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业务逻辑
- 格式:doc
- 大小:202.50 KB
- 文档页数:19
seata 的用法-回复【seata 的用法】是指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seata 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用法和步骤。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seata 的用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seata 的背景与概念、seata 的基本组件、seata 在项目中的集成方法、seata 的具体使用步骤、seata 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背景与概念分布式事务是在分布式系统中执行的事务操作,它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特性。
然而,在分布式系统中,由于数据的分布和资源的异地,传统的ACID 事务模型很难满足分布式事务的需求。
因此,seata 应运而生,它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提供了一套完备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二、seata 的基本组件seata 主要由三个基本组件构成:Transaction Coordinator (TC)、Resource Manager (RM) 和Transaction Manager (TM)。
其中,TC 负责全局事务的协调,RM 负责事务的资源管理,TM 负责事务的发起和管理。
三、seata 在项目中的集成方法为了在项目中使用seata,首先需要添加seata 的依赖包到项目中。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使用seata 提供的全局事务管理器或自定义的事务管理器。
其次,需要进行相关配置,包括配置TC、配置RM 和配置TM。
最后,根据项目的具体业务需求,使用seata 提供的API 进行事务的控制和管理。
四、seata 的具体使用步骤使用seata 进行分布式事务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seata 环境:首先,需要在项目中初始化seata 的环境,包括创建数据库和表、配置seata 的相关参数等。
2. 业务代码改造:将原先的业务代码进行改造,使其支持分布式事务。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注解的方式标记需要参与分布式事务管理的业务方法。
3. 开启事务:在业务方法的开头部分,通过seata 提供的API 调用开启事务的方法,标记业务操作参与全局事务。
****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X公司文档修订记录目录1. 引言 (1)1.1文档目的 (1)1.2参考资料 (1)1.3术语定义 (1)2. 任务概述 (1)2.1需求概述 (1)2.2运行环境 (2)2.3条件与限制 (2)3. 总体设计 (2)3.1设计目标 (2)3.2设计思想 (2)3.2.1 设计原则 (2)3.2.2 设计方法 (3)3.3总体架构 (3)3.4功能架构 (3)3.5技术架构 (4)3.6网络(部署)架构 (4)3.7外部接口 (4)3.8组件复用设计 (4)4. 系统功能设计 (4)4.1清单管理(维护功能设计举例) (5)4.1.1 清单维护 (5)4.2质量查询(查询功能设计举例) (6)5. 内部接口设计 (7)5.1内部接口概要设计 (7)5.2对象接口详细设计 (7)5.2.1 功能1业务对象 (7)5.2.2 功能2业务对象 (7)6. 数据结构设计 (7)6.1逻辑结构设计 (7)6.2物理结构设计 (8)7. 运行效率设计 (8)7.1性能瓶颈分析 (8)7.2性能设计措施 (8)8. 安全性设计 (8)8.1应用安全 (8)8.2数据安全 (9)8.3外部安全 (9)9. 质量属性设计 (9)9.1易用性设计 (9)9.2可靠性设计 (9)9.3兼容性设计 (9)10. 出错处理设计 (10)10.1出错输出信息 (10)10.2出错处理对策 (10)1.引言1.1文档目的[阐明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本文档定义了本系统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接口设计、数据结构设计、运行设计等内容。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包括甲方项目组相关人员、乙方项目组成员(包括项目经理、程序员、市场相关人员等)、监理方相关人员,以及其他与本项目建设相关的人员。
1.2参考资料[本小节应完整列出此详细设计说明书中其他部分所引用的任何文档。
软考高级系统架构师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软考高级系统架构师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软考高级系统架构师是一个针对计算机系统架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别认证考试涉及的知识点。
简单说就是关于怎么把一个计算机系统,像建大楼似的规划好、设计好,从硬件到软件,各个部分怎么搭配让系统性能优秀、可靠、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②重要程度:在计算机领域尤其是涉及大型系统开发和架构设计方面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就好比建高架桥得有专业设计师设计好结构一样,大型软件系统也需要架构师设计好系统结构。
这能让企业的软件项目顺利进行,节约成本避免走弯路。
③前置知识:像编程语言(如Java、C++等),操作系统基础(懂得Windows、Linux这些系统的常规操作原理等),数据库基础(知道怎么创建、管理数据库等)这些都得先掌握些。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像电商公司开发大型购物平台,社交软件公司搭建聊天应用,都需要系统架构师来设计系统框架才能应对高并发、海量数据存储这些问题。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个知识点在软考体系里处于高级水平的重要位置,涵盖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到架构设计,再到最后的架构评估优化这么一个整体流程相关的知识。
