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竞赛(二)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0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化学竞赛检测试题(附答案)》,供⼤家学习参考!•竞赛时间2⼩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得进场。
开赛后1⼩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纸(背⾯向上)放在桌⾯上,⽴即离场。
•竞赛答案全部写在试卷指定位置上,使⽤⿊⾊或蓝⾊圆珠笔、签字笔、钢笔答题,使⽤红⾊笔或铅笔答题者,试卷作废⽆效。
•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区、县、学校必须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处者按废卷处理。
•允许使⽤⾮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具。
•试卷按密封线封装。
题中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为:H C N O Ni Fe1.008 12.01 14.01 16.00 58.70 55.85第1题选择题(9分)(单选或多选,每选1.5分)(1)化学在⽣产和⽣活中有着⼴泛的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聚⼄烯塑料作⾷品包装袋B.SiO2是制备光纤导线的主要材料C.⽤浸泡过⾼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吸收⽔果产⽣的⼄烯以延长货架期D.民间⽤明矾作净⽔剂除去⽔中的悬浮物(2)下列离⼦⽅程式正确的是 ( )A.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的Ba(OH)2溶液Ba2++2OH-+NH4++H+== BaSO4↓+NH3•H2O+H2OB.向漂⽩粉溶液中通⼊过量的SO2⽓体ClO-+SO2+H2O== HSO3-+HClOC.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CO2⽓体AlO2-+CO2+2H2O== Al(OH)3↓+HCO3-D.海⽔中的Fe2+在铁细菌的催化下被氧化成Fe2O34Fe2++8OH-+CO2==2Fe2O3+HCHO+3H2O(3)已知:N2(g)+3H2(g) 2NH3(g) △H = -92.4 kJ•mol-1,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式投⼊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容器实验1 实验2 实验3反应物投⼊量始态 1mol N2、3mol H2 2mol NH3 4mol NH3NH3的平衡浓度/mol•L-1 cl c2 c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a kJ 吸收b kJ 吸收c kJ体系压强( Pa) p1 p 2 p 3反应物转化率α1 α2 α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cl > c3B.a + b = 92.4C.2 p2 < p3D.(α1 + α3) < 1(4)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向0.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中性:c(Na+)>c(SO42-)>c(NH4+)>c(OH-)=c(H+)B.25℃时,pH =4.75、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CH3COONa的混合液:c(CH3COO-)+c(OH-)<c(CH3COOH)+c(H+)C.25℃时,pH=2的HCOOH与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c(CHCOO-)+c(H+)<c(Na+)+c(OH-)D.0.1 mol/L Na2CO3溶液与0.1mol/L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3 (CO32-)+3 (HCO3-)+3 (H2CO3)=2 (Na+)(5)现有3.5t质量分数为70%的硫酸和2.5t含杂质20%的烧碱(杂质不参加反应),⾜量的铝屑。
高二化学竞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D5. E二、填空题6. 原子量是71的元素是铱(Ir)。
7.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态降低,还原剂的氧化态升高。
8.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物质都包含\(6.022 \times10^{23}\)个基本单位。
9. 化学键的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0.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H+)与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2O)。
三、计算题11. 根据题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设未知数x,然后通过物质的量关系进行计算,最终得出x的值为...12. 利用化学平衡常数Kc,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浓度数据,通过代入公式计算得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进而得出反应的限度。
四、简答题13.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区分硬水和软水。
-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以通过加入肥皂水进行区分。
硬水与肥皂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而软水则会产生丰富的泡沫。
14. 解释勒夏特列原理。
- 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的改变时,系统会自发地调整,以减弱这种改变的影响,从而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五、实验题15. 描述如何使用滴定法测定溶液的pH值。
- 首先,使用pH计校准pH值。
然后,将待测溶液取样放入滴定管中,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逐滴加入,同时观察pH计的读数变化。
当pH计读数达到目标值时,记录下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根据滴定公式计算出待测溶液的pH值。
六、论述题16. 讨论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绿色化学强调在化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中,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成和使用。
它包括12项原则,如防止污染、提高原子经济性、使用安全溶剂等。
在工业生产中,绿色化学的应用可以减少废物产生、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原料利用率,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化学竞赛试题和答案会根据具体竞赛的题目而有所不同。
高二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石油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是()。
A. 热能B. 电能C. 光能D. 机械能3. 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的元素是()。
A. 锂B. 钠C. 镁D. 铝4.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D. 压力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5. 酸雨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含量过高。
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6.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
A. 与酸反应生成氢气B. 与碱反应生成氢气C. 与水反应生成氢气D. 与氧气反应生成氢气7. 根据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电子在原子核内运动C.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D. 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等于质子数8.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氯化钠B. 氢氧化钠C. 硫酸铜D. 碳酸钙9.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剂被还原B. 还原剂被氧化C. 氧化剂被氧化D. 还原剂被还原10. 根据化学计量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B.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体积C.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摩尔数D.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重量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是______。
2. 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3.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当酸和碱完全中和时,溶液呈______性。
4. 根据化学键理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5.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放热反应的平衡会向______方向移动。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重庆赛区初赛)试题(高二组)(5月18日9:00—11:00)考生须知:●竞赛时间2小时。
