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轮椅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35
最新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功能以及对社区康复医疗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第三条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医院必备临床科室。
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的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
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宗旨是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损伤、畸形等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功能障碍。
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损伤及疾患康复(脑血管病、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伤病围手术期、骨性关节炎、脊柱伤病、骨折后、截肢、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本《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规范》要求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
第四条一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治疗部门,在当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一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指导下,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的一级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做好三级预防;同时在上级综合医院的指导下,配备不少于2名有执业资格的康复专业人员,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工作,组织、指导所在社区的基层卫生人员,在基层有关医疗机构和功能障碍患者住所开展康复医学治疗、咨询服务。
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转发《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残联厅发〔201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精神,规范残联系统康复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康复机构的健康发展,切实加快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中国残联制订了《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厅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残联系统康复机构是指隶属于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为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以下简称残障者)提供康复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康复机构)。
为加强和规范康复机构建设,提高专业化康复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编制、评估、审批、规划、管理康复机构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残联系统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其他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机构建设可参照本规范。
第四条康复机构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
第二章原则和要求第五条康复机构建设要优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以方便残疾人、有利于康复服务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加大资金投入,给予重点扶持。
第六条康复机构建设要形成以国家级康复机构为龙头,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县级康复机构为基础,与社区康复紧密衔接的康复服务网络。
第七条康复机构具有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职能,分为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及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等。
第八条省级残联要分别独立设置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设置或整合资源综合设置。
卫生部关于发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通知正文:---------------------------------------------------------------------------------------------------------------------------------------------------- 卫生部关于发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通知(1996年4月2日卫医发〔1996〕第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部直属有关单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一些综合医院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康复医学科,但从管理上看,有些与康复医学科的要求不相符合。
为了规范和引导我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现将该《规范》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加强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对社区康复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的康复医学服务功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本管理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第三条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功能测评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恢复早期的有关躯体或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临床早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同时,也为其它有关疑难的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相应的后期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并为所在社区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康复医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的临床科室。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设143-2010)前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文件的要求,由民政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各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对大量资料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与分析,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经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形成了送审稿,经专家审查会通过后,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发布。
本建设标准共分五章,包括:总则、建设内容及项目构成、建设规模及面积指标、选址及规划布局、建筑标准及有关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0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内容及项目构成第三章建设规模及面积指标第四章选址及规划布局第五章建筑标准及有关设施附录一主要名词解释附录二用词和用语说明.附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条文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新建工程项目,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本建设标准所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以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日托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设施。
第四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按照本建设标准的规定,合理确定建设水平。
