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83 KB
- 文档页数:2
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的设置及特点作者:黄波孙颖军赵振宇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7期【摘要】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是美军常设的作战指挥系统之一,直接向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联会主席负责,可直接指挥作战部队。
了解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设置,可为认知、分析其作战规律奠定基础。
【关键词】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部设置;美军司令部联合作战司令部是美军高级作战指挥机构,根据总统指令设立,隶属于参谋长联席会议。
联合作战司令部可直接对美军作战部队实施指挥。
按照地域和职能不同,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可以划分为战区司令部和职能司令部两种。
一、美军战区司令部美军战区司令部是按照地域划分的,根据地域不同进行设置,可分为六大战区司令部,即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
由此可见,美军实行的是全球战略,在全球建立作战责任区。
(一)太平洋司令部于1947年1月成立,其总部设在夏威夷瓦胡岛,辖区范围为亚太地区、美国西海岸和阿拉斯加等,以海军部队为主,下辖有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等。
(二)欧洲司令部于1947年3月成立,总部设在德国斯图加特的帕奇兵营,责任辖区为欧洲、俄罗斯、以色列、冰岛和格陵兰岛。
以陆军部队为主,下辖有驻欧陆军司令部、驻欧海军司令部、驻欧空军司令部和驻欧特种作战司令部。
(三)北方司令部于2002年10月成立,主要负责美国本土安全和北美洲的防空任务。
北方司令部是美国为应对911事件后全球新的反恐形势而设立的,主要负责美国本土的防卫行动,同时也担负监控北美洲、墨西哥和加勒比部分地区等任务。
(四)南方司令部于1963年6月成立,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辖区包括除墨西哥之外的整个拉丁美洲,下辖有南方陆军司令部、南方海军司令部和南方空军司令部。
(五)中央司令部于1983年1月成立,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麦克迪尔空军基地,辖区东起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至埃及,南迄肯尼亚,北抵伊拉克和伊朗,以及红海、波斯湾两海域。
联合作战体系结构的设计和优化随着现代战争形势的发展,各国军队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密切化。
军事联合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构建的基本形式。
而联合作战体系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确保胜利至关重要。
一、联合作战体系的定义和特点联合作战是指来自不同武装力量、不同国家、不同兵种、不同军种的战斗单元,按照电子化、联网化思想和进程所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规律的指挥和协同行动,形成多元化的作战手段,达到使整个联合作战体系作战力量协同、信号互联、信息共享、资源加强的最终效果。
联合作战体系是复杂的、异构的、自下而上建立的。
它由全军体系的各军兵种、特种兵种、职能兵种、军事科研机构、军事制造业、外军、外军产业等众多因素组成,形成了一个高度复杂、强调全方位支持的体系,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复杂性:联合作战体系一般是由不同武装力量、不同国家、不同兵种、不同军种的战斗单元组成。
各个战斗单元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作战规范、防御体系,合作的难度极大。
2.协同性:联合作战体系的行动需要各个战斗单元之间进行密切的协作,各单元要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周密的协调和精准的协同是关键因素。
3.准确性:”联合作战不等于协同作战“,它需要充分融合各信息来源,协同完成各项工作,并使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作战活动更加准确、更具持续性。
二、设计联合作战体系的基本原则设计联合作战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设定整体要求:在考虑各种军队协调和若干参战方面的各种决策、任务分布和资源分配的基础之上,需要明确整体要求,再考虑实现这些要求的各种决策。
2.根据任务划分类别:不同任务性质的军队,其优点和缺点也不同。
根据不同任务,需要对不同军队、兵种、技术分别进行分类、评分,以提高任务完成效果。
3.明确指挥体系:一个强大联合作战体系必须包括一个有力、有效和完整的指挥体系。
指挥体系需要与联合作战体系的各军队相关等方面达成一定的最小有效通信链路。
美军作战体系顶层设计的具体描述
美军作战体系的顶层设计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指挥与控制系统、战略战术原则等。
以下是一些顶层设计的具体描述:
1.战区与军种划分:美军将作战领域划分为几个战区,每个战区由相应的军种负责。
例如,陆军、海军、空军等各有不同的责任范围和任务。
2.联合作战:美军强调联合作战,各个军种之间通过紧密协同行动,形成联合力量,以更好地执行多领域、多维度的作战任务。
3.指挥与控制系统:采用现代化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作战指挥。
