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哈佛给年轻人的15堂课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41
第1课课程简介1.领导力是可以获得的,但并不总是愉悦的。
很多时候,培养领导力都需要违背自己的意愿,通常是做那些不常做的事。
这门课所引导的就是跳出舒适区,核心是帮助人们成为领导者或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2.个人的发展就是领导力的发展。
3.大量研究表明,杰出的领导者有2个品质: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想要变得更好。
充满好奇心,总在问问题,总是想提高。
第2课多面兼容思维(上)1.多面共存思维:指能同时考虑2种或2种以上相反、对立的想法、画面或概念。
研究表明那些杰出的人能同时拥有多种看似矛盾的观点。
2.19世纪哲学家Spancil曾说:The progress in every field,comes through from differentiation and then integration.每个领域的进步都来自差异化再融合。
差异化那些看上去相反的事物,再将他们融合到一起,就是你取得进展的时候。
3.四组对立的矛盾person or situation?democratic or authoritarian?dogmatism or relativism?(第3节课)tough or nice?(第3节课)矛盾一:person or situation?历史性的进步是个人的功劳,即所谓的伟人成就理论,还是由形式和社会环境决定?分析:1.研究表明,当我们比较同类组织时,它们之间的差异大部分来自于领导力的差异。
但重大的改变不是由人或外部形势单方面促成,而是由两者共同作用。
2.历史的力量培养出领导者生长所需的土壤,但每个领导者独有的特质反过来对历史也产生不同的影响。
历史事件的发生源自于抓住好的机会,这就是卓越的领导者需要做的事。
矛盾二:democratic or authoritarian?一个杰出的领导者需要民主还是专制?分析:1.等级分明的组织过于死板或僵化,无法在现今的商业环境中有效地竞争,他们需要采取另一种管理模式。
《哈佛家训》读后感9篇《哈佛家训》读后感1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
那么,通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呢?谁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训》。
这是一本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义的书,书中介绍了许多名人成功的关键,也有许多看似平凡却含义深刻的故事。
它可以使一个人由平庸变得非凡,从失败走向成功,震撼着人的心灵。
打开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中的几行大字,“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梦想——装点岁月的风景,真爱——永恒不息的心跳……”再往下翻,你就会被深深地吸引。
我看到哪章,就会把它们记录到我的____个性签名上。
这些故事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其中的.《不能流泪就微笑》,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震撼。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辛蒂。
她在医科大学读书时,不幸患上可怕的“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这种病到目前为止仍无药可医,使辛蒂对香水、洗发水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切化学物质一律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
患病前几年,辛蒂一直流口水,尿液变成绿色,有毒的汗水刺激背部形成了一块块疤痕。
她甚至不能经过防火处理的床垫上,否则就会引发心悸和四肢抽搐。
她只能生活在无毒房间中,与世隔绝。
更可怕的是她同样不能流泪,因为她的泪水同样有毒。
可她并没有被这些所吓倒,她依然开心地生活,一直到死。
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在这寂静的世界里,我感到很充实。
因为我不能流泪,所以我选择了微笑。
”读到这,我完全被震撼了。
这是多么可怕的病,这是多么痛苦的人生,没有花香,没有欢快的鸟声,感觉不了阳光、流水和风的快慰。
灰白的世界,如同死寂般的的生活,怎么能让人承受的了呢?或许当灾难来临时,人可以努力回避;如果回避不了,可以抗争:如果抗争不了,就得承受;要是承受不了,就得哭泣流泪;如果连流泪也不行,那该怎么办呢?绝望还是放弃?文中的辛蒂则恰恰相反,她选择了微笑,她笑对人生,她的笑代替了她的痛苦,她笑着走完了余下的年华。
辛蒂的勇气令我想到了现实中的我。
哈佛大学凌晨4点半的景象(不努力哪里来的成功)任何人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付出和汗水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
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
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
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激发了出来。
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
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
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10.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1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发挥潜力?1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1 有的人会这样说“我只是在业余时间打盹而已,业余时间干吗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爱因斯坦就曾提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哈佛任教的说,只要知道一个青年怎样度过他的业余时间,就能预言出这个青年的前程怎样。
哈佛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9910全國讀書心得閱讀參考用書
1.「青春好悅」閱讀書目:
《追風箏的孩子》. 《為自己出征》.《少年時》.《轉山:邊境流浪者》.《在圖書館培養比爾蓋茲》. 《看見自己的天才》.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王永慶給年輕人的八堂課》.《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親愛的孜徳烈》《心靈雞湯》. 《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我所看見的未來》《洪蘭「講理就好」系列》.《讓高牆倒下吧》.《少年小樹之歌》. 《芬蘭驚艷》.《紅樓夢》.《星星都已到齊了》.《燦爛千陽》. 《美的覺醒》. 《山居筆記》. 《于丹論語心得》. 《大腦開竅手冊》. 《靈魂有多重?歷史上最搞怪的實驗》.《跳出思路的陷阱》.《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2.17加1學群
附錄
生涯規畫達人推荐書目
二。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经济学课主播/粽子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经济学课来自青年博览00:0005:31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哈佛毕业的学生就不难发现,大多数哈佛毕业生都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不是因为他们毕业于名校,也不是他们的丰厚收入,而是他们的消费行为决定了他们过怎样的生活。
