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测量一看就懂
- 格式:doc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2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
骨盆内外测量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盆结构及相关问题。
通过测量骨盆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盆内外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骨盆外部的测量,主要是测量骨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指标。
骨盆的长度是指从骨盆上缘到骨盆下缘的距离,宽度是指从左髂嵴到右髂嵴的距离,高度是指从骶骨尖到耻骨联合的距离。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骨盆的大小及形状。
其次是骨盆内部的测量,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骨盆内部的结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和MRI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骨盆内部的骨骼、肌肉、脂肪和器官等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骨折、肿瘤、感染等问题。
骨盆内外测量还可以用于评估骨盆的功能状态。
例如,通过测量骨盆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可以评估患者的骨盆底肌肉功能,进而指导相关的康复治疗。
骨盆内外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骨盆的结构及功能情况。
通过这些测量指标,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这些测量方法的应用,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骨盆测量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这可是个超重要的事儿呢!骨盆测量就像是给骨盆做一次全面体检。
先来说说操作步骤吧!医生会让你躺在检查床上,放松心情。
然后呢,用各种测量工具开始测量骨盆的各个径线。
这就好比是在给一个神秘的盒子量尺寸,得仔细又精准。
注意事项可不少呢!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放松,别紧张得像根绷紧的弦。
要是紧张了,数据可就不准啦!而且要配合医生的指示,不然就像在黑夜里乱走,找不到方向。
那安全性和稳定性咋样呢?放心吧!这是个很安全的检查。
医生都是专业的,就像超级英雄一样保护着你。
只要你配合好,整个过程稳稳当当,不会有啥危险。
骨盆测量的应用场景可多啦!比如在孕期,能帮助医生了解宝宝能不能顺利通过骨盆出生。
这就像在为宝宝的出生之路提前探路,要是路太窄,就得想办法呀!优势也很明显,能提前发现问题,做好准备,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强吧!
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吧!有个准妈妈,通过骨盆测量提前发现骨盆有点窄。
医生就给她制定了详细的分娩计划,最后宝宝顺利出生。
要是没有这
个测量,那可就麻烦啦!
骨盆测量真的很重要呀!它能让我们提前了解身体状况,为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
所以,大家可别忽视这个小小的检查哦!。
骨盆测量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本文档旨在介绍骨盆测量的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操作步骤
1. 确保测量者和被测者处于适当的位置,保持身体直立且放松。
2. 使用一把卷尺或测量尺,测量被测者的骨盆宽度。
将尺子放
置在被测者骨盆最宽处(一般为髂嵴之间),尽量与地面垂直,并
记录读数。
3. 测量被测者的骨盆高度。
将尺子放置在骨盆顶部(髂嵴之间),尽量与地面平行,并记录读数。
评分标准
根据测量结果,按照以下标准给予评分:
- 骨盆宽度:根据被测者的骨盆宽度与正常骨盆宽度的比例,
进行评级。
- 优秀:骨盆宽度与正常骨盆宽度相等。
- 良好:骨盆宽度略微大于或略微小于正常骨盆宽度。
- 合格:骨盆宽度明显大于或明显小于正常骨盆宽度。
- 不合格:骨盆宽度与正常骨盆宽度差异过大。
- 骨盆高度:根据被测者的骨盆高度与正常骨盆高度的比例,进行评级。
- 优秀:骨盆高度与正常骨盆高度相等。
- 良好:骨盆高度略微大于或略微小于正常骨盆高度。
- 合格:骨盆高度明显大于或明显小于正常骨盆高度。
- 不合格:骨盆高度与正常骨盆高度差异过大。
请根据以上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进行实际测量,并根据评分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
盆骨测量方法
盆骨测量是产前检查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孕妇的骨盆形态和尺寸,从而评估其是否适合自然分娩。
以下是盆骨测量的主要方法:
1.髂棘间径:此项测量是在孕妇直立或半蹲的状态下进行的,测量工具为中骨盆测量器。
测量时,医生将测量器置于孕妇的两髂棘外缘,测得的最大数值即为髂棘间径。
2.髂嵴间径:同样是在孕妇直立或半蹲的状态下进行。
医生用中骨盆测量器置于两髂嵴外缘最宽处,测得的数值即为髂嵴间径。
3.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医生用中骨盆测量器在第八至十肋骨前端平面,沿皮肤横径进行测量。
测得的数值即为骶耻外径。
4.坐骨棘间径:孕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并足着地,医生用中骨盆测量器在两坐骨棘间进行测量,所得数值即为坐骨棘间径。
5.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并足着地,医生用长骨盆测量器在相当于骶骨岬水平处进行测量。
所得数值即为出口横径。
6.耻骨弓角度:孕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并足着地,医生用两指按压在耻骨联合下缘的中点处,将角度计放在两大腿之间进行测量。
所得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
7.腹围:孕妇取平卧位,双腿伸直并足着地,医生用软尺在脐水平处围绕腹部进行测量。
所得数值即为腹围。
髂脊髂前上棘耻骨结节骶骨耻骨联合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 8~9cm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13cm,此值减去~为骨盘入口的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10cm骨盆入口平面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中骨盆的平面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
