移动距离为S2,加深了7 hPa。
一、教案名称:天气学原理概述【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天气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使学生掌握天气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使学生了解天气学在气象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天气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天气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天气学在气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介绍天气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讲解天气学的发展历程。
3. 利用图表和数据,展示天气学在气象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什么是天气学?”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天气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天气学的定义,解释研究对象包括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
3. 讲解天气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的天气学研究。
4. 讲解天气学在气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图表和数据,展示天气学在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用。
5.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对天气学的认识和体会,讨论天气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天气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案名称:大气组成和结构【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各层大气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 使学生掌握大气压力和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按高度分层,介绍各层大气的特点。
2. 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介绍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含量和作用。
3. 大气压力和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讲解大气压力和温度随高度增加的变化趋势。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介绍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2. 通过图表和数据,讲解大气成分的作用和大气压力、温度的变化规律。
3. 结合实例,解释大气现象及其成因。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大气是如何组成的?”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按高度分层,介绍各层大气的特点。
3. 讲解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介绍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含量和作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天气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5科目名称:天气学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一、目标: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天气学)主要内容是以天气动力学原理揭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用此原理论述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生、消演变规律的天气学原理及中国天气,为进一步学习动力气象学、低纬度天气动力学、中尺度天气学、大气环流及中长期预报,也为将来天气预报业务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便提高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了解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它的物理意义2.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3. 会推导连续方程,了解质量散度、速度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4.