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
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考试时间结束时,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子上,及时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不准使用任何改正液或改正纸,不得使用红笔或铅笔作答。
第1题答案填写在第1题号下面表格内,其他所有解答必要写在制定方框内。
●姓名、所属学校必要写在首页左侧规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容许使用无贮存信息功能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考生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进入考场。
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i-28Cl-35.5 Ca-40 S-32 Fe-56 Cu-64第1题(20分)选取题(单选)1-1下列工业生产反映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映是()。
A.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B.以硫铁矿为原料制取硫酸C.以氯化钠为原料生产烧碱。
D.以氨气为原料生产尿素。
1-2 氮化镓材料属于第三代半导体,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和高温微波器件应用方面有着辽阔前景。
MOCVD法是制备氮化镓办法之一,普通以Ga(CH3)3作为镓源,NH3作为氮源,在一定条件下反映制取氮化镓。
下列有关说法对的是()。
A .氮化镓化学式为Ga 3N 2B .该反映除生成氮化镓外,还生成CH 4C .Ga(CH 3)3为极性分子D .镓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ⅡA 族 1-3 下列说法对的是( )。
A .用等体积蒸馏水或0.01 mol/L 盐酸洗涤AgCl 沉淀,AgCl 损失量相似B .向氨水中加入NH 4Cl 或Na 2CO 3固体,溶液pH 均增大,水电离限度均增大C .若CH 3COOH 电离平衡常数为K a ,则相似条件下CH 3COONa 水解平衡常数为K w /K aD .NaClO 与Na 2SO 3等物质量混合溶液中:c (Na +) + c (H +)=c (OH -) + c (ClO -) + c (HSO 3-) + 2c (SO 32-)1-4 氮元素和碳元素同样也存在一系列氢化物,例如:NH 3、N 2H 4、N 3H 5、N 4H 6……。
知恩中学高二年级化学竞赛试卷本卷可能要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V—51 Cr—52 Mn—55 Fe—56Co—59 Ni—58 Cu—64 Zn—65 Br—80 Ag—108 I—127 Ba—137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已知电极上每通过96500 C的电量就会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精确测量金属离子在惰性电极上以镀层形式沉积的金属质量,可以确定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实际测量中,常用银电量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铂坩埚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g+ + e-= AgB.称量电解前后铂坩埚的质量变化,得金属银的沉积量为108.0 mg,则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96.5 CC.实验中,为了避免银溶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属颗粒掉进铂坩埚而导致测量误差,常在银电极附近增加一个收集网袋。
若没有收集网袋,测量结果会偏高D.若要测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通过的电量,可将该银电量计中的银棒与待测电解池的阳极相连,铂坩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2.关于下列四个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反应CO(g)+H2O(g)===CO2(g)+H2(g)的ΔH>0B.图②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正、负极通入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C.图③表示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用重结晶方法从a、b混合物中提纯aD.图④可以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且乙的压强大3.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2-、SiO32-、CO32-、SO32-、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
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C.K+、AlO2-和SiO32-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D.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4.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全国高二化学竞赛必背知识点(一)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6、常温下,F、Cl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
8、Cl是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全国高二化学竞赛必背知识点(二)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全国高二化学竞赛必背知识点(三)1.醇:(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2.酚或烯醇类化合物:(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3.羰基化合物:(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北京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卷(高中二年级)·竞赛时间2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得进场。
开赛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纸(背面向上)放在桌面上,立即离场。
·竞赛答案全部写在试卷指定位置上,使用黑色或蓝色圆珠笔、签字笔、钢笔答题,使用红色笔或铅笔答题者,试卷作废无效。
·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区、县、学校必须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处者按废卷处理。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文具。
·试卷按密封线封装。
题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第1题选择题(12分)(多选,每选1.5分)(1)实验室配制SnCl2溶液,必须先用盐酸溶解SnCl2,才能配成澄清溶液,若用这种固体直接溶于水得不到澄清的溶液,用盐酸的目的是()A.利用同离子效应B.缓冲溶液C.抑制盐的水解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定量分析中可用AgNO3溶液滴定Cl-溶液,加入K2CrO4为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体积为50mL,[Cl-] = 10-5 mol·L-1,AgNO3与CrO42-生成砖红色的Ag2CrO4沉淀。
已知K sp(AgCl) = 1.77×10-10,K sp(AgI)= 8.51×10-17,K sp(Ag2CrO4) = 1.12×10-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定开始时应向含Cl-的溶液中滴加0.1mol/L的K2CrO4溶液4.00mLB.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rO42-的浓度约为3.6×10-3 mol·L-1C.滴定开始时,若向试液滴加的K2CrO4溶液超过4.00mL,测定出的Cl-浓度小于实际浓度D.可用0.1 mol·L-1的KI溶液代替K2CrO4做指示(3)向蓝色的CuSO4溶液逐滴加氨水,首先生成蓝色沉淀,而后沉淀溶解成深蓝色溶液;向深蓝色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到热的10M/L浓硫酸中,生成红色粉末和SO2气体。
高中化学特长生(竞赛、“强基计划”考试)测试题(高二年级)一、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仅有1个选项符号题意。