1、康复是指(使用各种手段减轻残疾的影响)2、全面康复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E )A、医学康复B、教育健康C、职业康复D、社会康复E、心理康复3、康复治疗应是(与临床治疗并进、早期介入)4、康复治疗的工作方法是(已康复医师为首的多学科协作组处理)5、残疾人保障法施行时间是(1991年5月15日)6、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树立健康意识、建立健康行为)7、健康促进的核心是(社会动员)8、现代医学模式为(生物-心理-社会)第二章1、不属于康复医疗机构的是(D )A、疗养院B、康复医院C、康复门诊D、福利院E、社区康复站2、量角器、直尺、皮尺属于(康复功能评定用具)3、不属于作业治疗师的职责是( E )A、写病历B、查病房C、安慰患者,会诊D、讲课E、执行医嘱4、不属于作业治疗师的职责为(C )A、感知觉训练B、认知功能训练C、医疗体操训练D、轮椅使用训练E、日常生活能力训练5、不属于物理治疗师的职责为(B )A、指导关节活动度练习B、学会使用轮椅C、微波疗法D、牵引疗法E、水中运动第三章1、2006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残疾比例是( 6% )2、关于残疾的概念,错误的是(残疾可由身心疾病导致)3、残疾预防中的一级预防最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 70% )4、残疾一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病损发生)第四章单项选择题:1、下列的力、属于人体内力的是(肌肉收缩力)2、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是(球窝关节)3、关于I型肌纤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主要以糖酵解获得能量)4、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相互靠近、肌肉缩短的为(向心性收缩)5、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和肱肌是(主动肌)6、关节的基本结构是( C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7、半蹲位时的股四头肌收缩属于(等长收缩)、第五章1、关于I型纤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又称慢缩纤维)。
2、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运动时胃酸分泌增加B、运动时加速胃的排空C、运动不利于脂肪代谢D、运动时有利于胆汁的合成和排出E、运动显著降低肠的吸收功能3、软骨的营养来自于(受压时的挤压效应的挤入作用)。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残联系统康复机构是指隶属于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为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以下简称残障者)提供康复服务的的公益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康复机构)。
为加强和规范康复机构建设,提高专业化康复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编制、评估、审批、规划、管理康复机构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残联系统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其他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机构建设可参照本规范。
第四条康复机构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
第二章原则和要求第五条康复机构建设要优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以方便残疾人、有利于康复服务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加大资金投入,给予重点扶持。
第六条康复机构建设要形成以国家级康复机构为龙头,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县级康复机构为基础,与社区康复紧密衔接的康复服务网络。
第七条康复机构具有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职能,分为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及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等。
第八条省级残联要分别独立设置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设置或整合资源综合设置。
第九条各地残联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本省康复机构发展规划,包括业务类别、规模、数量及布局。
第十条康复机构建设要根据康复业务需要,按照卫生、教育等部门的有关要求,合理设置相关内容。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分级第十一条康复机构建设规模要以所在省、地(市)、县人口数,或残疾人人口数及康复需求和康复资源公布状况为依据确定。
第十二条康复机构建设按照规模、功能和任务分为三级,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康复机构建筑总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二级康复机构建筑总面积不低于8000平方米,三级康复机构建筑总面积不低于20000平方米。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与规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决策服务和合理确定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初步设计和督促检查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
第四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养老服务工作的政策文件,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水平。
第五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应满足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休闲娱乐、心理慰藉方面的基本需求,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配置合理、运行经济,为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方便、高质量和人性化的服务。
第六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政府统一安排建设项目,其建设用地应按国家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申报、征拨。
第七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应充分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和其他福利设施,实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在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次性建成,并体现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第八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除应符合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及项目构成第九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规模按居住区人口数量确定,其用房面积应符合表1规定:表1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规模分类表注2: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可在本标准基础上分别增加4%和6%。
第十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构成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
第十一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房屋建筑包括: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用房;辅助用房。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各类用房构成详见附录一。
第十二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建筑设备应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通讯、消防和网络等。
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残联系统康复机构是指隶属于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为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以下简称残障者)提供康复服务的的公益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康复机构)。
为加强和规范康复机构建设,提高专业化康复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制定本规范。
b5E2RGbCAP第二条本规范是编制、评估、审批、规划、管理康复机构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残联系统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其他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机构建设可参照本规范。
第四条康复机构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
第二章原则和要求第五条康复机构建设要优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以方便残疾人、有利于康复服务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加大资金投入,给予重点扶持。
p1EanqFDPw第六条康复机构建设要形成以国家级康复机构为龙头,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县级康复机构为基础,与社区康复紧密衔接的康复服务网络。
