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切片制作
- 格式:pdf
- 大小:143.46 KB
- 文档页数:5
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薄片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的主要步骤,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样品固定和处理在进行石蜡切片之前,首先需要对待切样品进行固定和处理。
固定样品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常用的有乙醛固定、冰醋酸固定和福尔马林固定等。
处理样品的方法也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可以包括染色、脱水、透明化等步骤,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研究样品。
2. 包埋将处理好的样品包埋在石蜡中,以便进行切片。
首先,将样品放入石蜡溶液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石蜡溶液转移到恒温水浴中,使其逐渐固化。
在固化过程中,要确保样品均匀分布在石蜡中,避免出现气泡和空洞。
3. 切片切片是石蜡切片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将固化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并放置在切片机的夹持装置上。
然后,调整切片机的切片厚度和速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
接下来,使用切片刀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在切割过程中,要保持手稳定,避免切片厚度不均匀或出现断层。
4. 切片取片切片切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取下。
首先,使用镊子将切片从切片刀上小心取下,避免损坏或弯曲切片。
然后,将切片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在放置切片时,要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如细管吸气来帮助排除气泡。
5. 去除石蜡和染色切片取片后,需要将切片上的石蜡去除,并进行染色处理。
首先,将切片放入去石蜡剂中,使其充分浸泡。
然后,将切片转移到浸泡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在去石蜡和染色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控制和温度控制,以确保染色效果和切片质量。
6. 封片和封边染色完成后,需要将切片做成封片,以保护切片并便于保存。
首先,将切片用透明胶片或玻璃片覆盖。
然后,使用封片胶或封片胶带将切片和覆盖物固定在一起。
接下来,将切片的边缘进行封边处理,以避免切片脱落或污染。
7. 干燥和贴标封片完成后,需要将切片进行干燥处理,并进行贴标。
石蜡切片的制作石蜡切片法即用石蜡作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
石蜡切片法是一般组织学、病理学等常规制片方法,它有很多优点,例如,比较省时间,容易操作,可切成极薄的切片,能制作连续切片,组织块可包埋在石蜡中永久保存等。
缺点是只能用于较小的组织块,较大的组织块不易切好容易破碎,组织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产生收缩并易变脆,制片时间太长。
一、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主要是:取材→水洗→固定→水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
(一)取材及水洗根据实验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取要求部位的小块组织成为组织块,组织块的大小以不超过0.5立方厘米为宜。
切去组织块时动作要轻,切忌用力牵引或挟持,以免组织内部发生变化。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小时,因此一般情况下,将动物处死后立即取需要的材料。
组织块取下后,先用相应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洗去血液、污渍以及粘液等。
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二)固定材料由动物体取下后应当迅速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尽快使固定液渗入组织内部,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原有的结构。
不同的组织应选用适当的固定液。
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
