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及补液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36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科补液是指给患儿输注液体以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
小儿补液在儿科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因呕吐、腹泻、发热等病情引起的体液丧失,及时的补液是非常关键的。
一、补液的目的儿科补液的目的是维持体液平衡,保证儿童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补液可以恢复体液的容量和浓度,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分布的正常比例,保证细胞内外的正常代谢和信息传递。
同时,补液还可以纠正体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维持血液中电解质和酸碱度等生理参数的稳定。
二、补液的途径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的呕吐、腹泻、发热等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来补充体液。
通常使用口服补液剂,如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儿童可以适量饮用。
2.静脉输液:当儿童严重脱水,口服补液不够或不能口服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液方法,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输液通常分为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为基础的补液和含有药物的输液,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三、补液的方式1.经典补液:经典补液法也称为“外伤补液法”,适用于中度和严重脱水的患儿。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来计算补液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分次输注。
通常在输液的第1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10%~15%,接下来的2-3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5%。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改变情况。
2.中度脱水补液:中度脱水补液适用于呕吐、腹泻、发热等轻度病情造成的脱水。
一般情况下,可给予患儿口服补液并饮食治疗,采用少量多次的口服补液,每次补液20~30ml。
同时要监测患儿的体重、尿量、精神状态等指标,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
3.无脱水补液:在一些不严重的疾病或轻度脱水恢复后,可以使用口服补液来补液。
给予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每次饮用适量即可。
四、补液的注意事项1.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需要确切地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以达到快速有效的补液效果。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补液治疗方案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治疗原则: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继续适量饮食、合理用药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补液治疗补液方式分为口服补液、静脉补液和鼻饲管补液。
1.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同样有效,是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的首选方法。
目前推荐选择低渗口服补液盐(ORSⅢ),配方见表1。
表1 ORSⅢ配方患儿自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予ORS Ⅲ或米汤加盐溶液[每500 ml 加细盐1.75 g(约为1/2啤酒瓶盖)]。
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 ml,6月~2岁100 ml,2~10岁150 ml,10岁以上儿童按需随意饮用),直至腹泻停止。
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用量(ml)=体重(kg)×(50~75),4 h内分次服完。
4h后再次评估脱水情况。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需调整补液方案:① 频繁、大量腹泻(>10~20 ml/kg·h);② 频繁、严重呕吐;③ 口服补液服用量不足,脱水未纠正;④ 严重腹胀。
2.静脉补液。
适用于重度脱水及不能耐受口服补液的中度脱水患儿、休克或意识改变、口服补液脱水无改善或程度加重、肠梗阻等患儿。
静脉补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续时间须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
补液原则为“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1)第1个24 h的补液。
① 确定补液总量。
应包括累积丢失、继续丢失和生理需要三个方面。
累积丢失根据脱水程度估算(见附表2);继续丢失一般为20~40 ml/kg·d;儿童生理需要量按照第一个10 kg体重lOO ml/kg,第二个10 kg 50 ml/kg,其后20 ml/kg补给。
第1个24 h的补液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表2 脱水程度评估②确定液体性质。
等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一般选择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3~1/5张含钠液。
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补液原则
一、概述
小儿腹泻一般与病毒细菌感染,气候变化过快,温差过大,受凉后导致肠蠕动增强有关,如果发现小儿腹泻的情况,家长们最好是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小儿腹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一旦有脱水的情况,对小儿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今天大家来分享小儿腹泻液体疗法,补液体原则。
二、步骤/方法:
1、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主要是通过适当的途径,输入质、量的液体,实体业重新获得平衡的治疗方法,对小儿腹泻导致脱水的症状得到平衡,使体液的数量、分布和电解质成分发生变化。
2、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主要针对由于腹泻和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进行液体疗法,液体疗法能及时的补充脱水的症状,预防脱水,液体疗及时的平衡失调,补充累积损失量,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3、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补液原则,首先要解决血容量,要以先盐后糖的原则,以先快后慢的原则,先浓后淡的原则随时的调整,治中有防,要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来定量、定性,定时的补充。
三、注意事项:
小儿出现腹泻严重的话会引起脱水情况,一旦有脱水的症状,会让患者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们平时为了预防小儿出现腹泻
的情况,要注意小额的个人卫生,要注意小儿的饮食,不要给小儿吃不新鲜的食物,以免导致腹泻的情况。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童补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将失去的体液和电解质补充到儿童体内,以维持体液平衡和排除体内毒素。
儿童补液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补液方法。
1.口服补液对于轻度失水的儿童(例如腹泻、呕吐引起的轻度脱水),可以尝试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的适用病例包括儿童情况稳定、有意愿、能够吞咽和保持接受液体的能力等。
常见的口服补液剂包括ORS(口服补液盐)和EPS(儿童口服补液溶液)。
给予口服补液时需要控制补液的速度和量,一般建议每次给予10-20ml,每次间隔10-15分钟,可逐渐增加饮用量。
如果儿童无法进食或呕吐严重,口服补液效果不佳,需考虑其他补液途径。
2.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是将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儿童的静脉输送到体内,以快速有效地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这是一种有效的补液方法,适用于重度失水、呕吐无法进食、水分摄入受限、需要迅速补液的儿童。
静脉补液一般由医务人员在医院或诊所完成。
静脉补液的速度和剂量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体重来确定,需要严密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
