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性能对单张纸胶印油墨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774.93 KB
- 文档页数:3
印刷油墨光油的固化干燥•油墨在印刷机上不干燥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而一旦转移到承印物上则必须马上干燥。
例如胶印油墨印刷之后在承印物上成为微米级的薄膜,单位体积油墨表面积变大,油墨本身以及油墨与承印物之间产生化学或物理变化,油墨粘度上升,最后完全固化干燥。
另一方面,印刷油墨如胶印油墨、柔印油墨,凹印油墨、丝印油墨等,是按不同的印刷方式来分类的,而且干燥方式也不同。
特别是胶印油墨中单张纸胶印油墨和卷筒纸胶印油墨也是如此。
1 干燥方式的分类现对印刷油墨典型的5种干燥方式加以解说。
因印刷方式与使用的油墨不同,导致干燥方式不同,干燥速度也有明显的不同。
1)氧化聚合干燥型在油墨连接料中包含有大量干性油或干性变性油的合成树脂,油墨一旦印刷到承印物上,这些干性油成分就被空气中的氧气吸收,通过氧化聚合反应形成柔软的大分子墨膜而固化干燥。
干性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和甘油的脂类,R-COO-所表示的脂肪酸是以18个C原子组成的直链式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体的。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胶印油墨中植物油的用量增加了。
特别是大豆油墨及其印刷品已经获得了SOY sell认证。
因此,胶印油墨中使用的植物油的主体成分由原来的亚麻仁油换成了大豆油。
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的O2产生氧化聚合反应。
图1表示在甘油酸中的反应机理。
通过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共轭双键,共轭双键的形成使得周围相连的植物油分子双键之间因Diels-Alder反应二次聚合,从而完成干燥。
但是,仅有植物油的氧化聚合反应,干燥过程是缓慢的,所以单张纸胶印油墨中使用了Co、Mn等干燥助剂。
实际上,胶印的干燥并不只有氧化聚合,胶印油墨是在颜料(固体成分)分散于连接料(液体成分)中的状态下,印刷在承印物(纸张)上面的。
之后,连接料以及低粘度的调墨油或者溶剂通过毛细管现象浸透进纸张中。
在这个阶段,树脂和颜料的凝聚力处在增强的状态,用手触摸时,形成的墨膜处在一种能保持其形状的状态。
我们把这一状态称为油墨的凝固态,这与下边要谈到的渗透干燥型处于同一状态。
植物油油墨开发与生产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传统石油基油墨的缺点逐渐暴露,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因此,开发新型的植物油油墨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植物油油墨是以植物油为原料,具有环保、可再生等优点,符合当前社会的绿色发展理念。
二、工作原理植物油油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植物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植物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甘油、脂肪酸和色素。
这些成分在植物油中起到粘结、干燥和显色的作用。
通过选择不同的植物油、添加剂和色料,可以调整油墨的粘度、干燥速度和颜色深度。
三、实施计划步骤1.原料采购:首先需要采购大量的植物油、添加剂、色料等原料。
2.实验室研究:在实验室中进行配方研究和测试,确定最佳的原料配比和加工条件。
3.中试生产:在实验室成功后,进行中试生产,进一步调整生产工艺和设备。
4.批量生产:经过中试生产的验证后,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5.产品检测与验证:对生产出的植物油油墨进行各项性能检测和验证,确保符合行业标准。
6.推广销售:经过市场推广和销售,将产品推向市场。
四、适用范围植物油油墨适用于各种印刷方式,如凹版印刷、平版印刷、柔性版印刷等。
其适用于各种印刷材料,如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
此外,植物油油墨也适用于各种印刷效果,如文字、图像、色彩等。
五、创新要点1.使用可再生资源:植物油油墨使用可再生的植物油为原料,与传统的石油基油墨相比,具有可持续性的优点。
2.环保:植物油油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较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3.良好的印刷效果:植物油油墨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和干燥性,能够提供良好的印刷效果,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
4.定制化: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植物油油墨的颜色、粘度和干燥速度等性能指标。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植物油油墨的开发与生产方案,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满足市场需求:植物油油墨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通过开发与生产,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油墨的流变性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油墨是印刷的重要材料,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进行印刷工作时,油墨的流变性对于印刷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油墨的各种流变性能的属性进行解析。