材料固定完毕后,保存于严密紧塞或加盖的容器里,同时在容器外上标签,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固定的时间长短依据材料大小而定。
固定液有许多种,在固定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固定液,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而失去固定作用。
有些混合固定液的成份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一定要在使用前才混合,如果混合太早固定时就没有作用了。
(三)水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必须用流水洗去固定液。
,主要目的是洗去固定液的颜色以便后续的染色。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
石蜡切片的主要制备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样品:选择需要切片的样品,如组织样本、细胞样品等,并采取相应的固定、处理和染色等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可观察性和对比度。
2.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石蜡、切片盒、切片刀、载玻片等材料,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石蜡浸透:将处理好的样品转移到石蜡中进行浸透。
首先将样品置于温度逐渐升高的浸透剂(如正己烷)中,以去除组织内水分和其他溶质,然后置于石蜡中进行浸透。
4. 切片制备:将石蜡浸透的样品固定于切片盒中,将石蜡块剪碎成适当大小,并放置在切片刀的刀脊上。
调整切片机参数(如温度、角度、速度等),并逐个切割出薄片。
5. 切片贴片:将切好的薄片浮于温水中或使用其他方法,如电离子器、热平台等,以使切片展平并附着于载玻片上。
6. 干燥固定:将切片连同载玻片一起进行干燥固定处理,以去除水分并保持切片的形态稳定。
7. 切片染色:根据实验需求,对切片进行适当的染色处理(如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增强样品的可视化效果和区分感兴趣的结构。
8. 封片封装:将切片封装至封片盖玻片上,使用透明化导电胶或其他封片剂固定切片,并尽量排除气泡、保证封片质量。
9. 切片质控:对制备好的切片进行质量控制,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评估切片的清晰度、结构完整性、染色效果等。
最后,制备完成的石蜡切片可以用于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分析、病理学研究等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应遵循标准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以及依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石蜡切片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制备生物组织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下面是石蜡切片制备的详细流程。
1.组织固定: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生物组织进行固定,以保持其形状和结构。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组织固定。
将组织样品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通常需要固定24至48小时。
2.去水:固定完毕后,需要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通过逐渐提高样品中酒精浓度(例如70%、80%、95%和100%构成的酒精梯度)来逐步去除水分,通常每次浸泡20至30分钟。
3.清洁:去水后,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清洁,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污物和其他杂质。
可以用清洁的醇溶液(例如100%酒精)浸泡样品数分钟,然后用去福尔马林等溶液洗涤样品。
4.浸渍:在石蜡切片制备过程中,需要将组织样品浸泡在石蜡中,以使其渗透并得到支撑。
选择适当的石蜡类型和温度很重要。
通常使用低熔点石蜡(例如58℃石蜡),在60至65℃的恒温水浴中加热并溶解石蜡。
5.渗透:将组织样品从酒精中转移到融化的石蜡中,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的渗透过程。
首先将样品浸泡在75%酒精中,然后再依次转移到浓缩的酒精溶液中(例如85%、95%和100%)和石蜡中,每次浸泡时间约为1小时。
6.包埋:当样品完成渗透后,需要进行包埋,即将渗透后的组织样品放置在切片模型中,并用石蜡封住。
将切片模型倒置,将溶解的石蜡缓慢倒入模型直到完全覆盖组织样品。
然后将切片模型固定在冷却装置中,等待石蜡冷却和固化。
