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测试标准2015-7-16
- 格式:xls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3
动力电池的电池包安全测试与认证标准动力电池的电池包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汽车乘坐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为了确保电池包在正常使用和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测试与认证标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力电池电池包安全测试与认证标准。
一、电池包安全测试标准1. UN 38.3 测试UN 38.3 测试是动力电池电池包的基本安全性测试标准,是一项由美国联合国运输测试标准委员会(United Nations Transportation Testing Standards)制定的测试。
该标准覆盖了电池在物理冲击、振动、温度循环和充放电过程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2. ISO 12405ISO 12405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制定的动力电池电池包安全性测试标准,包括电子电气系统的安全性、热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机械环境和振动的安全性等内容。
3. GB/T 31467.3-2015GB/T 31467.3-2015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动力电池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之一,主要涵盖了电池和模块的一系列试验,如温度循环试验、振动试验、浸水试验等。
二、电池包认证标准1. CCC 认证CCC(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认证是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施的强制性认证,旨在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对于动力电池电池包来说,CCC认证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必要条件。
2. ECE R100 认证ECE R100 认证是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委员会(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制定的认证标准,要求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应符合其规定的安全性能要求。
3. UL 2580 认证UL 2580 认证是美国安全实验室(Underwriter Laboratories)制定的标准,主要针对电池包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评估和认证。
电池的fcc测试标准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源设备,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安全。
为了确保电池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其中包括fcc测试。
fcc测试是指对电池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以确保其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fcc测试标准是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制定的,其目的是规定电池产品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首先,fcc测试标准要求电池产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产生干扰。
这就要求电池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
其次,fcc测试标准要求电池产品在遭受外部电磁干扰时,不应对自身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这就要求电池产品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电磁干扰环境下保持正常工作。
在进行fcc测试时,一般会采用辐射测试和传导测试两种方法。
辐射测试是指对电池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试,包括辐射电磁场强度、频率范围、辐射功率等参数的测试。
传导测试是指对电池产品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包括传导电磁场抑制、共模抑制等参数的测试。
在进行fcc测试时,需要严格按照测试标准的要求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和结果。
测试数据和结果应当真实可靠,以便对电池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和判定。
总的来说,fcc测试标准对电池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目的是确保电池产品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只有通过了fcc测试的电池产品,才能获得相关的认证和资质,才能在市场上合法销售和使用。
因此,对于电池生产企业来说,严格遵守fcc测试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近几年,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陆续出台,并提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未来重点发展领域和建设汽车强国的突破口。
2012年到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车年产销由1.3万增长至60.9万,保有量已超1%的临界点,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行业结束导入期,稳步进入成长期。
