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32.79 KB
- 文档页数:8
筒式微孔膜过滤器验证方案江西隆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一、方案的起草与审批1.1验证方案的起草1.2方案审核1.3方案批准目录1.基本情况 (3)2.概述 (3)3.验证项目和验证方法 (4)3.1 起泡点试验 (4)3.2 药液适应性实验 (6)3.3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7)4. 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8)5. 再验证周期 (8)6. 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9)7. 附件一:预确认记录 (10)7. 附件二:验证证书 (11)1.基本情况设备器具名称:筒式微孔滤膜过滤器设备器具型号:设备器具用途:产品的除菌过滤生产商:安装地点及使用单位:车间岗位。
主要技术参数:2.概述本滤器是筒式微孔滤膜过滤器,滤器材质为优质不锈钢(316L),滤膜材质是聚丙酰胺(或醋酸纤维素、聚丙烯等)。
本滤器用于本公司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微生物等杂质,正常的使用程序是先按照“工器具清洁操作操作规程”进行用前或用后清洗,洗好的滤器在存放间晾干后装上滤膜,如需要按照本滤器要求的灭菌条件进行灭菌后待用。
由于滤膜的孔径以及它的稳定和可靠的过滤性能直接关系到成品的微生物限度,因此,为了确保本滤器的完好过滤性能,特制订本验证方案对本滤器进行验证。
3. 验证项目和判断标准3.1 起泡点试验3.1.1 目的确定使用的药液过滤器孔径与工艺规定使用的孔径是否相符。
3.1.2 实验用材料、介质和器具无油无菌压缩空气、压力表、纯化水3.1.3 方法将已清洁的滤器装上待测滤膜,按照滤器的使用说明固紧罗栓,用注射用水充分浸润,夹闭排气孔,将进液端用高强度管道与压力表和无菌压缩空气或氮气连接,逐渐开启供气阀,向待测过滤器中通入无菌压缩空气或氮气,观察过滤器组合中的压力表示数的变化。
当过滤器组合的后部导管出口处出现第一个气泡时,读取压力表指示值,此压力数值即为过滤器滤膜的起泡点压力,将此压力与下表对照,可得出待测过滤器滤膜的实际孔径。
3.1.4 判断标准待测过滤器起泡点压力应大于或等于下表所示孔径所对应压力数值:表1.过滤器滤膜孔径与起泡点压力对照表3.1.5.实验结果表2.滤器的起泡点实验结果3.2 药液适应性试验3.2.1 目的了解过滤器对药液的适用性,以确认药液过滤所用滤器和滤材的材质。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无菌检查SOP(薄膜过滤法)1.目的为规范无菌检查方法及无菌检查全过程的操作,最大限度防止试验操作过程造成的污染,确保结果准确。
2.范围本SOP适用于生物制品的中间产品(包括原液、纯化产物、半成品、生产中的液体、辅料等)、成品的无菌检查。
只要供试品性状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3.定义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4.职责4.1.QC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及执行;4.2.QA、QC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核;4.3.质量总监负责批准本规程;4.4.QA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
5.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6.材料6.1.无菌检查用物品、物料要求:所有物品、物料进入无菌室前,均应经过高压蒸汽灭菌(121℃40分钟,放灭菌指示卡)或180℃干烤2小时或其它经过验证的方法消毒后传入无菌室;如不能用前者消毒方式消毒的物品,须经消毒液浸泡、擦拭后传入无菌室。
6.2.无菌检查环境要求: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下的局部洁净度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6.3.仪器、设备与设施集菌仪、显微镜、台式灭菌器、无菌试验室(万级)、超净工作台(万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每月环境检测(沉降菌、浮游菌、尘埃粒子)合格后,方可使用。
20-25℃培养房或培养箱、30-35℃培养房或培养箱。
6.4.试验用具:洁净工作服(洁净底服、十万级工作服、万级工作服、鞋套)、工作鞋、口罩及帽子;无菌医用手套或一次性乳胶医用手套:试验前及试验过程中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封闭式集菌培养器(双针头、三联及单针头、三联):薄膜孔径不大于0.45μm,直径约为 50mm。
根据供试品及其溶剂的特性选择滤膜材质。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直径5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菌液的制备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10ml的无菌营养肉汤中在30~35℃下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至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中,在23~28℃下培养24~48小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2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4.9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2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4.9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本实验是关于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的验证。