在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学课,老师只教给学生两个概念:第一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
一般人在进行消费行为之前,大脑中基本没有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的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就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投资行为”是未来可以为自己带来收益的行为,而“消费”行为则不然,它只会让自己的财富一点点地消失。
下面这则案例则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10年前,甲和乙是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并且毕业后进了同一个公司的同一个部门。
在参加工作6年后,两个人都有40万元的积蓄了。
他们同在这一年将40万元的积蓄花掉了。
甲在所在的城市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名车。
4年后的今天:甲的房子,市值20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10万元。
在同等收入、同等学历、同样的社会经验的前提下,两人目前的资产却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为什么两个人的财富会大不相同呢?甲花钱买房属于“投资”行为——尽管当时买房子花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但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属于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真真切切地给了别人,车在用过几年后,其价值跟房子的价值是大不一样的,房子几年之后,增值的空间很大。
由此可以看出,富有的人在花钱的时候善于把钱进行投资。
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一般的人花钱则是“消费”行为。
花在“消费”行为上的钱,大部分都会一去不复返了。
显而易见,在正常的经济发展之下,可以预见的是房子作为稳健投资产品可以起到保值增值的效果,而作为单纯消费品的汽车则会让你的财富一点点丧失。
传记类 1. 拿破仑传 2. 我的奋斗——希特勒传 3. 曼德拉传 4. 杰克韦尔奇 5. 马云正传 6. 亨利福特 7.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 8. 李肇星——铁嘴诗人的外交内外 9. 胡雪岩传 10. 比尔盖茨聪慧全集 11. 撒切尔夫人 12. 曾国藩传 13. 从北大到新东方——俞敏洪 14. 中国高端访问 15. 陈安之全集 16. 奥巴马评传 17. 名人的聪慧 18. 洛克菲勒回忆录 19. 名人传 20. 天地良一个记者打黑、揭黑的亲历 21. 巨人时期——凯撒、吴大维、成吉思汗拿破仑 22. 赢——杰克韦尔奇 23. 李嘉诚自传 24. 滚雪球——巴菲特 25. 百年德鲁克 26. 莫扎特传 27. 东方马车——俞敏洪 28. 我的成功能够复制——唐骏29.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传30. 陈光标传31. 迈克尔。
乔丹如是说 32. 三国志+曹操 33. 重返白宫+希拉里 34. 一问一世界+杨澜 35. 墨迹——曾子墨 36. 绝非神话+李明博 37. 甘地 38. 凯恩斯传 39. 了不起的盖茨 40. 因为我是西门子41. 全世界饮料的龙头可口可乐 42. 我的传奇人一辈子——梅花拳的故事 43. 真是的假话——施瓦辛格的传奇人一辈子 44. 花旗帝国——金融奇才桑迪韦尔的传奇 45. 孙正义——IT奇才 46. 富豪的第一桶金大学校园生活 1.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成功 2.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3. 22岁之前必做之事 4. 读大学怎么读 5. 那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 6. 求职——从大一开始 7. 经营你的大学 8. 大学生的精神升华 9. 成功大学 10. 感动大学生的100篇杂文 11. 大学生受用一生的故事 12. 西点军校成功的聪慧 13. 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14. 阻碍你一生的哈佛演讲 15. 那些回不去的青年光阴 16. 逃离大学 17. 西点军校 18. 哈佛百年 19.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李开复 20. 超级本科生 21. 大学里最后悔的事 22.大器何须晚成——赢在校园 23. 大学最后的日子 24. 读大学怎么读25. 完美大学必修课 26.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27.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28. 20几岁要面对的人一辈子困惑 29. 突然十年便过去 30. 沙漏31. 善用大脑高效学习——英国——比尔卢卡斯 32. 阻碍你一生的哈佛演讲 33. 素养教育在美国34. 大学精神 35. 二十几岁要知道的人情世故 36. 大学时期要做的50件事 37. 女人要知道的100个人一辈子哲理 38. 卡尔维特的教育39. 约翰D洛克菲勒给儿子的72个忠告 40. 遇见未知的自己 41. 乖女孩没糖吃 42. 30岁以前女人要上的人一辈子课 43. 曾凡一——科学能够很漂亮 44. 大学毕业等于零校园比较 1. 走进耶鲁 2. 我的清华故事 3. 近距离看美国 4. 哈佛碎片 5. 财富清华 6. 百年哈佛 7. 耶鲁演讲 8. 北大量判 9. 小眼看美国 10. 加州校园迷迭香 11. 超级美国 12. 失望的主妇——美国文化 13. 高考1978 14. 下一代的竞争力 15. 超级本科生 16. 风雨哈佛路 17.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励志类 1. 名人的聪慧 2. 第6罐可乐 3. 服从确实是力量 4. 一根稻草的力量 5. 做自己想做的人6. 用心才能优秀7. 卡耐基的成功之道8. 策划改变人一辈子9. 北大讲座——李开复选择的聪慧 10. 时刻力 11. 谁动了我的奶酪 12. 羊皮卷 13. 洛克菲勒给儿女的一生忠告 14. 做最好的自己 15. 人性的弱点 16. 把情形做到最好 17. 鼓励你一生 18. 学校没教的15堂人一辈子课 19. 量身定制你的以后 2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适应 21. 他人无法取代 22. 人性的有点 23. 要结果不要理由 24. 天天进步1% 25. 拿破仑希尔给青青年的15条成功法那么 26. 不一样的人一辈子 27.像王者一样沉思 28. 李嘉诚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29.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30. 财富与奋斗 31. 主动博得一切 32. 成功是一种信念33. 做最好的自己 34. 适应决定人一辈子 35. 不抱怨的世界 36. 为失败而笑 37. 从跟随者到领导者 38. 世界500强高效工作方式 39. 向海盗学鼓励 40. 谁是下一个年薪10万的大学生 41. 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42. 感悟人一辈子,培根的69条哲理法那么 43. 想象的力量 44. 别说不可能 45. 改变你一生的故事 46. 人一辈子要把握的50个人一辈子法那么 47. 永不言败 48. 如何博得友谊和事业的成功 49. 卡耐基经典励志全集50. 一生的修炼 51. 洛克菲勒的忠告 52. 零极限 53. 奋斗书 54. 时刻旅行者的妻子 55. 