这包括高级的军事通信、情报共享、作战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等。
4.网络作战:美军重视网络作战能力,包括网络防御、网络攻击、网络侦察等,以维护自身网络安全,并在必要时进行网络打击。
5.快速机动:强调快速机动和迅速部署的能力,以适应战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这涉及到空中机动、海上投送、快速反应部队等。
6.联合特战:特种作战部队在整个作战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用于执行复杂、特殊的任务。
7.技术创新:强调科技创新,包括人工智能、无人系统、先进通信技术等的应用,以提升作战效能。
总体来说,美军作战体系的顶层设计旨在建立灵活、高效、多领域作战的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
这种设计强调联合作战、信息化和快速机动等特点。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概括,实际情况可能因时间、政策和军事需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美军指挥体制是根据本国军事传统、指挥技术手段和海外军事行动环境建立的。
研究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我们发现,这种指挥体制立足于全球作战,立足于军种的联合作战,着眼于提高作战效益,能够较好地发挥各军种的最大潜能。
归纳起来,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根据作战环镜和任务,不断改进指挥体制从独立战争到美西战争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美军的作战行动大都在美洲大陆进行,作战指挥往往以陆军指挥为主。
美西战争以后,美国迈开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为了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指挥机构的作战效率,美军建立了战区司令部,对海外美军部队(包括海军和陆军)进行总体控制和指挥,并设立专门的陆海军委员会对陆、海军行动进行协调。
一战以后,美军空中和海军力量空前发展,这在客观上增强了美军联合作战能力,也加速了战区联合指挥机构的诞生。
二战中,战争需求强化了美军的联合作战观念,使平时各立山头的军种部队不得不坐在一起,制定联合作战计划,以提高作战效率。
二战以后,欧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陡增,与此相适应,美太平洋、大西洋、欧洲总部就相继建立起来,欧亚地区的指挥机构趋于完善。
冷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军作战任务的调整,美军指挥体制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二)体制的设置着眼于统一指挥统一指挥是美军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无论达成何种目标,都要寻求指挥和行动上的统一”。
为了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美军着重强化了联合指挥机构的职能。
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突出了联合指挥机构的构建。
在顶层,国家指挥当局对陆、海、空三军实施统一指挥,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各责任区,建立战区司令部,负责本战区内所有部队的作战和联合训练活动;在战区以下,又设立下属联合司令部,必要时还组建联合特遣部队,这些编制小,机构设置灵活的联合司令部,同样具备联合作战指挥的功能,从而确保了各级的统一行动。
其次,强化各级司令部的指挥权限。
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美国以军政军令分开为特色的领导指挥体制经过数十年的磨合,在战略规划、预算拟制、装备采办、作战计划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做法。
深入研究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层领导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美军高层领导管理体制即军政系统,主要职能是“养兵”,由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军种部统管军队建设。
包括制定国防政策、国防预算、兵力规划,负责部队的行政管理、战备训练、武器装备采购等。
其中,战略规划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国防预算机制和装备采办机制是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4个机制。
1. 高层领导管理体制:以职能细划为基本特征。
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其设置有两个特点:第一, 实行多部门体制,职能划分较细。
国防部编有1名部长、1名第一副部长、5名副部长、9名副部长首席帮办、13名副部长帮办、9名助理部长、17个业务局和11个直属专业机构。
这些单位和首长从职能分工的角度大致分为8个主要系列:①由负责政策的副部长领导的政策制定系列,包括国防安全合作局、战俘/战斗中失踪人员办公室、国防技术安全局。
②由负责审计的副部长(兼审计长、首席财务官)领导的财务与审计系列,包括国防财会局和国防合同审计局。
③由负责人力与战备的副部长(兼首席人力资本官)领导的人力与战备系列,包括国防给养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局、医疗保健管理局。
④由负责采购、技术与后勤的副部长领导的装备与后勤系列,包括国防先期研究计划局、导弹防御局、国防后勤局、国防威胁化减局、国防合同管理局、国防企业转型局、经济调整办公室、试验资源管理中心。