流变学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理想的弹性体和理想的粘性物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许多物质,如纸张、油墨等,其变形规律是复杂的。
油墨是在印刷机上被压匀到墨辊上,转移到印版上,再转移到橡皮布上,最后转移到纸张上。
在这个过程中,有种种的变形和流动,当油墨受力变形时,既会呈现弹性变形的某些特征,又会呈现流体的粘性,这种现象称为粘弹现象。
这种粘弹性物体的受力变形不仅与应力大小有关,而且与这些形变的发展速度有关。
印刷油墨的流变性质对印刷适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油墨的流变性能包括油墨的黏度、黏着性、屈服值、触变性、流动度和流动性、转移性等性能。
01、黏度粘度是指流体流动时的粘滞程度,是流体分子之间相互吸收而产生的阻碍分子之间相对运动能力的量度,是表征流体流动的阻力(或内摩擦力)大小的指标。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根据流体的结构与性质会出现流体呈黏稠状态时流动困难、流体呈稀薄状态时流动舒畅的现象,流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流动中存在着流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而导致的运动阻力,称为内摩擦力。
流体的这种性质称为黏度。
黏度是表明油墨流变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印刷过程中一定的黏度是保证油墨支持传递和均匀转移的主要条件,因为它关系到印刷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并直接影响到印迹墨色的均匀程度、清晰度及光泽度。
印刷中对油墨黏度控制不当,会给印刷带来多种故障。
如下:1)油墨的黏度过大时,黏性过大,拉丝性强。
油墨转移过程中,在墨辊之间分裂时丝头过长,断裂的丝头末端容易形成油墨飞散到空中,形成印刷中的飞墨现象,飞墨现象在高速印刷时表现更为明显。
2)油墨的黏度过大很容易造成纸张的脱粉、拉毛或分层剥离现象。
这是油墨的黏力在一定印刷条件下超过了纸张的表面强度所形成的,这种现象在印刷用纸的结构疏松,表面强度不高时,更为明显。
植物油油墨开发与生产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传统石油基油墨的缺点逐渐暴露,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因此,开发新型的植物油油墨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植物油油墨是以植物油为原料,具有环保、可再生等优点,符合当前社会的绿色发展理念。
二、工作原理植物油油墨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石油基油墨相似,主要通过色料、连结料、填充料和辅助剂等成分的混合制备而成。
色料赋予油墨颜色,连结料赋予油墨粘性和流动性,填充料增加油墨的体积并降低成本,辅助剂则增强油墨的性能。
在植物油油墨中,植物油替代了传统的石油基油墨中的矿物油,成为主要的连结料。
植物油的分子结构与矿物油类似,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粘性,能够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
同时,植物油的生物降解性高于矿物油,更有利于环保。
三、实施计划步骤1.原料采购:首先需要采购适量的植物油、色料、填充料和辅助剂等原料。
2.混合制备:将植物油、色料、填充料和辅助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通过搅拌、研磨等工艺制备成植物油油墨。
3.性能检测:制备出的植物油油墨需要进行性能检测,包括粘度、干燥性、耐水性等指标的检测。
4.优化配方:根据性能检测的结果,对植物油油墨的配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和质量。
5.批量生产:经过优化配方的植物油油墨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适用范围植物油油墨适用于各种印刷方式,如胶印、凹印、丝印等。
同时,由于其环保、可再生等优点,适用于食品包装、儿童玩具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印刷品。
此外,由于植物油油墨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干燥性,也适用于户外印刷和长期保存的印刷品。
五、创新要点1.原料创新:植物油油墨采用可再生的植物油作为主要原料,与传统的石油基油墨相比,具有更好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2.工艺创新:植物油油墨的制备工艺不同于传统的石油基油墨,需要针对植物油的特性进行特殊的处理和混合,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
3.产品创新:植物油油墨具有更好的耐水性、干燥性和印刷适性,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变化。
