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007.50 KB
- 文档页数:56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方法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性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主要是为了确定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可行性。
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财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贴现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主要用于评估项目的投资风险和经营期间的现金流。
2. 敏感性分析方法:通过对关键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其对项目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常用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有变动成本法、变动价格法、边际分析法等。
3. 对比分析方法:将建设项目与类似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其投资效益的优劣势。
常用的对比方法有成本对比法、效益对比法、前后对比法等。
4. 线性规划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优化项目的资源配置和产能方案,以达到最大化利润或最小化成本的目标。
5.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考虑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通过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项目经济指标进行评价。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可以综合评价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
和要求来确定。
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引言在建设项目中,技术经济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工具。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可以对建设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从而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投资回收期(IRR)投资回收期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用于衡量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从开始投资到达到预设的投资回报率所需要的时间。
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计算投资回收期的公式为:IRR = (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 / 现金流入其中,现金流入是指项目从投资开始以后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收入总和,现金流出是指项目从投资开始以后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支出总和。
净现值(NPV)净现值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用于评估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
净现值是指项目未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差值。
如果净现值为正,说明项目盈利能力较好;如果净现值为负,说明项目盈利能力较差。
计算净现值的公式为:NPV = ∑ (现金流入 / (1 + r)^n) - ∑ (现金流出 / (1 + r)^n)其中,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分别表示项目每年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r是贴现率,n是项目的年数。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用于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对关键因素的敏感程度。
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了解项目经济效益对不同因素的变化如何反应,并据此调整项目方案或决策。
敏感性分析是通过改变项目关键因素的值,观察其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来进行的。
常用的关键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成本、价格等。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用于评估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判断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否能够覆盖项目的成本,从而决策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
成本效益分析需要比较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效益。
如果总效益大于总成本,则说明项目是可行的;如果总效益小于总成本,则说明项目是不可行的。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上)一、引言经济评价是建设项目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性的一环,它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
为了使建设项目更科学、合理、高效地实施,有必要对其进行经济评价,以便在建设前对项目进行科学、全面的论证,及时发现问题,为项目后期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
下文将逐一进行介绍。
1. 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它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对项目建设所需的投资成本和其所能获得的收益进行比较,以求实现社会和个人福利的最大化。
因此,费用效益分析所关注的是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且通常采用净现值(NPV)的计算方法进行评价。
2. 费用-效用分析费用-效用分析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另一种方法,它采用成本和效益之外的参数,如环境和社会影响等来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
该方法能够较系统地评价各项成本和效益,并对他们的权重进行定量和比较。
3.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衡量项目成本和效益之间关系的方法,其核心是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衡量和比较。
该方法所关注的焦点是在现在和未来之间,以及发生了什么和未发生什么之间的差异。
三、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参数主要包括投资规模、投资成本、运营费用、收益情况等内容。
下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投资规模投资规模是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量,它是建设项目经济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进行投资规模的测算时,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如行业发展趋势、人口增长、资源利用效率、改革进展、政策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等等。
2. 投资成本投资成本是指建设项目在建造过程中所需要的货物、旧资产和新资产的总成本。
其中,货物成本因其比较容易确定,故相对简单,旧资产因与输入价格相关,故相对复杂。
而新资产则因其与输入技能、材料及人工相关,故较为复杂。
建设工程经济方案评价一、引言建设工程经济方案评价是指对建设工程项目中经济方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最经济、最合理的建设方案,并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工程项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规模庞大,对资源的消耗和社会影响也较大。