DXDiTa9E3d 第七条康复机构具有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职能,分为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及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等。
RTCrpUDGiT第八条省级残联要分别独立设置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地市级、县级康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设置或整合资源综合设置。
5PCzVD7HxA 第九条各地残联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本省康复机构发展规划,包括业务类别、规模、数量及布局。
第十条康复机构建设要根据康复业务需要,按照卫生、教育等部门的有关要求,合理设置相关内容。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分级第十一条康复机构建设规模要以所在省、地(市)、县人口数,或残疾人人口数及康复需求和康复资源公布状况为依据确定。
jLBHrnAILg第十二条康复机构建设按照规模、功能和任务分为三级,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康复医学科康复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二、身高与体重三、肢体长度和围度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一、四肢关关节二、脊柱关节第三节肌力评定一、徒手肌力评定二、等速肌力评定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四、肌肉耐力评定第四节肌张力评定一、手法评定二、仪器评定第五节感觉评定一、浅感觉二、深感觉三、复合感觉第六节平衡评定一、临床观察二、量表评定三、仪器评定第七节协调评定一、上肢二、下肢第八节步行评定一、步行能力二、步态分析第九节心血管评定一、心率二、血压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第十节呼吸评定一、通气功能二、代谢当量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第十一节疼痛评定一、压力测痛法二、视觉模拟评分法三、疼痛问卷附录:附表1-2-1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附表1-2-2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附表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附表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附表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第二章运动治疗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三、主动运动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一、上肢二、下肢三、脊柱第三节牵伸技术一、上肢二、下肢三、躯干第四节肌力训练一、徒手肌力训练二、等长肌力训练三、等张肌力训练四、等速肌力训练第五节步行训练一、步行前训练二、步行训练第六节呼吸训练一、腹式呼吸训练二、抗阻呼气训练三、深呼吸训练四、局部呼吸训练五、排痰训练六、呼吸肌训练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一、无器械平衡训练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三、仪器平衡训练四、协调训练第八节有氧训练一、器械有氧训练二、无器械有氧训练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一、Brunnstrom技术二、Bobath技术三、PNF技术第十节运动再学习一、上肢功能训练二、口面部功能训练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四、站起与坐下训练五、站立平衡训练六、行走训练第十一节医疗体操一、偏瘫二、颈椎病三、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肩周炎五、膝关节骨关节炎六、脊柱侧凸第十二节牵引治疗一、腰椎牵引二、颈椎牵引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第一节电疗法一、直流电疗法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三、低频电疗法四、中频电疗法五、高频电疗法第二节光疗法一、红外线疗法二、紫外线疗法三、激光疗法第三节磁疗法一、静磁场疗法二、动磁场疗法第四节超声波疗法一、超声波疗法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第五节冷疗法一、冷疗法二、冷冻疗法第六节热疗法一、石蜡疗法二、湿热袋敷疗法三、泥疗法第七节压力疗法一、正负压疗法二、负压疗法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第二篇作业治疗.第一章作业评定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一、作业需求二、日常生活活动三、工作四、生存质量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一、手功能二、知觉功能三、认知功能第三节物理环境一、家居和社区环境二、工作环境第二章作业治疗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一、日常生活活动二、娱乐与休闲活动三、职业康复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一、功能性作业活动二、手功能三、知觉功能四、认知功能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一、自助具适配二、助行器使用三、轮椅选择与使用四、环境适应与改造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一、矫形器制作二、矫形器使用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第三篇言语治疗第一章听力障碍第一节评定技术一、主观测听二、客观测听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声音察觉训练二、声音辨别训练三、声音识别训练四、声音理解训练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第二章失语症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失语症二、口面失用症三、言语失用症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听理解治疗技术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六、辅助交流技术第三章构音障碍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呼吸评定二、喉功能评定三、口唇评定四、下颌评定五、软腭评定六、舌评定七、反射评定八、言语评定第二节治疗技术一、舌感觉运动技术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三、下颌运动技术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五、声带运动技术六、呼吸训练技术七、发音训练技术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第四章吞咽障碍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口面部评定二、吞咽功能评定三、摄食吞咽评定四、吞咽失用评定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第二节治疗技术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二、咳嗽训练三、门德尔松手法四、屏气吞咽训练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六、电疗七、球囊扩张技术八、进食训练第五章发声障碍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发声的客观评定二、声质的评定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一、基础发声训练二、发声矫治训练第六章口吃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儿童口吃评定二、成人口吃评定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儿童口吃治疗二、成人口吃治疗第七章唇腭裂第一节评定技术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二、语音评定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发声异常训练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三、构音训练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第一节评定技术一、物体操作评定二、语言发育能力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四、交流态度评定第二节治疗技术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第一节评定技术第二节治疗技术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第四篇康复医学科相关治疗技术一、偏瘫肢体功能综合训练二、截瘫肢体功能综合训练三、关节功能性牵引四、感觉再训练五、心理治疗六、传统康复疗法(一)针刺疗法(二)灸疗法(三)推拿疗法(四)拔罐疗法(五)刮痧疗法(六)传统运动疗法第五篇康复医学科终止康复治疗的规定第六篇康复医学科常用评定量表和康复治疗计划表附表1:上肢功能评定量表附表2.下肢功能评定量表附表3:平衡功能评定量表附表4: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附表5: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附表6:痉挛的快速PROM评定表附表7:改良Ashworth评定标准附表8: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附表9:感觉指数评分(SIS)附表10: BDEA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附表11:失语症的流利性评定附表12:饮水试验及评定附表13:简短精神状态量检查量表 MMSE附表14:焦虑自评量表(SAS)附表15:抑郁自评量表(SDS)附表16: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0~100分)附表17:社会交往测定表附表18:老人社交情况问卷表附表19:儿童社会生活技能测定表附表20:心功能评定(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学会)附表21:呼吸功能评定附表22:康复治疗计划表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最新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旳设立,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旳康复医疗服务功能以及对社区康复医疗旳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引作用,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社会不断增长旳康复医学诊断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旳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如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断工作旳基本规定,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旳所有综合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第三条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旳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医院必备临床科室。
