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片段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4题。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 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如同是一 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 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 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 的美点。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 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 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 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 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 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 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 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 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 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 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4朱光潜在写作《谈美》时,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 请分析本文主旨,指出作者在文中给了青年人怎样的忠告与建议。 参考答案:欧洲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 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以此奉 赠青年朋友们:在这车水马龙的世界中生活,不要像在阿尔卑斯山 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而要多多回首、流连风景。 这样,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不会了无生趣。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 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 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 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 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作“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 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予,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人 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 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 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 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 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