7.切片:当石蜡块完全固化后,可以将其切割成所需的薄片。
通常使用旋转切片机或手动切片机进行切片。
将切片机的刀片调整到所需厚度(通常为3至5微米),将石蜡块放置在切片机上,并逐渐将刀片与石蜡块接触,以制备薄片。
8.制片:将切好的石蜡薄片静置在温水中,让其自然展开,并将其转移到预涂有胶水的载玻片上。
轻轻将玻片压在石蜡薄片上,以确保两者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然后将载片放置在恒温台上,以便胶水干燥。
怎样制作石蜡切片制作石蜡切片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材料。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制作石蜡切片的方法:1.准备材料和设备:-石蜡块:石蜡是一种透明且易于切片的材料,可以在化学试剂供应商或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处购买。
-刀片:使用一把锋利的微创刀片来切割石蜡。
确保刀片是干净的,滴一滴乙醇或其他清洁溶液在刀片上擦拭,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切片盒:选择适合的切片盒来放置切割好的石蜡切片。
-石蜡模具:这是一个用于制作石蜡块的模具,可以在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处购买。
2.制备石蜡块:-首先,将石蜡块加热至约60-70°C,直到完全融化。
-将石蜡块从加热器中取出,小心地倒入石蜡模具中。
-等待石蜡冷却和凝固。
你可以将石蜡模具放入冷却台上以加快冷却过程。
3.切割石蜡块:-将已冷却和凝固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
-使用清洁干燥的刀片将石蜡块切成适当的大小。
你可以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切割的尺寸。
4.制备石蜡切片:-准备一张玻璃载玻片。
-小心地将切割好的石蜡片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5.烘干石蜡切片:-将玻璃载玻片连同石蜡切片放入干燥炉。
-设置炉温为50-60°C,保持1个小时以消除任何残留的水分。
6.染色和封片:-如果需要,可以将石蜡切片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
- 使用适当的染色剂,如伊红(Eosin)或伊红-兰红(Eosin-Methylene Blue)来染色石蜡切片。
-染色后,将石蜡切片放入一盒有封盖的容器中,以便保存和保护切片。
制作石蜡切片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技巧和经验,同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刀片伤害。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室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制备组织切片,以便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以下是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1. 组织固定:首先,将待切片的组织标本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酒精和乙醛等。
固定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组织的大小和类型,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
2. 组织去水化:固定后的组织需要去除固定剂并脱水,以防止切片过程中的破损和变形。
通常采用逐渐增加乙醇浓度的脱水步骤,常见的乙醇浓度为70%、80%、90%和100%。
3. 组织浸渍:脱水后,组织需要进一步浸渍到石蜡中,以增加组织的硬度和支持性。
首先将组织放入浸渍剂中,如甲醛或乙醇中的苯麻油,然后逐渐增加石蜡浓度,常见的石蜡浓度为50%、70%和100%。
4. 组织包埋:在组织浸渍后,将组织放入包埋模具中,然后倒入熔化的石蜡,使其完全包裹住组织。
包埋完成后,将模具放入冷却台或冷冻器中,使石蜡迅速固化。
5. 石蜡切片:将冷却固化的石蜡块从模具中取出,使用切片机将其切割成薄片。
切片机通常配有刀片、切片夹和切片盒等工具,切片时需要注意切片的方向和角度,以获取最佳的切片效果。
6. 切片染色:切片完成后,可以对切片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染色、组织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7. 切片封片:染色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并使用透明的封片剂将其覆盖。
封片剂可以保护切片,防止切片脱落和变形,并提高显微镜观察的清晰度。
