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5.35 MB
- 文档页数:101
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方法论与大学研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和科学家,他被誉为现代科学方法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经验主义及归纳法,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科学研究方法。
尤其是在大学研究领域,培根的方法论不仅激发了科学探索的热情,还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现代大学成为知识创造和传播的重要殿堂。
本文将探讨培根的科学方法论,并分析其在大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意义。
培根的科学认识论弗朗西斯·培根生于1561年,他在其著作《新工具》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强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实证主义。
在培根看来,传统的演绎法往往基于先验理论,这种方法容易导致错误和偏见。
他认为,正确的科学研究应该从实际观察入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
这一认识论与现代科学的基本原则相吻合,即强调从事实出发,以数据和证据作为支持,逐步建立理论框架。
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基础,培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包括对比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这些都是当今大学科研的基石。
培根归纳法与现代科研培根对归纳法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
他将归纳法定义为一种从个别案例到一般结论的推理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研究者需要系统地收集数据,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得到更为严谨的结论。
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
在现代大学中,各学科都普遍采用归纳法进行科研。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通常通过对患者群体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推导出特定疾病的特征、病因及治疗方案。
又如在社会学研究中,学者借助调研数据,通过归纳出群体行为模式,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具体案例分析以医学领域为例,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会首先进行大量实验以获取特定药物在不同条件下对细胞或动物的影响数据。
然后,这些实验结果被用来归纳出药物效果的通用规律,最终指导临床试验。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胡昌善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最早提出现代科学体系构想的科学家。
他的这一构想最初是在1980年1月发表的《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随后又发表了不少文章,进一步阐述和深化他这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在这些文章中,他以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卓越的见解。
这些见解集中体现到一点,就是把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经过哲学的升华把它们吸收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本文试图对钱学森同志的哲学观点和见解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钱学森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崇高的地位,它既要指导一切科学技术工作者,又要使自身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他提出一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作为答案。
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九大部门、九架桥梁。
钱学森同志说:“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是:在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分若干个大的科学部门,暂时有九个大部门;每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一个基础理论学科层次,一个应用理论学科层次,和一个应用业务性或工程技术层次。
每一个大部门也有它自己的哲学概括,可以说成是这一部门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殿堂的桥梁;这些部门的概括也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这九大部门及其哲学概括是: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数学科学和数学哲学(无数学),系统科学和系统论(不是所谓“一般系统论”,也不是所谓“老三论”、“新三论”),思维科学和系统论,人体科学和人天观,军事科学和军事哲学,行为科学和社会论(暂用语),以及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学习总结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共学写了20课时,对于学生生涯最后一门社会科学类课程,我倍感珍惜,每次课都比较认真地听讲,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进入这样一门完全陌生的领域后,感觉非常震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学习就是开拓。
结合了网上的内容,对这门课的基本知识,我进行了一小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由实事求是、矛盾分析、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实事求是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其他三个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展开。
此外,辩证逻辑方法,作为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应用,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现代科学方法论主要是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系统方法,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
尽管从学理上来说不能直接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体系内,但是给予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以启迪和补充。
比如系统方法,它很显然的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所以是很有价值的。
(一)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个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指一种治学态度。
在30 年代末,毛泽东就明确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并进行新的解释,赋予了哲学命题的含义。
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系统阐明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根据这样的解释“,实事求是”就是用中国语言表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思想方法。
作为思想方法,它要求人们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二部分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与原则1.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1)心理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2)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具二者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探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这同属一类型,都是人。
✧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这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外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
