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审计》基础考点: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39.27 KB
- 文档页数:2
审计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审计的抽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随机抽样方法:按照概率统计原理在总体中随机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
2. 系统抽样方法:根据总体的某种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例如按照客户编号或账户余额大小抽取样本。
3. 层次抽样方法:根据总体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多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进行抽样。
4. 分层抽样方法:在总体中将样本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分类中进行抽样。
5. 无选择抽样方法:抽样时不加以考虑地按照某种规则抽取样本。
6. 判断抽样方法:根据审计师的判断和经验抽取样本。
7. 审计利益相关方抽样方法:根据审计对象的重要性、关联度和风险抽取样本。
需要注意的是,抽样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可靠性和效率,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审计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讲义)【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需要选取项目实施测试。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有:1.对全部项目进行测试2.选取特定项目测试3.审计抽样一、审计抽样★★(一)审计抽样的含义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注意:第一,下列情况实施的审计程序,不属于审计抽样:针对总体进行百分之百的测试(全查);只选取特定项目实施测试;虽对选取的项目实施了测试,但不据此推断总体特征。
第二,只有当从抽样总体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时,注册会计师才能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总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性审计抽样并非在所有审计程序中都可使用。
在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中,有些审计程序可以使用审计抽样,有些审计程序则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1.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2.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3.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4.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的目的不是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有关总体的结论,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5.审计抽样可以与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结合进行。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在使用审计抽样时,审计风险既可能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又可能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需求分析法: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需要测试的功能点,例如安全性、稳定性、性能、兼容性等。
2. 风险分析法:根据系统的风险程度,选择需要测试的重点,例如安全漏洞、数据完整性、数据误差等。
3. 经验法:基于以往的测试经验,选择所需测试项目,例如基本功能、常用操作、发现的缺陷等。
4. 用户反馈法:根据用户的反馈或需求,选择需要测试的项目,例如用户易用性、用户界面等。
5. 自动化测试法: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测试,选择需要测试的功能点和测试用例,例如API接口、自动化脚本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遵循底线测试原则,保证系统的质量和可用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指南目录1第一章总则1一、审计抽样的含义1二、对注册会计师确定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总体要求1第二章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考虑1一、获取审计证据时实施的审计程序1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对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考虑2三、实施控制测试时对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考虑2四、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对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考虑3第三章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考虑3一、审计风险3二、抽样风险4三、非抽样风险4四、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的控制5第四章选取测试项目以获取审计证据5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5二、选取全部项目6三、选取特定项目7四、审计抽样9第五章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的使用9一、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的选择9二、有效计量抽样风险的条件9第六章样本设计9一、基本要求9二、总体10三、分层11四、金额加权选样11第七章样本规模11一、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15二、确定样本规模15第八章选取样本15一、选取样本的总体要求15二、选取样本的基本方法17三、对其他选样方法的说明18第九章实施审计程序18一、对实施审计程序的总体要求18二、使用替代项目18三、使用替代程序18第十章误差的性质和原因19一、对误差进行定性分析的总体要求19二、对误差进行定性分析的具体考虑19三、具有共同特征的误差20四、异常误差20第十一章推断误差20一、在细节测试中推断总体错报21二、对异常误差的考虑22三、对总体分层时的处理22四、在控制测试中推断总体偏差率22第十二章评价样本结果22一、总体要求22二、控制测试23三、细节测试24附录1314-1:在控制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方法25一、设计样本27二、确定样本规模30三、选取样本和实施审计程序31四、评价样本结果35五、停走抽样与发现抽样36六、记录抽样程序36附录1314-2: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38附录1314-3:在细节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38一、样本设计39二、确定样本规模42三、选取样本42四、评价样本结果43五、记录抽样程序44六、非统计抽样示例46附录1314-4: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方法46一、定义抽样单元46二、选取样本47三、确定样本规模49四、评价样本结果52五、PPS 抽样的特点53六、PPS 抽样示例第一章总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四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审计抽样的含义,并对注册会计师确定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提出总体要求。