⑤由负责情报的副部长领导的情报系列,包括国家安全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国家侦察办公室、国防安全局、反间谍局。
⑥由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助理国防部长(兼首席信息官)领导的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系列,包括国防信息系统局、美国武装部队信息局。
⑦由总法律顾问领导的法律事务系列,包括国防司法局。
美军联合空袭作战特点分析美军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空袭作战的军队之一。
二战以来,美军发动或参与的局部战争,大都是以空袭作战开始的。
特别是1999年上半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不仅由空袭作战揭开战幕,而且经过78天的空袭达到了战争目的。
这场战争标志着空袭不再是一种作战保障行动,而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空袭不仅由空军单独实施,而且己发展成为一种联合作战行动。
纵观近期儿场局部战争,我认为美军的空袭作战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联合作战,整体突击,在力三使用上具有广泛性联合作战是由两个以上军种共同进行的作战行动。
目前,美军己经把联合作战作为基本的和主要的作战样式,并声称今后“将不再动用不是由联合部队指挥官指挥的部队”。
实施多军兵种联合空袭是美军空袭作战的主要特点。
美军的空袭作战不仅由空军实施,而且海军航空兵和巡航导弹,陆军航空兵和战役战术导弹甚至远程炮兵,都可成为其空袭战役的组成力量。
这就表明,多军种、多机种、多种打击武器共同实施的诸军兵种联合空袭样式己经形成。
海湾战争中,美陆军的人H-引“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率先摧毁伊军雷达站,拉开了战争惟幕;随后,空军在侦察预警、电子战等各种飞机的保障下,开始实施空中打击;海军不仅舰载航空兵始终参加空袭,而且舰载“战斧”式巡航导弹先于轰炸机90分钟开始向巴格达发射,成为空袭作战的有机组成部分。
上述各种力量协同作战丁整体突击,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作战群体。
二、软硬兼施,扰打并举,在手段运用上具有综合性美军认为,现代空袭作战首先在电子信息领域展开,电子信息系统已成为一种力量倍增器,是空袭的主要“软”杀伤手段。
同时,美军更注重发挥火力毁伤酌致命打击作用,对敌实施“硬”杀伤。
“软”、“硬”攻击相结合,体现了美军空袭手段的多样性。
所谓“软”杀伤,就是对敌广泛实施电子干扰、信息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攻击。
美军战略“软”空袭力量主要指卫星和战略侦察机,战役战术“软”空袭力量主要包括电子战飞机以及陆军的电子信息战部队。
深度解析美军的作战指挥链作为联合作战的先行者,美军拥有当今世界最为系统完善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这一系统也为美军全球部署、机动、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解读美军“作战指挥链”军眼聚焦美军现役部队只有130余万人,全球驻军、全球机动、全球作战,面对不确定的对手、不确定的战场、不确定的战争样式,基本做到了“招之即来,来则能战”。
美军高效行动的背后,有一整套结构合理、责权分明、不断升级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层级精干责权分明——“作战指挥链”如何构成在美军军语体系中,并没有“作战指挥体制”或“领导指挥体制”的术语,而是将相应或相似体制统称为“指挥链”。
美军“指挥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行政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政系统或领导管理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军种部长(军种参谋长)-军种部队”为基本主线,主要负责对机关和部队领导、管理、军种训练、军种联合基础训练和后勤保障;二是“作战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令系统或作战指挥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联会主席)-联合作战司令部-作战部队”为基本链条,主要负责对部队的作战指挥、控制、协调和联合训练。
现代作战爆发突然,节奏快、强度大,作战指挥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战争运行,指挥链层级越少,权力越集中效率越高。
美军“作战指挥链”由最高指挥当局、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和军种组成部队三级构成,军种完全退出作战指挥链,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整个作战指挥链的枢纽和重心,大幅提升了指挥效率。
首先,在最高层,由总统和国防部长构成的最高指挥当局负责制定战略决策。
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就国家安全问题向总统提供咨询。
参联会由参联会主席、副主席、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国民警卫局局长等组成,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主要军事咨询和参谋机构,也是维系军政和军令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纽带。
参联会主席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拥有美国武装力量军官的最高军衔,但没有作战指挥权。