一生的忠告——查斯特菲尔德给儿子的信 56. 适应 57. 卡耐基的成功密码 58. 天天进步一点点 59. 时刻改变命运 60. 坚持 61. 带上三句话上路 62. 做最棒的自己 63. 重塑自我 64. 幸运的秘密 65. 老鹰视野 66.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家 67. 幽默让你事半功倍 68. 杜拉拉升职记 69. 问世界 70. 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 71.林朵朵职场奋斗记 72. 做事前做人的秘密知识类 1. 中国书法五千年 2. 如实生活如是禅 3. 大国崛起 4. 大国较量 5. 悬崖边的贵族+蒋经国的长子+蒋友柏 6. 对蒋介石的评判 7. 四大伙儿族发家秘籍 8. 昆虫记 9. 卓越口才 10. 口才故事 11. 最易弄错的英语文化常识268例 12. 圣诞忆旧集 13. 第五项修炼 14. 跟奥巴马学口才 15. 俞敏洪演讲 16. 行为心理学 17. 融资知识18. 博弈论 19. 经济学 20. 货币战争 21. 苏菲的世界——哲学 22. 沉思录 23. 经济学原理 24. 国学十讲 25. 程序开发心理学 26. 心理学通史 27. 经济学是个什么玩意 28. 盐铁论 29. 微观经济学 30.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31. 城市计划与城市化 32. 投资 33. 尾流 34. 华尔街操盘手 35. 掘金战争 36. 漫步华尔街 37.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的历史 38. 短线狙击——股市较量 39. 女心理师 40. 傅雷家信 41. 债券投资 42. 美国城市化之路 43. 资本战争 44. 郎咸平的百姓经济学45. 藏着的中国 46. 世界是弯的 47. IT史记 48. 会说话赢天下 49. 摩西的书 50. 中国什么缘故不快乐 51. 幸福经济学 52. 经济学原理 53. 中国大趋势 54.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55. 教主的诅咒——解密全世界经济危机 56. 北大量判 57. 社交网络 58. 治理学——全世界化视角案例分析 59. 货殖列传 60. 卡耐基口才学 61. 心理常识娱乐名著 1. 简爱 2. 活着3. 家 4. 红与黑 5. 骆驼祥子 6. 羊脂球 7. 伊利亚特8. 三国演义 9. 凄惨世界10. 基督山伯爵 11. 阿甘正传 12. 茶花女 13. 围城14. 麦田的守望者 15. 飘16. 海底两万里 17. 野性的呼唤 18. 苔丝 19. 宋氏三姐妹 20. 文化苦旅 21. 咆哮山庄 22. 白鲸 23. 巴黎圣母院 24. 小王子 25. 一般的世界 26. 藏獒 27. 藏地密码 28. 傲慢与成见29. 鲁滨逊漂流记 30. 阿Q正传 31. 汤姆叔叔的小屋 32. 红楼梦 33. 西游记34. 百年孤独 35. 山居笔记 36. 假设给我三天光明37. 明代那些事儿 38. 狼图腾 39. 瓦尔登湖 40. 秦始皇大专41. 千年一叹——余秋雨 42. 教父 43. 失落的文明 44. 北京四大名寺成功学 1. 把时刻当做朋友 2. 百分百的责任——成功源于责任 3. 西点军校成功聪慧 4. 自己确实是一座宝藏——国际华人成功学权威陈安之作品 5. 像狼一样试探 6. 细节决定成败 7. 跨一步就成功——刘墉写给女儿的建议 8. 性格成功密码 9. 成功学全书 10. 羊皮卷 11. 我创业我成功 12. 成功是逼出来的 13. 踊跃成功的密码14. 人脉决定成功 15. 好的领导是成功的一半 16. 谋权制胜72要领17. 北大讲座+李开复 18. 英语大王思思来了商道 1. 别了,雷曼兄弟 2. 细数晋商成与败 3. 创业神童的生意经——卡麦龙。
哈佛大学的励志故事哈佛是无数学子的梦想之地,在这里有很多励志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哈佛大学的经典励志故事,希望你会喜欢。
哈佛大学的励志故事篇一:哈佛讲给新生的励志故事文/蒋光宇多年以来,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给新入校的学生讲下面的小故事:奥斯勒是一位加拿大医生,他为了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规定自己在每晚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到多晚,一概雷打不动。
他天天读书,坚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8000多万字、1000多本书。
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
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
他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并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
权威人士把他撰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为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作。
科尔是美国的一位数学家。
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那就是2的76次方减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
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攻克这一数学难关,但均未如愿。
后来,在纽约数学学会的年会上,科尔通过令人信服的运算,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
有人问他:“您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他回答:“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多年以来,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给新生讲上面的小故事,以此来解释校图书馆墙上的一句名言:“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它来自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哈佛大学的励志故事篇二:哈佛大学励志姐传奇故事这位美国版励志姐名叫“道恩·落金斯(Dawn Loggins)”,居无定所,家境贫寒放在美国的语境下,便是生活在贫民区,父母都是瘾君子。
在洛金斯的童年记忆中,烟雾弥漫的房间总是乱七八糟,就算她将房间整理好,用不了多久又会恢复到一片狼藉。
她记不得父母从什么时候开始吸毒,只记得因为家里没有自来水,她和年幼的兄弟要走到公厕提水;她记不得有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只记得同样因为没水,几个月不能洗澡的尴尬;她记不得父母除了吸毒还做过什么,只记得在昏暗的光线下啃完一本本课本……还有别人对她的帮助,老师同学帮助过她解决用水问题和看书问题,虽然只是送给她一些蜡烛和学校更衣室洗澡等小事,不过对于洛金斯来说,这一切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哈佛大学励志名言篇一:激励教育之四:哈佛大学的经典语录及启示激励教育之四:哈佛大学的经典语录及启示经典语录一: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经典语录二: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记得分成五份进行规划投资: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身体始终好用;增加对社交的投资,扩大你的人脉;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的自信;增加对旅游的投资,扩大你的见闻;增加对未来的投资,增加你的收益。
好好规划落实,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逐步会有大量盈余。