1.下列生活常识与化学原理有关,正确的选项是①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是因为甲醛可以使蛋白质变性;②人体血液pH保持弱碱性(7.40±0.05),主要是血液中存在H2CO3-HCO3—缓冲体系;③硫酸亚铁补铁剂应与维生素C同服,是因为维生素C可以防止Fe2+被氧化;④油炸食品容易产生“哈喇”味而不能食用,是因为被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和醛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 下列各氧化态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A.Ti(Ⅳ) B.V(Ⅴ) C.Cr(Ⅵ) D.Mn(Ⅶ)3. 第九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A.168 B.200 C.218 D.2404. 在NaOH(aq)中P4发生歧化反应,氧化剂占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0.25 B.0.50 C.0.75 D.0.805. 向下列溶液中加入AgNO3(aq),析出黑色沉淀的是A.H3PO4B.NaH2PO4C.H3PO2D.Na2H2P2O76.等径球的金刚石型(A4)堆积的空间利用率为A.0.74 B.0.68 C.0.34 D.0.527.在体心立方晶胞中,晶胞参数a与球半径r的关系为A.r=0.433a B.r=0.500a C.r=0.354a D.r=a8.酸性介质中H2O2与K2Cr2O7反应生成蓝色的二过氧合铬CrO5(反应1),在酸性水溶液中CrO5与H2O2作用,溶液迅速变绿色并放出气体(反应2)。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1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5+7H2O2+6H+==2Cr3++7O2+10H2OC.若只考虑这两个反应,1 mol H2O2完全反应转移了2 mol电子D.可利用反应1和反应2来检验H2O2或Cr2O72—9.下列各物质中,键角最小的是A.NO2+ B.NO2C.NO2—D.N2O10.在地球的电离层可能存在的离子团中,最稳定的是A.ArCl+ B.OF+C.SCl+D.PS+11.下列氙酸盐中,热稳定性最大的是A.RbXeF7B.K2XeF8C.Na2XeF8D.Cs2XeF812.下列排列次序正确的是A.半径:Be2+<Li+<N<F—<S2—<H—B.物质的熔点:晶体硅>SiC>KCl>CsBr>干冰>硫晶体C.热稳定性:SiH4<PH3<NaHCO3<Li2CO3<HFD.碱性:KOH>NH3·H2O>Al(OH)4—>Al(OH)3>H3BO3>H2CO313.下列分子不存在顺反异构的是A.F—N=N—F B.CH3CH=NH C.1,2-甲基环丙烷D.1,1,3-三氯环丙烷14.在铜作催化剂时,F2能与过量的NH3反应得到一种铵盐A和气态物质B。
学科:奥化 年级:高二不分版本 期数:2328本周教学内容:全国化学竞赛试题的特点及培训对策(下)3.深化、拓展历届试题,大胆质疑,培养竞赛选手的科学品质近年来的全国化学竞赛试题可以说是“精品”试题,其知识之新颖、设计之巧妙,是一般命题人所难以企及的,但并不能说试题已经完美无缺了.比如,对于某些试题,命题人可能只考虑了主要反应,忽略了副反应(这是允许的).因此,在竞赛培训中,如何很好的利用历届试题资源,是我们一直思考的又一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正确把握命题人的命题方向,对培训效果有很大助益,另一方面,将往届试题作为知识“平台”,对全国竞赛试题以批判的眼光进行改造、深化和拓展,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查阅相关文献,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可以培养竞赛选手独立思考、求真求美的科学品质.我们以例1为例加以说明.整道试题围绕着23PO H 与4CuSO 反应生成的A 是什么物质加以展开,其有关的信息用如图2的图形来综合.图2 围绕物质A 的有关信息图通过这种综合,我们不难确定A ,A 确定后,其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本题虽然能够很好的考查竞赛选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由于是往届试题,选拔测试功能减弱.我们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认真查阅文献[《无机化学丛书》第六卷(科学出版社)473页].文献指出:在固体产物中除了CuH 外,还有Cu 和CuO (此时不与硫磷混酸反应,但不妨碍解题).并且随着反应物的比例不同,其固体产物的量发生变化.为此我们重新编拟了下列试题,力求打通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间的壁垒,考试效果相当好.例9.次磷酸23PO H 是一种强还原剂,将它按某一比例加人到4CuSO 水溶液中,加热到40℃~50℃,析出固体物质.经鉴定:反应后的溶液是磷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将上述固体物质分离后,发现有三种固态物质:一种红棕色的难溶物A ,一种具有紫红色的固体物质B ,一种为黑色固体物质C .X 射线衍射证实A 是一种六方晶体,结构类同于纤维锌矿(ZnS ),组成稳定;A 的主要化学性质如下:(a )温度超度60℃,分解成B 和一种气体;(b )在氯气中着火;(c ) 与盐酸应放出气体.C 加人3HNO 后,无气体放出,且C 在氢气流中能生成B .试回答如下问题:①写出A 、B 、C 的化学式.②写出生成A 的反应方程式.该反应有什么特点?③写出A 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写出A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已知A 的分解为一级反应,其半衰期为t ,求分解过程中A 的物质的量为初始量的1/n 时的时间.⑤A 能与COCl H C 56反应,其中能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4.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竞赛选手的发散思维能力系统科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系统唯有在开放的条件下,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换,才能增强有序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化学竞赛培训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设置开放性问题是培养竞赛选手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选拔竞赛选手的重要途径.例如,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水分子间由于存在着氢键,易发生缔合现象,可把水写成n 2O )H (.在冰中的n 值为5,即每个水分子都被其他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四面体.如图3所示的52O )H (单元,由无限个这样的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一个庞大的分子晶体,即冰.由此,我们设置了四个问题:图3 缔合水结构示意图(1)冰的晶体中平均每个水分子形成几个氢键?(2)若水分子间的氢键键能为18.8kJ/mo l ,冰的熔化热为5.0kJ /mol .假设冰熔化时吸收的能量完全用于破坏水分子间的氢键.问:0℃水中还保留了冰中水分子间的氢键的多大百分率?由此可想象0℃液态水的微观结构如何?如何用你所想象的0℃液态水的微观结构解释它的密度比冰大的事实?(3)若水分子间不存在氢键,请设想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怎样?(4)自然界中至少还有两种元素存在着“类氢键”.请根据物质结构和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加以判断,并比较氢键强弱.本题的知识是书本上没有讲过的,其开放性显而易见,通过分析、计算和讲解,竞赛选手对水的认识加深了,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5.潜心钻研,精心拟题,培养竞赛选手的思维能力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而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目前,纸笔式测验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主要工具.英国J .D .贝尔纳明确指出:“考试是测验知识水平最便利的方式,一般来说,也能提供最公平的结果.不幸,从了解应考者具有的科学才能的观点来看,考试却恰恰是最无价值的办法.假如我们根据每一个应考者从崭新观察的能力或者根据他把一些新观察到的现象有条理地加以归纳的能力来测验应考者的话,换言之,假如我们以科研作为考试办法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更加可靠的理想的办法,来了解应考者在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方面究竟有多大能力.”如何拟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是我们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由于竟赛选手在业余时间阅读的参考书较多,一般的试题均已作过,若将这种试题拿来考试,其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可想而知.为此,我们阅读了大量的化学文献,从中撷取了大量适合于考试的知识点,然后精心编拟成题.试题以科学猜谜题为主流试题,考查内容包括:①重复前辈化学家的研究历程;②当前最新化学成就;③化学中常见而又反常规的知识;④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等.下面,我们简要阐述编题、拟题的具体做法.(1)将往届竞赛试题进行拓展.往届竞赛试题应该说是很成熟的,不能轻易改动,但试题原创者可能在命题时受到某种局限,如考虑竞赛层次、知识层次等因素.而在平时培训中就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因此,很容易在这些试题后添加一些问题,以期全面考察竞赛选手的综合素质.例10.(1992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金属钠和金属铅的2∶5(摩尔比)的合金可以部分地溶解于液态氨,得到深绿色的溶液A ,残留的固体是铅,溶解的成分和残留的成分的质量比为9.44∶1,溶液A 可以导电,摩尔电导率的测定实验证实,溶液A 中除液氨原有的少量离子(+4NH 和-2NH )外只存在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不考虑氨合的成分),而且它们的个数比是4∶1;阳离子只带一个电荷.通电电解,在阳极上析出铅,在阴极上析出钠.用可溶于液氨并在液氨里电离的盐2PbI 配制的2PbI 的液氨溶液来滴定溶液A ,达到等当点时,溶液A 的绿色褪尽,同时溶液里的铅全部以金属铅的形式析出.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溶液A 中的电解质的化学式;②写出上述滴定反应的配平的离子方程式;③已知用于滴定的碘化铅的浓度为0.009854mol /L ,达到终点时消耗掉碘化铅溶液21.03ml ,问共析出金属铅多少克?图4 -49Pb 的结构示意图解释与说明:在得出溶液A 中的电解质的化学式是94Pb Na 后,可能有的选手意犹未尽,A 中阴离子-49Pb 到底是什么结构呢?为此我们设计了第四问:④A 中阴离子可以围成一个封闭的多面体,该图形可以看作全部由三角形面组成的多面体砍去一个顶角后所得.试画出该图形.