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美国以军政军令分开为特色的领导指挥体制经过数十年的磨合,在战略规划、预算拟制、装备采办、作战计划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做法。
深入研究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层领导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美军高层领导管理体制即军政系统,主要职能是“养兵”,由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军种部统管军队建设。
包括制定国防政策、国防预算、兵力规划,负责部队的行政管理、战备训练、武器装备采购等。
其中,战略规划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国防预算机制和装备采办机制是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4个机制。
1. 高层领导管理体制:以职能细划为基本特征。
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其设置有两个特点:第一, 实行多部门体制,职能划分较细。
国防部编有1名部长、1名第一副部长、5名副部长、9名副部长首席帮办、13名副部长帮办、9名助理部长、17个业务局和11个直属专业机构。
这些单位和首长从职能分工的角度大致分为8个主要系列:①由负责政策的副部长领导的政策制定系列,包括国防安全合作局、战俘/战斗中失踪人员办公室、国防技术安全局。
②由负责审计的副部长(兼审计长、首席财务官)领导的财务与审计系列,包括国防财会局和国防合同审计局。
③由负责人力与战备的副部长(兼首席人力资本官)领导的人力与战备系列,包括国防给养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局、医疗保健管理局。
④由负责采购、技术与后勤的副部长领导的装备与后勤系列,包括国防先期研究计划局、导弹防御局、国防后勤局、国防威胁化减局、国防合同管理局、国防企业转型局、经济调整办公室、试验资源管理中心。
⑤由负责情报的副部长领导的情报系列,包括国家安全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国家侦察办公室、国防安全局、反间谍局。
⑥由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助理国防部长(兼首席信息官)领导的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系列,包括国防信息系统局、美国武装部队信息局。
⑦由总法律顾问领导的法律事务系列,包括国防司法局。
深度解析美军的作战指挥链来源:军报记者作者:付征南小卓责任编辑:康哲2015-02-13 22:385分享到:作为联合作战的先行者,美军拥有当今世界最为系统完善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这一系统也为美军全球部署、机动、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解读美军“作战指挥链”■付征南小卓军眼聚焦美军现役部队只有130余万人,全球驻军、全球机动、全球作战,面对不确定的对手、不确定的战场、不确定的战争样式,基本做到了“招之即来,来则能战”。
美军高效行动的背后,有一整套结构合理、责权分明、不断升级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层级精干责权分明——“作战指挥链”如何构成在美军军语体系中,并没有“作战指挥体制”或“领导指挥体制”的术语,而是将相应或相似体制统称为“指挥链”。
美军“指挥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行政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政系统或领导管理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军种部长(军种参谋长)-军种部队”为基本主线,主要负责对机关和部队领导、管理、军种训练、军种联合基础训练和后勤保障;二是“作战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令系统或作战指挥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联会主席)-联合作战司令部-作战部队”为基本链条,主要负责对部队的作战指挥、控制、协调和联合训练。
现代作战爆发突然,节奏快、强度大,作战指挥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战争运行,指挥链层级越少,权力越集中效率越高。
美军“作战指挥链”由最高指挥当局、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和军种组成部队三级构成,军种完全退出作战指挥链,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整个作战指挥链的枢纽和重心,大幅提升了指挥效率。
首先,在最高层,由总统和国防部长构成的最高指挥当局负责制定战略决策。
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就国家安全问题向总统提供咨询。
参联会由参联会主席、副主席、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国民警卫局局长等组成,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主要军事咨询和参谋机构,也是维系军政和军令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纽带。
参联会主席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拥有美国武装力量军官的最高军衔,但没有作战指挥权。
美军指挥体系简介美军的作战指挥体系美国的国防领导指挥体制由两条线构成:一条属于行政领导体系,即通过“总统—国防部长—各军种部长、参谋长—各联合司令部下属的军种部队司令部”一线对全军实施行政领导;另一条线是作战指挥体系,即通过“总统—国防部长(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各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一线对所属部队实施作战指挥。
