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的会谈及会谈技巧共75页
- 格式:ppt
- 大小:5.42 MB
- 文档页数:75
个案⼯作基本技巧个案⼯作基本技巧 普通社会⼯作在本职⼯作之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或公益性⼯作。
这种社会⼯作是相对于本职⼯作⽽⾔的,可以称为普通社会⼯作。
那么社会⼯作个案⼯作基本技巧有哪些呢,⼀起来了解⼀下! 1.会谈 (1)个案会谈的类型。
包括建⽴关系的会谈、收集资料的会谈、诊断性会谈、治疗性会谈和⼀般性咨询会谈。
(2)个案会谈的安排。
包括3个⽅⾯的任务:个案会谈的准备、个案会谈的内容安排以及会谈内与会谈外的衔接。
(3)个案会谈的技巧 ①⽀持性技巧:是社会⼯作者借助⼝头和⾝体语⾔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系列技术。
主要包括专注、倾听、同理⼼、⿎励。
②引导性技巧:是社会⼯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过往经验的⼀系列技巧。
包括:澄清、对焦、摘要。
③影响性技巧:是社会⼯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法的⼀系列技巧。
包括:提供信息、⾃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2.记录 (1)个案记录的⽅式。
包括:⽂字记录、录⾳、录像。
(2)个案记录的要求。
包括:个案记录的基本格式要求;现在与过去;实事与推断。
(3)个案记录的作⽤。
可以⽤于跟进服务、社会⼯作者评估、转介依据、机构评估依据和未来研究的参考。
3.收集资料 (1)会谈的.运⽤。
包括:⾃我陈述、对答⽅式。
(2)调查表的运⽤。
调查表包括:结构式调查表和⾮结构式调查表。
(3)观察的运⽤。
包括:参与观察、⾮参与观察。
(4)现有资料的运⽤。
包括:⽂献记录、实物。
4.策划⽅案 (1)⽬标清晰⽽且现实。
服务⽬标制定的要求: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
(2)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
要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主、以服务对象⾝边的重要他⼈为参与者、以其他重要他⼈为⽀持者。
(3)策略合理。
包括服务策略与服务⽬标⼀致,服务策略之间的协调。
5.评估 (1)正确运⽤评估类型。
①根据不同评估任务选择不同类型的评估。
②综合运⽤不同类型的评估。
个案会谈的各类技巧一、个案会谈的支持性技巧个案会谈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
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
支持性技巧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
表达专注专注是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
在某些人生的重要时刻,有人陪伴是非常重要的。
当工作者以专注的神情面对案主,案主就会感觉“他与我同在”、“他在专心地陪伴我”,这无疑会给案主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专注行为的品质,反映着工作者知觉能力的敏感程度,优秀的个案工作者都会注重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
专注技巧既表现为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二专注,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
生理上的专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面向案主:工作者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对案主,这种表现意味着“我愿意帮助你”、“我愿意留在这儿陪你”。
2、上身前倾:坐在椅子上,上身略微前倾。
前倾的姿势意味着“我对你和你说的话感兴趣”、“我对你是友好的”。
开放的姿势:双手放开而不是抱住双肩。
3、良好的视线接触:会谈中工作者应与案主保持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四处巡视。
主动倾听是指工作者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
专注与倾听是不可分开的,是同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
完全主动的倾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4、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工作者在会谈中的二个重要职责就是鼓励案主多说话,自己多倾听。
工作者的倾听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在倾听时要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经验部分、行为部分和情感部分。
5、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有声语言不可能完全独立地传递信息,总有身体语言相伴左右,人在说话时,脸上总有一定的表情或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往往起着对有声语言的辅助和强调作用。
比较于有声语言,身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有更大的优势,如身体语言可以独立传递信息,从案主双腿不停抖动的动作就可以知道案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个案面谈技巧进行面谈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交换信息的过程.社会工作者通过面谈可以收集服务对象的各种信息,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所有信息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面谈过程的成功与否对于正确找出服务对象的问题,运用适合的介入模式,制定合理的服务方案起着重要作用。
一、面谈中的技巧运用要想和服务对象进行有效交流,技巧的运用很重要。
1.先期破冰工作很重要,有利于消除双方戒备心理,拉近距离,从而更易于获取有价值的东西;在初次和服务对象接触时,因为诚信关系尚未建立,服务对象一般比较敏感,因此社工需注意自己的表情、身体形态等,尽量给服务对象以放心、安全的感觉。
2.要找到突破口。
一般来说,对不熟悉的服务对象,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的方式效果并不好。
因此必须找到一个对方感兴趣的切入点,激起其表达欲,使对方进入角色并兴奋起来;如有些服务对象对于网络游戏比较感兴趣,社工在与其面谈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引发服务对象的谈话兴趣,但是要避免不懂装懂,如果不是很了解,可以真诚地对服务对象说:“对不起,我对这些不是很了解,你可以为我解释一下吗?”假装了解,只会让服务对象产生不信任感,从而阻碍工作的进程。