②关联知识:它和软件工程知识联系密切,因为软件从开发到部署都要在设计好的架构里进行。
还有计算机网络知识,架构师得考虑分布式系统架构下网络传输等问题。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比较大。
一方面理论知识多而且抽象,像架构风格这些。
另一方面还得有实际项目经验。
关键点在于把理论结合实际项目。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占很大比例。
考查方式可能有选择题分析概念,简答题阐述架构设计思路,还有可能给个案例让你去分析架构的优劣并改进。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核心概念有比如架构风格,简单说就是系统架构像盖房子的风格有欧式、中式那样,有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等不同风格,就是组织系统各部分的一种方式。
②特征分析:以分层架构为例,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把系统按不同功能分层,像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通俗名解:MRD、BRD、PRD、FSD、PSD、SRS、ROI、CPA、(2009-11-24 14:59:19)转载标签:it 分类:网站运营经常听到有朋友在群里面问一些专有名词的缩写含义,恰巧在网上找资料看到这个帖子,故此转帖过来。
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MRDMarket Requirements Document,市场需求文档。
获得老大的认同后,产品进入实施,需要先出MRD,具体来说要有更细致的市场与竞争对手分析,通过哪些功能来实现商业目的,功能/非功能需求分哪几块,功能的优先级等等。
实际工作中,这个阶段PD可能的产出物有Mind Manager的思维图,Excel的Feature List等。
市场需求文档(MRD)重点放在为一个被提议的新产品或者现有产品的改进定义市场需求。
与BRD指出商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同,MRD更深入提议解决方案的细节。
它包括一些或者所有这些细节:a. 解决商业问题所需要的特色b. 市场竞争分析c. 功能和非功能需求d. 特色/需求的优先级e. 用例MRD通常是由拥有产品经理,产品营销经理或者行业分析师头衔的人撰写的。
MRD通常是一份连续的5-25页Word文档,或者正如之后描述那样在一些机构中甚至更长。
BRDBusiness Requirements Document,商业需求文档。
这是产品声明周期中最早的问的文档,再早就应该是脑中的构思了,其内容涉及市场分析,销售策略,盈利预测等,通常是和老大们过的ppt,所以也就比较短小精炼,没有产品细节。
商业需求文档重点放在定义项目的商业需求。
BRD要能说出客户碰到的一个或多个商业问题,并且通过公司的产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接着建议一个方案——通常是新产品或者现有产品的改进来解决这些问题。
BRD也可能包括一个高级的商业案例,例如收益预测,市场竞争分析和销售/营销策略。
BRD通常是由拥有产品经理,产品营销经理或者行业分析师头衔的人撰写的。
冷静下来,细数中台有哪些坑1、中台源2009 年阿里共享业务事业部诞生,它在多年后承接了阿里的中台的重任2010 年 6 名资深游戏开发者创立了 Supercell 公司,旗下拥有《部落冲突》,《皇室战争》,《海岛奇兵》,《卡通农场》这四款超现象级产品。
2015 年中,据说马云带领高管拜访了芬兰赫尔辛基的Supercell。
Supercell 公司员工不多,Supercell 每个团队员工不超 7 人,团队自己决定做什么产品,实现产品快速开发。
这次访问据说给阿里高管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于是大家开始思考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公司的架构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
2015/12 阿里 CEO 逍遥子的一封内部邮件打响了阿里内部进行“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架构升级的指示2015 年末,滴滴启动中台战略,构建业务中台主要出于四方面:专业深度,人力资源,用户体验,全局打通2017/12 滴滴分享了如何构建自己的中台2018/1 京东进行组织架构调整2018 下半年,爱奇艺开始规划做中台2018/7 百度总裁陆奇离职2018/12 京东宣布采用前台,中台,后台的组织架构2018/12 百度内部宣布进行架构调整2019/3 字节跳动对外透露正在搭建“直播大中台”2019/5/6 上半年,知乎创始人于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接受专访时提到知乎的中台2019/5/21 腾讯召开了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会上腾讯高级副总裁提出了“开放中台能力,助力产业升级”和“开源协同”和“自研上云”,然后“中台”立马就被带火了。
从百度搜索指数可以明显发现,从 5/21 起中台搜索量指数往上涨2019/8/9 小米在 ITex 供需博览会上提出小米中台进行业务 + 数据 + 技术建设2019/10 爱奇艺在 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上对爱奇艺中台进行介绍一、大厂的中台1、腾讯All in产业互联网。
腾讯的技术委员会,对标的是阿里巴巴的中台事业部,而不是外界所解读的对标阿里“达摩院”。
详细设计文档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XXX系统的详细设计进行描述。
XXX系统是一个XXXX的系统,用于XXXXX。
该文档将涵盖系统的整体结构、模块的设计和交互流程等内容,有助于开发人员理解系统的技术细节和工作流程。
2. 系统结构XXX系统基于XXX架构,采用了分层结构,以实现系统的高内聚和低耦合。
系统的主要结构如下:•用户界面层:负责和用户进行交互,接收用户输入并将结果显示给用户。
•控制层:处理用户界面层传递的请求,负责调用适当的业务逻辑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界面层。
•业务逻辑层:负责实现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处理各种业务需求。