20世纪70~80年代,美军在总结起战教训的基础上,根据作战指挥与行政领导分离的原则,在作战指挥系统改革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那就是陆军率先提出、随后被空海军所接受的名为“任务式命令”(“委托式指挥法”)的指挥控制新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美军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指挥官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将作战决策权下放给各级军事指挥官,而上级指挥官的任务只是明确下达用来统一和协调战场行动的总目标和总计划。
在美军作战指挥键的最高层,“任务式命令”要求文职领导人总统和国防部长只就“打不打仗”和“为什么要打仗”等根本性问题作出决定,而由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及其部属决定“如何打仗”。
当前,美军常设的高层指挥系统分为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系统两级。
美军最高统帅机关是由总统和国防部长组成的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其指挥流程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命令由参联会主席通过国家军事指挥系统下达给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再由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负责具体指挥事宜。
最高指挥当局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总部)对作战部队有指挥权,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其主席无作战指挥权,但为二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最高指挥当局也可以超级指挥一线部队。
美国国防与军事指挥体制结构详图南方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非洲司令部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运输司令部联合部队司令部网络司令部战略司令部空军部陆军部陆军部队司令部驻欧洲陆军司令部陆军太空与导弹防御系统司令部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空军航天司令部海军部··· ··· 驻太平洋司陆军令部陆军第8集团军司令部太平洋空军司令部驻欧洲空军司令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海军战略系统规划司令部具 体 部 队 实线代表行政管理权 虚线代表作战指挥权参谋长联席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国防部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系统二、美国国防指挥体系一、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国家军事指挥系统是支撑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在平时和战时指挥美国武装力量的系统,其特点是生存能力高,能确保对全军部队实施连续的、不间断的和实时的指挥和控制。
内容提要: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体制具有四大特点:地区性和职能性联合作战司令部并重发展、联合作战司令部是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重心、联合作战司令部体制兼具稳定和灵活双重属性、作战指挥链和行政控制链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补充。
研究把握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体制的发展变化和特点,对进一步完善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军 联合作战司令部 体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E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84(2018)06-0079-04 作者:孙君夫,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技术少校;兰永明,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大校浅析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体制四大特点 孙君夫 兰永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军开始组建作战司令部,经过不断探索和多次改革,现已逐步建成了地区性和职能性作战司令部相结合,联合主导、辐射全球的联合作战司令部体制。
研究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体制的特点,对推动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地区性和职能性联合作战司令部并重发展美军实行全球战略、全球部署,在全球重要战略地区和重要职能领域分别组建地区性作战司令部和职能性作战司令部。
目前,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体制基本确立了地区性与职能性作战司令部相结合的总体框架。