分类专题班附件1:审计抽样一、审计测试选取项目的方法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充分、适当证据时,实施审计程序中,需要选取项目进行测试,选取的方法包括三种:1.对总体中的全部项目进行测试,适用项目数量很少的情况;2.对选取的特定项目进行测试,但不推断总体,适用重要的特定项目;3.进行审计抽样,以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结论,适用数量庞大的项目。
因现实的社会经济非常复杂,并且经营规模庞大,对于每一笔交易进行检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所以为了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工作(即为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抽样应运而生。
二、审计抽样基础理论选取项目方法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审计抽样提高审计效率1、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审计抽样的目的并不是评价样本,而是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
如果不是为评价该类交易的整体特征,就不是审计抽样。
2、审计抽样的适用性:总体审计程序具体情况 是否适宜抽样 原因 风险评估所有 否 了解越多越好 控制测试 留有运行轨迹是 如,审核签字 没有运行轨迹否 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无法抽样测试 实质性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否 目的不是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 细节测试 是 审计抽样可以与其他测试方法结合使用。
比如,对应收账款函证,可以先把特定重大单个项目挑选出来,再针对其余项目余额进行抽样。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因审计抽样引起,与样本规模和抽样方法有关。
在审计抽样中,非抽样风险是由于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比如不适用的审计程序,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未能适当的定义误差,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但不能完全消除。
4、审计抽样使用的方法审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既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
变量抽样中的货币单元抽样,是运用属性抽样的原理得出以金额表示的结论。
在控制测试和细节审计抽样 的基本特征低于100%项目检查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中机会 可以推断总体 但不等于说被选中的机会相等 抽样风险 控制测试中细节测试中 误受风险 误拒风险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影响效率 影响效果(更关注) 审计抽样 控制测试 细节测试 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 变量抽样 传统变量抽样 货币单元抽样 发现抽样 属性抽样 发生率金额测试审计抽样中,不管使用的是非统计抽样方法还是统计抽样方法,审计抽样的过程都是三个阶段:三、控制测试中的应用教材中同时使用了统计抽样方法的属性估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2种方法。
②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予以特别考虑,例如,如果准备对应收账款进行抽样,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将贷方余额分离出去,作为一个单独的总体,如果检查零余额的项目对审计目标非常重要,注册会计师需要单独对其进行测试,因为零余额的项目在货币单元抽样中不会被选取;③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货币单元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更可能拒绝一个可接受的总体账面金额;④在货币单元抽样中,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以确定总体是否完整并与财务报表一致,不过如果相关会计数据以电子形式储存,就不会额外增加大量的审计成本;⑤当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货币单元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这种情况下,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可能大于传统变量抽样所需的规模。
二、大数据错题单选题1.注册会计师从总体规模为1000、账面金额为1000万元的存货项目中选择了200个项目作为样本。
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加总为280万元,样本账面金额是300万元,利用均值法推断的总体错报是()万元。
错误率43%A.-400B.-100C.133D.200【答案】A【解析】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280/200=1.4(万元),估计的总体金额=1.4×1000=1400(万元),推断的总体错报=1000-1400=-400(万元)。
2.下列有关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错误率42%A.从某类交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检查,可以推断总体B.从某类交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检查构成审计抽样C.对资本公积项目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D.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时,应当使总体中每个项目都有被选取的机会【答案】C【解析】注册会计师只选取特定项目实施审计程序,这不是审计抽样(选项B错误)。
在这种情形下,注册会计师只能针对这些特定项目得出结论,而不能根据特定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的特征(选项A错误)。
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没有遵循随机原则,总体中每个项目不是都具有被选取的机会(选项D错误)。
审计的测试方法
1. 观察法呀!就像咱平时观察周围事物一样,审计人员也会瞪大眼睛去看被审计单位的各种情况呢。
比如说,去看看他们的工作流程是不是规范,有没有啥奇怪的地方。
这就好比我们观察一个人做事,能发现好多细节呢!
2. 检查法呢,那就是仔仔细细地查看各种文件、凭证啥的。
哎呀,就像咱找东西时那么仔细,一点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
比如看看发票对不对得上,这很关键呀!