2016年7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在西安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抓好新能源汽车五大安全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安全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强技术攻关,以技术来保障安全。
二是要建立安全标准的规范体系,结合技术和产业化发展,要加快推进相关的标准制定。
三是要强化远程运行的监控体系,以建立体系、统一要求、落实责任为重点,来加快覆盖国家、地区、企业运行的一个监控平台。
四是要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要明确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要狠抓落实,做到全面覆盖、无缝连接。
五是要建立安全法规体系,围绕标准监管、处罚、问责等环节,要建立起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法规体系。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动力电池最主要类型,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安全强制标准。
该标准基于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和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修订并升级为强制性标准。
标准制定计划已于2016年9月正式下达,计划编号20160967-Q-339。
2、主要工作过程根据有关部门对电动汽车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电动汽车电池工作组”,系统开展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1)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规定;2)本标准基于GB/T 31485和GB/T 31467.3,对电池单体、模组、电池包或系统的试验方法与安全要求进行系统梳理;基于对近几年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经验总结;基于对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失效与防范机制进一步理解;3)针对修订内容,在工作组内进行多次意见征求,并在会上充分讨论;4)起草过程,充分考虑国内外现有相关标准的统一和协调。
锂电池测试标准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锂电池测试标准1. 连续充电:充满电的电芯20加减5℃。
按照制造商规定连续28天充电,不着火,不爆炸不漏液。
2. 振动标准测试:充满电的电芯20加减5℃,振幅,1赫兹/分钟,在10-55Hz之间,三个互相垂直方向,每个轴测试90分钟。
不着火,不爆炸不漏液。
3. 温度循环:充满电的电芯在一个电池测试箱,电芯做如下循环测试。
A.)75±2℃4个小时B.)20±5℃2小时C. )-20±2℃2小时D) 20±5℃2小时 E。
)从A到D重复4次。
F)5个循环后在测试前储存7天。
4. 外部短路:充满电电芯20±5℃和55±2℃,用总电阻小于100毫欧的电阻短路,不着火,不爆炸。
5. 自由下落:充满电电芯20±5℃,从任意方向从1米高位置落到水泥地上获得冲击,连续3次,不着火,不爆炸。
6. 机械震动:充满电电芯20±5℃,最大加速度125-175gn,3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做相同力度3次震动。
不着火,不爆炸,不漏液。
7. 高温:充满电的电芯在130±2℃环境下放置10分钟,不着火,不爆炸!8. 电芯的压迫:20±5℃,在2个平面使用大约13Kn的力压迫充满电的电芯,以便电芯的纵轴与平面平行,一旦达到最大压力,立即解除。
不着火,不爆炸。
9. 低压:充满电的20±5℃,保持6小时,不着火,不爆炸,不漏液。
10. 过充:20±5℃,放完电的电芯在大雨等于10V,充电电流等于Irec,时间为rec,rec等于造商规定建议充电的恒定电流。
单位是安培。
不着火,不爆炸!11. 强迫放电:20±5℃,放完电的电芯用恒定的1ItA电流放电90分钟。
不着火,不爆炸!。
xxxxxxxxxxxxxxxxx产品检验实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号:发行日期:编制:审核:审批:一、范围本标准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安全及电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二、规范性引用文件1.GB/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2.GB/T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3.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三、内容本标准共分为三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标准第一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标准循环寿命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工况循环寿命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装在在电动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231484-2015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单体蓄电池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单元装置,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3.2蓄电池模块将一个以上单体蓄电池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且只有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并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
3.3蓄电池包通常包括蓄电池模块、蓄电池管理模块(不包含BCU)、蓄电池箱以及相应附件,具有从外部获得电能并可对外输出电能的单元3.4蓄电池系统一个或一个以上蓄电池包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高压电路、低压电路、热管理设备以及机械总成等)构成的能量储存装置3.5额定容量室温下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达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容量(Ah)3.6额定能量室温下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达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能量(Wh)3.7初始容量新出厂的动力蓄电池,在室温下,完全充电后,以1I1(A)电流放电至公司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