8. 切片观察:最后,将封片的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可以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和放大倍数来观察组织细节和细胞结构,同时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切片图像进行处理和测量。
总体而言,石蜡切片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组织固定、去水化、浸渍、包埋、切片、染色、封片和观察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操作技巧,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切片用于研究和诊断。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2.2.1选材与固定将选好的材料放入FAA固定液中,浸泡24小时以上;2.2.2脱水与透明将材料从FAA中换到70%乙醇中浸泡12小时,然后按梯度浓度更换酒精:依次是70%乙醇(2h)、85%乙醇(2h)、90%乙醇(2h)、95%乙醇(1.5h)、100%乙醇(45min)、100%乙醇(45min)、100%乙醇(45min)、纯乙醇:二甲苯(1:1)(45min)、二甲苯至完全透明;2.2.3浸蜡将材料连同石蜡一起放入容器中,进烘箱(40℃)12-24小时,再将烘箱预热至60℃,然后每隔2h换一次纯蜡,共3次,最终使石蜡慢慢替代透明剂进入材料的组织中;2.2.4包埋将蜡倒入事先折好的纸盒中,用在酒精灯上加热的镊子把材料整好,迅速均匀地放入凉水中凝固;2.2.5修块与切片将凝固的蜡块修成上下两边平行的方块,用切片机将蜡块切成2-3μm厚度;2.2.6粘片在洗净的载玻片上均匀地涂上少量凝胶,滴一滴水将选好的平整的蜡带用毛笔蘸取置于载玻片上,待完全展平后,用解剖针将切片位置拨正,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于42℃的烤片机上烤3-4h,再将其转移至40℃左右恒温箱内烘干;2.2.7脱蜡将烘干的切片依次放入二甲苯(20min)、二甲苯(20min)、二甲苯︰乙醇(1︰1)(10min),100%酒精(5min)、100%酒精(5min)、95%酒精(5min)、85%酒精(5min)、70%番红,浸泡8小时;2.2.8染色、透明将在70%番红的载玻片依次放入85%乙醇(5s)、90%固绿(12s)、90%乙醇(10s)、100%乙醇(30s)、100%乙醇(2min)、二甲苯︰乙醇(1:1)(1min)、二甲苯(3min)、二甲苯(5min);2.2.9封片滴一小滴中性树胶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烘干即可。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步骤
一、石蜡切片的制备
1、准备石蜡
用烧杯中加入12mL的苯溶剂和8mL的石蜡,加热至融化,将融化的石蜡移植到一块热板上继续加热,以便从热板上取出细薄的膜层,用磨刀涂抹,然后将用涂抹磨刀涂抹的膜层置于蜡块上,将有载体细胞囊毛细管夹在由石蜡制成的膜层和热板之间,着色后再将膜层回置回蜡块上。
2、去除细胞浆
将制备好的石蜡切片放入10%氯化苯甲酸至50%酒精溶液中,让细胞进行脱脂,去除细胞浆,然后将液体放入烧杯中,煮沸5分钟,再放入70%酒精溶液中,洗去残留的脱脂液,最后放入稀盐酸洗涤,洗去残留的蛋白质。
3、着色
将石蜡切片放入适当浓度的着色液中(如酚酞-HA,库仑染料,组织染料等),煮沸着色3-5分钟,放入稀盐酸洗涤,进行染腐去色,将残留的着色液除去,把腐蚀后的石蜡切片放入稀乙醇中,使其着色深度稳定,待用。
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实验
1、抗体的准备
首先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抗体。
石蜡切片流程一、引言石蜡切片是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技术,用于制备样品的薄片,以便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的流程及其关键步骤。
二、材料准备1. 石蜡:选择适合的石蜡材料,常见的有硬质石蜡和软质石蜡。
2. 样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可以是生物组织、细胞、材料等。
3. 切片刀:选择切割尖锐且锋利的切片刀,常见的有玻璃刀片和钢刀片。
4. 切片机:使用专业的切片机设备,保证切片的精准度。
三、石蜡切片流程1. 固定样品:将样品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福尔马林固定、乙醛固定、冷冻固定等。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样品的形态结构和生物活性。
2. 除去水分:将固定后的样品通过醇溶液逐渐去除水分,一般采用浓度逐渐降低的醇溶液,如75%乙醇、50%乙醇、30%乙醇等。
3. 渗透石蜡:将去水后的样品用石蜡进行渗透处理。
首先将样品置于较低融点的石蜡中,然后逐渐转移到较高融点的石蜡中,这样可以保证样品逐渐与石蜡融合。
4. 包埋:将渗透后的样品放入石蜡模具中,待石蜡凝固后,取出石蜡块。
5. 切片: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切片的厚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为4-10微米。