大豆油胶印油墨印刷适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油墨是印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不同的印刷材料和印刷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油墨。
在胶印印刷领域中,要求油墨高色彩还原性和印刷精度,大豆油因为其环保性和低挥发性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材料,因此研究大豆油作为胶印油墨的原材料的适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大豆油的化学成分以及使用大豆油作为印刷材料的研究进展。
2.实验研究法:采用大豆油为主要原材料制备胶印油墨,通过实验评估其颜色饱和度、稳定性、粘度、干燥时间等性能指标,并比较其与传统胶印油墨的差异。
三、研究内容和范围
1.大豆油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2.采用大豆油制备的胶印油墨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3.对比分析大豆油胶印油墨与传统胶印油墨的印刷质量和性能指标的差异
四、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初步了解大豆油在胶印油墨中的应用前景,并指导胶印油墨生产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有更多的选择。
同时,为大豆油作为环保低挥发性印刷材料的应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油墨是印刷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
所以,正确了解和认识油墨的性能,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根据印刷条件和特点适当对油墨的某些性能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1.触变性油墨的触变性是指油墨一经搅动、摩擦后即变得稀薄,其流动性增大,而静置一段时间后,油墨又会恢复到原来较稠的状态。
油墨在印刷传递过程中,经过墨斗和胶辊的转动摩擦,使其温度升高,于是流动性、延展性也随之增大,直至将油墨转移到印张后,由于外力消失,其流动性、延展性减少,随之由稀变稠,从而保证印刷墨色的清晰度。
若油墨触变性过大,容易引起堵墨、糊版等弊病,而随着印刷过程的进行,油墨越来越稀,印品墨色越印越淡,导致图文不清,印刷时应注意这个问题。
油墨触变性过大过小都会对印刷产生不良的影响,印刷要求油墨具有适当的触变性。
2.黏度黏度是指阻止流体物质流动的一种性质,是流体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能力的量度,即流体流动的阻力。
若油墨粘度过大,印刷过程中油墨的转移不易均匀,容易造成印张粘脏,传墨、布墨不均,拉脱纸毛纸粉,使版面起糊或发花;如果油墨粘度过小,则容易发生滑胶,引起印刷杠痕,以及印迹发淡、油墨乳化、起脏等不良现象。
3.流动性流动性是指油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像液体一样流动,由油墨的黏度、屈服值和触变性决定,同时也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油墨的流动性影响油墨在墨槽、墨斗、墨辊和承印物之间的传递,从而影响印刷效果。
黏度大的油墨,流动性差;黏度低的油墨,流动性好。
4.干燥性油墨应具有良好的干燥性能,油墨干燥过快或过慢都会对印刷过程的控制及印刷质量造成影响。
若油墨干燥性过慢,印刷品在堆积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背面粘脏,严重时会出现粘连现象;印迹无光泽甚至粉化。
若油墨干燥过快,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的流动性就难以控制,从而导致墨辊堆墨、传墨困难,墨色前后不一致,纸张脱粉掉毛,墨膜晶化等故障,还会破坏墨辊表面性能。
油墨的主要成分及分类油墨的主要成分是聚合性预聚物、感光性单体、光引发剂、辅助成分是着色颜料、填料、添加剂(流平剂、阻聚剂)等。
1、聚合性预聚物聚合性预聚物是决定UV光油涂层性能的重要成分,是UV 油墨中的最基本成分,是成膜物质,性能对固化过程和固化后墨膜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根据骨架结构来分类。
骨架结构影响涂层硬度、耐摩擦性、附着性、耐光性、耐化学品性和耐水性等。
预聚物从结构上看,齐聚物都为含有“C=C”不饱和双键的低分子树脂,如含有丙烯酸酰基、甲基丙稀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等。
主要有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酯丙烯酸酯树脂、聚醚丙烯酸树脂、聚丙烯酸丙酯、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几种树脂类型。
而在同样的条件下,光固化速度丙烯酰基最快,故齐聚物大都为丙烯酸树脂。
2、感光性单体(活性稀释剂)UV油墨和UV光油在涂布时需要有适应涂布机的粘度,一般是通过添加20%~80%的单体来降低预聚物的粘度,同时单体自身发生聚合,成为固化膜的一部分。
活性稀释剂也叫交联单体,是一种功能性单体,其在油墨中的作用是调节油墨的粘度、固化速度和固化膜性能。
活性稀释剂结构上也含“C=C”不饱和双键,可以是丙烯酰基、甲基丙稀酰基、乙烯基和烯丙基。
鉴于丙烯酰基光固速度最快,因此目前使用的活性稀释剂大多是丙烯酸酯类单体。