•数据访问层:提供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
3. 模块设计3.1 模块A模块A是XXX系统的核心模块,负责处理XXXX。
模块A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模块接口:定义了模块暴露给其他模块使用的接口,包括XXX、XXX 等。
•内部数据结构:描述了模块内部使用的数据结构,包括XXX、XXX 等。
•模块算法:描述了模块内部使用的算法,包括XXX、XXX等。
•模块流程:描述了模块的工作流程,包括XXX、XXX等。
3.2 模块B模块B是XXX系统的辅助模块,负责处理XXXX。
模块B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模块接口:定义了模块暴露给其他模块使用的接口,包括XXX、XXX 等。
•内部数据结构:描述了模块内部使用的数据结构,包括XXX、XXX 等。
•模块算法:描述了模块内部使用的算法,包括XXX、XXX等。
•模块流程:描述了模块的工作流程,包括XXX、XXX等。
4. 交互流程本节描述了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流程。
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层与系统进行交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用户打开系统,进入登录界面。
2.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
3.系统验证用户身份,并根据用户权限进行相应的授权。
4.登录成功后,系统显示主界面,用户可以进行XXX操作。
5.用户进行XXX操作,系统接收用户操作请求。
合同条、款、项的顺序合同是人们在法律框架下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签订的一种约定,包括条款和项目等细节内容。
在撰写合同时,条、款、项的顺序对于合同的层次结构和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合同条、款、项的顺序以及如何合理安排,以确保合同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一、什么是合同条、款、项在进行合同撰写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合同条、款、项的定义:1. 合同条:合同的最高层次,通常对应于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例如,房屋买卖合同中的购房者权益、房屋交付等就可以作为合同条。
2. 合同款:合同条的下一级,用于具体描述合同条中的各项内容。
例如,在房屋买卖合同中,购房者权益下的房屋交付、房屋质量保证等可以作为合同款。
3. 合同项:合同款的下一级,更加具体和详细地描述合同款中的各个要求和规定。
例如,在房屋交付这一合同款中,可以包括房屋交付时间、房屋验收标准等合同项。
二、合同条、款、项的顺序安排在合同的撰写过程中,条、款、项的顺序直接影响了合同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一般来说,可将条款按照从整体到细节逐级展开,如下所示:1. 首先,合同条的顺序应该按照合同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进行排列,以保证合同的主旨清晰。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编排,一般从合同的基本原则或目的开始,依次罗列重要的合同条。
2. 接下来,每个合同条下面按照次要程度或者业务逻辑的关系排列各个合同款。
合同款是对于合同条的具体描述和规定,可以根据条款的需要进行逻辑排序。
3. 最后,在合同款下面,按照逻辑顺序编排各个合同项。
合同项是对合同款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规范,以实现合同的明确和可执行性。
三、合同条、款、项的撰写要点在撰写合同条款和合同项目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简明扼要:合同应该避免冗长复杂的描述,条款和项目的表述应清晰、简明扼要,避免造成理解的困惑。
2. 层次清晰:条、款、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明确,排列上要符合逻辑结构,确保合同的逻辑性和一致性。
3. 按重要性排序:在撰写合同时,应该将最重要的内容放置在最前面,以确保对合同主要内容的准确阐述。
六边形架构、分层架构及其它作为⼀个后端程序员,MVC三层架构的模式相信⼤家都不会陌⽣,三层分别从上⽽下排布,只能由上层调⽤下层。
⼀般越往下层越通⽤,越上层越细节。
随着某些核⼼业务的访问量发展,通常我们需要去进⾏优化的措施,⽐如加缓存,加MQ,换数据源1.缓存可选redis,memcache2.MQ可选kafka,rocketmq,rabbitmq3.数据源可选:mysql,mongodb,elasticsearch复制代码当然,我们在做这些优化的时候,会将mq,mongodb等看成基础设施层。
由此衍⽣出四层的架构,infrastructure⾥封装redis和mq的通⽤调⽤逻辑这些优化的动作,通常不会改变原有的业务逻辑。
但是为了做优化,我们会将它写在service层,⽐如:1.执⾏成功就发个MQ2.执⾏某个事件的时候,同步⼀下缓存3.依赖关系为,domain依赖infrastructure问题点:按道理来说,domain层是写业务逻辑的,优化不会涉及到业务逻辑的改动,但是却改动了domain层。
由于domain层依赖了infrastucture的原因,导致业务依赖于具体的实现技术。
所以,为了将业务与具体实现做分离,我们采⽤依赖倒置的⼿段去重构依赖倒置原则的包含如下的三层含义:1.⾼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2.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3.细节应该依赖抽象⾼层模块不依赖低层模块:那就可以在domain层定义存储的接⼝,如AARepository,但是不写具体的技术实现抽象不依赖细节:在domain层⾥,不依赖其他包的类,如⽤到数据存储时,直接调⽤domain的抽象接⼝即可⾼层通过依赖注⼊的⽅式,将基础设施的实现传到domain层中如此⼀来,我们的架构就不再是分层的结构(从上往下调⽤)。
⽽是将抽象全部堆在domain层,将细节全部往application和infrastructure去推。
分层架构详细介绍分层架构,听起来好像有点高大上,其实就像盖房子一样。
咱一层一层地来理解,可有意思啦。
