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延迟退休调查问卷

新延迟退休调查问卷

新延迟退休调查问卷
新延迟退休调查问卷

尊敬的朋友:

您好!我国的退休养老年龄自建国初期起60多年一直未变,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此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浙江省公众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看法和建议,这是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问卷不会涉及您的隐私。请您仔细阅读并按照您的真实想法填写,在您的选项上打√。衷心感谢!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及以下

B.21-35岁

C.36-50岁√

D.51-65岁

E.66岁以上

3.您的学历

A.初中及以下√

B.中专或高中

C.大专

D.本科

E.硕士及以上

4.您的工作状态

A.私营企业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

B.私营企业一线工人

C.个体/私营业主

D.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

E.国有企业一线工人

F.政府部门或其他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

G. 政府部门或其他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

H.未就业人员 I.其他√

5.您的月收入

A.2000元及以下√

B.2001-3000元

C.3001-5000元

D.5001-10000元

E.1万元以上

6.您支持延迟退休吗?

A.支持

B.不支持

C.不好说√

7.您支持延迟退休的理由是(可多选):

A.中国人均寿命增加

B.应对人口老龄化

C.社保压力变大

D.养老账号亏空

E.还有精力继续工作

F.其他√

8.您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理由是(可多选):

A.不公平,对体力劳动者不利

B.条件不成熟

C.影响社会运行效率

D.影响年轻人就业√

E.其他

9.您赞成体力劳动者(产业工人、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和脑力劳动者(公务员、知识分子、白领阶层等)同龄退休吗?

√A.赞成。建国以来一直都是同龄退休,一刀切很公平

B.不赞成。体力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短,进入社会早,同龄退休导致参与社会劳动的年限比脑力劳动者长,不公平

C.不好说

10.您认为延迟退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影响吗(可同时选A项和B项)?

A.没有影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不是岗位稀缺,而是教育体制僵化、高校培养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造成的后果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

B. 没有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很多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年轻人和家长的好高骛远的精英就业观导致“高不成低不就”,有岗无人

√C.有影响,会导致年轻人就业岗位减少。

D.不好说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下问题以废除养老金双轨制为前提,编制内与编制外人员养老金并轨。

11.您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度?

A.支持√

B.不支持

C.不好说

12.如果规定法定最低退休年龄和法定最高退休年龄,允许个人在最低退休年龄和最高退休

年龄之间选择,您赞成吗?

√A.赞成,我可以在达到最低退休年龄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退休还是继续工作,可以在法定最高退休年龄之前自由选择退休时间

B.不赞成(理由)C.不好说

13.您赞成建立适当激励晚退的机制(如,从达到最低退休年龄起,每自愿延后一年退休,

每年的养老金金额增加几个百分点,直到达到最高退休年龄)吗?

A.赞成√

B. 不赞成(理由)C.不好说

14. 如果规定男性最低退休年龄和最高退休年龄根据学历和工作年限不同有所差异,基本

工作年限为44年(如下),您赞成吗?

注:我国法律规定,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完成9年义务教育),禁止未满16周岁的童工进入就业领域;男性退休年龄是60周岁。从最低就业年龄(16周岁)起算,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男性到退休时(60周岁),进入社会年限至少44年。以44年为我国公民的基本社会劳动年限,根据学历(仅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学历,不包括自学、在职进修等)的不同确定个人的最高退休年龄。学历不一定代表能力,但决定着个人进入社会劳动的年龄和社会贡献年限(工作年限)。请结合第15题对本题做出选择。

(1)初中以下(包括初中)学历者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满足44年劳动年限

(2)高中学历者的最低退休年龄为60周岁,最高退休年龄为62周岁(62-18=44)(3)专科学历者和本科学历者的最低退休年龄为62周岁,前者的最高退休年龄为65周岁(65-21=44),后者的最高退休年龄为66周岁(66-22=44)

(4)研究生学历者的最低退休年龄为66岁,硕士研究生的最高退休年龄为69岁(69-25=44),博士研究生的最高退休年龄为72岁(72-28=44)

A.不赞成(理由)

B. 赞成√

C.不好说

15. 以能力来弥补以学历和工作年限划分退休年龄的不足,对具有相应能力和专业技术资

格的公民可以提高其最高退休年龄,您赞成吗?(可同时选A项和B项)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

