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投40亿 成都大学将建设高水平大学.
- 格式:docx
- 大小:15.04 KB
- 文档页数:1
2020校友会中国各地区一流大学排名,上海15所高校跻身一流大学行列2020年哪些地区拥有的中国八星级大学(8★)、中国七星级大学(7★)、中国六星级大学(6★)和中国五星级大学(5★)数量最多?2020年1月6日,艾瑞深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202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新发布2020中国大学排名1200强、2020中国各地区最好大学排名和2020中国省属大学排名等榜单。
报告显示,北京大学连续13年问鼎冠军,雄居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榜首;清华大学第2,复旦大学第3,浙江大学第4,南京大学第5,天津大学首次跻身全国前10强,山东大学跃居至第13位。
北京、江苏和上海分别有21所、13所和9所高校跻身全国百强,雄居全国前3甲;全国36所省属高校跻身百强行列,南昌大学首次跻身前50强。
最引人关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打破最近十年排名最高纪录,插队“华东五校”晋升全国前7强,堪称2020年中国大学最大黑马。
在全国省属高校中,辽宁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表现突出跻身全国百强行列,堪称最近几年中国发展最快的省属大学。
武昌首义学院、文华学院、山东英才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和三亚学院位列2020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前5名。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名列2020中国独立学院排名前5强。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成都沈阳襄阳台州等城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支持,台州学院、沈阳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成都大学和五邑大学等高校晋升全国前300强,跻身中国地方同类高校第一方阵,争创全国地方双一流建设的新标杆。
北京上海江苏拥有中国一流大学最多,雄居2020中国各地区一流大学排名前3甲报告显示,在最新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中国大学星级排名中,全国共有131所大学荣膺2020中国八星级大学(8★)、中国七星级大学(7★)、中国六星级大学(6★)和中国五星级大学(5★)美誉,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行列。
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Modem Special Education (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20年第22期22nd Issue 2020校城融合 全程实践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都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及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彭韵潼*卢悦莫春梅刘颖*彭韵潼,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融合教育,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E-mail =392049718@ o(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成都 610106)[摘要]成都大学是由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成都市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在专业与学科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服务城市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打造方向明确的学术与教学团队,与行业建立协同育人 机制,搭建全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教学改革促发展,以课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与学科建设水平;以科研反哺教 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特殊教育人才。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50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是四川省最早开设特殊 教育专业的院系。
2007年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业 专科生;2010年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被四川省教育厅授牌确定为“四川省特殊教育师资培 训中心”;2020年,在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点下增设特 殊教育领域,并将于2021年开始招收特殊教育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逐步实现了人才培养层次从专科、本科到硕士研究生的升级。
经过13年的发展, 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上一步一 个脚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专业建设“专业”,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中国、前苏联等国家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专业领域”⑴; 潘懋元教授在其《高等教育学》中将专业定义为“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闵。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对社 会需求的反映,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专业建设需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
成都大学特殊教育系以城市与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不断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师资队 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加强国际交流等多种渠道,不断强化专业建设。
985大学有哪些大学一共有多少所在如今的中国大家都向往985,211大学,那么985有哪些大学呢,一个多少所?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85大学有哪些大学一共有多少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985工程是指1998年5月,江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教育部自1999年起分别与部分省市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分批将39所国内知名高校列入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名单,由国家、地方以及相关部委共同出资建设,是教育行政部门资金投入最多、各项政策最优惠的大学。
进入“985工程”的39所高校,分布于我国的18个地市,其中北京拥有8所985院校,排名第一;上海拥有4所985院校,紧随其后;而陕西、湖南则以拥有3所985院校,位居第三;江苏、山东、四川、天津、湖北、辽宁和广东各拥有2所,排名第四;剩下浙江、吉林、甘肃、黑龙江、安徽、重庆、福建各拥有1所985院校。
985工程高校名单(39所)1.清华大学(北京)2.北京大学(北京)3.厦门大学(福建厦门)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5.南京大学(江苏南京)6.复旦大学(上海)7.天津大学(天津)8.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9.浙江大学(浙江杭州)10.南开大学(天津市南开区)11.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1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13.东南大学(江苏南京)14.武汉大学(湖北武汉)15.上海交通大学(上海)16.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17.山东大学(山东济南)18.湖南大学(湖南长沙)19.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海淀区)20.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海淀区)21.吉林大学(吉林长春)22.重庆大学(重庆)23.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24.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25.四川大学(四川成都)26.中山大学(广东广州)27.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2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海淀区)29.兰州大学(甘肃兰州)30.东北大学(辽宁沈阳)31.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3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海淀区)33.同济大学(上海)34.中南大学(湖南长沙)35.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海淀区)36.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3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38.华东师范大学(上海)39.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海淀区)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学校占地5657亩,下设26个二级院系、71个本科专业;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职工4300多人,专职院士4人;全日制本科生近2.1万人,博、硕研究生9600多人。
