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15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8分单选题1.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主要区别是()。
A 填制会计凭证的依据和方法不同B 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C 登记明细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D 设置日记账的格式不同正确答案:B单选题2.在一笔经济业务中,如果既涉及到现金的收入,又涉及到转账业务,应编制()。
A 收款凭证B 付款凭证C 转账凭证D 现金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正确答案:D单选题3.对于将现金存入银行的业务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依据是()。
A 现金收款凭证B 银行存款收款凭证C 现金付款凭证D 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正确答案:C单选题4.“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应采用的格式是()。
A 借方多栏式B 贷方多栏式C 借方贷方多栏式D 三栏式正确答案:C单选题5.原始凭证是()。
A 登记日记账的根据B 编制记账凭证的根据C 编制科目汇总表的根据D 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的根据正确答案:B单选题6.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由()进行登记。
A 会计人员B 会计主管人员C 出纳人员D 临时指定人员正确答案:C单选题7.下列业务应编制转账凭证的是()。
A 支付购买材料价款B 支付材料运杂费C 收回出售材料款D 车间领用材料正确答案:D单选题8.一笔经济业务需要编制多张记账凭证时,可采用()A 分数编号法B 双重编号法C 字号编号法D 单一编号法正确答案:A单选题9. 采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时,“库存现金”明细账中支出栏的登记依据是()。
A 现金收款凭证B 现金付款凭证C 汇总现金收款凭证D 汇总现金付款凭证正确答案:B单选题10.对于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是()。
A 序时账簿B 分类账簿C 联合账簿D 备查账簿正确答案:D单选题11.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计算并记录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在会计上叫()。
A 对账B 结账C 调账D 查账正确答案:B单选题12.“生产成本”明细账应该采用()。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4×2=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要打开瓶盖或通气B.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C.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B[温度对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都有影响,在制作果酒时温度要控制在18~30 ℃,而在制作果醋时则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2.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C[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根本的原因是其他微生物不适应缺氧和酸性环境。
]3.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工程中的基础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和细菌的培养基成分相同B.平板划线法中的“线”是连续的、不分区域的C.微生物培养基中并不是都必须添加碳源或氮源D.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C[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如可用活鸡胚培养病毒;平板划线法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划线是分区域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应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需要确定培养基的成分;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要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
]4.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
培养36 h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该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C.Ⅰ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不需要生长因子D.Ⅱ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葡萄糖D[该培养基加入了琼脂,故为固体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而不是平板划线法接种;Ⅰ与Ⅲ中有葡萄糖、生长因子两种变量,不能得出相应结论;Ⅱ和Ⅲ对照,自变量是有无葡萄糖,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葡萄糖。
小学英语模块整体作业设计案例探究——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三下Module3为例【摘要】如今,小学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逐渐进入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以及“双减”政策背景下进行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有利于实现作业的整合与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本文以外研版三起三下Module3作业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小学英语大单元作业。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作业;作业设计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要我们减少学生作业量,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学质量,而是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如今,进行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在英语单元学习主题下学习的相应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作业设计对学生单元知识脉络掌握情况进行充分了解。
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如何设计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如何实现作业的精简、整合和高效?在此背景下,我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三下Module3为例进行了模块整体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究。
一、理清作业整体设计思路长期以来,教师都认为作业设计是个“小事情”,在课时多、学生多、检查多的情况下,把所谓的“小事情”变成了“大问题”。
因此,理清作业整体设计思路在进行作业布置前显的尤为重要。
基于“减负、提质、增效”的中小学作业管理办法、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及本单元内容与单元目标,我对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Module3进行了模块整体的作业设计。
在“单元作业设计总思路”的整体引领下,遵循“确定单元作业目标--梳理单元知识点--编写习题--规划作业内容及形式”的设计步骤,结合学科特点,分析我校学生的学情,融入多样化作业设计理念,在基础作业的基础上设计学科特色鲜明的实践创新类、拓展拔高类、操作探究类、跨学科融合类等多样化的作业,以达成通过作业实现深度学习,辅助学科素养有效落实的目的。