3.肠内营养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的儿童,如胃肠功能受损、呕吐严重等,肠内营养可以是一个选择。
肠内营养是将营养液通过胃管或鼻胃管直接输送到儿童的胃肠道中,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这种方法可以在儿童较稳定、无需频繁补液时使用。
肠内营养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病情、年龄和需要来制定详细的营养方案。
4.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一种更复杂的补液方法,适用于儿童出现肾衰竭等严重情况。
腹膜透析通过在腹腔内放置导管,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通过腹膜膜的渗透作用排出体外,以达到补液的目的。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腹膜透析一般只在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或无法进行其他血液透析方法时考虑使用。
简述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小儿腹泻是指儿童在短时间内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呈水样或稀糊样,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腹泻在儿童中非常常见,主要由感染、肠道疾病、饮食不当等引起。
治疗小儿腹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补水补电解质:小儿腹泻时因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容易引发脱水。
因此,补水是治疗腹泻的首要措施。
对于轻度的腹泻患儿,可以通过口服补充水分,如水、果汁、盐水等。
对于重度腹泻患儿,需要住院治疗并静脉补液。
此外,还要考虑补充电解质,如钠、钾、氯等。
2.适度断食:在腹泻初期,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因此,可以进行适度的断食,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一般情况下,腹泻开始后的6-12小时内,可仅给予清汤、米汤等清淡饮食。
腹泻症状缓解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应忌辛辣、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3.控制病因感染:如果腹泻患儿是由感染引起的,如病毒或细菌感染,应积极控制感染源。
对于病毒感染,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注意观察和支持治疗即可。
对于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使用抗生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不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4.促进肠道蠕动恢复:小儿腹泻时,肠道蠕动通常会减弱或中断,导致食物和废物在肠道停滞时间过长。
因此,可以通过使用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来促进废物的排出。
但同样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适当使用或滥用。
5.维持正常菌群:腹泻可能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因此,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例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6.注意个体差异:治疗小儿腹泻时,需要注意儿童的个体差异。
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需要特别关注,更加注意保护。
总之,治疗小儿腹泻的原则是补水补电解质、适度断食、控制感染、促进肠道蠕动、维持正常菌群。
儿科补液方案范文背景:儿童在发热、呕吐、腹泻等疾病过程中,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脱水和酸碱平衡失调。
因此,对于儿童的补液治疗非常重要。
在儿科补液方案中,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口服、静脉、皮下输液等不同途径进行补液治疗。
一、口服补液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的脱水情况,要求患儿有良好的饮食摄入能力。
常见的口服补液方案有:1.顺势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的脱水情况。
根据患儿体重和失水程度,计算日常液体需求量,并按照每隔3-4小时给患儿适量的电解质溶液、果汁、鸡蛋羹等流质饮食,以满足患儿日常液体需求量。
2.软件饮食补液:适用于中度的脱水情况。
在控制发热、呕吐等症状后,给予半流质或软质食物,如粥、面条、薄饼等,同时可口服含有电解质的水或果汁。
3.口服补液盐:适用于中度到重度的脱水。
将适量的盐加入水中溶解后让患儿饮用,达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目的。
二、静脉补液静脉补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的情况。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临床表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方案。
1.高渗盐水输液:适用于急性脱水和失血所致脱水。
常用的是氯化钠、氯化钾等高渗盐水,配制成低浓度的液体,以逐渐恢复体液的渗透压。
2.生理盐水输液: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脱水。
按照患儿体重、年龄和临床表现等因素,计算输液速度和输液总量。
3.血浆或白蛋白输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或重症患儿,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电解质。
三、皮下补液皮下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和患儿口服补液能力有限的情况。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临床表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皮下输液方案。
1.生理盐水皮下补液:适用于轻度的脱水和口服补液困难的情况。
将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器接头插入皮下组织中,并以适当的速度注射。
2.葡萄糖盐水皮下补液:适用于脱水伴有低血糖的情况。
将适量的葡萄糖盐水注射器接头插入皮下组织中,并以适当的速度注射。
总结:在儿科补液方案中,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的脱水;静脉补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的情况;皮下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和口服补液能力有限的情况。
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腹泻引起的体液丧失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在治疗腹泻时,儿童需要适当的补充液体来维持体液平衡。
在补液方面,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丧失的体液量来计算需要补充的液体量。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小儿腹泻补液计算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小儿腹泻的补液可以采用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
一、口服补液如果儿童能够进食和喝水,那么可以给予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的目的是补充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
常用的口服补液方案为ORS(口服补液盐)。
ORS的制备方法是将1小袋ORS粉末(每袋含90mmol/L的钠、20mmol/L的钾、80mmol/L的氯)加入1升清水中。
婴儿可按体重计算,每日喂养量为每千克体重50ml,分多次饮用。
大一点的儿童可按体重计算,每千克体重75-100ml,分多次饮用。
根据腹泻丧失的体液量,可以计算出需要补充的液体量。
在轻度脱水的情况下,补液量为丧失体液量的1.5倍。
在中度脱水的情况下,补液量为丧失体液量的2倍。
在重度脱水的情况下,补液量为丧失体液量的3倍。
丧失体液量的计算方法为:每日丧失的体液量=大便+呕吐+尿液的总量。
大便量可以通过称重排便前后的纸尿裤或尿布来测量,呕吐量可以通过呕吐物的量和儿童每次呕吐的次数来估算。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2岁的儿童,体重为15kg,每日大便量为200ml,呕吐量为100ml,尿液量为500ml。
根据口服补液的需要,需要根据丧失体液量计算需要补液的量。
每日丧失的体液量 = 200ml(大便)+ 100ml(呕吐)+ 500ml(尿液)= 800ml。
轻度脱水补液量 = 800ml * 1.5 = 1200ml。
因此,这个儿童需要每天口服补液1200ml。
二、静脉输液在重度脱水的情况下,儿童可能无法口服液体,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的目的是迅速补充失去的体液量和电解质。
静脉输液的液体配方可以使用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或者维持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