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19
办公场所环境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一、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火灾:因配备消防设施、消防器材不够或失效,对动火没有进行监控,易燃物品没有有效管控,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造成发生火灾事故。
(2)触电: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不符合、违反用电操作规程等造成人员触电伤亡。
(3)坍塌:因为房屋、围墙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房屋、围墙失稳、倒塌等事故。
(4)其他伤害等:因天气灾害、树木倒塌、车辆伤害、其他意外等原因造成人员的伤害等。
二、公司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环境风险评估是指对潜在或现有环境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评估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之概率分析法概率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它通过对环境因子的概率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趋势和概率。
在评估环境风险时,可以采集现场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种可能风险的概率和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评估人员了解环境风险的发展趋势,为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二、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之生态风险评估法生态风险评估法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它主要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分析环境风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生态风险评估法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区域环境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例如,通过评估某个湖泊的生态风险,我们可以了解到湖泊的水质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三、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之威胁路径分析法威胁路径分析法是一种从环境事件发生到环境影响的过程进行评估的方法。
它将环境风险看作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通过分析环境事件的发生路径和传播途径,评估环境风险对人群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潜在威胁。
威胁路径分析法可以用于评估各种环境事件的风险,例如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四、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之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将环境风险评估结果以矩阵形式展示的方法。
它将环境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分别划分为几个等级,并将其表示在一个二维矩阵中。
通过对风险矩阵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环境风险的级别,为优先处理和管理提供指导。
风险矩阵法适用于对多种环境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情况,例如对某个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整体评估和规划。
总结:环境风险评估是预防和控制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估和分析环境风险,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风险识别与排查方法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议题,而环境风险识别与排查是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作为环境生态部的工作人员,我们需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来识别和排查环境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风险识别与排查方法。
二、环境风险识别1. 政策法规分析要充分了解环境风险,首先需要研究相关的政策法规。
通过深入研究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环境风险的法律要求和规定。
2.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环境监测数据是识别环境风险的重要依据。
工作人员应通过分析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判断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3. 实地调研与勘察通过实地调研与勘察,工作人员可以亲自观察环境状况并发现潜在的环境风险。
这包括对环境污染源、生态系统、污染物的来源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以确保准确识别潜在风险。
4. 公众意见收集公众意见是了解环境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作人员可以组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征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反馈,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三、环境风险排查1. 风险级别评估在识别环境风险后,工作人员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工具,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2. 风险源分析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风险的具体来源,找出导致这些风险的根本原因。
这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控制和消除风险。
3. 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在识别和分析完环境风险后,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改善环境管理制度、优化环境监测手段、加强源头治理等方面的措施,以降低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4. 风险溯源和追责对于发生环境事故的情况,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风险溯源和追责。
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出环境事故的责任方,并依法追究其责任,以起到警示作用。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的理解环境风险识别与排查方法的应用,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
某地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水源污染事件,导致当地居民饮水困难,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环境污染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简介