6. 切片处理:将切好的薄片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展平,并将薄片转移到载玻片上。
7. 固定薄片:将载玻片放入烘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使薄片与载玻片充分固定。
四、注意事项1. 操作环境: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安静,避免灰尘和噪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刀片处理:在使用切片刀前,先将其清洗干净并消毒,以防止样品污染。
3. 温度控制:石蜡切片的各个步骤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适当的温度。
4. 切片厚度:不同的样品需要不同的切片厚度,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5. 质量控制:在每个步骤结束后,要对样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切片的质量。
6. 保存条件:切好的石蜡切片应妥善保存,防止受潮或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五、总结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固定、去水、渗透石蜡、切片等步骤,可以制备出精细的样品薄片,用于显微观察和分析。
石蜡切片操作一、试剂配制1固定剂:36% ~40%福尔马林液5ml ;冰醋酸5m1; 50%酒精89ml;2、1%番红染液:番红2g,乙醇100ml,水100ml3、0.5%固绿溶液:固绿0.5g,乙醇95ml,水5ml4、各级浓度酒精的配制70% ;85%;95% ;100%酒精。
70%和85%酒精用95%酒精配制;(取70ml95%酒精,加水至95ml,即为70%酒精)6、粘片剂:鸡蛋清一个,打碎,除去泡沫,加入等量的甘油二、实验步骤1固定:组织块大小:1.5X 1.5X 0.2 CM 固定液> 4倍组织体积福尔马林固定液12 —24 h后用蒸馏水洗2、脱水:70% 乙醇1h ----------- ►85% 乙醇1h -------- ►95% 乙醇1h ---------- 100% 乙醇0.5 —1h --------- ► 100% 乙醇0.5-1h3、透明:100%乙醇:二甲苯(1 : 1)2h (加少量番红)--------- ►二甲苯1.5h ------------ ►二甲苯1.5h (溶液占瓶子1/3,不倒掉,直接加小蜡块透明)注意:时间太长变脆4、浸蜡:材料和蜡块不相接触,置换组织中的透明剂,为包埋做准备。
方法一:石蜡熔点52—56 C温箱:56C 二甲苯:石蜡(1 : 1)1-2小时;石蜡1-2小时;石蜡1-2小时方法二:1)常温加蜡至饱和(大概加6-7快);2)35C加蜡块3-6h,不溶为止,可过夜3)60C盖瓶盖2h(3-4块),开盖6h (溶液是原来的2倍,占瓶子2/3),至二甲苯完全挥发,可过夜4)纯蜡(60C -65C)2h5)纯蜡(60C -65C)2h5、包埋准备包埋蜡:硬蜡(56~58C或60~62C)为好,所用的石蜡要求透明无杂质,新的石蜡要反复熔凝,并有一定的粘韧性。
②折纸盒,写好标签。
③点燃酒精灯,准备好无齿尖镊子④在纸盒中倒入56C -58C的石蜡,然后用无齿镊子取组织块放入石蜡中,置好方向。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取材→固定→冲水→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封固1、取材:大小:1cm× 1cm×0.5cm2、固定:固定液的量要充足,应为固定组织的10倍。
组织固定的时间要足够,根据标本体积大小不同,固定时间应有所不同,组织越大越厚,固定时间应越长,反之。
一般4—12小时或更长。
在温箱内将固定液稍加温,可使固定作用加快而缩短固定时间。
在甲醛溶液中短时固定的标本,冲洗时间在10分钟至2小时即可,但固定时间较长的标本需要较长时间的流水冲洗。
一般要冲洗24小时,甚至延长48小时,否则,由于甲酸的沉淀将会影响染色的结果。
10%福尔马林的组成系;甲醛溶液:10ml、水:90 ml3、脱水、透明:(先洗涤固定的组织)脱水:应该先从浓度较低的酒精开始,然后递增其浓度,这样可以避免组织过度收缩。
70%乙醇I 、II(各30min)→80%乙醇I 、II(各30min)→90%乙醇I 、II(各30min)→100%乙醇I 、II (各30min)透明:组织在二甲苯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组织容易变脆变硬,一般是达到组织的透明为度,小块组织在半至一小时内透明。
二甲苯, I 、II 各30min4、浸蜡:组织经媒剂的透明作用之后,移入熔化的石蜡内浸渍,石蜡逐渐浸入组织间隙,取代透明剂,这一程序就叫浸蜡.石蜡不应含有尘粒,杂质及其他异物,不含水分,质地均匀成半透明状,触之感觉滑而不腻,结晶及颗粒少。
组织浸蜡时间也应视组织种类大小和结构不同而异。
为了尽可能排除透明剂,浸蜡可以分两级或三级进行。
以熔点较低的软石蜡作为第一步,然后再换为熔点较高的石蜡作为第二步,第三步。
浸蜡时间1-4小时,或更长,并使之过夜则较易切割,如此浸渍的组织切片在干燥箱内干燥也不易卷曲和龟裂。
