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
国家课程计划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九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十五科(共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组成。
现将《课程计划》和二十四科的教学大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二、《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报我委备案。
学校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课程计划》。
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确需改动课程计划的,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各地全日制小学的起始年级,从1993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
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的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
有条件的可以在1993年秋季与小学同时实施本《课程方案》。
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实施《课程方案》前的校长、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
各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使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培训工作。
六、实施本《课程方案》要同时使用根据《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
有关教材的选用工作,我委将另行发文指导。
七、实施《课程方案》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件重要工作,各地应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附表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
附表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学年时间安排表
附表二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
说明:“*”表示外语课按水平1开设的课时数。
如果外语课按水平2开设,则初三教学周课时为5;初一至初三学科课程时数都是30,初三地方安排课程时数为1,地方安排课程初中合计为100课时,九年合计为440课时;初一至初三周课时总计数为34节,
初中课时合计为3400节,九年合计为9350
节。
附表三九年义务教育“五四”
学制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
九4 2
2 5 5 7
4 4 3 7 3
1
6
9
说明:“*”表示外语课按水平1开设的
课时。
如果外语课按水平2开设,则初三、初四周课时数分别为29节和26节,地方安排课程初三、初四中分别为1课时和4课时。
附表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设置
表(1996年)
表中的限选系指限定选修学科,任选系指任意选修学科,下同。
注1:周课时累计指每个学科各学科各学年周课时之和。
如:思想政治每学年周课时为2,三年累计为6。
注2:授课总时数是以《课程安排示例表》为依据计算的。
由于各
地和学校可在周课时累计不变的情况下编排课程表,因此各学校实际授课总时数会有所不同。
注3:劳动技术必修学科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分散安排:周课时累计为4,授课总时数为122;集中安排:高一、高二年级各一周,共二周。
附件2
广西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补充说明:
1.健康教育课: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中小学校要在国家课程《体育与健康》课时中每2周安排1节健康教育课。
2.书法教育课: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按照课程表标准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展书法教育。
3.国防教育课:各学校要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列入课程表,安排教师给学生上好国防教育课。
每个月开设国防教育课程不能少于2个课时,可以根据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重大事件等确立当月国防教育的内容。
4.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时间25-30分钟。
各学校要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推动新课程改革、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工作结合起来,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201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广西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补充说明:
1、教育(与健康)课: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桂教规范(2015)6号,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小学1—6年级体育课的课时每周为4学时,初中、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周3学时。
建立大课间与课外体育活动制度。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每天上午统一
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2、音乐、美术课:《南宁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通知》(南教办〔2011〕584号规定音乐、美术课小学1-6年级每周各2课时,初中音乐、美术课每周各1课时
3、书法教育课: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要合理安排书法教育的教学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与校本课程中进行。
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手笔字学习。
4、环境教育课:南宁市教育局《关于在南宁市中小学中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通知》南教基教(2013)46号规定环境教育课时为每学期6节,开课学段为小学、初中与高中阶段。
5、国防教育课:各学校要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列入课程表,安排教师给学生上好国防教育课。
每个月开设国防教育课程不能少于2 个课时,可以根据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重大事件等确立当月国防教育的内容。