环境污染已成为引起公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针对环境污染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污染风险分析
环境污染风险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和人为活动。
其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噪声等。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对于环境污染风险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污染物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污染物分布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
2. 污染物的成分与来源:通过对污染物成分和来源的研究可以
确定哪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大。
3. 暴露情况:通过对人类接触污染物的暴露情况进行分析可以
了解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控制措施
针对环境污染风险,需要采取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1. 建立环境监控与预警系统,对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2. 加强环境执法和管理,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3. 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确定不同的管理措施。
4. 推广环保科技,促进绿色发展,降低污染物排放。
5.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结论
环境污染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的制定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控制策略,加强监管和教育宣传,共同为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在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的过程中,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它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和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识别是指对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描述。
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环境风险识别是第一步,也是建立后续评估工作的基础。
通过环境风险识别,可以确定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源,为后续的评估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环境风险识别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项目概况:对项目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等基本情况进行描述,了解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 环境敏感性评估:评估项目所处的环境是否对污染物或其他不利因素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例如周围是否有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
3. 风险源识别:识别项目可能带来的主要风险源,包括噪声、废水、废气、废弃物等。
4. 环境风险评估: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对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在环境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地评估。
通过环境风险评估,可以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环境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风险分析:对环境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确定其概率和严重程度。
可以使用专业软件模拟、模型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
2. 影响评估:评估环境风险对生态系统、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的影响程度,并对可能的生态效应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3. 风险管理建议:基于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包括采取的控制措施、监测方案、应急预案等,以减少环境风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保风险自查自纠一、环保风险1.1废水排放:我们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排放不当,将对周围的水源造成污染,危及生态环境。
1.2废气排放:工厂排放废气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废气处理不当,将对空气质量产生危害,导致雾霾等问题。
1.3固体废物处理:工厂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的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危及生态平衡。
1.4化学品管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甚至对人体造成损害。
1.5能源消耗: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若过多,将对环境造成负担,加剧能源危机。
二、环保风险自查自纠2.1建立明确的环保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环保工作中的职责,并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督查。
2.2完善环保设施和设备,保证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的处理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严格执行化学品管理制度,建立化学品使用登记、储存和处置等规范,防止化学品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2.4推行清洁生产,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5加强环境监测,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定期监测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的排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2.6加强员工环保意识教育,定期开展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2.7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与环保部门、相关协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
三、环保风险整改3.1针对存在的环保风险,及时进行整改,修复损害,消除环境影响,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
3.2建立环保风险应急预案,面对环境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影响。