软蜡(1h)硬蜡(1h)5、包埋:硬蜡※手工包埋的步骤如下:1).组织浸入石蜡后,包埋前将组织移入包埋用石蜡杯内。
从恒温箱取出置于三角架上,其下点燃酒精灯,以保持石蜡的溶解状态。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表及相关注意事项一、取财1.样品要求:长宽1cm左右,厚度不超过5mm。
2.固定液:10%福尔马林固定液︰组织块=20︰1为宜。
3.固定时间:依大小而定,一般3-5h即可,如果24h或更长,应密封瓶口,封前换液。
4.修理组织块:将切面修平。
5.每个组织块都应编号,并做好记录。
6.用纱布包好组织块,并包上小纸条,注明编号、组织块数量等信息。
注:(1)对于肺部组织,在取材后必须用玻璃注射器抽掉肺泡腔中的气体,否则会影响脱水,透明和浸蜡等效果。
抽气具体方法:A.将组织块置入空玻璃注射器内,塞上推助器。
B..向注射器内吸入约1/2的自来水,就会发现肺组织漂浮在水面。
C.排掉注射器内的空气。
D.将注射器倒置(头部向上),用左手拇指赌上注射器头部,用右手用力拉推肋器。
E.反复C、D两步骤,直到肺组织沉到注射器底部即可。
(2)对于气管、支气管等含钙量较高的组织,必须有脱水前用5%和硝酸溶液软化,直到可用大头针扎透为止(一般需一天一夜)。
二、脱水过程1.水洗:将固定组织块放入广口瓶,瓶口用纱布包好,置流水下洗水,水洗时间依固定时间而定,一般12h以上,固定时间越长水洗时间越长。
2.脱水(1)75%2h(2)80%酒精1h(3)95%酒精Ⅰ 1 h(4)95%酒精Ⅱ 1 h(5)95%酒精Ⅲ过一夜(6)100%酒精Ⅰ 1 h(7)100%酒精Ⅱ 1 h组织块在进入下一阶段梯度酒精前要用吸水纸吸干水,尤其从95%洒精(Ⅲ)进入100%酒精(Ⅰ)时,切记防止带入水分,所有过程要在瓶口加盖,防止水分子进入。
(其他注意项见下文)三、透明(1)酒精(100%)︰二甲苯=1︰1 过度20min(2)二甲苯Ⅰ透明15min(3)二甲苯Ⅱ透明15min四、浸蜡(1)二甲苯︰石蜡=1︰:1软蜡(熔点52℃~54℃) 1h 温箱56~58℃(2) 石蜡Ⅰ(熔点54℃~56℃) 1h 温箱56~58℃(3)石蜡Ⅱ软硬混合(熔点更高) 1h 温箱56~58℃浸蜡温度保持在56~58℃,温度太高会烧坏组织块,太低石蜡会凝固。
一、固定液(xx 氏液)饱和苦味酸75mL+40%甲醛25mL+冰醋酸5mL二、苏木精染液(实验前至少 3 个月要配好)[Harris 'solution]1. A液:KAl(SO4)2 (硫酸铝钾)40g+蒸馏水900ml,加热溶解2. B液xx精5g+无水乙醇100ml3•将B液倒入A,继续加热至沸腾4.C 液,1.5g 氧化汞溶于10ml 蒸馏水5•将C倒入AB混合液,边加边搅拌,缓慢,加完后加热至再度沸腾6. 将上混合液放入冷水中迅速冷却7. 装瓶,临用前加入10ml 冰乙酸使用之前要过滤!三、熬蜡3-4天,每天6-7 h,至xx为止。
四、脱水如果用的是波恩氏液,则可以从50%或者70%乙醇开始脱水。
如果当天不能完成透明过程,到70%处可以停止,否则得一直做到透明过程。
如果用的是甲醛-PBS缓冲液固定,则必须从30%处脱水。
30% (乙醇)1h ---------- 50%1h ------ 70%1h(可以过夜) --------- 85%1h --------- 95%l30min——95%ll30min ----- 100%I,II100(%b时间须自己摸索,不同组织脱水时间不一样。
如果脱水时间过长,则会导致切片的时候有刀痕并且组织不容易切完整。
如果脱水时间过短,细胞间隙水分不能完全脱去,透明的时候会变得浑浊,导致透明液不能完全代替乙醇。
一般说来,像肾脏、胰腺等管状、泡状结构比较多的组织脱水时间可稍微减短,像心脏、肝脏等结构比较致密的组织,脱水时间可稍微长点,一般两次100%乙醇处,每次都不超过30min。
五、透明( 1)二甲苯乙醇30min( 2)二甲苯l 30 min(3) 二甲苯II30min。
如果用二甲苯透明,则须完成后续的包埋工作。
女口果二甲苯里是浑浊状态的,表明组织间隙水没脱干净。
也可以用水杨酸甲酯透明,一般要18-24 h。
六、包埋( 1 )二甲苯石蜡20~30 min( 2)石蜡I 20~30 min( 3)石蜡II 30 min七、切片一般4-7°角,4-5微米厚度八、染色(最后再做)。
石蜡切片和HE染色详细步骤
一、石蜡切片制备
1、收集样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形状,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和采样
容器,将样品采集到容品中并制冷处理,以防止样品发生腐败。
2、石蜡制备:在制作石蜡切片之前应先量出所需的石蜡,并将其放
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酒精等助剂加热溶解,当石蜡完全溶解熔融后,用桶
或温度控制的水浴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搅拌均匀,使石蜡液完全熔化,熔化后即可用于制作石蜡切片。
3、制备切片:将样品置于熔融石蜡中,用切片机将样品切成指定的
厚度,以便用于染色;将薄片分类清洗,用干净的棉棒涂上几滴石蜡,使
其连接牢固,然后放在凉爽的干燥地方。
二、HE染色
1、润湿:将样品片放入石蜡解决液,轻轻摩擦,使其充分润湿。
2、酒精消切:将石蜡解决液滴入被润湿的样品片,轻轻摇晃,完成
样品的酒精消切。
3、甲醛处理:将样品片放入含醛的苯乙酮溶液中,经摇晃后再放入95%乙醇中搅拌,使样品片可以完全吸收醛,促使样品受醛处理,使样品