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以作为准地转、准静力处理5.理解热力学能量方程中引起固定点温度变化的因子6.了解实际工作中高空分析等压面图而不分析等高面图(P坐标系的优越性)7.了解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概念8.理解等高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或等压面坡度表示9.理解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含义、表达式及掌握它的讨论10.了解正压大气、斜压大气概念;掌握热成风发生在斜压大气中11.了解地转风、梯度风及热成风实用意义12.掌握低压中心附近及其边缘,还有高压边缘等压线可以分析密大风经常出现,而高压中心附近不能有上述现象13.理解变压风及切向、法向地转偏差含义,要求会画图解释第二章气团与锋1.了解锋、锋面、锋线、锋区含义及锋倾斜原因2.了解冷性锢囚锋、暖性锢囚锋含义,要求会画出剖面图中锋位置及等温线分布3.了解以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时,锋面坡度公式物理意义4.理解锋附近温度分布特征及锋面附近气压、变压分布特征5.掌握锋面分析中,高空测风资料应用图2.27(a)(b)(c)6.了解锋生带(线)、锋生函数、锋生条件概念7.掌握锋生、锋消公式讨论第三章 气旋与反气旋1. 了解大气作水平运动、绝对涡度概念及理解 2h H ∇含义2. 理解大尺度系统运动中,固定点相对涡度变化可以用此点位势高度变化表示3. 掌握涡度方程、位势倾向方程及ω方程等式右端各项名称及画出有关图,用相关因子进行讨论4. 掌握在温带气旋发展中,动力因子(涡度因子)及热力因子对500hpa 高空槽及温带气旋变化,要求会画图解释5. 了解气旋族含义6. 了解北方、南方气旋活动范围及包括哪些气旋7. 掌握“倒槽锋生型”、“静止锋波动型”,要求画图解释江淮气旋生成过程第四章 大气环流1. 了解控制大气环流基本因子、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2. 了解三圈径向环流、极锋锋区与副热带锋区及其对应急流概念3. 了解信风与季风概念4. 了解沃克环流含义5. 了解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及主要天气天气过程特点第五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预报1. 理解运动学公式中t δδ及t∂∂含义,掌握用运动学公式推导锋面移速公式并会讨论冷锋、暖锋移速情况与变压分布特征2. 掌握用运动学公式讨论非闭合系统及闭合系统移动及强度3. 高空形势预报方程中,由于各层等温线平行,因此各层热成风方向相同,这样任意层风速 P p T V V AV =+注意理解A 的系数确定4. 掌握相对涡度平流在自然坐标系中展开分成三项,其中曲率项及散合项在实际天气图中会应用5. 掌握用高空形势预报方程有关项,结合等高线等温线分布解释500hpa 槽、脊变化6. 熟悉地面形势预报方程由哪几项组成,要求会讨论应用7. 掌握地形对低值系统(槽、低压)移动及强度影响8. 了解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第六章 寒潮天气过程1.了解极涡及上下游游效应含义2.了解长波波速公式的推导,会对该公式进行讨论3.会运用形势预报原理解释“小槽发展型”、“横槽转竖型”的寒潮短、中期过程第七章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1.理解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概念、表达式及物理意义2.了解中国及其各地暴雨有何天气系统影响3.熟悉我国东部雨带活动概况4.理解行星尺度、天气尺度系统对暴雨作用第八章对流天气过程1.了解飑中系统含义及飑线与冷锋区别2.理解对流性不稳定与条件性不稳定概念3.理解强雷暴发生发展有利条件第九章低纬度与高原环流系统1.熟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与我国天气关系2.掌握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别3.掌握台风结构4.掌握台风发生发展第十章东亚季风环流1.了解季风的概念,了解东亚冬、夏季风环流系统的组成2.了解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科普天气学了解天气背后的科学原理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穿着、活动和出行。
然而,天气并非只是简单的晴雨预报,背后隐藏着许多科学原理。
本文将为您科普天气学,了解天气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大气压力与气压系统天气的变化与大气中的气压密切相关。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气体对于所在面的垂直作用力。
通过气压的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天气系统的形态与发展。
1. 高压系统高压系统指的是大气中气压较高的区域。
在高压系统中,空气向四周辐散,使天气晴朗、干燥。
通常,高压天气为晴天或少云天气,空气稳定,降水几率较低。
2. 低压系统低压系统指的是大气中气压较低的区域。
在低压系统中,空气会由周围辐合向中心聚集,导致云量增多、天气多变。
低压天气通常伴随着云朵、风雨等天气现象。
二、湿度与降水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是天气预报中常重要的气象要素。
