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课件】第四章矿井水灾防治修改
- 格式:pptx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70
第四章矿井水灾防治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水的危害,轻则影响生产,给管理带来困难,重则淹井伤人,往往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亡事故。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煤国受水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开滦范各庄矿1984 年特大突水事故最大涌水量高达2053 m3/min ,为有记载的世界采矿史上突水水量之最,造成经济损失近5 亿元,损失煤炭产量近8.5 Mt 。
据统计,目前受水害威胁的矿井约占国有重点煤矿矿井总数的48%以上。
本章在介绍矿井水文地质有关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矿井水灾防治技术及矿井水灾的处理。
第一节基本概念及理论概述一、矿井水灾及其对生产的影响在矿井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矿区内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井下的水称为矿井涌水。
我们把矿井涌水量超过矿井正常的排水能力,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增加吨煤成本和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矿井涌水事故,统称为矿井水灾。
通常,煤矿水灾由于来势猛、水量大,在正常生产中突然发生,一旦防范不力或排水能力不足时,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矿井水灾主要是指矿井突水(透水),即煤矿在正常生产中突然发生的涌水现象。
矿井水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矿井水在采掘工作面可出现淋水,使空气湿度明显增加,顶板破碎,对劳动条件及生产效率影响很大。
(2)由于矿井水的存在,在生产中必须进行排水,水量越大,排水费用越高,势必增加煤炭生产成本。
(3)矿井水对各种金属没备、钢轨和金属支架等,均有腐蚀作用,这就缩短了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
(4)当井下突然涌水或其水量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时,则会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轻者可造成矿井局部停产,重者则可造成全矿被淹。
此外,一些矿井由于受水威胁,煤层开采时,不得不留设相当规模的安全煤柱;甚至有的井田煤层情况虽然理想,适合开采,但是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时也难以建井和生产,直接影响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二、矿井充水程度指标生产矿井常用含水系数(K B)或矿井涌水量(Q)两个指标来表示矿井充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