(一)适应全球战略需求,优化地区性作战司令部布局全球战略要求美军在全球部署军事力量。
为此,美国将全球划分为若干块责任区,并相应组建地区性作战司令部,以经营战略方向,掌控辖区内美军部队,主动进行战争准备,必要时对危机作出反应。
美军现在全球部署有六大地区性作战司令部,分别是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
地区性作战司令部受制于地理局限,通常只负责责任区内的作战任务,如果有额外兵力需求,则由总统和国防部长指定其他联合作战司令部或本土部队对其进行支援。
但是,地理责任区并非一成不变,根据战略需要,还可在新的战略要冲地区组建新的地区性作战司令部。
联合作战中美军野战炮兵战斗指挥特点分析作者:罗金凡,王慧,成建国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8期罗金凡王慧成建国(炮兵学院南京分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南京 350201)摘要:根据美军野战条令,在未来的地面联合作践中,美军野战炮兵将主要实施火力支援与火力战,以保障机动作战指挥官达成战术与战役目的或独立达成战术目的。
针对联合作战中参加军兵种多、组织计划复杂、要求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强调建立现任明确、指挥层次少和具有诸军兵种联合性的指挥机构,确保指挥上的成效性。
本文主要阐述美军联合作战炮兵战斗指挥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联合作战美军野战炮兵战斗指挥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b)-0228-01美军认为:炮兵战斗指挥,是指联合部队的炮兵指挥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部(分)队战斗行动的组织指挥活动。
炮兵战斗指挥的目的在于统一所属炮兵部(分)队的战斗行动,正确使用炮兵兵力,最大限度发挥炮兵的战斗威力,完成战斗任务。
1 建立联合高效的指挥机构,确保联合作战指挥上的成效性1.1 明确指挥关系,减少指挥上的摩擦美军炮兵指挥机构注重理顺指挥关系,明确规定了各级指挥官的职责、具体的指挥关系。
美军在FM—6—0中明确规定了各级指挥官的具体职责,明确了主要指挥官与野战炮兵司令部机关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野战炮兵司令机关据指挥官指示展开工作并保障指挥官的指挥;炮兵指挥机构是联合制定整体作战计划分头对野战炮兵部队实施指挥的关系。
有效地消除了指挥机构中职能重复交错,职责不清,指挥关系不畅的现象,减少了炮兵作战指挥上的摩擦。
1.2 强化指挥机构,提高指挥效能联合作战,是诸军兵种同时参加的军事活动,客观上要求指挥机构必须具有诸军兵种的联合性与之相适应。
在炮兵指挥机构上,通常也是由参战军兵种组成的联合指挥机构。
美军野战炮兵指挥机构,实际上是一个诸军兵种指挥人员组成的集体智囊团,以这样的智囊团对联合作战火力支援实施指挥,有利于制定出符合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正确计划,能对联合作战中的各军兵种实施行之有效的指挥,且利于减少联合作战指挥中的失误。
详解美军联合作战模式海湾战争以来,经过历次局部战争的反复检验和完善,以美军联合作战计划制定流程(JOPP)为代表的联合作战筹划范式得以在西方国家军队中广泛运用。
它突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持续吸纳先进技术理念,较好地处理了筹划过程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整个筹划流程区分指挥官和筹划团队两条功能主线,通过构建并促进相互间贯穿全流程的持续交互,将指挥官主观概念化筹划活动与筹划团队的客观具体化筹划活动融合为一体。
二是有序高效的筹划流程具有较好兼容性,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战争形态。
通过搭建筹划流程中各个步骤的具体框架,明确各筹划功能要素在各步骤的信息交互规范、各步骤中间产物标准,使整个筹划流程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和样式的战争行动。
三是筹划过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搭建,各类配套业务流程相互支撑配合度高。
整个流程的各子功能模块结构化程度高,在指控、评估、情报和目标等业务流程的配合支撑下,实现对联合作战行动的持续和高效筹划。
美军联合作战计划制定流程肇始于冷战末期,并在海湾战争之后的历次局部战争形成并成熟,其发展经历了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形态转变的全过程,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海湾战争时期,美军联合作战呈现出典型的协同式特征,其联合筹划与计划活动以战区为牵引、下属各军种分头实施的方式进行,筹划集约化程度有限,仅初步解决了战区统一联合筹划的问题。
之后几次战争,随着美军联合理念与实践深化,同期信息及技术手段的进步,一体化联合作战模式成为主流,以JOPP 为代表的联合筹划范式得以广泛运用。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战区级指挥机构以行动和任务为聚焦,突破军种藩篱统筹组织规划所有参战力量的作战运用,联合筹划范围延伸至战术部队,筹划的精度显着提升。
后反恐战争时代,美军着手尝试并验证以跨域协作式交战(CEC)为主要特征的内聚式联合作战模式,并提出由战区顶端至任意任务力量终端无缝衔接、自适应协作的联合作战筹划理念。
在此新筹划范式下,战区将实现完全以任务为牵引的作战筹划与组织,灵活定制作战力量,上下同步展开联合筹划。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美军指挥体制是根据本国军事传统、指挥技术手段和海外军事行动环境建立的。
研究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我们发现,这种指挥体制立足于全球作战,立足于军种的联合作战,着眼于提高作战效益,能够较好地发挥各军种的最大潜能。