由于含有丙烯酰基的数量不同,可分为单官能团、双官能团三类,各类官能团活性稀释剂的释放效果和固化速度都不同。
一般来说,官能度愈多,固化速度愈快,但稀释效果愈差。
传统的活性稀释剂,如苯乙烯、第一代丙烯酸酯单体等,他们的毒性很强,有些丙烯酸酯类单体对皮肤有很强烈的刺激作用。
为了减少活性稀释剂对皮肤的刺激性,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已酯开环聚合增加单体分子量;二是改变单体酯基结构;还有一种就是改变以前使用醇酯化方法。
在采用醇加成到丙烯酰基上,使多官能度单体皮肤刺激性大大降低,如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采用酯化合成时,PH值(皮肤刺激性指数)为4.96,而采用加成法合成时,PH值降为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370-2007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印油墨》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environmental labeling products Offset printing ink技术内容一、产品中不得人为添加表1中所列的物质表1 产品中禁止人为添加物质三、产品使用的矿物油中芳烃的百分含量应小于3%。
四、产品中有害物质限量应满足表2要求表2 油墨中有害物质限量要求五、企业应向使用方提供符合GB 16483要求的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六、产品中所使用的植物油含量应满足表3要求。
表3 植物油的含量要求七、发布时间:2007/11/02,实施时间:2008/02/01.检测检验标准与方法1.取样标准: GB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测定: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 在101.3 kPa压力下,任何初沸点低于或等于250℃的有机化合物。
3.GB/T 6751-1986 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4.GB/T 9758.1-1988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一部分: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5.GB/T 9758.4-1988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四部分:镉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极谱法;6.GB/T 9758.5-1988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部分:液体色漆的颜料部分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7.GB/T 9758.7-1988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七部分:色漆的颜料部分和水可稀释漆的液体部分的汞含量的测定无焰原子吸光谱法;8.GB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9.GB 18581-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GB/T 2624-2012 单张纸胶印油墨》Sheet-fed offset ink单张纸胶印油墨产品技术要求一、本标准代替GB/T 2624-2003、GB/T 3598-1999;二、产品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
胶印中油墨的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2011-4-27)①油墨的色彩表现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油墨的色彩表现性能直接关系到印刷品颜色再现的色饱和度、色相的准确程度。
衡量油墨颜色再现主要有以下四个参数:●油墨的色强度又可称为色浓度,是油墨呈色能力的一种表示,它影响到中性灰平衡以及间色、复色的准确再现。
●色相偏差率是油墨干扰基本色相的错误吸收量所占相应补色吸收余量的百分率。
●灰度是油墨对三个光区共有的吸收量占本应完全反射的色光的比率,也就是油墨对光谱的等量吸收区所占反射密度最大值的百分率。
●呈色效率是以油墨实际反射光占理想反射光的百分率来表示,是综合反映油墨选择吸收能力大小的参数。
以上四个参数与选用的颜料的色相、着色力、密度、细度、活性、溶解性、吸油性、遮盖力密切相关。
②油墨的流变性能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油墨的流变性能主要包括黏性、黏度、细度以及黏着性等。
●油墨的黏性越大,剥离墨层所需要的力就越大。
由于油墨转移存在不均匀性,如果油墨黏性太大,纸张表面在印刷时就容易被墨膜剥离,即拉毛。
对于油墨黏性太大的情况,一般通过加入稀释溶剂或矿物油来调整。
●当粘度过大时,整个油墨体系处于过饱和状态,颜料分散不均匀,出现结团而堆积在一起,导致油墨转移效果及流动性差,这样,颜料就不能顺利地进出网眼,甚至根本不转移。
当粘度过低,表明油墨中有机溶剂含量多,而树脂、颜料等成分相对少,这样使其不能在干燥时结成平滑的面膜层,导致色相暗淡无光,缺乏光泽即色饱和度降低。
●油墨印后出现印迹不实,有颗粒状,光泽暗淡,印版耐印率低等现象的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油墨的细度不合适。