有两条经线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出口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
(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
正常值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就是前三角形的高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8~9cm,就是后三角形的高。
骨盆尺寸测量步骤及评分标准引言本文档将介绍骨盆尺寸测量的步骤和评分标准。
骨盆尺寸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测量,用于评估骨盆的大小和形状,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步骤以下是进行骨盆尺寸测量的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并消毒。
2. 姿势设定:让被测者保持直立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臂自然垂放。
3. 定位测量点:使用可调节尺寸的测量器具,分别定位骨盆前后径、骨盆最大横径和骨盆外径的测量点。
4. 测量前后径:将测量仪器置于骨盆前后径测量点,确保准确垂直于地面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5. 测量最大横径:将测量仪器置于骨盆最大横径测量点,确保准确平行于地面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6. 测量外径:将测量仪器置于骨盆外径测量点,围绕骨盆进行一圈完整的测量,并记录结果。
7. 检查准确性:反复检查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并确认数据的一致性。
评分标准骨盆尺寸测量的评分标准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常用的评分标准包括:1. 骨盆前后径的评分标准:根据测量结果与正常范围的偏差,将骨盆前后径分为正常、偏大或偏小等等级。
2. 骨盆最大横径的评分标准:根据测量结果与正常范围的偏差,将骨盆最大横径分为正常、偏大或偏小等等级。
3. 骨盆外径的评分标准:根据测量结果与正常范围的偏差,将骨盆外径分为正常、偏大或偏小等等级。
评分标准的制定需根据相关研究和临床经验,并结合具体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调整和应用。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骨盆尺寸测量的步骤和评分标准。
在进行骨盆尺寸测量时,应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并根据评分标准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
尺寸测量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
骨盆测量操作指引及评分标准操作指引
为确保准确的骨盆测量结果,以下是一些操作指引:
1. 检查测量工具:确保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准确可靠的,如骨盆测量仪或骨盆X射线影像。
2. 准备工作:在进行测量前,请让被测者脱掉厚重的衣物,并站立在一个平坦且稳定的表面上。
3. 测量方法: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根据下列步骤进行测量:
- 横向测量:将测量工具对准被测者的前后骨盆骨峰,并记录相应的距离。
- 纵向测量:将测量工具对准被测者的骨盆底部与骨盆顶部,并记录相应的距离。
- 可选测量:根据需要,还可以测量其他与骨盆相关的参数,如骶骨宽度或坐骨结节间距。
4. 确认测量结果:检查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无误。
评分标准
根据骨盆测量的结果,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 正常范围:如果测量结果落在正常的骨盆尺寸范围内,可将评分标记为“正常”。
2. 异常范围:如果测量结果超出了正常的骨盆尺寸范围,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 轻微异常:测量结果略微偏离正常范围,可将评分标记为“轻微异常”。
- 中度异常:测量结果明显偏离正常范围,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可将评分标记为“中度异常”。
- 严重异常:测量结果显著偏离正常范围,可能对被测者的健康产生影响,可将评分标记为“严重异常”。
3. 进一步检查:对于异常情况下的测量结果,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咨询专业医生。
请按照以上操作指引进行骨盆测量,并根据评分标准评定测量结果的正常与否。
如有需要,请在评分异常情况下寻求专业医生的进一步指导和诊断。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骨盆外测量主要测量以下径线:
1. 髂前上棘间径: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 髂嵴间径:孕妇体位同上,测量两侧髂嵴外缘间最宽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3. 骶耻外径:取左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屈曲,测量自第5腰椎棘突下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为l8~20cm。
4. 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缘间距离,正常值为~。
5. 耻骨弓角度: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在两耻骨降支上面,测两拇指间的角度,正常为90°。
骨盆内测量需对外阴严格消毒后再进行内诊,使用骨盆测量工具,测量以下径线:
1. 骶耻内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自第5腰椎棘突下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2. 坐骨棘间径:用中骨盆测量器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
3. 坐骨切迹宽度:用骶骨凹度尺测量骶骨凹的宽度。
以上是骨盆内外测量的主要内容,具体操作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护人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骨盆髂脊髂前上棘耻骨结节骶骨耻骨联合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8~9cm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为骨盘入口的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骶岬上缘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10cm骨盆入口平面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缘。