新延迟退休调查问卷

尊敬的朋友: 您好!我国的退休养老年龄自建国初期起60多年一直未变,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此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浙江省公众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看法和建议,这是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问卷不会涉及您的隐私。请您仔细阅读并按照您的真实想法填写,在您的选项上打√。衷心感谢!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及以下 B.21-35岁 C.36-50岁√ D.51-65岁 E.66岁以上 3.您的学历 A.初中及以下√ B.中专或高中 C.大专 D.本科 E.硕士及以上 4.您的工作状态 A.私营企业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 B.私营企业一线工人 C.个体/私营业主 D.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 E.国有企业一线工人 F.政府部门或其他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 G. 政府部门或其他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 H.未就业人员 I.其他√ 5.您的月收入 A.2000元及以下√ B.2001-3000元 C.3001-5000元 D.5001-10000元 E.1万元以上 6.您支持延迟退休吗? A.支持 B.不支持 C.不好说√ 7.您支持延迟退休的理由是(可多选): A.中国人均寿命增加 B.应对人口老龄化 C.社保压力变大 D.养老账号亏空 E.还有精力继续工作 F.其他√ 8.您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理由是(可多选): A.不公平,对体力劳动者不利 B.条件不成熟 C.影响社会运行效率 D.影响年轻人就业√ E.其他 9.您赞成体力劳动者(产业工人、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和脑力劳动者(公务员、知识分子、白领阶层等)同龄退休吗? √A.赞成。建国以来一直都是同龄退休,一刀切很公平 B.不赞成。体力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短,进入社会早,同龄退休导致参与社会劳动的年限比脑力劳动者长,不公平 C.不好说 10.您认为延迟退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影响吗(可同时选A项和B项)? A.没有影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不是岗位稀缺,而是教育体制僵化、高校培养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造成的后果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

延迟退休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866-59 延迟退休调查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延迟退休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我国退休年龄是怎么定的? 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其中对正常退休的规定是: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一般工龄满25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岁,一般工龄满20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 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将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从1951年规定的50岁提高至55岁,并增加了伤残提前退休的规定。 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

周岁,连续工龄满XX年;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在之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尽管制度模式多次调整,但没有再对退休年龄做进一步修改。 此外,根据1990年人事部《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992年中组部《关于县(处)级女干部退(离)休年龄问题的通知》,本人自愿基础上,高级职称女专家和处级及以上女干部可以与男性同龄退休。 延迟退休是为了弥补养老金不足吗? ——养老金当期发放没问题,养老金收支状况不是延迟退休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专家讲了嘛,再不推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机构任职的王敏,最近对清华大学发布的养老改革方案格外关注。 “14个省份的养老金入不敷出,这情况太严重了,

c11107008关于延迟退休数学建模

湖州师范学院数学建模竞赛论文封面 论文题目:对“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 评阅情况(评阅专家填写): 评阅1. 评阅2. 评阅3. 论文摘要:(不要超过一页)

对“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行进,养老金收支缺口继续扩大,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日益增加。本文以延迟退休年龄为研究主题,利用聚类分析、统计回归、logistic模型和量化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问题一,通过从权威网站采集数据,计算分析国民人均预期寿命、劳动力供求状况、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国民受教育情况四个指标,通过拟合建立对数函数、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预测模型,此时R2均在0.90以上,拟合程度较好,通过分析可知该四项指标与延迟退休年龄均成正相关。 对于问题二,通过某问卷统计结果,我们选取工作压力、工作时长、工作经验、工作环境、体质要求五项指标利用K-均值聚类和系统分类将教师、内科医生、公司职员、客车司机、重体力劳动者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教师、内科医生公司职员、客车司机重体力劳动者延退4-5年延退2-3年延退0-1年 60岁的国家为样本,统计各个国家第一问所给四项指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y=70.1720?0.2559x1+0.1590x2+0.1272x3+0.2227x4+ε 利用第一问给出的预测模型,代入回归方程进行我国理论退休年龄预测,通过预测我们可知目前的退休年龄已不合理,故利用增长幅度γ=0.15?[0.068±0.6161],即每6-7年延退一年制定延迟退休的时间表(具体计划见表八)。 对于问题四,通过规定的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再此我们以1960年出生的人为例展开具体的量化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给出年平均工资的预测模型,代入养老金的量化模型,得到养老金Q: Q=q1t+q2t=0.08×1 ×∑c i(1+r)n?i n i=1 + c t?1 ×(1+α)× 1 ×1% 根据该公式预测不同退休年龄下能得到的月养老金额及退休至死亡所能获得的全部养老金,根据计算结果可知,退休年龄越大,个人收到的总养老金额越少,以此可减少养老保险资金缺口。 对于问题五,我们综合考虑以上问题给出三个建议:渐进提高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根据养老保险合理调整退休年龄。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拟合 K-均值聚类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模型

