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工艺设计重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4
{生产工艺技术}工艺设计知识点工艺设计是指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工具和工艺方法,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工艺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下面将介绍一些工艺设计的知识点。
1.产品特性分析:在进行工艺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产品进行全面的特性分析。
包括产品的形状、尺寸、材料特性、装配要求等。
只有充分了解产品的特点,才能为其设计出合适的生产工艺。
2.工艺路线选择: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是指完成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艺步骤和操作流程。
一般来说,工艺路线应是合理、经济、稳定的,并且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要求。
3.工装设计:工装是指用来加工产品的专用装置,包括夹具、模具等。
工装设计是工艺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进行工装设计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材料特性等一系列因素。
4.加工工艺选择:根据产品的形状、材料特性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包括材料的切削、成形、焊接等一系列操作和过程。
在选择加工工艺时,需要考虑产品的精度要求、生产效率和成本等因素。
5.设备选择:根据产品的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
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工艺要求,并且能够满足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保养的便捷性。
6.工艺参数确定:在进行工艺设计时,需要确定一系列工艺参数。
例如加工速度、切削刃磨深度、焊接温度等。
工艺参数的选择应基于产品的特性和加工工艺的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7.工艺试验:在进行工艺设计之后,进行工艺试验以验证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工艺试验应尽可能接近实际生产条件,对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对工艺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8.工艺文档编制:完成工艺设计之后,需要编制相应的工艺文档。
工艺文档包括工艺图纸、工艺文件和工艺标准等。
车间工艺员个人工作总结6篇篇1尊敬的领导:在过去的一年中,作为一名车间工艺员,我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在此,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工作内容及成果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负责车间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工作。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成功地优化了多个关键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车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领导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
在工艺流程优化方面,我针对车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改进原料配比和调整生产工艺,我成功地解决了某一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同时,我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成功引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工作态度及表现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
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保持积极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我也非常注重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彼此的优点,共同进步。
然而,在工作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有时由于对某些细节的疏忽大意,导致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同时,在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时,有时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
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细节的把控和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未来计划及建议针对过去一年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我制定以下未来工作计划和建议:1. 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作为一名车间工艺员,我会继续深入研究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
2. 注重细节把控,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导致的问题。
我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注重细节的把控和处理,以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3. 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
我会更加注重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彼此的优点共同进步。
企业生产工艺工作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企业生产工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此,我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一、生产工艺流程优化。
我们针对生产中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
通过改进设备,调整生产线布局,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二、质量管理提升。
我们加强了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实施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通过加强工艺监控、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稳定性,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产品质量保障。
三、技术创新和研发。
我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四、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
