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第6章语义-语用1-1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470.50 KB
- 文档页数:52
第六章词义1.词汇与词汇分类词汇又叫语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它既可以指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的全部的词和固定词组,也可以指语言中某类词语的总和,还可以指某个作品中所使用的词的总和.但是它不能指一个个具体的词或固定词组.根据词汇的稳定程度,它可以分为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两种.基本词汇在语言发展中是相对稳定的,一般词汇则敏感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于不断产生、消亡等变化之中.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相对,是词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叫基本词汇,它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一般词汇是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
它紧随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稳固性差,构词能力弱,有时候它可以转换为基本词汇。
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另外,从词的用途与特点来看,词汇可以分为通用词汇与专用词汇、常用词汇与罕用词汇.2.词义词义是指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它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与附加色彩。
它具有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主观性特点。
3.词的理性意义与非理性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指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它是词义的基础与核心部分。
根据人们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情况,词的理性意义可以分为通俗意义与科学意义两种。
词的非理性意义,又叫词的附加色彩,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价值观念、立场态度和语言使用上的主观看法.它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感情色彩,它有褒义、贬义与中性之分;二是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三是形象色彩,是因为描绘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或特征而使词带上了形象性、可感性和比喻性等特点,可以引起人们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4.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派生义本义是指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
语言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语言学概论目录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3)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 (6)第三章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 (10)第四章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 (13)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19)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22)第七章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25)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27)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30)第十章语言与文学写作 (32)第十一章语言与民族文化 (34)第十二章语言与科学技术 (36)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P49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P49(1)内容更多(2)用处更大:①交际功能②标志功能③记录功能④思维功能⑤认知功能(3)能够创造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P51(简答)“语言”最初是与“民族”直接相连的,至今也是最直观和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志,但是只有全面了解从古到今的“语言”、“民族”之间,“民族”和“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对“语言、民族、国家”三者之间做出更加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
3.语言的特点和类型P52(单选)(1)从历时的角度看:语言的谱系分,也叫“语言亲属关系分类。
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大小对语言进行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个层级系统,从大到小:“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
”(2)从共时角度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二、语言的表现形式P541.语言和言语P54言语:说话的动作和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成品。
语言:说话所使用的工具,是在背后支配着人们怎么说话和听话的规则。
言语属于个人现象语言属于社会现象,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
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象的。
(单选)2.本体和外围P55本体知识:语言系统内部的各要素;语音、词语、语法、语义、语用。
外围知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其它技能、语言运用等。
(word完整版)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的全部内容。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性质和范围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三、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五、什么是副语言和人工语言?二者有什么关系?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