经典语录三: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那些以前说道着永不分离的人,晚已经堆放在天涯了。
安顿起至心情,继续走吧,错失花掉,你将斩获雨,错失这一个,你才可以碰到下一个。
经典语录四:被人误会的时候能够微微的一苦笑,这就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够淡然的一苦笑,这就是一种大度;犯错的时候能够高兴的一苦笑,这就是一种正直;无奈的时候能够恬淡的一苦笑,这就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够泰然一苦笑,这就是一种大气;被不屑的时候能够平淡的一苦笑,这就是一种自信心。
经典语录五:人生途中,有些就是无法躲避的,比如说命运;有些就是无法修改的,比如说情缘;有些就是难以忘却的,比如说记忆;有些就是难以一拖再拖的,比如说爱恋??与其被动地忍受,不如坚强地面对;与其鸟宿檐下,不如击翅风雨;与其在绝望中孤独,不如在抗争中发动??路越旬日,力阻越大,险越多,只要跑过去了,人生就可以更精彩。
经典语录六:你发生改变没法环境,但你可以发生改变自己;你发生改变没法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Tal Ben Shahar在哈佛大学开设的课程“积极心理学”和“领导心理学”,855名学生选修了该项课程。
该课程分别位列哈佛大学课程受欢迎率第一和第三名,超过总人数的20% ,其中23% 的哈佛学生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反馈,这两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每学期选课人数最多的教授。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各位,早上好。
很高兴能回到这里,很高兴见到你们。
我教授这么课是因为,在我读本科阶段时,非常希望能学习这样一门课程。
可能这门课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也可能并不适合你,但希望几堂课后,你能有个大概印象,让你决定这门课是否适合你。
我1997年来到哈佛求学,一开始主修计算机科学。
大二期间终于顿悟了我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我成绩优异,擅长体育运动,我当时在校队打壁球,社交也游刃有余,一切都很顺利除了一点,我不快乐,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
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要找出原因变得快乐,于是我将研究方向从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哲学和心理系,目标只有一个,如何变得更快乐。
渐渐的,我的确变得更快乐了,主要因为我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那时并未正式命名,但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
研究积极心理学把其理念应用到生活中,让我无比快乐,而且这种快乐继续着,于是我决定将其与更多的人分享。
选择教授这门学问,这就是积极心理学,1504号心理学,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一全新相对新兴,令人倾倒的领域,希望同时还能探索我们自己。
我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是在2002年,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只有8名学生,两名退出了,只剩我和其他六个人。
一年后,学生稍微多了一点,有300多人参加。
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上一次开课,有850人参加,是当时哈佛人数最多的课程。
这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他们对这一其他现象特别好奇,居然有比经济学导论更热门的课程,怎么可能呢,于是我被请去参加各类媒体采访,报纸广播电视。
从这些采访中,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模式。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书籍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精心为您整理的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书籍,希望您喜欢!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书籍1、《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美)康利中信出版社《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部大师级的杰作。
哲学家、首席执行官奇普;康利抽丝剥茧般为我们分析了看似有序的生活中的假象,并介绍了人类情绪真实而细腻的核心。
阅读本书时,我感受到愉悦、开心、好奇、洞察、启发、吃惊,更重要的是,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之,简单又耐人寻味。
你一定要好好读这本书。
;;吉姆;M;库泽斯,《领导力》合著2、《情绪自控力》(美)约翰;辛德莱尔金城出版社《情绪自控力》提出“情绪决定生活质量”的概念,从情绪角度切入,阐述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指出疾病、成就、关系、人脉等其实是因为情绪问题造成的。
推陈出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情绪控制新领域,为大众的情绪管理概念升升级。
3、《别让小情绪害了你》弗雷德曼;肖普湖南文艺出版社生活、工作中大部分的麻烦都是小情绪惹的祸:当自己在公共场合出丑的时候,当被岳父母看到你骂孩子的时候,当你被堵在高速公路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当开会时面对所有同事讲话开始紧张的时候……小情绪瞬间影响了你的状态。
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不要焦虑、紧张和恐慌?如何能够不受这些扰乱人心的小情绪的干扰?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一分钟内控制住小情绪的的方法。
控制好小情绪,就掌握了生活、工作的方向。
4、《情绪的奥秘》曾仕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曾教授通过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从情绪入手,分析了影响情绪的诸多因素。
在仔细分析情绪产生的因素及表现状况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情绪进行相应解读,对症下药,从意识、信念等方面告诉我们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
本书旨在探索中国人情绪的奥秘,内容直指人心,有“醍醐灌顶”之效。
5、《不生气的情绪掌控术》(日)安藤俊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日本不生气协会重点推荐!获得三大企管中心认证、日本经济部认证的怒气管理术首度公开!日本网站五星级图书!打造“不生气”模式,让怒气瞬间化为无形的心理学!几个小技巧,让你在火冒三丈的情况下也能化解怒气,掌控自己的情绪!6、《我的第一堂情绪管理课》贾毓婷科技文献出版社《我的第一堂情绪管理课》作者从日常话题入手,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人的情绪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心理学知识,以大量富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来告诉读者该怎样摸清情绪的规律,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同时掌握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读懂他人表情中的情绪密码,让自己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从容面对,从而达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生活幸福度的目的。