校友会2020中国各地区一流大学排名,上海15所高校跻身一流大学行列2020年哪些地区拥有的中国八星级大学(8★)、中国七星级大学(7★)、中国六星级大学(6★)和中国五星级大学(5★)数量最多?2020年1月6日,艾瑞深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202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新发布2020中国大学排名1200强、2020中国各地区最好大学排名和2020中国省属大学排名等榜单。
报告显示,北京大学连续13年问鼎冠军,雄居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榜首;清华大学第2,复旦大学第3,浙江大学第4,南京大学第5,天津大学首次跻身全国前10强,山东大学跃居至第13位。
北京、江苏和上海分别有21所、13所和9所高校跻身全国百强,雄居全国前3甲;全国36所省属高校跻身百强行列,南昌大学首次跻身前50强。
最引人关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打破最近十年排名最高纪录,插队“华东五校”晋升全国前7强,堪称2020年中国大学最大黑马。
在全国省属高校中,辽宁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表现突出跻身全国百强行列,堪称最近几年中国发展最快的省属大学。
武昌首义学院、文华学院、山东英才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和三亚学院位列2020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前5名。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名列2020中国独立学院排名前5强。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成都沈阳襄阳台州等城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支持,台州学院、沈阳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成都大学和五邑大学等高校晋升全国前300强,跻身中国地方同类高校第一方阵,争创全国地方双一流建设的新标杆。
北京上海江苏拥有中国一流大学最多,雄居2020中国各地区一流大学排名前3甲报告显示,在最新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中国大学星级排名中,全国共有131所大学荣膺2020中国八星级大学(8★)、中国七星级大学(7★)、中国六星级大学(6★)和中国五星级大学(5★)美誉,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行列。
2004年教育大事记1月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04年工作要点》和周济部长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月4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1月4日~9日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率团赴香港出席邵逸夫先生第十七批向内地教育事业赠款仪式。
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意见》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04年首次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部长周济向记者介绍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1月7日~9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4次全体会议在重庆召开。
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陪同陈至立考察了重庆中小学校。
1月8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1月10日教育部部长周济会见西班牙教育文化体育部大臣卡斯蒂约女士一行,双方签署了《中西高等教育合作协议》和《中西关于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
1月10日~11日2001~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教育新闻暨论文颁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评选活动评出特别奖4篇,一等奖29篇。
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颁奖会并讲话,强调要大力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为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月11日教育部部长周济会见日本国会议员、前文部大臣中曾根弘文。
1月11日~12日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月12日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批复,教育部设立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履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职责。
△教育部部长周济会见应邀访华的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大臣范德胡芬女士,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与荷兰王国教育文化和科学大臣关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学合作的会谈纪要》。
2020校友会中国省属大学排名,南昌大学首次跻身全国50强2020年中国哪些省属大学的办学实力最强?哪些省属高校跻身2020中国大学排名100强?2020年1月6日,艾瑞深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202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新发布2020中国大学排名1200强、2020中国各地区最好大学排名和2020中国省属大学排名等榜单。
报告显示,北京大学连续13年问鼎冠军,雄居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榜首;清华大学第2,复旦大学第3,浙江大学第4,南京大学第5,天津大学首次跻身全国前10强,山东大学跃居至第13位。
北京、江苏和上海分别有21所、13所和9所高校跻身全国百强,雄居全国前3甲;全国36所省属高校跻身百强行列,南昌大学首次跻身前50强。
最引人关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打破最近十年排名最高纪录,插队“华东五校”晋升全国前7强,堪称2020年中国大学最大黑马。
在全国省属高校中,辽宁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表现突出跻身全国百强行列,堪称最近几年中国发展最快的省属大学。
武昌首义学院、文华学院、山东英才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和三亚学院位列2020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前5名。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名列2020中国独立学院排名前5强。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成都沈阳襄阳台州等城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支持,台州学院、沈阳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成都大学和五邑大学等高校晋升全国前300强,跻身中国地方同类高校第一方阵,争创全国地方双一流建设的新标杆。
报告指出,全国“省属高校”是指隶属中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管理,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办学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主要是面向地方,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侧重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2017年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全国共有27个地区的47所省属高校跻身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Academic New Vision of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第5卷第4期Vol. 5 No.42020年12月Dec. 2020实施“三联四融”模式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川工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黄河(四川工商学院党委宣传部,四川眉山620000)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转型改革的方向之一。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 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科学、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和创业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如何通过整合政、企、校三方资源,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是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川工商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民办本科大学,立足校情和地方需求,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首推"三 联四融”模式,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校内基地已纳入国家级众创空间培育计划。
