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
1、话剧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东皇太一庙正殿,那里神像林立, 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气氛。
(2)交代当时的自然环境: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 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的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 体和精神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创作背景
《屈原》创作于1942年,此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 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 的斗争。
文体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 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 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按艺术表现形式来分,可 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篇幅长短来分, 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作品类型来分,可分为 悲剧、喜剧、正剧。
第17课:屈原
作者:郭沫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来表 现时代主题的写法。
2、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展 开丰富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 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 等,四川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 成仿吾、张资平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女 神》。1924年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倡导革命文学。
当堂检测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 A.帘幕 神象 咆哮 俄顷 B.鞠躬 骚动 焚烧 庙宇 C.徘徊 收揽 波澜 暴炸 D.合笼 驰骋 婵娟 雷霆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