延迟退休对年轻人的就业影响

World Economic Research 世界经济探索, 2018, 7(2), 42-4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0413319606.html,/journal/wer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413319606.html,/10.12677/wer.2018.72005 Delay Retirement Impact on Young People’s Employment Meiling Zhou Department of Finance, School of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May 10th, 2018; accepted: May 28th, 2018; published: Jun. 4th, 201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ociety faced with an aging population level and pension payment pressures in-crease; delay retirement is recognized as an inevitable choice which is started into practice in some cities [1], but it has a huge influence on employment.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s and the field survey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se data, showing that delay retirement has adverse effect on employment, which includes the available work decrease, the changes of views of jobs and the increase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Radically, it alleviates employment shock, by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young people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providing some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activities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pension system, which adopts a policy of gradual delay retirement in the form of “small step”. Keywords Delay Retirement, Young People, Employment 延迟退休对年轻人的就业影响 周美玲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5月10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28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4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和养老基金亏空,延迟退休作为应对之策,正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开始在一些城市试行[1]。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必然选择,却对年轻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就延迟

对是否延迟退休问题的调查

关于是否延迟退休问题的调查报告 学校:安徽财经大学 团队名称:锵锵五人行 团队成员:蒋婷 徐露露 王玲凤 代伟 杨磊 指导教师:李邃

目录 一、摘要 (1) 二、报告概要 (2) (一)调查目的 (2) 1、调查的前提 (2) 2、调查的目的 (2) 3、调查的任务 (2) (二)调查方法 (2) 1、理论 (2) 2、条件 (2) 3、工具 (2) (三)调查对象 (2) (四)调查结果 (3) (五)调查结论 (3) 三、引言 (4) 四、报告正文 (5) (一)调查中的概念 (5) (二)重要指标的定义 (5) (三)调查使用方法的说明 (5) (四)数据汇总情况 (6) (五)数据质量说明 (8) 1、优点 (8)

2、缺点 (9) (六)调查结果 (9) (七)调查结论 (11) (八)对是否推迟退休年龄的预测 (12) (九)建议 (12) 五、参考文献 (14) 六、附录 (15)

摘要 —关于是否延迟退休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多,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构建社会化养老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紧迫任务。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1.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2、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机关群众团体工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但人社部在前几年就提议延迟退休,因为1.可以使国家财政节省一大笔退休工资和养老金,减轻人口老龄化对国家财政带来的压力;2.可以使老年人有事可做不至于空虚无聊;3.技术人员在50多岁正是经验知识最为丰富的时候,延迟退休可以不浪费人力资源,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4.有些职业福利较好,延迟退休可以更多的享受优待。当然也有人不同意延迟退休,认为1.延迟退休给年轻人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2.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的人希望早点退休安享晚年,不愿继续高强度工作;3.延迟退休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那么到底延迟退休是否得到大家的支持呢? 本课题就是以蚌埠为代表的小城市市民对延迟退休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知识,分析大家对延迟退休的看法,建立模型研究人们对是否延迟退休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我们的到的数据分析,提出我们的合理建议。为此我们设计了问卷在蚌埠对市民进行了调查。

社会经济下的延迟退休接受度分析.docx

社会经济下的延迟退休接受度分析 一、研究意义 我国规定16周岁为初始劳动年龄,对于不同劳动群体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分别为: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但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人们初始劳动年龄普遍提高,从而导致职工工作年限大大缩短、劳动力相对不足,同时我国因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而导致社会养老金短缺现象出现。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但是,由于不同的职业、工种对职工自身的各项要求不同,而导致不同职业对退休年龄的接受程度有所差异,因此一刀切的退休年龄不适宜所有工种。 二、关于延迟退休的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文献①劳动力不足相对劳动力不足现象伴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重而出现。据20XX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知,我国目前是全世界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全球约四分之一的老龄人口聚集在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意味着人口老年负担系数不断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劳动力投入相对减少。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预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从20XX年的9.7亿减少至2050年的8.7亿,从20XX年将以366万人次下滑。即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这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②社会养老金不足职工在退休后会继续从社保局领取退休金直至去世,据20XX年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统计报告显示,20XX年我国14个省份的城镇职工养老金