我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加强了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监控和治理。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有效保障了员工和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生产工艺工作,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得到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和指导,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工艺设计工作总结汇总5篇工艺设计工作总结【篇1】一、建立了一套符合我们班消费运行的新线运行形式在消费过程当中。
有许许多多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如何有效归范消费中各种环节是我们当前的根本任务,需要我们首先将所意料的各种环节进展标准和部署,以便员工们有章可循,大家做到心中有数;再加上“三定”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员工们的危机感进一步增强,进一步进步各方面知识已成为车间员工的当务之急。
在当前的形式和任务面前,必须选择一套较为符合新线的运行形式,来适应我们班的经营活动,以便进步班组的各项工作。
总结出一套较为合适的运行形式。
二、建立了新线设备保养制度“产品质量的表达在现场”,我们车间一向注重车间形象,搞好现场管理和设备保养是新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品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所以如何搞好设备维修和保养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班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维护现场管理和设备保养的规章制度来标准现场管理。
三、严格执行消费调度指令,认真组织消费一个企业的消费是否可以正常进展,取决于消费调度的合理调度,我们消费班坚决服从消费调度指令,为全面完成全年的消费任务打下基矗首先,在实际消费过程中xx可以很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能从培养员工素质和进步工作效率两方面着手开展各项工作,并且能有效运用人力资进展合理安排,认真组织消费,今年同期消费产量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以上;其次,班组为进步xx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将员工岗位进展轮换,让他们有时机接触和掌握各岗位的操作技能,xx为他们提供岗位轮换时机,使员工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进步。
四、确保“质量保证体系”在本班正常运行,进一步严格工艺管理,抓好过程控制,并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我们班组始终紧紧围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因面临技改工程后不久,设备的各项工艺指标的控制有难度,xx在车间及工艺员的正确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探究、不断调整,逐步将每个工序的各项指标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之内,再加上不断对员工进展有关质量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很快从过渡期成长到成熟期。
药物制剂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重点1.设备选择:药物制剂的生产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设备,包括混合机、干燥机、压片机、包衣机、填充机等。
在设备选择时,需要考虑生产工艺的要求以及生产规模。
设备要符合药品GMP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尽可能选择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功能的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为操作的误差。
2.工艺流程设计: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应合理设计,确保每个生产步骤都符合质量标准。
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清洗、研磨、混合、干燥、压片、包衣、检测等环节。
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时序都需要明确,确保每个步骤的操作正确无误。
此外,应根据药品特性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速度等,以保证药品质量稳定。
3.车间布局设计:车间布局设计是为了合理利用空间,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车间布局应考虑到设备的位置和通道的畅通性,保证操作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便捷和安全。
同时,应设立物料清洗、储存和传递的区域,防止交叉污染。
车间布局还要考虑到排风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设施的安装和运行。
4.清洁和消毒控制: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清洁和消毒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确保设备和车间的清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消毒操作,以防止交叉污染和生物负荷。
5.环境控制:药物制剂的生产要求严格的环境控制,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
车间应有恒温恒湿的空气调节系统,确保生产环境的稳定性。
同时,应装置适当的过滤设备、洁净区和洁净室,以减少微生物和粉尘的污染。
总之,药物制剂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的重点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
在选择设备、设计工艺流程、车间布局和环境控制时,都需要充分考虑药品特性和GMP要求,以确保药品的生产达到合格的质量标准。
设计工艺工作总结范文
设计工艺工作总结。
设计工艺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设计师不仅具备艺术审美和创新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艺知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多个设计工艺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经验,我对设计工艺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设计工艺工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
在工作中,我发现设计工艺领域
的技术和材料都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因此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工艺技术和材料知识,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其次,设计工艺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项目中,设计师需要与客户、工程师、制造商等多个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因此,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达成共识。
另外,设计工艺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
在设计工艺项目中,细节决定成败,设
计师需要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精益求精的处理,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完美呈现。