哈弗教授的幸福课演讲稿(精选5篇)第一篇:哈弗教授的幸福课演讲稿It's wonderful to be back here, wonderful to see you here.I'm teaching this class, because I wish class like this had been taught when I was sitting in your seats as an undergrad here.This does not mean that it's a class you wish to be taught, nor does it mean that it's the right class for you.But I hope to do in the next couple of lectures is give you an idea for what this class is about, so that you can decide whether or not it is for you.I came here in 1992, and started off with computer science concentrator.And then I had a mini epiphany half way through my sophomore year, I realized that I was in a wonderful place, with wonderful students, around me were wonderful teachers.I was doing well academically.I was doing well in athletics.I was playing fast squash at that time.I was doing well socially.Everything was going well, except for the fact that I was unhappy, and I didn't understand why.It was then, in a matter of moments, that I decided that I had to find out why and become happier.And that's when I switched my concentration from computer science to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with a single question “How can I become happier?” Over time I did become happier, what contributed most to my happiness was when I encountered a new emerging field that at that time it didn't have the name that is has today, but essentially research that falls under or within the field of positive psychology.Positive psychology, studying it, applying the ideas to my life has made me significantly happier.It continues to make me happier.And it was when I realized the impact that it had on me that I decided to share it with others.That's when I decided that I want to be a teacher and teachthis field.So this is positive psychology, psychology 1504.And we will be exploring this new relatively new and fascinating field, and hopefully we will be exploring more than the field ourselves.When I first taught this class was back in 2002, I taught it at a seminar and had 8 students, two dropped out.That left me with six.The year after, the class became slightly larger.I had over 300 students.And then the third year when I taught it, which was the last time, I had 850 students in the class, making it at that point the largest course at Harvard.And that's when the Media became interested, because they wanted to understand why.They wanted to understand this phenomenon that here you have a class that's larger th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How could that be? So I was invited by the Media for interviews, whether it was newspapers, radio and television.And I started to notice a pattern during those interviews.So I would walk into the interview, would have the interview.And afterwards, the producer or the interviewer would walk me out and say something to the effect that “well, thank you, Tal, for the i nterview.But you know, I expected you to be different.” And I would ask, as nonchalantly as I could of course as if, I didn't really care but had to ask anyway, “How different?” And he would say, “Well, you know we expected you to be more outgoing.” Next i nterview, the end of the interview, same thing, “Thank you for doing the interview, but you know, Tal, I expected you to be different.” And once again, nonchalantly of course, I would ask, “So how different?” And here she would say, “Well, you know, we exp ected you to be less, less introverted.” Next interview, same thing,“ How different? ” “Well, you know, more extroverted, more outgoing.” Next interview, “Well, you know, less shy.” 'Cause you know I get very nervous in interview.’ Interview after intervie w, literallydozens.More outgoing, more cheerful, less introverted, more extroverted, and on and on.But here is the best one.So this is one of the local channels here around Boston.I was going to the interview;we had quite a long interview, which I thought was actually pretty good.And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r, who is a very jolly guy, walk me out and puts his hand on my shoulder and says, “Tal,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doing the interview.” And then the usual comes, “But you know, Tal, I expected you to be different.” And I said, “How different?” You know, just so that you understand, by this time, my self-esteem is short.But still, but still with same resemblance of nonchalance, I asked, “How different?” And he looks at me and says, “I ex pected you to be taller.” Taller? What? Okay, 5.65 is not enough to teach happiness? And I thought about it, I thought about it a lot, the whole pattern from the beginning.And I think I understand why they expected someone different.You see, they had to explain to themselves, as well as the audience.How come this class is larger than Introduction of Economics? and the way to explain it must be that the teacher is very outgoing, extremely charismatic, very cheerful and extroverted, and of course, tall. 第二篇:哈弗大学幸福课Five Chinese environmental NGOs have issued a report blasting Apple and its suppliers for profiting at the cost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The report which records every detail of the seven-month investigation has unveiled another side of the Apple company.Apple products are popular for their supreme functionality and creative design.But while fans snap up these i-products, people in China are paying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dure with their health.The report says toxic discharges from suspected Apple suppliers have been encroaching on localcommunities.It alleges that 27 Apple suppliers have severe pollution problems, from toxic gases to heavy metal sludge.The report claims a village nearby a supplier's factory experienced a phenomenal rise in cases of cancer.It also blames Apple for taking advantage of loophol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to grab super profits.It criticized the company for refusing to make the identities of its suppliers public and fulfilling its responsibility to disclo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its suppliers' actions.Facing the charges, the technology giant proposed on Wednesday to hold a conference call with the NGOs to discuss their recent findings about its suppliers.They also said the company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the highest standard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out its supply chain”.But the report found a different story.And lawyers in China say even if the affected residents successfully sue Apple, the company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pay compensation for any misdeeds committed by its suppliers.That's why the NGOs suggest buyers of the devices make “green” choices that help Apple establish a supply chain that does not harm the environment.词汇学习:1.NGO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哈佛精神第一课:坚持真理1.一个人发现真理很难;在发现真理后坚持真理更难,尤其在他人不能认同的情况下;而一个人要否决错误更难,特别在他人都相信那错误是真理的时候。
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盲从和错误不会带来幸福,只有坚持真理才能走得更远。
2.拥有坚定的信念,就不会因为挫折和困难而放弃目标,不会觉得成功的希望渺茫,因为你的信念就是希望。
3..错误,即使是小小的也还是错误,其造成的后果可小可大。
凡事如果是正确的就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无论大小都要慎重对待,这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4.执着的相信自己的人往往才能成功。
有时候已经触摸到成功的门,但是却没有勇气去推开,那成功就永远只是在门后。
5.为人处世,以诚相待,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要有自尊、自重、坚持原则的勇气。
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追求,做人要不卑不亢,做事要坚守原则。
6.很多人在权威面前显得非常渺小,最大的原因,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不肯定。
自信也不是盲目的妄自尊大,它需要深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作为其坚强后盾。
如果够自信,那就坚持吧,因为事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第二课:克服困难1.相信自己能,便会攻无不克。