出现收不抵支现象。该现象加重了政F负担,同时也加重了劳动人口的纳税负担。③我国延迟退休方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即分阶段、分人群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从20XX 年起,我国将开始推行渐进式退休。首先,进行延迟退休的群体是企业单位女职工,从现行的50岁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每年延迟半岁;其次,进行延迟退休的群体是事业单位女职工和女公务员,经过20年从现行的55岁退休年龄将推迟到65岁;最后,延迟退休的群体是企业单位男职工和男公务员,退休年龄从现行的60岁到2045年推迟为65岁。整个社会将会在2045年完成所有群体的延迟退休进程。 2.国外相关文献延迟退休政策不仅在中国将要推行,在国外其他国家也将推行,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瑞典从19XX年起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德国从20XX年起每年延迟一个月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7岁;美国也提出将现行66岁退休年龄在20XX 年龄因素我国目前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是将所有职工在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但是由于各行各业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以及对职工自上的要求存在这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行业的职工对此政策具有不同的态度。职工对待退休年龄的态度一般会从多种因素考虑出发,如:工作环境、工资收入、工作对体质的要求以及损伤、工作对学历的要求、工作经验、工作时长等等。 2.数据选取经过问卷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在职职工在考虑退休年龄时最主要会考虑以下四个因素,分别为:工作环境、工作技能、工作对体质的要求以及损伤和工作收入。

2021年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效调研报告

弹性退休制度,即柔性延迟退休制度,其诞生并发展完善于西方,源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其给予劳动者更多的自由选择,较刚性的退休制度更受劳动者欢迎。XX年上海市试水出台了柔性延迟退休政策,截至日前,该制度已施行4年,虽有成效,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其遇冷的看法和评价广泛见于各媒体和口碑中。 一、柔性延迟退休制度“遇冷”现状 4年来,申报延迟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数低于1人,而且申报延迟退休的劳动者几乎全部是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者,其中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6%与24%。 1、申报总数低 根据上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给予的数据,上海市每年退休的职工3多万人,返聘比例达33%,以二者为对比对象,申报人数仅仅是年退休职工的三千分之一左右,在决定返聘的人员中有约千分之一的人会选择延迟退休,所占比例实在是微不足道。 2、申报延迟退休的技术人员就非常少 若是以XX年公报上公布的技术人员的总数(见表1)为基数,申报比例则为.23%; 若是以5岁至6岁的技术工作人员为级数的话,申报比例为.77%(见表2)。 3、对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知之者甚少 在对上海市弹性延迟退休制度的调查中,有一道问题是“您知道在上海各类企业工作的话,现在(从XX年始)就可以和企业协商,延迟领取养老金吗”。在被调研的222人中,“不知道”该政策的占58%,“稍微了解”的占45%,“清楚”的占5%,“非常清楚”的为。 二、柔性延迟退休制度“遇冷”的原因分析 如果说需要经验的技术和管理岗位是弹性退休制度茁壮成长的土壤,那么城市化程度高、农业人口非常少、脑力劳动类岗位占比相当大的上海市似乎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弹性退休制度的期许。然而,实施情况并非如此,上海柔性延迟退休收效微乎其微,原因为何 1、机会成本大 同返聘相比,上海的柔性退休政策实际上对企业和个人都没什么特别的优惠,在员工延退期间,企业一样要支付养老保险金,企业认为这是负担; 而对于劳动者来说,也觉得不划算,因为多交一年养老保险,退休能够多拿到的钱并不多,在养老金的社会统筹部分,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养老金的正向激励仅增加1%。此外,延迟期间的工资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养老金却没有税收负担。 2、宣传力度小 《意见》出台后,宣传渠道很是狭窄,仅上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网站、政府公报上有记载,媒体着墨也并不多。所以临退休的劳动者即便有想再工作的意向,也只会选择返聘、另谋出路。 3、延长工作时间的抵触心理 根据调研数据来看,不论是退休人员还是非退休人员,大部分人都认为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正好,很少部分人认为应把退休年龄的做延迟规定,甚至有部分人认为退休年龄嫌大。针对非退休人员的《对弹性延迟退休制度的调查问卷》共有222份有效问卷,其中有17人认为

2020年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效调研报告

2020年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效调研报告 弹性退休制度,即柔性延迟退休制度,其诞生并发展完善于西方,源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其给予劳动者更多的自由选择,较刚性的退休制度更受劳动者欢迎。XX年上海市试水出台了柔性延迟退休政策,截至日前,该制度已施行4年,虽有成效,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其遇冷的看法和评价广泛见于各媒体和口碑中。 4年来,申报延迟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数低于1000人,而且申报延迟退休的劳动者几乎全部是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者,其中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8.6%与21.4%。 1、申报总数低 根据上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给予的数据,上海市每年退休的职工300多万人,返聘比例达33%,以二者为对比对象,申报人数仅仅是年退休职工的三千分之一左右,在决定返聘的人员中有约千分之一的人会选择延迟退休,所占比例实在是微不足道。 2、申报延迟退休的技术人员就非常少