✧研究方法的特殊性:首先,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研究会使某些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其次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属“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
第三,心理学的研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2)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讲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4)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正常发展。
(5)伦理性原则:应特别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
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实验“模拟监狱实验”因为了这一原则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除上述原则外,心理学研究者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唯物主义辩证法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所谓系统方法论是指“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论系统论方法在科学认识的方法论意义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班级双研2014学号 **********姓名 YHL指导教师 ***论系统论方法在科学认识的方法论意义摘要系统论方法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产物。
它突破了以往的只侧重分析的机械方法的栏栅,指导人们从整体上来进行思维,探索科学认识发展的新思路。
由于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因而其理论和方法得以广泛地应用。
系统论方法的产生更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为人们对复杂系统的分析、设计、研制、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研究跨学科的交叉问题提供了钥匙,为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社会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原则。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觉运用系统论方法,为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系统论;科学认识;方法论意义一.系统论方法概述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
他在 1952 年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73 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通过优化系统结构使其达到整体最优目标。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都是以系统方式普遍存在的。
大至渺茫宇宙的宇观系统,小至原子细胞的渺观系统,而我们常见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交通系统、环境系统等都属于现代社会存在发展的一种宏观系统。
由于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因而其理论和方法得以广泛地应用。
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1]。
二.系统论方法原则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2]。
对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浅显感想徐弋茗1001011036经亨颐学院文101对于系统,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有关名词,例如:生态系统、神经系统、行政系统等等。
而对于系统,在哲学意义上的含义,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呢?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世界观和本体论意义上的系统应该是一个全面体现系统本质和特征的具体(辩证)概念。
在现今科学和社会领域,我们已经无法割离和系统思想的关系。
各个学科的树状和网状的发展网络,使得学科不仅仅是大类的泛泛学习,而是日益趋向于完善和层次性的科学体系。
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产生了跨学科领域的发展,为科学进步提供了崭新的有效的途径。
而这一切系统论的方法论指导下的种种进步,都源自于20世纪初的系统论和系统科学的产生。
现代一般系统论的公认的奠基者,系统论之父是加拿大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talanffy,190l—1972)。
他从在生物学界长期存在的两个争端——机械论和活力论中整合出了有关于系统论的最初雏形,20年代提出了新机体论思想:一是系统观点,认为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二是动态观点。
认为一切生命现象本身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活的东西的基本特征是组织。
主张从生物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说明生命的本质,并把生命机体看成是一个能保持动态稳定的系统;三是等级观念,认为各种有机体都是按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的,生物系统是分等级的,从活的分子到多细胞个体,再到超个体的聚合体,可谓层次分明,等级森严。
从而演化为哲学意义上的系统的四个性质:相关性、整体性、结构功能性和层次性。
以此为基础理论的系统科学方法也就应运而生。
所谓系统论方法,就是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将所思考和研究的对象放到系统思维的形式中,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性、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实,系统科学方法论并不仅仅是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它更方方面面影响和应用于如控制论、信息论、博弈论、对策论、运筹学等逐渐兴起的学科。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方法主要内容⏹西方科技哲学思想逻辑实证主义波普的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库恩的历史主义⏹现代科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本章要点】在了解目前西方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哲学流派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两个现代科学方法。
两者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而且适用于技术研究,具有通用性和综合性。
本讲探讨数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科研功能和数学模型方法,考察系统科学方法的产生,以及几种重要的系统科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一、西方科学哲学思想1.逻辑实证主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学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表明科学哲学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由科学结构的逻辑模型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的转变。
逻辑实证主义是科技哲学的一个派别,又是现代分析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发源于中欧,后来逐渐扩展到英美,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思潮,维也纳学派是逻辑实征主义的主体。
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哲学为对手,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为先导,旨在力图把经验传统尤其是实证传统和逻辑传统结合起来,把哲学的任务归纳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的先驱罗素最先提出逻辑是科学的本质.意思是把哲学同逻辑等同,把科学哲学逻辑化。
他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整理经验现象,把经验材料化繁为简、系统化。
科学家的任务在于对科学的陈述进行逻辑分析,目的是检查它们在化繁为简的逻辑系统化过程中是否完全符合逻辑规则,有无因违反逻辑规则而混乱,以确保科学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及内容正确性。
维特根斯坦是罗素的学生,他前期主张逻辑原子主义,后期主张日常语言分析。