3.3对环保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建立环保绩效考核机制,对环保工作进行定量化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活动,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作为一个企业,环保工作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环境保护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1. 引言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然而,环境保护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分析环境保护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2. 环境保护风险分析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保护风险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
海平面上升、干旱和洪涝灾害等都给环境保护带来重大挑战。
2.2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的短缺是另一个严重的环境保护风险。
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污染使得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2.3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栖息地破坏和物种灭绝加剧了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丧失将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
3. 应对措施分析3.1 加强国际合作面对环境保护的风险,国际合作是必要的。
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共同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同时,加强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3.2 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
各行各业都应该积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生产和消费。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
3.3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对环境破坏者进行惩罚和追责。
4. 结论环境保护面临诸多风险,但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等措施来应对。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球环境保护的目标,保护地球的美好未来。
> 注意:以上仅为简要分析,具体应对措施需要根据环境保护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对特定活动、项目或场所对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的方法。
它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及其对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影响,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应用。
一、环境风险评估方法1. 可行性研究法:通过对环境因素、危害源、暴露途径和受影响对象等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环境风险的可行性。
2. 影响途径分析法:根据污染源的性质和扩散途径,分析可能的环境污染途径和受影响对象,评估污染物的扩散影响范围。
3. 风险指数法: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和风险预测模型,计算不同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群带来的潜在风险值,评估环境风险水平。
4. 事件树分析法:通过建立事件树模型,分析潜在的环境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二、环境风险评估应用1. 工业环境: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环境风险评估,预测其对周边环境和人群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通过环境风险评估,对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和调整,保护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壤污染修复:对受土壤污染影响的区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保障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健康。
4. 环境管理决策:在环境管理决策中,利用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环境保护和风险控制的有效管理。
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通过环境风险评估,预测和快速识别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总结: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科学且有效的方法,可用于评估和管理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可行性研究法、影响途径分析法、风险指数法和事件树分析法等。
在工业环境、城市规划、土壤污染修复、环境管理决策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科学评估和全面管理环境风险,可以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风险辨识及预防措施一、引言环境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可能性。
环境风险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环境风险的辨识及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环境风险辨识环境风险辨识是指通过综合分析,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环境风险辨识方法:1. 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系统性方法,旨在评估各种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减轻或消除这些影响的策略。
通过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噪声、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等因素,可以辨识潜在的环境风险。
2. 风险分析 (Risk Analysis)风险分析是指通过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源、风险事件和可能的风险后果,确定环境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风险矩阵分析等。
3. 筛选方法筛选方法适用于从多个潜在环境风险中选择出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风险。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Pareto分析、贝叶斯网络等。
三、环境风险预防措施在辨识环境风险后,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轻或消除这些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风险预防措施:1. 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通过改变生产过程或使用技术来减轻环境风险造成的影响。
例如,使用低污染材料,改进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2. 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通过规章制度、培训和监督等手段来控制环境风险。
