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医院规范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质量和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进口、生产、配送、接受和使用输液药品单位。
第三条医院秉承“临床第一、患者至上”的原则,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专业准则,规范静脉输液管理行为,加强对静脉输液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促进静脉输液合理使用。
第四条医院注重静脉输液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静脉输液知识掌握和技能培训。
第二章静脉输液规范管理第五条医院坚持静脉输液的治疗原则,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静脉输液治疗。
第六条医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规定,采购合格的静脉输液药品,严格控制静脉输液药品的进货、存储、配送、使用和废弃环节。
第七条医院制定静脉输液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医师、护士在使用静脉输液药品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第八条医院根据静脉输液药品的性质和特点,合理确定药品配制和使用的适宜条件。
第九条医院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药品追溯制度,确保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条医院对静脉输液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输液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静脉输液知识掌握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静脉输液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医院设立专门的静脉输液管理岗位,负责静脉输液的规范管理工作,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对从事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操作技能和知识。
第十四条医院明确静脉输液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对静脉输液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督促,确保静脉输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医院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定期的抽查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第十六条医院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工作小组,进行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的全面督查、检查。
第十七条医院建立静脉输液管理考核制度,对静脉输液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授课内容: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一节静脉输液定义: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治疗方法。
一、临床补液原则1、先胶后晶、先盐后糖2、先快后慢3、宁酸勿碱、宁少勿多4、补钾四不宜输液后,尿量增加到40ml/h时,需要适当补钾。
补钾时注意不宜过浓(浓度不超过%),不宜过快(不超过20mmol/h),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超过5g,小儿体重),不宜过早(见尿后补钾)。
输液过程中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随时观察患者反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二、周围静脉输液法周围浅静脉分布于皮下的肢体末端静脉,表浅、安全①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紧急输液时、采集血标本、静脉注射、PICC)②手背静脉网(首选)③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小儿),由于下肢活动受限,且危险性高,较少选用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中心静脉穿刺技术要求较高,一般由麻醉师或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完成。
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在下颌角下方垂直下降,越过胸锁乳突肌后缘,于锁骨上方穿过深筋膜,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
特点是行径表浅、位置固定,易于穿刺,但不可多次穿刺。
临床上常用医用人体硅胶管插入静脉内。
该管的特点:质软、光滑、无毒、不易老化、对组织刺激性小、有短期的抗凝作用,能在静脉内停留较长时间【适应症】①需要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②为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测量中心静脉压。
③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的、有刺激性药物或行静脉高价营养输液。
【穿刺部位】在近锁骨中点上缘与下颌角联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用物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和差错事故发生。
2、仔细选择穿刺点,穿刺点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4、防止硅胶管内发生凝血。
5、穿刺点上的敷料每日更换,潮湿后立即更换,并按正确方法进行消毒。
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频次管理方案
1. 引言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合理使用静脉输液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和并发症的发生。
为规范静脉输液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方案。
2. 适用范围
本管理方案适用于本院各临床科室的静脉输液使用管理。
3. 输液频次管理原则
3.1 遵循医学evidence-based原则,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输液。
3.2 优先选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输液方式。
3.3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留置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3.4 加强医护人员对输液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4. 输液频次管理措施
4.1 临床医生开具静脉输液医嘱时,应明确输液频次、持续时间等,避免滥用输液。
4.2 护理人员根据医嘱执行输液操作,对于可采用其他给药途径的,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减少静脉留置时间。
4.3 对于长期留置静脉通路的患者,应定期评估留置的必要性,无需求时及时拔除。
4.4 加强对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5 定期开展输液管理的继续教育,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5. 附则
5.1 本管理方案由医务部负责解释。
5.2 本管理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静脉输液质量控制标准(一)质量控制范围1.核对上一班准备的液体及药物。
所用输液剂量准确,执行时问准确,浓度准确。
2.配制液体时符合配伍禁忌,凡加过药物的液体标记清楚,输液卡上记录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
更换液体后要签名,打钩,标明更换时问。
3.操作从始至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患者输液过程中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进食、饮水及大小便)。
(二)静脉输液过程控制1.“三查七对”,询问患者是否排便并协助。
2合理选择血管:保护静脉,尽可能使用非惯用手。
3.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穿刺不成功,护士主动道歉“对不起”。
4.输入成功后,护士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5.为患者摆好体位,使患者舒适,穿刺部位易于固定,全过程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6.为患者摆好呼叫器,放在手能触及的地方。
7.30分钟巡视一次。
巡视内容:液体量、穿刺部位、患者有无不适、有无生活需要。
输甘露醇后20分钟左右,护士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便器。
8.护士能主动换液,及时拔除静点,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便器。
9.患者知道按压针眼的方法。
10.按要求整理用物,分类放置废弃物。
11.患者如不满意,静脉输液护士要负责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12.护士长征求患者对静脉穿刺及输液过程是否满意。
(三)静脉输液效果质量控制标准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顺利。
2.与患者沟通有效,患者配合操作并满意。
3.静脉点滴通畅,患者无不良反应。
4.执行医嘱正确,符合治疗要求。
5.根据病情、用药原则、药物的性质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6.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7.严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8.加强巡视,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排除输液故障。