湿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降水的形成与发展。
1. 饱和与凝结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一定饱和程度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
冷却是导致水蒸气凝结的主要原因,例如空气的快速升高和冷却会形成云朵。
云朵进一步凝结形成水滴,当水滴足够大时,就会降落成雨、雪或雾等天气形式。
2. 相对湿度与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是指实际水蒸气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之间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饱和,凝结就会发生。
而露点温度是指当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是气温下降到露点温度时会出现露水、雾或冰霜的临界点。
三、气候与气象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 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变化,通常是一天或几天的时间范围内。
天气的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压系统、湿度、风向风速等。
2. 气候气候是指长时间内特定地区的气象条件的统计结果。
气候的研究需要考虑长时间尺度上的气象数据,并结合地理环境、海洋等其他因素。
气候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环流、地形等。
浅析天气形势预报原理与方法作者:杨建明,康煜,罗进云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2期摘要:天气预报分为天气分析和气象要素预报两部分,天气及其变化是在一定的天气形势下发生和发展的,天气形势能显示出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趋势。
天气形势预报是做好气象预报的基础,本文对天气形势预报原理与方法做了简单的分析,望能对预报工作有所帮助关键词:天气形势;预报;原理;方法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引言天气形势预报是指预报各种天气系统(如高低气压系统和锋面等)的生消、强度变化及其移动预报,形势预报主要是指气压场和气流场的预报。
由于大范围的气压场和流场是相适应而接近地转平衡的,目前,在处理形式预报方面大体上从三个方面着手。
(1)从气压场变化入手,找出气压变化的规律;(2)从流场入手,主要用涡度理论进行分析;(3)将使大气中的天气系统看成是一种波状运动,研究波动的的发生发展和移动,从而预报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移动。
目前,用于短期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有:1趋势法1.1 外推法天气形势的演变具有相对稳定阶段和显著变化阶段。
当天气形势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时,天气系统的发展基本上是渐进的,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常具有连续性。
各种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变化均可用外推法作预报。
1.1.1 闭合的高、低气压系统等速外推法等速外推法是假定某一系统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基本上不随时间改变,及系统的变化距离或强度变化和时间成线性关系。
1.1.2 闭合的高、低气压系统变速外推法变速外推法是指当天气系统的强度变化或移动速度呈“等速度”或“加速度”状态,及系统的移动距离或强度变化与实践呈曲线关系时,则按“加速”或“减速”变化来预报该系统未来发展情况。
1.1.3 高空槽、脊线的外推外推法用于高空槽脊线的位置变化预报时,可以根据槽、脊线各段移速的特点,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点,分别按变化趋势外推,然后连接各点,便得出预报的槽、脊线位置。
1.2 变压(高)法利用气压系统过去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变压(高)的分布特点,通过运动学公式,来预报系统未来的移动和变化的方法称运动学方法。
天气学原理试题库(红字是出题时有误)一、单选题1 行星尺度是: A 1000 千米 B 10000 千米 C 100 千米 D 10 千米B2暖平流是: A 从冷区流向暖区 B 从暖区流向冷区 C 从高压流向低压D 从低压流向高压B3地转风是由于: A 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平衡B 摩擦力与科氏力平衡C 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平衡D 摩擦力与惯性力A4气压梯度力是: A 外观力 B 基本力 C 假象力B5地心引力是: A 外观力 B 基本力 C 假象力B6惯性离心力是: A 外观力 B 基本力 C 牛顿力A7科里奥利力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A 相对运动B 坐标系旋转 c 地球吸引A8正压大气是: A 大气密度不随气压变化 B 大气密度仅随气压变化C 