油墨的细度在印刷过程中既影响印品的质量,又影响印版的耐印率。
油墨的细度越高,印品网点越清晰、饱满,油墨的浓度越高,着色力越强,印品质量越高。
反之,油墨的细度低,印刷摩擦系数大,油墨分散不匀,易糊版,印版耐印率降低。
●油墨的黏着性过大,容易出现拉毛现象。
在高速印刷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部分纸张纤维被拉起,即印刷拉纸毛现象。
植物油墨的特性和前景油墨是印刷行业的主要耗材,根据油墨组分及含量、承印物用途、印刷设备印刷方式和使用方法等可分为多个种类。
现有的多数油墨中大多都要含有有机(或无机)溶剂、颜料等,不符合环保绿色印刷的要求。
现如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油墨作为绿色印刷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环保要求也日益增强,适于环保的印刷油墨的用量在逐年增加。
环保已成为未来油墨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面就谈一谈绿色环保的植物油墨的特性和应用。
植物油墨即植物油基油墨,它使用植物油脂作为连接料,目前研发和应用的连接科主要有碱炼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和CanoIa油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大豆油基的植物油墨。
植物油墨的主要是由纯天然植物色浆天然植物油脂水和一些助剂等原料配制而成。
其优点是,不仅可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而且颜料浆不含任何重金属,对人体无伤害。
植物油墨全部去除了普通油墨中的烃类树脂,减少了颜料的用量,足以作为石油基油墨的替代品。
以菜籽油和葵花籽油改性醇酸树脂合成的热固型和快干型胶印油墨,以植物油衍生的脂肪酸甲酯代替了矿物油,但热固型胶印油墨的性能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另外,还有很多以植物油为主要成分的平版凹版油墨,这些产品中植物油或改性作为树脂,或作为溶剂,有效地降低了V0C含量,但为了保证印刷性能,仍然会含有一定量的石油树脂或溶剂,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石油树脂或溶剂的用量将逐渐减少。
植物油墨适用范围广泛,可适用于软包装盒袋子、卫生用品包装快餐饭盒、购物袋纸杯烟盒各种商标、报纸杂志不干胶标签饮料、酒、药品和各种化妆品的印刷,此外,植物油墨不会发生摩擦起电现象,还可散发天然香味。
植物油墨在技术和应用上的多元特点,使其成为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环保油墨。
以大豆油墨为例,在技术上具有比普通的石油系油墨更优越的特点从而形成更加广泛新颖的油墨应用市场。
归纳起来,植物油墨主要有如下特点。
1、技术特点①优秀的环保性普通的石油基油墨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在油墨制造印刷、干燥过程或设备清洗及废墨处理时,大量的有机成分挥发不但严重危害生产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如VOC系石油基油墨所含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是最强致癌物质之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大豆油胶印油墨对树脂的选择大豆油属于半干性植物油,其碘值在125—140m g12/g之间,只含有的较少的可反应型双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相对缓慢,且大豆油分子与矿油分子有着很大的差异,矿物油分子在不考虑分支的情况下,小于大豆油分子3~5倍,不但在比重上比矿物油大许多,而且在黏度上也比矿物油高很多,如矿物油的旋转黏度为5m pa.S(25c{C),亚麻油的旋转黏度为44m pa,s(25℃),大豆油的旋转黏度为55m pa.S(25℃),这种差异不但会影响到油墨体系的流变性能,而且会影响到流体在印刷纸张上的吸收,从而影响油墨在印刷基材上的固着速度。
按美国大豆协会(A SA)规定,单张纸大豆油墨其油墨配方中大豆油含量不低于20%,所以在传统的油墨配方中直接使用20%或以上的大豆油将是无法满足实际印刷对干燥性能方面的要求。
为了解决大豆油基油墨的干燥性能以满足高速印刷的需求,油墨树脂的选择尤其重要。
众所厨知,树脂是油墨的心脏,树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油墨的质量,树脂的溶剂释放性也直接影响了油墨的干燥速度,为了选择适合于大豆油胶印油墨的树脂,首先从以下树脂的各性能指标着手进行分析。
树脂的软化点脂的软化点是指固体树脂具有在一定温度下开始软化的性能。
利用特殊仪器来测量一定体积的固体树脂试样在一定重量钢球压力及加热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物质开始软化,钢球落到规定的高度时的温度为固体树脂的软化点。
软化点与树脂分子量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通文/刘兴高杨小艳常树脂的软化点高其分子量也会较大。
对于普通传统单张纸胶印油墨来说,树脂的软化点至少要也要在160"C以上,低于160%的树脂是不能用于单张纸胶印油墨的,更不能用于大豆油胶印油墨,否则,极易造成印刷故障,如飞墨、发粘、网点扩大严重、干燥慢等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大豆油胶印油墨,由于植物油的含量通常较大,要求树脂软点在1750C或以上才能满足其性能要求,软化点低的树脂用于大豆油胶印油墨,有碍于大豆油墨的墨性。