验证结果应显示的微生物控制菌试验方法,对检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符合验证要求。
1.2原理按照已建立的药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通过已知菌数试液的对照菌的培训对照,验证其操作方法适合该药品的微生物控制菌的检测的正确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选择相应的阴性对照菌。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控制菌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观测是否长菌来判断。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菌性。
试验结果应显示;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应检出试验菌。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5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0.45um直径50mm)、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4.1试验菌种的制备和稀释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相应的营养肉汤或BL增菌液10ml中,30~35℃培养18~24小时。
过滤器验证方案过滤器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对特定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
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过滤器通常被用于验证用户输入的数据,以确保其符合特定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一种过滤器验证方案,以帮助开发人员设计和实施安全可靠的数据过滤机制。
一、过滤器的作用和重要性过滤器作为一种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对输入、输出或中间数据进行检查和修改,以达到预期的要求。
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过滤器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通过验证用户输入的数据,过滤器可确保输入的数据不包含潜在的威胁和非法内容,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二、过滤器验证方案的设计原则1. 输入验证:过滤器应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特定的格式和标准。
例如,对于密码输入框,过滤器可以检查密码长度和字符组成,防止简单的密码和常见的字典攻击。
2. 数据过滤:过滤器应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过滤和清理,以删除潜在的恶意内容和危险代码。
例如,通过删除HTML标签和JavaScript代码,过滤器可以防止跨站脚本攻击(XSS)和SQL注入攻击。
3. 输出转义:过滤器在输出数据时应进行适当的转义,以防止恶意用户利用特殊字符进行攻击。
例如,对于用户在评论框中输入的内容,过滤器可以将HTML特殊字符进行转义,避免HTML标签的渲染和执行。
4. 异常处理:过滤器应对异常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记录,以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输入的数据不符合预期的格式,过滤器应提供有用的错误信息,而不是简单地拒绝请求。
三、过滤器验证方案的实施步骤1. 确定需要过滤的数据:首先,开发人员需明确需要过滤的数据类型和内容。
例如,需要过滤用户的用户名、密码、邮件地址等。
2. 设计过滤器规则:根据用户输入的数据类型和预期的标准,设计合适的过滤器规则。
例如,对于邮件地址,过滤器可以检查地址是否包含@符号,以及是否符合常见的邮件地址格式。
3. 实现过滤器代码:根据设计好的规则,开发人员需实现过滤器代码。
无菌检测(薄膜过滤法)
1、用到的设备和仪器:
集菌仪,一次性集菌器,酒精灯,电子打火消毒喷枪,不锈钢镊子、无菌均质袋(无菌锥形瓶)、不锈钢剪刀、电子天平、玻璃注射液瓶
2、环境要求:检验前先开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半小时。
3、供试液制备:根据样品要求稀释。
4、过滤:先把集菌器硅胶管有挡头的一头放在集菌仪泵头外面,然后把硅胶管压在泵头上。
(注意这里容易把硅胶管压破),针头和瓶口每次使用前都要用电子打火消毒枪灼烧消毒。
过滤供试液和冲洗液时按上集菌器上面的帽。
供试液和冲洗液过滤完后,拿下上面的帽,按上下面的堵头,用止血钳夹住两个集菌器的硅胶管,向一个菌菌器中泵入10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打开止血钳,夹住已注入培养基的集菌器硅胶管,向两个集菌器中各泵入100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放下装培养基的瓶子,打开集菌仪的泵头,距集菌器上口近端加上夹子,从硅胶管分开处夹断,然后把断口按在集菌器上面有过滤膜的口上。