大气密度仅随温度变化B9地转偏差是: A 实际风与梯度风之差 B 地转风与梯度风之差C 热成风与实际风之差D 实际风与地转风之差D10锋面是: A 高压与低压交界 B 干湿气团交界 C 冷暖气团交界D 大气与下垫面交界C11冷锋是: A 冷气团强 B 暖气团强 C 冷暖气团相当D暖、冷和更冷气团相遇A12气旋按热力结构可分为:A 热带气旋B 温带气旋C 无锋和锋面气旋C13涡度指的是:A 旋转速度B 气旋移速C 辐合程度D 流体速度旋度D 14d(f+ξ)/dt=0 表示:A 相对涡度守衡B 局地涡度守衡C 曲率涡度守衡D 绝对涡度守衡 D 15在气旋性环流中A 地转风 >梯度风B 地转风 =梯度风C 地转风 <梯度风A16温度槽落后高度槽时A 高度槽加深B 高度槽填塞C 高度槽不变D 温度槽加深 A17在高空槽后有 A 正涡度平流 B 有负涡度平流 C 无涡度平流B 18在槽前脊后 A 等压面升高 B 等压面不变 C 等压面降低C 19在高空槽后有 A 上升运动 B 有下沉运动 C 有气流辐合B20对中尺度系统,涡度ξ的量级为A 10-5 s-1B 10-6 s-1C 10-4 s-1D 10-3 s-1C21黄河气旋出现的频率为A 冬季最多B 春季最多C 夏季最多D 秋季最多 C22爆发性气旋多形成在海上,A 冬春季最多B 秋季最多 D 夏季最多A23青藏高原在冬季表现为 A 热源 B 冷源B23平均而言,西风带中夏季维持A 三个槽脊B 四个槽脊C 五个槽脊D 六个槽脊B25发散槽移动速度 A 加快B减慢C速度不变A26冷平流地区 A 地面减压 B 地面加压 C 气压不变B27高空槽爬山时 A 减弱 B 加强 C 维持不变A28强降水往往发生在低空急流的A 左前侧B 右前侧C 急流头前部A29冷锋后大风出现频率最大季节是A夏季B秋季 C春季D冬季 D 30高压后部偏南大风多出现在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D冬季 C31低压大风一年四季都有,哪个季节最多A夏季B秋季C春季D冬季C32影响我国冷空气源地有A2个B3个C4个D5个B33 根据中央台统计发现,我国寒潮关键区有:(注: 95%以上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地区并在那里堆积,即寒潮关键区)A1个 B2个C3个D4个A34冷空气入侵我国有几条路径:A1个B2个C3个D4个D(注:东路、西路、西北路、东路加西路)35温带气旋发展有几个阶段:A1个B2个C3个D4 个D(注:波动阶段、成熟阶段、锢囚阶段、消亡阶段)36寒潮倒Ω流型演变可分为几个阶段:A1个B2个C3个D4个C(初始阶段、酝酿阶段、爆发阶段)37我国寒潮的中短期天气形势归纳为几种类型:A1B2C3D4C38我国降水一般分为几个等级: A 8B7 C 6 D 5B39在降水预报时常常分析湿区,指标是 (T-Td)≤A 4--5℃B 3--4℃C 2--3℃D 5--6℃A40 汽输送一般用 qv/g 来表征,称为:A 水汽B 水汽通量C 水汽通量散度B41散度物理含义是:A 正变压中心下沉B 负变压中心下沉C 正变压中心上升A42华南前汛期降水500 百帕流场分为几种类型A1B2 C 3 D 4C43江淮梅雨一般出现在 A 6 月中旬到 7 月上旬 B 6 月上旬到下旬C 7 月上旬到下旬D 8 月A44江淮梅雨 500 百帕阻高有几种类型: A 1 B 2 C 3D4C45华北与东北雨季有几个特点: A 1B2 C 3 D 4D46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环流型有几类: A 1 B 2 C 3 D 4B47影响我国降水的行星尺度系统有几种: A 2 B 3 C 4 D 5C48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有几种: A 2 B 3 C 4 D 5C49产生暴雨的急流按高度划分:A1种 B2种C3种 D 4 种C50雷暴单体的生命史一般分为几个阶段:A1B2 C 3D4C 51中—α尺度:A 200-2000 千米B 20— 200 千米C 2000 千米D 2—20千米A52飑线生命史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A 2 B 3 C 4D6 C53多数冰雹云具有几个特点 A 3 B 4 C 5 D 6C54冰雹云内的 0℃层的高度一般在几千米高A3B4 C5 D 6B55风暴云的雷达RHI回波图上常出现“穹隆” ,是指A 最大上升气流区B 无上升气流C 最大下沉气流区D 下沉气流区 A56风暴的移动方向一般偏向于 A 对流层中层的风的左侧B 对流层中层的风的右侧C 与对流层中层的风一致B57中尺度天气图上分析出的中尺度低压水平尺度为A 100 千米以下B 100 到 200 千米C 200 到 300千米D500 千米左右 B58静力不稳定是指 A γ-γd<0 B γ-γd=0Cγ-γd> 0C59对流性天气形成条件有几个A1 B2 C 3 D 4C60对流天气常见的触发机制有 A 1 类B2 类C3类 D5 类C61强雷暴发生、发展的有利因子常见的有几种A1B3 C 4 D 5D62层结不稳定时,SI 是 A <0 B >0 C =0A63冰雹天气的 500白帕形势可分为几类A2B3C4D6C64低纬度地区一般是指A 20°S--25°N B15°S--15°N C25°S--25°N D30°S--30°N D65低纬度位势水平变化比中纬度A 大一个量级B 小一个量级C 相当B66在热带地区存在次天气尺度(或中间尺度)涡旋,其水平尺度是A 100--300kmB 1000--1500kmC 200km 左右D 300--1000km D67动赤道是指绝对涡度η A 大于0B小于0C等于0C68 东风波的垂直伸展高度一般在A 3--4kmB 4--5kmC 5--6kmD 6--7km D69东风波的波长一般有 A 300--400km B 500--1000kmC 1000--1500km D1500--2000km