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1]
- 格式:ppt
- 大小:754.50 KB
- 文档页数:48
高二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1、文言实词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凭眼,凭耳(名作状)3、成语: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4、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5、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6、文言虚词: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一本元杂剧通常由四折构成,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另外可有一至两个楔子,作用是介绍故事情节或人物,或承上启下。
有的杂剧作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
8、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
相当于图书馆馆长。
9、复习措施:①选择经典诗歌,在阅读中掌握读懂诗词的方法。
②将诗歌按内容(风格)分类鉴赏,掌握各类诗词的一些规律特征。
③进行鉴赏技巧的总结、分析和点拨,学会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
掌握一般理论,诗歌体裁(古体诗、今体诗律诗、绝句)、诗歌题材(怀乡、思友、征旅、怀古等)、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作家风格、常见意象等,要求对理论消化掌握,不能只停留简单记忆。
10、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
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词一、什么是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
形成原因:1、古代两个单音词成为现代一个双音词。
如:地方。
2、古今词义发生扩大(如:江河)、缩小(如:臭、丈夫)、转移(如:牺牲)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二、中学常见古今异义词集锦(重点记住古义)《林黛玉进贾府》1、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古:形体容貌/今:描述)2、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古:风韵/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古:姿容俏丽/今:女子举止轻佻放荡)4、行为偏僻性乖张。
(古:偏激、不端正/今:远离人口集中地或远离交通要道)《烛之武退秦师》5、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古:出使的人/今:行装)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东道主—古:东方道上的主人/今:招待客人的主人)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男人的妻子)8、亦去之。
(古:离开、距离/今:到、相差等)《秋水》9、东面而视(南面称王、北面称臣)(古:脸朝东/今:方位词,东边)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11、吾非至于子之门(至于顿丘 /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古:到达、到了/今: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鸿门宴》11、山东豪俊遂幷起而亡秦族矣。
(古:殽山以东/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12、以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古:意外的变故;不同一般的/程度副词)13、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小人谗言/今:详细说明)14、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古:对人的尊称/今:脚下面)《兰亭集序》15、列坐其次。
越君其次(古:它的旁边;进驻 /今:次第较后、次要的地位)16、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骄傲/今:尽情)《腾王阁序》1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古:看到细微预兆/今:看机会。
一古今异义(初中部分)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二语文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79例1. 墙往往而是到处2. 而气候不齐天气3. 何乃太区区见识少4. 感君区区怀真诚的5.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6. 自可断来信媒人7. 叶叶相交通交错相通8. 蹑履相逢迎迎接9. 处分适兄意处理10. 望洋向若抬头仰视11. 计中国之在海内中原地区12. 望美人兮天一方理想13.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14.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不同寻常15.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变故16. 古之学者必有师读书人17. 凡百元首帝王18. 以示玉人玉匠19. 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20. 今之众人一般人21.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妃嫔近臣22. 请指示王指给……看23. 布衣之交尚不能欺百姓24. 明年复攻赵第二年25. 宣言扬言26.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门客27.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坚守盟约28. 一旦异于今日有一天29. 用心一也因为心思30. 悦亲戚之情话内外亲属有感情的话31. 约为婚姻儿女亲家32. 武等实在确实活着33. 汝为人臣子臣下儿子34. 举臣秀才优秀人才35. 供养无主无人主持36. 告诉不许申诉37. 臣之辛苦辛酸苦楚38. 实为狼狈进退两难39. 金就砺则利金属做的刀剑40. 都督各路军马统领41. 可以纾祸能够用来42. 为巡船所物色搜寻43. 几彷徨死走投无路44. 其容清明清爽明朗45. 有时飘零按照时节凋零46. 老大嫁作商人妇年纪大了47. 我丈人行也长辈48. 整顿衣裳起敛容整理49. 暮去朝来颜色故容颜50. 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冲出51. 芒芒然归疲惫52. 造次必于是匆忙、仓促53. 抗辞慷慨激昂54. 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职名55. 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批评56. 初一交战刚刚57. 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薄58. 因前言便宜事有利于国家的59. 地方千里土地方圆60. 风流人物有风度仪表的61. 横行天下驰骋62. 由是感激感动奋发63. 权起更衣上厕所64. 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65. 号令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一起商量66. 窃会计之余功官职名67. 结束而出整理行装68. 开张圣听扩大69. 烈士暮年有远大抱负的人70.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阻隔71.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72. 致殷勤之意深厚73. 最喜小儿无赖活泼顽皮74. 野人乡野之人75.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有作为的男子76. 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77. 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78. 虽然即使这样、虽然这样79.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
掌握方法点津: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包括实词的古今异义和虚词的古今异义(很多虚词现代汉语里已经不用了)。
实词的古今异义可以通过字的本义和意义引申的规律加以掌握,虚词的古今异义主要通过它们的用法来掌握其意义。
实词本义及其意义引申规律:汉字根据造字和用字法,分为“六书”。
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初中阶段最常用的实词分析法就是通过对会意和形声字的表意部件来进行推测。
所谓表意部件绝大多数就是字的表形偏旁。
如:王字旁的字基本都与“玉”有关,月字旁的字基本都与“肉”有关,“辶”的字基本与“到、往、去的动作行为”有关……这个可以通过把相同偏旁的字归纳在一起整理记忆。
现在查找某字的本义用百度字典就能查到。
引申规律:相关、相反。
相关指的是由本义出发,发展出与之相关的意义;相反指的是由本义出发,发展出与之相反的意义。
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改变等。
以下我仅以“安”为例。
如果孩子能够记住,就直接记住,记不住可以用我的方法,既是对孩子文字修养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阅读课外文言文,懂得用本义去理解,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初中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汇总(按音序排列)安教材中出现过的义项1、【虚词】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实词】安生,有“养”的意思。