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必须进行全面的经济方案评价,以确保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从建设工程经济方案评价的概念和意义、评价方法及技术、建设工程经济方案评价的内容和程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建设工程经济方案评价的概念和意义建设工程经济方案评价是指对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技术和经济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建设方案,并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工程经济方案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决定了项目的成本和效益,通过经济方案评价,可以在项目设计阶段对各种方案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以确定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案,从而保障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涉及各种技术和经济问题,通过经济方案评价,可以对各种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性进行科学比较和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决定了资源的消耗和利用,通过经济方案评价,可以对各种方案的资源消耗和利用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4、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决定了项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能力,通过经济方案评价,可以对各种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从而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评价方法及技术建设工程项目中经济方案的评价方法及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和分析,以确定最经济、最合理的建设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包括静态成本效益分析和动态成本效益分析两种方法。
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是指对工程项目进行投资回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在项目实施前,进行经济评价有助于投资者和决策者更好地预测项目的效益和风险,以便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最佳的决策。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
一、常用的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1.费用效益分析法(CBA):该方法是最常用的项目评估方法之一,它通过比较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效益,以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该方法将所有项目成本和效益转化为货币单位,通过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2.费用效用分析法(CUA):该方法与CBA类似,也是将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转化为货币单位进行比较。
不同之处在于,CUA更注重项目的效用,即非经济效益。
它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的效用总和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3.综合评估模型方法:该方法是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指标,综合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常用的模型包括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4.预期价值法(EVA):该方法是对传统财务评估方法的扩展和改进,它不仅考虑项目的投资回报,还考虑了项目的风险因素。
通过计算项目的概率加权现值,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风险。
5.成本效益分析法(CEA):该方法是对CBA的补充和扩展,它不仅考虑了项目的经济效益,还考虑了项目的社会效益。
通过将项目成本和效益转化为货币单位,以比较成本和效益的比例,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二、常用的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参数:1.投资额:指项目的总投资额,包括建设费用、设备费用、工程变更和风险费用等。
2.年收入:指项目每年的收入额,包括销售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等。
3.年支出:指项目每年的支出额,包括工资、材料费、能源费、维修费等。
4.投资回报期:指项目从投入到获得收益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附件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1 总则1.1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保证经济评价的质量,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1.2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工作 (包括规划、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中间评价和后评价可参照使用。
1.3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项目初步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全面评价,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经济方面的依据。
1.4建设项目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按项目的目标,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按项目的产出属性 (产品或服务),分为公共项目和非公共项目;按项目的投资管理形式,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按项目与企业原有资产的关系,分为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按项目的融资主体,分为新设法人项目和既有法人项目。
1.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及侧重点,应根据项目性质、项目目标、项目投资者、项目财务主体以及项目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确定(见附录A)。
1.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深度,应根据项目决策工作不同阶段的要求确定。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评价,应系统分析、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通过多方案经济比选推荐最佳方案,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投资风险等进行全面的评价。
项目规划、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经济评价可适当简化。
1.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必须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通过 "有无对比"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和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1.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
建设期应参照项目建设的合理工期或项目的建设进度计划合理确定;运营朔应根据项目特点参照项目的合理经济寿命确定。
计算现金流的时间单位,一般采用年,也可采用其他常用的时间单位。
1.9 财务分析应采用以市场价格体系为基础的预测价格。
在建设期内,一般应考虑投人的相对价格变动及价格总水平变动。
在运营期内,若能合理判断未来市场价格变动趋势,投人与产出可采用相对变动价格;若难以确定投人与产出的价格变动,一般可采用项目运营期初的价格;有要求时,也可考虑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采用以影子价格体系为基础的预测价格,不考虑价格总水平变动因素。
2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2.1财务效益与费用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基础,其估算的准确性与可靠程度对项目财务分析影响极大。
财务效益和费用估算应遵循 "有无对比"的原则,正确识别和估算 "有项目和“无项目”状态的财务效益与费用。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应反映行业特点,符合依据明确、价格合理、方法适宜和表格清晰的要求。
2.2财务效益的估算应与项目性质和项目目标相联系。
项目的财务效益系指项目实施后所获得的营业收入。
对于适用增值税的经营性项目,除营业收人外,其可得到的增值税返还也应作为补贴收入计人财务效益;对于非经营性项目,财务效益应包括可能获得的各种补贴收入。
项目所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投资、成本费用和税金等。
2.3为与财务分析一般先进行融资前分析的做法相协调,在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中,通常可首先估算营业收入或建设投资,以下依次是经营成本和流动资金。
当需要继续进行融资后分析时,可在初步融资方案的基础上再进行建设期利息估算,最后完成总成本费用的估算。
2.4运营期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采用的价格,应符合下列要求:1.效益与费用估算采用的价格体系应一致。
2.采用预测价格,有要求时可考虑价格变动因素。