C70赤道反气旋生命史有几个阶段 A 3 B 4 C 6 D 7C71 WMO 规定的热带气旋级别有几级A2B3C4D5C72北半球的台风源地有几个 A 3 B 4 C 5 D 7C73热带气旋发展成台风,其云系可有几种类型变化A2B3C4 D 5C74西太平洋台风的移动路径主要有几种 A 1 B 2 C 3 D 4C 75台风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有 A 5 个B4个 C 3 个 D 6 个B76决定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有几个 A 2 B 3 C 4 D 5B 77控制大气运动的守衡定律主要有几类 A 1 B 2 C 3 D 4C 78北半球经圈环流有几个 A 1 B 2 C 3D4C79位势倾向方程指出,暖平流随高度减弱时等压面将A升高B降低C不变A80要预报弱冷空气是否会堆积成强冷空气,应从几方面着手A2B3C4D5A二、多选题1支配大气运动的基本物理定律有a 质量守衡b 动量守衡c 能量守衡d 速度守衡ABC2大气运动基本力有a 气压梯度力b 地心引力c 摩擦力d 离心力e 地转偏向力ABC3大气运动视示力有a 气压梯度力b 地心引力c 摩擦力d 离心力e 地转偏向力DE 4大气运动控制方程组包含a 运动方程 b 连续方程 c 热力学方程d 参数化方程e 涡度方程ABC5描述大气运动的常见坐标系有a Z 坐标b P 坐标c σ坐标d η坐标e 自然坐标ABCDE6地转风是下列那几个力平衡a 气压梯度力b 地转偏向力c 重力d 摩擦力AB7梯度风是下列那些力间的平衡a 气压梯度力b 地转偏向力c 重力d 摩擦力e 惯性离心力ABE 8气团分类法有a 地理分类b 热力分类c 移动路径分类d 强度分类AB9 锋面的种类有 a 冷锋 b 暖锋 c 锢囚锋 d 准静止锋ABCD10分析地面天气图上锋面位置要分析那些要素a 温度b 露点c 气压d 风场e 变压f 降水ABCDEF11卫星云图上锋面云系分为a 冷锋b 静止锋c 暖锋d 锢囚锋ABCD12锋生函数包含a 水平运动作用b 垂直运动作用c 非绝热加热ABC13温带气旋生命史是哪四个阶段a 爆发b 波动c 成熟d 锢囚e 消亡BCDE14热低压主要有a 锋后低压b 锋前低压c 地方低压d 沙漠低压e 海洋低压BC15东亚气旋的源地主要有a20°N--25°N b 25°N--30°Nc 30°N--35°Nd 35°N--40°Ne 40°N--45°f 45°N--50 °N Cf16北方气旋主要包含 a 蒙古气旋 b 东北气旋 c 黄河气旋 d 黄海气旋e 河套气旋f 四川气旋ABCD17江淮气旋形成过程主要有a 静止锋波动b 倒槽锋生c 西南涡东移d 台风登陆AB18平均经向环流包括a 热带环流b 沃克环流c 费雷尔环流d 极地环流CD 19控制大气环流的主要基本因子有 a 太阳辐射 b 地球自转 c 地表不均c 地面摩擦d 海洋作用ABCD19经向三圈环流中正环流是A 哈得来环流 b 费雷尔环流 c 极地环流 d 沃克环流AC 21长波调整预报主要从哪几方面考虑 a 不同纬度系统相互作用b 紧邻槽脊相互作用c 上下游效应ABC22阻塞高压必备条件有a 中高纬有暖中心b 持续三天c 急流减弱分叉ABC23天气学预报方法主要有a 外推法b 运动学法c 指标法d MOSe PP ABC24锋面移动预报方法有 a 外推法 b 变压法 c 引导气流法ABC25 经验预报法有a 相似形势法b 天气学模式法c 统计资料法d 预报指标法ABCD26天气学上的五流指的是 a 涡度平流 b 热成风平流 c 冷暖平流d 引导气流e 平均气流f 西风急流g 垂直气流ABCDE 27天气学上的三变是 a 变压 b 变高 c 变温 d 变风 e 变湿ABC28天气学上的“史”指的是a 相似形势法b 模式法c 统计资料法d 预报指标法e 外推法ABCD29目前数值释用方法主要有 a PP b MOS c M d E f D g MEDh 专家系统ABCDEFG30一般专家系统包含哪几部分a 知识库b 数据库c 推理机d 解释部分e 知识获取ABCDE31影响我国冷空气路径主要有a 西北路b 东路c 西路d 东路加西路e 东北路ABCD32极涡的移动路径主要有a 经向性b 纬向性c 转游性d 不定性ABC33极涡的 100 百帕环流型有a 绕极型b 偏心型c 偶极型d 多极型e 纬向型ABCD34我国寒潮的中短期天气形势可归纳为a 小槽发展型b 横槽型c 低槽东移型dL 型 e 东高西低ABC 35各类寒潮天气的不同点是 a 冷空气源地不同 b 冷高压南下形式不同c 路径不同d 流场不同ABCD36霜冻可归纳为 a 平流霜冻 b 辐射霜冻 c 平流辐射 d 初霜冻 e 终霜冻ABC37预报上的“三定”指的是 a 定时 b 定点 c 定量 d 定值ABC38寒露风可分为 a 干 b 湿 c 冷 d 暖AB39某地区的水汽局地变化取决于 a 比湿平流 b比湿垂直输送 c 凝结蒸发d 湍流扩散e 冷暖平流f 涡度变化ABCD40地形对降水的动力作用有 a 强迫抬升 b 地形辐合c地形加热d 绕流AB41 华南前汛期降水的500 百帕环流归纳为哪三个类型a 两脊一槽b 两槽一脊c 多波型d L 型e 切变型ABC42华北与东北降水气候特征有a 雨强大历时短b 强局地年变化大c 降水集中d 与地形关系密切ABCD43产生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环流型主要有a 欧亚阻高型b 北方大低涡型c 西风槽型d 多波动型AB44阻塞高压主要有哪几类a 乌山阻高b 雅库茨克阻高c 贝加尔湖阻高d 新疆阻高e 东北阻高ABC45西风带长波槽主要有 a 巴湖大槽 b 贝湖大槽 c 太平洋大槽d 青藏高原大槽e 西北槽f 华北槽ABCD46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或次天气尺度系统有 a 低空切变 b 低空低涡c 高空冷涡d 低空急流e 高空低槽f 地面气旋g 锋面 ABCDEFG47西南涡的移动方向主要有a 东南移b 东移c 