咱先说说这分层架构的最底层,就好比房子的地基。
这底层是整个架构的基础啊,它负责最基本的操作,就像地基得稳稳地托住整座房子一样。
比如说在一个软件的分层架构里,这底层可能是和硬件打交道的部分,像管理内存啦,控制磁盘读写啥的。
这就像地基要深入地下,和土地紧密相连,为上面的楼层提供稳固的支撑。
要是这底层出了问题,那上面的东西不就都摇摇欲坠了?就像地基要是不牢,房子能稳当吗?肯定不能啊。
再往上看一层呢,这就像是房子的一楼。
这一层在底层的基础上,做一些稍微复杂点的事儿。
比如说在软件里,可能是进行数据的初步处理,把从底层获取到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转换、过滤之类的操作。
这就好比一楼是个过渡区域,你从外面进入房子,先到一楼,在这里进行一些简单的整理,再往楼上走。
这一层要是乱了套,虽然不像底层出问题那么严重,但也会让上面的楼层很不方便啊。
这就像你要是把一楼弄得乱七八糟,二楼三楼的人上下楼都不方便,对吧?接着再往上走,可能就是二楼、三楼这样的楼层了。
这些楼层在前面楼层的基础上,承担着各自不同的功能。
可能有的楼层是专门处理用户界面的,就像房子里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客厅一样。
这部分要做得美观、易用,让用户看着舒服,用着顺手。
要是这部分做得不好,就像客厅又脏又乱,客人来了能高兴吗?肯定不高兴啊。
还有的楼层可能是负责业务逻辑的,这就好比房子里的书房,是用来处理各种重要事务的地方。
这个地方要是出错了,那整个房子的运作可能就会出现大问题,就像书房里重要文件丢了或者乱了,那家里的好多事儿都办不成了。
在分层架构里,每一层都有自己的职责,就像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一样。
你不能让客厅去干书房的事儿,也不能让书房去做厨房的活儿,对吧?分层架构也是这样,各层之间不能乱了套。
而且每一层都依赖下面的层,就像房子上面的楼层都得靠着下面的楼层支撑着。
2024年度工作总结格式范文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____年已结束,很感谢公司给我提供磨练自己的机会,更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和栽培!在过去的一年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
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可从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一、工作方面在学校中学习的多是____的理论知识,但真正运用到实践,或者说是具体的项目中的机会却很少,在公司工作这几个月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对前台界面的调整修缮和数据库的增删改查,自己亲身参与的后台业务逻辑的相关处理,自己在编程能力上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和总结中加强了编程语言的学习,提高了编程思想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对____的认识有了层次性的变化。
在____个多月的实习和工作中,共经历了三个项目,分别是____。
在日常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尽心尽力,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
当然我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有时会忘记打卡;对业务不太熟悉,处理问题不能得心应手,工作经验方面有待提高;对相关知识情况了解的还不够详细和充实,掌握的技术手段还不够多;对流程还不够熟悉,有时会多走一些弯路;需要继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虚心向周围的同事学习,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努力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不断培养和提高充实自己的工作动手能力,把自己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学习方面在工作中,逐步学习等。
在学校中也曾学过,但是了解不多,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从未使用____进行过任何开发,但是在工作中,通过学习和同事的帮助,了解到____虽然暂不支持跨平台但是也有很大的优势,相比____而言,上手很快,开发显得更加容易,控制也显得更加方便,作为开发平台,它也十分人性化.让初学者十分容易学会应用,而且用开发效率十分高。
务
问题报告。
3. 软件配置复查
软件配置复查的目的是保证
软件配置的所有成分都齐全;
– 所有的文档都是正确且便于使用;
– 同时,对其它软件需求,例如可移植性、兼容性、出错自动恢复、可维护性等,也都要进行测试
* 在全部软件测试的测试用例运行完后,所有的测试结果可以分为两类:
– 测试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
这说明软件的这部分功能或性能特征与需求规格说明书相符合,从而这部分程序被接受。
门
权限。
等
特殊值测试
别和响应。
行测试
行测试
合,从而这部分程序被
性。
时。
Java中DAO的作用一、什么是DAODAO(Data Access Object)是一种数据访问模式,它封装了对数据库的访问细节,提供了一组在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之间交互的接口和方法。
在Java开发中,DAO主要用于实现对数据库的CRUD(增删改查)操作。
二、DAO的作用1. 解耦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代码DAO通过提供一个独立的接口层,将业务逻辑与具体的数据库操作隔离开来。
这样一来,当数据库变化时,只需修改DAO的实现类,而不影响业务逻辑的其他部分。
同时,DAO以接口的形式暴露数据库操作方法,使得业务逻辑层可以通过接口调用,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数据库实现细节。
2. 提高代码复用性和可维护性DAO通过封装数据库访问细节,将相同的数据操作逻辑抽象为一组方法,使得这些方法可以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被重复使用。