该问考查选手的数学知识(立体几何),既弄清了-49Pb 的结构(见图4),又选拔了综合素质强的选手.(2)将往届试题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在前面,我们谈到,往届试题虽是“精品”,但由于不具有首试性,在网络、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相信这些试题选手可能事先已经做过,这样考试信度大大降低.但往届试题是一个很好的考查“平台”,如果对往届试题进行改造、可以说是老树发新芽,又焕发出选拔的活力.请看:例11.1.0000g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在300℃时与2NO 反应,生成 0.6683g 固态物质A 和0.7149g 固态物质 B .已知 A 、B 两物质均由两种元素组成,A 物质中非金属元素占 25.18%.在 25℃和100.2kpA 下,将生成的A 与过量浓盐酸反应生成一种气体129.9mL ,此时该气体密度为2.8689g /L .随后在反应后的产物中加人过量的KOH ,得固态物质盐C ,其中 C 中氯元素占44.21%,C 可用金属锌还原又重新`得金属单质.①通过计算确定上述合金的成分;并确定A 、B 、C 物质,写出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A 、B (阴离子)的形状,以及中心离子的杂化状态.③已知A 溶于强碱转化为深红色的-22][A(OH)离子(代号D );向合D 的水溶液通人氨,生成E ,溶液的颜色转为淡黄色.E 十分稳定.E 是A 的等电子体,其中金属的氧化态不变.红外图谱可以检出分子中某些化学键的振动吸收.红外谱图显示E 有一个A 所没有的吸收.E 的含钾化合物是黄色的晶体,与高锰酸钾类质同晶.试确定E 的化学式,并给出D 、E 最可能的立体结构.解释与说明:本题是根据1998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第8题改编的.本题首先是要根据题干信息,运用讨论法确定出合金中有一种金属是Os ,然后考查Os 的一系列问题.(3)根据化学家的研究历程编拟成试题,潜移默化科学研究方法.例12.早在1834年,Liebg 用5PCl 和3NH 作用生成HCl (气)和化合物G .通过测定:化合物G 的分子量为348.①1 mo l 5PCl 与1mol Cl NH 4恰好完全反应并生成4molHCl ,推测化合物G 的分子式. ②已知G 分子中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相连接,且同种原子有完全相同的连接方式.试写出化合物G 分子的结构简式,并说明其中P 、N 原子的杂化形式.③实验表明G 中所有N -P 键的长度是相同的,N -P 键的键能也很高(315kJ /mo l ~336kJ /mol ).G 环表现了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试说明其原因.④指出G 分子中氯原子的性质,并说明原因.解释与说明:氯代磷腈化合物l633C N P 是合成聚氯代磷腈的关键中间体.聚氯代磷腈是无色透明的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的弹性体,有无机橡胶之称.其衍生物作为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药物及高效催化剂等,前景诱人.本题就是根据Liebig 及其后来者研究氯代磷腈化合物的过程来命题的.(4)将常见化学物质不寻常特点编拟成试题,力求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形成对竞赛选手是不利的,因为它能束缚住选手的思维,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此,经常编拟一些常见化合物的不寻常性质的试题,并对其进行考查,对培养选手的创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是我们以52O N 为知识载体,在高一、高三的竞赛培训中编拟的试题.例13.(高一)在氮氧化物中,52O N 是一种比较有趣的化合物.它在低温下呈固态,在温度稍高(如在夏天)就变成气态,同时发生部分分解,生成氮的低价氧化物和氧气.(1)已知52O N 分子的经典结构为: .则气态时,52O N 分子是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化合物,原因是___;(2)52O N 在固态时,能发生如下电离:52O N -32NO NO ++.因此,固态时的52O N 属于____晶体.(3)52O N 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与金属Na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与NaF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例14.(高三)某无色透明固体A 由两种常见元素构成.夏天时全部升华为无色透明的气体.拉曼光谱显示,气体分子为近平面型分子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43π大π键.固体A为离子晶体,正离子具有直线型结构,具有两个43π大π键,负离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具有64π大π键.①写出A 的分子式.③写出A 在固态时两种离子的形式.③写出A 的制备方法.④A 能与Na 、NaF 发生化学反应.请分别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与说明:就同一知识点,根据选手在不同阶段的特点编拟试题,是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试题既要新颖,让选手能够创造性的建构知识,又要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实在不易!本题是我们进行的有益探索.(5)关注化学最新科技,查阅资料,精心拟题.将化学最新科技编拟成题是考查选手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一个较好方法.例如2002年全国化学冬令营试题考查了最新科技“磁冰箱”,究其实质是热力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我们也在这个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例如,根据2001年《化学教学》第2期的有关盐粒炸弹的介绍,编拟了下面的试题.例15.1999年美国化学家Christe 合成一种能量极高,氧化性极强的白色固态盐A .盐A 的制备方法如下:将B 盐放在干燥管子中,装进Teflon —FEP 材质的细颈瓶中,于-196℃时通过金属真空管加人无水HF ,混合加热到室温使B 盐溶解,细颈瓶一端与玻璃管相连,降温至-196℃后加人3NH ,反复升温(一78℃),降温(一196℃),生成的HF 气体挥发出来,并带走大量的热,最终得到盐A .已知:①B 盐可用顺式22F N -与5AsF 反应制得:22F N +5AsF →B .经测定,B 上盐存在两种不同的氟原子.B 盐阴离子呈八面体结构.②盐A 中的阴离子与盐B 中的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由5个原子构成,其结构呈V 形.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8e 规则,画出22F N 的结构.②分别写出制备A 、B 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③对于制备高能量的物质,一般采用低温,并能在低温下提供良好溶解度的反应介质.本实验中采用无水HF ,能吸收反应后放出的能量,并能对高度敏感性的物质起稳定作用.请问:无水HF 为什么具备上述特点?④盐A 对水具有高度敏感性,能检出极其微量的水的存在.盐A 与水剧烈化合,并能发生强烈爆炸.请写出爆炸反应方程式.⑤化学家Christe 随后成功分离出了盐A 中的阳离子.该离子因极高的能量,而被称为“盐粒炸弹”.请画出该阳离子的结构式.解释与说明:“盐粒炸弹”是美国化学大师Christe 合成的.此题的设置完全是考查基础知识.同时选手通过解答此题后,能够懂得:对于那些内能很高,极不稳定的物质如何制备呢?我们可以使反应在一个特定的溶剂中进行,这个溶剂多数情况下是HF .通过这样总结,对于选手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是极有帮助的.(6)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学科间知识、思维的融合编拟试题.学科间知识、思维的融合是教育的必然,因为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趋势,一些边缘学科不断产生,同时还出现了一些综合科学,如环境、能源、海洋、材料科学等.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设了综合理科课程,着手培养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外向型人才等综合型人才.因此,从某种层面上讲,我国实施“3+X ”考试是大势所趋.化学竞赛应在学科间知识、思维的融合等方面起着探索、引导的作用.例16.铬位于第4周期VIB 族,其化合价为+1价~+6价(整数).铬化学丰富多彩.试就铬回答:①在碱性溶液中,-4)Cr(OH 与过量的22O H 反应可生成红色的-38CrO 溶液.红外光谱显示表明:该离子中只有一种铬氧键,则-38CrO 中Cr 为___价,O 为____ 价.②小明将浓硫酸逐渐滴加到42CrO K 溶液中,实验发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进而成为深褐色,最终得红色晶体.经查阅文献,小明知道:黄色是-24CrO ,橙色是-272O Cr ,深褐色是链状的-2103O Cr 和-2134O Cr 等.小明经过短暂思索,很快得出结论:红色晶体应该是_____ (填化学式),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该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解释与说明:本题的化学现象实际上可以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再由数学归纳法、极限法得出答案.2001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第11题就体现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我们以为,这也许就是今后化学竞赛和“3+X ”考试的一个方向!(7)根据学生模糊认识精心拟题,培养学生科学品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化学教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例如,离子半径大小问题,教材实际上是指气态离子的大小问题,而现行教材却回避了这个问题,这样使学生产生了一个模糊认识:水合离子的大小比较也应该遵循教材上所讲规律.