3.必须有意识控制节奏及主题,避免迷失方向的漫谈,不能由对方天马行空。
有时会出现东拉西扯、毫无头绪的漫谈,社工应该适时地作出反应,礼貌地打断其思路,如社工可以提醒服务对象说:“我们似乎偏离了谈话的主题,让我们回到该谈的正事上来”,以引导其回到主题上来。
4.要善于挖掘语言中的深层含义。
一方面是顺藤摸瓜,启发对方逐步深入;另一方面要善于思考,结合对方性格特点及文化背景,进行深度挖掘,拔出萝卜带出泥。
二、如何解决面谈过程中的问题交流中最尴尬的局面往往是出现了双方无话可说的情况,即我们所说的沉默。
无话可说有时候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说的根本不感兴趣,有时候是因为我们说的意思和对方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我们的表达不够清晰,也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缺乏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沟通技巧。
在个案讨论中的有效交流话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参与各种讨论与交流。
而在个案讨论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则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将探讨在个案讨论中的有效交流话术,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在个案讨论中要尊重他人的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视角,不同的观点会在讨论中产生。
因此,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前,我们应该先聆听他人的意见,并且尊重他们的观点。
当我们表示赞同或不同意时,要用平和的语气和理性的论据来陈述,并避免使用攻击性的言辞。
其次,为了更好地交流,我们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个案讨论通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我们应该避免冗长的陈述和过多的细节。
将观点简洁地总结成几个关键要点,并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有助于他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并且节约时间,使讨论更加高效。
此外,在个案讨论中,我们需要善于运用提问来引导他人的思考和表达。
提问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同时也可以让他人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在提问时,我们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有哪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或者“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疑问?”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他人思考和表达,促进更深入的讨论。
此外,在个案讨论中,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和反馈。
倾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当他人表达完观点后,我们可以给予肯定或者反馈,以展示对其观点的尊重和关注。
可以使用一些表达方式,如“我理解你的观点,因为......”或者“我能理解你的担忧,但是我认为......”。
这样可以促进更好的交流和共识。
最后,我们需要记住,在个案讨论中,我们不仅是说话的一方,也是倾听的一方。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打断他人的发言,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人表达完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争论激烈的情况下。
第四篇专业服务第一章专业工作技巧一、个案工作常用技巧(一)会谈技巧1、支持性技巧(1)专注:社工借助友好的视线接触、开放的姿势以及专心的态度关注服务对象的表达。
(2)倾听:社工用心聆听服务对象传达的信息,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
(3)同理:社工设身处地地体会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理解他的想法和要求。
(4)鼓励:社工运用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方式肯定服务对象的一些积极表现,例如,点头、微笑等,是社工常用的鼓励方式。
2、引领性技巧(1)澄清:社工引导服务对象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
(2)对焦:社工将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者宽泛的讨论收窄,集中讨论的焦点。
(3)摘要:社工将服务对象长段谈话或者不同部分的话题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其中的要点。
3、影响性技巧(1)提供信息:社工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巧。
(2)自我披露:社工有选择地袒露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处理事情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参考。
(3)建议: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有利于服务对象改善生活状况的建设性意见。
(4)忠告:社工向服务对象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性或者必须采取的行为。
(5)对质:社工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
(二)建立关系1、感同身受社工在与服务对象接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服务对象所面对的处境,把自己置于服务对象的位置上,体会服务对象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2、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不了解,社工就需要借助澄清服务对象的目标、彼此的希望和角色等方式,与服务对象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