同时,设计工艺项目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设计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断推动项目的进展,直至最终完成。
总的来说,设计工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具备艺术审美、创
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工艺知识。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以及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态度,我相信我能在设计工艺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进步,为设计工艺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工艺流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工艺过程
确定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序和次序,比如采购、制作、成型、组装等。
二、分析每个工序
对每个工序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工序名称、工序编号、工序描述、操作要点、操作方式、所需工具设备、工艺参数等技术要素。
三、制定工艺标准
针对每个工序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标准操作时间、标准工具、标准材料以及质量标准等。
四、描述工艺流程
使用流程图或流程描述方式,清晰展示各个工序的顺序关系,材料和信息流向。
突出关键工序。
五、优化流程
对流程进行优化,如原地流转、并行操作等,以提高效率,减少非增值动作。
六、组织流程管理
描述流程管理机制,如检验负责人设定,记录表下载等,确保流程有序进行。
七、流程验证与完善
实际生产过程中验证流程设计是否可行,不断收集信息进行跟进完善,确保流程科学合理。
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知识点整理1.制药设备的分类:制药设备可以分为物料处理设备、制剂设备、包装设备等几大类。
物料处理设备主要包括反应釜、混合机、粉研磨机等,制剂设备主要包括制粒机、造粒机、干燥机等,包装设备主要包括灌装机、封口机、贴标机等。
2.制药设备的选择原则:制药设备的选择要符合药物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生产效率、设备质量、设备维修保养等因素。
此外,还要考虑设备的标准化程度和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等因素。
3.设备的合理布局:制药车间的布局设计要合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人员工作的便利性。
要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工作顺序,合理布置设备和工作区域,同时还要考虑设备之间的通风、防尘等要求。
4.工艺参数的设计:制药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包括反应温度、反应pH 值、搅拌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合理设计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能耗。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设备的工作限制等因素。
5.供应链管理:在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中,供应链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管理供应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要根据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等原则,合理安排配送和采购计划,以确保物料的供应和设备的顺利运转。
6.设备安装与调试:制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各个设备的位置、管道连接和电气接线等。
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7.设备维护与保养:制药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机械部件和电气元件,进行润滑和清洁,及时更换磨损部件。
此外,还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大修,以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
8.车间环境与清洁:制药车间的环境要求非常高,要有良好的通风、防尘和空气洁净度等条件。
同时还要保持设备和车间的清洁,及时清理设备上的杂质和污垢,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工艺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制药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工艺设计总结一、引言工艺设计作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着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还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工艺设计进行总结和探讨,从设计原则到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全面展示工艺设计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
二、设计原则1. 全面性:在进行工艺设计时,需要全面考虑产品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机械设计等。
只有全面性的设计才能确保产品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可靠性:工艺设计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经过充分的验证和测试,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从材料的选择到生产工序的设计,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和分析,以确保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
3. 经济性:在工艺设计中,经济性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应该尽量选择成本低廉的材料和工艺,并优化生产流程,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三、实际应用挑战与解决方案1. 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是工艺设计的重要一环。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面临着材料强度与成本之间的平衡难题。
一方面,我们追求产品的强度和耐久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成本的控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模拟计算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最佳的材料。
2.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工艺设计中的核心环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之间的矛盾。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可能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但这可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工艺参数、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设备精度等方式来提高产品质量。