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的基本观点和老师一致,认为全部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
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卡尔纳普读过罗素的一本著作,受到罗素的巨大影响。
他说:“对逻辑的研究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逻辑为哲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正像数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一样。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二——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方法(转)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二——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方法(转)系统(System)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物质或精神的整体。
这个很普遍的系统概念在今天的科学里有很多解释,因而引起了一系列不同的有关系统的概念。
确定它的一个普遍方法即把客体理解为具有精确定义的属性的元素或系统。
在这些客体的整体中存在的秩序,构成一个同样精确定义的有关系统类型的结构。
系统的表达不仅在不同的系统联系方面使用,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科学史中可以找到许多种关于系统的概念,它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以及当时的事物联系相适应。
对于同样或类似的情况,有时也使用如整体、机体、结构、组织等概念。
现有的系统概念,总和一定的科学和哲学思维形式有联系。
在20世纪,系统概念的形成和系统理论的发展达到空前的高峰。
它用特殊的方式表达了与本世纪生产力巨大发展有关的现代科学一体化发展趋势。
由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 ,1901-1971)倡导的一般系统论(或普通系统论)的产生,是现代系统理论的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第一个专门把一般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这不仅在不同的领域内形成比较全面的,对于其他系统也有意义的系统概念,而且现代科学本身也形成我们对现实的认识的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而同时比以往更清楚地指出物质世界的统一。
今天发展的系统概念首先显示出如下的特点,即与从前大多数系统概念不同,它采用了精确的数学定义,并逐渐纳入数学理论范围。
贝塔朗菲在创立系统论时曾经明确地认为,系统论思想的提出最初就是反对生物学的理论和研究中存在着的机械方法。
一般系统论是针对机械论方法而产生的。
系统科学在40年的发展中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科学体系。
系统方法就是系统科学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论,它指明了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办法,它是解决形形色色的系统问题与规律的科学方法论。
系统方法曲阜师范大学2010教育技术升本大雁团队一、什么是系统在我国古代《申鉴·时事》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到林中见别人布了一张补雀的大网,捕到的雀都是一个鸟头钻进一个网眼。
于是,他回家后,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互不相联的小绳圈,也准备去网雀。
有人问他:“这些小绳圈是做什么用的?”他说:“网雀用的。
既然一只雀只钻一个网眼,我这种绳圈岂不比一张大网省事吗?”不言而喻,此人是一只雀也不会网到的。
我们知道,网虽然是由网眼组成的,但网无论在质上和功能上都有别于许多单个的网眼。
因为网中的每个网眼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被相互制约地联结在一起,所以网才具有单个网眼所没有的捕雀功能。
在这个故事中可以把类似网眼这种组成部分或者成分称之为要素,而把类似鸟网这种特定的相互作用方式联结着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新质的整体,就叫做系统。
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教授定义: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以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而形成的整体。
弄清了什么是系统,就不难理解系统方法的基本涵义。
二、系统方法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北宋年间,汴梁皇宫为大火烧毁,大臣丁渭受命限期重建。
工地“患取土远”,又远离水道,运输材料困难,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和即将到来的最后期限,他该怎么办呢?经过勘察和思考,他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一是在皇宫旧址前大街上挖出宽大渠道,取土烧砖;二是再引开封附近的汴水入大渠道,将上游木材水运至宫门;三是皇宫建好后,用工程遗留下来的碎砖废土填塞河道。
“丁渭的工程”终以“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
”绝佳的建筑方案赢得汴京官民的称赞。
丁渭将建宫殿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将各种要素统筹兼顾,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并不是分头解决挖土烧砖制瓦,运输建筑材料和清除瓦砾灰壤,而是把三者看成一个相关的整体而加以协调处理,从而找到一个获得最佳效果的方案。
这是一种符合系统思路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受历史和科学的局限,对系统整体功能原理的认识,古人还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古人高超的辩证思维和对系统整体性功能原理的熟练运用,则是难能可贵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方法系统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方法系统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世界观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而方法论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世界观和方法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科学方法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方法论,它是一种有组织、系统的方法来探索、解释和预测现象。
科学方法的核心在于观察、假设、实验和推理。
通过观察现象,科学家能够发现规律和模式。
通过提出假设,科学家能够对现象进行解释。
通过实验,科学家能够测试假设的有效性。
通过推理,科学家能够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推广和预测。
科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其严谨性和客观性。
通过严密的观察、量化和实验设计,科学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性和误导性的因素,并以客观的方式来描述和解释现象。
科学方法的使用使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准确和可靠。
然而,科学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科学方法只适用于那些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现象。
对于一些主观性和复杂性较高的问题,科学方法可能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
科学方法也受到科学家个人背景、经验和观点的影响,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偏见。
这时,系统观念的概念进入我们的讨论。
系统观念是一种综合和综合的方法论,它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系统观念认为整个世界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而不是孤立的个体。
通过系统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因为它在考虑问题的将其放入更广泛和更全面的背景中。
系统观念的核心在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念。
它强调整个系统的特征和特性是由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所决定的。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单独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是要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系统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一面。
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