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筛分试验自动计算表格
- 格式:xls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3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1)标准筛。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3)摇筛机(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
4.2.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实验一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一定温度下的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试验原理】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质量。
测定集料表观体积时,需将已知质量的干燥集料浸水,使其开口孔隙吸饱水,然后称出饱水后集料在水中的质量,两者之差即为集料的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集料表观体积(V s +V n ),如图1所示。
ρa =m sV s +V n式中:ρa 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 3⁄;m s 集料矿质实体的质量,g ; V s 集料矿质实体的体积,cm 3;V n集料矿质实体中闭口孔隙的体积,cm 3。
【主要试验仪具】称量1kg 、感量1g 的天平,500mL 的容量瓶,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范围的烘箱,另有干燥器、浅盘、料勺、温度计和500mL 烧杯。
【试验方法】(1) 试样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 试验步骤①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 (m 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② 摆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向瓶内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③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洗净,再向瓶中注入温差不超过2℃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图1 集料组成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示意图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中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差不应超过2℃。
【实验数据记录】m0(g)m1(g)m2(g)第一次试验300.0663.8838.4第二次试验644.0843.7表1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数据记录表【结果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为:ρa=(m0m0+m1−m2−αT)×ρw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3⁄;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m2试样、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ρw水在4℃时的密度值,1g cm3⁄;αT试验时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照表2取0.002。
細集料筛分:用于筛分析的试样,颗粒粒径不应大于10.0㎜。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0的方孔筛,计算筛余。
称取经缩分的样品不少于550克两份,装入浅盘烘干至恒重冷却备用。
实验步骤;1称取试样500克,置于大小顺序排列的筛上(最上应是5.00㎜)筛分10分钟;在逐一手筛(1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水洗,在烘干至恒重再筛分)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克)所有各筛的分计剩余量和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大于1﹪。
筛分结果计算:1计算分计筛余,精确至0.1﹪2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
3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为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细度模数=(2.50+1.25+630+315+160筛的累计筛余)—5×(5.00筛的累计筛余)之差/100-(5.00的累计筛余)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表观密度:试样制备,经缩分后不少于650克的样品放入浅盘,烘干冷却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1称取烘干试样300克,装入盛有半瓶凉开水的容量瓶中;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放置24小时;在用滴管加水至瓶颈刻度线平齐,筛紧瓶塞,擦干容量瓶外壁的水分,称其质量。
3倒出容量瓶中水和试样,将瓶内外壁洗净,在向瓶内加入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凉开水至瓶颈刻度线。
擦干容量瓶外壁水分,称其质量。
表观密度计算,精确至10㎏/m³;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m³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表观密度=【试样烘干质量÷(试样烘干质量+水及容量瓶总质量-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1000仪器:天平—称量1000克,感量1克;容量瓶—容量500毫升;烤箱;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1)标准筛。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3)摇筛机(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
4.2.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细集料筛分试验细集料筛分试验1 ⽬的与适⽤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砂、⽯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泥混凝⼟⽤细集料可采⽤⼲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细集料必须⽤⽔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法⽤⽔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不遭损坏。
2 仪具与材料(1)标准筛。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于0.5g(3)摇筛机。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其它:浅盘和硬、软⽑刷等。
3 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粒径的⼤⼩,选⽤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筛(⽔泥混凝⼟⽤天然砂)或4.75mm筛(沥青路⾯及基层⽤天然砂、⽯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恒重,冷却⾄室温后备⽤。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于3 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 试验步骤4.1 ⼲筛法试验步骤4.1.1 准确称取烘⼲试样约500g(m1),准确⾄0.5g,置于套筛的最上⾯⼀只,即4.75mm 筛上,将套筛装⼊摇筛机,摇筛约l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顺序,从最⼤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下⼀号筛,和下⼀号筛中的试样⼀起过筛,以此顺序进⾏⾄各号筛全部筛完为⽌。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筛法。
③⽆摇筛机时,可直接⽤⼿筛。
4.1.2 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0. 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 ⽔洗法试验步骤4.2.1 准确称取烘⼲试样约500g(m1),准确⾄0.5g o4.2.2 将试样置⼀洁净容器中,加⼈⾜够数量的洁净⽔,将集料全部淹没。
细集料筛分1.1细集料的定义在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天然砂和人工砂。
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2.36mm的岩石颗粒,包括天然砂、人工砂及石屑。
在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细集料是砂。
砂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天然砂和机制砂,天然砂是指由自然生成的,经人工开采和筛分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
具体特点见表4-1;机制砂是指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
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具体见表4-2。
表4-1天然砂的特点砂的分类砂的特点天然砂河砂比较洁净,分布较广。
一般工程大都采用河砂湖砂比较洁净,但分布较少山砂有棱角,表面粗糙,含泥量和有机质较多海砂表面圆滑,含盐分较多,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锈蚀作用表4-2砂按技术要求分类分类适用范围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1.2细集料的技术性质1.2.1细集料在水泥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按照GB/T14684-2011《建筑用砂》,规定,混凝土用砂的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砂的颗粒级配(grain gradation)是指不同粒径砂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混凝土中砂粒之间的空隙是由水泥浆所填充,为节省水泥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就应尽量减少砂粒之间的空隙。
要减少砂粒之间的空隙,就必须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合理搭配。
图4-2不同粒径的砂搭配的结构示意图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混合后总体的粗细情况,通常有粗砂、中砂和细砂之分。
在相同砂用量条件下,粗砂的总表面积比细砂小,则所需要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少。
因此,用粗砂配制混凝土比用细砂所用水泥量要省。
因此,拌制混凝土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常用筛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