3. 设备选择与优化设备的选择和优化对工艺设计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设备性能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设备性能模拟和成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最适合的设备,并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
四、结语工艺设计是产品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全面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工艺设计的三个重要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面临着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和设备选择与优化等挑战。
一、前言工艺设计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本文将从工艺设计的过程、关键环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工艺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二、工艺设计过程1. 需求分析首先,对产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产品的功能、性能、结构、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需求分析是工艺设计的起点,对于确保产品设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 工艺方案制定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工艺方案。
工艺方案包括加工方法、加工顺序、加工设备、刀具、量具、夹具等。
工艺方案应综合考虑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本等因素。
3. 工艺规程编制根据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包括加工步骤、加工参数、加工要求等。
工艺规程是工艺设计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4. 工艺验证对工艺规程进行验证,检查其可行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工艺验证可以通过模拟加工、试制产品等方式进行。
5. 工艺优化根据工艺验证结果,对工艺规程进行优化。
优化内容包括加工方法、加工参数、加工设备、刀具、量具、夹具等。
6. 工艺实施根据优化后的工艺规程,组织生产。
工艺实施过程中,要关注产品质量、生产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
三、关键环节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工艺设计的基础,应确保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工艺方案制定:工艺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经济性和先进性。
3. 工艺规程编制:工艺规程应详细、准确、易懂,便于操作者执行。
4. 工艺验证:工艺验证是确保工艺设计可行性的关键环节。
5. 工艺优化:工艺优化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四、注意事项1. 重视与设计、生产、质量等部门的沟通,确保工艺设计符合实际需求。
2. 合理选择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刀具、量具、夹具等,提高生产效率。
3. 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4. 定期对工艺设计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提高工艺设计水平。
五、总结工艺设计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车间设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总结车间设计是一个涉及到生产流程、操作效率、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任务。
在设计车间时,需要考虑到一系列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车间设计的重点难点,并给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生产流程优化在车间设计中,生产流程优化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个高效的生产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但要实现优化的生产流程,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 生产线布置:合理的生产线布置可以减少工人的运动路径,并降低设备之间的运输距离。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流水线式布置,考虑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移动。
2. 工序优化:在车间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避免产生瓶颈。
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每个工序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找出关键工序并进行优化。
3. 物料管理:物料管理是生产流程优化的重要方面。
合理的物料储存和运输方式可以减少物料的损耗和浪费,提高整体效率。
二、工作环境改善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而在车间设计中,要改善工作环境面临以下挑战:1. 噪音和振动控制:车间常常会伴随着噪音和振动,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在设计车间时,应采取隔音和减振措施,降低噪音和振动的水平。
2. 通风和空气质量:车间中常常存在着粉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威胁。
良好的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可以改善车间的空气质量,提升员工的工作环境。
3. 照明设计:良好的照明设计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在车间设计中,应注意合理的照明布局,确保每个工作区域都有足够的光线。
三、人力资源管理车间设计涉及到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这也是一个重点难点。
以下是相关问题和对策:1. 人员配备:合理配置人员可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根据生产需求和工作量,确定所需的工人数量和技能要求,确保车间的人员配备合理。
2. 培训与培养:在车间设计中,应考虑员工的培训需求。
提供培训计划和机会,提高员工的技能和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质量。
管桩车间设计总结本文将对管桩车间设计进行总结,包括工艺流程简述、车间布局及设备选型、生产能力与设备效率分析、材料、能源消耗与环保性能、生产线控制与检测手段、人员配置与培训要求、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案、厂房建设与基础设施要求和经济效益与投资回报预测等方面。
工艺流程简述管桩车间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的储存、搅拌、成型、养护和成品检测等环节。
其中,搅拌和成型是管桩生产的核心环节,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进行操作。
养护则需根据管桩的型号和规格进行不同的时间及温度控制。
最后,成品检测将对管桩的质量进行把关,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车间布局及设备选型管桩车间的布局应合理安排原材料储存区、生产区、半成品和成品存放区以及办公区等区域。
设备选型方面,应选用性能稳定、效率高的专业设备,如搅拌机、成型机、养护设备和检测设备等。
此外,设备的配置方式应考虑到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和灵活性。
