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70
一名词解释1、核型(染色体组型):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2、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特点:育性差,结实率低;形态、组织学上的特征。
3、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4、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5、品种:经过人工选育而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其他种群之优良性状及其表现性状的水生动植物。
6、细胞质遗传:把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
7、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
8、雌核发育:合子的发育是在卵子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
9、雄核发育:指卵子只依靠雄性原核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10、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11、远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的交配,指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个体间的交配。
12、近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一般指同种内两个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又称品种间杂交。
13、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
14、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15、混合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中选择表现型优良的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的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16、家系选择:将一雌一雄的优良亲鱼单独交配,建立若干家系,后代以累代近亲繁殖为基础,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饲养亲鱼,比较鉴定各家系的经济性状,从中选出最好家系的雌雄个体建立品系,这样的选择方法是家系选择。
17、后裔鉴(测)定:凭借子代表型平均值的测定来确定并选择亲本和亲本组合的选择育种,称为后裔测定。
一、名词解释1.人工雌核发育:是指用遗传失活的精子激活卵子的发育,精子不参与合子的形成,卵子仅靠雌核发育成胚胎的现象。
2.雌核发育:是指卵子在精子的刺激下,依靠自身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
3.品系:是指来源于一个亲本对〔或共同祖先〕形成的群体,它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个体。
4.原种:是指取自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取自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养〔增〕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5.本地种质资源:主要指原产于本地或养殖很久地方品系或品种,它的特点是对本地自然条件有高度适应性。
6.引种驯化:多数引种对象引种到一个地区以后,一般不需要驯化,因为引种对象在培育过程中已经具有适应引种地区的性状,但有些品种的适应的范围小,或者是地区间环境差异较大,跨国跨地区的引种就需要驯化过程,这种驯化的结果往往是形成新的品种。
7.质量性状:指品种的一系列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呈间断变异的性状。
8.选择反应:是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经一世代的选择后,性状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在数值上等于选择亲本所繁育的子代表现型平均值减去选择前群体的表型平均值。
9.选择强度:是标准化的选择差,在数值上等于选择差除以被选择群体的表型值标准差。
10.引入育成杂交:又称导入杂交、改进杂交,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或根据挡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以及原有地方品种品质等所客观确定的育种目标,通过引入品种对原有地方品种的某些缺点加以改进而使用的杂交方式。
11.后裔鉴定:又称后裔测定,是根据繁殖亲本后代的质量来评定亲本的种用价值的选择育种技术,其突出优点是能迅速判别亲本的基因型。
12.Hertwig effec t:通常伴随着对精子的放射线照射剂量的增高,失活精子受精后胚胎的成活率降低,当照射超过某一剂量时,成活率反而上升,这种现象称作….13.混杂现象:指品种内具有了本品种不应该具有的基因或遗传物质,使得品种表现出非本品种固有的性状或性能,同时也降低了品种的生产性能。
细胞工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细胞工程:是指主要以细胞为对象,应用生命科学理论,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性状,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2]细胞融合:是指使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3]细胞重组:从活细胞中将细胞器及其组分分离出来,再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将不同来源的细胞器及其组分重新组合,使之重新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或细胞器的一种实验技术[4]细胞培养:泛指所有体外培养,其含义是指从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组织,于模拟体内生理环境等特定的体内条件下,进行孵育培养,使之生存并生长[5]细胞全能性:指分化细胞保留全部的核基因组,具有生物个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6]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化。
[7]细胞核移植:是一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移入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细胞内的技术。
主要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8]细胞悬浮培养:是将细胞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并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的培养方式[9]细胞系:由原代培养经传代培养纯化,获得的以一种细胞为主的、能在体外长期生存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
第一次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即称之为细胞系[10]细胞株:是指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称细胞株[11]细胞凋亡:也叫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机体维持环境稳定、有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死亡[12]细胞团培养:细胞培养时,本身代谢就慢或者脆弱,细胞密度太低或者太高都会导致细胞的凋亡,死亡的细胞裂解物包裹未凋亡的细胞形成絮状物,这些絮状物在显微镜下看就是细胞聚集。
[13]体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原理即细胞核的全能性,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常用技术手段[14]冠瘿组织:是由根癌农杆菌感染引起的植物肿瘤组织,它能在无外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品种: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指经多代人工选择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经济性状及其他表型性状的水生动物群体。