关键词:三联四融;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中图分类号:G647. 38 文献标识码:AImplementing the “Three Links and Four mtegrations" Mode to Improve Students 1 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 Ability----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ichuan Technology andBusiness UniversityHuang He(Publicity Department of S ichuan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Meishan 620000 China)Abstract :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breakthrough to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one of the directions of transfonnation and refor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unscientific ori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imperfe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and the lack of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How to scientifically position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by 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of the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and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Asa newly established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has initiated the "Three Links andFour Integrations" mode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and was rated as an advanced uni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its campus base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mass innovation space cultivationplan.Key words : Three links and four Integration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l exploration前言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为高校院校半壁江山的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却显得力不从心。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2期No.02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也在不断增多。
我们发展得越快,对外部的影响冲击就越大,受到的战略反弹力就越强。
必须把国家安全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强国进程与强军进程相一致进行考量。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成渝地区)成为国家战略。
国防军事工业为主导的“三线建设”时期,成渝地区就形成了门类完备的工业体系,齐全的产业体系和综合配套基础。
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推动成渝地区经济发展将利于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具有独特优势和战略意义。
成渝地区因其区位特点,对国际市场依存度相比沿海地区较低。
中央实际上期望成渝地区成为继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之后的“第四极”,建设极具西部田园风光的科创融合、产教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开放长廊。
基于此,本文探讨应用型地方大学(以下简称地方大学)如何在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拓展产教融合,在实现内涵发展中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大学。
一、军民融合与产教融合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融合、产教融合都属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彼此包含、相互孕育。
军民融合旨在推动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由体系结合向系统融合转变,加快军民两用尖端技术的研发并推动形成产业化;产教融合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矛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路径,地方高校参与军民融合本身就是产教融合的体现。
(一)军民融合的含义及战略价值军民融合不是简单地在技术上把军用和民用进行结合,而是将国家安全纳入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规划中,在技术、制度、市场、人才、资源等环节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1],即应融则融、能融尽融,实现军民产业共生共赢的新格局。
融合的本质是冲破军民二元分离体制,实现在国家利益平台上配置资源,整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国家建设效益。
2023年四川双一流大学排名_有哪几所2023年四川双一流大学排名1、四川大学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成员单位、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自主划线高校,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
2000年,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2、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XX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两电一邮”成员;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56年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XX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3年投40亿成都大学将建设高水平大学
2018-02-24
2018年2月14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支持成都大学高水平建设发展的意见正式下发,明确提出从建立组织机构、政策支持、资金及配套支持三个方面支持成都大学高水平建设。
《意见》指出,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建设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深化创新创造、培养更多一流人才、丰富发展天府文化、服务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成都市政府将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汇聚地、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地、创新驱动新引擎、对外交往重要窗口、城市文化新地标和市民的美丽家园,将学校建设成为机制灵活、运转高效、发展快速的现代大学,以带动市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
具体支持措施包括:成立支持高水平办好成都学院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未来三年,市政府多渠道统筹资金40亿元,大力支持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内涵建设,保障条件建设。
在支持学校用好现有各类政策的前提下,按同等优先,适度倾斜的原则,对学校申报的有关项目加大资助力度。
对于学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及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开展重要国际和创新创业活动,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
将安排学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建设人才公寓;支持学校高水平学科特别是博士点建设;支持学校加强校地合作,重点推动国有企业与附属医院共建城东三甲综合医院建设,围绕学校所在片区打造医美产业区,打造优质的附幼、附小和附中,构建品牌的教育园区,按一校一带的思路与龙泉驿区全面深度合作,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等;支持学校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支持学校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建立学校生均拨款动态增长机制等。
《意见》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优先解决学校发展遇到的问题,加强与学校沟通,依据本实施意见制定推动学校发展的举措。
来源: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