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引下,应用康复评估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老式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旳诊断和治疗技术,与有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旳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档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旳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旳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旳康复医学专业诊断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征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引旳科室。
康复医学科旳服务宗旨是避免和改善多种疾病、损伤、畸形等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旳功能障碍。
重要业务范畴涉及:神经损伤及疾患康复(脑血管病、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伤病围手术期、骨性关节炎、脊柱伤病、骨折后、截肢、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小朋友疾病康复(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滞、孤单症等)、疼痛解决等。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本《规范》规定旳康复医学科,并开展《规范》规定旳康复医学诊断工作。
第四条一级综合医院应设立康复医学治疗部门,在本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旳领导和上一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旳指引下,协同本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旳一级避免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功能障碍旳患者做好三级避免;同步在上级综合医院旳指引下,配备不少于2名有执业资格旳康复专业人员,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工作,组织、指引所在社区旳基层卫生人员,在基层有关医疗机构和功能障碍患者住所开展康复医学治疗、征询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福康工程”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公布日期】2019.12.18•【字号】内民政发〔2020〕8号•【施行日期】2019.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福康工程”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各盟市民政局、扶贫开发办公室、卫生健康委、残疾人联合会,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民政局、扶贫开发办公室、卫生健康委、残疾人联合会:为做好我区“福康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福康工程” 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民办发〔2019〕18 号)文件规定,自治区民政厅、扶贫办、卫生健康委、残联联合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福康工程”项目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内蒙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2019年12月18日“福康工程”项目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好“福康工程”项目,更好助力残疾人精准脱贫,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福康工程” 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民办发〔2019〕18 号)和《“福康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福康工程”项目是由民政部部署,自治区民政厅具体组织实施,旗县(市、区)民政部门协助实施的残疾人基本康复项目。
项目资金来源为民政部补助地方福利彩票公益金。
第三条自治区民政厅具体负责全区“福康项目”的组织实施,承担主体责任。
自治区民政厅成立“福康工程”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厅长担任,副组长由厅社会事务处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规划财务处、社会救助处相关同志组成。
专家小组组长由民政厅分管厅长担任,副组长由厅社会事务处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自治区扶贫办公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相关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厅社会事务处,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1/269《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2/269《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物理治疗部分9第一章物理治疗评定 (9)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9)一、姿势 (9)二、身高与体重 (10)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10)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1)一、四肢关节 (11)二、脊柱关节 (12)第三节肌力评定 (13)一、徒手肌力评定 (13)二、等速肌力评定 (15)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6)四、肌肉耐力评定 (17)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7)一、手法评定 (17)二、仪器评定 (20)第五节感觉评定 (20)一、浅感觉 (20)二、深感觉 (21)三、复合感觉 (21)第六节平衡评定 (22)一、临床观察 (22)二、量表评定 (23)三、仪器评定 (25)第七节协调评定 (25)一、上肢 (26)二、下肢 (26)第八节步行评定 (27)一、步行能力 (27)二、步态 (28)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9)一、心率 (29)二、血压 (30)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1)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2)第十节呼吸评定 (33)一、通气功能 (33)二、代谢当量 (35)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6)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7)一、压力测痛法 (37)二、目测类比评分法 (37)3/269三、疼痛问卷 (38)第二章运动治疗 (39)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9)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9)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40)三、主动运动 (41)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42)一、上肢 (42)二、下肢 (44)三、脊柱 (44)第三节牵伸技术 (45)一、上肢 (45)二、下肢 (46)三、躯干 (47)第四节肌力训练 (47)一、徒手肌力训练 (47)二、等长肌力训练 (48)三、等张肌力训练 (49)四、等速肌力训练 (49)第五节步行训练 (50)一、步行前训练 (50)二、步行训练 (51)第六节呼吸训练 (53)一、腹式呼吸训练 (53)二、抗阻呼气训练 (53)三、深呼吸训练 (54)四、局部呼吸训练 (54)五、排痰训练 (55)六、呼吸肌训练 (56)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56)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56)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57)三、仪器平衡训练 (58)四、协调训练 (58)第八节有氧训练 (59)一、器械有氧训练 (59)二、无器械有氧训练 (60)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 (61)一、Brunnstrom技术 (61)二、Bobath技术 (63)三、PNF技术 (64)第十节运动再学习 (68)一、上肢功能训练 (68)4/269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69)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70)四、站起与坐下训练 (71)五、站立平衡训练 (71)六、行走训练 (72)第十一节医疗体操 (73)一、偏瘫 (73)二、颈椎病 (75)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76)四、肩周炎 (78)五、膝关节骨关节炎 (79)六、脊柱侧凸 (79)第十二节牵引治疗 (80)一、腰椎牵引 (80)二、颈椎牵引 (82)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 (83)第一节电疗法 (83)一、直流电疗法 (83)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84)三、低频电疗法 (85)四、中频电疗法 (86)五、高频电疗法 (86)第二节光疗法 (90)一、红外线疗法 (91)二、紫外线疗法 (91)三、激光疗法 (93)第三节磁疗法 (94)一、静磁场疗法 (94)二、动磁场疗法 (94)第四节超声波疗法 (95)一、超声波疗法 (95)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96)第五节冷疗法 (97)一、冷疗法 (97)二、冷冻疗法 (97)第六节热疗法 (98)一、石蜡疗法 (99)二、湿热袋敷疗法 (99)三、泥疗法 (100)第七节压力疗法 (101)一、正负压疗法 (101)二、负压疗法 (102)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03)5/269第八节生物反馈疗法 (103)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03)二、手指皮肤温度生物反馈疗法 (104)附录 (106)附表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6)附表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6)附表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7)附表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08)附表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20)附表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27)《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作业治疗部分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8)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9)一、自助具适配 (179)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6/269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言语治疗部分 (189)第一章听力障碍 (189)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1)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3)一、失语症 (193)二、口面失用症 (197)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7/269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3)第四章吞咽障碍 (224)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6)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3)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8)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0)8/269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5)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5)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6)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1)第一节评定技术 (261)一、简易婴儿孤独症筛查量表 (261)二、克氏行为量表 (261)三、ABC孤独症行为量表 (262)四、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262)第二节治疗技术 (262)一、行为教育治疗 (262)二、行为分析 (264)三、结构化教育 (264)四、语言交流训练 (265)五、心理治疗 (267)六、感觉统合训练 (267)七、听觉统合训练 (268)八、视听音乐统合训练 (269)9/269《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物理治疗部分第一章物理治疗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财政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财政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6〕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残联,新疆建设兵团财务局、残联: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中国残联制定了《中央财政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中国残联2016年7月15日附件中央财政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和财政部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二章资金分配与下达第四条按照预算管理规定时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每年提出补助资金分配建议报送财政部,财政部审核后下达补助资金。
第五条补助资金按因素法进行分配,分配因素包括各地需求因素、财力因素和绩效因素三大类,重点向工作任务重、贫困程度深、工作绩效好的地区倾斜。
其中:需求因素主要参考各地补助对象数量等指标,财力因素主要参考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指标,绩效因素主要参考绩效评价结果或其他体现相关工作成效的指标。
基础第十一章康复医学基础知识1 单选题属于残疾一级预防的是() [单选题]A残疾不能通过单纯的临床治疗而痊愈B从青少年开始积极体育锻练有助于预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正确答案)C通过职业咨询和康复可使残疾者回归工作D通过适应、代偿和替代的方式可提高生活自理水平E脑卒中后采取综合康复措施可减轻偏瘫的程度2单选题职业康复是() [单选题]A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采用医学综合措施手段予以功能及能力恢复B对肢体残疾进行的普及教育, 对视力、听力、语言、智力及精神残疾者进行的特殊教育, 以及对全民进行康复知识普及与预防的教育C包括了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连续的过程, 最终使残疾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正确答案)D为残疾者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使残疾者在完成各项康复, 真正享有社会权益, 平等参与社会活动E采用预防残疾的方式进行康复3 单选题康复医学不包含() [单选题]A康复基础学B康复教育学(正确答案)C康复治疗学D康复临床学E社区康复学4 单选题以社区康复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或家庭化的康复服务指导。
这是() [单选题]A早期康复B中期康复C后期康复D社区康复(正确答案)E社会康复5 单选题与社会部门联系,解决患者出院后存在的困难。
这是属于() [单选题] A物理因子治疗B作业疗法C运动疗法D社会工作(正确答案)E康复工程6 单选题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共同致力于患者功能康复的工作方式,这是()[单选题]A学科小组模式B康复团队模式(正确答案)C专业小组模式D康复专科模式E医疗团队模式7 单选题言语能力状况为脑和/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中度损伤,可以进行部分言语交流。
语音清晰度在26 %~45 %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三级测试水平,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这是听力残疾分级() [单选题] A一级B二级C三级(正确答案)D四级E五级8 单选题治疗构音障碍是() [单选题]A物理疗法B作业疗法C言语治疗(正确答案)D心理治疗E社会工作9 单选题生活质量评定属于() [单选题]A躯体功能评定B精神功能评定C语言功能评定D社会功能评定(正确答案)E情绪障碍评定10 单选题利用患者进食、梳洗、穿衣、轮椅与床间的转移等动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本管理规范就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得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得所有综合性医院。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得设置,加强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对社区康复得转诊、培训与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得康复医学服务功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得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残疾人保障法》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得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第二条本管理规范就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得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得所有综合性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第三条康复医学科就是卫生部规定得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就是综合性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就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估与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得诊断与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得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与心里功能障碍得患者,提供全面与系统得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医学治疗技术指导得科室。