例如,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推行环境法规和标准等。
3. 排放控制排放控制是通过控制废气、废水、废物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质量,减少环境风险。
例如,安装污水处理设施,采取垃圾分类和回收措施等。
四、结论环境风险辨识及预防措施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辨识和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环境风险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因此,各个领域的相关实践者应积极采取环境风险辨识及预防措施,共同维护良好的环境生态。
环境风险分析范文环境风险分析(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是指对特定环境工程、项目或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环境风险是指在环境工程、项目或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利环境效应,包括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人类健康受影响等。
环境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问题定义和范围界定: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目标,并明确分析的范围。
例如,选择一些环境工程、项目或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2.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确定可能导致环境风险的因素和过程。
这包括分析相关的环境因素、技术过程、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法规等。
3.风险评估: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对其可能的出现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进行风险分析,而定量评估则需要进行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
4.风险权衡和优先排序: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不同风险进行权衡和排序,确定哪些风险是最重要和紧迫的,需要优先处理。
这需要考虑到不同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可控性等因素。
5.风险管理和控制:针对识别出的高风险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这可能包括技术改进、监测和检测、安全培训、风险传递和保险等。
6.风险沟通和参与:及时向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风险评估的结果,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风险沟通和参与是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
7.风险监督和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环境风险分析的价值在于帮助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了解和评估可能的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策略。
它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环境风险分析还能帮助企业和项目运营者降低可能的环境责任和法律风险,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环境风险分析1 硫酸生产危险因素分析在硫酸生产、储运过程中,由于生产设备、工艺的原因,人为的或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废气超标排放和硫酸泄漏,造成的事故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①在生产过程中开车生产、工艺或设备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硫酸生产尾气中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超标排放。
硫酸储存设备与装置由于受损或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硫酸泄漏,可能造成大量硫酸雾排放。
后果会危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硫酸雾会毁坏周围的植物及植被,腐蚀附近建筑物。
②在火车、汽车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如发生浓硫酸泄漏,可能造成以下后果:硫酸及酸雾会危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硫酸泄漏后渗入土壤会造成土壤酸性;硫酸雾在空气中扩散污染环境空气,酸雾会毁坏周围的植物及植被,腐蚀周围建筑物。
硫酸如果直接流入地表水中会污染水域;导致水中动植物死亡;浓硫酸遇水引起强烈反应,会产生浓烈的硫酸烟雾。
影响周围环境空气,危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次评价根据硫酸生产工艺、装置和生产储运情况分析,通过对硫酸造成的安全环境污染事故调查,硫酸生产在厂区内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是SO2、SO3、硫酸雾废气的非正常和事故排放,本次评价主要对SO2、SO3、硫酸雾废气非正常和事故排放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防范措施分析,对浓硫酸大量泄漏对空气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和防范措施分析,根据该厂生产、储存设施情况,废水处理装置情况,对浓硫酸大量泄漏,或停车冲洗废水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中往往是通过对历史事故的调查,最好是全世界或国内同类项目运行的历史的事故调查来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
关于硫酸生产、储运中发生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的报道较少,尤其是危害事故的报道不完整,因此很难从历史事故调查分析中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
本次评价重点对污染排放的原因、源强及其影响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 主要污染物物化毒理性质2.1二氧化硫2.1.1理化特性分子式:SO2;分子量:64.07;性状:常温下无色气体,具辛辣和窒息气味,在常温时压力(4~5kg/cm2)下压缩为无色、流动的液体。
沸点:-10.1℃;熔点:-75.5℃;相对密度: (水=1)1.43; (空气=1)2.26;蒸气压:338.42kPa/21.1℃。
溶解度:水中8.5%(25℃);易于与水混合并氧化成亚硫酸;易溶于甲醇、乙醇;溶于硫酸、醋酸、氯仿和乙醚。
8.2.1.2毒理性质属中等毒类,系刺激性气体;高浓度吸入,引起喉头痉挛、水肿而窒息。
人的嗅觉阈值1.5-3mg/m3、刺激阈值10mg/m3;30mg/m3浓度时只能耐受1分钟,过久则引起呼吸困难、青紫、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大量吸入时,由于SO2窒息作用和细胞毒作用而致死。
①急性毒性30-50mg/m3可立即引起眼、鼻、粘膜刺激症状和支气管痉挛及窒息感,1000mg/m3以上即时生命危险,5000mg/m3以上,立即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而窒息。
SO2易被粘膜的湿润表面而吸收生成亚硫酸,一部分进而氧化成硫酸。
因此对呼吸道及眼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②慢性毒性动物实验显示小鼠吸入5.24mg/m3低浓度,经半年出现免疫反应受抑制。
长期吸入平均浓度50mg/m3的接触者,可引起慢性鼻炎和嗅觉迟钝、牙酸蚀症、肺通气功能下降、免疫功能受损等表现。