5、接种:其中一个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接入小于100cfu的阳性菌1ml,做为阳性对照。
33摄氏度培养72小时。
6、培养: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33℃培养14天。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23℃培养14天。
注:此操作没有具体到品种,如果要具体到品种,样品加入量要根据产品特性和批量来决定。
培养基加入量要在符合药典和法规要求的同时通过方法验证来得到。
薄膜过滤微生物测试法一、培养皿的准备1.配备与待测样品数相同的无菌培养皿,另上一个作对照组(每种培养剂一个对照组),在每个培养皿上标上待测样品的记号2.用烧过的镊子将无菌吸收垫从包装袋中取出,放入每个培养皿中,每取一个吸收垫,镊子需用火烧一次3.打开培养皿盖子到刚能加上约1.8ml的培养剂在吸收垫上,强烈建议使用装有培养剂的小安瓿瓶、小瓶或小管,当处理大量样品时,可使用无菌的吸管来分配培养剂二、培养剂的种类:总菌数橙血清培养剂酵母和霉菌数橙血清培养剂大肠杆菌数MF-Endo培养剂粪便大肠杆菌数M-FC培养剂4应有足够的培养剂加入每个培养皿,使过滤膜能适当地粘附着吸收垫。
但过多的培养剂会引起菌落扩展重叠,常常得不到正确的计数结果。
有需要时,建议调整推荐的培养剂数,以便粘附和菌落生长。
三.过滤器支架的准备:1.打开预先灭菌的过滤器支架或将过滤器座、漏斗和漏斗盖在沸水中浸没一分钟作消毒。
若没有沸水,用95%酒精喷洒于漏斗和漏斗盖,然后将其点燃,在火熄灭以后,让过滤器冷却至40℃以下,如果必须使用酒精,漏斗必须用耐火材料制造。
2.用水煮过或火焰灭菌钳子,将无菌过滤器的底座部分安装于过滤烧瓶或真空管道上。
3.用火烧过的镊子放一张无菌薄膜在过滤器底座上,根据测试目的,使用特定的过滤膜:总菌数/大肠杆菌数:0.45um薄膜酵母菌和霉菌:0.80um薄膜4.用水煮过或火焰灭菌钳子,将过滤器漏斗和漏斗盖放置于底座上。
如漏斗盖带有管口,则在管口处装上过滤器,或予以封住。
待过滤器的温度低于40℃后才可加样品。
5.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样品都完成过滤。
四.样品的过滤和平板培养1.无菌地将样品直接倒入消毒和冷却的过滤器漏斗中。
盖上过滤器漏斗的盖子。
若使用勺,须将勺放在95%的酒精的烧杯中。
2.施加真空,使样品通过薄膜。
无菌地打开装有无菌水的玻璃瓶,先用火烧螺纹处,然后倒入约20毫升无菌水于过滤漏斗内,进行冲洗。
施加真空,使无菌水通过薄膜。
过滤器验证方案起草人:起草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医药有限公司1、引言1.1.验证小组人员及责任1.2 概述过滤器在医药工业上主要用于水和气体的纯化、去微粒、去细菌、分子分离及产品的浓缩,由于过滤材料、结构不同,性能亦不同。
有两种基本型式的过滤器:一种是深层纤维过滤器,无所谓孔径大小,过滤时难免有少量大颗粒物质进入滤液,特别在压力波动情况下,更易如此;另一种是微孔过滤器,滤膜孔径较为均匀,对于空气中的微粒更由于惯性和静电作用,使其滞留的效率更高,能挡住比孔径小3~5倍的尘粒,且微孔滤膜孔隙率高,因而阻力小,过滤速度较常规滤材快数10倍.1.3.验证目的建立过滤系统(过滤器)验证标准操作程序,通过检查、试验及长期运行,确认过滤系统(过滤器)达到设计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过滤器系统(过滤器)的适用性。
适用范围:所有过滤系统(过滤器)的验证1.3.1微孔过滤器材质要求滤芯的材料选择主要考虑它们对众多化学溶液的抗腐性,被过滤液体与滤芯材料之间的化学相容性是十分关键的,一般选择滤芯的材料是看对被过滤液是否有耐腐性。
1.3.2微孔孔径及孔隙要求微孔孔径是指流过过滤器孔洞或通道的大小,一般用起泡点方法检查孔隙是在过滤器结构中的空间,应按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孔径和孔隙。
1.3.3疏本性和亲水性选择疏水性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表面张力较大的液体(如水)难以透过,做起泡试验要用异丙醇等溶液湿润。
亲水性材料(如尼龙、聚砜),象水这种表面张力较大的液体易于通过,做起泡试验时不必预先湿润。
1.3.4 起泡点在一块充分浸湿的过滤膜上,气体能从其中最大的毛孔束穿透(置换液体)形成气流时的压力就是起泡点压力。
1.3.5滤膜的类别根据微孔大小及用途、滤膜过滤器可分为:(1)微孔过滤:孔径0.1~1.0μm用于除微粒;0.22μm去除细菌;0.1μm去除病原体。
(2)超滤:孔径约5nm,用于分子分离、病毒分离、胶质分离、水质纯化,(3)反渗透:孔径约0.5nm,用于去盐、水质纯化、抗生素浓缩。
深圳迈德士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Array目录1. 验证方案的起草和审批1.1 验证方案的起草1.2 验证方案的审批2. 验证小组人员名单3. 概述4. 验证目的5. 验证内容5.1 安装确认5.1.1 资料档案5.1.2 设备材质5.1.3 环境状况5.1.4 公用介质5.2 运行确认5.3 性能确认6.时间进度表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7.再验证8.最终评价及验证报告1. 验证方案的起草和审批1.1 验证方案的起草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1.2 验证方案的审批2. 验证小组成员名单3. 概述本薄膜过滤器采用优质硅酸盐材料制成,能承受热压消毒,法兰口均为精工平磨,密合性能良好。
滤膜材质是聚丙酰胺(或醋酸纤维素)。