这样不仅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也减少了代码的冗余。
另外,由于数据库操作集中在DAO中,可以更方便地修改和维护这部分代码,而不会对业务逻辑产生影响。
3. 提供事务管理能力一般情况下,一个业务操作可能涉及到对多个数据表的操作,如果其中某个操作失败,就需要回滚之前的所有修改。
DAO通过使用事务管理技术,将相关的数据库操作绑定在一个事务中,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事务管理涉及到开启事务、提交事务和回滚事务等操作,而这些是由DAO来完成的。
4. 优化数据库访问性能数据库访问是Web应用中一个关键的瓶颈,合理地设计和使用DAO可以提高数据库访问的性能。
DAO不仅可以使用缓存技术来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还可以通过批量操作、使用PreparedStatement等方式提高数据库操作的效率。
通过这些优化手段,可以减少系统对数据库的负载,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三、DAO的使用方式1. 接口定义首先,我们需要定义DAO接口,其中包含了对数据库进行CRUD操作的方法。
接口的方法可以是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oracle存储过程日志输出语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Oracle存储过程时,日志输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在存储过程中添加日志输出语句,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控和调试代码,定位错误和异常,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因此,掌握Oracle存储过程日志输出语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首先介绍存储过程的概念和作用。
存储过程是一组预定义的SQL语句集合,经过编译并存储在数据库中。
通过执行存储过程,可以实现复杂的数据处理操作,并且可以在一次调用中执行多条SQL语句。
存储过程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减少网络通信的开销,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业务逻辑的封装和隐藏等。
其次,本文将着重介绍日志输出在存储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开发和维护大型应用系统时,存储过程往往承担着核心的业务逻辑,处理的数据量和业务复杂度都非常大。
因此,为了方便排查和修复问题,在存储过程中添加详细的日志输出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合理的日志输出,可以记录存储过程中每一步的执行情况,包括输入参数、输出结果、执行时间等。
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日志信息快速定位错误,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最后,本文将重点介绍Oracle存储过程日志输出的语法。
在Oracle 数据库中,我们可以使用dbms_output包提供的一系列过程和函数来实现日志输出。
这些过程和函数可以将指定的文本信息输出到控制台或者日志文件中,方便我们查看和分析。
通过使用合适的日志输出语法,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输出不同的日志信息,包括调试信息、错误日志、性能统计等。
总之,本文将详细介绍Oracle存储过程日志输出的相关知识和语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和维护存储过程,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另外,本文还将强调日志输出的必要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在存储过程的开发和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框架,包括文章的大纲、目录以及各部分的内容。
◆背景知识介绍J2EE的13种技术java->servlet->jsp [技术总是有一个演变过程]zip粘贴到word设置◆回顾一下我们现有的技术java 基础(面向对象,集合,界面,线程,文件,网络)jdbc (java 的数据库编程)oracle / mysql / sqlserverhtml css javascript (web 开发) ->网页设计xmlserlvet+jsp ->java web开发[使用java技术做web开发]◆java ee 体系的介绍◆servlet项目演示◆web 开发介绍①静态页面(html)②动态页面1.用户可以输入数据,和页面交互(注册,购物,发帖子,付款...)2.不同时间打开页面,内容是变化.3.目前比较流行的左动态页面的技术( servlet/jsp , php , , asp, cgi )◆动态网页技术的比较(了解)◆bs 和cs的比较(1)BS:browser 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2)cs client server 客户服务为什么需要的web服务器/web究竟是干什么的?模拟一个web服务器MyWebServer.javaimport java.io.*;import .*;public class MyWebServer{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ServerSocket ss=new ServerSocket(80);Socket s=ss.accept();//提示一句话System.out.println("在9999 上等待连接...");OutputStream os=s.getOutputStream();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d:\\hello.html"));String buf="";while((buf=br.readLine())!