康复医学科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伤病康复(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退行性神经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骨折后、骨关节手术后、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衰、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瘫、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设置本管理规范规定得康复医学科,并开展正规得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第五条一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治疗部门,在当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得领导与指导下,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得一级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功能障碍得患者做好三级预防;同时在上级综合性医院得指导下,配备不少于2名有执业资格得康复治疗师,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工作,组织、指导所在社区得基层卫生人员,在基层有关医疗机构与功能障碍患者住所开展康复医学治疗、咨询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工作为基础得,以大中型综合性医院与康复医院为转诊、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得,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协作密切、成本效果好得区域康复医学诊疗三级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水平,完善当地卫生事业得康复医学服务功能。
第一篇物理治疗 (8第一章功能评定 (8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一、姿势 (8二、身高与体重 (9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一、四肢关节 (10二、脊柱关节 (11第三节肌力评定 (12一、徒手肌力评定 (12二、等速肌力评定 (14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四、肌肉耐力评定 (16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一、手法评定 (16二、仪器评定 (18第五节感觉评定 (19一、浅感觉 (19二、深感觉 (20三、复合感觉 (20第六节平衡评定 (21一、临床观察 (21二、量表评定 (22三、仪器评定 (24第七节协调评定 (24一、上肢 (24二、下肢 (25第八节步行评定 (26一、步行能力 (26二、步态分析 (26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一、心率 (28二、血压 (29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 第十节呼吸评定 (32一、通气功能 (32二、代谢当量 (34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一、压力测痛法 (36附录 (38附表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9 附表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40 附表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2 附表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9 第二章运动治疗 (63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64三、主动运动 (65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66一、上肢 (66二、下肢 (68三、脊柱 (68第三节牵伸技术 (69一、上肢 (69二、下肢 (70三、躯干 (70第四节肌力训练 (71一、徒手肌力训练 (71二、等长肌力训练 (72三、等张肌力训练 (72四、等速肌力训练 (73 第五节步行训练 (74一、步行前训练 (74二、步行训练 (75第六节呼吸训练 (76一、腹式呼吸训练 (76二、抗阻呼气训练 (77三、深呼吸训练 (78四、局部呼吸训练 (78五、排痰训练 (79六、呼吸肌训练 (79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80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80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81三、仪器平衡训练 (82四、协调训练 (82第八节有氧训练 (83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 (84一、Brunnstrom技术 (84二、Bobath技术 (86三、PNF技术 (88第十节运动再学习 (92一、上肢功能训练 (93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94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94四、站起与坐下训练 (95五、站立平衡训练 (96六、行走训练 (97第十一节医疗体操 (97一、偏瘫 (98二、颈椎病 (100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101四、肩周炎 (102五、膝关节骨关节炎 (103六、脊柱侧凸 (104第十二节牵引治疗 (105一、腰椎牵引 (105二、颈椎牵引 (106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 (107第一节电疗法 (108一、直流电疗法 (108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09三、低频电疗法 (110四、中频电疗法 (111五、高频电疗法 (111第二节光疗法 (116一、红外线疗法 (116二、紫外线疗法 (116三、激光疗法 (118第三节磁疗法 (119一、静磁场疗法 (119二、动磁场疗法 (120第四节超声波疗法 (120一、超声波疗法 (120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122 第五节冷疗法 (122一、冷疗法 (122二、冷冻疗法 (123二、湿热袋敷疗法 (125三、泥疗法 (126第七节压力疗法 (126一、正负压疗法 (126二、负压疗法 (127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28 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29 第二篇作业治疗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 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7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8一、自助具适配 (178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第三篇言语治疗 (188第一章听力障碍 (188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0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 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2一、失语症 (192二、口面失用症 (196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2 第四章吞咽障碍 (223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7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4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9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1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 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6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6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7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 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0第一节评定技术 (260第二节治疗技术 (260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 (260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 (262 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