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3
探究三酸碱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知识导引:酸碱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探究类实验,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即推理阶段和验证阶段。
1.做出猜想第一步: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A+B―→C+D(H2O或↑或↓)第二步:进行猜想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猜想二:A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A猜想三:B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B【注意】猜想:A+B+C ,这种猜想不正确,因为A和B能反应,不可能同时存在。
2.验证阶段(1)确定所要检验的物质。
①生成物C是一定存在的,无需检验。
②每一种猜想中只需验证A或B的存在,分布根据物质所特有的性质,选取反应有明显实验现象的试剂来验证。
③验证A或B时所选用的试剂,只能和A或B反应,不能和C反应,否则验证将失败。
④A或B通过验证都不存在时,溶液的成分一定只有C存在。
(2)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①核心思想:实验操作、试剂选择、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物质+试剂――→操作――→特定现象――→决定结论(是否含特定物质)②实验方案必须包含必要的药品、操作方法及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注意】生成物如果对反应物的检验造成干扰,则需先除去生成物,再进行检验。
3.常见的问题类型第一种:补全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操作和对应的实验现象,结合物质的性质填写是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或填写相应的结论。
第二种:补全实验现象或步骤①根据现象填试剂或根据试剂写现象。
②根据实验操作中所选试剂和结论写出现象。
③写出特定的化学方程式。
真题再现:1.(2020•天水)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
在实验室里,小强先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将少量氢化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
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猜想二:猜想三:Na2SO4和CuSO4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讨论与交流】:小玲认为猜想不合理,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教学设计庆阳五中 刘丽萍内容属性: 探究为主 体验为主 知识介绍为主 复习练习为主课型选择: 问题引探型 任务活动型 整体三学型梳理练习型【2013-庆阳中考】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酸碱盐的有关知识。
2.学会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创境激趣 铺垫导入把握核心 认定目标问题探究一:酸 + 碱 → 盐 + 水√ 课时主题: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引学—理性探究1.例题解析:小兰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猜想1: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猜想2: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猜想3: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确定探究内容)方案一:取样,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观察到,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三: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四:取样,加入生锈的铁钉,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教师点拨】:酸和碱是否完全中和的验证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上述内容。
(在此期间教师巡视各组,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学生活动】1.例题模拟: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沉淀,滤出沉淀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
(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小明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请你替他补充完整。
酸碱盐性质之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 初步掌握判断化学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方法;2.初步学会化学反应后溶液成分探究的一般思路,以及反应后废液处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判断反应后溶液成分有哪些可能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检验3.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后溶液及滤渣成分的探究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方法:1、写2、猜一定有可溶的生成物(无需验证)可能有剩余的反应物(固体除外)3、验从特殊的离子的性质入手(特殊现象)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对化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初三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复习旧知识,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使用及思考,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体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做题步骤和提升学生归纳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分析本节复习课通过微课创设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以工业废水中的成分探究为主线,以问题组为引导,学生在回顾知识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着学习的乐趣。
从三类工厂所产生的废水的成分探究入手复习了常见的三种离子的检验方法:从金属喷涂厂的废水入手复习了H+和OH-的检验方法,也就是酸和碱的性质的复习;从烧碱厂的废水入手复习了CO32-的检验方法,也就是碳酸钠的性质的复习;从电镀厂产生的废水入手,重点复习了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后溶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
2021年化学中考题分类选编——探究题31.(2021·海南省)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色素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些植物色素也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自制酸碱指示剂可用到如图仪器:(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从紫甘蓝叶中提取植物色素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取适量紫甘蓝叶放在研钵中研碎;②用水和酒精(体积比1:1)浸泡,______ (填“过滤”或“蒸发”),取液备用;③将紫甘蓝提取液分别滴入白醋、石灰水、蒸馏水中,颜色变化如下表:物质白醋石灰水蒸馏水显色情况红色绿色蓝色(3)请用紫甘蓝提取液,选用题中给出的仪器,用最少量的试剂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写出你的实验操作过程及结论______ 。
2.(2021·海南省)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
(1)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①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②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③向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熄灭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2)小红认为实验③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到相关资料。