若是以XX年公报上公布的技术人员的总数(见表1)为基数,申报比例则为0.023%; 若是以50岁至60岁的技术工作人员为级数的话,申报比例为0.077%(见表2)。 3、对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知之者甚少 在对上海市弹性延迟退休制度的调查中,有一道问题是“您知道在上海各类企业工作的话,现在(从XX年始)就可以和企业协商,延迟领取养老金吗”。在被调研的222人中,“不知道”该政策的占53.8%,“稍微了解”的占43.5%,“清楚”的占2.5%,“非常清楚”的为0。 如果说需要经验的技术和管理岗位是弹性退休制度茁壮成长的土壤,那么城市化程度高、农业人口非常少、脑力劳动类岗位占比相当大的上海市似乎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弹性退休制度的期许。然而,实施情况并非如此,上海柔性延迟退休收效微乎其微,原因为何? 1、机会成本大 同返聘相比,上海的柔性退休政策实际上对企业和个人都没什么特别的优惠,在员工延退期间,企业一样要支付养老保险金,企业

XX延迟退休方案年龄时间表

XX延迟退休方案年龄时间表延迟退休一直是十分受关注的话题,那么XX延迟退休方案年龄时间表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年社保退休工资新规定10年工龄XX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 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随国民经济增长) 每年30元,随着工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是工人,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补贴按照实际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工人多干活,特别是年轻工人精力充沛,他们多劳动多生产,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月份和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年年奖金,不终身制。 全体工人公认的特别优秀工人,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人民政府津贴,不终身制。 按工龄,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类推工龄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参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XX元,参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龄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级工,中级工,还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

务员也要不分职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样。三年以内执行完成。 一般要交满15年,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人请务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开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国家会把你个人帐户上存的8%的养老金全部退给你。那单位给你交的21%到哪里去了?国家把单位为你交的21%的钱全部划到国家的养老统筹基金里了。 单位每月给你交的是9%,你个人每月交的大概是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只管住院,而那11%里国家每个月会往你的医疗保障帐户上打属于你自己的 2%。就是国家每个月打给你个人的钱,这个钱可以积累起来直接刷卡去买药或者看门诊,剩下的9%国家就拿去算到医疗统筹基金里了。 如果你每个月公积金交300块,那么公司每个月也往你帐户上打300块,你买房子的时候这就是600块了。如果你一辈子交了5万,那你帐户上就是10万了,这种好事大家一定不要拒绝啊。 年内将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11月18日在巴拿马表示,中国将适时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也是他今年7月以来,再次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到此项政策。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在今年7月22日介绍称基于

2020年全国两工作报告:延迟退休年龄

2020年全国两工作报告:延迟退休年龄 2020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将共话改革发展,共商国家大事,凝聚成决胜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整理的关于尝试提出延迟退休年龄相关看点,与您一起探寻今后努力的着力点。 近来一份名为《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在微信朋友圈内热传,很多人开始对照这份表计算自己的退休时间。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对记者表示,这份表不是真的。 网传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为假人社部最新延迟退休方案分析 金维刚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人社部正在制定的延迟退休政策是一份比较稳妥的方案,大约每三年提高一岁。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小步慢走,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在延长退休年龄之前建立缓冲的机制,尽量减少退休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按照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今年初对外公开的时间表,人社部会争取2020年完成延迟退休方案制订,2020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20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最早将在2022年首次延长退休年龄。 网传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为假人社部最新延迟退休方案分析 延迟退休是中国当前最受争议的公共政策之一,无论是网络调查还是高校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均是反对者众,赞成者寡。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延迟退休是中国应该走的一条路,但也有很多学者担忧延迟退休会将中低收入的蓝领工人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虽然在延迟退休这一问题上大家众说纷纭,不同机构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要弹性不要刚性”。金维刚也表示,会适时引入弹性退休政策,不实施一刀切,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形成调节退休年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收支矛盾倒逼延迟退休 最近几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加剧迫使政府加快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从基金运行的情况来看,收支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抚养比上升:

一针见血!老百姓对延迟退休的愤怒

一针见血!老百姓对延迟退休的愤怒 文史女教师近段时间,随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并轨的改革的大幕拉开,而由此产生的所谓改革成本高达9.1万元的消息被曝光,延迟退休的方案再次成为改革的焦点。而延迟退休早在去年就成为焦点,当时的反对声是一浪高过一浪,从2013年度的人民网针对延迟退休问题的调查问卷显示,有68.6%的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而现实中这种比例应该更大,因为绝大部分的最低层农民和城市贫民还不会上网,而且大部份的人不知道人民网为何物。现在,延迟退休的方案再度出现在大家面前,反对声可以说是更大了,虽然没有网站再次敢做调查,但从网民的留言可以看出反对声一片,有人甚至发出了愤怒的声音。当然,既然是一种改革方案,有反对就会有赞成,而赞成的人主要集中于体制内的各级领导,包括体制内的企业尤其是央企官员、学校的专家、领导等。而反对的声音多来自底层的老百姓、体制外的工作人员、老板、体制内的普通干部员工。如此一对比,自然反对的声音更大,毕竟,无论官员或相当于官员的队伍多么庞大,在整个中国人中毕竟只是少数。那么,老百姓为何如此强烈的反对延迟退休这一改革举措呢?丁丁仔细阅读了各种网民的发出的声音,进行了归纳,大致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早些退休早些享受,这应该是农民和农民工的声音。现在,农民也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养老金少得可怜,但毕竟能够买袋米,工作了一辈子,终于可以享受一点公家的待遇,对农民来说,那自然是很幸福的事情,现在,如果要延迟退休,那就说明广大农民领取的那点微薄的养老金也要延迟,他们自然反对。二是体力能否干到65岁,这是普通工人的声音。虽然现在已是机械化的时代,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员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这些人就是广大的普通工人,他们靠体力养家,受到的摧残自然更大,从各种职业病基本上都属于这些工人来看,如果延迟退休,他们能否干到退休的那天?现在,养老保险他们是按月交纳,但如果干不到退休那天,那且不白交了?为了自己能够多活几年,如果早点退休,拿到属于自己的退休金,那么,就可以多享受几年,而且还能延长寿命。所以,他们自然也反对延迟退休。三是50多岁到65岁期间谁来给我工作?这是体制外工作人员的声音。体制外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种体制外企业的工作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这类人员工作到50多岁,如果按现在的养老制度,他们不需要担心工作问题了,因为马上可以退休,可以用养老金来养活自己,而且50多岁了,工作起来也明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不是特殊人才,老板也不喜欢了。所以,这个时候退休双方都好。但是,如果延长退休,工作怎么找?谁会给他们工作?谁来养活他们到65岁?所以,他们也反对延迟退休。四是又要多交纳几年退休金,感觉划不来,这是个体工商户的声音。许多个体工商户也给自己交纳了养老保险,当然是为了防老,但他们的养老金是自己全额交纳,现在,延迟退休,又要多交纳几年,而且反过来又要少享受几年,不知道寿命又多长,到底能否享受得了,当年交纳养老保险就是为了养老,现在老了不但没有享受,还要缴纳,自然反对。五是升迁无望,早退休早享受,这是体制内普通干部员工的声音。体制内绝大多数的干部员工是辛苦一辈子,干了一辈子,受别人领导一辈子,甚至是低声下气一辈子,还是普通的一名干部或员工,再也没有升迁的希望了。现在,好不容易可以望到退休了,可以不看别人眼色办事了,可以和曾经的领导平起平坐、扬眉吐气了,却传来要延迟退休的消息,还要依然看着这些人的脸色办事,真是气不打一处出来,自然要加入反对的行列。六是延迟退休,我们就业如何办,这是年轻就业者的声音。虽然中国目前已是未老先衰,进入了老年化,但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需要就业的人群总数基本未变,现在,已经延续多年的退休制度竟然改了,这个关口的就业大军自然有更大的压力,他们自然反对延迟退休。七是我们升迁的机会就没有了,这是青壮年职业人的声音。中国的职场仍然是按照新老更替的次序在进行,而且关键时间就那么几年,现在,竟然要延迟退休,那当官的自然要延迟退下来,这就给那些有机会升迁的青壮年干部员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会要牺牲一部分人甚至是一代人的理想,他们自然反对。八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改革成本不应该由我们买单,这是企业老板的声音延迟