3. 询问法,这可太常见啦!审计人员会不停地问问题呀,就像咱好奇宝宝似的,非要问出个究竟来。
“为啥这么做呀?”“这个数据咋回事呀?”说不定就能发现大问题呢!
4. 重新计算法,这就像是咱自己做数学题,再算一遍看看对不对。
对那些数字呀、金额呀重新好好算一遍,可不能有差错呀,那后果很严重的哟!
5. 重新执行法,好比重新走一遍流程,看看是不是每一步都没问题。
就好像咱按照菜谱做菜,再做一遍看看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6. 分析程序法,哎呀,这个就是分析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就跟咱找规律似的,一旦发现不对劲,就赶紧深究呀!
7. 函证法,这可是向第三方求证呢!就像咱不确定一件事,跑去问别人一样。
给相关方发个函,问问情况,这多重要呀!
8. 抽样法,那就是从一大堆东西里抽一部分出来检查,可别小看这个哦!这不就是跟咱抽奖似的,说不定就抽到关键的啦!
9. 实地盘点法,亲自去现场盘点东西呀,看看实际的和账上的对不对得上。
这可比光看数字靠谱多了呀,就好像咱要亲眼看看东西在不在那才放心呢!
我觉得呀,这些审计的测试方法都超有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让一切都明明白白的!。
注册会计师-审计-历年试题精选-第4章-审计抽样方法[单选题]1.(2019年)下列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审计工作中,通常可以使用审计抽样的是()。
A.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B.测试自动化应用控(江南博哥)制的运行有效性C.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D.测试留下运行轨迹的人工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选项A、C错误;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选项D正确;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选项B错误。
[单选题]2.(2016年)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B.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C.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D.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选项A错误;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选项B错误;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相关,与细节测试不相关,选项C 错误。
[单选题]4.(2020年)下列有关审计抽样的样本代表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样本代表性与如何选取样本无关B.样本代表性与整个样本而非样本中的单个项目相关C.样本代表性与样本规模无关D.样本代表性通常与错报的发生率相关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代表性与整个样本而非样本中的单个项目相关(选项B正确),与样本规模无关(选项C正确),而与如何选取样本相关(选项A错误)。
此外,代表性通常只与错报的发生率而非错报的特定性质相关(选项D正确),比如,异常情况导致的样本错报就不具有代表性。
[单选题]5.(2020年)下列有关审计抽样的样本代表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样本代表性与如何选取样本相关B.样本代表性与整个样本而非样本中的单个项目相关C.样本代表性通常与错报的发生率相关D.样本代表性与样本规模相关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代表性与整个样本而非样本中的单个项目相关(选项B正确),与样本规模无关,而与如何选取样本相关(选项A正确)。
第四章审计抽样简答题易考点:样本设计阶段(一)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结合教材P66+P75)【解读】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1.控制测试目标(教材P66+P75)2.定义总体(教材P66+P75)3.定义抽样单元(教材P67+P75)4.定义偏差(教材P68+P76)5.定义测试期间(教材P76)1.控制测试目标(1)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教材P66倒数第2段)。
(2)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教材P75)Y=K/X2.定义总体(适当性、完整性)(1)评价总体的适当(教材P67)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控制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控制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该期间的所有付款证明得出结论(总体项目内容完整)。
又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得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总体的涉及时间完整)。
3.定义抽样单元(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教材P67倒数第3段)。
(2)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教材P75倒数第1段)。
4.定义偏差(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教材P68第3段)。
(2)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偏差率的表现形式(教材P76第3段)。
5.定义测试期间(教材P76)控制测试需要得出“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的结论,因此控制测试的期间与财务报表期间一致。
审计的审计方法和方法选择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它可以帮助企业合规管理,减少风险,提高透明度和质量。
作为审计员,审计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对审计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审计的审计方法和方法选择。
审计的审计方法审计方法是指审计员使用的一组技术和程序,以完成一个审计任务。
审计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审计员的目的、审计对象、审计任务的性质以及审计时的实际情况。
审计的审计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是一种基于统计概率的抽样方法,可以减少抽样错误。
它通过从一个大的总体中随机地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来评估整个总体的特征。
统计抽样主要应用于调查某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账户的精度。
例如,审计员需要确定一组账户的相关风险,他们可以从中随机抽取一些样本,然后使用统计方法来评估这组账户的相关风险。
2. 包容性测试包容性测试是一种审计方法,它旨在测试一个账户是否包含所有需要的数据。
审计员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确定账户中的异常或遗漏的数据。
审计员可以使用手工或电子方法将账户中的信息汇总,然后确定哪些数据被漏掉或没有被记录。
例如,审计员需要确保一个公司的总资产被完整记录,他们可以使用电子工具来汇总公司的所有资产,然后通过检查手工记录来确保资产是否完整记载。
3. 财务比较财务比较是一种常用的审计方法,它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数据来识别变化和趋势。
审计员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调查账户的历史记录,识别任何变化并确定是否合理。