不能每日超越一个恐惧,就很难成长。
人往往习惯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
但如果永远停留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那就很难再有机会达到新的高度。
面对更高的挑战,面对阻碍我们的困难,我们应该更欣然和乐意地去面对。
2.不要被困难吓倒,用平常心来对待,往往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因为在面对更多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不是输给困难本身,而是输给了自身对困难的畏惧。
3.困难的出现经常出人意外,但只要勇敢坦然面对,不被困难所吓倒,就能克服看似无法解决的困难。
世上没有比恐惧更可怕的事情,更多时候我们并非恐惧事情本身,而只是来自心里的恐惧感。
不要顾虑太多,只是认定到最后的目标,排除干搅,一心一意勇往直前,直到达到目标为止。
4.坚持能够把作挫折当做挑战,把挫折化为自己锐意进取,执着向前的动力。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
哈佛幸福课文字版是哈佛大学教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主讲的一门实用课程,该课程在哈佛大学本科生中颇受欢迎。
《哈佛幸福课》旨在帮助学生们学习如何实现快乐、幸福和成功的艺术,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真正的幸福。
《哈佛幸福课》共有五个主要主题:探索、激发、衡量、持久力和享受。
探索主要围绕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包括如何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热情。
激发主要是指如何使自己充满活力,走出舒适区,冒险去尝试新的事物。
衡量则是衡量自己的进步,这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进行反思,以便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
持久力则是指如何坚持自己的决定,如何保持动力和热情,以及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最后是享受,即如何享受自己的成功,以及如何在达成自己的目标后保持快乐。
《哈佛幸福课》的课程内容不仅仅是理论,而是通过实际的任务来进行实践。
课程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任务,如制定计划,记录自己的感受,做出决定,以及改变行为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学习《哈佛幸福课》的过
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把握自己的生活,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及如何发现自己的幸福。
《哈佛幸福课》是一门对学生们有益的课程,因为它不仅仅教授了学生们如何去实现快乐和幸福,而且也教会了他们如何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真正的幸福。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任务来实践自己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
哈佛大学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每隔一代人就要改革一次。
2002年10月,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科比(WilliamC.Kirby)正式宣布启动自1978年以来最全面综合的本科生课程改革。
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业已完成,第二阶段尚在进行中。
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集思广益,收集哈佛学院内外教师、学生、校友和社会同仁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思考如何最佳地设计改革步骤,确保最广泛的参与。
2003年12月,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提交了“关于课程审查进度的中期报告”,报告总结了过去的工作,重点阐述了4个工作小组探讨主题和途径。
2004年4月,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公布了“哈佛学院课程改革报告”,标志着第一个阶段的工作结束。
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是评论、讨论、辩论、逐步深入、进入高潮,即通过教师团立法推出新的课程计划。
2004年6月起,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又陆续组建了普通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教育委员会、建议和咨询委员会、说明性写作评审委员会、教学法改进委员会和元月短学期委员会,分别落实2004年4月报告中提出的相应任务。
各委员会成员基本上是重新选择的,和第一阶段工作小组成员并不重合。
2005年底至2006年初,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各委员会分别提交了工作报告。
由于哈佛大学校长和哈佛文理学院院长的更迭,课程改革工作暂时陷入停顿。
哈佛大学自1636年创立至今,本科生课程数量、内容和结构经过多次变革,最终形成了目前三组合的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专业课程(1/2)、普通教育(1/4)和选修课程(1/4)。
毫无疑问,普通教育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历史上,哈佛大学普通教育是如何演变的?曾经辉煌的核心课程需要改革吗?而今,专业教育处于霸权地位,选修课程扩张呼声高涨,普通教育改革何去何从?本文试图跟踪哈佛大学普通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
一、哈佛大学普通教育的历史哈佛大学的教育一直和高度专业化的第三级教育不同(音乐学院和工学院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过着专业化的生活),与英国让学生学习单一学科(例如历史、文学等)的模式也是不同的。
哈佛的十五堂幸福课
1. 幸福的心理学:了解幸福的科学
2. 幸福的智慧:探索幸福的哲学
3. 幸福的社会学:理解幸福的社会现象
4. 幸福的自我:建构幸福的自我
5. 幸福的健康:活出幸福的生活
6. 幸福的经济:实现幸福的财富
7. 幸福的职业:拥抱幸福的事业
8. 幸福的伙伴:构建幸福的关系
9. 幸福的家庭:建立幸福的家庭
10. 幸福的爱情:实现幸福的爱情
11. 幸福的社区:服务幸福的社会
12. 幸福的美学:赞美幸福的美丽
13. 幸福的宗教:信仰幸福的信仰
14. 幸福的文化:体验幸福的文化
15. 幸福的行动:实践幸福的行动。
哈佛大学创始人约翰·哈佛语录约翰·哈佛语录,激励人心的智慧。
约翰·哈佛,哈佛大学的创始人,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和慈善家。
他的言行举止和智慧言辞一直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人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以下是约翰·哈佛的一些经典语录,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伟大人物的智慧和魅力。
1. "教育是改变世界的最强大的武器。
"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约翰·哈佛对教育的重视和信念。