生产能力与设备效率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和产能规划,管桩车间应选择合理的生产能力。
设备效率分析是评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率和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比设备的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从而进行针对性改进,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材料、能源消耗与环保性能管桩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原材料为混凝土、钢筋等,应选用质量稳定、符合生产要求的原材料。
能源消耗方面,应注重节能减排,如选用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
此外,环保措施也不容忽视,如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噪声控制设备和灰尘收集设备等,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生产线控制与检测手段管桩车间应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如PLC、传感器和CAD 等,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同时,应配备健全的检测手段,包括压力试验、尺寸检测和重量控制等,以确保管桩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人员配置与培训要求管桩车间应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操作员工和技术人员等岗位,明确职责和分工。
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意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工艺设计工程师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工艺设计工程师,我深知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
在过去的一段时
间里,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作为工艺设计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工艺设计工程师,我负责设计和改进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
这需
要我具备丰富的工艺知识和对生产设备的了解。
我需要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
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我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这些新技术,以便应用到生产中去。
这就需要我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另外,作为工艺设计工程师,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在解决生产过程
中的问题时,常规的方法可能不一定适用,我需要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就需要我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作为工艺设计工程师,我要时刻保持对工艺流程的关注和监控。
我需要
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同时,我也要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工艺设计工程师,我需要具备丰富的工艺知识和技能,良
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以及对工艺流程的关注和监控。
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艺设计小结工艺设计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工艺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需求、美观要求以及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了工艺设计的一部分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我针对产品的功能需求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功能特点,我确定了产品所需要的特殊工艺和工艺要求。
同时,我还考虑了产品的可维修性和可维护性,在工艺设计中加入了相应的设计要求。
其次,我根据产品的美观要求进行了工艺设计。
结合产品的整体形状和设计风格,我对产品的外观进行了精心设计。
我选用了相应的工艺技术,通过表面处理和装饰来提升产品的美观度。
在工艺设计中,我还注重了细节的处理,保证了产品的整体协调性。
另外,在工艺设计中,我还考虑了生产工艺的可行性。
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我分析了产品的生产过程,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
我还对材料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选择了适合的材料,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同时,我还针对产品的特殊要求,进行了相关工艺工具的开发,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在工艺设计中,我还注重了环保要求和成本控制。
在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设计中,我尽力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在工艺设计中,我还注重了成本控制,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材料选择,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工艺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产品功能需求、美观要求和生产工艺可行性的过程。
在这个项目中,我通过分析产品的功能和美观要求,进行了相应的工艺设计。
我注重了工艺流程的合理性,材料的选择和产品的环保要求。
通过我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产品的高品质、低成本和环保可持续性。
第二篇车间工艺设计引言车间工艺设计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
本文将对车间工艺设计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并从产品加工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优化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 车间工艺设计的重要性正确的车间工艺设计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工艺设计能够指导生产过程,确保生产流程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使得产品能够按照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加工。
同时,工艺设计还能够优化设备配置和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2. 车间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车间工艺设计主要包括产品加工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优化三个方面。
2.1 产品加工工艺产品加工工艺是指产品在车间中经过的一系列制造操作和工序。
它是整个生产流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产品成品率和质量。