本滤器用于本公司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及热球导管的无菌检查过滤,正常的使用程序是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用前或用后清洗,洗好的滤器晾干后装上滤膜,放入高压蒸汽灭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菌锅0.1MPa121℃灭菌30min待验证。
由于滤器本身的无菌度以及其稳定性和可靠的过滤性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为了确保本滤器的过滤除菌符合检测要求,制定本验证方案对本滤器进行性能验证。
4. 验证目的通过验证本滤器的过滤除菌符合技术要求,确保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验证内容5.1 安装确认5.1.1 资料档案检查人:检查日期:5.1.2设备材质硅酸盐材料制成,能承受热压消毒,法兰口均为精工平磨,密合性能良好。
滤膜材质是聚丙酰胺(或醋酸纤维素)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5.1.3.环境状况检查人:检查日期: 5.1.4.公用介质 检查人: 检查日期: 5.2.运行确认检查人: 检查日期: 5.3. 性能确认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检查人:检查日期: 6.0时间进度表 7.0再验证 7.1检验周期薄膜过滤器检验周期为一年,修理后随时检验 8.最终评价及验证薄膜过滤器验证报告及最终评价表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一、验证目的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在建立无菌检查法时,需要进行验证,为保证产品质量,根据药典要求对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无菌检查法进行验证。
通过验证,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无菌检查.二、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及设备三、验证1、测试环境条件所有检查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能防止微生物污染。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已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符合要求。
2、培养基的适用性试验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支,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结果见下表结果符合规定。
2.2灵敏度检查2.2.1 菌种及来源检验用的培养基菌种以及试剂2.2.2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菌液制备培养基的接种2.2.3改良马丁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菌液制备培养基的接种2.2.4结果空白对照管无菌生长,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该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规定。
四、方法学验证试验薄膜过滤法将 1004041 1004042 1004051 三批样品30支,作为供试品,按薄膜法过滤,用冲洗液冲洗三次,每次100ml,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加入配制好的试验菌,过滤。
取出滤膜接种至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中,另取一装有同体积培养基的容器,加入等量试验菌,作为对照,按规定温度培养。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菌、生孢梭菌培养管,在30—35℃培养5天。
接种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培养管,在23—28℃培养5天。
方法学验证检测结果结论:上述试验表明,该供试品在该检查量和检查条件下无抑菌作用,该品种可在此条件下进行无菌检测。
五、供试品无菌检查取稳定性考察的复方氨林巴比妥样品,批号为: 1004041 1004042 1004051各20支,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进行薄膜过滤法检查,阳性对照管按规定的温度培养菌48—72小时内应正常生长、阴性对照管、供试品管按规定的温度培养14天均为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
微孔滤膜除菌过滤器验证报告该微孔滤膜除菌过滤器验证工作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工程部、生产部、中心检验室及生产车间有关人员参与实施。
验证小组成员目录1.根本情况 (3)2.概述 (3)3.验证工程和验证方法 (4)3.1 起泡点试验 (4)3.2 过滤器溶出物检查实验 (5)3.3 过滤器清洁度检查实验 (6)3.4 药液适应性实验 (6)3.5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7)4. 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8)5. 再验证周期 (8)6. 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9)7. 附件一:预确认记录 (10)7. 附件二:验证证书 (11)设备器具名称:微孔滤膜除菌滤器设备器具型号:设备器具用途:中间产品的除菌过滤生产商:安装地点及使用单位:车间岗位。