东北移d西移e北移ABC48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空急流归纳为哪几个类型a 南移类b 北移类c 复合类d 东移类ABC49 与中尺度雨团相配合的中尺度系统有 a 中尺度低压 b 中尺度辐合中心c 中尺度切变线d 中尺度辐合线e 中低压f 中高压ABCD50暴雨的触发条件主要有a 锋面抬升b 露点或干锋抬升c 能量锋抬升d 地形抬升e 近地面加热f 重力波g 海陆风辐合ABCDEFG51对暴雨作用的主要急流类型有a 超低空急流b 低空西南急流c 高空西风急流d 边界层急流ABC52强雷暴按其结构可分为a 超级单体b 多单体c 飑线d 冰雹e 龙卷ABC53强雷暴发生时会出现 a 飑 b 冰雹 c 龙卷ABC54强雷暴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a 逆温层 b 前倾槽 c 低层辐合d 高层辐散e 高低空急流f 中小尺度系统ABCDEF55大气中的能量形式有a 动能b 位能c 感热能d 潜热能ABCD56大气铅直稳定度有 a 干静力稳定度 b 潜在稳定度c 条件稳定度d 对流稳定度e 位势稳定度ABCDE57总能量垂直廓线的类型有 a 强对流 b 弱对流 c 中对流 d 中性层结e 假对流f 对流稳定型ABCDEF58 500 百帕冰雹环流形势可归纳为 a 高空冷槽型 b 西北气流型c 南支槽型d 高空冷涡型e 地面冷锋型ABCD59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主要有a 西移路径b 西北路径c 转向型d 北移路径e 东移路径ABC60西移台风对我省的降水有密切关系,其预报着眼点是a 副高作用b 西风槽作用c 台风本身d 西南涡e 高原涡ABC三、判断题1大气运动可视为一种流体运动。
1、 什么是零级近似和一级近似?写出零级近似和一级近似的运动方程?答:零级:只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其他各项都忽略不计。
方程:fv x p +∂∂-=ρ10fu y p -∂∂-=ρ10 g z p-∂∂-=ρ10一级:除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外,还保留比最大项小一个量级的各项,而将最小项略去不计。
方程:fv x p dt du +∂∂-=ρ1fu y p dt dv -∂∂-=ρ1g z p -∂∂-=ρ102.什么是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风?写出表达式(p53)答:地转风: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
梯度风:在没有或不考虑摩擦力时,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力心力三力平衡时的风。
热成风:地转风随高度的改变量称为热成风。
地转偏差风:实际风与地转风之差称为地转偏差风。
地转风:⎪⎪⎭⎪⎪⎬⎫⎪⎪⎩⎪⎪⎨⎧∂∂=∂∂-=x p fv y p fu ρρ11 梯度风:f T f fV n p R V -∂∂--=ρ102热成风:1021ln p p g Rz z =-地转偏差风:g V V D -=3.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做逆(顺)时针旋转,为什么对应是低(高)压中心?答:顺时针旋转对应高压中心,逆时针旋转对应低压中心。
证明:风顺时针旋转,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速度的右侧,惯性离心力也指向速度的左侧,惯性离心力为小量,为使三力平衡,水平气压梯度力必定指向速度的左侧,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有高压指向低压,所以中心气压最高,为高压;风逆时针旋转,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速度的右侧,惯性离心力也指向速度的右侧,为使三力平衡,水平气压梯度力必定指向速度的左侧,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有高压指向低压,所以中心气压最低,为低压。
4. 什么是气团?如何分类的?(p62)什么是锋?如何分类?(p67)锋面坡度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气团:气象要素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1) 地理分类: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2) 热力分类:冷气团和暖气团;锋:气团角度考虑,指密度不同的两个气团之间的过渡区。
现代天气学原理一、引言天气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现代天气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更好的应对灾害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现代天气学的原理。
二、大气层结构1.大气层结构概述大气层是指地球围绕自己旋转时所包含的空气层,其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其中对流层是我们生活所在的区域,其高度约为0-10公里。
2.对流层结构对流层内部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这种逐渐降低的趋势被称为“温度递减率”。
此外,对流层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稳定层和不稳定层等。