片充分脱脂,加快染色效果和特殊部位的显示。
4、HE染色:将脱脂的样品片放入无菌玻璃容器内。
石蜡切片的操作方法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切片制备方法,用于细胞学和组织学的研究。
下面是石蜡切片的操作方法:1. 收集样本:选择要制备切片的组织样本或细胞样本。
样本可以是动物组织、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物。
2. 选择合适的浸渍剂:石蜡切片需要将样本浸渍在石蜡之中,以固定和保护样本。
常用的浸渍剂包括甲醇、乙醇和二甲苯。
3. 固定样本:将样本固定在固定剂(如甲醛)中,以保持其形态结构。
固定时间根据样本的类型和大小而定,一般在4C下静置数小时或过夜。
4. 脱水:在一系列浓度逐渐增加的乙醇溶液中,将固定的样本从水中脱水,使其逐渐转移到纯度较高的乙醇中。
5. 渗透:将脱水的样本浸渍在二甲苯或其他有机溶剂中,使其渗透并置换乙醇。
浸渍时间根据样本的大小和组织特性而定,一般在一到数小时之间。
6. 包埋:将渗透后的样本置于石蜡中,使其完全浸润。
石蜡块可以预先加热至液态,然后将样本放入其中,或者将样本以及适量的石蜡放入模具中,然后通过加热使其固化。
7. 切片:将制备好的石蜡块放入石蜡切片机中,使用旋转切片刀将其切成薄片。
切片厚度一般为4-10微米。
8. 取片:用切片刀或镊子将切好的石蜡切片取出,并放置在清洁的显微镜载玻片或切片架上。
9. 脱脂:将石蜡切片置于加热的二甲苯或其他脱蜡剂中,使其脱去石蜡。
10. 染色:根据需要,可对石蜡切片进行染色,例如常用的血液和组织标本染色方法如伊红染色(H&E染色)。
11. 干燥:将染色的切片在室温下晾干或在加热台上加热至干燥。
最后,将切片用显微镜载玻片覆盖,并封口保存。
以上就是石蜡切片的一般操作方法,每个实验室可能会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微调。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溶剂和使用锋利的刀片时的切割操作。
石蜡切片的制作程序1、病料的采集:采集病料要及时,以防组织变质发生自溶。
病理组织材料要采取病变典型突出的部分,最好选病变与健康组织的交界处,以识别和探讨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组织块一般不宜过大,以3~5mm×3~5mm×10~15mm为宜。
过大过厚的组织块容易影响固定和浸蜡的质量,不易切出较好的切片。
采取病料时应保持器官组织的原来形状,用锋利的刀剪切取,切勿挤压,损伤或扭折,以免造成人为的损伤。
2、固定:固定的目的是使组织和细胞的较粗大的结构尽量保持正常状态,避免发生形态学结构变化,使细胞保持一定的硬度,以利于切片。
采取的病料组织块应及时投入固定液内进行固定,以防腐败。
并做好标记,便于识别。
固定液用量一般为组织块体积的10~20倍。
固定剂的种类很多,一般能凝固或沉淀蛋白质及脂肪等成分的药品都可以做固定剂。
如:酒精、甲醛、冰醋酸、苦味酸、升汞等等。
可以按照不同的目的来选择使用固定剂,常用的固定剂主要是福尔马林(formalin 37~40%的甲醛),最适合固定的浓度为10%福尔马林(3.7%~4%甲醛),固定和保存时所用的溶液是指福尔马林的百分比,而不是甲醛,例10%福尔马林溶液是10毫升的福尔马林加上90毫升的水配成。
所以10%的福尔马林,实际上仅含3.7~4%的甲醛。
福尔马林易被氧化为甲酸,故常带酸性,为得到中性福尔马林可加吡啶、碳酸钙或碳酸镁的方法使之中和。
例如在100毫升的25%福尔林中加5毫升的吡啶;可使它的pH 上升到7.0;10%的福尔马林可被过量的碳酸钙中和为pH6.4;如果用碳酸镁则为pH7.6。
冲淡的福尔马林(10%)更易氧化,为了保持它的中性,可于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
福尔马林必须为无色透明,若贮藏时间较长或存放在温度太低会变混浊,呈絮状物。
为防止该现象的发生可提前加少许甘油以阻滞其聚合,沉淀物则可加热溶解,如加热仍不能溶解,则可加等量热的0.8%碳酸钠或0.4%氢氧化钠(约60~70℃)溶液,在室温放置2~3天,沉淀物就会消失。
此时福尔马林淡了一倍,稀释时要相对地减少一半,含有杂质的福尔马林,通常加热至98.7℃蒸馏,可得30%的纯净福尔马林,稀释再用。
福尔马林作为单纯固定液,以贝克氏(Bakers’)改良为好。
其配方如下:蒸馏水 90毫升福尔马林(37~40%)甲醛 10毫升无水氯化钙 1 克加氯化钙可改变固定液的渗透效应,更好地保存细胞原形。
3、冲洗:材料自固定液中取出后,须立即冲洗,使其中含有的固定液全部除去,一直到洗净为止。
常用的冲洗方法如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可用自来水缓缓冲洗,冲洗时间视固定时间和组织块大小不同而异。
一般挂于水笼头上冲洗6~24小时。
4、脱水:脱水的目的在于使组织中的水分完全除去,并使组织变硬。
各种材料经固定与冲洗后,组织中就含有大量水分,而材料又逐渐变软,不能直接投入石腊中包埋,因为水和石蜡是不相溶合的,一定要经过脱水剂将水分脱净,透明剂透明后,才能进行包埋。
一般常用脱水剂为酒精、丙酮、二氧六环等。
脱水的方法是在室温下将脱水剂用水配成不同的梯度浓度,然后将组织块置入其逐级进行脱水。
如50%、70%、80%、90%、95%(各2小时),100%(Ⅰ)100%(Ⅱ)各1.5小时。
脱水时应注意每级中停留的时间依材料的大小、性质以及固定液的性质而定。
