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一节+公文概说+
- 格式:ppt
- 大小:698.50 KB
- 文档页数:25
目录第一章公文概述 (1)第一节公文的定义 (1)第二节公文的演进规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公文的特点和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公文的种类和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公文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公文的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公文行文的基本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几种常用行政公文的写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公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公文写作概述一、什么是公文?二、公文的发展演化历史三、现代公文的主要体系四、学习公文写作的意义一、什么是公文?☐1、公文的定义☐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联系和处理公务的文件。
一般指在行政管理活动或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一定程序和规范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文书。
☐现代公文,主要指党政机关在实施领导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领导管理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也泛指各级各类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订、使用的公务文书。
☐2、现代公文的基本特点☐制作主体具有法定性;☐效力具有法定约束力;☐格式具有法定规范性;☐主题具有专门职能性。
☐3、现代公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文学艺术类: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学术科研类:学位论文、项目报告☐实践调查类:调查报告、思想汇报、工作总结☐特殊专业类:诉讼状、财务报表☐其他二、公文的发展演化历史1、先秦时期☐《尚书》☐史存最早,较为系统、完整的公文典籍;纂集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公文;其体式又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
☐典,“五帝之书也”,即记录五帝时重大国事的文书;☐谟,“议谋也”,即上层管理者的治世谋略记录;☐训,“说教也”,即教诲性言辞;☐诰,“告也”,即告白天下的训诫性文告;☐誓,“约束也”,是一种誓众文告;☐命,“使也”,也就是命令。
2.秦汉时期☐公文程式“避讳”制度、“抬头”制度、“用印”制度☐文体皇帝对臣属:诏、制、策、赦等臣属对皇帝:章、奏、表、议等3.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改制☐《三国志》中的公文记载☐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李密:《陈情表》4.隋唐两宋时期☐文字艺术的大发展☐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上梅直讲书》5.元明清时期☐背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强化☐公牍文书更为严格☐定型化6.辛亥革命以后☐背景:君主专制结束☐文体变化:废旧立新☐语言变化:称谓、官职☐新文化运动7.建国以后☐1951年《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1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7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修订后于2001年施行)三、现代公文的主要体系分类角度☐狭义与广义之分☐中国现代公文三分法1.中国共产党的公文☐发文机构: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发文对象:党的各级组织乃至全体党员☐发文的最高机关:中共中央☐文体:14类14种2.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成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说[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掌握公文的概念、种类、格式,尤其要掌握通知、通报、请示和报告的写作,正确区分请示与报告的两种文种;在应用写作的训练中,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格式,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
[教学内容]1、公文的概说。
包括公文的概念、特点、种类和格式。
2、通知、通报的结构和写作要求。
3、请示与报告的含义、种类、结构、二者区别和写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文的格式,通知与通报的写作,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教学难点:公文的格式,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内容应精讲多练,结合具体例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格式。
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说一、公文的涵义与种类(一)涵义什么是公文?广义的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时按规定格式制作的应用文体。
我国社会组织的机关单位,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1、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各级人大)、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其它政权机关(军事机关体系、政协机关体系)等。
2、团体机关,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体系、全国工会机关体系、全国妇女联合会机关体系等等。
3、实体机关,包括:事业单位机关、企业单位机关等。
刘勰曾说:“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由于公文写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对行政公文的涵义的阐述往往说法各异。
在这里,我们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把法定公文定义为:法定公文是党政领导机关用法规性文件的形式发布的,具有严格的格式的公文。
有行政公文和党务公文两种。
行政公文是狭义的公文(也是本章所谈的),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使用和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应用文体。
目前使用的行政公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分12类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第一章公文第一节公文概述1)什么是公文.公文:是国家机关用其它社会组织在行使和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的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含义理解: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它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2).公文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商代后期:甲骨文书;秦汉:“书”、“奏”。
辛亥革命以后:《公文程式》3).文书、文件和公文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
最早出现于西汉。
文件: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文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
出现于清末。
公文:是指各机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
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在机关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第二节公文的特点与作用1).公文的特点:1.公文有法定作者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 3.公文特定的效用 4.公文有规范体式 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法定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负担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行文单位: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称为行文单位。
公文的制发:经过起草、核稿、签发等程序。
公文的签收:签收登记、分办、批办、承办、催办等。
2)公文的作用:公文的作用在于它是党和国家具体领导和管理政务,机关之间相互进行联系以及机关内部处理工作事务的一种工具。
表现在:1.领导与指导作用2.行为规范作用3.传递信息作用4.公务联系作用5.凭据记载作用第三节公文的分类与名称(一)公文的分类:1).按来源分:对外文件\ 收来文件\ 内部文件1.对外文件:简称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