=null){os.write(buf.getBytes());}//关闭流br.close();os.close();s.close();}}◆通过tomcat来讲解BS结构◆安装tomcat服务器(1)解压即可(2)配置①在环境变量中添加JAVA_HOME= 指向你的jdk的主目录(并不是bin文件目录)②在不配置JAVAHOME的前提下启动tomcat 在startup.bat的第25行中添加set JAVA_HOME=JKD路劲(3)启动tomcat服务器到tomcat 主目录下bin/startup.bat(4)验证是否安装成功http://localhost:8080(8080是默认端口如果该端口已经被占用需要修改端口)◆tomcat安装后问题解决(1)tomcat无法正常启动的原因分析1.JAVA_HOME 配置错误,或者没有配置2.如果你的机器已经占有了8080 端口,则无法启动,解决方法(1) 你可以8080 先关闭netstat–annetstat –anb 来查看谁占用该8080(2) 主动改变tomcat的端口.到conf/server.xml 文件中修改<Connector connectionTimeout="20000" port="8088"(去修给config->server.xml的端口号)protocol="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NioProtocol" redirectPort="8443"/>(3) 能够正常启动,但是会导航到另外一个页面.去修改工具->管理加载项,把默认的导航给禁用即可.(4) 在访问tomcat时候,一定保证tomcat 服务器是启动◆tomcat的目录结构文件bin: 启动和关闭tomcat的bat文件conf: 配置文件-->server.xml: 该文件用于配置和server 相关的信息, 比如tomcat启动端口后,配置Host, 配置Context 即web应用-->web.xml : 该文件配置与web应用(web应用就相当于是一个web站点)-->tomcat-users.xml: 该文件用户配置tomcat 的用户密码和权限lib目录: 该目录放置运行tomcat 运行需要的jar包logs目录:存放日志, 当我们需要去查看日志的时候,很有用!,当我们启动tomcat错误时候,可以查询信息.webapps目录: 该目录下,放置我们的web应用(web 站点), 比如:建立web1 目录下面放置我们的html 文件jsp 文件..图片... 则web1就被当做一个web应用管理起来(☞特别说明tomcat 6.0 以后支持tomcat 5 版本还有别的设置)work: 工作目录: 该目录用于存放jsp被访问后生成的对应的server文件和.class文件如何去访问一个web 应用的某个文件◆首页面设置及目录规范结构现在我们要求:把hello.html文件设置成该web应用的首页,则需要把web应用的目录格式做的更加规范:①在web文件夹下配置WEB-INF文件夹②在web.xml 文件中添加配置的代码:<welcome-file-list><welcome-file>hello1.html</welcome-file></welcome-file-list>③通过http://localhost:8088/web1来访问hello1.htmlweb-inf目录下的classes目录将来是存放class文件lib 目录将来时存放jar文件web.xml 配置当前这个web应用的信息.◆tomcat如何去管理虚拟目录需求: 当我们把web 应用放到webapps目录,tomcat会自动管理,如果我们希望tomcat 可以管理其它目录下的web应用?->虚拟目录配置我在d 盘有一个web应用.◆虚拟目录配置步骤:①找到server.xml文件②编辑host节点添加Context path在server.xml中添加:<Context path="/myweb2" docBase="d:\web2"/>myweb2:是访问时输入的web名,实际取出的是web2中的资源"d:\web2":绝对路径下web2中存放资源如:hello2.html实际访问时输入的地址:http://localhost:8088/myweb2/hello2.html绝对路径:从根分区找某个文件相对路径:从该文件位置去找另一个文件③需要重启tomcat,才能生效.(因为是采用的dom技术讲信息加载到内存中)◆context 的几个属性的说明path:docbase:reloadable;如果设为ture ,表示tomcat 会自动更新web应用,这个开销大,建议在开发过程中,可以设为true, 但是一旦真的发布了,则应当设为false;upackWAR: 如果设为ture ,则自动解压,否则不自动解压.①:打war包cd:d/web2 然后jar –cvf web2.war *②:浏览打好的war包Deploy发布后会在webapps中自动生存改文件◆配置域名我们看和一个如何配置自己的主机名:我们在实际访问网站的过程中,不可能使用http://localhost:8080/web应用/资源名的方式去访问网站,实际上使用类似或者的方式去访问网站,这个又是怎么实现的呢?看看ie浏览器访问一个web站点的流程.实现的步骤如下:(1) 在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下的host文件添加127.0.0.1 (2) 在tomcat 的server.xml文件添加主机名<Host name="" appBase="d:\web3”><Context path="/" docBase="d:\web3" /></Host>(3) 在d:\web3 加入了一个/WEB-INF/web.xml 把hello2.html设为首页面如果连端口都不希望带,则可以吧tomcat的启动端口设为80即可.(4) 重启生效◆tomcat体系的再说明图:如何配置默认主机:在tomcat/conf/server.xml 文件<Engine name="Catalina" defaultHost="主机名">如:<Engine name="Catalina" defaultHost="">◆为什么需要servlet技术?比如需求:我们希望用户可以贴,用户还可以回复....这样一些和用户可以交互的功能,用普通的java技术就完成不了, sun 就开发了servlet技术供程序员使用.◆servlet的介绍①servlet 其实就是java程序(java类)②该java 程序(java 类)要遵循servlet开发规范③serlvet是运行在服务端④serlvet 功能强大,几乎可以完成网站的所有功能⑤是学习jsp基础◆tomcat 和servlet 在网络中的位置servlet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servlet究竟是怎样工作的UML 时序图帮助大家理解参看execel面试题: 请简述servlet的生命周期(工作流程)答:标准版本:①WEB服务器首先会检查是否已经装载并创建了该servlet实例对象。
excel中的roundup函数详解Excel中的ROUNDUP函数详解在Excel表格中,ROUNDUP函数是非常常用的一个函数,它的作用是将一个数值向上取整到指定的位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ROUNDUP函数的用法和实际应用。