但不十分严格,柔软组织每级可停1~2小时,坚韧组织可停1~4小时。
如需过夜,应停留在70%酒精中。
5、透明:组织块脱去水分之后,需经透明才能浸蜡。
因为酒精等脱水剂与石蜡不能溶合,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酒精等脱水溶合又能与石蜡溶合的溶剂的处理,才能使石蜡易于浸入组织。
常用的这种溶剂有二甲苯、甲苯、苯、氯仿等。
一般过程是100%酒精“+”二甲苯(1:1)20分钟、二甲苯(Ⅰ)15分钟、二甲苯(Ⅱ)15分钟。
如果组织块有局部不能透明有呈白色混浊状态时,则是因脱水不彻底所致,应退回重新脱水,然后再透明。
6、浸蜡:组织块经透明之后,即可浸入已溶化之石蜡中使石蜡渗入组织内部,这一过程即称为浸蜡,浸蜡的全过程应在恒温设备中进行,应注意控制温度。
温度过低则石蜡凝固成固相,不利于渗入组织;温度过高则组织受损变脆,不利于切片。
一般常用以54~56℃溶点的石蜡为宜。
如能在石蜡中掺入一些纯蜂蜡,更有利于切片。
将恒温箱(或锅)调至58℃。
一般是二甲苯“+”石蜡(1∶1)的混合液进行预处理约30分钟(亦在溶蜡的温度中进行),然后浸入纯石蜡(Ⅰ)2~3小时、纯石蜡(纯石蜡Ⅱ)2~3小时。
浸蜡必须彻底,否则组织内残留透明剂会造成切片过程的困难和影响切片的质量。
控制时间和温度,既要彻底浸蜡,又要时间短。
7、包埋:将浸蜡完毕的组织块凝封在小蜡块中,这一过程你为包埋。
在一定容器内(小纸盒、包埋框、小玻璃皿等)注入溶化之石蜡,将已浸的组织块置入其内(应使欲切之组织面向下),使蜡块迅速冷却硬固,组织块在蜡块中可长期保存。
8、石蜡块的整修:整修蜡块的目的在于使切成的蜡带成一直线,不发生弯曲,以便于镜检或作连续切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整修时,须将石蜡块上下两面修成平等的面,这样切成的蜡带就成直线。
整修时应将上下左右多余的石蜡修掉,但也必须注意不要太靠近组织,把组织裸露在外又会造成切片时易破碎的不良后果,所以组织四周的蜡层不应少于2毫米。
此外,为了便于在蜡带上分开每一切片,可将石蜡块的一角切去。
9、切片与展片旋转式切片机的切片方法:先进行用具的准备:滑行切片机,切片刀,毛笔二枝,培养皿一套。
然后将带有蜡块的木块固定在切片机的标志夹内。
将切片刀安装妥当,与组织块成15°夹角,调节切片机上的微动装置,使厚度计达到所需切的厚度,一般为6~8um,调节好刀口与组织块的距离便可开始切片。
转动旋转轮柄,摇动一转可切下一片,弃去前几刀的切片,待切片均匀平展时,用毛笔将切片粘下,置于温水(42~45℃)中展片,切片完毕后,切片刀和切片机必须注意清理和擦洗干净。
10. 贴片及烤片:待石蜡切片自然伸展平之后,用预先均匀涂一层贴片液(1∶1蛋白甘油液)的载玻片轻轻地从水中捞取切片,拨正位置,控干水分,然后放入温箱内烘干(37~45℃)约需2~4小时,或在温室中自然干燥(约需一夜),亦可将切片置于玻片上,再加少量水,然后持玻片在灯上加温切片伸展。
11、染色:染色的目的在于使组织或细胞的不同成分之间有明显的对比色,以利于显微镜下观察。
石蜡切片常用苏木精,伊红对比色法(简称H·E染色)进行染色。
苏木精本身不是染料,需经氧化以后形成氧化苏木精才有染色作用。
苏木精染料一种配方如下:哈里斯(Harris’s)苏木精:配方:甲液苏木精 0.5克95%酒精 5毫升乙液:甲矾或铵矾(硫酸铝铵) 10克蒸镏水 100毫升氧化汞 0.25克冰酸酸 几滴配法:(1)将0.5克苏木精溶解于5毫升95%酒精中。
(2)溶解10克钾矾或铵矾于100毫升的蒸镏水并加热煮沸。
(3)将上述两液混合煮沸半分钟,并加入0.25克氧化汞。
(4)很快地在冷水浴锅中冷却。
(5)冷却液过夜后用双层滤纸过滤,并加入冰醋酸几滴,以加强核的染色。
此液配制后可保存一、二个月。
伊红为染胸浆,胶原纤维,肌纤维及嗜酸性颗粒等常用染料,是一种酸性染料,伊红的种类很多,名称也不统一。
有伊红Y,乙基伊红(醇溶伊红)、伊红W(水溶性)等。
使用浓度一般用0.5~1%,染色时间30秒至数分钟。
H·E染色操作方法序列如下:·脱蜡:将欲染的切片(贴附于载玻片上)浸入二甲苯(Ⅰ)以溶去石蜡(15分钟),再入二甲苯(Ⅱ)洗涤(15分钟)、二甲苯“+”100%酒精(1:1)2分钟 ·用无水酒精(Ⅰ)2分钟、无水酒精(Ⅱ)2分钟以除去二甲苯。
·依次在95%、85%、70%、50%各级酒精中浸泡各2分钟,再入蒸馏水2分钟,使切片不致从高浓度酒精中骤然进水而脱落。
·切片以Harris氏苏木液染10分钟。
·用自来水泡洗2分钟,以洗去多余的染液及浮色。
·用盐酸酒精分化(约1分钟,需摸索条件),使切片呈砖红色,然后水洗(约1分钟),以脱去细胞质染上的苏木色素。
·1%氨水兰化(约1分钟)或自来水15min,使组织返回兰色,镜下检查可见细胞核染成兰色,胞浆无色,用蒸馏水泡洗约1分钟。
·将玻片置于50%、70%、85%、95%酒精逐级脱水(约2分钟)。
·浸入95%醇溶伊红染色5分钟,再经两次无水酒精各2分钟,以彻底脱水。
·经二甲苯(Ⅰ) 、二甲苯(Ⅱ)透明,各8分钟,以除尽组织中的酒精成分,并使切片呈透明状,以利观察。
·树胶封固:切片在二甲苯(Ⅱ)中取片,不等二甲苯干燥即滴上一滴中性加拿大树胶,用右手持细镊轻轻地夹住盖玻片的右侧,并把它的左边放在树胶的左边,然后左手持一解剖针扶住盖玻片的左边,右手将镊子松开逐渐下降,慢慢抽出,这样树胶在盖玻片均匀地展开并将其中气泡排出。
甲二甲苯擦干净出盖片周边多余溢出的树胶,将切片置于平稳,干燥之处,稍加重压,待树胶干燥凝固,切片即可长期保存观察。
观察时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