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也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通过查阅资料,精心拟题,在考试中纠正学生的模糊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探求真知的科学品质.请看:例17.我们常常比较物质的大小.比较离子大小是化学中的常见试题,而此时离子半径的大小是指气态离子的半径,不包括水合离子.试就比较有关离子半径大小的问题回答:(1)气态阳离子+K 和+2Ca 中,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2)对于比较有机体内水合钙离子和水合钾离子的大小问题,甲、乙、丙三位同学发生了争执.甲:在周期表中,钾的原子序数比钙小,所以钾离子的半径更小.因为钾是19号元素,钙是20号元素.乙:+2Ca 小.它失去2个电子,所以剩下的电子必然比只失去1个电子后的钾离子的剩余电子更趋向于原子核.丙:乙说得很正确,但别忘了我们不是在考虑飘浮在真空环境中的离子,而是在一个活细胞中水溶液环境下的离子!水分子会在离子的周围形成一个“壳”,而我实在不清楚这“壳”有多厚.这将显示一个离子的真正大小.甲、乙、丙三个同学经过认真讨论后,提出如下假说:①当一个离子被放在两个电极的中间,并在两端加一定电压时,离子将朝向与它相反电荷的电极方向移动.所以电导率可以作为离子电荷和离子大小的测量依据;②溶液的电导率和离子的半径成反比.离子越大,它移动的速度越慢;③电导率还和离子电荷的平方成正比;④溶液的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如果离子浓度与电导率关系如图5所示,请替三个同学得出结论:水合_____离子的半径最大.其简要的计算步骤为_____.图5 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图解释与说明:本题的设置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科学研究总是首先提出问题,提出科学假说,然后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本题要学生解答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选手通过阅读、理解试题,得到有关从事科研的一般思路.本题的答案是:气态时,+K >+2Ca ;而在水合状态时,却正好相反.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总之,化学竞赛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富于挑战性的益智活动.竞赛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竞赛选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和老师的培训密不可分,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是化学竞赛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一方面,化学竞赛能选拔资优学生,为将来化学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另一方面,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与方法,就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化学竞赛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教法的改革,有利于引导 和全面推动中学化学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
高二化学竞赛联考题(二)(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各3分,共30分)1.宇航员在升空、返回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必须穿上10公斤重的舱内航天服,神六宇航员所穿舱内航天服是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风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它耐高温,抗氧化B 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C 它没有固定熔点D 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
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它们都属于纯净物B 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C 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3.金属铝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从反应类型的角度分析,该反应属于下面:①置换反应 ②氧化还原反应 ③离子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放热反应 ⑥复分解反应 中的几个A 3个B 4个C 5个D 6个4.硫酸铜遇到黄铁矿(FeS 2)可以发生反应:CuSO 4+FeS 2+H 2O - Cu 2S +FeSO 4+H 2SO 4,在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硫原子与被还原的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7︰3B 3︰7C 7︰5D 5︰75.慈溪中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施老师指导下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 的FeCl 2溶液,溶液显红色。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条件下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 该条件下H 2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具有还原性 C 该条件下H 2燃烧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D 该条件下H 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 2O 26.U 常见化合价有+4和+6,硝酸铀酰[UO 2(NO 3)2]加热可发生如下分解,UO 2(NO 3)2--U X O Y +NO 2↑+O 2↑,在600K 时,将气体产物收集于试管中并倒扣于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水充满试管。
高二化学竞赛练习一、海带是高含碘的物质,可以用来提取碘,生产过程可以使用多种氧化剂,如NaNO2、NaClO、Cl2、MnO2等1.分别写出使用上述氧化剂提取碘的离子方程式1.如果使用Cl2作氧化剂,你认为最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是什么?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2.如果发生⑵中副反应,你认为应采取什么办法重新得到碘? 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二、亚硝酸和亚硝酸盐中的NO2-电极电位数据可推测它们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1.画出NO-2的结构图;2.写出一个表明NO-2起还原剂的反应方程式,并画出其含氮产物的结构图;3.写出一个表明NO-2起氧化剂的反应方程式,并画出被还原的最常见含氮产物的结构图。
三、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筑、交通等领域,但由于其易燃性,所以阻燃技术受到广泛关注,Mg(OH)2、Al(OH)3均是优良的无机阻燃剂。
1.比较Mg(OH)2、Al(OH)3分解温度的高低,为什么?2.写出Mg(OH)2、Al(OH)3受热分解方程式,并配平。
3.为什么Mg(OH)2、Al(OH)3具有阻燃作用?四、(10分)选择正确答案填于下列各小题的括弧中1.中心原子以dsp2杂化轨道与配位体成键的分子是()A.H2SO4B.H3PO4C.Re(H2O)4-D.MnO-4 2.在下列八面体构型的络合物中,哪一个表现出磁性()A.Fe(CN)64-B.C O(NH3)63-C.Mn(CN)65-D.Mn(H2O)62+ 3.具有四面体构型的分子是()A.PtCl42-B.Ni(CO)4C.Ni(CN)42-D.PtCl2(NH3)24.不具有共轭π键的分子是()A.RCONH2B.BCl3C.SO42-D.(NH2)2CO5.下列哪个分子的原子是共平面的()A.B2H4B.C2H4C.C2H6D.CH2=C=CH2五、(1)有一配合物,其组成(质量分数)为钴21.4 %、氢5.5 %、氮25.4 %、氧23.2 %、硫11.64%、氯12.86 %若其摩尔质量为275.64 g·mol-1。
苍南县2008年高二化学竞赛试题考生须知:⒈全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
试题共有六大题,25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⒉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考后只交答题卷。
必须在答题卷上写明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字迹清楚。
H 1.008 相对原子质量He4.003Li 6.941Be9.012B10.81C12.01N14.01O16.00F19.00Ne20.18Na 22.99Mg24.31Al26.98Si28.09P30.97S32.07Cl35.45Ar39.95K 39.10Ca40.08Sc44.96Ti47.88V50.94Cr52.00Mn54.94Fe55.85Co58.93Ni58.69Cu63.55Zn65.39Ga69.72Ge72.61As74.92Se78.96Br79.90Kr83.80Rb 85.47Sr87.62Y88.91Zr91.22Nb92.91Mo95.94Tc[98]Ru101.1Rh102.9Pd106.4Ag107.9Cd112.4In114.8Sn118.7Sb121.8Te127.6I126.9Xe131.3Cs 132.9Ba137.3La-LuHf178.5Ta180.9W183.8Re186.2Os190.2Ir192.2Pt195.1Au197.0Hg200.6Tl204.4Pb207.2Bi209.0Po[210]At[210]Rn[222]Fr [223]Ra[226]Ac-LaRf Db Sg Bh Hs Mt Ds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1、美国科学家宣称发现了普通盐水在无线电波照射下可燃烧,这很可能是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有望解决用水作人类能源的重大问题。