本模块作业设计紧紧围绕模块主题,课与课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四课时中每课时都设有基础巩固,拓展拔高,实践创新选做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汽车电器模块三(空调)题库一.判断题1.液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法。
()2.冷冻油有润滑压缩机内运动部件及降低压缩机噪声的作用。
()3.空调压缩机润滑油的牌号越大,黏度越大,凝固点越高。
()4.轿车空调所需的动力和驱动汽车的动力都来自同一发动机,而采用专用发动机驱动制冷压缩机的一般是大客车空调系统。
()5.斜盘压缩机结构紧凑、效率高、性能可靠,采用往复式双头活塞。
()6.加热器由燃烧室,热交换器,供给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
()7.空调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线圈两端并联二极管是为了整流。
()8.汽车空调的取暖系统都是用发动机冷却液作为热源的。
()9.冷凝器是热交换装置,通常设置在散热器前面,一般采用铜或铝材料制造。
()10.膨胀阀和孔管都是节流装置,用来解除液态制冷剂的压力,使制冷剂能在蒸发器中膨胀变成蒸气,它是制冷系统高低压的分界点。
()11.独立燃烧式暖气装置加热器由燃烧室、热交换器、供给系统和电热控制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12.贮液干燥器一定要垂直安装。
()13.空调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线圈两端并联的二极管是为了抑制线圈断电时所产生的瞬间高压电。
()14.空调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线圈两端并联的二极管是为了防止线圈极性接反。
()15.空调系统基本上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贮液干燥器、高低压管路及空气循环管路组成。
()16.空调系统基本上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孔管或膨胀阀、贮液干燥器、高低压管路及空气循环管路组成。
()17.蒸发器是热交换装置,使制冷剂由低压气态变为低压雾状。
()18.孔管系统贮液干燥器的主要功能是使回气管路中的制冷剂气液分离,防止液态制冷剂液击压缩机。
()19.空调系统怠速继电器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汽车怠速时由于压缩机负荷造成发动机工作不稳定。
()20.波纹管式温度控制器的感温受压部件主要是毛细管和波纹管构成。
()21.全季节型空调系统具有换气、制冷、除湿、制暖等所有功能。
模块三要做的事情重要提示:1.模块三学习时间段:10月01日—10月15日。
如果国庆假期您安排了旅行等活动,请放心出游,回来再参加学习。
我们的模块三学习时间已经延长,原定时间是10天,现在是15天。
2.模块三是难度仅次于模块二的部分,除了分析案例,还要求上传一个记15分的作业“应用Frontpage制作教学网站”。
此作业四大要求:①使用Frontpage软件,②使用统一模板,③内容必须围绕您在模块二作业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来设计,④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进行网站设计(网站是设计给学生用的),不能直接复制粘贴上一作业的文字内容。
(下文有具体介绍)3.养成进入学习网页的好习惯:看“课程公告区”的“课程通知”、看“班级交流区”的“我的小纸条”“师生交流”。
4.以下模块三的具体通知有点长,请别嫌啰嗦,请下载下来,它会在做作业时给您很大的帮助,可以逐条查询相关问题。
各位老师,第一个难关意见过了,这已是成功的一半了,加油啊!当您匆匆浏览了模块三的作业(记15分),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要制作网站!可能您会愤然:“天啊,这不是想在几天内逼我变成电脑高手吗?!”接着你就马上看到了一个让你觉得高深莫测的单词——WebQuest,你又会发出一声惊叹:“居然还是英文的!”亲爱的老师,我们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不过,我们想告诉你,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的学习心理障碍,我们也曾遇到过。
如果你仔细阅读了下面的说明,并且按照我们给你的要求和建议逐步操作,你必会体验到另一种心情:轻舟已过万重山!首先,我们来说明为什么要制作网站。
要知道,研究的主体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跨度比较长,学生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找帮助,特别是您不在场时?用什么途径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您摆脱学习保姆的角色?那就需要我们为研究性学习制作一个主题学习网站,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支持研究过程和展示学习成果。
所谓网站,其实就是将信息内容发表在网络上的黑板报。
外研版三起五上Module3单元作业【单元简析】【单元作业目标】【单元作业】Part I 基础性作业一、抄写、默写本模块单词和短语(XY5AM301)。
A.认真听音跟读M3单词三遍。
B.抄写、默写下列词汇各一遍。
place weekend best took( take) trip river hour minute arrive mountain plantC.把检查出错的单词用红笔标出,并改2遍。
D. 将花瓣上的字母组成单词写下来。
E. 小鱼对对碰: 选出与划线地方发音相同的单词并抄写在横线上,并注意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
二、读一读,写一写(XY5AM302)。
A. 选择合适的词语并用其适当形式填空。
1. Daming a photo of his brother yesterday.2. There are sixty in one hour.3. Amy visited lots of last weekend.4. Did you there at three o ’clock in the afternoon?5. We a good day last Sunday.6.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in the park.place take arrive minute have flowermeatboxarmbook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eam drop took parkB. 大声朗读以下句子,将下列动词过去式填到相应的句子里,并帮它们找到自己的的原形好朋友。
visited liked went had walked arrived1.We lots of places.2.We to the British Museum.3.She the bus ride best.4.You a good day!5.They there at ten o’clock.6.They on the wall for one hour.C. 根据图示补全对话。
Ⅰ.单项填空1.Those who suffer from headache will find they get ________ from this medicine. A.relief B.safety C.defense D.shelter答案 A2.—So you didn’t say hello to him last night.—Well,I stopped and smiled when I saw him,but he ________ me and walked on. A.ignored B.refusedC.denied D.missed答案 A3.After a heavy finance problem,our market share has reduced ________ 15% ________ 60% in Asian market.A.with;to B.to;byC.at;above D.by;to答案 D4.—Do you doubt ________ he has passed the examination?—I don’t doubt at all ________ he has passed all the examinations.A.that;whether B.that;thatC.whether;that D.whether;whether答案 B5.The villagers collected money to set up a monument ________ those who died in the great earthquake.A.in charge of B.in place ofC.in need of D.in memory of答案 D6.The boy ________ the apple on the tree,but he was too short to ________ it. A.reached;reach B.reached;reach forC.reached for;reach for D.reached for;reach答案 D7.The customer didn’t choo se ________ of the coats and went away without looking at a third one.A.both B.all C.any D.either答案 D8.In the reading room,we found her________at a desk,with her attention________on a book.A.sitting;fixing B.sit;fixedC.sitting;to be fixed D.seated;fixed答案 D9.Have you ever met a man who is always the centre of attention ________ he goes? A.whenever B.howeverC.wherever D.where答案 C10.The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more education people receive,________ they are to form the habit of smoking.A.the less likely B.the more possibleC.the more likely D.the less possible答案 AⅡ.