长时间低浓度接触者尚可影响味觉,导致其它慢性病变,除鼻炎外,还可致咽炎、喉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有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
合并炎症感染反复不愈,造成小气道狭窄、肺通气障碍、肺功能不全,严重者引起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中毒性肺硬变。
有些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尖似哮喘样发作。
③诱变性、致癌性、致畸性:未见报告。
SO2毒性数据见表8-1。
表8-1 SO2毒性数据2.2硫酸和三氧化硫2.2.1理化特性硫酸:纯品为透明、无色、无嗅的油状液体,有杂质颜色变深,甚至发黑。
分子式H2SO4。
分子量:98.08。
其相对密度及凝固点也随其含量变化而不同。
相对密度 1.841(96~98%)。
凝固点10.35℃(100%)、3℃(98%)。
沸点290℃。
蒸气压0.13kPa(145.8℃)。
对水有很大亲和力。
从空气和有机物中吸收水分。
与水、醇混合产生大量热,体积缩小。
用水稀释时应把酸加到稀释水中,以免酸沸溅。
加热到340℃分解成三氧化硫和水。
稀酸能与许多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浓酸对铅和低碳钢无腐蚀,是一种很强酸性氧化剂。
与许多物质接触能燃烧甚至爆炸,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
三氧化硫:有α、β、γ三种同素异形体,商业上最有用为γ式系,它像冰样结晶块或液体。
分子式SO3。
分子量80.07。
相对密度1.9224(20℃)。
熔点16.8℃。
沸点44.8℃。
蒸气压57.72kPa(25℃)。
在水中溶解度达100%。
溶于水生成硫酸,溶于浓硫酸,生成发烟硫酸,并放出大量热。
无水三氧化硫对金属无腐蚀。
2.2.2毒理性质大鼠经口LD50:2140 mg/kg(硫酸浓度21.6%);吸入LC50:510 mg/m3/2h。
小鼠吸入LC50:320 mg/m3/2h。
硫酸液体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雾对粘膜的刺激作用较二氧化硫为强,主要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可造成局部坏死。
对呼吸道的毒作用部位因吸入浓度和雾滴大小而不同。
三氧化硫易溶于水生成硫酸,其毒作用与硫酸相同。
急性吸入中毒:吸入酸雾后可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重者可迅速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浓度时可引起喉痉挛和水肿而致窒息。
伴有结膜炎和咽炎。
急性口服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
立即出现口、咽部、胸骨后及腹部剧烈烧灼痛,唇、口腔、咽部糜烂、溃疡,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呕血,呕吐物中可有食道和胃粘膜碎片,便血;严重可发生喉水肿或胃肠道穿孔,肾脏损害。
皮肤灼伤:皮肤接触浓硫酸后局部刺痛,未作处理者可由潮红转为暗褐色,继而可发生溃疡,界限清楚,周围微肿,疼痛剧烈。
眼灼伤:贱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溃疡以至穿孔。
毒性数据:人的嗅觉阈为1mg/m3;2mg/m3浓度可引起鼻、咽部刺激症状;6~8mg/m3引起剧烈咳嗽。
2.3相关环境标准相关环境标准见表8-2。
表8-2 相关环境标准3 硫酸生产非正常工况风险分析3.1硫酸装置开车污染物产生原因及源强分析根据硫酸工程生产工艺过程分析,其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的非正常产生排放,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开始点火到升温正常生产的一段时间内。
生产中在第一阶段,从喷油点火升温至炉内温度达到600℃时止。
此阶段,炉气直接从炉顶排出;第二阶段关闭炉顶气盖,将炉气引入后续净化阶段,为该段升温。
但是按照设计要求,本工程在此二阶段燃烧柴油,所以废气中SO2排放量较小;在此两阶段,同时在转化工段利用电加热触媒温度至420℃;各段加热达到温度后,在第三阶段开始投入原料并将炉气引入后续净化及两转两吸工段,在此阶段,投料量较少,进入转化器的SO2浓度是6.5%,由于催化剂床温度还未达到最佳值,二氧化硫转化率较低,在五个小时内SO2转化率从97%升至正常生产时的99.7%。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次项目硫酸装置开车过程中,非正常排放主要是在升温完成后,最初投料的五个小时内,转化率达不到指标时废气中SO2的排放。
根据投料量、转化率等工艺条件和尾气氨吸收处理效果(考虑其浓度高时吸收率较大,浓度低时吸收率较小)分析,不同时间段情况下的SO2排放浓度如表8-3所示。
表8-3 开车投料到转入正常阶段尾气排放情况由表8-3可知,在开车生产投料阶段,由于转化触媒未达到最佳温度,转化率较低,造成尾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较高,但是由于工程采用了氨吸收尾气处理装置,所以即使在非正常排放阶段,尾气仍可以达标排放。
3.2硫酸装置生产中的非正常排放原因及源强分析硫酸装置尾气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能够达标排放,但是也有可能由于因为工艺条件控制和设备的原因造成生产中的非正常排放。
在生产时非正常排放烟气的情况有两种。
一种情况是SO2转化率下降,使SO2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加大;另一种情况是SO3吸收率下降,使SO3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增加,当由于气体干燥不完全,有水份或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它与SO3生成硫酸雾,由于这些酸雾颗粒较大,浓度较高,它产生的污染较严重。
被二氧化硫、硫酸雾污染的大气不仅危害人、畜和植物,而且腐蚀设备、仪表等暴露在外部的金属制品。
特别是大气相对湿度较大或在阴雨天对农作物危害极大。
本次工程由于采用了氨吸收尾气处理装置,可以大大减少生产中非正常排放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3.3硫酸装置非正常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和分析 3.3.1源强确定假设在尾气氨吸收装置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分以下两种情况确定源强:①转化率仅96%(相当于一转一吸的转化率)情况下的SO 2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②按正常转化率,吸收效率仅95%的情况下硫酸雾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源强确定见表8-4。
表8-4 非正常排放源强参数3.3.2 预测内容预测非正常排放情况下SO 2、硫酸雾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3.3 预测模式选用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的SCREEN3估算模式:1222222ex p G H Y U QC ze y zy a ⋅⎪⎪⎭⎫⎝⎛--=σσσσπ1)()(-Φ+-ΦxxXXUt σσ T ≤t1G =)()(xxXUT Ut XUt σσ--Φ--Φ T t >式中符号意义和各扩散参数取值及各指数、系数的定值详见导则。
3.3.4预测结果①SO2非正常排放预测结果取非正常排放持续时间T=7200秒,根据排气污染源工艺条件计算有效高度,预测D类稳定度,平均风速1.5m/s情况下,非正常产生SO2排放造成不同时刻和距离的SO2扩散浓度列于表8-5。
表8-5 SO2排放浓度预测结果单位:mg/m3由预测结果可知:从排放开始17分钟,下风向距离1400m处SO2浓度达到最大值0.8091 mg/m3(对照表8-1该值未达到嗅觉阈值),至48分钟下风向4000m范围内均处于不同距离下的最大值。
在距离900-2700米范围内SO2超过环境空气标准。
停止排放后,环境浓度下降迅速,8460s 时(停止排放21分钟)4000m范围内的值均可满足环境空气标准要求。
②硫酸雾非正常排放预测结果取非正常排放持续时间T=7200秒,根据排气污染源工艺条件计算有效高度,预测D类稳定度,平均风速1.5m/s情况下,非正常产生硫酸雾排放造成不同时刻和距离的硫酸雾扩散浓度列于表8-6。
表8-6 硫酸雾排放浓度预测结果单位:mg/m3由预测结果可知:从排放开始18分钟,下风向距离1400m处硫酸雾浓度达到最大值1.1148 mg/m3,该值介于人的嗅觉阈值(1.0 mg/m3)和可引起鼻、咽部刺激症状浓度值(2.0 mg/m3)之间,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