(四)关于静脉输液的相关规定1.输液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准备输液操作前,一定要根据输液卡及床头牌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及药品名称、浓度、剂量、给药时间、用法。
静脉输液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一、名词解释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填空题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
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 20~40 滴/分。
三、选择题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d )A.半卧位 B.端坐位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 d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 b )A.% B.% C.% D.% E.%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B、注射用水C、5%葡萄糖液D、1、2%氯化钠液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A、青霉素B、细胞色素CC、链霉素D、TAT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D)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 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部根据最新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了分析,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请全体护士勿必遵照执行。
一、环境管理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 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 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 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查对管理1、摆药查对长期液体由临床班摆药,夜班查对,治疗班再次查对;临时液体由1 人摆药,另一人查对。
2、输液卡查对输液卡转抄后,需由另一名护士再次查对,患者液体输完,由拔针护士检查有无漏签、错签时间及姓名;中班护士查对转抄输液卡新增、停止医嘱并签名,夜班护士再次查对后签名3、输液查对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严格按照“三查十对”执行,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
4、皮试查对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
5、拔针查对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6、微量泵、输液泵使用查对更换及巡视、交班时应认真查对泵药速度是否准确、通畅,药名、剂量是否标示清楚。
四、操作管理1、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若患者病情需要或药物刺激性大,可报告医生或申请PICC专科护士进行深静脉置管。
第1篇一、前言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涉及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营养支持、药物输注等多个方面。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2023年静脉输液治疗的标准进行总结和更新。
二、静脉输液治疗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合理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输液治疗方案。
3. 效果性: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经济性:合理控制输液治疗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静脉输液治疗前的评估1. 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输液治疗的必要性。
2. 评估患者的静脉状况:检查患者的静脉条件,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3.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四、静脉输液治疗的选择与实施1. 静脉通路的选择(1)外周静脉通路:适用于短期输液治疗,如输液、营养支持等。
(2)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长期输液治疗,如血液透析、化疗等。
2. 输液器材的选择(1)输液器:应选择质量合格、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2)输液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速度选择合适的输液管。
(3)输液针:根据患者的静脉状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针。
3. 输液治疗实施(1)穿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准确穿刺。
(2)固定:妥善固定输液管和输液针,防止脱落。
(3)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4)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输液时间、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等。
五、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 静脉炎(1)预防: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合理调整输液速度,注意无菌操作。
(2)处理:局部热敷、抬高患肢,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2. 静脉血栓形成(1)预防:合理选择静脉通路,避免反复穿刺,注意保暖。
(2)处理: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抗凝治疗。
3. 溶血反应(1)预防: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避免输注不符合标准的血液制品。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知识脉络图第一节静脉输液一、静脉输液的目的及原则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技术.(一)目的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常用于各种原因的失水、酸碱平衡紊乱者,或因某些原因不能进食者,如腹泻、剧烈呕吐、大手术后.2.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常用于治疗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
3.输入药液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脑及各种组织水肿,以及各种需经静脉输入药物的治疗。
4.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患者。
(二)原则1.“先晶后胶、先盐后糖"补充血容量通常先采用晶体液(平衡溶液),但晶体液扩容作用短暂(1h左右),而胶体溶液分子量大,不易透过血管壁,扩容作用持久,所以在查明患者情况后应尽快补充胶体溶液.糖溶液经体内代谢后成为低渗液,扩容作用相对减小。
2.“先快后慢”早期输液速度应快,以初步纠正体液失衡,待病情基本稳定后逐步减慢.一般在开始的4~8h内输入补液总量的1/3~1/2,余量在24~48h内补足。
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年龄以及心肺肾功能调节输液速度。
3.“宁少勿多”一般先初步纠正失液,然后1~2日内继续补液直至完全纠正.监测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估计补液量是否足够。
当每小时尿量为30~40m1,比重为1.018时,说明补液量恰当。
4.“补钾四不宜"静脉补钾时应注意:不宜过早,见尿补钾;不宜过浓,不超过0.3%;不宜过快,成人30~40滴/分;不宜过多,成人每日总量不超过5g,小儿每日0.1~0.3g/kg。
二、常用溶液及作用(一)晶体溶液品体溶液的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效果显著.1.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热量和水分,减少组织分解,防止酮体产生,减少蛋白消耗及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常用作静脉给药的载体和稀释剂。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1】1. 静脉输注药品的一般原则:(1)由于静脉注射给药起效迅速、作用强并且难以逆转,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应该遵循能够口服给药就不要注射给药的原则。
(2)只有当患者的疾病状况不宜口服药品,或者疾病的治疗需要持续、恒定的血药浓度时,才可以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
(3)一般而言,静脉输液中只能加人一种药品,溶液必须稳定,无物理和化学的配伍禁忌。
如果需要加入两种药品,应该先加浓度较高者到输液中,充分混匀后,检查有无可见的配伍禁忌,再加入浓度较低的药品。
(4)不应该将药品加入到血液制品、甘露醇或者碳酸氢钠溶液中。
只有特殊组分的药品(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方可加入脂肪乳或氨基酸溶液中使用。
(5)应用输液前应充分振摇混匀,并且检查有无不溶性颗粒。
(6)绐药期间应严格保证药液无菌,配制好的药液通常应在24小时内使用。
(7)输液瓶上应注明患者的姓名、药品名称与剂量、给药日期与给药时间以及停药日期与停药时间。
以上内容不应影响患者阅读输液瓶上的标签内容。
尽可能将使用过的输液器材保存一段时间备查。
(8)在绐药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药液的状态,当出现浑浊、结晶、颜色改变或观测到其他发生相互作用或污染的迹象时,应及时停药。