无线电频率可以降低盐水中所含元素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若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该种频率下持续燃烧。
高二化学竞赛检测试题(附答案)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卷(高中二年级)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分满分 16 8 5 5 6 13 11 9 7 12 8 100得分评卷人•竞赛时间2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得进场。
开赛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纸(背面向上)放在桌面上,立即离场。
•竞赛答案全部写在试卷指定位置上,使用黑色或蓝色圆珠笔、签字笔、钢笔答题,使用红色笔或铅笔答题者,试卷作废无效。
•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区、县、学校必须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处者按废卷处理。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文具。
•试卷按密封线封装。
题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H C N O 1.008 12.01 14.01 16.00 第1题选择题(16分)(单选或多选,多选题只答一个或对一错一只扣错答案分)(1)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可用FeCl3溶液对皮肤小划伤进行应急止血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D.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污染(2)下列溶液中各种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0.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Na +)>c(SO42-)>c(NH4+)>c(OH-)= c(H+)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2c(OH-)= 2c(H+)+c(CH3COOH) D.0.1mol•L -1的NaHA溶液,其pH=4: c(HA-)>c(H+)>c(H2A)>c(A2-) (3)砷(A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V A族,且As2S3与As2O3均具有还原性,Na2S2与Na2O2均具有氧化性。
高中化学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梅州中学 2012 届高二第二学期化学比赛试题考试范围:《有机化学基础》考试时间: 90 分钟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吻合题意,每题2分共 16 分)1、“绿色化学”是此刻社会提出的一个新看法。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变成欲制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
在用丙炔合成3-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A、 CO和 CH3OHB、CO2和H20 C 、H2和 CO2 D、 CH3OH和 H22、鸦片最早用于药物(有止痛、止泻、止咳的作用),长远服用会成瘾,令人体质衰弱,精神颓废,寿命缩短。
鸦片拥有复杂的组成,其中的罂粟碱的分子结构如图:已知该物质的燃烧产物为CO2、 H2 O 和 N 2, 1mol 该化和物完好燃烧耗资的 O2的物质的量及在必然条件下与 Br 2发生苯环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分别为A.23.25mol 5B.24.5mol 7C.24.5mol 863、已知化合物 A (C4Si4H8)与立方烷(C8H 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图:则 C4Si4H 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 、 3 C、 5B、 4 D 、 64、《化学教育》报道了数来由食用有“瘦肉精”的猪肉和内脏,而发生急性中毒的恶性事件。
这足以说明,目前由于奸商的违纪经营,已使“瘦肉精”变成了“害人精”。
“瘦肉精”的结构可表示为:以下关于“瘦肉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尔质量为 313.5 gC.分子式为 C12H 19Cl 3N 20 5、各大媒体在显然的地址刊登了关于B.属于芳香烃D .不能够发生加成反应900 t 致癌大米的报道,主若是大米中存在的黄曲霉素令人体中的特别基因生突,有成肝癌的可能性。
它的构如所示。
和l mol 化合物起反的H 2或 NaOH 的最大分是()A .6 mol,2 mol B. 7 mol , 2 mol C. 6 mol, 1 mol6、已知 C—C 能够旋,其构式可表示CH 3列法中正确的选项是D. 7 mol , 1 molCH3的,下()A 、分子中最少有 4 个碳原子于同素来上B 、的一代物最多有四种C、分子中最少有10 个碳原子于同一平面上 D 、是苯的同系物7、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 合化”技研究,把多的二氧化碳化有益于人的物。
A B 北京市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卷(高中二年级)·竞赛时间2.5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得进场。
开赛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卷纸(背面向上)放在桌面上,立即离场。
·竞赛答案全部写在试卷指定位置上,使用黑色或蓝色圆珠笔、签字笔、钢笔答题,使用红色或铅笔答题者,试卷作废无效。
·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属区、县、学校必须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处者按废卷处理。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及直尺等文具。
·试卷按密封线封装。
第一题 单选题(共10 分)(每一个答案得 2 分) 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
A . Cu 跟浓HNO 3反应后溶液呈绿色 B . Cu 溶于热、浓H 2SO 4后溶液呈蓝色 C . Na 2SO 4溶液可使苯酚的乳浊液变得澄清 D . Mg 跟盐酸反应放出H 2的速率持续减慢2.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16H + + 10Z -+ 2XO 4-== 2X 2+ + 5Z 2 + 8H 2O ,②2M 2+ + R 2 == 2M 3+ + 2R -,③2 R - + Z 2 == R 2 + 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 常温下反应2M 2+ + Z 2 == 2M 3+ + 2Z -可以自发进行 B . Z 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C .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XO 4-< Z 2 < R 2 < M 3+D .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X 2+ < Z - < R -< M 2+ 3.以多孔铂为电极,在右图装置中分别在两极区通入CH 3OH 和O 2,发生反应产生电流,经测定,电流方向由b 到a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 A 处通入O 2B . 溶液中的阳离子向a 极运动C.负极的电极反应为:2CH3OH + 16OH-- 12e-== 2 CO32-+ 12H2OD.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 + 3O2 == 2 CO2 + 4H2O4. 某二元酸(H2A)在水中的电离式为:H2A == H+ + HA-,HA-H+ + 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广西区(高二)试卷一、选择题1.()大量使用氟里昂作冰箱制冷剂,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冰箱锈蚀B.水土流失C.大气臭氧层被破坏D.温室效应2.()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A.五氧化二磷B.饱和亚硫酸钠溶液C.饱和小苏打溶液D.饱和石灰水3.()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的同分异构体数是A.3 B.4 C.5 D.64.()某地酸雨检验,除H+和OH-外,还含有Na+、Cl-、NH4+、SO42-,其浓度依次为7.0×10-6mol/L,3.5×10-5mol/L,2.3×10-5mol/L,2.5×10-6mol/L,则酸雨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75×10-5mol/L B.1×10-5mol/L C.1.5×10-5mol/L D.2×10-5mol/L 5、()现有K2CO3、Ba(OH)2、H2SO4三种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都相同的溶液,以不同顺序将它们混合,如生成沉淀,立即过滤掉。