主要技术参数:本滤器是微孔滤膜滤器,滤器材质为优质不锈钢〔316L〕,滤膜材质是聚丙酰胺〔或醋酸纤维素〕。
本滤器用于本公司无菌原料药的最后除菌过滤,正常的使用程序是先按照“工器具清洁操作操作规程〞进行用前或用后清洗,洗好的滤器在存放间晾干后装上滤膜,按照本滤器要求的灭菌条件进行灭菌后待用或待验证。
由于滤器本身的无菌度以及它的稳定和可靠的过滤性能直接关系到成品的无菌度,因此,为了确保本滤器的过滤除菌性能,特制订本验证方案对本滤器进行性能验证。
3. 验证工程和判断标准起泡点试验目的确定使用的药液过滤器孔径与工艺规定使用的孔径是否相符。
3.1.2 实验用材料、介质和器具无油无菌压缩空气、压力表、注射用水、3.1.3 方法将已清洁和灭菌的除菌滤器装上待测滤膜,按照滤器的使用说明固紧罗栓,用注射用水充分浸润,夹闭排气孔,将进液端用高强度管道与压力表和无菌压缩空气或氮气连接,逐渐开启供气阀,向待测过滤器中通入无菌压缩空气或氮气,观察过滤器组合中的压力表示数的变化。
当过滤器组合的后部导管出口处出现第一个气泡时,读取压力表指示值,此压力数值即为过滤器滤膜的起泡点压力,将此压力与下表对照,可得出待测过滤器滤膜的实际孔径。
捷众生物化学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文件编号:QY·TS·05·007-00批准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捷众生物化学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目录1.验证目的2. 验证频次3. 验证操作容与要求3.1. 验证操作试验3.2 试验菌要求3.3.验证方法步骤3.4. 验证准备3.5验证试验操作4.验证结果评价分析5.附件1.验证目的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即确认供试品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2. 验证频次2.1. 建立药品的无菌检查法时2.2. 修订检验方法时2.3. 供试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3. 验证操作容与要求:3.1. 验证时,按“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的规定要求进行验证操作试验:3.1.1. 对每一试验菌应逐一进行验证。
3.1.2.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
3.1.3.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3.2 试验菌要求:3.2.1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3.2.2验证试验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之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当同时进行时,若验证试验失败,则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结果是不成立的3.3.验证方法步骤:3.3.1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3.3.2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无菌标准评价方法“0.9%氯化钠注射液(三层共挤膜袋)的无菌检查”对检品中无菌检查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4. 验证准备:准备验证所需的供试品、培养基、试药试剂、仪器设备和菌种。
无菌检测(薄膜过滤法)
1、用到的设备和仪器:
集菌仪,一次性集菌器,酒精灯,电子打火消毒喷枪,不锈钢镊子、无菌均质袋(无菌锥形瓶)、不锈钢剪刀、电子天平、玻璃注射液瓶
2、环境要求:检验前先开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半小时。
3、供试液制备:根据样品要求稀释。
4、过滤:先把集菌器硅胶管有挡头的一头放在集菌仪泵头外面,然后把硅胶管压在泵头上。
(注意这里容易把硅胶管压破),针头和瓶口每次使用前都要用电子打火消毒枪灼烧消毒。
过滤供试液和冲洗液时按上集菌器上面的帽。
供试液和冲洗液过滤完后,拿下上面的帽,按上下面的堵头,用止血钳夹住两个集菌器的硅胶管,向一个菌菌器中泵入10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打开止血钳,夹住已注入培养基的集菌器硅胶管,向两个集菌器中各泵入100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放下装培养基的瓶子,打开集菌仪的泵头,距集菌器上口近端加上夹子,从硅胶管分开处夹断,然后把断口按在集菌器上面有过滤膜的口上。
5、接种:其中一个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接入小于100cfu的阳性菌1ml,做为阳性对照。
33摄氏度培养72小时。
6、培养: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33℃培养14天。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23℃培养14天。
注:此操作没有具体到品种,如果要具体到品种,样品加入量要根据产品特性和批量来决定。
培养基加入量要在符合药典和法规要求的同时通过方法验证来得到。