2021年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效调研报告.docx

2021年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效调研报告 弹性退休制度,即柔性延迟退休制度,其诞生并发展完善于西方,源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其给予劳动者更多的自由选择,较刚性的退休制度更受劳动者欢迎。XX年上海市试水出台了柔性延迟退休政策,截至日前,该制度已施行4年,虽有成效,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其遇冷的看法和评价广泛见于各媒体和口碑中。 一、柔性延迟退休制度“遇冷”现状 4年来,申报延迟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数低于1000人,而且申报延迟退休的劳动者几乎全部是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者,其中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8.6%与21.4%。 1、申报总数低 根据上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给予的数据,上海市每年退休的职工300多万人,返聘比例达33%,以二者为对比对象,申报人数仅仅是年退休职工的三千分之一左右,在决定返聘的人员中有约千分之一的人会选择延迟退休,所占比例实在是微不足道。

2、申报延迟退休的技术人员就非常少 若是以XX年公报上公布的技术人员的总数(见表1)为基数,申报比例则为0.023%;若是以50岁至60岁的技术工作人员为级数的话,申报比例为0.077%(见表2)。 3、对上海市柔性延迟退休制度知之者甚少 在对上海市弹性延迟退休制度的调查中,有一道问题是“您知道在上海各类企业工作的话,现在(从XX年始)就可以和企业协商,延迟领取养老金吗”。在被调研的222人中,“不知道”该政策的占53.8%,“稍微了解”的占43.5%,“清楚”的占2.5%,“非常清楚”的为0。 二、柔性延迟退休制度“遇冷”的原因分析 如果说需要经验的技术和管理岗位是弹性退休制度茁壮成长的土壤,那么城市化程度高、农业人口非常少、脑力劳动类岗位占比相当大的上海市似乎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弹性退休制度的期许。然而,实施情况并非如此,上海柔性延迟退休收效微乎其微,原因为何?

劳动者对延迟退休的态度和影响因素分析

劳动者对延迟退休的态度和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日期:

劳动者对延迟退休的态度和影响因素分析-人力资源 劳动者对延迟退休的态度和影响因素分析 汤哲张诺黄辉鹏卢皓岚陈莹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退休问题事关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为政府所关心,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加剧,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为从个体劳动者的微观角度,探索学历、性别、工作单位等因素对劳动者延迟退休态度的影响,回收363份有效问卷,并用SPSS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劳动者延迟退休意愿影响因素 引言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 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说明我国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为度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高峰,我国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据2012年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其中空账金额达2万亿以上,该问题无疑会严重制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良好健康的发展。 数据的描述 本次研究考察劳动者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是通过调查问卷实现的,通过对人们的客观的调查,形成数据,然后分析各个数据,得出影响劳动者态度的因素,对设计更合理的弹性退休制度有所帮助。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珠三角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的精神正常、有劳动能力和表达能力、愿意接受调查并能够真实有效地填写问卷相关问题的人员。

我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调查研究及建议

我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调查研究及建议 文章分析了我国原有退休政策显现出的不足,介绍了问卷调查的相关情况和调查结果,并据此提出了我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建议。要快速推进社保制度改革;推进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实行渐进式的弹性退休制度;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 标签:退休政策;延迟退休;弹性退休制度;实施建议 我国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在拥有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的情况之下,我国的养老保障的负担会变得更加沉重。与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相比而言,退休年龄偏低使一些到了规定退休年龄但仍然身体硬朗、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老年人不再继续发挥余热,造成老年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些综合的因素都导致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与社会发展趋势产生了显著的矛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政府部门提出的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建议,在社会范围内引起有关学者专家及社会民众针对是否应该推行的激烈讨论。针对是否应该延迟退休年龄来缓解我国沉重的养老保险压力,大家观点不一。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民众对延迟退休问题的看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如何更好的推行延迟退休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我国原有退休政策显现出的不足 1、退休年龄偏低 目前,在228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7个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法定退休年龄,与世界上主要国家退休年龄比较,我国退休年龄在统计中相对偏低。下表统计了世界主要几个国家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 由上表不难看出中国的退休年龄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较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退休年龄都相对较低,总体退休年龄差在5年左右,女性退休年龄与个别国家相差10年左右。据统计,世界上规定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的国家和地区最多有59个,占35.33%;其次是60岁的国家和地区52个,占31.14%;再次是65岁的26个,占15.57%。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都已开始进一步调整退休年龄,较原有退休年龄基础上将退休年龄进一步向后推迟。由此可见,延迟退休是世界发展趋势所向。 2、退休人群差异较大 首先是性别差异。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和家庭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女性在不同领域表现出与男性相当甚至优于男性职工的能力,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退休政策改革中顾及到性别平等问题。而在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过程中,由于男女生理差异,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使得我国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在逐渐加大。另外,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男女观念的转变,使得男女教育水平