2. 静脉输液容易产生的问题2.1 病原微生物污染静脉输液有可能被偶然进入或后期滋生的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念珠菌属、肠杆菌属及克雷伯杆菌属等而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致死亡。
静脉输液应该严格执行配制过程的无菌操作。
2.2 物理和化学配伍禁忌物理配伍禁忌是指药物混合后,由于溶解度的变化,溶液PH的改变等,或者药物与容器间发生反应等原因引起的沉淀、浑浊、黏度变化,液体分层等现象,又称为外观配伍禁忌。
化学配伍禁忌是指药物之间水解、光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因而导致药物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并且当含有一种以上药物时发生配伍禁忌的可能性增大。
护理知识应知应会静脉输液一、静脉输液原则: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
二、静脉补钾原则:不宜过早,见尿补钾30ml/h;不宜过浓,不超0.3%;不宜过快,成人30-40滴;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三、低钾血症的表现:(1)神经肌肉系统:当血钾低至2.5mmol/L时,肌无力常是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全身肌肉无力甚至瘫痪,重者腱反射消失,呼吸肌麻痹。
(2)消化系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3)循环系统: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悸、血压下降。
严重者出现心室颤动或停搏。
(4)泌尿系统症状:长期或严重低钾可导致肾小管变性坏死,甚至发展为失钾性肾病。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抑郁、嗜睡、定向障碍及精神紊乱等。
四、输液滴数: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20-40滴。
五、时间的计算:输液时间(小时)= 六、输液故障及排除法:1、液体不滴:针尖斜面滑出血管外,重新穿刺(1)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及肢体位置(2)针头堵塞:重新穿刺(3)压力过低:降低肢体或抬高输液瓶位置(4)静脉痉挛:局部热敷或者揉搓2、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3、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4、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检查输液器各部衔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或裂缝,或重新更换输液器。
七、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处理: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同时报告医生。
2、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
按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为0.5~1ml,患儿酌减。
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此药可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3、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如呼吸受抑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可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如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应立即配合医生准备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
(1)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此药为抗过敏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2)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3)给予纠正酸中毒和抗组胺类药物;(4)病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病人;(5)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做好病情动态的详细护理记录;注意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护理基础静脉输液(共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名词解释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填空题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20~40 滴/分。
三、选择题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d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 d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 b )A.% B.% C.% D.% E.%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B、注射用水C、5%葡萄糖液D、1、2%氯化钠液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A、青霉素B、细胞色素CC、链霉素D、TAT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D)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 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输液原则在临床医学中,输液是常见且必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正确的输液原则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输液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 输液的基本概念输液是将药物或生理盐水等溶液以静脉途径输入人体的过程。
根据输液的目的和药物特性,医生会选择不同的输液途径、速度和药物组合。
1.1 输液的途径常见的输液途径包括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方式,适用于需要快速作用的药物或液体。
1.2 输液的速度输液的速度应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情况来确定,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而产生不良反应。
2. 输液的原则正确的输液原则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输液的一些基本原则:2.1 滴速控制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性,合理调整输液的滴速,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而引发不良反应。
2.2 严格无菌操作输液环节必须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感染引发败血症等并发症。
2.3 定期观察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4 输液禁忌对于存在输液禁忌病史的患者,应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慎重考虑是否进行输液治疗。
3. 输液注意事项除了遵守输液原则外,还有一些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3.1 输液部位选择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避免损伤静脉壁或引起组织坏死。
3.2 输液器具选择使用符合标准的输液器具,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3.3 输液药物搭配在输液治疗过程中,遵循医生的嘱托,合理搭配药物,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总结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治疗时,需严格遵守输液的原则,做好输液的各个环节,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了解输液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提高输液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文章完)本文简要介绍了输液的相关原则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输液治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最佳答案
定量、定性、定速,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惊跳补钙•【题名】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的原则及方法
【作者】田军华赵得伟
【机构】佳木斯市中心医院,154002佳木斯市铁路分局医保办,154002
【刊名】中国社区医师,2006(10):10-10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静脉补液氯化钠液乳酸钠静脉溶液
【文摘】常见的静脉溶液①等张液:2:1液=0.9%氯化钠液:1.4%NaHCO3(或1/6M乳酸钠);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O3(或1/6M乳酸钠);1:1加碱液=0.9%氯化钠液100ml+10%葡萄糖100ml
+5%NaHCO310ml:③1/2张液:2:3:1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O3(或1/6M乳酸钠);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O35ml+10%KCl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