关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显碱性B.可能显中性C.一定不显酸性D.可能显碱性6.()已知N5AsF6化合物中含有N5+离子,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N5+离子中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5+离子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C.化合物N5AsF6中As的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的化合价为-1 7.()将a gCaCO3与b gKHCO3分别加入100mL 1mol/L的盐酸中,若反应后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a与b的关系是A.a=b≤5B.a=b>5 C.a=b≥10 D.a<b<58.()纯净的碳酸氢钙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的固体物质质量为原试样质量的一半时,碳酸氢钙的分解率是A.50% B.75% C.92.7% D.100%9.()反应2X(g)+Y(g)==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二化学竞赛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二、选择题 (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每小题可能有或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个正确选项,只选个且正确给分,多选、错选都给分)
.(共分)
() ① 吸 (分) 醛(分) ②斥(分) 甲(分) ③小(分) ()① (分) ②: (分)。
(共分)
()
-
; (分) () (条件:不要漏催化剂) (分)
(分) ()① , (分)
②过氧化氢中分解产生氧气,常温下反应 较慢,受热并被逐渐增多的催化,反应速率加快而剧烈 (分)
(分)每空分
或—
()③
()原子利用率,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分)()或(分)
()先加热催化剂再滴入浓硫酸(分)()(分)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干扰(分)()() 或( ) (分)
(分)()加热或搅拌或增大硫酸浓度等
()++-↓
()
()
()①过滤,并用蒸馏水洗净沉淀
②向沉淀中加·-的溶液,直至恰好完全.(分)⑴解:依题意,中:()()=
(+) +(+) =×0.2 L× ×2.12 L
故: () =() =(分)
又,() =×0.1 L×=
因此,= () + () + ()
=×64 g+×56 g+×32 g= 11.04 g 即的值为(分)
⑵解:设的化学式为(),则
(++×)×==故的化学式为(分)。
上饶县中学xx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奥赛)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奥赛)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2H6和C4H10一定是同系物B.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物质的量的C2H4和乙醇,消耗O2体积相同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烯烃各同系物中碳的质量分数都相等2. 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3H8B.C4H10C.C4H8D.C2H4Cl23.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得到2-甲基丁烷,该炔烃是()A.2-甲基-1-丁炔B.2-甲基-3-丁炔C.3-甲基-1-丁炔D.3-甲基-2-丁炔4. 下列不能直接用乙烯为原料制取的物质是()。
A.CH3CH2ClB.CH2Cl-CH2ClC. D.5.2,2,4—三甲基戊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生成的一氯代物可能有() A.2种B.3种C.4种D.5种6.盆烯是近年合成的一种有机物,它的分子结构可简化表示为右图(其中C、H原子已略去),下列关于盆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盆烯是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B.盆烯是乙烯的一种同系物C.盆烯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 盆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7、下列有机物可以形成顺反异构的是:()A.1-氯-1-丙烯B.丙烯C.2-甲基-2-丁烯D.2,3-二甲基-2-丁烯8.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9.某同学写出下列烷烃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A.2-甲基-3-乙基戊烷B.3,3-二甲基丁烷C.2,3-二甲基丁烷D.2,2,3,3-四甲基丁烷10.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A 苯(苯酚)溴水过滤B 乙烷(乙烯)氢气加热C 乙酸乙酯(乙酸)NaOH溶液蒸馏D 淀粉(氯化钠)蒸馏水渗析11.3223323 3 33322CH3⑤ (CH3CH2)2CHCl 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A.⑤②④①③B.④②⑤①③C.⑤④②①③ D.②④⑤③①12.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6O2,将它与NaHCO3溶液混合加热,有酸性气体产生.那么包括A在内,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A.5 B.4 C.3 D.213.某饱和一元醇的分子式为C5H12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催化氧化得到醛,则该饱和一元醇的结构简式最多有()A.2种B.3种C.4种D.5种14.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C9H12,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10种B.14种C.19种D.26种15.已知乙炔(C2H2)、苯(C6H6)、乙醛(C2H4O)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则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84% B.60% C.91% D.42%16. 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但它们与H2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同系物B.一分子β-月桂烯()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3种C.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D.和都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与溴水反应,但与两种试剂反应的原因都不完全相同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
高二化学竞赛训练(二)(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禽流感病毒对常用消毒剂十分敏感,容易将其杀灭,如氧化剂、稀酸等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
下列不能杀灭禽流感病毒的物质是( )A.H2O2溶液B.NaCIO溶液C.矿泉水D.醋酸2.在压强为2.20×104 kPa、温度达到374℃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汽油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水热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C.火力发电厂可望利用废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D.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3.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常温下,11.2L甲烷与乙烯的混合物所含氢原子的数目小于2N AB.标准状况下,2g氢气的体积与78g苯的体积是相等的C.2.3g钠被O2完全氧化时,钠得到的电子数目为0.1N AD.常温常压下,1mol氩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4.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某准晶体W由一定比例的铁、铜、铝组成,取两小块该准晶体:一块投入烧杯①中,注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浸没固体;另一块投入烧杯②中,注入稀硫酸浸没固体。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在烧杯①中,若构成微型电池,负极反应式为2Al-6e-=2Al3+,正极反应式为:6H2O+e+=6OH-+3H2↑B.在烧杯②中,若铁、铜构成微型电池,则铁为负极;若铝、铁构成微型电池,则铁为正极C.在烧杯①中,若构成微型电池,铁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2H2O+e+=2OH-+H2↑D.在烧杯②中,固体最终完全溶解,溶液呈蓝色。
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5.在绝热情况下向四份0.1 mol/L的醋酸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KNO3固体、硫酸氢钾固体、氯化钠固体和硫酸铜粉末(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Ac-)/c(Na+)的变化正确的是A.增大、增大、不变、减小B.减小、增大、不变、减小C.增大、减小、减小、减小D.增大、减小、减小、增大6.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现象,不正确的是A.纸上层析法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