在产品加工工艺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加工顺序:确定产品的加工顺序,确保每道工序之间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加工方法: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使得产品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工艺路线:确定产品的工艺路线,包括加工工序、工序参数和工序之间的关系。
•工艺能力:评估车间工艺的能力和稳定性,确保能够实现高效的生产。
2.2 设备选择设备选择是指根据产品加工工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和工具。
合理的设备选择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变动和产品损失。
在设备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设备性能:评估不同设备的性能指标,包括生产能力、加工精度和可靠性等。
•工装夹具:选择合适的工装夹具,以确保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
•设备维护:考虑设备的维护成本和周期,选择易于维护和保养的设备。
2.3 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参数优化是指对车间工艺中的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优的生产结果。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
在工艺参数优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速度调整:调整加工过程中的速度参数,以提高生产效率。
总结车间工艺技术车间工艺技术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工艺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所在的车间在工艺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我们在车间工艺流程方面进行了优化。
通过重新审视工艺流程并对每个工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和繁琐的步骤。
通过去除或简化这些环节和步骤,我们减少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例如,在某个工序中,我们发现一个环节不但不会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而且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时间。
我们经过重新设计工艺流程后,将这个环节去掉,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其次,我们在车间设备选型和使用方面进行了优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我们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并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培训和操作。
通过合理的设备配备和高效的设备使用,我们不仅提高了车间的生产能力,还提升了产品质量。
例如,我们引进了一台高速铣床,其精度和加工效率远远优于以前的设备,使得我们的产品在质量和外观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此外,我们在工艺技术培训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通过不断组织工艺技术培训班和工艺技术竞赛,我们提升了员工的技术素养和操作技能。
培训班上,我们邀请了行业内的专家为大家讲解最新的工艺技术和操作方法。
竞赛活动中,员工们通过相互交流和竞争,不断学习和创新。
这些培训和竞赛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艺技术水平,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通过车间工艺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我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不断追求卓越,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车间设计小结车间设计是生产布局规划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
本次车间设计以某制造企业为例,对车间布局、设备摆放、材料流动和人员安排等进行了合理规划和安排,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作业舒适度。
首先,在车间布局方面,考虑到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和材料流动的方便,将车间分为原材料区、加工区和成品区。
原材料区位于车间入口附近,方便原材料的接收和存放。
加工区位于车间的中央位置,设备摆放紧凑、便于操作人员之间的协作。
成品区位于车间出口附近,方便成品的储存和出货。
这样的布局能够减少材料的运输距离,并且在人员流动上也更加便利。
其次,在设备摆放方面,考虑到操作人员的操作简便性和人员安全性,设备之间的间距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人员之间的操作。
需要经常使用的设备可以集中放置,便于操作人员随时取用。
对于特殊的设备,应考虑其重要性和占地面积,合理规划其摆放位置,以节省空间和提高生产效率。
再次,在材料流动方面,应考虑到材料的进出、运输和存放的顺畅性。
原材料区和成品区应分别设置货物的进出口,便于物料的运输。
在车间内部,可以设置物料传送带或吊车等设备,方便材料的运输。
对于不同的生产环节,还可以设置中转仓库,方便材料的存放和调度。
通过合理规划材料流动路径,可以减少物料的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
最后,在人员安排方面,应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将人员合理安排在车间中。
可以将操作人员集中安排在加工区,方便相互之间的协作和监督。
同时,还可以设置质检人员和仓库管理员等,对产品质量和库存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对于配送人员等,应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安排在车间的出口部分,方便产品的运输和出货。
通过合理的人员安排,可以提高车间人员之间的协作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车间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生产流程、设备摆放、材料流动和人员安排等因素。
通过合理规划和安排,可以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车间制作总结1. 引言车间制作是指在车间生产现场进行制造或加工的过程。
它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车间制作的一些关键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2. 车间布局与优化车间布局是车间制作的基础,良好的布局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车间布局原则:2.1 流程化布局流程化布局是指根据产品制作的流程将设备和工位有序排列的布局。
这样可以减少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运输和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2 人机分离原则人机分离是指在布局时将工人和机器的工作区域分离开来。