【资料卡片】Ⅰ.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其他气体吸入的空气(%)78210.030.070.9呼出的气体(%)78164 1.10.9Ⅱ.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
Ⅲ.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
请结合以上资料,简述小红认为实验③结论不正确的理由______ 。
3.(2021·重庆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______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
迁安市夷齐中学九年级化学自主探研导学案
课题:反应后溶液成分的探究课型:专题展示课备课人:高俊英审核:马辉日期:2015.5
1、目标梳理:掌握在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时,做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化学学习的兴
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重点呈现:依据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并能指出猜想的依据,能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3、难点预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想。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考化学重要题型四实验探究题(10年10考,9~13分)一阶点对点练基础能力点1实验猜想例1某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过碳酸钠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得到无色溶液。
同学们对得到的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过碳酸钠与水反应有两个过程:①Na2CO4+H2O=== Na2CO3+H2O2;②过氧化氢在碳酸钠水解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猜想与假设】猜想1:Na2SO4猜想2:猜想3:Na2SO4、H2SO4猜想4:Na2SO4、H2SO4、Na2CO3其中不合理的猜想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元素守恒]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小明为探究这两种物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1】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H2猜想2:NH3猜想3:C2H2小明提出猜想2不成立,其原因是。
【提出问题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CaO猜想2:Ca(OH)2猜想3:CaCO3小刚提出猜想1不成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点2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的对应关系例3同学们对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得到的滤液成分很感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OH和Ca(OH)2【进行实验】例4已知甲醇燃烧后的产物中除了水蒸气外,还含有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小组同学对其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
【进行实验】小华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专题18 科学探究题1.(2021·广东广州·)多种物质都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如MnO2,CuSO4等,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漂白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NaCl),FeCl3、K2SO4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如图所示,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多次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每次2mL,如有气泡产生,则将______伸入试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结果如下表。
A CuCl2B Fe2(SO4)3C Na2SO4D KCl(4)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方案:将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不同催化剂中,比较用排水法收集50mL氧气的快慢。
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组成该探究的完整实验装置,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填标号)。
【答案】222222H O 2O H n O+O M ↑ 带火星木条 无气泡 FeCl 3 AB AE【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222222H O 2O H n O+O M ↑; (2)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题中给出信息:K 2SO 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因此加入硫酸钾溶液,实验现象为无气泡;iii 根据题中信息,加入氯化铁后,产生大量气泡,且过氧化氢的量增大,并不会改变产生气泡的量,说明不是氯化铁和过氧化氢反应,而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3)根据题意,CuSO 4可以作催化剂,当加入硫酸钾后并不产生气泡,说明起到催化剂作用的是铜离子而不是硫酸根离子,因此A 符合题意;同时分析得出铁离子可以作催化剂,因此硫酸铁可以作催化剂,故选AB ;(4)过氧化氢生成氧气不需要加热,因此不需要酒精灯,该实验是利用量筒中的水被排出从而测定氧气的体积,因此导管E 不需要。
2.(202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酸碱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探究题1.化学学科实践活动课上,老师拿来一包粉末。
它是由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铁粉和久置的碱石灰干燥剂混合而成,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碱石灰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2)B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 Fe、Fe2O3、CaO、NaOH、Ca(OH)2、Na2CO3和_____等七种物质。
(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对滤渣B的成分进行探究,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少量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①_____②_____结论:滤渣B中有 Fe2O3,CaCO3.实验操作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答出一个即可)乙组同学对滤液C的成分进行探究,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振荡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酚酞试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滤液C中有_____(解释与结论)(1)乙组同学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固体样品中能确定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
2.同学们做甲、乙两个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见图)。
(1)甲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2)乙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如图丙)。
丙组同学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提出猜想)猜想Ⅰ:___;猜想Ⅱ:Na2SO4;猜想Ⅲ:Na2CO3;猜想Ⅳ:Na2CO3和Na2SO4(实验探究)探究方案实验现象与结论①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__成立。
②若现象a只有__,则猜想Ⅲ和猜想Ⅳ可能成立。
当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时,再向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③若沉淀全部不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则猜想__成立;④若沉淀全部溶解且__,则猜想Ⅲ成立;⑤__且产生气泡,则猜想Ⅳ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