一、ROUNDUP函数的基本语法ROUNDUP函数的基本语法如下:=ROUNDUP(number, num_digits)其中,number是需要进行取整操作的数值,num_digits是取整到的位数。
二、ROUNDUP函数的使用示例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来介绍ROUNDUP函数的使用方法。
假设我们有一个单元格A1中的数值为123.4567,我们希望将其取整到小数点后两位,可以使用如下公式:=ROUNDUP(A1, 2)这样,单元格A1中的数值就会被取整为123.46。
三、ROUNDUP函数与ROUND函数的区别有些用户可能会对ROUNDUP函数和ROUND函数之间的区别感到困惑。
实际上,ROUNDUP函数和ROUND函数的作用是类似的,都是对一个数值进行取整操作。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取整的方向不同。
具体来说,ROUNDUP函数是向上取整,而ROUND函数则是四舍五入。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数值5.6789,如果我们使用ROUND函数取整到小数点后两位,结果会是5.68,而如果我们使用ROUNDUP函数取整到小数点后两位,结果会是5.68。
四、ROUNDUP函数的实际应用ROUNDUP函数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来介绍ROUNDUP函数的实际应用。
1. 金融业务中的利率计算在金融业务中,利率计算是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一个贷款的年利率,而这个利率是以小数点后两位进行计算的,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ROUNDUP函数将计算结果向上取整到小数点后两位。
2. 计算需上取整的数量在一些场景中,我们需要将一些数量向上取整到整数,比如在制定生产计划时,我们可能需要将某个产品的生产数量向上取整到整数以确保生产的充分性。
细说业务逻辑2010-08-02 作者:张洋前言记得几个月前,在一次北京博客园俱乐部的活动上,最后一个环节是话题自由讨论。
就是提几个话题,然后大家各自加入感兴趣的话题小组,进行自由讨论。
当时金色海洋同学提出了一个话题——“什么是业务逻辑”。
当时我和大家讨论 MVC的相关话题去了,就没能加入“业务逻辑”组的讨论,比较遗憾。
其实,一段时间内,我脑子里对“业务逻辑”的概念也是非常模糊的。
但在不断地阅读、思考和实践过程中,这个概念及其相关的内容才在我脑子里渐渐清晰。
我想,很多朋友也许也对这个概念不是很了解,所以愿意结合既有资料和自己的思考,总结一篇关于业务逻辑的概述性文章,一则与朋友们分享探讨,二则也是为自己对业务逻辑的学习做一个总结和提升。
因为我还不敢说对业务逻辑内涵及外延理解的非常充分,所以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不用客气,尽管批评就好!内容提要===================前篇=====================前言内容提要1、我把业务逻辑丢了!——找回丢失的业务逻辑2、细说业务逻辑2.1、业务逻辑到底是什么2.2、业务逻辑的组成结构2.2.1、领域实体(Domain Entity)2.2.2、业务规则(Business Rules)2.2.3、完整性约束(Validation)2.2.4、业务流程及工作流(Business Processes and Workflows)2.3、业务逻辑层职责相关争议2.3.1、争议一:数据的格式化2.3.2、争议二:数据合法性及完整性验证2.3.3、争议三:CRUD2.3.4、争议四:存储过程===================后篇=====================3、业务逻辑的架构模式及实现3.1、Transcaton Script3.1.1、概述3.1.2、分析3.2、Table Module3.2.1、概述3.2.2、分析3.3、Active Record3.3.1、概述3.3.2、分析3.4、Domain Model3.4.1、概述3.4.2、分析3.5、各种架构模式的比较及选择4、结束语参考文献1、我把业务逻辑丢了!——找回丢失的业务逻辑相信朋友们基本都是软件开发人员。
不论身处什么职位,我们的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制作软件产品。
而所谓的软件产品,一定是在某个领域内去实现某些业务。
如此看来,“业务逻辑”本应和“软件产品”是紧紧绑在一起的,没有业务逻辑,何来软件产品?但是,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说业务逻辑,很多人就无法形成清晰地印象。
例如,经典的三层架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一提到表示层或数据访问层,大家脑子里马上能产生出清晰的概念,但一提到业务逻辑层,就有点模糊了,或者完全不知道其是什么,或者有个模糊的轮廓,但对其具体的职责、结构不是很清楚。
真是奇了怪了!我们天天和业务逻辑打交道,搞不清业务逻辑是什么。
对于这个奇怪的现象,我思前想后,结合自身的教训(我也曾很长时间搞不清业务逻辑),终于弄清楚了其原因——这和我们接触这个概念的途径和认知结构有莫大关系。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首次接触“业务逻辑”这个概念是从分层架构中的“业务逻辑层”概念开始的,我相信不在少数。
事情坏就坏在这里!为了让朋友们直观看清“业务逻辑”的概念是怎么被我们丢掉的,请大家看一个图,这个图展示了很多人对“业务逻辑”的认知过程。
图1-1、狭义的认知分解过程如图1-1所示,我们先接触了分层架构,然后对每个层产生了初步的认识。
其中,由于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的代码职责清晰明确,基本能正确认识。
但是,由于我们接触的分层架构的Demo大多业务极其简单,又基本是CRUD操作集中型的业务。
所以,我们脑子中就产生了疑问:这个所谓的业务逻辑层是干什么的?怎么就简单封装了一下数据访问层的操作?这有存在的必要吗?由于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误导,使得很多朋友脑中将“业务逻辑”和“业务逻辑层”两个概念混淆了,始终想不明白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再加上很多朋友所看的、所做的系统都是CRUD操作集中型的,就形成了“业务逻辑貌似就是对数据访问操作的简单封装”这一片面概念。
到底这一概念有没有错呢?其实没错,因为在简单的、CRUD操作集中型软件中,业务逻辑基本就是对数据访问简单的封装。