3、制造气氛通过选择和安排与服务对象初次见面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气氛,促进专业合作关系的建立。
4、积极主动社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友善的行为可以减轻服务对象的紧张和不安,增强服务对象的改变信心。
(三)收集资料1、会谈的运用与服务对象会谈是社工收集资料的直接有效方法。
个案会谈技巧个案会谈是指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社工服务等领域中,与个体或家庭进行的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个案会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咨询师或治疗师更好地了解个体或家庭的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个案会谈时,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便更好地与个体或家庭进行交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个案会谈技巧,帮助咨询师或治疗师更好地进行个案会谈。
1. 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进行个案会谈的第一步。
在与个体或家庭进行交流时,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和关心,让个体或家庭感受到自己的信任和支持。
在交流过程中,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以便更好地与个体或家庭进行沟通。
2. 倾听和理解在进行个案会谈时,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倾听和理解个体或家庭的问题。
在倾听和理解的过程中,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以便更好地与个体或家庭进行沟通。
在倾听和理解的过程中,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与个体或家庭进行沟通。
3. 提问和反馈在进行个案会谈时,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提问和反馈个体或家庭的问题。
在提问和反馈的过程中,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以便更好地与个体或家庭进行沟通。
在提问和反馈的过程中,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与个体或家庭进行沟通。
4. 探索和解决问题在进行个案会谈时,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探索和解决个体或家庭的问题。
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以便更好地与个体或家庭进行沟通。
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与个体或家庭进行沟通。
5. 结束会谈在进行个案会谈时,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结束会谈。
在结束会谈的过程中,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以便更好地与个体或家庭进行沟通。
在结束会谈的过程中,咨询师或治疗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与个体或家庭进行沟通。
沟通要掌握什么技巧 对⼈尊重的态度和同感的理解是需要通过语⾔来传递或表达的,因此,沟通双⽅运⽤语⾔的能⼒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
运⽤好语⾔符号 第⼀,把话说得悦⽿,悦⽿的声⾳会令⼈⼼情舒畅。
第⼆,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明⽩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
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词尽量科学准确。
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份和场合。
第五,把话说得巧妙。
例如,如何说好第⼀句话?怎么才能开启对⾃⼰有利⼜令对⽅愉悦的话题,⼀般的原则是寻找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的有知区域,⽽要避开对⽅忌讳的区域和⾃⼰的⽆知区域。
巧妙使⽤⾝体语⾔ ⾝体符号包括⼈的眼神、⾯部表情、⾝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
专家认为,在⼈⾯对⾯的信息沟通中,有6 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体符号传递的。
⾝体符号具有⽆伪装性的特点,⼈可以⾔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
⼈们可以通过恰当的⾝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对对⽅的尊重、接纳、关⼼,更可以通过细⼼地观察对⽅的⾝体符号解读其内⼼世界。
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与⼈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不重视等信息,进⽽会引起对⽅很多的⼼理活动: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
空间因素是指⼈与⼈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氛。
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热情与友好,与⼈擦肩⽽过没有任何表⽰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
⼀般⽽⾔,⼈与⼈之间相隔O厘⽶~15厘⽶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热烈;15厘⽶~75厘⽶是个⼈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215厘⽶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正式;215厘⽶以上是⼤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理的联系,但在⼀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
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沟通的距离。
个案会谈的⽀持性技巧主要有哪些? 个案会谈是指个案⼯作中⼯作者与案主⾯对⾯有⽬的的专业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