三、大气运动1.大气运动概述大气运动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空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两种运动分别是水平风和垂直风。
2.水平风水平风是指沿着地球表面水平方向吹动的风。
它受到地球自转和各种气象要素的影响,如地形、海洋、温度等。
3.垂直风垂直风是指沿着地球表面竖直方向上升降的气流。
它们受到大气中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可以分为对流性和非对流性两类。
四、天气系统1.天气系统概述天气系统是指由大气中不同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所形成的各种天气现象,如低压、高压、冷锋、暖锋等。
2.低压和高压低压是指大气中某一区域内空气密度较低的区域,其周围空气会向低压区域流动。
而高压则相反,是指密度较高的区域。
3.冷锋和暖锋冷锋是指在寒冷空气与温暖空气相遇时形成的边界线,通常会伴随着降雪或降雨。
而暖锋则相反,是在温暖空气与寒冷空气相遇时形成的边界线。
五、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概述天气预报是指通过对大气各种因素的研究和分析,来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其主要分为数值模式和经验模式两种。
2.数值模式数值模式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大气运动方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它需要输入大量的观测数据和初始条件,以及一些物理参数。
3.经验模式经验模式则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学方法进行推算,从而得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它主要依赖于专家经验和观测数据。
六、结论现代天气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更好的灾害应对能力。
气候要素气象要素 1、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 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时一般必须描述的两个气象要素 气温和降水
2、气候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气候条件三要素是:温度、湿度和风速。 (1)温度:温度是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 (2)湿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的多少。它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3)风速:风速除对人体散热有着明显影响外,风速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人的不良生理反应。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是:天气时间短,是多变的;气候时间长,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4、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要素的综合观测和场地选择实验报告怎样写?
仪器就不用说了,11种。你从1号到11号对应写好。然后再试验过程中画上仪器的摆放位置示意图。 结论就写一下仪器摆放的注意事项,大门朝北开。仪器放在东西小路的南侧。高仪器在北面,低仪器在南面。
5、气候与气象的区别,,,, 具体的
6、什么是气候?什么是天气?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
给你举个简单百的例子: 1、我们说今天天气不错,明天可能有雨,这都是说的天气; 2、我们说今年夏天很热,冬天可能不像去年冬天那么冷,这说的是气候; 从上面可以看出,天气说的是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度,而气候就是长时间的平均状态。 以下出自网络: 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问程的统称。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答(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专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属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至于各自的特点,可以从定义中知晓大概。更为具体的研究,可查阅相关文献。 7、天气都有哪些? 晴、多云、阴、阵雨、雷阵雨、雷阵雨伴有冰雹、雨夹雪、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阵雪、小雪、中雪、大雪、暴雪、雾、冻雨、沙尘暴、小到中雨、中到大雨、大到暴雨、暴雨到大暴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小到中雪、 中到大雪、大到暴雪、浮尘、扬沙、强沙尘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