但是,无错不代表全面,这是一种狭义的业务逻辑理解,而且是狭义中的狭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不但是在“业务逻辑层”这么一个狭义范围内去理解业务逻辑,而且还是CRUD 集中型操作这种“非常瘦”的业务逻辑层范围内去理解,所以,可谓是在狭义的基础上的狭义。
当我们把这么一个“狭义中的狭义业务逻辑”与“业务逻辑”等同起来时,误会、迷茫、困惑、不屑就出现了。
这就如同,给你一只温顺的哈巴狗,还是病怏怏的、无精打采的小哈巴狗,而你把这只“病怏怏的小哈巴狗”与“狗”的概念等同起来了。
那么你一定就会为有人养狗看家和警察养狗当警犬抓坏人而困惑:这东西这么弱小,我一脚就踩死了,怎么弄用来看家和抓坏人呢?进而可能会产生“狗狗无用论”,“狗狗废品”等观念。
当然,在现实中,很少有人只见过小哈巴狗而没见过狼狗等其它狗类,所以,故事中的误会对“狗”一般是不存在的。
但在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只见过业务逻辑中的“小哈巴狗”,却没有见过业务逻辑中的“狼狗”、“藏獒”,所以,这种误会在对“业务逻辑”的理解上广泛存在。
那么,广义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请看下图。
图1-2、广义的认知分解过程(注意!凡是不特别说明,下文中所有“数据”一词都指需要持久化的数据,而不包括内存中的临时数据。
请各位留心。
)如图1-2所示,广义的认知分解应该是这样的:软件产品都是在某个领域内实现某些特定业务,所以,软件产品天生应该分解为界面交互部分和业务逻辑部分,其中业务逻辑部分是软件产品的核心,它客观存在于软件产品内部,但是无法对使用者产生直观刺激,因此业务逻辑不能与使用者直接交互。
而界面交互部分是业务逻辑与使用者进行交流的接口,使用者通过界面交互部分,与业务进行交流,从而使得软件产品发挥其作用。
而在具体实现系统时,界面交互部分演化成表示层,业务逻辑部分演化成业务逻辑层。
所以,可以认为,数据访问层不是软件产品自然演化的直接产物,之所以出现数据访问层,是因为某些产品的业务属于“数据操作集中型”业务,为了实现隔离、复用等目的,架构师从业务逻辑中分离出了频繁使用的数据访问业务,形成了单独的数据访问层。
从广义来说,可以认为数据访问隶属于业务逻辑,因为,数据访问操作实际上也是业务逻辑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几个要点:(这几个要中的业务逻辑均指广义业务逻辑)1)软件产品自然的可分为界面交互部分和业务逻辑部分。
2)从空间结构上看,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隶属关系——数据访问隶属于业务逻辑。
虽然在具体系统实现层面,数据访问层和业务逻辑层是并列存在,但从概念本质层面上分析,两者是隶属关系。
3)从时间结构上看,应该是先有业务逻辑的概念,才有数据访问的概念。
业务逻辑衍生自软件本身,数据访问衍生自业务逻辑。
4)因为业务逻辑是软件产品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拥有业务逻辑是软件产品的必要条件(读者可以试着举出一个不包含业务逻辑的软件)。
但是一个软件可以没有数据访问,如“计算器”、“不带存档的小游戏”等。
利用以上论述要点和认知分解,朋友们可以试试在脑中重新构筑狭义和广义“业务逻辑”的概念。
看能不能把我们丢掉的业务逻辑概念找回来。
关于业务逻辑更多的细节,将在下文中讨论。
2、细说业务逻辑2.1、业务逻辑到底是什么在第一大节里说了那么多,相信各位基本已经形成“业务逻辑”的概念了。
如果我在这里再啰嗦什么,我不嫌累各位也要嫌烦了。
所以,这里我仅给出两个定义。
广义上的义务逻辑——软件本身固有的一种品性,自然存在于软件产品内部,是软件具有的在某个业务领域内的逻辑,是软件的核心和灵魂。
软件产品除界面和交互外的一切都可看作是广义业务逻辑。
狭义上的业务逻辑——等同于分层架构中“业务逻辑层”的职责,是软件中处理与业务相关任务的部分,一般狭义上的业务逻辑不包含数据持久化,而只关注领域内的相关业务。
对于以上两种定义,希望朋友们不要割裂开来看,而要辩证统一的去看,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整而辩证统一的“业务逻辑”概念。
在下文中,将不再明确区分狭义和广义,“业务逻辑”一词将代表两者的辩证统一体。
2.2、业务逻辑的组成结构业务逻辑作为一个高层次概念,其内在结构也是非常丰富的,下面我们深入其里,去探寻一下业务逻辑都是由哪些更底层的部分构成的。
2.2.1、领域实体(Domain Entity)通俗的说,领域实体就是这个领域内有哪些东西。
例如,银行业领域内有账户、支票、前台营业员等实体;B2C电子商务领域有商品、订单、交易等实体;魔兽世界游戏的领域内有角色、种族、道具、魔法等实体;高等代数领域有矩阵、行列式等实体。
领域实体是某个领域内各种对象的抽象,可以用名词表示(可以是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甚至动名词,只要其具有名词性),构成了整个业务逻辑的骨骼和静态模型。
一般每个领域实体有自己的一些属性和行为。
顺便说一句,领域实体的存在时OOA&D的基础。
在具体的软件系统中,领域实体往往会根据架构的不同有不同的映射存在形式。
其中一种叫做Business Object(BO),即业务对象,某些文献称其为“充血实体类”,这种对象完整抽象了领域内的某个实体,封装了此实体相关属性和行为。
在面向对象的设计和架构中,这种实体类很常见。
另一种叫做Data Transfer Object(DTO),某些文献称其为“贫血实体类”,其特点是仅有属性,不存在行为。
这种实体类主要负责整体性传递数据。
另外,与BO不同的是,DTO可以不抽象领域实体的全部属性,而只根据需要抽象一部分。
例如,某个“User”实体存在很多属性,但如果某个方法仅需要其联系方式,可以设计一个DTO,仅有id,email,address,phone等就够了。
在面向过程的设计和架构中,这种实体设计比较常见。
2.2.2、业务规则(Business Rules)业务规则就是某个领域内运作的规则,构成了整个业务逻辑的灵魂和动态模型。
业务规则作用于领域实体,领域实体遵从业务规则进行运作。
如:在银行领域内,“转账时从A账户扣除相应款项,在B账户添加相应款项,并从A账户扣除相应手续费,并通过某些途径通知A和B账户的户主”就是一条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业务规则比较抽象,并不是需求,需求需要具体且无二义性,而业务规则只是抽象的一种描述,例如,通知户主的途径是什么?电子邮件?电话?短信?并没有具体描述,但在规则中有“通知”这一项,因此不能将业务规则等同于需求。
2.2.3、完整性约束(Validation)领域实体和业务规则构建了业务逻辑的主体,但在这主体之上,还存在着一个限制,这就是完整性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