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中骨盆的平面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
有两条经线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 ,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出口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
(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
骨盆前倾的金标准
判断骨盆前倾的金标准是拍X光片。
不过,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靠墙站立等方法进行初步判断。
具体方法如下:
1. 观察腹部和臀部。
如果骨盆有前倾,腹部会明显向前突出,而臀部向后突出,站立位时最为明显。
2. 靠墙站立。
患者双肩和臀部紧贴墙面,如果此时腰离墙大约十公分的距离,而且腹部会不自觉的向前倾,可能有骨盆前倾。
3. 拍一张侧面站立照片,角度不要偏,并且不要穿宽松的衣服遮盖。
然后在照片当中找到以下参考点,对照自己是不是符合参考点的判断标准:下腹部越凸,骨盆前倾越严重;大腿和腹部的连接处越凹,骨盆前倾越严重;大腿前侧凸成越明显,骨盆前倾越严重;后腰位置越凹,骨盆前倾越严重;下臀部越翘,骨盆前倾越严重。
有3个及以上参考点同时中招就存在骨盆前倾的可能性,有4个及以上参考点中招基本就属于骨盆前倾。
此外,骨盆前倾的原因有日常不正确的站姿、扁平足、长期穿高跟鞋的女性以及妊娠期等。
治疗方法包括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增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骨盆前倾的疑虑,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2月13日
今晚讲骨盆的外测量、测量、还有骨盆的各个平面的
骨盆
就是这样的
髂脊在哪里? 髂前上棘在哪里?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耻骨联合在哪里? 这个就是刚才那些位置
真骨盆和假骨盆的分界线
髂棘间径、髂嵴间径这2个不同的
耻骨结节在哪里? 骶骨是哪块?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多少?23~26cm
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多少?25~28cm
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18~20cm
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是哪里到哪里
距离?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
9.5cm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出口后矢状径是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 8.~9cm
骶骨尖端在哪?
对角径又称为真结合径,是哪里到哪里距离?骶岬
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 12.5~13cm
骶岬上缘中点是哪里? 耻骨联合下缘?
耻骨弓角度是哪里?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
80°为不正常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
2.0cm为骨盘入口的前后径长度?(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坐骨棘间径是哪里到哪里
距离?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10cm
骨盆平面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入口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入口平面的前方是什
么?耻骨联合上缘
两侧呢?两侧是髂耻缘
髂耻缘,髂就是髂骨、
耻就是耻骨
后方是什么?骶岬上缘
入口平面几条线?四条
对角经与前后经有什么
不同?一个是上缘,一
个下缘
入口前后径是哪里到哪
里距离?耻骨联合上缘
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
的距离11CM
入口横径是哪里到哪里
距离?左右髂耻缘间的
最大距离 13cm
入口斜径是哪里到哪里
距离?左骶髂关节至右
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
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
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中骨盆的平面
中骨盆平面前方是什么?耻骨联合下方
中骨盆两侧是什么?两侧为坐骨棘
径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 11.5cm
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lO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
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中骨盆平面前后径长还是左右径长?前后经长
上面是入口平面,下面是中骨盆平面,你们觉得左右哪个图是对的?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 理解这个很重要,因为等下讲到的分娩就跟这个有关 哪条路最宽就往哪里走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出口
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
前三角平面顶端是什么?耻骨联合下缘 前三角平面两侧是什么?左右耻骨降支 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了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这里就有几条经线了
后三角平面顶端是什么?骶尾关节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 跟对角经差不多。正常值11.5cm 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
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