这样可以降低事故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3 资源集中原则资源集中是指将相同的工序或设备集中在一起,以减少设备和工位之间的移动。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2.4 安全考虑在车间布局中,安全考虑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合理划分安全通道和安全防护设施,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以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3. 设备维护与管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是保障车间正常运转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设备维护与管理的要点:3.1 定期保养设备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定期保养包括清洁、润滑、检查和更换磨损部件等。
3.2 故障处理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影响生产。
故障处理包括故障排查、维修和记录,以便今后参考。
3.3 设备更新与升级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与升级也是必要的。
通过更新和升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4 设备保管和管理设备的保管和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
需要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登记、库存管理、使用记录等。
4. 员工培训与激励员工是车间制作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培训和激励对于车间的运营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员工培训与激励的要点:4.1 培训计划建立员工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等。
培训计划应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和职位要求进行制定。
4.2 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或混合培训等方式。
※P141、粉碎设备万能粉碎机(开放型):粒度调整:更换筛板2、球磨机(全封闭型):影响因素:①转速:75%V临共同点:都有研磨介质②介质:尺寸,装量≈三分之一,重量不同点:③物料的装量≤二分之一①运动形式:球:转动;振:高频振动3、振动磨(全封闭型):②介质的尺寸和装填量:球:1/3;振:2/34、气流粉碎机:原理:高速气流,冲击和碰撞※P20混合原则:①等量递增②打底套色法设备:①容器旋转型:自提升料斗型;双锥型(“V”型,三维运动型)②容器固定型:槽型、双螺旋锥型※“4度”:洁净度、温度、速度、湿度※P30干燥:①空气介质要求(洁净度):加热;净化②真空干燥:设定真空度与加热温度匹配③双锥干燥与混合器结构区别:夹层;抽真空设备干燥设备P33※P23制粒:①湿法:摇摆式;旋转式;高速混合;(一步制粒)流化制粒机:混合、制粒、干燥:多微孔球状②干法:滚压挤压式:干浸膏用③喷雾:浓缩、干燥、制粒于一体※P37滤过:①动力:加压;真空②阻力:介质本身——助滤剂:(1)料液本身黏度大、粒小(易堵)(2)加1%~10使用方法:预涂;直混:直接跟药液混合③提高滤过效率:提高动力;提高阻力;增大有效滤过面积※①加叶滤过器:通过增大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②旋转叶滤过器:通过增大过滤面积和减小过滤阻力的方法(保证一定的滤饼层提高过滤效率)碟式分离机、管式分离机→分离悬浊液:乳浊液旋风分离器:①原理:(气固分离、用于净化空气)气流分布形式(1)上旋:都走所携带粉尘(2)外旋:打分尘分离(3)内旋:带走细粉尘②应用:截留5~10cm以上的粉尘,用于回收物料,净化空气或作为布袋除尘器的预处理※布袋除尘器:净化空气的终极处理0.15μm※除尘原理:粉尘初层作用※P43浸出过程:阶段过程提高效率①浸润:浸润、渗透阶段物理加压②解析、溶解阶段化学调PH值;相似相溶③浸出成份、扩散阶段物理加大溶解度差、增大拢动程度※P47索氏提取器:不能用于提取粉末状浸提设备:①浓缩提取锅②渗漉设备③热回流循环提取浓缩机P47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P49蒸发:基本条件:①充足的热源(一次蒸汽;二次蒸汽)②溶剂蒸汽能迅速排除:真※P51制剂:灭菌:前面各个工序有严格的洁净等级无菌:前面各个工序有严格的无菌状态特点:温度高—350℃;时间长—30min以上适用于各种玻璃瓶灭菌应用于包装瓶类的灭菌(不用与塑料瓶)※湿热灭菌(最终灭菌):①穿透力强②热含量高特点:温度不太高,时间短(通常121℃,20min)适用于:(1)封装后的制剂(2)胶塞(3)各种膜※热压灭菌器:常用种类:(1)手提式灭菌器:操作①防水:纯净水②装需要灭菌的物品③封盖④接通电源加热(排气阀打开)⑤排气阀排蒸汽后关闭⑥达到设备温度后保持恒温灭菌⑦达到设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⑧压力表归”0”后,打开冷气阀排气⑨没气体排出时,打开盖(2)卧式热压灭菌柜:功能:①高温灭菌②*色水检漏:热安瓿瓶与冷色水后,瓶内产生真空,若安瓿瓶封口不好,色水便进入瓶内,便于检查剔除P67※※P71安瓿瓶清洗设备*最后一道工序需采用注射用水喷淋式(适用于5mL以下)气水喷射式、超声空瓿洗瓶机组※P75安瓿瓶灌封设备:瓶—→前充氮气—→灌装—→后充氮气—→封口—→完成充氮气目的:防止药液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灌封工艺:※P79影响封口质量因素:①火焰问题②火焰加热瓶颈位置③拉丝钳下移距离④瓶自身是否均匀※安瓿瓶洗、烘、灌、封联动机组跨壁设备卫生等级高由安瓿超声波清洗机,烘干灭菌机、安瓿灌封机※P80伺服机构:调整速度,匹配作用“接近开关”实际利用瓶自身重力控制※安瓿灭菌设备: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箱灭菌柜功能:①高温灭菌②色水检漏(冷水)P81③冲洗色迹※安瓿异物检验设备←—→灯检P83目的:①澄明度②装量差异③封口(1)采用40W日光灯做光源,人工目测法(缺点:劳动强度大、效果差)(2)光电检测:对不合格的自动剔除※输液生产设备输液剂生产工艺:与小水针相比,无检漏步骤处理瓶塞→灌装(氮、液同充)→封口(放膜、塞)→灭菌→灯检→贴签→包装P87玻璃瓶:水、酸、碱、各两道(粗洗)注射用水洗(精洗)输液瓶、理瓶、运瓶灭菌操作过程P93 用水制备工艺P102 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p108注射用水生产设备P107 P86大输液瓶清洗设备:滚筒式;厢式大输液计量:①量杯式:负压②计量泵※P91封口设备(胶塞塞机、翻胶塞机、轧盖机)※橡胶塞处理:0.5%-2%酸碱法处理→水洗PH呈中性→纯水煮沸30min→注射用水洗全自动胶塞清洗机:清洗、纯化、干燥灭菌、一体化※问题:封口时为什么加膜?答:为了避免药液被污染如何清洗?答:干燥空气※大输液的灭菌;①热水淋浴灭菌②包括预热阶段③温度相对较热④灭菌柜内大输液为动态※P96①无菌分装粉针:分装计量:(螺杆式分装、气流式分装)②冻干粉针※P122口服固体制剂(散剂和颗粒剂)散剂: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颗粒剂:过筛→混合→捏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质检包装※压片物料应具备的条件:①流动性②可压性③润滑性片剂生产工艺各工序设备称配工序→制粒→压片→包衣(包衣锅;高效包衣)→内包单冲压片机的工作原理P124结构:上冲、中膜、下冲※1、剂量控制①大剂量调整:更换不同型号的冲头和中膜②小剂量调整:调整下冲上移的距离2、药片厚度及压实程度厚度调整:上冲头向下移的距离旋转多冲压片机(逐渐绝压,有利于排泄产出片及质量好)、多层压片机※压片机:1、主要部件:冲头、中膜、加料斗2、区别(P226):①单冲:瞬间施压②旋转多冲:逐渐施压(有利于排气)产出片剂质量好3、单冲调量调整、厚度、压实程度4、定量填充方法※包衣设备P1301、普通包衣锅---最常用材料:不锈钢/紫铜衬锡等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对传统包衣锅改造克服缺陷后推出高效包衣锅※P135胶囊剂生产设备种类(硬、软)硬胶囊生产设备:*全自动胶囊填充机①排序②定向:使胶囊帽在上③体冒分离④⑤同时—④填充:定量(A.插管定量B.模版定量C.活塞-滑块法D.真空定量)⑤剔除废胶囊(体冒分离失败的)⑥闭合出囊⑦清洁※软胶囊生产设备1、旋转模压机:关键部件(液膜、楔形喷体)2、滴丸机(①滴制②冷却③干燥部分):关键部件:喷嘴※车间初步设计P157:包括原料药车间和制剂车间一、初步设计:工艺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带洁净等级的→选设备→设备流程图二、施工图设计①平面布置图模100mm②剖面布置图③车间的组成和布置形成车间组成:生产区、辅助生产区、行政生活区按洁净车间等级不同(一般生产区:代验室;控制区:10万级不低于1万级胶囊等;洁净区:局部100万级)※制药洁净区间车间布置的一般要求:1.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2.合理布置有洁净等级要求的房间:同等级,集中布置3.管道尽可能暗敷4.设置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单向开启,向洁净等级低的方向推启,压差5---10Pa5. 设备的布置及安装:易污染或散热大的排风口处6.局部洁净空间的获得※沟通物料:①气闸室:“送大物件”②传递窗:“送小物件”人员:①缓冲室:(洁净等级差两级以上房间必须设)“送风”②风淋室:“吹人”(人员通道)功能间:工具清洗存放②洁具清洗存放③洁净服清洗存放(每个洁净等级都备一套)※P53车间布置:①人流——通道,物流穿墙,避免交叉②洁净等级相同房间集中③产热产湿房间靠近空调系统④产尘房间设前室⑤安全门≥2个,门开启方向:向洁净等级低侧开启,压差:5~10Pa,保证不同洁净等级房间之间气流干扰工艺布置图P110 P111 P115 P116 P118 P120 P159~162。