(衣食所安,所安指的是用来使生命得以安稳的东西,即养生的东西)【助记】:安是房子下一个女,本义安全。
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弱女子只有在房子里(家里)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实词引申义的记忆方法:由此可以联系到生活安全那就是安定,衣食安全就是安逸,也就是生活有人供养、养活,出行安全就要放慢速度(危险路段常有慢行标志)。
等等。
安也是常用虚词之一,它的主要用法是疑问句的标志,或作为疑问副词表反问,相当于“岂”,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或作为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往往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沛公在安,就是沛公在哪里的意思。
)【知识来源】(请使用/来再现查阅):会意。
从“女”在“宀”(深屋)下,表示无危险。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实词总结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贰: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泪。
今:鼻涕)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礼物。
今:货币)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袒露一只臂膀。
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8、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宫廷的侍卫。
今:称中医医生)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投击。
今:拿着)10、股:断其左股。
(古:大腿。
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1、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12、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
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鸿门宴》15、婚姻: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6、所以: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
今义:略)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肴山以东。
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分类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的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例】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中的“好”,在文言文中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二、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窄的现象。
【例】1.“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在文言文中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
2.“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是指成年男子,“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勾践灭吴》)中的“丈夫”则是指男孩。
在古代,不管是成年的还是未成年的,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男人,均可称丈夫,但在现代汉语中“丈夫”一般仅指已婚女子的配偶。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因”(《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行李”,在文言文中既可以指出使的人,也可以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在该句中就是指出使的人,而在现代汉语中仅仅指出门所带的东西。
三、词义强化某些词语的今义与在文言文中的意义相比,词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程度加深了。
这是词义的强化。
【例】1.“恨”,古代多表遗憾、不满意。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其今义则表仇恨、怀恨。
2.“诛”原义是责备。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义了。
四、词义弱化词义弱化是指词义程度的减弱。
【例】1.“饥饿”中的“饿”字,古义是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
《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即用“饿”的古义,而现代汉语中“饿”是指一般的肚子饿。
2.“怨恨”的“怨”字,古义即“恨”,而今天的“怨”由古义“恨”减弱为“不满意、责备”的意思,如“任劳任怨”。
【文言实词】常见古今异义词(双音节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3.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
4.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在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
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在今天表示的语义增强。
如“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
6.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
如“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词;今义是“迎合”,含贬义。
例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阙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
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其实:他实际上。
B .左右..皆引试之 左右:侍从。
C .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 不过:只是。
D .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以为:认为。
[答案] C [解析] C 项,不过,不超过。
A 项中的“其实”、B 项中的“左右”为古今异义词。
【参考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
课本中的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A.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兵(古:士兵、兵器;今:军队-战争)B.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好(古:女子貌美;今:外貌、品行、性能)2、词义缩小A.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丈夫(古:男子的通称;今:女子的配偶)金(金就砺则利——古:泛指一切金属;今:专指黄金)瓦(古:泛指一切陶制品;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B.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迁:(古: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今:迁移、变换)3、义项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牺牲(古: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今:指为了某种目的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古:科∙①名词。
法律条文。
②名词。
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分。
③动词。
征税,判刑,摊派。
④戏曲术语,多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搞的舞台提示∙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②登科。
∙③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④卜儿哭上科(《窦娥冤))∙今:①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②机关企业分职办事的部门。
生物分类的等级之一。
熙∙[古义]同“嬉”,开玩笑。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宴子使楚》)∙[今义]光明。
熙熙,和乐的样子。
爷∙[古义]名词。
父亲。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今义]祖父,常重叠使用。
窃∙[古义]私下,私意,“我”的谦词。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答司马谏议书》)∙[今义] 偷窃。
4、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得力帮手;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高中课本中古今异义词于是∙古义:①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