3.对适用增值税的项目,运营期内投人和产出的估算表格可采用不含增值税价格;若采用含增值税价格,应予以说明,并调整相关表格。
2.5 项目经济评价中的营业收入包括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其估算的基础数据,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营业收入估算应分析、确认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预测分析数据,特别要注重目标市场有效需求的分析;说明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或服务方案;分析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采用的价格基点、价格体系、价格预测方法;论述采用价格的合理性。
各期运营负荷 (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应根据技术的成熟度、市场的开发程度、产品的寿命期、需求量的增减变化等因素,结合行业和项目特点,通过制定运营计划,合理确定。
2.6对于先征后返的增值税、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财政扶持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等,应按相关规定合理估算,记作补贴收入。
2.7建设投资估算应在给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估算项目建设所需的费用。
建设投资由工程费用 (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组成。
按照费用归集形式,建设投资可按概算法或形成资产法分类。
根据项目前期研究各阶段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行业特点和相关规定,可选用相应的投资估算方法。
投资估算的内容与深度应满足项目前期研究各阶段的要求,并为融资决策提供基础。
建设投资的分期使用计划应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安排,应明确各期投资额以及其中的外汇和人民币额度。
2.8 经营成本是项目经济评价中所使用的特定概念,作为项目运营期的主要现金流出,其构成和估算可采用下式表达: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式中:其他费用是指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中扣除了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工资及福利费以后的其余部分。
2.9流动资金系指运营期内长期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营运资金,不包括运营中需要的临时性营运资金。
流动资金的估算基础是经营成本和商业信用等,其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行业或前期研究阶段的不同,流动资金估算可选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1)扩大指标估算法:是参照同类企业流动资金占营业收人或经营成本的比例、或者单位产量占用营运资金的数额估算流动资金。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一般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某些行业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也可采用此方法。
2分项详细估算法:是利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估算项目占用的流动资金。
一般先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主要构成要素进行分项估算,进而估算流动资金。
一般项目的流动资金宜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
流动资产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存货、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流动负债的构成要素一般只考虑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
流动资金等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2投产第一年所需的流动资金应在项目投产前安排。
为了简化计算,项目评价中流动资金可从投产第一年开始安排。
2.1.在建设投资分年计划的基础上可设定初步融资方案,对采用债务融资的项目应估算建设期利息。
建设期利息系指筹措债务资金时在建设朝内发生并按规定允许在投产后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利息,即资本化利息。
建设期利息包括银行借款和其他债务资金的利息,以及其他融资费用。
其他融资费用是指某些债务融资中发生的手续费、承诺费、管理费、信贷保险费等融资费用,一般情况下应将其单独计算并计人建设期利息,在项目前期研究的初期阶段,也可做粗略估算并计入建设投资;对于不涉及国外贷款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也可做粗略估算并计人建设投资。
估算建设期利息,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名义年利率或有效年利率。
分期建成投产的项目,应按各朝投产时间分别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此后发生的借款利息应计入总成本费用。
2.11 建设项目评价中的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之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应按有关规定将建设投资中的各分项分别形成固定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原值和其他资产原值。
形成的固定资产原值可用于计算折旧费,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原值可用于计算摊销费。
建设期利息应计人固定资产原值。
2·12总成本费用系指在运营期内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等于经营成本与折旧费、摊销费和财务费用之和。
总成本费用估算宜符合下列要求:1·总成本费用可按下列方法估算:1)生产成本加期间费用估算法:式中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2.12一1) 生产成本 = 接材料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2.12一2)期间费用 = 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2.12一3)2)生产要素估算法:总咸木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其他费用(2.12-4)式中其他费用同经营成本中的其他费用。
2.成本费用估算应遵循国家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和费用核算方法,同时应遵循有关税收制度中准予在所得税前列支科目的规定。
当两者有矛盾时,一般应按从税的原则处理。
3.各行业成本费用的构成各不相同,制造业项目可直接采用上述公式估算,其他行业的成本费用估算应根据行业规定或结合行业特点另行处理。
4.总成本费用可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一般包括折旧费、摊销费、修埋费、工资及福利费 (计件工资除外)和其他费用等,通常把运营期发生的全部利息也作为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和计件工资等。
有些成本费用属于半固定半可变成本,必要时可进一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项目评价中可根据行业特点进行简化处理。
2.13项目评价涉及的税费主要包括关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有些行业还包括土地增值税。
税种和税率的选择,应根据相关税法和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
如有减免税优惠,应说明依据及减免方式并按相关规定估算。
2.14 在运营期内设备、设施等需要更新成拓展的项目,应估算项目维持运营的投资费用,并在现金流量表中将其作为现金流出,同时应调整相关报表。
2.15 对于非经营性项目,无论有无营业收入,均需要参照上述要求估算费用,并编制费用估算的相关报表。
2.16 进行财务效益和费用估算,需要编制下列财务分析辅助报表 (见附录B):1.建设投资估算表 (表Bl,表B2);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B3);3.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B4);4.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B5);5.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B6);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表B7,表B8)。
1)对于采用生产要素法编制的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应编制下列基础报表(见附录B):①外购原材料费估算表 (表B7基1);②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 (表B7基2);③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B7基3);④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B7基3);⑤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B7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