※P141、粉碎设备
万能粉碎机(开放型):粒度调整:更换筛板
2、球磨机(全封闭型):
影响因素:①转速:75%V临共同点:都有研磨介质
②介质:尺寸,装量≈三分之一,重量不同点:
③物料的装量≤二分之一①运动形式:球:转动;振:高频振动
3、振动磨(全封闭型):②介质的尺寸和装填量:球:1/3;振:2/3
4、气流粉碎机:原理:高速气流,冲击和碰撞
※P20混合原则:①等量递增②打底套色法
设备:①容器旋转型:自提升料斗型;双锥型(“V”型,三维运动型)
②容器固定型:槽型、双螺旋锥型
※“4度”:洁净度、温度、速度、湿度
※P30干燥:①空气介质要求(洁净度):加热;净化②真空干燥:设定真空度与加热温度匹配③双锥干燥与混合器结构区别:夹层;抽真空设备干燥设备P33
※P23制粒:①湿法:摇摆式;旋转式;高速混合;(一步制粒)流化制粒机:混合、制粒、干燥:多微孔球状
②干法:滚压挤压式:干浸膏用
③喷雾:浓缩、干燥、制粒于一体
※P37滤过:①动力:加压;真空②阻力:介质本身——助滤剂:(1)料液本身黏度大、粒小(易堵)(2)加1%~10使用方法:预涂;直混:直接跟药液混合③提
高滤过效率:提高动力;提高阻力;增大有效滤过面积
※①加叶滤过器:通过增大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②旋转叶滤过器:通过增大过滤面积和减小过滤阻力的方法(保证一定的滤饼层提高过滤效率)
碟式分离机、管式分离机→分离悬浊液:乳浊液
旋风分离器:①原理:(气固分离、用于净化空气)气流分布形式(1)上旋:都走所携带粉
尘(2)外旋:打分尘分离(3)内旋:带走细粉尘
②应用:截留5~10cm以上的粉尘,用于回收物料,净化空气或作为布袋除尘
器的预处理
※布袋除尘器:净化空气的终极处理0.15μm
※除尘原理:粉尘初层作用
※P43浸出过程:阶段过程提高效率
①浸润:浸润、渗透阶段物理加压
②解析、溶解阶段化学调PH值;相似相溶
③浸出成份、扩散阶段物理加大溶解度差、增大拢动程度※P47索氏提取器:不能用于提取粉末状
浸提设备:①浓缩提取锅②渗漉设备③热回流循环提取浓缩机P47
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
※P49蒸发:基本条件:①充足的热源(一次蒸汽;二次蒸汽)②溶剂蒸汽能迅速排除:真
※P51制剂:灭菌:前面各个工序有严格的洁净等级
无菌:前面各个工序有严格的无菌状态
特点:温度高 —350℃;时间长—30min 以上
适用于各种玻璃瓶灭菌 应用于包装瓶类的灭菌(不用与塑料瓶) ※湿热灭菌(最终灭菌):①穿透力强 ②热含量高
特点:温度不太高,时间短(通常121℃,20min )
适用于:(1)封装后的制剂(2)胶塞(3)各种膜
※热压灭菌器:常用种类:
(1)手提式灭菌器:操作①防水:纯净水②装需要灭菌的物品③封盖④接通电源加热(排气阀打开)⑤排气阀排蒸汽后关闭⑥达到设备温度后保持恒温灭菌⑦达到设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⑧压力表归”0”后,打开冷气阀排气⑨没气体排出时,打开盖
(2)卧式热压灭菌柜:功能:①高温灭菌②*色水检漏:热安瓿瓶与冷色水后,瓶内产生真空,若安瓿瓶封口不好,色水便进入瓶内,便于检查剔除
※P67
※P71安瓿瓶清洗设备 *最后一道工序需采用注射用水
喷淋式(适用于5mL 以下) 气水喷射式、超声空瓿洗瓶机组
※P75安瓿瓶灌封设备:瓶—→前充氮气—→灌装—→后充氮气—→封口—→完成
充氮气目的:防止药液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
※灌封工艺:
※P79影响封口质量因素:①火焰问题②火焰加热瓶颈位置
③拉丝钳下移距离④瓶自身是否均匀
※安瓿瓶洗、烘、灌、封联动机组跨壁设备卫生等级高
由安瓿超声波清洗机,烘干灭菌机、安瓿灌封机
※P80伺服机构:调整速度,匹配作用“接近开关”实际利用瓶自身重力控制
※安瓿灭菌设备: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箱
灭菌柜功能:①高温灭菌②色水检漏(冷水)P81③冲洗色迹
※安瓿异物检验设备←—→灯检P83
目的:①澄明度②装量差异③封口
(1)采用40W日光灯做光源,人工目测法(缺点:劳动强度大、效果差)
(2)光电检测:对不合格的自动剔除
※输液生产设备
输液剂生产工艺:与小水针相比,无检漏步骤
处理瓶塞→灌装(氮、液同充)→封口(放膜、塞)→灭菌→灯检→贴签→包装
P87玻璃瓶:水、酸、碱、各两道(粗洗)注射用水洗(精洗)
输液瓶、理瓶、运瓶
灭菌操作过程P93 用水制备工艺P102 注射剂车间工艺设计p108注射用水生产设备P107 P86大输液瓶清洗设备:滚筒式;厢式
大输液计量:①量杯式:负压②计量泵
※P91封口设备(胶塞塞机、翻胶塞机、轧盖机)
※橡胶塞处理:0.5%-2%酸碱法处理→水洗PH呈中性→纯水煮沸30min→注射用水洗全自动胶塞清洗机:清洗、纯化、干燥灭菌、一体化
※问题:封口时为什么加膜?答:为了避免药液被污染如何清洗?答:干燥空气
※大输液的灭菌;①热水淋浴灭菌②包括预热阶段③温度相对较热④灭菌柜内大输液为动态※P96①无菌分装粉针:分装计量:(螺杆式分装、气流式分装)②冻干粉针
※P122口服固体制剂(散剂和颗粒剂)
散剂: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颗粒剂:过筛→混合→捏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质检包装
※压片
物料应具备的条件:①流动性②可压性③润滑性
片剂生产工艺各工序设备
称配工序→制粒→压片→包衣(包衣锅;高效包衣)→内包
单冲压片机的工作原理P124
结构:上冲、中膜、下冲
※1、剂量控制①大剂量调整:更换不同型号的冲头和中膜
②小剂量调整:调整下冲上移的距离
2、药片厚度及压实程度
厚度调整:上冲头向下移的距离
旋转多冲压片机(逐渐绝压,有利于排泄产出片及质量好)、多层压片机
※压片机:1、主要部件:冲头、中膜、加料斗2、区别(P226):①单冲:瞬间施压②旋转多冲:逐渐施压(有利于排气)产出片剂质量好3、单冲调量调整、厚度、压实
程度4、定量填充方法
※包衣设备P130
1、普通包衣锅---最常用
材料:不锈钢/紫铜衬锡等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
※对传统包衣锅改造
克服缺陷后推出高效包衣锅
※P135胶囊剂生产设备种类(硬、软)
硬胶囊生产设备:*全自动胶囊填充机①排序②定向:使胶囊帽在上③体冒分离
④⑤同时—④填充:定量(A.插管定量B.模版定量C.活塞-滑块法D.真空定量)⑤剔除废胶囊(体冒分离失败的)⑥闭合出囊⑦清洁
※软胶囊生产设备1、旋转模压机:关键部件(液膜、楔形喷体)
2、滴丸机(①滴制②冷却③干燥部分):关键部件:喷嘴
※车间初步设计P157:包括原料药车间和制剂车间
一、初步设计:工艺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带洁净等级的→选设备→设备流程图
二、施工图设计
①平面布置图模100mm
②剖面布置图
③车间的组成和布置形成
车间组成:生产区、辅助生产区、行政生活区
按洁净车间等级不同(一般生产区:代验室;控制区:10万级不低于1万级胶囊等;
洁净区:局部100万级)
※制药洁净区间车间布置的一般要求:
1.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2.合理布置有洁净等级要求的房间:同等级,集中布置
3.管道尽可能暗敷
4.设置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单向开启,向洁净等级低的方向推启,压差5---10Pa
5. 设备的布置及安装:易污染或散热大的排风口处
6.局部洁净空间的获得
※沟通物料:①气闸室:“送大物件”②传递窗:“送小物件”
人员:①缓冲室:(洁净等级差两级以上房间必须设)“送风”②风淋室:“吹人”(人员通道)功能间:工具清洗存放②洁具清洗存放③洁净服清洗存放(每个洁净等级都备一套)
※P53车间布置:①人流——通道,物流穿墙,避免交叉②洁净等级相同房间集中③产热产湿房间靠近空调系统④产尘房间设前室⑤安全门≥2个,门开启方向:向洁净等级低侧开启,压差:5~10Pa,保证不同洁净等级房间之间气流干扰
工艺布置图P110 P111 P115 P116 P118 P120 P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