完形填空My Grandmother was always encouraging me to set goals and work hard to achieve them.She would tell me not to be a(n)__1__ and not to set limits on what I could achieve.She truly __2__ that there were no limits that you could achieve whatever you wanted.She __3__ told me the following story I have never forgotten.A farmer __4__ a first prize at the country fair for his huge radish that was the exact shape and size of a quart of milk bottle.Many were __5__ as to how the farmer was able to grow this radish that was the exact shape of a milk bottle.__6__ one gentleman went up to the farmer and asked the question.The farmer replied,“It was __7__.I got the seed growing and then I put it into the milk bottle.Ithad nowhere else to __8__.”You can use this __9__ as an analogy to life—our lives are shaped by the kind of __10__ we place ourselves in,the people that we allow to __11__ us,and the goals we give ourselves.If we only dream and take no action then we get no __12__.But if we plan,set a goal and take action then our life __13__ a different shape.Goals and actions can help us accomplish more in a year than what some people will __14__ in a lifetime.To prove this point read the biographies of __15__ people and you will see that goals and actions did __16__ play a big role in their success.Remember the words of __17__ from Max DePree,former CEO of Herman Miller,“We cannot become what we want to be by __18__ what we are.”In summary,don’t put yourself in a __19__;in other words move out of what is comfortable and secure __20__ you want to move forward.【语篇解读】本文是一篇夹叙夹议文。
模块三作业 ———————————————————————————————— 作者: ———————————————————————————————— 日期:
ﻩ模块三作业 活动1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doc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使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包括了以下几部分: (1)呈现先行组织者(2)呈现新学习内容(3)知识的整合协 (4)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同时结合探究性教学模式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策略。体现在:陈老师在上课前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对折纸张来算纸张的层数和折叠次数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动机教学策略。体现在:陈老师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时,引入了小学里学过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对所学知识的保持。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表现在:陈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方有个清晰的印象,在计算机上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形象、直观。
(4)自主学习教学策略。陈老师设计了一些运算题,要求学生动手实践,接着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些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 (5)探究式教学策略。本课的实际操作性的探究活动比较多,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如“当底数是正数或零,不管多少次方都是幂都是正数,这是不成问题的 , 困难在于底数是负数的情况。让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我不认同陈老师的设计。多媒体虽然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应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和知识系统的需要,看看是否需要运用多媒体。陈老师本课讲授的有理数的乘方,课前他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对折纸张,并观察纸张的层数和折叠次数的关系,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兴趣明显高涨,总结出了有理数乘方的书写方法,教学的效果已经达到,教师没有必要再使用多媒体。数学课堂上,对于一些抽象的、深奥的、空间的、语言表述不太易于理解的,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在上课之前,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亲手做一做:动手对折纸张,并观察纸张的层数和折叠次数的关系,孩子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在老师的指引下,探究意识逐步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讲课之前要认真备课,这叫做预设。陈老师的几个问题设计刚好体现了这些特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和多媒体、教学练习如何联系在一起,如何进行课外拓展等,考虑得比较详细全面,为上好一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知识的拓展来源于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灌输了一种学习观念,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好它可以解决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实际的问题。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建议: 我认为在学生完成探究性操作以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归纳总结,由学生自己说出结果,说得不完整的,教师再加以补充说明,而不是由教师总结出来。
活动2 可选案例上:《“发现”的故事》案例分析 1. 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出现困难时,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呢?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得当?