最新延迟退休最新方案人社部正制定稳妥延退方案.doc

2019年最新延迟退休最新方案人社部正制 定稳妥延退方案 最新延迟退休最新方案人社部正制定稳妥延退方案 稳妥的延退方案约每3年提高1岁 延迟退休是中国当前最受争议的公共政策之一,无论是网络调查还是高校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均是反对者众,赞成者寡。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延迟退休是中国应该走的一条路,但也有很多学者担忧延迟退休会将中低收入的蓝领工人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近来一份名为《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在微信朋友圈内热传,很多人开始对照这份表计算自己的退休时间。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份表不是真的。 金维刚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人社部正在制定的延迟退休政策是一份比较稳妥的方案,大约每三年提高一岁。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小步慢走,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在延长退休年龄之前建立缓冲的机制,尽量减少退休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按照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今年初对外公开的时间表,人社部会争取完成延迟退休方案制订,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式实施。这意味

着中国最早将在2022年首次延长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是中国当前最受争议的公共政策之一,无论是网络调查还是高校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均是反对者众,赞成者寡。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延迟退休是中国应该走的一条路,但也有很多学者担忧延迟退休会将中低收入的蓝领工人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虽然在延迟退休这一问题上大家众说纷纭,不同机构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要弹性不要刚性”。金维刚也表示,会适时引入弹性退休政策,不实施一刀切,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形成调节退休年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收支矛盾倒逼延迟退休 最近几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加剧迫使政府加快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从基金运行的情况来看,收支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抚养比上升:退休人员迅速增加,承担缴费在职的人员所占比重相对减小。 抚养比是基本养老保险收支中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城镇职工退休年龄过低是制度抚养比上升的重要原因。 李珍对本报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表示,延迟退休年龄既可以增加保费收入,又可以减少退休金支出,能做到双向正面影响制度的财务状况,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的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已经有60多年没有修改过了。上世纪50年代规定退休年龄时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0多岁,到改革开放之初时,劳动保险法下的退休制度是37个人工作,一个人退休。到今天,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达到73.8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为3∶1,但退休

浅析延迟退休政策讲解

单位 学号 期末考察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浅析延迟退休政策 姓名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指导教师 二0一四年六月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目前,我国正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人口红利趋于消失,人口老龄化严重,而养老金“空账”问题凸显。为此,人社部于2012年6月提出了“延迟退休”的解决方法,试图以此减缓人口红利消失的步伐,提高养老金的支付能力。但是,该政策是否真正有效?又能否广泛实施?这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探讨,人们也对其褒贬不一。同时,由于职业差异造成的分配不公的问题再次凸显,就业矛盾被进一步激化,退休金双轨制所体现的社会不公也又遭拷问。 本论文针对我国复杂的现状,对“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利弊进行简要分析,并浅谈此政策造成的社会影响及突显出的社会矛盾,为其能在社会民众支持的情况下有效地推行提出几点前提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人口红利消失;社会矛盾;养老金;弹性退休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social issues continue to emerge. At present, China is facing a grim reality: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tends to disappear, severe population aging, and pension "empty account" issues highlighted. To this end, th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in June 2012 proposed a "deferred retirement" solution, in an attempt to slow down the pace of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disappeare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pay pensions. However, is this policy really effective? Can they be widely implemented? This has led to widespread social discussion.Meanwhile, the problem of unfair distribution caused by differences once again highlighted the occupation, employment is further intensified conflicts, social injustice embodied in the two-track pension also again be tortured. To the complex situation, the thesis tells causes 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deferred retirement" a brief analysi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on the social impact caused by this policy and highlights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its effective public support in the case of social implement the premis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delay retirement;demographic dividend disappeared;social contradictions ; pension ; flexible retirementsystem

单位延迟退休报告

单位延迟退休报告 单位延迟退休报告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延迟退休话题再度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面对延迟退休引发的热议,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11月20日回应时指出,人社部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过程中,会充分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综合平衡。 12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建议延迟退休可分“两步走”:XX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从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据了解,按照中国目前的规定,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对于从事井下、高温等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规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 如何推行?每年延长几个月 延迟退休的大方向已定,但具体如何推进,这是一个

最核心也最考验决策层智慧的问题。 对此,李忠透露,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对于具体方案,《绿皮书》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在此之前完成并轨改革,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 记者注意到,其他机构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绿皮书》援引的内容指出,世界银行建议每年上调6个月,男女退休年龄均逐步延长到65岁,女性用时更久;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建议2020年开始每年延长一定月数,女快男慢,2040年男女统一为65岁;浙江大学课题组建议XX年全面实施,每6年延长1岁,2050年男女统一为65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