品系:是指来源于一个亲本对形成的群体,它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个体。
家系:一般是指由一对系祖繁育而来的群体。
地方品系:在品种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动物群体的不断扩大,分布区域也会逐步扩大,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饲养管理水平和方式的区别,在品种内会出现差异。
具有这样差异的类群可以称为地方品系。
近亲交配系:是为杂种优势利用或试验动物的培育而通过自交数代得到的纯系。
单系:由一个系祖发展而来的群体。
一般是为了利用该系组某一优良的性状并尽可能地使更多的个体具有这一性状,将其与多个个体交配,其后代称为单系,其中每个个体均有此系祖的遗传基因。
群系:一个品系的系祖是一个群体。
一般是先建设一个基础群体,群体内个体具有所需要的某一或多个性状,然后群体繁育得到的后代即为群系。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
育成品种:品种中有许多人工雕刻的痕迹,是人类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因此又称为人工品种。
自然品种:是指未经任何仍选择或育成活动,经过简单的驯化过程或不经过驯化直接为人类的养殖活动所利用的自然种。
原种:原种指取自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取自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养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杂交种:杂交种是指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甚至种间个体交配得到的具有一定生产性能的群体。
种质:指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是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材料,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就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
Chapter 11. 先成论:生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早就存在于胚胎中,随着胚胎的发育而长大。
后成论:胚胎的各个部分是在发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嵌合发育:合子中的特殊因子在细胞分裂中的不均等分裂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有各自的发育命运。
调节发育:胚胎被部分移除或损失后仍能正常发育,说明胚胎发育具有可调节性。
3. 图式形成:指胚胎中细胞特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分化,形成有序的结构。
4. 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 胚胎的立体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的过程,最明显的发生在原肠作用开始之后。
5. 形态素:在胚胎中形成浓度梯度分布,以影响胚胎图式发生的物质。
6. 侧向抑制作用:在有相同发育命运的一组细胞中,如果有一个细胞开始分化为该命运时,它会分泌某种抑制物质抑制其相邻细胞向同一方向分化。
7. 发育的可靠性:指发育程序必须不因环境或是个别物质浓度的暂时变化而发生本质改变。
Chapter 2、31. 卵裂期:指受精卵开始有丝分裂并产生由较小的细胞构成的囊胚(blastula)的过程;2. 囊胚期:是指从囊胚形成到原肠作用开始的发育阶段的时期。
哺乳动物的专属名词:3. 桑椹胚:已发生致密化、尚未形成中空的囊胚腔的哺乳动物囊胚4. 胚泡:已形成中空囊胚腔、未着床的哺乳动物囊胚。
5.原肠作用:指囊胚细胞有规则的移动,使细胞重排,将要发育成中胚层和内胚层器官的细胞迁入胚胎内部,将发育成外胚层器官的细胞铺展在胚胎表面。
通过原肠作用使胚胎建立起三个胚层。
6. 表皮细胞:细胞形状规则,呈方形或柱状。
细胞与细胞紧密连接成管状或片层状结构,局部或整体一起运动。
间质细胞: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间松散相连,每个细胞都为一个运动单位。
7. Spemann organizer:在原肠作用开始时,位于胚孔背唇、可诱导胚轴形成的一个信号中心组织中心内的细胞自身可以产生中轴组织如notochord、prechordal mesoderm、floor plate、dorsal endoderm组织和协调背腹和前后轴线组织的形成和分化,指导其周围细胞分化为体节、神经组织、肝、胰脏等8.胚盾(embryonic shield):因深层细胞的内卷和会聚扩展而在germ ring的某处形成的加厚区,它是斑马鱼的组织中心。
遗传学名词解释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现象就叫做变异。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质: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以见到许多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这就是染色质。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染色体组型分析或称核型分析:指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细胞周期: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
在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中,不象有丝分裂那样经过染色体有规律和准确的分裂。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第七章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一、鱼类的天然雌核发育雌核发育(gynogenesis)是指卵子须经精子激发才能产生只具有母系遗传物质的个体的有性生殖方式。
自然界中的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雌核发育和杂合发育(hybridogenesis)同属于单性型种群中比较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
严格地说,只有真正不存在精子参与的生殖才能称为孤雌生殖(如蜜蜂、蚜虫、水蚤和轮虫等)。
在脊椎动物中发现营孤雌生殖的有爬行类Cnemidophorus属和Lacerta属的某些种类以及某些种类的火鸡。
雌核发育主要分布在鱼类和两栖类的Ambystoma属,而杂合发育仅存在于花鳅属(Poeclliopsis)中的P.monacha-lucida、P.monacha-latideus和P.monacha-occidentalis,它们均为二倍体杂种。
其特点是后代为全雌性,但具父本性状。
可是,当杂种的卵子发生时,排除了全部父本染色体(葛伟等,1989)。
营天然雌核发育的鱼类共同的特点是:卵子具有与母本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组型。
卵子与近缘两性型种类雄鱼的精子激发后才能发育,但精子只起激发作用,并未发生雌、雄原核的融合或配子配合(Syngamm)。
因此,后代不具父本性状。
在银鲫中,除了某些种类外,所有雌核发育后代全为雌性,表现型似母本,基因型与母本相同或不尽相同,视卵核发育的途径而定(陈宏溪,1983)。
(一)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美国Hubbs(1932)首次发现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的阿马逊花鳉(美洲鳉)(Poecilia formosa)是营天然雌核发育的鱼类。
随后,原苏联(1937)和(1940)分另发现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Schultz(1967)发现花鳉属的某些鱼类,日本小林弘(Kobayashi)等0、1978)发现关东系银鲫(C.auratus longsdofii)和Anthony等(1982)发现月银汉鱼属(Menidia)的M.clarkhubbsi是天然雌核发育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