归纳起来,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根据作战环镜和任务,不断改进指挥体制从独立战争到美西战争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美军的作战行动大都在美洲大陆进行,作战指挥往往以陆军指挥为主。
美西战争以后,美国迈开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为了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指挥机构的作战效率,美军建立了战区司令部,对海外美军部队(包括海军和陆军)进行总体控制和指挥,并设立专门的陆海军委员会对陆、海军行动进行协调。
一战以后,美军空中和海军力量空前发展,这在客观上增强了美军联合作战能力,也加速了战区联合指挥机构的诞生。
二战中,战争需求强化了美军的联合作战观念,使平时各立山头的军种部队不得不坐在一起,制定联合作战计划,以提高作战效率。
二战以后,欧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陡增,与此相适应,美太平洋、大西洋、欧洲总部就相继建立起来,欧亚地区的指挥机构趋于完善。
冷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军作战任务的调整,美军指挥体制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二)体制的设置着眼于统一指挥统一指挥是美军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无论达成何种目标,都要寻求指挥和行动上的统一”。
为了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美军着重强化了联合指挥机构的职能。
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突出了联合指挥机构的构建。
在顶层,国家指挥当局对陆、海、空三军实施统一指挥,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各责任区,建立战区司令部,负责本战区内所有部队的作战和联合训练活动;在战区以下,又设立下属联合司令部,必要时还组建联合特遣部队,这些编制小,机构设置灵活的联合司令部,同样具备联合作战指挥的功能,从而确保了各级的统一行动。
其次,强化各级司令部的指挥权限。
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联合司令对所属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
”这一规定使各级司令部特别是战区级司令部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不但可以从全军范围内抽调部队组建联合部队,而且还拥有对各种作战行动、联合训练和后勤保障的指挥控制权。
除此之外,美军还采取单一指挥官体制,在战区级,设立一名总司令对所属和配属的战斗部队、战斗支援部队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进行统一的指挥控制;联合部队司令也通常任命单一的空中、地面和海上部队指挥官,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控制所辖的部队。
(三)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控制程序在指挥体制这个大系统中,指挥层次划分是重要组成部分,指挥层次的划分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存在的合理性。
层次过多,各种指令在系统中周转时间过长,容易影响指挥效能的发挥;层次过少,又容易出现微观指挥的现象,使作战指令无法很好地结合战场实际。
出于这种考虑,美军在指挥机构的设置上,以满足联合作战需求为基准,尽量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控制程序。
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重新明确了参联会在指挥序列中的具体分工。
法案明确指出,参联会在指挥系统中没有指挥作战部队的行政权力,只起沟通国家最高指挥当局与各作战司令部之间联系的职能。
此项规定,减少了战区指挥和最高当局指挥之间的层次,使战区指挥官对责任范围内的军事活动,能够独立行使指挥职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作战中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指挥层次多而出现的内耗现象。
同时,美军对指挥关系的确定,使各级指挥员很好地明确了自身的指挥权限和责任,下级指挥官能够自觉利用战场上出现的机会来支持上级的战略和战役计划,从而大大简化了指挥程序。
(四)参谋机构实行联合编成美军有效实施联合作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谋机构的联合化。
美军联合参谋机构由来自各军种的参谋人员组成,职位的分配原则是:参谋人员在参谋部中的影响力能反映其所在军种在整个联合部队中的比重。
来自各军种的参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本军种知识和相关知识,能够保证联合司令官了解兵力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战术、技术、能力、需求和局限性。
平时,参联会和参联会以下的各级联合司令部的参谋机构都采用联合编制,这种编组形式不仅使联合司令部具有指挥联合作战的能力,而且使之免除了战时临时增配军种专业参谋的麻烦,在战时不作大的调整即可完成转换,履行战时联合司令部的指挥职能。
例如,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军中央总部的参谋机构未作重大调整,就很好地完成了平战转换,在布什总统决定介入海湾冲突的第二天,美军中央总部参谋部及主要参谋人员即抵达战区,对应急作战行动实施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