他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
因此,他创办哈佛大学,致力于培养更多有志向、有学识、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2. "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 约翰·哈佛认为,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年轻时期,而是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3. "知识是最好的投资。
" 约翰·哈佛鼓励人们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上,因为他相信,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能够保值增值的投资。
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4. "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努力的结果。
" 约翰·哈佛强调了努力和奋斗的重要性。
他认为,成功不是天赋的恩赐,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取得的。
只有不断地付出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约翰·哈佛的这些语录,不仅展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崇尚,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成功的坚定信念。
让我们牢记这些智慧的言辞,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哈佛教授十个震撼心灵的故事,改变你的一生文/学峰哈佛商学院有个优良传统,每位教授在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堂课,都要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作为送给学生们的特别礼物。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记住你是谁》,副标题是:15位哈佛教授震撼心灵的人生故事。
这是15位哈佛商学院教授,在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节课,讲给学生的关于他的人生故事和给学生的建议。
读罢此书,深深震撼,每一个教授的人生故事,都给我无限的启发。
我从15个故事中,选取了十个对我触发、感动、以及震撼最大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也对你有同样的震撼和感动。
第一个故事:跌倒后再爬起。
哈佛教授贾伊﹒叶库马尔分享了一个他的故事。
他非常喜欢登上。
1966年,他和一个好友攀登喜马拉雅山一个主峰,突然发生雪崩,他从山上滑了下来。
衣服全部被刮破,全身流血,四肢受伤,一度昏厥。
但是,他知道如果一旦放弃,就必死无疑。
于是,在那么寒冷和恶劣的情况之下,他坚持站着往前走,累了也不坐下,因为一旦坐下,他就知道再也起不来了。
就这样走了几天,他看到了一个小村庄,然后昏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一个妇女正在给他喂水,包扎伤口。
后来,那个妇女背着他,走了三天三夜,把他送到了当地的医院。
至此,他得救了。
教授说,在康复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
他幸运地滑了下来,没有死,而他的那个伙伴失踪了,应该已经死了;他幸运的遇到了那个女人,幸运的又康复得很好。
而这种幸运,其实可以延伸到他人生的早年,他的童年、家庭、受到的教育,让他意识到能有今天,全是因为自己的好运气。
康复之后,教授要对那个女人表示深深的感谢,但是那个女人不要钱。
于是他想,为什么不改变那里的运气呢?于是他在那里建了一所学校,让那里的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从此,他走上了慈善之路,这也成为他人生的一个使命。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们的一生其实有太多的运气,最重要的是,当好运选择对自己如此慷慨的微笑时,别忘了承担与之相伴随的责任。
学会感恩,为他人创造运气,这样,你自己也许就登上了最高峰。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和感悟。
首先,请允许我向哈佛大学表示最诚挚的敬意,感谢你们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叫比尔·盖茨,一个来自美国的科技企业家。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成长历程、创业经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在此过程中,哈佛大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一、成长历程1964年,我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我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要勤奋好学,不断追求卓越。
高中时期,我被哈佛大学录取,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
在哈佛大学,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
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博大的知识储备让我深感敬佩。
然而,在那个年代,计算机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5年,我创建了微软公司,旨在让每个人都能用上电脑。
经过多年的努力,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
如今,我已从微软的日常运营中退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二、创业经历在哈佛大学期间,我曾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是继续学业,还是投身计算机行业?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后者。
这个决定让我错过了哈佛大学的学位,但我坚信,这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在创业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
有一次,我甚至因为产品无法正常运行而泪流满面。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让我在困境中不断成长。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创业经验:1. 不断学习:在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 专注创新:关注市场需求,勇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团队合作: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4. 勇于承担: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敢于承担责任,迎难而上。
三、未来展望如今,全球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疾病等。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我有责任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慈善事业:自1994年起,我和妻子梅琳达共同创立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