例如,当审计师检查公司的利润和损失时,他们可以对比同一期的数据,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异常情况。
4. 随机测试随机测试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测试方法,它可以减少主观判断的偏见,并且可以帮助审计员发现潜在的问题。
审计员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测试账户中的数据是否与期望值一致。
例如,当审计员检查公司的现金账户时,他们可以随机选择几个账户进行测试,以确定账户中的资金是否与公司的账户余额相符。
审计方法的选择选择审计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审计员对审计任务的了解和对不同审计方法的熟悉程度。
审计程序中的样本选择方法在审计程序中,样本选择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合理的样本选择方法可以保证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从简单随机抽样、无偏性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角度,探讨审计程序中的样本选择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常用的样本选择方法之一,其原理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个体,使得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概率相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抽样结果具有代表性。
在审计中,审计师可以利用抽样方法随机选择被审计单位的账目,以评估其整体财务状况。
然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忽略了总体的结构,可能不能完全反映总体的特征。
二、无偏性抽样无偏性抽样是为了避免个体的特定属性在样本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
无偏性抽样方法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抽样目标和要求,对总体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筛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样本与总体的特征相一致,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根据总体的特征和结构,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层次,在每个层次中进行独立的抽样。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总体的特征,并提高抽样的效率。
在审计中,分层抽样常被应用于审计对象具有较大规模或具有不同特征的情况下,通过分层抽样可以减少审计工作的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
四、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顺序,然后按照规则从中选择样本。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容易实施,并且可以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师不方便进行完全随机抽样,可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通过制定抽样规则来选择样本,使得样本能够比较好地代表总体。
总结:审计程序中的样本选择方法对于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选择样本选择方法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常用的样本选择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无偏性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
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审计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来进行样本选择,以获得可靠的审计结论。
2015年《审计》基础考点: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内容导航】:
(一)三种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二)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方法
(三)选取特定项目测试方法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的内容。
【知识点】: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三种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用以选取测试项目的适当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
注册会计师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有三种,即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方法、选取特定项目测试方法和审计抽样。
(二)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方法(用于三种主要情形)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所有项目的单个金额都较大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测试所有项目。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所有项目虽然单个金额不大但存在特别风险,则注册会计师也可能需要测试所有项目。
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主要包括:
(1)管理层高度参与的,或错报可能性较大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
(2)非常规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特别是与关联方有关的交易或余额;
(3)长期不变的账户余额,例如滞销的存货余额或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余额;
(4)可疑的或非正常的项目,或明显不规范的项目;
(5)以前发生过错误的项目;
(6)期末人为调整的项目;
(7)其他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
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注册会计师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链接】2015年教材P103(5.5)倒数第2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得对系统中的每一笔交易进行测试成为可能……”。
(三)选取特定项目测试方法
1.选取特定项目测试的方法,是指注册会计师从总体中的特定项目中选取一部分进行针对性测试(不属于审计抽样)。
2.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测试总体的特征等,注册会计师可以确定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
3.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
(1)大额或关键项目;
(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
(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
(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