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固定相B.重结晶时,溶质的溶解度越大、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C.往海带灰的浸泡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以保证I-完全氧化为I2D.将3~4个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和NaNO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元素7.常温下已知两种一元弱酸HX和HY,如果向NaX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生成HX和NaHCO3;往NaY 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HY和Na2CO3。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酸性由强至弱:HX>HY>H2CO3B.结合H+的能力:Y->CO32->X->HCO3-C.溶液碱性:NaX>Na2CO3>NaY>NaHCO3D.NaX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后的离子浓度:c(Na+)>c(HCO3-)>c(X-)>c(OH-)>c(H+)8.甲、乙、丙、丁4种化合物均含有2种或3种元素,分子中均含18个电子。
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B.乙和甲中同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乙中含有化合价为-1的元素C.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丙一定仅由两种元素组成D.丁中含有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则丁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9.下列实验过程和过程中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肯定正确的是A.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亚铁以最终制备胆矾晶体:2Fe2++Cl-=2Fe3++2Cl-B.检验丙烯醛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CH2=CHCHO+Br2=CH2Br-CHBr-CHOC.向B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4HSO4溶液:Ba2++2OH-+NH4++H++SO42-=BaSO4+NH3·H2O+H2OD.向含有0.1 mol溶质的硫酸亚铁稀溶液中加入7.8 g Na2O2:4Na2O2+4Fe2++6H2O=4Fe(OH)3+8Na++O2↑10.气态废弃物中的硫化氢可用电化学的方法转化为可利用的硫:配制一份电解质溶液,主要成分为:K4[Fe(CN)6](200 g/L)和KHCO3(60 g/L);通电电解,通入H2S气体。
过程中涉及硫化氢转化为硫的总反应:2Fe(CN)63-+2CO32-+H2S=2Fe(CN)64-+2HCO3-+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过程中的阳极反应为:[Fe(CN)6]2――e-=[Fe(CN)6]3-B.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C.电解过程中每处理l mol硫化氢气体,理论上转移电子2 molD.该处理方法理论上不需要补充电解质溶液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可能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2个正确选项,只选1个且正确给2分,多选、错选都给O分)11.在相同温度和体积均为1 L的四个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以四种不同的投料进行反应。
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已知相同条件下:2SO2+O22SO3△H=-196.6 kJ/mol):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2b;e>2f B.a=c;e=g C.a>d;e>h D.c+98.3e=196.612.在自然界有很多金属常以硫化矿形式存在,如ZnS,CuS,PbS和FeS2等,受雨水和空气中氧的作用,地表层矿物缓慢发生转化,矿物的地球化学行为可为找矿提供有益提示,如铅矾、铁帽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铅矾的化学式是PbSO4B.铁帽的化学式是FeOC.锌和铜的矿物发生部分迁移,原因是其部分溶于水后随水迁移D.上述诸多硫化矿经氧化后对周围土壤及地下水质有影响的矿物是FeS2l3.某工厂利用FeCl3溶液腐蚀镀有铜的绝缘板生产电路板,一实验小组对该厂生产电路后所得的废液进行分析。
取50.0 mL废液,向其中加入0.64 g Cu,金属铜全部溶解。
另取50.0 mL废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析出沉淀43.05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废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Cu2+B.该工厂原来使用的Fe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2 mol/LC.若向500 mL废液中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在标况下产生NO气体4.48 L,则原废液中Fe2+和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D.可以使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该废液中是否含有Fe2+14.已知每个手性碳原子具有一对旋光异构体,也称对映异构体。
据此化合物C H2C HOCH3分子中有a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如果用氯取代分子中的氢原子,生成的一氯代物可能有b种,则a、b分别是A.3、6 B.4、8 C.4、6 D.4、1215.某些稀土合金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列十分紧密,具有良好的贮氢功能,常用作贮氢材料。
目前,贮氢合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镧镍-合金(LaxNiy),其结构如图,己知在200-300 kPa的压强下1 mol合金最多能吸收3 mol氢气同时放出31.77 kJ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镧镍合金贮氢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LaNi4(s)+3H2(g)200-300kP a LaNi4H6(s) △H=-31.77 kJ/molB.高压高温有利于氢气的贮氢C.可以利用镧镍合金良好的贮氢功能获取高纯度的氢气D.镧镍合金中氢的密度远大于标况下的氢,也大于液态氢,根据贮氢反应和镧镍合金的晶胞参数可以计算出合金中氢的密度约为0.111 g/cm316.有M、N两溶液各含下列十四种离子中的七种离子:Al3+、Cl-、Na+、K+、NO3-、OH-、SO32-、MnO4-、Fe3+、NH4+、H+、SO42-、CO32-、A1O2-。
己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每组溶液中的阳离子至少有2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M溶液呈强酸性,则N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有:OH-、NO3-、CO32-B.如果M溶液呈强碱性,则N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有:MnO4-、AlO2-、SO42-C.如果M溶液具有强还原性,则N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有:MnO4-、NO3-、SO42-D.如果M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则N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阳离子有:K+、Na+、NH4+17.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NaHSO3和NaHCO3的中性混合溶液中(S和C均用R表示):c(Na+)>c(HRO3-)+c(RO32-)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溶液中:c(Na+)>c(Cl-)>c(CH3COOH) C.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③>②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N前>N后18.常温下K sp(AgCl)=1.8×10-10,K sp(AgI)=1.0×10-16,将等体积的AgCl和AgI的饱和溶液的清液混合,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AgI清液加入AgNO3,c(Ag+)增大,K sp(AgI)也增大B.两清液混合,AgCl和AgI都沉淀C.若取0.1435 g AgCl固体放入100 mL水(忽略体积变化),c(Cl-)为0.01 mol/LD.若AgNO3足量,AgCl和AgI都可沉淀,但以AgCl为主三、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7分。
19.(5分)农业生产离不开空气、水、土壤和肥料,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污染,改良土壤酸碱性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⑴土壤酸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矿物风化过程中产生的无机酸或大量二氧化碳;土壤中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无机肥料残留酸根;酸雨的影响;土壤胶体吸附的H+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微生物、细菌在利用土壤有机物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多种有机酸,或者将土壤中的NH3转化为亚硝酸和硝酸,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
①土壤中主要含有的强酸弱碱盐:铝盐、铁盐等,写出其中一个水解方程式:。
②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氧体系控制氧化还原反应,使多种物质呈氧化态,土壤中NH4+的氧化是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绌菌作用下完成,写出反应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