云南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一、背景云南省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
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在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全省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还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 培养具有现代文化素养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设置1. 语文2. 数学3. 英语4. 思想政治教育5. 体育健康教育6. 美术7. 音乐8. 科学9. 技术10. 地理11. 历史12. 心理健康教育13. 信息技术14. 体育健康四、课程实施1. 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学生的发展效果: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情况。
3. 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程评价1. 学业成绩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
2. 课程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实验、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表现和动态发展情况。
3. 体育健康评价:通过体育课表现和体质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六、课程改进1. 根据课程实施情况和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和内容。
2. 注重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3. 加强师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
七、总结云南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推动云南省九年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201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仅供参考)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该计划表列出了广东省义务教育九年级的课程科目和课时分配。
每周共有35节课(初三为33节),九年级总课时为9592.小学每节课为40分钟,初中每节课为45分钟。
课程科目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科初生物、学中物理或化学、历史综合与历史或社会地理、体育、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或美术、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
每周分配的课时如下:品德与生活:2节课品德与社会:9节课思想品德:3节课语文:4节课数学:4节课英语:2节课综合:2节课科初生物:2节课学中物理或化学:8节课历史综合与历史或社会地理:4节课体育:4节课体育与健康:4节课艺术音乐或美术:2节课信息技术:1节课综合实践活动:1节课总课时分配如下:品德与生活:223节课品德与社会:776节课思想品德:455节课语文:333节课数学:222节课英语:333节课综合:333节课科初生物:31节课学中物理或化学:92节课历史综合与历史或社会地理:31节课体育:62节课体育与健康:30节课艺术音乐或美术:31节课信息技术:2节课综合实践活动:5节课课程科目的比例分配如下:品德与生活:7.3%品德与社会:21.6%思想品德:13.8%语文:8.7%数学:7.9%英语:7.2%综合:3.2%或3.6%科初生物:10.5%学中物理或化学:9.4%历史综合与历史或社会地理:7.2%体育:10.4%体育与健康:或10.7%艺术音乐或美术:2.3%或2.6%信息技术:0.3%综合实践活动:0.5%该计划表还说明了地方和学校课程的分配,但没有提供具体信息。
广西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年 级 周课时 课 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课时合计 1—6年级 课时合计 7—9年级 课时合计 九年课时合计
课程门类
思想品德与生活 2 2 140 696 思想品德与生活 2 2 2 2 280 思想品德 3 3 2 276 语 文 6 6 6 6 6 6 6 6 6 1260 618 1878 数 学 4 4 4 4 4 4 4 4 4 840 412 1252 外 语 2 2 2 2 2 2 2 280 206 486 历史与社会
历史与社会 4 3 2 311 311 历 史 2 2 2 206 地 理 2 1 105
科学
科 学 3 3 3 3 2 3 5 420 340
760 物 理 1 2 101 化 学 3 99 生 物 2 2 140 体育与健康 3 3 3 3 3 3 3 3 3 630 309 939 艺术(音乐、美术) 3 3 3 3 3 3 3 3 3 630 309 939 综合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 1 1 1 1 1 1 1 140 103 243 信息技术 1 1 1 1 2 2 1 140 173 313
综合学习与实践 2 2 2 2 2 2 1 1 1 420 103 523 地方与学校课程 6 6 3 3 3 3 3 3 4 840 342 1182 周学科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6020 3502 9522 晨会(夕会) 每天10分钟 周活动课时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1 1 1 1 210 103 313
科技文体活动 4 4 2 2 2 2 1 1 1 560 103 663 周课时总计 31 31 33 33 33 33 36 36 36 6790 3708 10498 学年总课时 1085 1085 1155 1155 1155 1155 1260 1260 1188 6790 3708 1049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201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
周 年 课 级 科 时 课 程 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学科总 课时 九年
课时
总计
比例
(%)
必
修
课
品德与生活 2 2 140
7.3 品德与社会 2 2 3 3 350
思想品德 2 2 2 206
语文 9 8 7 7 6 6 6 5 5 2055 21.2
数学 3 4 4 5 5 5 4 4 4 1322 13.9
英语 3 3 3 3 4 4 4 832 8.7
科学 综合 2 2 2 2 4 5 5 760 8.0
生物 2 2
物理 2 3
化学 3
历史与
社会
综合 3 3 3 309
3.2 历史 2 2 2
地理 2 2
体 育 4 4 3 3 3 3 700
10.6
体育与健康 3 3 3 309
艺术 音乐 2 2 2/1 2/1 2/1 2/1 1 1 1 906
美术 2 2 1/2 1/2 1/2 1/2 1 1 1
信息技术 1 1 1 1 1 1 208
7.3
综合实践活动 2 2 2 2 2 2 2 486
合 计 22 22 26 28 28 28 31 31 31 8583 90.1
选修课 2 2 2 206
地方、校本课程 4 4 4 2 2 2 1 1 1 733 9.9
周课时总量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