对应标准应用安全性能(电芯、电池)环境适应性能(电芯、电池)1.热冲击 1.恒定湿热性能2.过充电 2.振动3.短路 3.碰撞4.重物冲击4.自由跌落5.过充电保护6.过放电保护7.短路保护1.外部短路 1.低气压2.强制放电 2.温度循环3.不正常充电 3.振动4.错误安装4.冲击5.过放电5.撞击6.挤压7.自由跌落8.温度冲击1.持续低速率充电 1.振动2.外部短路 2.机械冲击3.强迫放电 3.温度循环4.高速率充电4.自由跌落5.过充电5.热冲击6.挤压7.低气压8.电池外壳应力1.外部短路 1.热冲击2.强制内部短路2.挤压3.过充电保护3.跌落1.外部短路1.挤压2.异常充电2.重锤冲击3.强制放电3.热冲击4.温度循环5.机械冲击(碰撞)6.低气压7.振动8.弹射1.外部短路 1.挤压2.异常充电 2.重锤冲击3.滥充电 3.热冲击4.强制放电 4.温度循环5.限功率测试 5.振动6.元器件温升 6.燃烧7.机械冲击(碰撞)8.跌落9.250N挤压10.外壳应力UL 2054IEC 62133JIS C 8714UL 1642GB/T 18287IEC 61960————IEC 60086-411.外壳防火电性能(电芯、电池)1.0.2C5A放电性能2.1C5A放电性能3.高温性能4.低温性能5.荷电保持能力6.循环寿命7.贮存1.20℃放电2.-20℃放电3.高速率放电4.荷电保持及恢复5.长时间贮存6.循环能力7.ESD8.内阻——————————侧重于产品使用安全和环境适应性安全部分安全检测项目,还涵盖了性能测试侧重电池性能全面考察电芯和电池在各种使用环境下,包括故障条件、重压条件、燃烧条件下的安全性。
超全⾯总结锂离⼦电池国内外测试标准⽐较和分析!电池产品的标准,尤其是安全标准是约束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规范市场秩序和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段。
本⽂作者针对国内外现有的常见标准,进⾏介绍和归纳分析,并对这些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简单的探讨。
⼀、国外动⼒锂离⼦电池标准表1列举了国外常⽤的锂离⼦电池测试标准。
标准颁发机构主要有国际电⼯委员会 ( IEC)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 ( UL) 、美国汽车⼯程师学会( SAE) 以及欧盟相关机构等。
表 1 国外常⽤的动⼒锂离⼦电池标准1 国际标准IEC发布的动⼒锂离⼦电池标准主要有IEC 62660-1∶2010《电动道路车辆⽤锂离⼦动⼒蓄电池单体第1部分: 性能测试》和IEC 62660-2∶2010《电动道路车辆⽤锂离⼦动⼒蓄电池单体第2部分:可靠性和滥⽤性测试》。
联合国运输委员会颁布的UN 38. 3《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标准和试验⼿册》,对锂电池测试的要求是针对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ISO在动⼒锂离⼦电池⽅⾯制定的标准有ISO 12405-1∶2011《电驱动车辆———锂离⼦动⼒电池包及系统测试规程第1部分: ⾼功率应⽤》、ISO 12405-2∶2012《电驱动车辆——锂离⼦动⼒电池包及系统测试规程第2部分: ⾼能量应⽤》及ISO 12405-3∶2014《电驱动车辆——锂离⼦动⼒电池包及系统测试规程第3部分: 安全性要求》,分别针对⾼功率型电池、⾼能量型电池以及安全性能要求,⽬的是为整车⼚提供可选择的测试项和测试⽅法。
2 美国标准UL 2580∶2011《电动汽车⽤电池》主要评估电池的滥⽤可靠性以及在滥⽤产⽣危害时对⼈员的保护能⼒,该标准于2013年进⾏修订。
SAE在汽车领域拥有庞⼤、完善的标准体系。
2009年颁布的SAE J2464: 2009《电动和混合动⼒电动汽车可再充能量储存系统的安全和滥⽤性测试》是很早⼀批应⽤于北美和全球地区的车⽤电池滥⽤测试⼿册,明确指出了每个测试项的适⽤范围及需要采集的数据,也针对测试项⽬所需样品数量给出建议。
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系统设计规范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15年8月21日发布2015年10月22日实施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 I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规范 . (1)1.概述 (1)2.设计原则 (1)3.参考引用标准 (1)4.术语和定义 (2)5.设计要求 (4)6.设计验证 (24)前言本规范规定山东省普天新能源汽车(山东)有限公司开发的专用车辆时的线束设计规范。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提出。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批准。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劲松本规范于2015年8月首次发布。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规范1.概述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动汽车驱动提供能量来源。
由于电池系统是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产品,在设计电池系统时,主要从箱体设计、电池成组设计、电池安全、以及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
2.设计原则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以满足车辆动力要求为前提,同时从电池系统自身内部结构和安全设计、电池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池箱外观尺寸:电池箱体尺寸主要根据车辆提供的电池安装空间进行设计,并且要考虑到接插件和机械连接部位的尺寸影响。
电池箱内部尺寸,主要从整体设计考虑,从电池的排布、线束的排布以及电池管理系统尺寸位置、热管理系统尺寸及位置等方面进行设计。
电池箱的外观设计主要从材质、表面防腐蚀、绝缘处理、产品标识等方面进行设计。
(2)电池性能参数:电池系统参数,比如电压平台、额定容量、额定能量、最大可持续放电电流、瞬间峰值放电电流、瞬间峰值充电电流等,在设计时要根据车辆的动力参数和要求进行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