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摘要:一、概述二、薄膜过滤法的原理三、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操作步骤四、注意事项五、对照试验与验证正文:一、概述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是一种用于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能够有效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薄膜过滤法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对照试验与验证。
二、薄膜过滤法的原理薄膜过滤法是利用微孔膜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和捕捉,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培养、计数和鉴定。
微孔膜的孔径大小可以选择,以筛选出所需大小的微生物。
三、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操作步骤1.准备样品:按照药典规定,将待检测的药品制备成适当的溶液或悬浮液。
2.薄膜过滤:将制备好的样品过滤至微孔膜上,利用真空泵或其他方法将溶液中的微生物过滤出来。
3.冲洗:用无菌水冲洗过滤后的微孔膜,去除残留的样品。
4.培养:将冲洗后的微孔膜放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可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进行调整。
5.计数:培养后,对产生的菌落进行计数,计算微生物限度。
四、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微生物污染。
2.选择合适的微孔膜孔径,以保证筛选出目标微生物。
3.冲洗时要充分,避免微孔膜上的微生物残留。
4.培养条件要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进行调整,以保证菌落的准确计数。
五、对照试验与验证对照试验是验证薄膜过滤法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与公认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对照,评估薄膜过滤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对照试验可以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总之,2015版药典薄膜过滤法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通过掌握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深圳迈德士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Array目录
1. 验证方案的起草和审批
1.1 验证方案的起草
1.2 验证方案的审批
2. 验证小组人员名单
3. 概述
4. 验证目的
5. 验证内容
5.1 安装确认
5.1.1 资料档案
5.1.2 设备材质
5.1.3 环境状况
5.1.4 公用介质
5.2 运行确认
5.3 性能确认
6.时间进度表
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
7.再验证
8.最终评价及验证报告
1. 验证方案的起草和审批
1.1 验证方案的起草
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
1.2 验证方案的审批
2. 验证小组成员名单
3. 概述
本薄膜过滤器采用优质硅酸盐材料制成,能承受热压消毒,法兰口均为精工平磨,密合性能良好。
滤膜材质是聚丙酰胺(或醋酸纤维素)。
本滤器用于本公司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及热球导管的无菌检查过滤,正常的使用程序是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用前或用后清洗,洗好的滤器晾干后装上滤膜,放入高压蒸汽灭
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
菌锅0.1MPa121℃灭菌30min待验证。
由于滤器本身的无菌度以及其稳定性和可靠的过滤性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为了确保本滤器的过滤除菌符合检测要求,制定本验证方案对本滤器进行性能验证。
4. 验证目的
通过验证本滤器的过滤除菌符合技术要求,确保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验证内容
5.1 安装确认
5.1.1 资料档案
检查人:检查日期:
5.1.2设备材质
硅酸盐材料制成,能承受热压消毒,法兰口均为精工平磨,密合性能良好。
滤膜材质是聚丙酰胺(或醋酸纤维素)
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
5.1.3.环境状况
检查人:
检查日期: 5.1.4.公用介质 检查人: 检查日期: 5.2.运行确认
检查人: 检查日期: 5.3. 性能确认
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
检查人:
检查日期: 6.0时间进度表 7.0再验证 7.1检验周期
薄膜过滤器检验周期为一年,修理后随时检验 8.最终评价及验证
薄膜过滤器验证报告及最终评价表
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
薄膜过滤器验证方案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