答: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出现困难时,老师没有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引导学生把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联系,启发学生从已有的或相似的知识点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问题出现困难一筹莫展时,王老师采取了缩小观察范围,转移学生注意,开拓学生思路,打破定向思维的方法,促进学生唤醒已有知识,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圆心角”移开,去另寻途径,集中于“圆弧与圆周的比”这一关键点上。最后,终于解决了问题。
在发现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以突显学习者的自主地位,达到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的能力提高目的。因此,我认为,王老师的引导及时降低了难度,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成功的。
2. 在巩固发现成果阶段,王老师设计的活动和分组是否合适呢?有没有更好的活动和更合理的分组方法呢?
答:在巩固发现成果阶段,王老师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活动,我认为合适。这种活动是建立在“自主探究”环节基础上的巩固提高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活动设计。分组的方法是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一次比赛,要求大家不许拆开圆锥模型,利用手头的测量工具,求出它的侧面积,因为测量和计算,任务简单,所以两个人就能操作任务简单,一个同学负责测量和记录,另一个同学负责计算, 2人足以完成。当然也有“更好”的分组方法,如自由组合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组际竞争,但可是会造成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而且对于学困生不太理想,会加重学困生在学习上的挫折感,严重不利于学困生的个体发展和班级的整体发展。总的来说,王老师的做法是很成功的。
3. 在课堂上总是会有像王楠那样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也会有像李默那样成绩较差的学生,怎样将每个学生都调动起来,让基础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让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呢?
答: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不管运用什么方法,都要让每个学生在一节课后都要有所得,无论得到的是高层次还是低层次,都是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者的自信心。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调动起来,让基础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让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开动脑筋,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⑴教师合理设计课堂中的各个环节,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性,能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且有机会回答。对于较难的问题,基础好的学生想到了,不要急于让他回答,再给点时间让反应慢的学生也再思考一下;对于简单的问题,多把机会给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使他有自信。
⑵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理分组,各组内应该有好、中、差成员,给各个成员明确分工,学习能力强的为组长,负责指导与辅导,表达能力好的负责发表小组观点,较差的可以负责动手操作或者记录等方面事情,这样,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事做,而不是旁观者。最后实施小组评价,使小组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所做事情对小组成绩的影响。
⑶采用“兵带兵”的互动学习方式,让基础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在评价上进行捆绑评价,就会让所有学生动起来。
4. 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她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分配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是否意味着老师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就可以什么都不做呢?如果不是,你认为王老师在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她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分配给学生自己去“发现”,但这不意味着老师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就可以什么都不做。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知识。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的发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这堂课上王老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问题:“我们一起来把圆锥的表面积公式推导出来吧。”确立了学习的对象,这是探究的基础。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检验”:第一个假设:如果能够求出侧面积,表面积就迎刃而解了。为解决这个假设,又产生一个新的假设:如果知道了扇面占据圆面的比例,就可以求出侧面积了。当学生在“发现”过程中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时,王老师又及时给予支持,降低知识坡度,激活学生经验,缩小关注范围,修正学生思维。这样层层深入,最终引导学生完成了问题的探究,解决了最初的问题。
5. 你认为王老师的这堂数学课有哪些优点?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和应该注意的方面?
答:我认为王老师在这堂课上表现出来的优点是: ⑴教学中能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了优秀生的学习热情,又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自信,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了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⑵非常重视让学生自主发现,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的过程,给学生充足的自主。 ⑶善于观察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点拨,给予学生合适的评价,选择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认为可以改进和注意的地方是∶ ⑴建议将小组人数增加到4-6人,由小组长带领探究,各小组合作完成相关数据的测量后,进行结果对照,如果计算结果不一致,找出原因,纠正错误,统一答案。
⑵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探究的时间要适宜,20分钟的探究时间过多了,课堂只有45分钟,时间是很有限的。
⑶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多样,更准确。 ⑷课前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内容,可避免上课探究时“卡壳”,提高课堂效率。 可选案例下 《“艰难破壳”的丑小鸭》案例分析.doc 1.许老师在哪些地方的提问较好地启发了学生? 答:许老师在导入本节课时运用了质疑导入法,巧妙设问“两个问题:丑小鸭是小鸭子么?为什么大家都叫它丑小鸭?”,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丑小鸭为什么那么伤心?它当时会怎么想呢?等”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