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2、稳固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3、渐变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4、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4、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第五章语义第一节词义一、词义及其内容:词义就是词所表示的意义内容。
具体可以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的内容。
(一)语法意义:是指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
词的语法意义是语言中的词的语法作用通过类聚之后所显示出来的,所以是一种更抽象更概括的意义。
(上一章讲的)(二)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意义。
如:一般词典中对词项所作的说明就是词的词汇意义。
实词具有词汇意义,虚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二、词义和概念的关系概念是词义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词义反映概念,概念凭借词义而成为直接现实。
具体来说:(一)词汇意义中的理性意义是指称客观事物的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在词义中的反映。
这种意义与概念直接联系,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中的色彩意义也与概念相联系,它们通常是多个概念的综合,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具有类指性。
三、词义的性质(一)客观性(主观性)(二)概括性(具体性)(三)模糊性(确定性)(四)民族性(普遍性)四、词义的层次原生层——派生层引申义???(本义)比喻义五、词义的概念内容和联想内容概念内容:根据一个词所指称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共同特点所概括出来的内容,就是这个词的词义,也就是这个词义的概念内容。
联想内容:是指由词义的概念内容引发联想所产生的含义。
它通常是依附于词义的概念内容之上的,不能脱离词义的概念内容而存在。
六、词义的关系:(一)相同关系(二)相反关系(三)上下义关系七、义素分析(一)义素是构成词义的基本要素,是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二)义素分析就是通过对最合适的语义场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这些义项所包含的义素的方法。
(三)义素分析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
就是说义素分析必须在一定的语义系统中进行,不在一个系统中无法进行义素分析。
2、对等性原则。
就是说义素分析的结果必须与义项的意义相等,所指范围不能过宽或过窄。
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一、单项选择题1.正式提出“语言学的语用学”这概念的是A.莱文森的《语用学》B.奥斯汀的《论言有所为》C.瑟尔的《言语行为》D.1977年在荷兰出版发行的《语用学杂志》【解析】D 1977年在荷兰出版发行的《语用学杂志》正式提出“语言学的语用学”这一概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具有蕴含关系的一组是A.(甲)今天中秋节——(乙)今天吃月饼B.(甲)他买了一本小说——(乙)他买了一本书C.(甲)他打破了花瓶——(乙)花瓶被他打破了D.(甲)他们家的电视机坏了一一(乙)他们家有电视机【解析】B 本题考查句子的蕴含义。
蕴含义通常情况下是指说出的话中包含着其中某个词语的。
上位义或整体义,蕴含义一般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
A项必须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C项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同的句子,不存在蕴含关系,D 项属于预设关系。
3.下列各项中,甲和乙是预设关系的是A.(甲)他买了一支钢笔——(乙)他买了一支笔B.(甲)老王在小李的左边——(乙)小李在老王的右边身中C.(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D.(甲)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他吃过水果【解析】C 本题考查预设关系,预设句不在句子断言范围之内,通常情况下是指句子包含的某个背景信息。
A.D两项是蕴含关系,B项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义完全相同。
4.下列句子属于施为句的是A.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B.上海房价今年又涨了。
C.这件事绝对没问题。
D.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
【解析】C 本题考查施为句。
在言语交际中存在两类话语,一类是“言有所述”。
一类是“言有所为”,前者在于以言叙事,即一般的“叙述句”:后者在于用语句做事,称为“施为句”,这类句子不以陈述事实为目的,或者不仅仅以陈述事实为目的,句子的使用是为了在合适的时候有所行动。
A.B.D三项属于一般的“叙述句”。
二、多项选择题5.根据指示词语类别,指示意义主要包括A.人称指示B.体态指示C.时间指示D.手势指示E.地点指示【解析】ACE 指示意义主要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
语言学概论语用讲稿第一节语用概说语用即语言的使用。
语用学研究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第二节语境一、语境和语境的分类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时的环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一)上下文语境1、口语的前言后语:张三到北京出差去了,他今天来不了。
|做完作业,我就回家了。
2、书面语的上下文: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吕氏春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豳风》)(二)情景语境1、时间:昨天我没去。
2、地点:你过来。
3、场合:正式、非正式等。
4、话题:这件事,你和家里人商量商量,我也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5、说话人:角色6、听话人:对象(三)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也构成一种语境,也就是使用语言的大背景。
下面以汉族和英吉利民族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为例,说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对使用语言的影响。
1、打招呼:你好。
你早。
你来了?上班去?下班了?上哪儿去?吃了吗?(Good)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How are you?How are you doing?Hi!Hello!Lovely weather,isn’t it?2、道别:再见!慢慢走!走好!一路顺风!请回!请留步!Bye!Bye-bye!Good-bye!I wish you a pleasant journey/a pleasant trip!3、对恭维与赞扬的反应:在汉语中,人们习惯使用“否认”的方式或“自贬”的方式。
例如:你这件毛衣真漂亮!——漂亮什么?穿了好几年了。
|听说你们俩很会做菜。
——那你就搞错了。
她靠味精,我靠油罢了。
在英语中,听话人往往是迎合,即表示感谢,或流露出高兴的情绪。
You look smart in your sweater.——Thank you.4、邀请:在汉文化中,对别人的邀请,为了显得礼貌,人们往往不是爽快地答应,而总是半推半就地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